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

时间:2019-05-14 05:5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

第一篇: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

安全保障是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在APEC上海会议上通过的“数字APEC战略”,还是多哈的WTO之梦,信息化是未来的中国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安全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经济的大势所趋,从企业到国家都面临着信息网络安全的挑战。

清华得实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认为:信息正在成为人类的一项重要资产,而安全则是信息资产的关键属性。信息安全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信息资产及其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管理是信息资产运营的必要条件。

既然如此,企业信息化的安全风险到底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防护呢?

安全风险分析:出现网络安全隐患的病因很多,比如网络自身的缺陷(如传输协议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复杂性)、软件系统的漏洞(如 Winxp,HS,甚至安全软件的漏洞)、硬件设备的物理缺陷(如不加密链路、电磁辐射)等等,因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普及最终归结为应用的普及,因此,对应用的安全防护最为重要。目前,社会普遍面临的安全问题如下:

1.保密问题

在信息网络中,我们只能通过安全性极差的传输协议向目的主机发送信息,黑客或心怀不轨的人很容易截收或通过信息流量和流向、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消费者的银行账号、密码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等。

2.完整问题

即使自己的信息在网络中没有被窃取,但熟悉传输信息格式的人完全可以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进行删除、修改、插入等恶意地破坏手段,导致接受者无法阅读或读不懂原来的文件内容。

3.真实问题

在没有可靠安全保证的情况下,我们如保辨别来自对方的身份,现实中经常有人利用电子邮件或冒充领导进行网络欺诈,调阅密件等非法活动。

4.不可抵赖问题

我们在传统的交易中通过用章印和签名来确保交易双方的承诺效应,在网络中的抵赖行为却时有发生,如发信者事后否认曾经发送过某条信息或内容;购买者做了定货单不承认;商家卖出的商品因价格差而不承认原有的交易等等。

作为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清华得实最早开始对安全问题进行前瞻的系统探索,根据核心技术体系相继开发出了应用安全管理平台WebST,防火墙 NetST、因特网内容过滤WebCM、计费网关NetAT等系列安全产品。实现并集成了用户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过程审计等多种安全管理机制,并且对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缜密的规划,为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应用提供标准的、开放的、跨平台的、与网络拓扑结构无关的安全服务功能。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自2003年全国“金盾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金盾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按照合肥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加快“金盾工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金盾工程”建设,初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节约了基层警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合肥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我市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主要表现在:

一、金盾工程一期即将建成,初步实现业务关联和信息共享金盾工程一期28个应用系统已建了19个,建成了人口基本信息、出入境人员/证件信息、安全重点单位信息、违法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被盗抢汽车信息、机动车/驾驶员信息、公安民警基本信息等八大资源库,并对公安信息资源进行抽取、整合,初步实现了重要基础信息的关联查询和信息共享。目前还有警用地理、重大刑事案件、情报分析研判等5个系统尚未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需要改造。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

(一)提高了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了群众 2005年6月市公安局建设了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承担户籍管理业务的派出所均已联网办公,全市460多万常住人口纳入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实现了户籍办理“一站式”服务,市区户口实现网上迁移,群众在现户籍地派出所即可实现户口的迁移,无需再跑原户籍地派出所,节省了一半的时间,获得了群众的极大好评。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二代证办理系统在建成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市公安局积极向市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并取得支持,完成了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系统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于2006年元月一日正式启动了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约200万张,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换发任务,获得了省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建设了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先后完成了97版护照、2000版港澳通行证的启用任务,在合肥市居民凭身份证和户口簿按需申领因私护照、“港澳自由行”、外国人入住临时住宿登记等重大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已实现了与市局的人口信息、不准出境人员报备信息、敏感人员信息、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的实时自动比对,并和省厅出入境信息数据库相关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到实时、准确、高效。建立了公安政府网站,开设了违章记分查询、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查询、网络监察管理、警务咨询电话、交通车驾管理、警务办公电话、消防监督管理、警务办公地址、治安户政管理、安全技术防范等栏目。根据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公布了办理身份证和驾照以及户口迁移、签证、安全防范等公安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市民可以通过网络自行下载需要填写的相关表格。目前,“合肥警务网”网站的点击率已超27万次,平均日点击率达350余次,最高日点击率达875次。

