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发言稿[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4: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史料教学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史料教学发言稿》。

第一篇:史料教学发言稿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教材相对保留了部分内容,留给了我们历史教师很大的拓展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史料教学就成为了我们一种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进行史料教学的。

为了让七年级刚接触历史的学生觉得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我采取了以下的方式。在史料教学中有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要阅读文字史料有一定的困难,图标史料有时学生会出现看不懂的问题,还要老师去费尽心机的去讲解读图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的是能够直观得出信息的图片史料,和少量学生能解读明白的文字史料。

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我先为学生展示出了《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我国都有哪些远古人类?”然后在让学生认清地图中的两条河流——黄河和长江,再让学生观察这些远古人类多分布在什么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我国远古人类分布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自己思考和观察,并得出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不难。

在讲授《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周天子地位开始衰微,我引用了一段《史记·周本纪》的原文:“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阅读完这段材料,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在史料中找到周室衰微的原因和结果。

在讲授《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时,我更是采用的大量的历史文字和图片。这一课中突出的是民族融合,那么我就以民族融合为中心搜集了相关的历史史料。在讲北方民族融合时,我为学生展示了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和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以体现在服饰上出现的民族融合;展示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以体现在饮食上出现的民族融合;展示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以体现在生产方式上出现的民族融合,由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就是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讲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我引用了两段史料“(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通过对史料的释读,学生能理解北魏孝文帝采取的“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一改革措施的内容及改革力度。

在教学中重视史料应用的同时,我还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历史理论是历史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历史现象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历史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理论结论,只有在充分占有史实的前提下观察历史现象,才能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体现史论结合。由此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史料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巧用史料教学

巧用史料教学,活化历史课堂

阅读历史材料,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要重视史料运用,巧用史料教学。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如在给学生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左宗堂的理解,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篇:史料教学畅想曲

史料教学畅想曲

一、历史在现实中困惑

1、学生感到乏味(1)学生感到乏味

学习历史的人感到最自豪的是培根说过的这句话:“读史使人明智”我也常常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沾沾自喜。

但是现实却如《老师的谎言》的作者詹姆斯·洛温所说:“历史充满着迷人而又重要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力量使人们着迷„„然而,在讲这些过去的事情的课堂上,学生们呼呼大睡。”他还说,“实际上,历史是唯一一门让学生学得越多就越愚蠢的学科。”为什么对历史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上历史课?

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没有悬念。“历史教科书所讲的故事都是预言性的:每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或一定会得到解决。”(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其二是缺少思维。由于世人的偏见和考试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对“普通中学”的学生习惯于将目标定在“能牢记课文”。(聂幼犁《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

2、职业出现危机

没有了思维含量的历史,就如袁腾飞在《历史老师应该教什么》中所说的一样:“现在的教科书仍大量受旧框架的限制。按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中国的历史其实很简单,主要有四条:1.凡是推动统一的,就是进步的。反对统一的就是反动的。2.凡是抵抗外侮的,就是进步爱国的,反之就是反动卖国的。3.凡是造反的都是革命的。4.凡是扩张了领土的,就是进步爱国的,反之,就是丧权辱国的。”

我真想找他搏命,他把历史说得如此弱智,使我艰辛几年的大学白读了,坚守了二十多年的职业信仰破碎了。历史既然如此简单,中学也不必招聘专业历史老师了,随意哪个老师不能代替我们?

常常有问题在我脑中掠过——我与其他专业老师的差别在哪里?我的专业素养又表现在哪里?什么才是别人不能取代我的本钱?

曾经两件事给我很大的压力,也时刻告诫我不能松懈。一件发生于十年前,我的一位老校长是数学老师,记忆力特棒。他时不时问一些没有思维含量的历史问题,“清朝有几个帝皇?排列怎样?”真让人下不了台。第二件就发生在现在。本学期我接手的班级中,有两个班的历史课以前是由物理老师代课的,这位物理老师抓得不错,上学期末的成绩处于年级的中等位置。令人尴尬的是,我接手半学期后,这两个班在中段考试中,成绩排列到年级最后。学校规定后三名班的科任教师要进行反思,我就给教导处写了上千字检查。如果你们没见过市学科带头人因为所任班的成绩差而检讨,我就是第一个,在这“成王败寇”评价体系下,我的事例会让你们找到平衡。事后我进行的深刻思考,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又是找学生谈话,又是进行问卷调查,还请教了愿任课老师。结果结论一个,课堂上我出示的材料太多了,学生没抓到重点,“不知道要学什么?”学生说物理老师划完重点完成练习后,还用半堂课来学习物理。但愿专业老师教不过非专业老师只发生于我个人身上的特例,不是普遍的现象。

