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发言稿
五年级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五年级语文复习的策略。大家一看我这体格,我这穿着就应该看得出来,我不是正儿八经的语文专业出身。我是山师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篮球专项毕业的,而报考老师的时候是考的英语。所以让我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只能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了。
我和“语文”这一科还真是有缘,参加工作快六年了,其中有五年是教语文的。而在这教语文的五年当中,一年教初一语文,又有四年是专门教五年级语文的。这几年的工作,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落个误人子弟的“美名”(当然美名是加引号的)。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在这里,我就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复习语文的心得体会,肤浅的认识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我认为,现在距期末升学考试还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现在着手期末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我的复习策略,从本学期一开学就开始实施了。由于我才疏学浅,又不是语文专业出身,对于语文上的一些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所以只能走点旁门左道,介绍下自己的复习策略。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我就以战争为例,讲讲我的复习策略。决定我们中国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钱粮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涨、民心是否一致、内政是否开明、兵马是否精炼。纵观中国古代的名将,例如孙武、吴起、王翦、韩信、卫青、岳飞,无一例外,在战前都有充足的准备。所以,我们迎战毕业升学考试也得做好充足准备。我们依次分析:
一、钱粮是否充足。在战争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充足的钱粮是战争取胜不可或缺的因素。楚汉之争大家都非常清楚,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大后方有一个给他源源不断输送钱粮的萧何。而萧何也被刘邦评为第一功臣。在我们教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战场上战士的钱粮。我们的学生如果有充足的知识,那就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时游刃有余;反之则会捉襟见肘。我一个切身的体会,记得有一年考试,课内阅读考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其中一个题是让同学们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原话写出来。那一级有3个班,因为这个课本上只有翻译出来的现代文,所以其他班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写。但我在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讲过这句话,所以我们班有37个人,只有5个人出错了。这一个题就是2分,一反一正,这个对整个班级的成绩是影响很大的。
二、士气是否高涨。在战争中,每次大战之前都会举行誓师大会。比如《尚书》中有商汤灭夏桀的《汤誓》,就连安禄山造反,也举行过誓师大会。《左传》中更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训诫。这说明士气在战争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在我们面对这次考试时,同学们的士气是否高涨,也是决定这次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又由于同学们年龄的原因,容易忘掉某些事情,所以我就不断的给他们打气。整个集体都显现出信心十足的高涨士气。
三、民心是否一致。在我们的国内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主席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从而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路线,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在教学中的民心问题,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家长的支持力度。如果家长能够支持学校的工作,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本学期开学一月就开了家长会,和各位家长交代了本学期的重要性,各位家长也非常理解与支持。与家长交流后,我发现,同学们懂事了,家长更加的支持学校工作了。这样,学生、家长、学校同心同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感到很欣慰。
四、内政是否开明。从秦始皇创立封建制度开始,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很多盛世。就拿一个最典型的唐玄宗时期来说,前期由于政治清明,所以出现了鼎鼎大名的“开元盛世”;而后期由于政治黑暗,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联系我们的教学,我觉得这个内政是否开明,就是我们的班级的气氛是否活跃。如果在语文课上,完全是老师命令式的教学,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抑制,肯定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非常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我尽量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五、兵马是否精炼。《五代史平话》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兵在精而不在多”。可见战争中,精兵的重要性。而精兵的关键在于严明的军纪。同样,在我们教学中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班各方面纪律都非常好,那么学习肯定差不了。我教初一语文时也当班主任,当时我工作的重点不是如何提高同学们的成绩,而是在他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纪律与卫生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那一级只有四个班,但在考试时,语数外政史地生七门课,每门课的平均分都是全级第一。一年不到的时间,我们班得了13张奖状,而其他3个班合起来一共得了9张。这一点我现在都非常骄傲,那次考试的成绩我至今还保留着。也许是我见的世面太少,有点大惊小怪,但这也能证明我的观点,一个班级,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便是他们学习最可靠的保障。
当然,决定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在于以上几点,还包括识人用人等,但在我们教学中,每个同学都得参加考试,所以这些方面我就忽略不谈了。
以上是我对我一开学就开始的复习计划的总结,下面我再说说这一个多月的复习策略。
我们语文的试题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与写作。