(二)增强了侦察破案手段,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市公安局建设了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指纹比对识别系统、刑侦综合系统和协同办案(综合执法办案)系统,采集了大量的基础信息,提高了执法办案的质量,增强了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1500多人。

(三)加强了治安管控能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我局加强了治安管理工作,建设了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整合派出所的各类基础工作管理台帐,将各类管理工作浓缩提炼成地理房屋、实有人口与实有单位,从而为一线民警提供了一个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平台,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化。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建成了暂住人口管理系统、出租房屋系统、旅店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我市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体性事件总量呈递减趋势,刑事案件发案不但实现总数下降,而且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案件也首次不同幅度下降,人民群众感到安全和基本安全的比例达到 93.42%。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 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为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在实效、合理利用、整合资源”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市社会治安的特点,立足基层,以“管用实效“为原则,开展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

(四)优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市公安局持续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交通科技研发应用制度,有效提升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目前,合肥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评定等级已达到B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建设了交通控制系统,综合运用网络视频监控、公路卡口监测和综合信息数字平台等子系统,实时掌握监控路段的交通状况,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交通事故、交通堵塞以及突发事件等警情,自动采集并实时更新车驾管、交通事故等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视频监控,对民警执勤执法和接处警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进一步促进了路面勤务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强化了消防科技含量,提高防火救灾能力按照《城市消防通信系统设计规范》和安徽省消防总队有关要求,建成了119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火警集中受理。该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受理火警约 12600起。逐步开展了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设,目前全市有1800多家单位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有30家已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现了与消防支队的实时互联。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前景展望下一步将继续按照“管用、实效”的原则,加快已经进入招标程序的“三台合一”系统的建设工作,尽快完成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工作,将指挥中心建成集报警求助、城市管理、社会救援、服务群众、警务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枢纽和重大安全事件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以警种为单位,以加强信息源为切入点,制定各类信息采集、应用制度,使信息采集、维护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把建立信息系统应用工作机制与建立现代警务机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公安工作业务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手段。积极研究、实践网上作战的新战术、新战法,以实战、应用完善和发展信息化应用机制,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信息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效能

围绕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提出基础工作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并从树立正确理念、强化硬件建设、提高自身能力、普及信息化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提供了借鉴.

第二篇:公安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引领和管理公安工作的手段和过程!公安工作就是信息第一,谁先掌握各类数字、信息,谁就先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筠连的跨跃式发展、才能保一方社会和谐平安,长治才能久安

构建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以“解决基层基础信息来源、归类、应用”为目的,搭建了由信息采集、整合、应用三层结构组成的基础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丰富信息来源基础,夯实信息化建设支撑公安信息研判。在信息建设中,信息来源应该采取自采和调采两种方式采集,可以大大拓展信息来源,有效缓解了基层的采集任务丰富了信息平台的内容,而且确保了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更新法制观念、力推信息化应用,形成全警参与的整体合力。使基层民警具备五会能力(即会打字、会查询、会比对、会信息录入、会下载资料)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建立民警的信息技术人才刻不容缓。一是增加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民警的专业技术培训,让他们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且熟悉公安业务,但应该为他们提供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三是要集中全局信息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技术队伍。利用这支技术队伍,逐步渗透项目开发的各个领域,系统规划、功能设计及推广培训等应以公安自身的技术力量为主导,以利技术人员掌握核心技术,为进行自主开发或者自行修改创造条件。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方面实行制度化,确保信息化建设不出任何差错,即要维护公安机关声誉,又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不管硬件、软件都需要进行维护管理,要从制度上明确人员职责等,对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有功人员予以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给单位和个人造成社会影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进一步增加了管理力度。

