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黄花滩司法所“四治一树”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花滩司法所“四治一树”工作的调研报告
黄花滩司法所张世明
加强司法所“四治一树”工作是做好司法所2012年工作的前提。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四治一树”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旨在深入整治本所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虚、散”问题,树立勤政爱民、务实高效、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
一、近年来我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在落实领导责任制上取得了突破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司法局坚持“两手抓”,将加强基层司法所基础工作来落实上级司法系统的安排部署,于2009年作出了《关于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转发了《武威市司法局关于转发<甘肃省司法厅关于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肃省司法厅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甘肃省人民检察院 甘肃省公安厅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行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 衔接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人民调解建设工作文件。2010年,县委、县政府及司法局调整充实了基层司法所的队伍建设,2010
年,先后印发了《古浪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古浪县司法局“双促双助”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古浪县创建“法治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工作文件。2011年3月29日,县司法局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寄予厚望,决定在今年加强业务工作,先后印发了《古浪县司法局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双十双百”专项活动的实施意见》、《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开展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的实施意见》等工作文件。先后转发了《甘肃省司法厅印发<关于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武威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教”专项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工作文件。2011年,市司法局局长蔡多学,副局长高小华,县司法局副局长严武林来我所进行调研。
(二)在加强司法所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加强了司法所一级组织建设。实施了由县司法局直接领导与乡镇府分管领导的机制,司法局为主要领导,并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乡政府与司法所配合完成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及平时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二是加强了司法所队伍建设。由政法专项编制人员2名,一名所长,一名干事。组建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98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2起。受到广大人民群众送的欢迎,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注重加强对基层司法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司法局原则上每年都要举办司法干部培训班,采取讲课、学文件、讨论和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司法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2011年,我所所长
在兰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司法所长的培训。
(三)、在加强司法所业务工作上取得了突破
一是人民调解工作。2011年,全乡共排查各类纠纷89起,调处率100%,成功率97%。因为金达快速道和营双高速公路途径我乡,导致我乡土地矛盾纠纷发生较多且复杂多样,突出表现为:因土地审批程序不规范,导致土地纠纷化解难度较大;因不懂法、不守法而引起的非正常上访,缠访、重访的群体性、政策性矛盾纠纷多发。
司法所以“人民调解法”的颁布为契机,在 “三调联动机制”的规范要求下,及时补充调整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宣传人民调解法的同时走村入户把了解各矛盾纠纷来龙去脉及症结所在,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群众主动反映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和建立卷宗。能当场予以化解调处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调处,调解成功的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存档上报,对不能当场调处的纠纷,通过查阅有关法律文本、向有关部门咨询,争取上级部门协助积极加以化解等方式,及时妥善解决。经乡、村两级多方调解无效,函至土门法庭建议立案审理。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针对可能引发集体上访或已经上访的棘手矛盾,积极协调乡综治办、村调解委员会,不定期对其调解,引导矛盾双方求同存异,互相理解,最终化解矛盾。
二是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做到接受及时,建档及时,帮教及时,全乡社区矫正对象5名,刑事解教对象4名,为每个对象建立档案,根
据对象个体的差异认真制定合理有效的矫正方案,及时了解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家庭状况、工作环境,做到不脱管漏管,积极与乡村两级、派出所协商联系有针对性的落实帮教措施,加强管控,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三是大力宣传法律,深化普法教育。以“六五”普法活动启动为契机,深入宣传人民调解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法律宣传车巡回讲、乡村两级集中学和举办法律培训班,调解员学习班,切实加强广大公民对人民调解法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宣传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树立宪法权威,培育公民民主法制观念;广泛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法制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乡、村、各单位、学校共召开会议20多场(次),书写墙头标语48条,出黑板报14期,印发宣传材料3500多份;在中小学开展法制一堂课活动,做到由学校培训学生,学生培训家长,参训学生达3000多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送法进村、送法入户、送法入校、把法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知识送到广大人们群众中,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基层司法所开展“四治一树”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是工作人员思想上不先进,能力不足。主要是对领导们安排的工作,不能及时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对于一些难做的工作,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种拿不下来的感觉。应对措施: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领导们的安排,端正态度,及时地落实到行动
中,加强学习,及时向书本,向老同志学习先进经验和做事的技巧、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是工作人员无所作为,得过且过。通过这两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得过且过的思想仍然存在。主要是对自己所做过的一些工作,从来不进行反思总结,过了就过了,当重新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犯同样的错误,不吸取经验教训,进而使得在工作上平平淡淡,无所作为。应对措施:做完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的总结反思,那些地方做对了,那些地方做错了,对的地方加强,错的地方吸取教训,保证下一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工作上也会有所作为。
三是工作人员纪律松弛,自由散漫。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按时上下班,有事外出不请假等方面。应对措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对于无视纪律,自由散漫的的人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迟到一次罚款20元,旷工一天罚款50元等,决不放松。另外,受到惩罚的人也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抱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自己应该认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以“四治一树”活动为契机,解决司法所面临的新问题、难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刑释帮教在任务更加繁重、方法手段老化单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漏洞,社会和谐局面容易被激化。因此,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实现方法手段思路上的创新。