首先说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又分很多小项目,比如字词、句型转化、关联词、课文内容识记等等。对于这些琐碎但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的复习,我一般采取“学而时习之”的方法。也就是不停不定期的复习。根据德国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强化学生的复习,让学生最大程度的记住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老师检查的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之间相互检查,多渠道,多方式强化同学们的掌握。
其次说阅读理解。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又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除了在平时学习课文时要精讲细讲,在现在的复习中也得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如果说课内阅读考的是同学们平时听讲与学习的认真程度的话,那课外阅读考的可就是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指导思想。即便是平时书本上的课文讲解,我也很重视启发同学的思维,尽量让同学自己说,同学自己点评,同学自己总结,而我只是适时地给予点拨。本学期很多课文我就是采取的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而我则是以学生的身份坐在下面听课,最后进行总结。这样既发散了同学们的思维,又提升了同学们自己的能力,还让我省了不少口舌,还为国家节省了很多水资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说写作。写作文批作文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了。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效果还可以。第一是让同学们做摘抄。在摘抄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自己分辨哪些值得抄,哪些可以舍去,在提升同学们辨别能力的同时,还扩大了同学们的阅读面。第二是借鉴魏书生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借鉴而不是照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改变。比如魏书生的方法中,只是让学生互评,我还让学生全班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意见。这样不但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解决了老师看作文批作文的难题。同学们现在的作文水平和刚上五年级我接过来的时候的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以上是我的最近一个月复习策略,当然,要做好这些,在这里说的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还得需要做好前面说的战前的几个准备。
第一,学校方面。不可否认,现在城乡学校的硬件存在差别,但这不是我们乡村教师拿不出成绩的理由,反而成为我们乡村教师的动力所在。我们在硬件上不足的我们会想法设法来弥补,在教学方法上可能会有所创新,可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可能会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知识。同时创造出比较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无拘无束的学习。这可以算作是解决看了战前的“内政开明”问题。
第二,家庭方面。我在分配考试之前曾在博山六中带过四个月的课。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城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只要班主任一个电话,家长们不管多忙,在一个小时之内定会赶到学校与班主任交流。而在乡村,我班主任工作做了快六年了,当需要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说太忙,没空。我曾经非常生气的对一个家长说“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比你孩子的将来还重要……”。另外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方面也存在差异。城里的家长一般下班都比较早,可以辅导学生的功课,即便不辅导的,也可以督促学生完成。而在乡村,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家长回家有时天都已经黑了,累了一天,那有空去管孩子?所以我还打算开一次家长会,和家长交流沟通一下这次考试的重要性。这可以算作是解决了战前的“民心”问题。
第三,学生自身方面。《论语·为政》中有这么一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罚来处理,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能从内心知道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仪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能自觉的改过。”这句话从它的出处来看是教执政者如何行政的,咱们现代人也很少认为这个能和教学有联系。可是当我在读《论语》的时候,发现这句话,我觉得这就是为我们教师写的。咱们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被迫学习的,很少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因此我们应当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这便是做到了“有耻且格”。解决这一问题,便可以算是解决了战前的“精兵”问题。< ~ 课 件 >
第四,课外知识拓展。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传授的知识。我一直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如何做人联系起来,也就是提高同学们的思想品德。这也是受我高中老师的影响。但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真正的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同时,还应该教育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具有怀疑的精神。《孟子》中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在给同学们讲《伯牙绝弦》的时候,资料袋中出现了错误。资料袋中认为伯牙和俞伯牙是同一个人,而事实上并非一个人,伯牙是伯牙,俞伯牙是俞伯牙。伯牙在《列子》、《吕氏春秋》中都有记载,而俞伯牙是到了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才出现的。课文中资料袋的意思明显是把两者混为一谈了。有个同学受到我的影响,在学习《顶碗少年》的时候,文中第三自然段有句话“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其中“一摞”的“摞”正确读音是四声,而且这个字也不是多音字,但课文中的注音却是二声。包括我自己在内,其他同学一看课本上有注音,就根本不去查字典了,而这个字的注音是错误的。为此,我感到很骄傲。学生能指出教科书中的错误,说明他没有“尽信书”,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摄取的知识。为此,我在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成立了班级图书馆。有学校的图书,有学生自己的图书,并且两个班的图书定期交换。同学们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同学们不断地吸取各种知识丰富着自己。这可以算作解决了战前的“钱粮”问题。