公安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公安信息化表面上是服务于公安机关,实质上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公安信息化作为政府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的。衡量公安信息化的成败,要看其的社会效益如何,要从社会整体上来衡量其利弊得失。因此,成功的公安信息化,必须要能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能力,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脱离了这一根本性的衡量标准,就不会有成功的公安信息化。

公安接入网是公安网中覆盖面最大、最贴近基层民警和群众生活的网络,也是公安信息最原始的采集点,是保证公安信息及时准确上网的关键所在,更是公安信息网服务社会的一个主要渠道。当前我省公安接入网建设还很落后,许多派出所采集到的数据不能及时上网,不能及时获得公安信息网上的信息,不能为社会民众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公安信息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必须加快接入网建设,早日将公安信息网延伸到公安机关的每个角落,延伸到人民群众的身边。

公安信息化必须实行社会化,但是公安机关作为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与其他政府机关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就是公安工作具有保密性质,因此公安信息化要依托社会化,但绝不能依赖社会化。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和涉密业务,公安机关要保持自主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以确保信息安全,确保公安机关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公安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走社会化道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公安信息化,坚持公安信息化为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安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公安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公安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派出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公安工作的前景和未来。我个人认为公安机关只有从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抓起,以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根基,才能突破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下面,就结合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强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大、做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主导警务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无论是打击、预防犯罪,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上,否则就无法在治安局势和社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此,派出所必须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变革的要求,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高潮是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基层派出所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够等闲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打、防、管、控”能力的必要措施,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锤炼“数字警察”,打造“倍息公安”,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应用是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只有通过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才能产生实际成效,才能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让“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观念深入警心,让广大基层民警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切身感受信息警务带来的便利,尝到信息化应用带来的甜头,为全警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打牢思想基础,由“要我用”自觉转变为“我要用”,使基层民警能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采集、录入、查询、对比、积累、应用信息的习惯,把信息化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驱力。

三、树立“倍息共享”意识。要摆脱“闭关自守、各自为政”,把信息资源当作部门私有财产的局面,拆除信息“围墙”,从基层起树立“一次采录、全警共享”的“大信息”意识,以信息共享平台带动和促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施,建立“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模式。

四、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基层派出所是公安业务的主要倍信息源,是公安信息系统最大的用户群,将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并把通过基层基础工作掌握的情况及时转化为辅助警务决策、指导警务工作开展的情报信息,更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全方位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效能。夯实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方位地拓展信息釆集渠道,扩大公安信息来源,除了要及时、准确采集人口、犯罪、治安、出入境、突发事件等常规的警务信息外,还要将信息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各类信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顺利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和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制度规范。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为保障,以有效的制度对信息的采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将这项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建立健全信息全警信息釆集、应用、维护制度。要从信息化工作的源头抓起,制定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维护、更新的规范,规定信息采集、应用、维护的内容、要素、范围、要求等,明确流转环节的工作时效与范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解决目前基层所队存在的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瞒报,以及重复釆集、多头录入等问题使信息化在其源头和各个关键的流通环节都有可靠的保证。

六、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情报信息的价值在于为服务实战和辅助决策,基层公安机关釆集的信息,必须通过专门的机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整合、关联、分析、预测之后,也就是经过“研判”之后,其价值才得以有效提升,正确引导警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要在公安机关的辅助决策、综合协调部门,设立专门的情报信息综合管理部门,专司情报信息的统筹规划、综合指导、督办协调等工作。要把情报信息积累、跟踪、分析、研究工作制度化。同时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结果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相互促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七、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要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基层警务工作的必经环节和必要手段,将信息化应用考核纳入考核范围,与评先创优、等级评定挂钩,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在信息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要视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使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走上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同时,要建立信息化应用反馈制度,广泛听取和征集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摸索和积累的“金点子、好作法、新思路”,将其推广应用,有效改变基层单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办案手法,以促进基层民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强化培训,普及全警信息化应用。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安队伍整体的科技素质和信息化意识,取决于信息化技术在公安机关的普及程度,取决于全体民警应用信息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将民警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引导、激励、督促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进一步引导他们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

