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龙镇2010 年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飞龙镇2010 年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飞龙镇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7年。在2007年初,农业科技普及推广,蔬菜迅速发展,但由于运输不济,缺乏市场流通,对以种蔬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存在着“卖难”的现象。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组建了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四川、重庆等地业务联系,很快打开销售局面,形成了“农户+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通过政府不断的引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形成了蔬菜种前、种中、种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合组织。
一、专业合徐社的主要作用
几年来,专合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协会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一是解决了种植户买难卖难问题。在过去,由于我镇我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多数种植户有菜无法卖。二是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过去农民卖菜要通过商贩,商贩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协会的建立就减少了商贩的费用,降低了种植户的成本,增加了效益。三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基地和小区等不断得到发展,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专合组织积极引进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使零星种植向规模种植转变,小户向大户转变,传统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变,无序种植向订单种植转变,蔬菜产业建设组织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四是为建设蔬菜产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在以前种植企业规模小,生产资料和产品数量少,引进业主根本没有可能,专合的建立,能向企业签订生产物资销售订单和原料供应订单。为引资建设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合组织建设作法
(一)党政重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议程,根据专业合作社的五年发展规划,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专合组织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工作计划。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和外出考察学习,帮助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目前,已建立《专业合作社章程》,规范购销服务和劳务关系两份《合同》,实施会员管理、会员年度考核和协会从业人员三个《管理办法》,健全专业合作社服务、合作、学习、订单管理四项《工作机制》,兑现《专业合作社公开服务承诺》。
3、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
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用”原则和《飞龙镇专业合作社章程》,通过会员选举熟悉营销业务的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一名,理事4名,建立健全了监事会,做到专职专抓作用发挥好。健全了办公、资料图
表、档案管理制度。分会有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协调工作,每个分会都有办公室,有一定的活动经费,资料管理规范,工作考勤记录完善。
(二)实施“六个一”工程,切实维护会员权益,不断推进蔬菜产业发展。
1、实施“六个一”工程,为会员和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在种植户与市场间架起真正的桥梁。“六个一”工程即:协会组织会员统一集资,统一购买种苗、统一购买同一品牌肥料、统一管理方法、统一供应药,统一销售日期,协会统一分红。为会员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会员收入。
2、认真总结和分析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将合作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推进蔬菜产业和协会发展。
(三)强化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畜牧产业信息化服务。
1、强化营销网络体系建设。近年来,协会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农村专合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和营销职责制度,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使我镇专业合作社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营销网络。
2、信息服务协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信息,协会依托四川农经网建立了生销网站,并与35家合作企业和公司签定《信息服务协议》,互通供求信息,并通过远程教育网络
进行发布,实行网上“订单”。一是会员只需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就可了解市场销售情况决定养殖生产,有效地降低营销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3、加强对外交流,树立专业合作社形象。协会加强了与重庆、成都、等省、市和地区,35个企业和科研部门建立了的合作关系,并实现了互访。
(四)开展专业合作社调研,不断探索新思路。在新形势下,专业合作社工作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时期更好为蔬菜产业化建设服务,确保农民增加收入。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如何保证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新思路和带领会员致富的长效机制及抓好队伍建设,为下一步协会工作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飞龙镇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3日
第二篇:镇农村专业合作社2017年工作总结
镇农村专业合作社2017年工作总结
xx年,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社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高举邓--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农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努力开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促进发展
镇党委、政府制定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摆上重要位置,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有检查。镇政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
二、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