我们也大学读了四年,我们具备了哪些过人的本领让他人无法抢走我们的饭碗?这几天我都在网上搜索这个问题:“专业历史老师应具备什么素养?”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几点:“1.具备足量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而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2.具备娴熟的专业教学技能。3.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课程理论。4.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钱穆老先生把这说成“史才、史识、史德”。“ 史才:贵能分析,又贵能综合。史识:须能见其全,能见其大,能见其远,能见其深,能见人所不见处。史德:要能不抱偏见,不作武断,不凭主观,不求速达。”

3、历史信仰破碎

二十年前进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进入政治系,二是进入历史系。当时流行的观念是:“政治是骗子”“历史是政治的婢女”,当“骗子”还是当“婢女”?为了不当骗子,我最后选择了历史系。二十多年的历史教学,虽然学科地位很低,但想到自己传授给学生的是史实,也就心安理得,无欲无求。

当前有三则资料使我感触历史信仰的危机,一是袁腾飞出了套《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书中用通俗的语言简述了史学界近几年的新观点,许多观点已是我们烂熟于心的。但这些观点出自一位名不经传的中学历史老师口中,加上书中很少引用原始史料来佐证,全国就群起而攻之。二是美国出现的一本《老师的谎言》,用大量的史料来证实了美国教书对历史真相的掩盖。前段时间媒体沸沸扬扬的掀起了质疑东汉的地动仪是否真实的旋风,打假英雄方舟子在推波助澜。所有的现象都揭示着大众历史信仰的破碎,历史老师也成了骗子。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许历史永远没有真相,洛温说:“历史是一系列尚待解答或尚待完善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确定的答案。”但是我还坚信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历史事实,只不过是选择性的史实。我们的教材就是要学生“有选择地记忆”,我们该用什么来让学生相信历史的真相?

要改变当前历史教育的被动状况,必须要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思维度,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历史的本质。史料教学也许是正当的选择。

二、史料教学目的何在

1、什么是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收集、处理,让学生学着历史学家的态度和方法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2、史料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现在中考要考史料分析题了,中学课堂也就重视史料了。一句话,史料教学是为了增加考试分数。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们,真正要增加学生考试的分数,传统有效的方法不是增加史料教学,而是抓学生记忆,所谓的“背多分”。我们可以来看看广东省2010年的中考材料题。

史料教学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考分,也不是为了给历史专业罩上神圣的光环,是为了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学生掌握历史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了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3、当前史料应用的三个层次

(1)作为佐料增加趣味:认为课堂引用史料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呈现各个时代的原始材料做为一种引证,来让学生感受历史叙述‘如其所是’的真实性,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些史料只是帮助学生从课本中学得事实的一种附属品,便于学生去记得的课本中的结论。

(2)达到“论从史出”:运用史料来作为‘说故事者’,让史料自己说话,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是透过史料来认识历史的,历史的结论是由史料提供的。

(3)用于“重构过去”:英国‘新历史科’主张‘将史料化做历史证据的正当运用’,强调把历史知识转化为历史智慧,把历史材料用于过去的重建。

三、如何进行“史料教学”——以《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为例 先来看看张静轩发表于历史风云网上的两则调查: 您认为“史料”这一概念应定义为 A.与历史学习有关的一切资料:27% B.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32% √ C.人类社会发展中保留下来的文献材料:41% 您在选择史料时首先考虑的是 A.史料是否真实:17% √ B.史料是否有趣:8% C.史料能否充分论证教科书上的某个结论:75%

1、什么是史料?

钱穆老先生说:“我民族国家已往全部之活动,是为历史。其经记载流传以迄于今者,只可谓是历史的材料(文字材料),而非吾侪今日所需历史的知识。至于历史材料,则为前人所记录,前人不知后事,故其所记,未必一一有当于后人之所欲知。然后人欲求历史知识,必从前人所传史料中觅取。”

老师们要明白,钱老先生主张:历史材料不等于历史知识。

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片等文化遗存。

2、史料分类

一手材料——档案、典籍、原始数据、演讲、歌曲、照片、报纸文章、日记、信件等。二手材料——是历史学家根据一手材料所写出的著作等。三手材料——是综合二手文献写成著作,历史教科书即属于此类。

3、教学中如何寻找史料?

从课本的结论出发,设计好问题,逆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史料。这种方法是我们当今用的最多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

其步骤是:

(1)设疑: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聂幼犁教授说:“史学先搞清楚‘是什么’,后探讨‘为什么?’,再评论‘何意义’”。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一课在开始研究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什么是工业革命?(标志、特征)

2、什么原因促使人类去发明机器?(背景、原因)√

3、为什么是珍妮机 “解放了手”? √

4、为什么珍妮机是近代意义的第一部机器?