开展信息化应用全员培训。要结合全旗基层信息化应用现状,以推广“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应用技能培训。培训的范围要面向广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和全体民警。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千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战训结合、以练促战”,确保真正有利和实战能力

“以考促训”,确保培训取得实际成效。加强考核,“以考促训”,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培训要与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会打字、会上网、会查询、会本业务系统操作”的信息化应用“四会”培训的同时,要严格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信倍息化应用合格证书”,作为干部选拔晋升的必备参考条件。通过“以考促训”,使民警切身感受到“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要,从而调动广大民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需要,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在广大民警中营造“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在民警中营造“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择地在各部门和基层民警中培养和锻炼一批应用标兵,通过他们“传、帮、带”,进一步扩大应用群体,推动全警的信息化应用。

九、加大投入,提高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装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开展基层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相应的建设经费和必要信息化装备为基础。

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必需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要在投入上对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所倾斜,将信息化建设经费与侦查破案、行政管理等维持公安机关正常作的基本经费同等看待,按时足额落实。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公安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起以政府投资拨款为主,上级补助、社会赞助为辅的方式,多渠道地保障和落实公安信息化建设经费。

要全面提高基层科技硬件装备水平。要以在全局推广应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为契机,根据不同警种和岗位的实际需要,重点提高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的配备率,为广大基层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保证。

第四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

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而且目前的派出所已基本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很多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石家庄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情况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治安管理。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但是现在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置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警务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作战的能力不强,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进行建设就要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如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还要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要使基层公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安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各地“金盾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且“金盾工程”建设要求各警种、各部门分别建成纵向贯通但横向封闭,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壁垒,影响了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而公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依赖于对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占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具有所有信息资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警务模式。

第五篇:公安信息化建设讲话稿

公安信息化建设讲话稿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公安机关紧紧抓住“三项建设”全面推进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深切感受到了信息化应用给公安工作带来的变化。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信息化的威力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滞后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刻不容缓。

一、基层民警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不足

公安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传统的思维意识在我们民警的思想中还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大部分基层民警对公安信息化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公安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知道学习和应用是一个难题。再加上个人本身存在一定的惰性,在工作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没有开拓的精神,不愿意拿出时间学习提高,甚至有些爱犯经验主义错误的民警普遍认为公安信息化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经验好,依然墨守成规,一味凭经验、资历办案,摆脱不了传统的纸上办公,对获取的信息写在本子上、装在口袋中、记在脑子里,既不及时、全面,也不能 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用。一些人还以目前公安工作繁重复杂,没有时间学习为由,对网上信息不屑一顾,更不用说亲自搞信息采集了。他们不懂也不愿去利用公安信息化开展实际工作,办公室配备的电脑沦为高级摆设或者打印法律文书的“打字机”。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民警,进取心不强,认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二十年,青春时期已过,只要工作能应付过去就行了,学不学科技、应用不应用信息都无所谓。

二、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普及面不广

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在信息化应用上思路不清晰,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希望全体民警都能依靠自己的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地自我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而不是从机制上激励民警、拉动民警。许多基层单位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和水平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倾向,即老民警不如年轻的民警,正式民警不如文职和辅警。正因为这样,一些基层单位就存在谁会用、谁用得好,谁就多干的现象,造成信息化办公办案个别民警的“专职性”和其他大部分民警的“依赖性”,仿佛整个公安信息化建设就是这几个年轻的非正式的信息化应用技能高的“专职”民警的事,一旦这几个民警不在,所有信息化平台就成了无人会操控的摆设。如此不仅严重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基层民警信息化素质参差不齐