做到以上几点,并且不断的给同学们敲敲警钟,不断的提高同学们的士气,解决战前的“士气”问题,我觉得我这支“全方位立体化高科技的摩托机动部队”便可以放心迎战毕业升学考试了!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复习策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五年级语文复习的策略。大家一看我这体格,我这穿着就应该看得出来,我不是正儿八经的语文专业出身。我是山师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篮球专项毕业的,而报考老师的时候是考的英语。所以让我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只能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了。
我和“语文”这一科还真是有缘,参加工作快六年了,其中有五年是教语文的。而在这教语文的五年当中,一年教初一语文,又有四年是专门教五年级语文的。这几年的工作,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落个误人子弟的“美名”(当然美名是加引号的)。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在这里,我就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这几年复习语文的心得体会,肤浅的认识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我认为,现在距期末升学考试还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现在着手期末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我的复习策略,从本学期一开学就开始实施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又不是语文专业出身,对于语文上的一些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所以只能走点旁门左道,介绍下自己的复习策略。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我就以战争为例,讲讲我的复习策略。决定我们中国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钱粮是否充足、士气是否高涨、民心是否一致、内政是否开明、兵马是否精炼。纵观中国古代的名将,例如孙武、吴起、王翦、韩信、卫青、岳飞,无一例外,在战前都有充足的准备。所以,我们迎战毕业升学考试也得做好充足准备。我们依次分析:
一、钱粮是否充足。在战争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充足的钱粮是战争取胜不可或缺的因素。楚汉之争大家都非常清楚,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大后方有一个给他源源不断输送钱粮的萧何。而萧何也被刘邦评为第一功臣。在我们教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战场上战士的钱粮。我们的学生如果有充足的知识,那就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时游刃有余;反之则会捉襟见肘。我一个切身的体会,记得有一年考试,课内阅读考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其中一个题是让同学们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原话写出来。那一级有3个班,因为这个课本上只有翻译出来的现代文,所以其他班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写。但是我在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讲过这句话,所以我们班有37个人,只有5个人出错了。这一个题就是2分,一反一正,这个对整个班级的成绩是影响很大的。
二、士气是否高涨。在战争中,每次大战之前都会举行誓师大会。比如《尚书》中有商汤灭夏桀的《汤誓》,就连安禄山造反,也举行过誓师大会。《左传》中更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训诫。这说明士气在战争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样,在我们面对这次考试时,同学们的士气是否高涨,也是决定这次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又由于同学们年龄的原因,容易忘掉某些事情,所以我就不断的给他们打气。整个集体都显现出信心十足的高涨士气。
三、民心是否一致。在我们的国内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主席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从而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争路线,并且最终取得了成功。我们在教学中的民心问题,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家长的支持力度。如果家长能够支持学校的工作,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本学期开学一月就开了家长会,和各位家长交代了本学期的重要性,各位家长也非常理解与支持。与家长交流后,我发现,同学们懂事了,家长更加的支持学校工作了。这样,学生、家长、学校同心同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
力,我感到很欣慰。
四、内政是否开明。从秦始皇创立封建制度开始,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很多盛世。就拿一个最典型的唐玄宗时期来说,前期由于政治清明,所以出现了鼎鼎大名的“开元盛世”;而后期由于政治黑暗,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联系我们的教学,我觉得这个内政是否开明,就是我们的班级的气氛是否活跃。如果在语文课上,完全是老师命令式的教学,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抑制,肯定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非常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我尽量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五、兵马是否精炼。《五代史平话》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兵在精而不在多”。可见战争中,精兵的重要性。而精兵的关键在于严明的军纪。同样,在我们教学中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班各方面纪律都非常好,那么学习肯定差不了。我教初一语文时也当班主任,当时我工作的重点不是如何提高同学们的成绩,而是在他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纪律与卫生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那一级只有四个班,但在考试时,语数外政史地生七门课,每门课的平均分都是全级第一。一年不到的时间,我们班得了13张奖状,而其他3个班合起来一共得了9张。这一点我现在都非常骄傲,那次考试的成绩我至今还保留着。也许是我见的世面太少,有点大惊小怪,但这也能证明我的观点,一个班级,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有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便是他们学习最可靠的保障。
当然,决定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在于以上几点,还包括识人用人等,但在我们教学中,每个同学都得参加考试,所以这些方面我就忽略不谈了。
以上是我对我一开学就开始的复习计划的总结,下面我再说说这一个多月的复习策略。