5、瓦特改良的蒸气机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

6、为什么把那个时代称为“蒸汽时代”?

7、火车发明如何推动社会发展。√

8、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对问题进行甄别,从文明史的角度设计教学,选定四个突出的问题来突破。

(2)搜集史料:上网搜集、阅读历史专著、参考其他教师的设计。有关《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一课的文字材料,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言论;斯塔夫理阿偌斯的《全球通史》、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等论述。(基本上属于二手史料或三手史料,结论性的论述较多)

经过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最大的收获是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基本上属于一手的史料,比较真实)

(3)选择史料:文字史料都是二手史料,缺乏真实性,学生理解也困难。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确定只选用图片,命名“图说历史”。

二手史料许多都是后人对工业革命的解释,也是一种定论。采用结论来认证结论,达不到“论从史出”的目的。

图片是一种真实的记录,应该是原始的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阐明主题和解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证据。

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确定只选用图片,命名“图说历史”。

(4)阐释史料: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找出相关的历史信息。这一过程是史料教学的关键,因为同一则史料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果老师把握不好,危害比不用史料还要大。

(5)运用史料:教师指导学生把史料作为证据以重构历史的情境的过程。学生象物理、化学做实验一样,学着历史学家和老师“做历史”,在“重构过去”中认识历史知识的本质,使历史充满智慧和乐趣。

4、史料教学课例研究的感悟:

史料教学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以前是由教师传授,现在让学生自己推演。

在运用史料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生也逐步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和本质。活动后,我校许多老师自觉的运用这一方式进行了尝试,如李志先老师的《台儿庄战役》。

第四篇:史料教学读物(一)

史料教学读物

(一)运用史料,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性是相互联系。而要把内在的动机转变为思考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新编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现象。正确的使用它可以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诱因。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由于设备电气化、教材的形声化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兴趣不可代替的一种手段。史料通过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现,会更直观、形象、生动,极大的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讲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时,可以选取了三幅图片,分别是新疆克孜尔石窟飞天壁画、甘肃敦煌石窟飞天壁画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后看到了其中人物服饰的变化:地理位置最西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画的是全裸的飞天,而其东面的敦煌石窟壁画中全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到了中原洛阳的龙门石窟更是穿上了汉族宽袍大袖的衣服。这一组图片史料足以说明这样的观点:宗教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当地人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思想信仰等的影响,也有一个冲突、交往和融合的过程。石窟壁画人物服饰的变化说明:一方面,中国文化有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文化自身很强大,外来文化一旦进入就会被加以改造,以适应汉民族的审美情趣,否则就无法存在。

第五篇:史料教学法

史料教学法

学历史讲究“论从史出”,它既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所以史料教学法也就应该是历史教学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只不过长期以来,在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人们过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历史教学的“根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这一局面正在逐步被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被挤进了垃圾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模式被研发出来,可谓是百花齐放。但热闹了一阵子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曾经备受推崇的教学改革模式太注重形式了,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好在那一阵子风刮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老师们开始静下心来思考历史教学的真谛,于是最基本的史料教学法闪亮登场了。

史料教学的运用:

1.辨别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掌握史料教学的基本概念。如前所述,史料就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 而史料解释则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 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在史料教学中,只有弄懂这些基本概念,才能正确分析材料,做出有效筛选。

2.增加学生对史料的摄取,提高其阅读能力。俗话说,见多识广,学生要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首先要阅读大量的史料。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即传统式的由教师提供大量史料,然后指导学生读史料,粗通史料大意,最后回答问题。这种方式被学生当成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即引导学生主动地搜集和积累史料。具体做法是,教师事先提供一个主题或观点,然后要求学生搜集史料来证明该观点。

3.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增加史料阅读量实现了史料教学三个阶段中的认知史料阶段; 除此以外,史料教学还有更高的要求,即理解和分析史料阶段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阶段。正因为史料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向纵深推进的过程,所以,史料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富有启发性、规律性、层次性。

下载史料教学发言稿[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史料教学发言稿[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之我见

    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之我见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史料的正确运用对改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史料在高中历......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巧用史料优化历史教学 【内容摘要】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一直是历史教育改革中颇受重视的一环。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

    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

    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正确发挥史料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我们知道,选择史料、认知史......

    中英史料教学对比研究

    中英两国史料教学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史料教学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历史教师的重视。英国是最早提出史料教学的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英国的历史教育改......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一般来说,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因此......

    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史料教学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江油中学党娅娟 高考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调整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 (摘抄)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史料以教材重、难点为依归,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宗旨,被大量引入中学历史课本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提供新史料、创设新情境来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而这些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