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复习研讨会材料
关于“高考专题复习训练”的思考
石室中学唐焱
高考的指导训练,要解决三个问题:明白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和找到“怎样考得好”备考方法。
“考什么、怎么考”和“怎样考得好”这三个问题中,大家最关注的是“怎样考得好”,但是,事实上,要解决“怎样考得好”的问题,必须要先解决“考什么”和“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其中,“考什么”又才是决定“怎么考”和“怎样考得好”的标准和依据。
对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的说明很明确:高考语文通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内容领域,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所以,语文高考是“考什么”和“怎么考”的,是非常明确的。“怎么考”——借用语言知识题、语言表达题、默写题、阅读题和作文题等具体题型形式,“考什么”——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五种语文能力。
于是,在语文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都确定无疑的前提下,该怎样进行语文的高考指导训练,本来应当是很明晰的。
不过,实际上,我们普遍采用的“专题复习训练”的模式,或许,在事实上与我们设想的有差距。
一、关于“专题复习训练”模式的思考
1、“专题复习训练”模式的简单描述
我们普遍采用的高考备考训练方式是“两点一线”式的“专题复习训练”。
“专题复习训练”的基本形式是:比照高考试题的命题形式,按照考点及其考题形式,即“字音、字形、词语辨析和应用、病句、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常见语言应用题、作文”等约10个板块进行系列知识复习和能力训练。
“两点”即两个立足点:高考考点知识(汉语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修辞知识、鉴赏知识)和题型能力(病句、词语辨析和应用、病句、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常见语言应用题、作文的解题知识及其方法)。“一线”即整个复习和训练的结构和体系基本完全遵循高考试卷的命制形式和试题配置序列。
“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直接地对接高考的命制形式和试题配置。所以,这种备考教学模式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可以通过长时间内反反复复地演练大量的同质模拟题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和发展完成高考试题所需要的考试能力。
2、“专题复习训练”模式中出现的尴尬
在“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下,师生都时常苦恼于一些常见的问题:病句题、成语题总要错,科技文中答非所问、强置因果、偷换概念的题总要错,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总要错,诗歌艺术鉴赏题总爱张冠李戴,现代文的概括题总是答不全、分析题总是展不开、技巧作用题总是乱用滥用术语,作文总要偏题、材料使用总是生拉活扯。
这些问题一般归因于:学生的态度、练习的量和质、教师的指导。
事实上,它们并不是问题产生的全部原因,除非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学习、我们的练习大部分都质量低劣、我们的教师大部分都指导无力。因此,可能需要从另外视角来思考
这些问题。
如果在一种模式下,一直存在并不断复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就表明这种模式有需要检讨和改进的地方。
“专题复习训练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有实效的成功方法。但,同时,这种方法也应该是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发展的方法。
3、“专题复习训练”模式是否出现了目标偏差
众所周知,高考命题改革的核心是从知识立意转变为了能力立意。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在高考中占优。“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这是正确和应该肯定的。但是,“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所追求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在事实上成了什么呢,这是一个有趣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这里。也许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语文能力”和“语文考试能力”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了。
①“语文能力”与“语文考试能力”相关而不相等。
②“语文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语文考试能力”而“语文考试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直接反映。两者之间即存在正相关关系又不必然呈现为正相关关系。
③“语文考试能力”是由“语文能力”和“语文能力”在考试条件下的应用能力共同构成。
④即使只是为了有效提升“语文考试能力”也必须从“语文能力”和“语文能力”在考试条件下的应用能力这两方面入手。
如果,以上四个的观点成立的话,我们不妨以此来思考一下“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在其目标上是否出现了偏差呢?