我们语文的试题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与写作。首先说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又分很多小项目,比如字词、句型转化、关联词、课文内容识记等等。对于这些琐碎但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的复习,我一般采取“学而时习之”的方法。也就是不停不定期的复习。根据德国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强化学生的复习,让学生最大程度的记住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老师检查的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之间相互检查,多渠道,多方式强化同学们的掌握。
其次说阅读理解。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又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除了在平时学习课文时要精讲细讲,在现在的复习中也得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如果说课内阅读考的是同学们平时听讲与学习的认真程度的话,那课外阅读考的可就是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指导思想。即便是平时书本上的课文讲解,我也很重视启发同学的思维,尽量让同学自己说,同学自己点评,同学自己总结,而我只是适时地给予点拨。本学期很多课文我就是采取的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而我则是以学生的身份坐在下面听课,最后进行总结。这样既发散了同学们的思维,又提升了同学们自己的能力,还让我省了不少口舌,还为国家节省了很多水资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说写作。写作文批作文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了。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效果还可以。第一是让同学们做摘抄。在摘抄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自己分辨哪些值得抄,哪些可以舍去,在提升同学们辨别能力的同时,还扩大了同学
们的阅读面。第二是借鉴魏书生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借鉴而不是照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的改变。比如魏书生的方法中,只是让学生互评,我还让学生全班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意见。这样不但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解决了老师看作文批作文的难题。同学们现在的作文水平和刚上五年级我接过来的时候的水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以上是我的最近一个月复习策略,当然,要做好这些,在这里说的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还得需要做好前面说的战前的几个准备。
第一,学校方面。不可否认,现在城乡学校的硬件存在差别,但这不是我们乡村教师拿不出成绩的理由,反而成为我们乡村教师的动力所在。我们在硬件上不足的我们会想法设法来弥补,在教学方法上可能会有所创新,可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可能会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知识。同时创造出比较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无拘无束的学习。这可以算作是解决看了战前的“内政开明”问题。
第二,家庭方面。我在分配考试之前曾在博山六中带过四个月的课。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城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只要班主任一个电话,家长们不管多忙,在一个小时之内定会赶到学校与班主任交流。而在乡村,我班主任工作做了快六年了,当需要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说太忙,没空。我曾经非常生气的对一个家长说“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比你孩子的将来还重要„„”。另外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方面也存在差异。城里的家长一般下班都比较早,可以辅导学生的功课,即便不辅导的,也可以督促学生完成。而在乡村,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家长回家有时天都已经黑了,累了一天,那有空去管孩子?所以我还打算开一次家长会,和家长交流沟通一下这次考试的重要性。这可以算作是解决了战前的“民心”问题。
第三,学生自身方面。《论语·为政》中有这么一句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罚来处理,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能从内心知道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仪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能自觉的改过。”这句话从它的出处来看是教执政者如何行政的,咱们现代人也很少认为这个能和教学有联系。可是当我在读《论语》的时候,发现这句话,我觉得这就是为我们教师写的。咱们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被迫学习的,很少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因此我们应当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这便是做到了“有耻且格”。解决这一问题,便可以算是解决了战前的“精兵”问题。
第四,课外知识拓展。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传授的知识。我一直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如何做人联系起来,也就是提高同学们的思想品德。这也是受我高中老师的影响。但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真正的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同时,还应该教育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具有怀疑的精神。《孟子》中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在给同学们讲《伯牙绝弦》的时候,资料袋中出现了错误。资料袋中认为伯牙和俞伯牙是同一个人,而事实上并非一个人,伯牙是伯牙,俞伯牙是俞伯牙。伯牙在《列子》、《吕氏春秋》中都有记载,而俞伯牙是到了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才出现的。课文中资料袋的意思明显是把两者混为一谈了。有个同学受到我的影响,在学习《顶碗少年》的时候,文中第三自然段有句话“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其中“一摞”的“摞”正确读音是四声,而且这个字也不是多音字,但课文中的注音却是二声。包括我自己在内,其他同学一看课本上有注音,就根本不去查字
典了,而这个字的注音是错误的。为此,我感到很骄傲。学生能指出教科书中的错误,说明他没有“尽信书”,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摄取的知识。为此,我在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成立了班级图书馆。有学校的图书,有学生自己的图书,并且两个班的图书定期交换。同学们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同学们不断地吸取各种知识丰富着自己。这可以算作解决了战前的“钱粮”问题。
做到以上几点,并且不断的给同学们敲敲警钟,不断的提高同学们的士气,解决战前的“士气”问题,我觉得我这支“全方位立体化高科技的摩托机动部队”便可以放心迎战毕业升学考试了!
