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司法改革,以顶层设计谋“体制质变”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司法改革,以顶层设计谋“体制质变”
欢迎加入池州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24861220
17月12日,上海召开全市司法改革先行试点部署会,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司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对先行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拉开了试点工作的序幕。关注本轮司法改革脉络者不难看出,上海的试点举措,呈现出“员额制”、“责任制”、“省级统一管理”等不少亮点;也自然会知晓,上海的此次试点,其实是6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三个重要文件的落地。而若再往前溯源,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更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找到已经非常成形的思路与部署。
改革是对既有体制性缺陷的修补。细览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的各项举措,再结合近些年来广大群众甚至包括司法队伍本身对地方司法工作的不满与非议、法学专家的反思与呼吁,不难看出其相应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推行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一条,就明文规定了法官、检察官的“责任”。以往枉法案件中,“审案的不判案、判案的不审案”,责任主体的模糊化和过度行政化,成为造成冤假错案的一个主因。与此类似,前几年河南法院系统推行的“错案责任终身追究”,以及不久前珠海横琴新区人民法院实行的“法官自审自判”、“终身承担审判责任”,亦属有益探索。又如,“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85%人力布局一线,选任和薪酬体系有别于公务员”等改革,明确了法官、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司法职业特点,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赋予其更大权限,有望对普遍存在的“司法行政化”积习形成有力矫正。
改革更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突破。实事求是地说,细微环节上单兵突进式的小手术诚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系统性重构的条件和气候,对司法的“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现实中二者往往相互交织)料难发挥更大功效。司法体制的病症,绝不仅仅体现于工作流程上的不尽合理,更源自“司法对谁负责”这一问题的长期含糊。其本质与成因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设计逻辑出现偏差,导致司法权力的授受关系不清。最明显的莫过于,法院、检察院的吃同级财政饭、人事关系的多重交叉管理等现状。比如,一个副省级城市中级法院的干部便分为省管、市管、市委组织部管、市委政法委管、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等类别,其中一些干部受到几重交叉管理,从而不利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法院难以有效抵制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
对于这一更本质性、更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妨借用6月初总书记在同一个会议上谈到财税制度改革时所用到的“系统性重构”这一表述。司法改革领域的“系统性重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措辞上的变化,而是基于对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所面临困难与障碍的深刻、清醒认识。系统性重构,就是要寻求“质变”,通过打破积弊已久的现有体制掣肘,以顶层设计的高度与气魄,来一次提
纲挈领的“化学反应”。在这一层面,上海司法改革试点中的一些举措值得期待——如,省以下法院、检察院“法官、检察官和经费省级统一管理”的两项改革,将望有党管干部原则与尊重司法规律相结合,同时克服“吃人嘴短”的底气不足,理顺司法系统的管理体制,减少不必要的外来权力掣肘与干扰。
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试点为试验田的本轮司法改革,有着深远的典范意义和标本功能。置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宏大语境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日益从主流话语走向日常行动。下一步,如何处理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维稳和维权等几对重要关系,既需要审慎的改革举措,更需要非凡的改革魄力。
更多政法干警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池州人事考试网、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第二篇:时政热点:司法改革,以顶层设计谋“体制质变”
[键入文字]
系统性重构,就是要寻求“质变”,通过打破积弊已久的现有体制掣肘,以顶层设计的高度与气魄,来一次提纲挈领的“化学反应”。
7月12日,上海召开全市司法改革先行试点部署会,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司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对先行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拉开了试点工作的序幕。
关注本轮司法改革脉络者不难看出,上海的试点举措,呈现出“员额制”、“责任制”、“省级统一管理”等不少亮点;也自然会知晓,上海的此次试点,其实是6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三个重要文件的落地。而若再往前溯源,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更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找到已经非常成形的思路与部署。
