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课堂教育与高中课堂教育方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课堂教育与高中课堂教育方式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3日
调查地点:
湖南省常宁市第二中学
调查方式:
采取听课并访谈的形式
调查者: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101班 彭勃
学号:201145070128
调查目的:
1.针对大学生课堂上出现诸多类似迟到、逃课、早退、或是其他的违规行为,对高中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个调查,来对比两课堂上教学的区别。
2.对高中生关于大学的好奇向他们解释大学教育的模式,在高中基础上为他们的学习认知埋下伏笔,在高中生心理上确定基础。
3.我校正处于学风建设年的教育阶段中,根据此番调查再研究两种教学的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将学风建设的效果提高到更好的阶段。
4.这是对大学,对高中教育方式互相融洽的另一种探讨。
调查过程:
在经过校领导与任课老师的同意后,我在高三的课堂后面听了几节不同的课,并根据每堂课的感受记录下当时的课堂氛围,在下课后与一些高三的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并与一位老师协商给高三的同学上了一堂课,之后在与高三教学老师的访谈中结束了本次调查。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高中与大学教学模式的改变:
a. 教学环境分析
b. 教学行为分析
c.教学心理分析
高中英语课听课笔记:
1.上课开始,英语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
2.讲解过程:
a.根据学生们的疑问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b.老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语言平实且贴近生活的生动讲解使教学效果强化
c.老师针对自己理解的重点进行讲解
d.学生们都能比较积极、主动的回应老师的提问
e.老师与学生们都是有准备性的上课
f.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
g.老师在课堂上给予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复习与强化,在一旁辅导
3.由于高中老师长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老师与同学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的课堂上气氛更加活跃,同学们积极性都比较高
大学英语课上课笔记:
1.上课开始,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只是进行简单的询问抽查,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2.大学里没有布置作业或者很少布置作业
3.课堂上:
a. 大学老师一般是只顾自己的讲说而无暇顾及到同学们的接受能力,没有互动,只有单方面的传授
b. 上课同学们没有激情,积极性普遍不高
c. 老师的语言较为死板,没有吸引力
4.大学老师与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没有感情沉淀
调查分析:
1.教学环境分析:
① 高中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范围内,校园里紧张的学习氛围与三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使他们习惯了每天这样平淡的学习环境,三年如一日不变的学习已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且自然自觉的去学习
② 大学生处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在大学校园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各种活动与新的变化,由于对待校园内外两种社会环境的好奇使大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放在学习上面,因此单一的学习方式在大学中已不适应
③ 高中教室内,同学们都在一起紧张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面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并且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多,尤其在学习方面同学们相互交流有利于同学关系之间的维持。而且教学老师也会经常来到班级为同学们进行答疑解惑,这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④ 在大学里,每节课上课地点都是不固定的,并且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室供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也因此使同学们之间关系冷淡,往往是下了课之后就离开了。而任课老师也通常如此,缺少与同学们的课外交流,使一些同学们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降低了班级学习的效果
2.教学行为分析:
① 高中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听课与教学质量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通常是布置了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供同学们思考,这样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②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习气氛较为平淡,老师一般只是讲自己的却无视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还有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造成了一种学习的惰性,而没有作业的巩固使得教学效果也打了折扣
③ 高中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在一系列的教学工作中具有了感情基础,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互动,并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因材施教
④ 大学老师与同学们在很多时间里只是课堂上的接触,而且很大一部分局限在了上课点名,点人回答问题上才认识的,也因为这样与同学们很少有互动,在不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心理分析:
① 在对高中同学们的交谈中了解到,高中生在如此强大的学习压力下任然保持着乐观与强劲的学习心里还有学习态度,是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试,就是高考,而他们的生活节奏学习氛围等一切行动都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在高考中能获得好成绩而考上大学,所以,这一切的学习行动都只是为了支撑考试成绩
② 在对高中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高中老师一系列的教学工作,也只是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了学生高考考得好,不惜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时间来强化学生的学习,老师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仅仅只是考试
③ 大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学习,是考试,而是整个社会上各种工作与日后的生活方式的决策,也因此目标不仅仅只有简单的某一个,他们要应对的是多元化的社会与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不可能就像高中那样简单的学习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因为这样大学生不可能单一的只是学习而已
④ 一些大学的导师或者教授,他们上课教的不一定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更多的是他们对于某专业性学科的想法与感悟,还有对待社会社交的一些看法,大学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
需要的知识,也因为这样的教学心理,决定了大学老师不可能就像高中老师一样为了学生的某一方面做出单一的决策
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了解到了高中与大学教学上的种种区别。对于高中生,他们教学上的本质是教会同学们怎样去学习老师教的东西,并且把这样一种学习思维与学习方式还有对待自身学习上的要求带入以后的生活当中去;然而大学培养的是学生们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学习的感知,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感悟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融合,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并不是单一的学习了。这样一种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殊途同归,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成长,成才,走向成功!