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化学发言稿DOC
2014年伊春南片中考研讨会中心发言材料(化学)
分析中考试题
探讨复习方法
近几年的化学试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临近中考,面临全面复习,教师和学生都在想办法,寻找有效途径,力求快速有效复习,提高学生成绩,下面就近年来中考试题特点和复习方法谈谈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近年中考试题特点
1、试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2013年试题共有插图24处、图表4处,且清晰生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正确理解和准确解答,缓解了学生视觉疲劳。如29题,点滴版的优点,32题,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等,插图都恰到好处,考查了学生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
2、情景素材新颖、突出时代主题。近几年中考试题突出了情景素材题。如12年的23、26、27、28、29题等,13年的9、10、12、23、24、27、29、30题等。这部分题以环保、能源、资源、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会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人的健康、生存及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试题知识面广、结构性强。近几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除重点内容外,还包括资料卡片、家庭实验等,虽然知识面广,但结构性强。如13年的24题是能源与环境方面的系列题、32题是玻璃棒的系列题,26题是溶液的系列题,该题集中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是溶液单元的浓缩版。
4、试题重视实验。近几年中考都把实验作为重点,尤其是探究实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如12年的33题、13年的33题、34题。这些题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开放题增多。近几年中考试题除简答题为开放性试题外,有部分填空题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类题范围广,可预见性差,是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型,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14年中考复习方法探讨
1、注重双基、回归教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看出,中考试题没有一道是练习册上的原题,所以复习时应避免题海战术,虽然题在书外,但知识在书内。无论怎样复习,都应以书本为主,使学生清晰、准确、扎实掌握课本知识。每一节都有哪些知识点,知识点间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铁生锈的试验中,有一支试管要用蒸馏水,有关该试管的问题是:1为什么用蒸馏水?2为什么需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3试管中蒸馏水上面为什么要放一层植物油?通过回答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还应掌握每一节有哪些图,图提供的信息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有条有理。扎实牢固,做题时不会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叫不准的情况。
2、挖掘教材,拓宽知识面。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学生获取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CO还原Fe2O3试验中,学生在掌握了现象及相关的反应外还应想一想,点燃尾气说明CO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分析是能够做出正确答案的。课本中类似的问题很多,如果能适当深化知识,学生会感到这样的复习很有趣。
3、引导规律总结,强化指导,形成技能。
教材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性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揭示它。如方程式的配平,教材只提供了最小公倍数法,但有些方程式用此方法很难配平,例如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需根据各类反应的特点,找出规律,配平就会变难为易、事半功倍。
4、注重生产、生活及环保中的化学知识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都注重联系实际,这不但贯彻了新课
标的精神,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又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的时代主题。因此在复习时,应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情境新颖、内容广泛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要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身边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现象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每学习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不要为提高效率轻易给出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教材第12单元最后一节《有机合成材料》,12年出了5分题,13年出了3分题,占的比例不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会本课题的知识,学生认为把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教材是通过学生讨论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引出有机化合物;又通过比较它们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了解有机合成材料。教材又重点介绍了三大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就会记忆深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写。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种内在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提
高教学质量。
6、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薄弱是学生考试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写化学方程式缺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文字表述题不够准确,填空题不按要求答,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养成审题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以下两点:(1)审题目要求,科学规范表达;(2)审条件找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文字表达能力列入教学常规环节中,强化训练,严格要求。
第四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会化学发言稿
2014年伊春南片中考研讨会中心发言材料(化学)
分析中考试题
探讨复习方法
近几年的化学试题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临近中考,面临全面复习,教师和学生都在想办法,寻找有效途径,力求快速有效复习,提高学生成绩,下面就近年来中考试题特点和复习方法谈谈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近年中考试题特点