一是继续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掀起发展专合社的新高潮。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今年我镇积极引导专合社人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无公害、特色农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给养殖户提供技术和养殖信息,让协会发展更加壮大。
三、积极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
通过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要发挥专业合作社为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及助农增收等作用,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发挥合作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发挥合作社民主管理优势,增强农民民主意识,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第三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建工作总结
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当前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2010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培优、培强两大工作重点,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稳步健康发展。截止2012年5月底,全镇累计在部门注册登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涉及4个村,注册会员64人,辐射带动农户121户,带动农民235人。具体工作如下:
一、围绕“优”字,实施新举措。
1、健全组织机构
2010年我镇成立了富新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组,主要负责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宣传培训、登记备案等工作。
2、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市级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实际,制定了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
在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工程中,为申办人提供指导服务,即:编印一份申报程序,告知申办人,提供一套文件格式,将以申办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资料复印件装订成册,使办理过程规范。
二、走多特色路
我镇紧紧依托优质花卉、种植,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种植养殖大户,农民经济人,村干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他们成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合作社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多领域发展趋势。种植合作社5家,养殖合作社2家,村干部组织承办合作社1家,专业大户组织承办合作社3家。
三、做大做强为目标、规范化管理上水平
做大做强是我镇规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工作的目标,在农民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工程中,我镇始终把提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规范化管理水平与辐射实力作为增加合作社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1、组织人员培训,扎实做强基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决定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前途,《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镇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培训班和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了他们民主管理意识,提高了经济管理能力。
2、实施示范创建工程,提高做大做强的能力。示范创建工作主要围绕相关实施细则确定的合作社组织机构的建设、内部规范管理、服务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
3、推广联合社模式,增加做大做强的实力。为了切实帮助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解决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推广联合社模式,让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生产、服务、销售与推广融为一体,创新了模式和机制,服务了农民,壮大了专业技术协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以上工作,全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形成稳步、健康、规范的发展事态,呈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我镇以规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主线,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合作社成员培训进程,做好品牌培育工程,推广联合社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活动,全面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富新镇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9日
第四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创新谋发展
合作奔小康
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枝江市问安镇双合村,依法于2010年4月1日在枝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法人代表唐昌荣,现有资产480万元,合作社成员102人,拥有各类大型机械60余台套,其中:大型耕整机4台套,插秧机42台(高速乘坐式2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4台套;2400平方米高标准智能连栋育秧大棚一座(已于2012年7月16日顺利通过验收);全自动播种机2台套;500平方米机库一栋;120平方米维修车间一间。
腾农农机专业合作因地制宜,整合农机资源,利用3000余亩流转土地,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利用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供平台,推动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仅一年时间,合作社成员由成立时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102人,资产由成立时的6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80万元,2013年服务创收720万元,流转土地由成立时的1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00余亩,服务规模、服务范围、投资规模逐步提升,社员人数逐步增加,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态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章立制
规范运作