“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直接地针对高考形式和试题来选择和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如果要选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该模式,个人认为这个关键词就是“题型能力”。“题型能力”所发展的是学生具体试题情境和条件下的知识能力的应用技能和水平,而不是所运用的知识能力本身。换句话说,“题型能力”的训练事实上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提升而不是“雪中送炭”的支撑。
假如,一旦我们的“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自觉不自觉地在事实上成为了“题型能力”专项的话,那么,从好的方面看,借助“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题型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各种题型的应对思路、解题方法甚至答案方式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一定的养成,当然这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从不足的方面讲,由于在“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能力”没有作为重点而得以更多的发展,势必成为瓶颈而导致“题型能力”训练常常拥有一种梦幻魅力而实际效果总难以到达预期。
这样,“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老师们经常郁闷的“这种题才讲了都做不来”“这种题都做了几十回了还要错”“一等待遇到没见过的题就做不来”可能就容易获得解释了:他有做这道题的能力没有做这类题的能力、他有解这种题的方法没有完成这种题的能力、他知道这个题可以怎么答不知道这个题究竟该怎么答。
直白的说,能力制约着方法,而思维决定着能力。
4、“专题复习训练”模式的优化设想
“考什么”是整个高考备考训练的出发点,所以,基于对“考什么”的不同理解、分析和确认,高考的备考训练势必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方法,而不同结构、体系和方法的备考训练也必然会在效益和效果上呈现差异。
如果“专题复习训练”教学模式在事实上出现目标偏差,更多注重解题方法而忽视语文能力训练的话,这种教学模式是必须加以改进的。
这种改进,不是否定,而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优化。
改进的关键是突出思维能力和重点的语文能力,改进的目的是是我们的备考训练相对更接近“思维
这种改进,简单地讲就是从“两点一线”改进为“三点一线二段”。
①在现有的高考考点知识和题型能力这两个训练立足点“两点”之外加入思维能力发展而构成高考备考训的“三个基点”。
②调整现在整个复习和训练主线,以“考试说明”所指定考查的五种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为整个复习和训练的结构和体系的核心。
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整个高考备考复习训练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立足“三个基点”,重点突出思维能力发展和以之为依托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第二阶段:在巩固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包括“题型能力”在内的“语文考试能力”的训练。
二、关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阅读实践是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根本。对此,古人说得生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旦忽视学生阅读活动本身,简化弱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过程,不管教师对文章的分析是多么精到,不管要求学生完成好多阅读题,不管反复讲授多少方法技巧和术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发展多半永远只会是我们的一个教学期盼。
高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主要指三种能力: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研讨、评价现代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考试说明”中,进一步把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体细致地分解成了八种能力: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③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与概括作者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像,⑧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其实,我们大可简单点这样来表述:高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就是指他们对现代文文章、作品的理解、剖析、评价和欣赏能力。
一方面,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的低下,是令人感慨和心痛的。一方面,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题应试能力的训练效果又常常是令师生都感到沮丧的。
还不敢说它是鸡肋,害怕某一天突然鼓起勇气把它扔了,因为,它在150分中,最少要占31分,多的话,要占96分。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办法是想出来的,于是,让我们先去想几个问题。
1、为什么学生现代文阅读题做得不好?
A、答不来题。B、读不懂文章。C、读不懂文章又答不来题。D、不是很懂文章,但主要是不是很会答题。E、不是很会答题,但主要是不是很懂文章。
学生的选择集中在C(15℅)和 E(47℅)。
这说明阅读题做得不好的原因有两个:读的能力和答题的能力。
2、“读”和“答”哪一个是阅读题做得不好的主因?
学生的选择:A 9℅,B 16℅,C 15℅,D 13℅,E 47℅。
归因于答不来题的占37℅,归因于读不懂文章的占63℅
也就是说,读的能力才是阅读题做得不好的主因。
3、“现代文阅读”备考训练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
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读”得好才会“做”得好。
阅读试题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不是“做”的问题而是“读”出了问题。
“做”的训练有助于“读”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充分展现,但替代不了“读”。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答题能力的训练是必须的,只是不应该在事实上成为“现代文阅读”备考训练的核心甚至全部。
三、关于“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训练”的参考意见
1、三个原则
①把有针对性的重点阅读能力的强化提高作为高考现代文阅读
应试的保证。
重点阅读能力的确定,要看高考更要看学生。
第一种方式:突出高考指向。在“考试说明”所分解出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八种能力中进行选择。
它的好处是与高考常备题型直接对接、相对更利于解题方法的形成。
第二种方式:突出基础能力。在理解能力、剖析能力、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中进行选择。它的好处是训练形式可以更多样和灵活、阅读能力发展相对更充分。
②训练中一定要最大可能地做到要动手更要动脑。
思维能力(广度——广阔性、深度——深刻性、速度——敏捷性、灵活度、创新度)是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驱动器。
阅读能力的训练是教师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实践,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活动发展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展开充分的阅读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勤读多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思维培养不力,形成一些普遍性的瓶颈问题。甚至学生没有思维习惯、思维过程。
练、讲、思:一是练得多,讲得快,二是练得多,讲得多三是重答案,轻思路。四是
重练习,轻觉悟。
复习训练时应选择具有思考含量的题目,解答题目时要注重思维过程,保证思考的时间,不宜贪多求快。
③反复巩固中逐步前进。
2、“三点一线二段”训练模式
①在现有的高考考点知识和题型能力这两个训练立足点“两点”之外加入思维能力
发展而构成高考备考训的“三个基点”。
②调整现在整个复习和训练主线,以“考试说明”所指定考查的五种能力中的“理
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为整个复习和训练的结构和体系的核心。
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整个复习和训练的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多种形式,集中突出思维能力发展和借助“分析题”“概括题”这两种
重要题型进行“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能力”这四种能力的提升。
第二阶段:在巩固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包括“题型能力”在内的“语文考试能力”的训练。
3、重要方法五、六册教材的利用
优秀高考现代文选文的利用
学生优秀作文的利用
教师补充文章的利用
纠错觉悟性练习
第二篇:初三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初三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31日,在育红中学参加了语文中考研讨会,我感觉受益匪浅。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如何复习更有成效都给我们进行了明确的指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12月31日在育红中学召开的语文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
研讨会上,聆听了武老师执教的复习课,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在紧张而忙碌的中考复习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的适当选择和调整,真正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系统复习。