1、试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2013年试题共有插图24处、图表4处,且清晰生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的观察、正确理解和准确解答,缓解了学生视觉疲劳。如29题,点滴版的优点,32题,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等,插图都恰到好处,考查了学生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
2、情景素材新颖、突出时代主题。近几年中考试题突出了情景素材题。如12年的23、26、27、28、29题等,13年的9、10、12、23、24、27、29、30题等。这部分题以环保、能源、资源、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会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人的健康、生存及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3、试题知识面广、结构性强。近几年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除
重点内容外,还包括资料卡片、家庭实验等,虽然知识面广,但结构性强。如13年的24题是能源与环境方面的系列题、32题是玻璃棒的系列题,26题是溶液的系列题,该题集中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是溶液单元的浓缩版。
4、试题重视实验。近几年中考都把实验作为重点,尤其是探究实验,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如12年的33题、13年的33题、34题。这些题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开放题增多。近几年中考试题除简答题为开放性试题外,有部分填空题也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类题范围广,可预见性差,是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型,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14年中考复习方法探讨
1、注重双基、回归教材、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不难看出,中考试题没有一道是练习册上的原题,所以复习时应避免题海战术,虽然题在书外,但知识在书内。无论怎样复习,都应以书本为主,使学生清晰、准确、扎实掌握课本知识。每一节都有哪些知识点,知识点间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有什么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铁生锈的试验中,有一支试管要用蒸馏水,有关该试管的问题是:1为什么用蒸馏
水?2为什么需刚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3试管中蒸馏水上面为什么要放一层植物油?通过回答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还应掌握每一节有哪些图,图提供的信息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有条有理。扎实牢固,做题时不会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叫不准的情况。
2、挖掘教材,拓宽知识面。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学生获取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如CO还原Fe2O3试验中,学生在掌握了现象及相关的反应外还应想一想,点燃尾气说明CO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分析是能够做出正确答案的。课本中类似的问题很多,如果能适当深化知识,学生会感到这样的复习很有趣。
3、引导规律总结,强化指导,形成技能。
教材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性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揭示它。如方程式的配平,教材只提供了最小公倍数法,但有些方程式用此方法很难配平,例如有机化合物燃烧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需根据各类反应的特点,找出规律,配平就会变难为易、事半功倍。
4、注重生产、生活及环保中的化学知识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都注重联系实际,这不但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社会源于
生活、又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的时代主题。因此在复习时,应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情境新颖、内容广泛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要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身边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现象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每学习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不要为提高效率轻易给出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教材第12单元最后一节《有机合成材料》,12年出了5分题,13年出了3分题,占的比例不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会本课题的知识,学生认为把知识点背下来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教材是通过学生讨论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引出有机化合物;又通过比较它们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引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了解有机合成材料。教材又重点介绍了三大合成材料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去学习,学生就会记忆深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写。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种内在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薄弱是学生考试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写化学方程式缺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文字表述题不够准确,填空题不按要求答,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养成审题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以下两点:(1)审题目要求,科学规范表达;(2)审条件找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文字表达能力列入教学常规环节中,强化训练,严格要求。
第五篇: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言稿
紧扣考纲突破两大专题 结合实际制定复习策略
永昌七中九年级语文组 杜春玲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语文中考复习经验,探讨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策略,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就代表永昌七中九年级语文组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在中考复习阶段的一些思路。