为进一步加快合作社发展的步伐,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各项政策要求,及时制定了财务管理及分配、货币资金管理、社员管理、档案管理、机械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配齐办公设施和日常维修设备与工具,设立机械台账和维修记录,建立与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使合作社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并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明确领导成员工作职责及会员的权力和义务,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行“一独立六统一”的管理方式保证合作社工作有序进行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将服务所得利润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以组织机耕、机插、机收等一系列农机作业、供应成员农业生产中所需的生产资料、并引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业务范围,采取“基地+农户”的形式开展农机服务。为了使合作社的各项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合作社采取“一独立六统一”的运作模式具体运作。“一独立”即实行单机核算,由机具所有人自负盈亏;“六统一”即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零配件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签订作业服务合同。根据农作物播种先后,统筹安排,机动灵活,有组织地进行连片作业,切实提高作业效率。具体作法如下:
一是狠抓技术培训,确保服务质量。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把社员的技术培训放在首位,从机插秧和油菜直播技术入手,共举办机插秧技术培训班6次,油菜直播技术培训班4次,油菜收割技术培训班2次。分别召开水稻机插、油菜直播等现场会8场次,共培训农民技术员50余人,现场培训农民机手58人,为合作社实现优质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是实行“订单作业”。与周围村庄、农户签订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农民致富新途径。如2012年和问安镇双湖村签订1000亩机耕机插订单合同;分别与仙女镇高峰村和董市镇的石坪村签订200亩机耕、机插、机收订单合同,提高了机具利用率,增加合作社的收入。
三是实行“一条龙”服务
。协助周边乡镇开展夏季小麦机收、麦杆还田,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水稻机收、秸杆还田、油菜精量直播等“一条龙”作业,使“三夏”变“两夏”,“三秋”变“两秋”。如2011年“三夏”“三秋”期间,将本社经营的1000亩流转土地以及周边村庄的部分土地实行统一耕整、统一机插、统一机收,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缩短,与往年机手单打独斗、农户各自为战的情况相比,可减少5——7天时间,解决了农民农时季节的后顾之忧。
四是组织跨区作业,拓宽收入渠道。合作社充分利用其组织化、规模化作业的优势,组织社员和机具到周边村镇进行对外作业,以最低的价格、最佳的质量为全市农民提供耕、种、收等系列服务,这样,既拓宽了收入渠道,增加合作社的收入,又提高了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2012年年初,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与问安镇的双湖村、方家畈村、张家桥村、袁马头村、仙女镇的高峰村、董市镇的石坪村等签订作业合同,为其农户提供耕整、育秧、机插、收割等一条龙服务,实现收入近10万元。
五是开展承包流转土地和“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合作社合理利用现有人力和机械资源,大胆承包流转土地1000余亩,并与家庭劳动力欠缺的农户签订合同,代管承包土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化水平,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六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机械的入户挂牌,年检年审、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都有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提高社员工作积极性
合作社的入社方式有带机如社、带资入社、带土地入社等多种形式,分配方式根据入社方式加以确定,带机如社的社员按照单机核算,分户管理的原则进行分配;以土地入社的社员,享受的机械作业服务低于市场价格,同时还可以参与分红。合作社从服务收入中,提起一定数额的公共基金,主要用于合作社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保障合作社工作的正常运转。合作社年终召开总结大会,公布每个社员全年经营作业情况,公开收入分配方案,评选出服务好、水平高、群众满意的社员和机手,最大程度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首页12尾页
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广农机新技术
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既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而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农民对其的认可和掌握程度。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始终围绕粮食、油菜增产增收,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油菜精量直播技术为切入点,扎实推广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为全市的粮食、油菜增产增收做出了贡献。
(一)、打破僵局,水稻机插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放在首位,以实施科技兴粮为主战略,以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实行了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防、统一机收、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田间管理的“八统一”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与农户签订机插秧合同,从备土、育秧、机插到后期管理等水稻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全面负责。同时,聘请机插秧农民专家龚祖明同志为组长的技术专班全程指导,机插秧技术指导小组人员分片负责,以集中育秧区域为重点,加强苗期观察,统一田间管理,通过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广大农民对机插秧技术有了新的认识,突破了水稻机插的瓶颈,打破了僵局,今年,合作社连片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17000亩,其中早稻6000亩,中稻1万亩,晚稻1000亩。在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全市今年新增水稻插秧机116台,实施整镇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镇2个;整村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村32个;全市实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91000亩,其中,连片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50000亩;使全市的水稻机插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2年,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极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投资近150万元兴建的2400平方米高性能智能育秧大棚已于2012年7月16日顺利通过验收,为机插秧技术在全市全面推广提供了保障。
(二)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稳步推进
