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教学案
第七单元 金属
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1课 金属的物理性质 合金(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学习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一些重要的合金。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1:列举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总结它们的性质。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26-27。
大多数金属都具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较大,__________、______点较高,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室温下,除__________外,金属都是固体。
学生活动3:在线测试(课本P27)
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27“多识一点”《金属材料的分类》
学习任务二:认识合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合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生活动5:实验探究:金属与合金的性质的比较。
结论:(1)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颜色更鲜艳;
(2)合金的硬度___________组成它们的金属;
(3)合金的熔点___________组成它们的金属;
(4)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___________组成它们的金属;
原因: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或非金属后,不仅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其___________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学生活动6:阅读课本P29,了解几种常见合金。
二、合作共建
1、在我国北方用的暖气片,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暖气管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填“生铁”或“钢”,2同)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刀、剪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
3、一般干电池的负极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正极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
4、糖果、烟盒中的包装纸是用___________制作的。
5、保温瓶胆壁上的金属是___________。
6、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___________。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下列金属中在工业上属于黑色金属的是()
A、锌B、钛C、铜D、铁
2、关于合金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合金就是生铁和钢B、合金具有金属特性
C、纯铁是最常见的合金之一D、合金就是几种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
3、被广泛用于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天线的是()
A、钛-镍形状记忆合金B、硬铝C、铝合金D、白铜
4、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5、夏钨股份公司拟生产用于汽车贮氢的钨合金,此合金()
A、熔点比钨高B、不能导电C、具有金属特性D、是一种不可回收物
6、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的下列应用要加以控制的是()
A、用铝合金制门窗B、用铝合金作飞机材料
C、用金属铝制装碳酸饮料的易拉罐D、用金属铝制天线
7、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有金属;②合金中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为混合物;⑤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特性。其中正确的是()
A、④B、①②③C、③④D、③④⑤
8、钨用来制造灯丝,因为钨具有导电性且()
A、密度大B、熔点高C、硬度大D、延展性好
9、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铁锈B、不锈钢C、青铜D、焊锡
【课后反思】
第二篇:专题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专题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发布:马桂萍 时间:2010-4-14 10:21:25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576 讨论: 专题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银川二十中 杨青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2、知道如何设计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熟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前提测评:
1.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炼丹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易氧化 B.易还原 C.很稳定 D.很活泼
2.下图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铝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用编号填空: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的多,原因是(),目前铝在多个领域替代易生锈的钢铁,其主要原因是()。
①铝的硬度小 ②铝很活泼 ③地壳中铝的含量高 ④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 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 ;④液体的质量减轻。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在西汉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湿法冶金的先驱。其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导学达标: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情景:将黑色粉末抖落酒精灯的火焰,黑色粉末燃烧。【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是什么?
做出猜想:① ② ③ 小明说:不是氧化铜,理由是。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请你设计多种实验方案推测此黑色粉末(一种常用的)是什么?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你发现铁能跟哪几类物质发生反应? ① 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 ② 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③ 金属 + 盐溶液 → 新金属 +新盐 【讨论】
1、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反应吗?
2、你知道它们和氧气反应的条件吗? 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得出结论:活动性Mg,Al ﹥ Fe,Cu ﹥ Au 【演示实验】红色喷泉。取两个广口瓶,B瓶中盛满滴过10滴红墨水的水。A瓶中放20克锌粒,再注入盐酸直到刚好浸没锌粒为止,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就可看到红色的水从尖嘴管喷出。
【动动脑】原因是:B瓶中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随着氢气量的不断增多,氢气对水的压强也越来越大,最后终于使水通过尖嘴管压了出来,形成红色喷泉。
【动动脑】观察此图(镁、锌、铁、铜与盐酸反应的实物照片),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动动脑】在天平两端各放两只大小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CuSO4溶液和MgSO4溶液,再分别放入两个大小质量相等的铝球,天平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倾斜了。为什么?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uSO4溶液 MgSO4溶液
得出结论:活动性 Mg ﹥ Al ﹥ Cu 【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小结: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的方法 1.实验依据: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与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3)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 2.事实依据:
金属被人类使用的历史,金属被腐蚀的难易等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㈠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㈡ 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
1、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动动脑】
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的金属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依图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它们相对原子量大小的顺序是。
2、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活动与探究】
请用下列药品和仪器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
药品:铁丝 锌粒 铜丝 稀硫酸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锌溶液 硫酸铜溶液
仪器:试管 胶头滴管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动动脑】
某课外活动小组从摄影店收集到废弃的定影液(含有一定量的AgNO3),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
(1)【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小组讨论】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 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化学方程式为
(3)【进行实验】过程如下:①废弃定影液+足量某金属;操作a;得到金属混合物和溶液 ②金属混合物+某试剂;操作a;得到Ag和溶液B 请回答:操作a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
知识连接:
1.苹果、梨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为什么会变黑?
答:因为苹果、梨等水果的细胞里,都有鞣酸,鞣酸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2.金属铁与浓硫酸接触后,能与其发生反应并在铁表面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该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铁桶来盛放浓硫酸。某硫酸厂中的一位工人,将一盛放过浓硫酸铁桶稍做冲洗,一段时间后,用氧炔焰来切割铁桶,突然铁桶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请你来解释爆炸的原因。
3.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了一种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之投入水中,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加入酚酞指示剂后溶液显红色。请你归纳出该金属的物理性质:① ;② ;③ ;④ ;和化学性质⑤ ;以及发生的化学方程式⑥ ;该反应属于⑦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推断出该金属应该隔绝、隔绝 保存。
第三篇:教学案
班2010---2011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第四篇: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第五篇: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3、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重难点:
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同风格。
3、掌握变奏曲的特点。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主题部分。
1、用哼鸣的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2、用wu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二、新课学习
师:回忆刚才唱过的旋律是哪一首乐曲? 生:《铃儿响叮当》
师:原曲是什么样情绪的?你听过哪几种不同的版本?
1、介绍《铃儿响叮当》背景。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十九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入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他起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启神奇的旅行,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的乐曲的历史变迁。
2、聆听乐曲,第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创作背景。《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得彭特所作。1987年杨鸿年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聆听乐曲,第二遍。师:找一找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八次或者九次(引导这八次变化是围绕主题发生的,所以是八次)
4、分小组聆听第三遍
师:注意听自己的部,和主题对比找出三个特征。分组聆听乐曲——讨论总结——分小组说明。
5、分部分聆听,完成游戏:领贴纸。
教师出示不同变奏的对应曲风贴纸,由各小组认领。
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由小组将各部分特征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展示。
三、了解变奏曲
1、在音乐声中分组讨论变奏曲特点。
2、教师总结变奏特点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
四、拓展:创编《小星星》
1、出示《小星星》主旋律
2、视课堂时间,改编华尔兹和爵士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