当前学生们对语文复习存在着这样两种心态: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知识点繁多,而且中考侧重考查学生的课外迁移能力,考查课本的内容较少,因此往往把精力投放在一些“速成”的科目上,复习语文时就十分浮躁;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认真复习课本的知识后,也做了大量的阅读题,考试却不见成效,感觉语文复习无从下手,于是干脆放弃。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总复习阶段,若能够按照科学的复习计划,把握重点专项,形成知识网络,运用技巧方法,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当前语文中考重点考察的知识包括五个方面: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知识、综合性学习、作文训练。我们认为,积累与运用部分木已成桌,提分空间太小;文言文知识各校老师都当成重点复习,难分伯仲;综合性学习规律性太强,可以速成。在当前以平均分为评价标准的背景下,现代文阅读和作文训练两大块才是应该重点探讨、全面提高、力求增分的专题。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金昌市中考语文试卷谈谈这两块专题复习的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
一、现代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界定的课标为:“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分析近几年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考试命题情况,不难发现有如下特点:1.淡化文体,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2.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赏析能力。3.选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情感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4.考题紧扣考纲,知识与能力并重,难度适中。命题短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同时稳中有变。
为此,我们把文学作品(小小说、散文)的阅读训练作为复习重点,训练思路是:以课内现代文阅读复习为依托,以课外典型文本为训练载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应试解题能力。训练内容包括: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理解词句含义;3.理解句段作用;4.检索信息;5.概括文旨;6.品味语言;7.欣赏技巧;8.个性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能力训练
①揣摩题意,领悟基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多半能揭示全文内容的重点,有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还常常有启迪行文思路的作用。通过训练学生仔细推敲题目所蕴含的信息,可以感知到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
②辨识文体,按文体特点把握重点文意。记叙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来展开阅读理解。议论文则可以从把握论 点人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说明文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再辨识方法、归纳内容。
③理清思路,了解行文结构。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明确行文的整体思路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具备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能大体辨明的能力,就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
④精读首尾,体味主旨。2.理解词句含义能力训练
①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通过训练,要让学生知道:剖析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时,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或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一想,这个词语或句子在体现文章主旨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当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训练学生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句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③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告诉学生理解一些词句的含义时,也不要忘记考虑语句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作者遣词造句,总是要为表达中心服务。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词句会产生特殊的含义,在理解时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意,经过仔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含义。⑤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作者在文中为表达的需要,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多为比喻)来表达深刻的意味。这样的词句,常常是含蓄难懂的。要抓住比喻修辞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将比喻还原为本体来透过表象去领悟其中的深意。
3.理解句段作用能力训练
①从内容上分析:在不同的文体中,对句子的作用理解应各有侧重,在记叙文中,主要表现为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常表现为揭示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在说明文中,大多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②从结构上分析:句子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文章开头的,有起总提作用;在文章中间的,有承上启下、标志思路的作用;在文章结尾的,有总结作用。
③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在某些文学色彩浓厚的文章中,有些句子还有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检索信息能力训练
一是训练从整体入手,明确检索的目的,确定检索的范围;二是训练归纳、综合检索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
具体训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阅读:一是扫描全文;二是理序和对应;三是突出重点;四是恰当表述。
5.概括文旨能力训练
通过例文训练,让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 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6.品味语言能力训练
我们训练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①理清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②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由篇到段,筛选出直关文章理解的具有某种特殊用途的语句即关键语句。
③理解这些语句的字面意思。
④联系语境,运用恰当的方法,品味语言的深层意思、感情色彩以及表达作用。
7.欣赏技巧能力训练