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发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工作重点,将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从试点示范入手,先后建立示范基地4个,以油菜机械化精量直播、油菜机械化收获为突破口,为了让农民接受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充分发挥各示范户和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先后召开油菜精量直播现场会6次,机械收割现场会4次,现场演示,现场培训油菜精量直播机手180人;油菜收割机手150人。经过对油菜机直播、油菜收割等机械化技术的反复试验示范,使农民初步接受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全市今年完成油菜精量直播面积38000亩;新增油菜精量直播机具33台;高性能油菜收割机18台,机收油菜1800余亩。实现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15000亩。目前,全市农民对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加深了认识,栽种油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秸杆综和利用技术推广初见成效
今年,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推广秸杆还田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作为新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内容,大力推广秸杆还田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一系列措施,今年棉花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在百里洲和七星台两个乡镇得到顺利推广,并在35%的棉农中得到应用;水稻秸杆还田技术也在问安、安福寺、仙女等乡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农户反响良好。通过秸杆还田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热情服务,共奔小康
“立足三农建基业,以人为本铸灵魂,优质服务树形象,与时俱进奔小康”。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机作业过程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服务周到”的原则,以服务社员、服务农民为宗旨,围绕耕、种、收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先后参与周边村落和内部作物收、耕、种、管,创服务产值200多万元,加之合作社内部经营的1500多亩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2012年创总产值7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创收7万多元,纯收入近5万元,实现了社员小康。同时,在合作社带动下,使当地农机化水平提高到90%以上,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率提高到7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被湖北省农机推广总站评为全省农机推广先进单位。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引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朝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永泰县高盖山蓝丰蔬果专业合作社位于永泰县西部—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村,距福州约 100公里、离县城33公里、离镇约3公里,是同安镇、霞拨乡、大洋镇交界处,海拨640米,冬寒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228毫米,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日光时间长,无霜期长。农民合作社成立于XX年年9月份,当初只有十八人,发展至今己达一百一十八人。种植各种蔬菜面积由XX年年不足50亩,发展至今累积种植面积达2210亩﹙不包括水稻569亩﹚,畜禽养殖累积9013头,林竹面积63亩,创造总值达二千多万元,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领导的重视,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在福州市创新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永泰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大洋镇党委、政府、领队长林裕煌、副队长苏涵霖等领导和驻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福州市环保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承安同志在百忙中三次抽出时间到我村调研、市农办严金官主任、市农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水俤、李武处长几次到我村检查指导。还有省领导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农办林伯英副主任、副市长陈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纯粹、捆绑单位市台盟黄小如主委、气象局陈玉珠局长、纪检组长侯彩萍、县领导黄忠勇书记、林承超县长、郑立副书记、郭宜超常委副县长、县委织部陈荣生部长、县农办领导、市人大代表一行28人等到珠洋村视察、2010年7月1日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带领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到珠洋村调研合作社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省、市、县新闻单位还多次报道珠洋村发展状况,特别是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成立合作业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是每位下派干部最迫切的心愿。珠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远离省城、县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拔高,气温低,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这又成了珠洋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因素。
珠洋村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各种农作物为收入。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每亩年产粮食一千斤右左,按照每斤一元计算,一年每亩只能收入一千元左右。当我于XX年年8月份被福州市委下派到该村以后,就深入群众、田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村情,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活、用好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经调研可种植蔬菜、水果等面积较大,其中可种植蔬菜800多亩,种殖蔬菜年亩产值达一万多元。在调研中还发现余能涛夫妻俩利用自己的一亩耕地种植各种蔬菜年收入在一万元右、刘其杯同志也有同感。可种殖茶叶、李果、毛竹、杨梅共有1000多亩。种植蔬菜丰富,有悠久的传统,地处海拔630多米属无公害高山蔬果。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村市场的局限性,蔬果因价格问题成熟后销路难,大多数积压腐烂。在这情况下,农民久盼能通过某个组织或某个公司销售出去, 我作为市挂职的第一书记听说后很是担忧。如何使在家的20﹪农民发动起来,发展种植、养殖走向致富,带动30﹪在外务工底收入人员返乡一起走向富裕。通过多次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上网查阅其他地区的做法。在与县农办几位领导商讨后,认为可以联合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方式与福州蔬菜公司联合起来把生产产品推销出去,是个可行的办法。为此,我专门请示大洋镇主要领导。