一是社会参与的思路。在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中,要认清矛盾的缘由,找准切入点化解,更要为双方当事人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社区矫正、刑释帮教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多方参与的原则,针对那些单纯依靠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人,要通过激发和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采取司法所指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方式进行矫正。
二是依法治理的思路。要把所有的重点人员都纳入有组织的管理之中,不能有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的自由人。对于重点人员,要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对因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必须严肃追究相应责任。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及时发现各种矛盾纠纷,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实施调处,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第二篇:四治一树心得体会
“四治一树”活动心得体会
县委、县府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以“治庸、治懒、治虚、治散和树立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为主题的“四治一树” 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这是我县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是大力整治干部作风突出问题,进一步为加强我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贯彻力和执行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古浪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新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人民的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才能保持干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肌体不受腐蚀,党的战斗力不受削弱,党的形象不受损害,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庸、懒、虚、散”四大问题表现形式多样,要紧扣干部作风中的突出问题,围绕解决思想僵化、能力不足的问题,树立勤奋学习、创新进取的良好形象;解决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问题,树立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的良好形象;解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问题,树立求真务实、踏实干事的良好形象;解决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的问题,树立遵规守纪、令行禁止的良好形象;解决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问题,树立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形象;解决漠视群众、与民争利 的问题,树立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良好形象;解决吃拿卡要、行风不正的问题,树立依法行政、公道办事的良好形象;解决吃喝玩乐、为政不廉的问题,树立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
通过开展“治庸、治懒、治虚、治散和树立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为主体的“四治一树”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我必须以勤政爱民、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工作态度、扎实稳妥的工作作风, 全身心地投入到业务工作中。
通过“四治一树”活动的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庸、懒、虚、散”行为的危害性,带给我们的是错误的道德观取向,将个人利益置于单位利益之上,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四治一树”活动的学习,我认识到治理“庸、懒、虚、散”应从自身找出缺点并有针对性的努力加以改正:
一、要进行理想信念、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章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学习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程)章制度。学习国家的法律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正确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二、要加强自己的组织纪律观念、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投身到业务工作之中去。
三、树立危机意识,促进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时自己在上班时间谈天说地、嘻嘻哈哈或上网聊天、拖延办事。我要改变消极的状态,增添压力和动力,强素质,正作风,焕发活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求变,求新,求和谐,求发展,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执行力。
最后,通过这次治庸、治懒、治虚、治散和树立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为主体的“四治一树”活动的开展,我们要提高自身的认识,转变观念,让“治庸、治懒、治虚、治散”触动每一个干部职工的思想灵魂,席卷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工作岗位,活动中,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的学习态度,注重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保持永不满足,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积极主动承担各项工作任务,胸怀大局,以此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执行力。
第三篇:四治一树心得体会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教书的倦怠,大致出现在两年或三年后,这时正好是一个新教师开始感觉不再“新”的时候,自觉该遇到的“事”都遇到过了,该学会的东西也都学会了,教育教学过程不再有新鲜感,整日里重复着“备课,上课,批作业,订正,辅导”之中.当一个人感觉在机械重复做事时,倦怠就不可避免.这时,继续工作惟一的支撑点就是为了生活.然而,我县开展的“治庸、治懒、治散、治虚”活动,却让我开始深思这个问题。各人产生倦怠的原因并不相同,要解决倦怠问题必须各自反省,搞清产生倦怠的原因.方法很简单,只有弄清是什么让你觉得最烦的,这烦恼事就是造成倦怠的最大原因,排除它,我们就能会再生新意,又会充满激情.我也曾倦怠过,那段时间失去了追求的目标和希望.那时,感觉天天都在机械重复,完成日常事务后,就是聊天,看电视和玩,寻找消遣,直至有一天在媒体上读到孙维刚老师的事迹后,被他的成就深深触动,他的七个月教学胜过别人的三年教学成绩让我一下子惊醒.山外有山楼外楼,在孙维刚面前顿觉自己“渺小”。后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我不断学习和实践,每一个小进步都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做教师要克服职业倦怠感,获得幸福感,就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使自己在关爱学生中,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快乐与幸福.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它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是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要关爱学生,就要求我们:经常的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当学生的身心,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挺身而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他们成功„„.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与学生同喜,与学生同忧.当过老师的教育部周济部长曾寄语广大教师:“当老师的,要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最幸福的事情.”的确,只有我们树立了关爱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才能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为学生所爱戴,才能为社会所称道,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与快乐.