改革是对既有体制性缺陷的修补。细览上海司法改革试点的各项举措,再结合近些年来广大群众甚至包括司法队伍本身对地方司法工作的不满与非议、法学专家的反思与呼吁,不难看出其相应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推行主审法官、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一条,就明文规定了法官、检察官的“责任”。以往枉法案件中,“审案的不判案、判案的不审案”,责任主体的模糊化和过度行政化,成为造成冤假错案的一个主因。与此类似,前几年河南法院系统推行的“错案责任终身追究”,以及不久前珠海横琴新区人民法院实行的“法官自审自判”、“终身承担审判责任”,亦属有益探索。又如,“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85%人力布局一线,选任和薪酬体系有别于公务员”等改革,明确了法官、检察官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司法职业特点,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赋予其更大权限,有望对普遍存在的“司法行政化”积习形成有力矫正。
改革更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突破。实事求是地说,细微环节上单兵突进式的小手术诚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系统性重构的条件和气候,对司法的“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现实中二者往往相互交织)料难发挥更大功效。司法体制的病症,绝不仅仅体现于工作流程上的不尽合理,更源自“司法对谁负责”这一问题的长期含糊。其本质与成因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设计逻辑出现偏差,导致司法权力的授受关系不清。最明显的莫过于,法院、检察院的吃同级财政饭、人事关系的多重交叉管理等现状。比如,一个副省级城市中级法院的干部便分为省管、市管、市委组织部管、市委政法委管、市人大常委会任命等类别,其中一些干部受到几重交叉管理,从而不利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法院难以有效抵制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
对于这一更本质性、更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妨借用6月初总书记在同一个会议上谈到财税制度改革时所用到的“系统性重构”这一表述。司法改革领域的“系统性重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措辞上的变化,而是基于对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所面临困难与障碍的深刻、清醒认识。系统性重构,就是要寻求“质变”,通过打破积弊已久的现有体制掣肘,以顶层设计的高度与气魄,来一次提纲挈领的“化学反应”。在这一层面,上海司法改革试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点中的一些举措值得期待——如,省以下法院、检察院“法官、检察官和经费省级统一管理”的两项改革,将望有党管干部原则与尊重司法规律相结合,同时克服“吃人嘴短”的底气不足,理顺司法系统的管理体制,减少不必要的外来权力掣肘与干扰。
司法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试点为试验田的本轮司法改革,有着深远的典范意义和标本功能。置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宏大语境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日益从主流话语走向日常行动。下一步,如何处理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维稳和维权等几对重要关系,既需要审慎的改革举措,更需要非凡的改革魄力。(徐锋)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三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以改革破解“管放”之困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以改革破解“管放”之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雄鹰搏击蓝天、凌风翱翔;即使折断翅膀,也在所不惜,坚守自己最初的方向。
在这片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上,同样有一群来自内地的人,20年间前赴后继,不顾高寒、缺氧、低压、强辐射对生命的威胁,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为西藏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不懈奋斗。
他们,是世界屋脊上的雄鹰。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感天动地的壮举、民族大家庭中和谐共进的乐章。近6000名援藏干部前赴后继,用自己的忠诚、奉献和担当,播撒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关怀
2014年7月,49岁的蔡家华在西藏工作已进入第二个任期、第四个年头了。来之前,他是广东东莞一名优秀镇长;在西藏,他先后担任林芝地区林芝县委书记、林芝地委副书记等职务。
访民生、作规划、抓建设、保稳定——在沿海发达地区丰富的从政经验,使得他即使在闭塞落后的西藏也能如鱼得水,干得风生水起。
服从中央安排,为了国家利益——像蔡家华一样,过去20年间,4496名干部和1466名专业技术人员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毅然离开父母家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西藏。
在这里,他们忍受着高寒缺氧对生命的侵蚀,忍受着孤独和对家人无尽的思念,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甚至生命。孔繁森、张宇、陈刚毅、周广智等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他们中的12名勇士,永远长眠在雪域高原。
干部人才是时代的精英,是国家的财富。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段感天动地的壮举。
这是民族大家庭中一曲和谐共进的乐章。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开展对口援藏,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着眼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7个省市、17家中央骨干企业、66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西藏全部74个县以及直属部门——20年间,援藏工作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日臻完善。