第二篇:浅谈大学课堂与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区别
浅谈大学课堂与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区别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ass of college and the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而对于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由于高中课堂与大学课堂的明显区别,导致了大学生对大学课堂的不适应而影响了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探讨大学课堂和高中课堂的区别,不论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大学课堂的完美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大学课堂和高中课堂的区别,并分析所产生的问题的影响,解决大学生对大学课堂的不适应问题。
【Synopsi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main place for training higher talents,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re being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For Freshman first entered university, because of the obvious difference of high school classroom and university classroom, caus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not to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and influenc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and class differences, whether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improv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or to university classroom perfect effects is significan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ass of college and the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classroom adap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关键词】大学课堂、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区别
【Key words】The college class The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The ways of teaching Differences 【文献综述】 国外部分
国外对教育的衔接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师教学质量、大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加强衔接的学制措施这四个方面。
近年来,对“高中、大学学习的衔接问题”受到了国际教学委员会的关注。其中1997年会议讨论了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以及中学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改善大学教师的培训的方法。
从袁本涛、文辅相的《美、英、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一文中,发现国内外对高中、大学学习的衔接问题给与了普遍的重视,形成一些共识:大、中学课程设置的范围要扩大,某些课程的深度要有所增加,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个性为主;衔接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中学和大学一年级所开设的课程的水平上,这些教材、进度等不等同,以便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中学到大学的理科课程的过渡;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个人阅读、集体讨论或辅导课、作业、测验等,有时还加上课外实践,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1】 国内部分
何燕在《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中指出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学习过分追求分数而忽略了自身对学习的趣味性,并且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大学课堂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大学教育的发展;教学手段较为落后,部分大学老师不接受信息化教学,影响教学速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知识交流,高中课堂人数较少,教师可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蒋臻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心理特点》中分析,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在课堂教学中其情感心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也不同于成人教学中的成年人,具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在学习上由完全依赖向独立状态转换,学习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换,从简单的分数评价向自身能力认同转换。杨叔琼在《大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指出大学课堂教学具有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师生互动的高层次性和教学心理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当前,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仍存在着信息传递与接收相关性失衡、教学方法单一且讲授不甚得法、课堂教学民主缺失和课堂管理随意缺乏等主要问题。
罗启在《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指出大学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教学行为上所表现出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大学教师在教学态度、师生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有效运用方面做得较好,学生满意度较高。大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前沿性、PPT的有效运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开展互动教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正文】
一、大学课堂与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区别
1、教学任务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教学目标相对于大学来说比较明显,教师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地传授知识,让学习反复练习熟练做题技巧能够在高考英语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大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的沟通交际能力、处事能力综合方面的能力,所以,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教学的任务不应该只有传授知识,更注重自学的方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讲课模式的区别
高中课堂教师的授课以板书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课堂教学中的“说”,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大多数老师只是通过提问少数学生几个问题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继续课文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后,学生做各种老师布置的题目为主,等做完题目以后由老师讲评。学校所用的课本和授课类型比较简单,没有实践等内容。高中课堂与大学课堂的最大的区别是课堂信息量比较大,课后作业量多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学生在课后听不懂。在大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自主的安排教学分配。大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形式也教师面授、网络视听说课综合组成。并且空闲时间没有固定的自习课,课后要求学习自由安排时间学习,要求学习自主学习得多,主要是靠自己自制力和对学习的兴趣和研究来学习,并且没有大量的练习题可做。这样一来大学学习变成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而教师起到的只是监督和引导的作用。【2】
3、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因为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老师不大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只注重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情况。而在大学课堂中,大学老师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示学生不能只从教学课本上获得知识,鼓励学生从网络、电子书、电影、报刊等,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4、影响因素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影响老师教课方式的主要因素还是高考,因为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且是以一考定胜负的情况下,在应试教育制度的背景下,老师、学生、家长只注重书面成绩和分数,而忽略学生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方面的能力,由于社会各方面对高考成绩的关注,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老师的压力相应也会变大,造成了高中老师只能对学生采取“填鸭式”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而在灵活性较大的大学,因为在大学里一个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并且一般的大学考试试题比较简单,所以在大学里对考试的重视有所减少,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情况自由地制定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的方式也不拘泥于单一形式,一般运用与学生互动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5、教师作用的区别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监狱教学的专门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有其特殊地位决定,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的扮演好其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一地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关系。到了大学课堂,教师作用有了一定的变化。而大学教师没有了高中教师的课堂绝对权威,比较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针对学生的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大学老师往多角色方向发展,让学生投入到大面积、高容量的教学实践中,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大学和高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高考的压力要求学生们高强度的学习,题海战术被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目标是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被放到了相对比较低的位置。在大学,兴趣、环境、就业等成为了主要的因素,分析学生在高中和大学的不同心态,对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1、目标定位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教师过多的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和操练,而在大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不再只停留于单一的教材与学习模式,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教师起到的是监督和引导作用比起高中大幅度降低。