第四篇:四治一树学习心得
四治一树学习心得
通过开展“四治一树”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活动,我认识到要想当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就必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提高:
一、强化工作作风,不断进取,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工作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实际工作中,迎难而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要解放思想、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工作成绩。
二、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要时刻强化宗旨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做好平凡岗位上的每一项工作,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实实在在地体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优良传统。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把基层单位、企业的满意与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好坏的标尺。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也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理论,才能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自觉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处理复杂、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
四、努力树立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要深入到农户中,叙寒问难,尽最大能力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做到平时工作、生活、学习的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把干部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常反思和检查自己,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精神状态要进一步振奋,要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知难而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项工作,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组织纪律观念要进一步强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个人生活做到克勤克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接受监督,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总之,我要以这次学习整顿为动力,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完成全镇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坚持用学习整顿促进工作开展,以工作成效检验整顿效果,为我镇经济俯健康快速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四治一树学习心得
“四治一树”活动学习心得
2012-2-27
近期,我乡召开了关于学习“四治一树”活动的工作动员会,按照动员大会上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求,全体干部认真开展了治理“庸、懒、虚、散”行为的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的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同事要树立起勤政爱民、务实高效、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弘扬干事文化,营造“令行禁止,拼博进取,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此次干部纪律作风的学习,是我们机关干部又一次深刻领会了我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部署、目标。本次学习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为主线,一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虚、散”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纪律、作风建设。
“庸政”“懒政”现象正成为中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多个省区和城市相继掀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抱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越来越行不通了。以“治庸”、“治懒”、“治散”等为主要内容的官场整肃风暴,的确能在短期内起到比较明显的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效果,但是,未必长效,必须要立足于“治心”。
“治心”有以下几种良方。
一、心中有民。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是党的执政理念,是政府的神圣职责。要想不庸、不懒、不散、不贪,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为民请命、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但是,心中有民,才能为民。心中有民,也便有了积极工作、尽职履职的动力之源。反之,如果心中无民,没有了动力,也就不可能做到真心为民、真情惠民、真诚利民,当然,也就很难使各项工作顺乎民情、合乎民意、赢得民心。
二、心底无私。我们机关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无欲、心底无私,摒弃一切私心杂念,真正做到无我,才能将人民装满心间,才能包容一切,更不会让私心、贪欲吞噬自己的灵魂,冲昏自己的头脑,而成为千夫所指的庸官、懒官、糊涂官、混事官、贪官污吏。三、一心向善。善是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有善心当先有感同身受的怜悯之心,事事不易的感恩之心,矢志不渝的执著之心。其实,善没有绝对的定义,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做起,用心去体谅去感受,关爱身边的人,即为善。党员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坚守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怀有一颗崇尚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爱心、善心、恒心。否则,弄虚作假、灵魂丑陋、从恶如流,只会使自己的精神变得空虚无比,失去精神寄托,便会在工作上不讲奉献谈价钱、不讲原则徇私情,得过且过、业绩平庸。“庸、懒、虚、散”的现象更加普遍,更不要说要树立勤政爱民、务实高效、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术不正,必酿祸端。整肃官场作风,必须立足于整心;治庸治懒,必须立足于治心。党员领导干部,也必须经常性地扪心自问,心中是否有民,心底是否无私,是否一心向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心口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才能在为人民服务的正道上一路走好,留下美名,才能树立起勤政爱民、务实高效、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