公路、铁路、桥梁,农居、医院、学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笔笔资金投入到西藏,一个个项目建设在西藏,一批批人才奉献在西藏,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如果将对口援藏20年放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不难发现,这20年恰恰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与内地交往合作最为活跃的时期。这是不断实现“零突破”的20年。7615个援藏项目、260亿元援藏资金,让天堑变通途的奇迹不断上演。西藏藏药厂、5100矿泉水等一批特色企业快速成长,为西藏发展夯实了根基。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基本实现,让雪域高原与世界只有一个鼠标点击的距离;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从幼儿园到高中实现15年免费教育„„
这是民族团结最牢固的20年。高山牧场、田间地头,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一起驻村进寺,访贫问苦、认亲交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乡村、寺庙,到处可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年历史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西藏工作方略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变西藏贫穷落后面貌的战略举措,是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是兄弟般的情意、家庭般的关爱,全国各界人士和援藏干部一起对西藏伸出援手,温暖雪域高原,托起了西藏人民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梦想
海拔4200多米的日喀则地区白朗县,过去只能种萝卜、土豆,而现在,鲜艳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水灵灵的草莓散发出诱人的甜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52岁的农技员张际明就是创造奇迹的人。2000年,应山东援藏队领队之邀,他作为蔬菜专家和老伴一起从老家济南来到这里,引种和推广温室大棚蔬菜。这一来,就是14年。他不是援藏干部,但他却是待得最久的“准援藏干部”。14年中,白朗县的温室大棚从零发展到5367个,黄瓜、青椒、南瓜、莴苣、西瓜、樱桃„„116个果蔬品种相继引种成功。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今天,白朗农牧民年人均收入每100元中有20元来自果蔬。
关爱,奉献——憨厚的老张胸中有着对藏族同胞兄弟般的情怀。
兄弟般的情怀,是援藏人员心中热热的一盏明灯。
兄弟般的情怀,是援藏人员舍小我成大爱的不竭源泉。
兄弟般的情怀,是援藏人员感召全社会都来援藏的精神火炬。
2010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副巡视员刘波来到拉萨担任自治区法制办副主任,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援藏4年来,她的父母、丈夫、儿子只在2011年夏集体来探亲一次。2013年底,在留任第七批后不久,她得知父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的噩耗,这无异于晴空霹雳。白天,她微笑着出现在办公室;夜里,她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痛哭失声。几年心血,换来初步成果。她牵头起草的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为西藏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为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依据;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有助于保护藏民族历史文化瑰宝„„
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背后,总有一个无私奉献的家庭。
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身后,都有一个强力支撑的团队。
中国电信集团40万员工连续12年捐款,每年为对口支援的昌都地区边坝县提供200吨大米,使当地多发的大骨节病患者减少56%。
上海市专门成立了“援藏亲友团”——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牵头、56个成员单位组成,定期协调解决援藏工作问题。
经江苏援藏人员牵线搭桥,南京市民捐款105万元援建了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希望小学。江苏企业家、普通市民群众经常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
这是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梦想,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共进,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将更加壮美富饶
援藏干部经常说,我们还可以定期轮换,而当地干部是无法轮换的,他们的付出远比我们大,是更值得尊敬的人。
吃糌粑,喝酥油茶,裹着大衣躺在一张床上商量事情——在中国石油援藏干部、那曲地区双湖县委副书记陈轩的印象中,他和县长罗布松拉既是工作搭档,更是好兄弟。
海拔5200米的双湖,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建制县,长冬无夏,少电缺水,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平原的1/3,自然灾害频发。西藏人戏称,在这里工作,“躺着都是奉献”。
2012年5月,陈轩和罗布松拉来到措折罗玛镇一村调研。转了一圈,他们发现,全村78户牧民分散在十几公里的范围内,不仅架设自来水管网、电网成本极高,就连学校、医院的建设选址都很难。
2013年4月,双湖县正式成立。陈轩和罗布松拉是见证者,也是双湖发展蓝图的规划者、建设者。
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明确要求,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到2020年西藏要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中央的指示,为对口援藏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