2、学习要求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的评价只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大学,学习成绩的评价依据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及时复习。
三、建议
1、转变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大学的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所以,大学里的学习是一种更加广泛的、全面的学习,大学生不应把学习的目的仅限于应付于考试,而是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打基础。
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是老师单一的传授知识,然后由学生被动地接受。所以,高中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设置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等各项教学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来。【3】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大学中,同学们应逐渐向自主式的学习方向发展。大学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寻求个人发展,做好独立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的课外活动,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获得学习乐趣,丰富课余生活,扩大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参考资料: 【1】《美、英、日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二期 【2】《大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张燕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打破课堂沉默 优化提问策略》郑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16)
第三篇:创新教育创新课堂
创新教育创新课堂
064200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李双勇
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运用创造性教学原则,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把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创新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史学家汤恩比曾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发前程,有赖于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世界的动荡。事实上,“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课堂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对创造性问题
产生兴趣时,就会不畏艰难,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创新氛围,使课堂处于活跃之中,从而使学生轻松的获取到本节的知识,也拓宽了他们的思考范围。
二、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们喜欢对许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这种好奇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新颗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序课时,准备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演示实验先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主动探讨去自觉发掘知识点。这种提前设置神秘色彩能吸引学生独立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探究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要让学生多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完善,从而使发散创造思维得以肯定和完善,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课堂上除了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也应注意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运用创造性教学原则,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把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的多变,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来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辩证接收传统知识,也要继续完善现代教育,不断创新。实施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要面临更多的知识性挑战,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获取新知识,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创新课堂。要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媒体教学,拓宽知识面,增大课堂容量,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创新,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给学生树立创新榜样
教师首先不应墨守成规,要有应变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同时还要在教育观念上做到四新:新德育观、新人才观、新价值观、新知识观。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先决条件。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萌动,没有教育新要求的压力,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不能付诸实践。
三、课堂上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如在课堂练习中,开
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的语言,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发挥潜能。
四、掌握解题策略,激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开阔思路,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要重视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抽象问题,设置一定的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时代养成了创新性格,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会不断的表现出自己的创新性格和创新能力。他总会发现身边和周围那些可利用、可创造,自己感兴趣又有利于他人的新事物。他们总跃跃欲试与这些新事物之中,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勇于挑战,乐于拼搏。正因为有了这种性格,他们才能在各种困难和打击中发出强大的抗击力和创造力。
所以我认为,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当代教师重要任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将侧重点应多放在创新教育、创新课堂上,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不要空喊口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创新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默认分类 2010-05-10 08:44:59 阅读6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四篇:课堂改变教育范文
课堂改变教育教师改变课堂
——任永生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课堂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情,课堂是教育工作中天大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教育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课堂,其他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课堂。没有课堂就没有教育,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教育的真正均衡发展就是课堂的均衡,任何硬件的均衡也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课堂均衡,学生才能学的均衡,所以教育发展的真正突破口在于课堂。
1、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我们究竟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不在于我们的教学条件如何优越,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构建了适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决定我们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我们之所以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或者说,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创新能力就很差。我们要想改变教育就必须从改变课堂人手。
2、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课堂,没有好课堂就没有好教育。中国多次的教育改革的主体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而唯独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可能改变,教育就不变。所以,课改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改教师,构建新课堂必然呼唤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行动的新教师。
3、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如果我们的教师观念不能转变,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变,教师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转变的前提,更是新教师的标志。教师观念的改变,实质是我们能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的问题,能否在深水区中乘风破浪,把学生带到成功的彼岸,在深水区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情就会在深水区中被淹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良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
第五篇:家长课堂教育
家长课堂:五大计策为孩子成功铺路
1、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2、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3、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4、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5、受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
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