为提高复习效率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使我更深地认识到了考前复习策略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会在后期的复习中紧紧握着中考这一指挥棒不放,精心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把握2017年的中考动向,让学生在复习中不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复习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体会到: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并努力创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形成个性化的复习教学模式。复习教学中要选择优质复习资源,要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训练和指导,进一步把分层教学、分类训练等策略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
在汲取此次研讨会精神的基础上,我重新调整了复习计划,使之更加行之有效,从而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总之,这次研讨会让迷途中的我豁然开朗,也对今后我的语文教学有了可贵的启迪。给今年的中考语文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力争使考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三篇: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心得体会
x月x日,我们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中三语文复习研讨会,听了成继峰、贾小颜等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受益匪浅。另外语文教研员和二中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给我们分析了历年中招试题,预测了今年中考的出题动向,我们收获颇多。
如何真正把初三的语文复习工作做好,做到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编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大语文教育思想,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协同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人文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提高。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进入总复习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到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分别就初三语文总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想法。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才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有: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名著积累,语文常识积累等。
背诵默写考查的范围包括七年级至九年级教读课中要求背诵的诗文的篇和段。在历年中考中,默写写错的例子屡见不鲜。如错位搭配、答非所问、添(转载于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要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在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
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
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在复习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对三年来的阅读写作实践进行感悟反思和理性思考,从中产生一些顿悟,明白一些阅读写作的道理,归纳出一些阅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
1、阅读训练的策略。
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能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
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一些程序性知识,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有的人将阅读的程序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筛选信息→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
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注重研究阅读训练,提供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进行必要的训练。阅读经验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步骤的具体操作质量往往依赖于正确有效的阅读经验。而阅读经验的形成确实要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和有质量的思考。一定的阅读量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语感,而经常性的思考可以锻炼思维,激发潜能。同时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中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反复比较思考,纠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维。阅读材料要精选,试题要有思维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
2、写作训练策略。
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
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因此,在复习阶段的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写作不是个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的得与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
还须要求学生经常浏览报刊杂志,搜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使考场作文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1、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基本的语言知识,主要不是指概念性知识,而是指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即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包括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句,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2、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是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只有从培养语言基本素养入手,基本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才会达到应有水平。总复习训练的任务则是在平时的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提高基本语言知识运用水平。基本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而所谓的正确使用,除了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子,主要指的是恰当搭配与组合。因此,总复习训练中要下气力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可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题目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写,如此反复多次,形成基本技能。
3、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第四篇:语文复习课研讨会学习体会
语文复习课研讨会
学习体会
12月27号,镇教研室在崖头联小举办了语文复习课研讨会,听了三位语文老师的复习公开课,明确了课程复习的总体目标和方法,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安凯老师讲了一年级语文11-15课的复习,应用电子白板,主要复习了字词句的内容。精美的课件制作,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字词复习巩固上,安老师从字词的拓展及运用上强化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拓展巩固,采用趣味形式,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句子复习上,应用不同例句,抓住重点,给予尽量多的口语表白练习,采用填空、练习等形式加以巩固。安老师的课教法新颖,符合复习课的特点,效果非常好。
马荣云老师的单元讲评课,新颖别致,引导学生围绕单元测试进行细致的分析、探讨、强化、巩固。针对不同形式的测题,明确测试的目的及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优良中差不同成绩,使学生心中有数,起到了激励作用,为应用测试积极巩固知识明确了目标。张丽芳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更使我耳目一新,给作文辅导及讲评提供了有效地指导,使在座的老师备受鼓舞。张老师围绕班级不同类型的习作,进行了细致有效的分析讲评,围绕优文和劣文对不分析,是学生找到了不足,找到了榜样,促进了学生西做的积极性。通过这次研讨会,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特别是在引导复习上,为搞好复习课起到了明显的指导作用。
今后,我将把几位老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刘官庄宋传厚
12月27日
第五篇:复习研讨会
姜楼中学召开期末复习研讨会
随着本学期学习即将结束,各学科即将进入复习阶段。为了更好做好期末复习,姜楼中学召开由校长亲自主持的期末复习研讨会。研讨会上,各学科老师都做了深入细致的发言,大家都结合自己学科特点阐述了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学科采用“方块式”复习模式,用的学科采用“线条式”复习模式,有的学科采用“网格式”复习模式。政治老师赵修忠采用以社会热点带动复习,这种方法新颖有效,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地理老师杨克勇利用地形图片复习效果非常好,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赞赏。
最后,校长方士涛就复习工作对教师们提了几点要求:
1、复习要有计划和目标。
2、教师要提前到岗,及时进课堂。
3、要认真研究考纲,多做习题,提取精华。
4、辅导学生要到位。主抓教学的教务主任赵修忠分析了今年学生情况,具体部署了复习迎考的工作任务。
本次研讨会求真务实,和谐激烈。全体到会人员深感收获颇大。可以这样说,这次复习研讨会是一次催人奋进的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