昔日沙砾遍地、风吹沙走,今日绿树成行、一片生机——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一片滩涂的变化,令人赞叹不已。在这片被称为“生态示范区”的地方,山东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种下的红柳、榆树等苗木长势良好,孕育着希望。
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和“气候调节器”。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只能保护得更好,这是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
援藏,是为了变“输血”为“造血”,加速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在工布江达县,福建援藏干部正在开展一项系统的“造血工程”——
他们瞄准了最贫困的农户,一对一地挂钩帮扶,让他们尽快掌握技能,脱贫致富;
他们瞄准了村镇干部,组织从未离开大山的人们登上飞机,到内地城市感受现代文明的脉搏;
他们瞄准了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藏香猪养殖加工逐步发展,具有独特藏文化传统的旅游业开始起步„„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单向援助与互利合作相结合,今天对口援藏的领域在拓宽,内涵在丰富,质量在提升。
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梦想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一个美丽、和谐、充满希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将更加壮美与富饶!
第四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抢救”本色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抢救”本色
欢迎加入池州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24861220
1一说起“抢救”历史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和史料,以及濒临灭绝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山东莒县近年来对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事迹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工作。这样一项针对普通老党员资料的“抢救”,意义何在?
莒县地处革命老区,农村里仅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最多时就达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1058名,平均年龄86岁。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支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住在农村,不抱怨生活艰苦,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过着宁静朴实的生活。莒县对这些老党员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收集实物,累计征集20万张图片、3万分钟的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实物,整理典型事迹近60万字。不妨勾勒一下这组群像:没有文化甚至不识字,对党的理解非常朴素,却一心向党,真心信党,卢翠秀今年85岁了还在担任村支书;公心为民,村支书徐文高先后把当兵、招工、推荐上大学等机会全部让给别人,尽管自己的5个子女也符合条件;用心实干,“威望都是干出来的”,是那个年代党员们的写照,也是群众的高度评价;清心律己,严格自律,有的参加过多场战役战斗,从不向政府伸手,从不给上级添麻烦。
可能有人会说他们近乎“痴愚”,甚至“傻”。但正是这样一群老党员,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铸就了共产党员的本色。这种“本色”,聚焦着理想信仰,体现着宗旨情怀,表达了本质坚守,顺应了时代要求,作用于党的事业的壮大发展,至今仍然闪烁着光辉,散发着清香,在最平凡中彰显着强大力量。莒县如今建起“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这片“红色的晚霞”正在无数党员干部心中定格。
这种本色追求,能促人回归本源。这些老党员能军能民,能官能农,既有党员素质也有平民气质,既厚重又纯真,没有铜气、只有土气,没有俗气、只有正气。这些宝贵品质渗入骨髓,与生命同在,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不因生活贫困而移位,不因待遇降低而遗弃,不因年龄增长而淡化。以此为参照,党员干部不难回归原点,校正人生航向和目标。
城中易浮躁,乡土易生纯真品质和朴素情怀。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自然之美,在乎本色;人生之美,当如此乎?当下社会,人确实很难保持本色,不被繁冗、复杂、欲望和过度装饰所左右。在这群老党员身上,集中展示着某种人生况味和真谛:生活苦一点,容易反思幸福来之不易,积蓄力量;环境静一点,容易清除浮躁、清醒坚守。
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国家强盛了,生活改善了,一些党员精神却失落了、倾斜了、懈怠了。有的一度丧失信仰,迷失方向,脱离群众,甚至变色变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接地气,服务群众,呼唤清风正气,回归朴素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对党员本色的“抢救”吗?只是,这样的“抢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有赖每个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更多政法干警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池州人事考试网、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第五篇: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深化财税改革,三大任务最紧迫
2014年池州政法干警招聘考试:深化财税改革,三大任务最紧迫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一轮财税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进行制度创新和系统性重构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财税改革?这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之前的财税改革有什么不同?