镇领导非常支持镇党委书记张剑锋、镇长温智育还特派经管站站长檀怡敏同志协助,在市、县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在农办和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真诚手合作下﹙特说明;潘月华总经理多次到珠洋村协调,还表示坚决无偿地为社员服务,并赠送每个社员半吨有机肥,价值1000多元﹚,在珠洋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协商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现公司,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XX年年9月份成立福州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充分依托蓝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在商品流通、组织购销、科技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益。与优势企业联合开展生产、销售反季节蔬菜、水果,让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技术、生产与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2010年12月份被中共永泰县委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市新闻单位多次报道过,特别是2010年元月18日福建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发展建设,省电视台教育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状大约10分钟。福州市电视台于2010年6月8日第一套 18时40分和第三套21时,福州新闻“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7月1日市委副书记方、纪检书记清海同志还带领市委农办、农业局、气象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在县委书记黄忠勇、县长林强、副书记郑立等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到珠洋考察,亲自查看合作社基地、听取村第一书记叶儒有的汇报和与社员交谈,了解生产状况和产生效率等。对合作社的发展讲了,“六个很好”。2010年7月12日19点30分省电视台经济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
二、让首批参社人员先产生效益,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参与。
首先是村财和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预支购买菜种、有机化肥(蓝丰公司赠送)、农药等,待收成产生效率,再回收成本。让他们先富起来带动周边群众自动参与,特别是去年的经济危机,使部份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参加合作社。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由当初只有十八人至今已达一百多人参与。种稙面积由当初不值五十亩发展至今累积达二仟亩。
三、合作社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使农田的价值提高,由原每亩单净种植水稻产值只有一千元左右,提高到最高达二万元,最低也有七千元左右。二是合作社实施种植、销售信息共享(蓝丰公司负责),农药﹙单价约降价30﹪﹚、化肥﹙单价约降价15﹪﹚、种籽﹙单价约降价20﹪﹚统一采购﹙据统计为社员减少投资约二十万元﹚,技术统一指导,产品统一集中出售,实现了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三是使农民打开市场,了解行情,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扩大再生产,走向集团化,走进大市场﹙如刘其杯同志在成立合作之前夫妻俩亩年只有种二至三亩,而今发展种植马柃薯12亩、西红市53亩、大白菜21多亩、青瓜53多亩等、长年聘用当地农民工十多人﹚。四是减少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肥的成本,由其生产直接销售给农民,减少广告费。五是提高农田的作用率,发挥海拨高、气温低的优势,研究制定一年四季种植各种品种(春、夏、秋可种槟榔芋、生姜、西红市、青瓜、四季豆、等,冬季可种植芥菜、观音菜等通过冰霜冻非常吃)。六是农民合作社与福州市气象局农业研究站,共建试范基地,气象局还免费赠送合作社马铃薯种一千多斤,优良稻谷种100斤(合计总价约一万元)。马铃薯己收成,亩产达4000多斤,亩产值达5000元左右。七是聘请县农业局、县科委有关专家免费为社员讲授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八是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赠送给农民合作社有机肥50吨约十万元,各种种仔20斤约三仟元,各种农药50瓶﹙袋﹚约伍千元。九是在这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解决部份农民工返乡就业难的问题。﹙如陈乡长2010年返乡种西红市13亩、槟榔芋9亩,当年净收入达8万多元,远高于在外务工。今年更加扩大发展,己种西红市约23亩、槟榔芋12亩等。2010年就更多返乡如:张志花、余能钻等种植西红市、大白菜、槟榔芋等、余世旺返乡与其父一起发展养猪、李仕文返乡养羊等﹚。十是2010年11月12日农民合作社参加2010年第二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即第三届中国﹙福州﹚国际农副产品展。参展产品有;大白菜、槟榄芋、生姜﹙红姜﹚、花菜、粥鸡、煊鸭等。中共福州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市农办严金官主任、陈水俤副主任、贸发局林厚新局长、郭水平副局长等,到珠洋村的参展点检查指导,对布置很满意。通过这次的展销会大大地提高珠洋村的知名度和对珠洋村特色产品的了解。参展四天来共出售大白菜500斤、槟榄芋XX斤、生姜﹙红姜﹚3000斤、花菜500斤、粥鸡200头、煊鸭200头等,金额达39350元。最后一天还供不应来、许多市民在问福州那里有我们的生姜、槟榔芋、大白菜等产品买,并建议我们在福州设一个专卖店。福州电视台12日晚6点40多分、9点多、11多三次报道珠洋村参展点。
四、合作社不断壮大发展。
农民合作社成员由XX年年9月份当初只有十八人发展至今已达一百一十八人。种植蔬菜面积由XX年年不足50亩,发展至今累积种植面积已达2210亩﹙不包括水稻569亩﹚,畜禽养殖累积9013头,林竹面积63亩。2010年农民合作社共筹集资金186万,发展种植槟榔芋130亩、西红市150亩、席草80亩、花菜60亩、长豆80亩、四季豆60亩、青椒19亩、青瓜65亩、姜70亩、日本白皮蚕豆30亩、上海青50亩、大白菜50亩、观音菜50亩等累积共计约980亩。发展养猪330多头、养羊160多头、养鸡鸭各约XX多头,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最高社员一人净增收入六万元以上,最少社员一人也净增收入一千多元,平均每个社员净增收约七千元,全村人均平均净增收提高三百多元﹙不包括在外务工的收入﹚。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部份农民工还乡看到2010年在家发展种、养的社员收入比其在外务工还多的情况促进下,2010年部份农民工也还乡加入农民合作社,壮大合作社的新生力量,农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至2010年11月份共筹集资金343万元,发展种植西红市271亩、生姜93亩、槟榔芋152亩、莴笋杆52亩、大白菜130亩、马柃署11亩、四季豆12亩、黄秋葵10亩、青椒39亩、席草52亩、地瓜132亩、扁豆12亩、青瓜398亩、花菜12亩等共计1232亩,种殖水稻263亩,预计种植面积比2010年翻一翻。发展养猪331多头、养羊80多头、养鸡鸭各约1800多头等,预计种、养数量累积比2010年翻一翻。预计社员人均收入会比2010年翻两翻。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五、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不足,无法建保鲜仓库,提高收益和购买电脑,上网公开发布农民合作社的种植、养殖情况信息。二是技术人员不足,有些病虫害要带到福州请专家“就诊”、三是三名聘用专职人员都未发补助(出纳、仓管、技术和信息员)。
六、下一步。
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及品种和养殖。二是争取资金建一个保鲜仑仓库和有机化肥、农药、种子等的储存仓库。三是聘请一名专职的高级农科人员。五是争取资金修建灌溉主渠(河道清淤和加固)达到五十万一遇。六是为满足福州市民的要求,准确在福州开设一个超市专卖合作社的产品。
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有;资金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