我们训练学生的欣赏角度是:叙事记人性文章的表达技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材剪裁上,主要表现为选材典型精当、剪裁得体适度等;立意构思上,主要表现为立意高远深刻而新颖、构思奇特新妙等;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线索清晰、思路通畅、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等;语言风格上,主要表现为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等;写作特点上,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首尾呼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欣赏时,要抓住这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把握住具体文章的整体内容去理解、分析、评价。
说明文在表达技巧上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材料选择上,主要表现为材料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举例恰当等;文章构思上,主要表现为说明方式的选用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谋篇布局上,主要表现为说明顺序的安排是时间、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语言特色 上,主要表现为平实准确、概括具体、生动活泼、简洁精练等。分析、欣赏时,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抓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将这一点与分析事物的特征结合起来。
议论文的表达技巧,选材上看,主要表现为举例典型而具体;立意构思上看,主要表现为观点鲜明、构思新颖等;谋篇布局上看,主要表现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等;语言风格上看,主要表现为准确、鲜明、概括力强等。理解分析时,要通过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认识论据的论证作用,由此分清论据运用的正误优劣。
8.个性阅读能力训练
我们训练学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步骤:一是细读;二是提炼;三是联想和拓展;四是表述。
二、作文训练
作文,被称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马虎不得。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讲究策略。结合近3年金昌市中考语文作文:如,2012年的命题作文《心灵深处的歌》、2013年话题作文《梦想》、2014年以“孝顺”为主题的材料作文,设题都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为导向。预计2015年甘肃省中考人会从考生自身情感出发考查作文,我们要在这方面多加练习。在作文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
1.在第一轮复习中,一方面梳理和积累素材,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读书笔记中摘抄的精美片段,积累感性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我们结合课内精美现代文的复习,根据中考作文在立意、内容、语言 上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单项训练、片断训练和模仿作文,每周一次单项训练,一个片断训练,每两周一篇模仿作文,单项训练如语言训练,可以对作文进行补充修饰语的修改,变换句式的修改,运用修辞方法的修改,使作文的语言更灵动。片断训练如抓住特征写肖像。模仿作文,如复习《背影》时,让学生提炼家庭生活中的“动情点”写一篇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在第二轮复习中,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几个方面进行强化指导训练。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让学生明白,一篇好的作文要有“六个一”: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一个清爽的文面。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一定要有亮点。
3.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常见的构思方法并在复习时进行强化训练。记叙文可以用书信体结构、日记体结构。
为部分学生量身定制文体,扬长避短。中考迫在眉睫,如果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克服作文中的弱点,不太现实。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写作特长,为学生选择最擅长的文体,如有些学生知识面广,思想较一般学生深刻,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指导他写议论文;如有的学生感情丰富细腻,文笔优美,那就指导他写叙事性的散文;有的学生人物描写很出色,那就让他在人物描写上多下工夫,指导他在作文审题时,选材尽量靠近写人。4.从现在起,按照中考语文试卷作文方格尺寸的标准统一作文稿纸,加强基本功诸如书写、卷面、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老师可以只改不批,按中考分值的标准打分,内容分与卷面分分开打,尤其是卷面,争取让学生中考时能拿满卷面分。
5.让学生了解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作文情况,找出差距和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必须明白,在哪些方面努力可以再加分,在哪些方面努力后可以少减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得分。中考就是个分数竞争,我们的目的就是分数,能让他少失去一就少失去一分。
6.考试时作文时间安排与字数要求:150分钟的语文测试时间,应该留出40-60分钟的时间作文。时间充足,心中不慌,文思才会泉涌;否则仓促成文,难免丢三落四。作文要写满600—700字,这是硬指标。600字是只是底线,是低分线。要力争写到650---700字。
三、复习中的几个原则
在座的老师都明白:靠题海战术是不能打赢中考这一仗的,因为题目容量不等于思维容量,重复训练不等于提高能力。我们的原则是:
1.实行全面的语文教学。书写、字、词、句、段、篇……夯实基本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字要认认真真的写,书要认认真真的读”,循序渐进,不搞急功近利,扎实有序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少一点重复训练,多一点思维训练;结合我校推行的“四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在训练中教师精心设计,精选试题,浓缩考点,避免重复训练。2.练前少讲解,练后多指点。每次训练前,结合课标,明确训练的目标要求,进行命题解读,分析典型错题。练习多一点针对性,少一点重复;指导多一点精深,少一点压制;复习指导要揭示规律,让学生生成解题的方法,享受解答过程,比较评析答案,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答案,而不是“一答制百思”。
3.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并非“大容量,快节奏”,而是“人人参与,学有所得,时间合理”。方法:确定课文阅读训练点(材),选好课文阅读的突破口(点),理清课文的解读思路(线),组织好课堂教学对话(面)。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尽量在课堂完成,让学生在课内既得法又得益。课堂教学搞好了,学生成绩自然就好。不要将提高成绩的希望寄托在课外。
4.课外作业要少而精,反对搞题海战,千万不能让学生变成做题机器,审用教辅资料,减轻师生负担,保护师生健康。要真实的阅读课标推荐的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大量的阅读优秀书刊,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导航。
以上就是我们七中语文教研组关于语文复习备考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不周之处,期待会后深入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