公安信息化建设虽然发展迅速,各地每年也举办了多种 形式的业务培训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民警。但总体来说,基层单位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许多民警对公安信息化一知半解,不少基层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正常办公,有的民警平时甚至很少摸电脑,对计算机操作基本不过关,因此一些基层民警很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业务信息系统。

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水平?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抓,四提高”:

一、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应用意识

一是更新观念。基层民警必须彻底抛弃老思想、老观念、老框框,积极主动地加强信息应用知识的学习,更新理念,创新思维,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树立无纸化、信息化的办公、办案理念,营造全警学电脑、操控信息平台的浓厚氛围,力争把公安信息化建设根植于每个民警的大脑,养成信息化主导全部公安工作的良好习惯。二是努力营造信息应用的氛围。要通过学习专栏、网站、媒体等方式,介绍与公安工作有关的信息技术,大力宣传民警中信息应用的典型案例,形成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良性氛围。同时市局要调整好基层单位信息应用方面的特长人才,在搞好基层单位小范围技能培训的同时,搞好传、帮、带,从而调动基层民警投入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三是要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抓好基层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基层单位都能满足工作需要,但 平时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在软件方面,应积极学习信息应用的先进经验,根据自身现有实际条件,逐步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因难,力争取得实效。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互联互通,集中是基础,整合是关键,共享是目的。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数据关联度、共享性不强,应用系统研发迟缓、实战实用性不够等制约信息资源整体利用的“瓶颈”。因此,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集中力量,相对聚集人财物,走技术集成和系统综合的发展之路。一是要整合信息资源。信息化警务平台大大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但也存在部门多、操作难的问题,基层在调整有关信息和查询时滞后性普遍存在。因此要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应用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使效益最大化。二是要着力开发实战业务应用系统。将社会相关信息资源统一纳入,拓展“单点登录,完整查询”的功能,提高广大民警对信息警务的认可性和参与性。同时,要在较大范围内整合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应对现实斗争需要。三是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网络应用创造可靠的运行环境。技术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安信息网“一机两用”监控、网站监控和网络病毒监控系统,保障网络的平稳运行。

三、抓好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无论是采集、录入,还是分析、运用,基层民警都是执 行者或操作人,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主要也是由民警的信息应用意识和信息应用水平决定的。要切实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必须全面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市局业务部门要帮助基层培训一批信息应用的业务尖能人。基层也要注意运用好这些业务能人,让他们充当本单位、本部门的“小教员”,使其在队伍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增强基层民警的信息应用意识和操作能力。

四、确立机制,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的自觉性

一是想方设法激励民警的信息化应用积极性。要加强对民警信息应用意识的引导,使信息应用的重要性、必要性植深于广大民警的头脑中,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使“要我用”逐步转变为“我要用”。应该出台信息应用的奖励措施,营造应用的氛围,定期开展各类信息应用的竞赛,形成争先创优的氛围,努力培养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信息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带动整体水平提高。二是建立信息化应用制度,规范信息应用,如信息浏览制度、签收制度、采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将基础工作各环节中涉及信息应用的内容予以明确,确保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完成信息应用的“规定动作”。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公安信息化工作现代化进程。

下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最终定稿)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科所队(以下称为基层)位于公安工作的前沿,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使其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

    公安信息化建设汇报提纲

    公安信息化汇报提纲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主要是向大家汇报一下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使大家对公安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目的是......

    有关公安的信息化建设

    有关公安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自2003年全国“金盾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我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

    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最新(最终版)

    浅谈公安信息化建设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对接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今......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公安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破解“四道难题”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升警务效能、推进公安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

    公安信息化

    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学磊( 湖南警察学院公安三大队侦查02区队090103020004 ) 摘要:当前,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面对这种迅速发展的形势,公安机关必须正确......

    公安信息化建设方案框架

    目录 第1章 **信息化建设要求 ...................................................... 3 1.1 基础建设 ....................................................................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