楼继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中央着眼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出的重要判断,也是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
财政制度安排体现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关系,深刻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等领域,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新一轮财税改革的意义重大。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这与1994年财税改革有很大不同。那时候主要是规范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收入关系,我们的主体税种就是那时候建立的。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我们的税制有了很多的变化,强化了公共财政的职能,财税与老百姓关系越来越密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是政策上修修补补,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进行制度创新和系统性重构。
记者:制度创新与重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
楼继伟: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简单地说就是24个字: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有三项,就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近半财力被固化,要改为据实安排支出;预算要有中期规划,不能一年一定事
记者:预算方面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楼继伟:预算方面改革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及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七项任务。
要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核心是推进预算公开。今后要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
研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虽然挂钩在特定发展阶段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导致政府的财力固化。目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重点支出,涉及7类,占全国财政支出的47.5%。将近一半的财力被从上到下固化掉,很不科学也脱离实际,要改为据实安排支出。当然,取消挂钩并不是否定某项事业的重要性,这7类支出都是重点,但保障重点不一定要挂钩。
还要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预算平衡机制,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财政的本质是中长期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中期规划,预算一年一平衡,财政资金安排就会一年一考虑、一年一定事,不利于顾及长远。有了中长期财政规划,就会引导大家往前看,考虑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有多少资源,要达到什么效果。哪些是短板,要先把它做起来,在资金安排上保障投入,这样更符合实际。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规模过大、资金分散,需要清理整合规范
记者:清理规范转移支付,有什么新举措?
楼继伟:转移支付制度的核心并不是资金规模大小,主要看转移支付的方式与结构是否合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偏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规模过大、资金分散。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过多不仅容易形成“跑部钱进”“撒胡椒面”现象,而且容易造成中央部门通过资金安排不适当地干预地方事权,甚至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这是个大问题,要清理、整合、规范。今年专项转移支付已从220项减少到150项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
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增一般”就是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减专项”就是清理、整合、归并专项转移支付,“提绩效”就是强化专项转移支付针对性、时效性,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有支出应该是预算安排的,预算未安排事项一律不得支出。
已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过多过滥
记者:税制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如何清理规范?
楼继伟:税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推进增值税改革,包括营改增继续扩围;完善消费税制度,改革涉及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收环节;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等。下一步全面实行营改增,要将范围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已出台实施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约50项,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省份。有的企业到地方去投资,往往是“货比三家”,谁给的优惠多就在哪儿投。这不利于实现结构优化和社会公平,影响了公平竞争和统一市场环境建设,不符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今后,除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外,起草其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未经国务院批准,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
根据中央和地方“谁该干什么事”来定“谁掏钱”,让“钱”与“事”相匹配
记者: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楼继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方面。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中央和地方“谁该干什么事”来定“谁掏钱”,再通过分税、转移支付机制让“钱”与“事”相匹配。
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坚持现有中央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税制改革推进情况,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遵循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地方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对本地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税基相对稳定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收入划分调整后,地方形成的财力缺口由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方式解决。
二是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适当强化中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集中到中央,减少委托事务,通过统一管理,提高全国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将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在明晰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中央可运用转移支付机制将部分事权的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
预算改革先行,收入划分改革在相关税种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行
记者: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有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楼继伟: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从逻辑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收入划分改革须在相关税种税制改革基本完成后进行;而建立事权与支出责
任相适应的制度需要量化指标并形成有共识的方案。整体改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
今明两年是关键。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税制度基本建立。
更多政法干警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池州人事考试网、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