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访大学体育老师徐宏鹏
采访稿
院系:环旅系采访老师:徐宏鹏 采访人:郑燕清时间:2011 10 24
第一节大学体育课。同学们翘首以待——出现的身影不要过于高大威猛,虎背熊腰——否则我们体育课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等啊等,等啊等,没料却等来一位面目清秀的大男孩。个子虽高,但不威猛,甚至有些斯文,这与同学们印象中的大学体育老师形象相差甚远。我们开始怀疑他能管住我们这群犹如刚出笼的雀鸟吗?真人不露相!两节课下来,同学们已是对这位看似“不称职”的体育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单薄中不乏力量,斯文中蕴含激情,幽默中透露威严。于是本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其做了一个简易的采访,聊以抚去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郑燕清(以下简称郑):老师,您的形象与同学们印象中的大学体育老师的形象真有些距离呢!您能简单的谈一谈,以拨去同学们心中的谜团吗?
徐宏鹏(以下简称徐):呵呵,你们印象中的大学体育老师是不是都是张飞那种类型的?其实大学招收体育老师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它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一般大学招聘体育老师都是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要会体育方面的东西,并且有一两样擅长的。所以呢,你们可不要小看我哦
郑(笑):我们佩服您都来不及呢!我们看咱们学校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们每天早中晚训练,非常辛苦。您那时也是这样吗?
徐:学习哪有不辛苦的,只是体育专业的更侧重于体能的训练,所以你们会经常看到体育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我们那是也一样。没有苦中苦,哪有后来甜。咱们地理专业的同学们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更要全面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思想素质。当然,这些努力有时并不能为人发觉,但学习是自己的事,这个理儿大家都懂得,那就看
谁愿意为此付出实践了。
郑:嗯,我们会加倍努力,全面发展的。下面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关注它们,思考它们,并希望能够找到答案。我们知道,体育课在中小学课程里显得比较另类。一是体育课远没有语数外这些学科受重视,也不像音乐等艺术课程,受到家长们的热捧。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徐:体育在教育里头的确比较另类。说它另类,是因为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体育是沿着人的本性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从人们日常的游戏发展起来的,比如最初人们只是拿一个球玩,后来变成了投篮,然后有了篮板和篮筐,并且有了规则,以便人们在平等公平的状态下去玩,在公平竞争中享受运动的快乐,这就是体育的作用。
郑:那么既然体育是顺应人的兴趣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那么体育课也应该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可为什么现实中许多孩子对体育课并不感兴趣呢?
徐:中小学孩子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是客观现实。我对蓝球没有兴趣,是我的失败,更是老师的失败,体育教育的失败。失败的根源在于体育老师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当然了,我们体育教育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感兴趣,这样的要求不现实,也不可能。
比如说足球,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同学都能进球,都能体验到射门的快感。我在老家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打篮球,打到45分钟,结果对方2:0领先。我们这边忙活了半天,一个球都没进。我没进过球,没有体验到打篮球的成功,没有享受到乐趣。为什么打不进去球呢?第一,篮球架太高;第二,篮球太大,抓不着;第三,也轮不到我扔,因为队里有比我强得多的同学,球都让他扔了。
郑:看来学生对一项运动能不能有成功的体验,能不能享受到乐趣,与我们的教学设施与
教学规则有很大关系,是不是可以通过改变教学设施和教学规则来改变现状?
徐:可以的,比如我刚才提到的例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篮球教学设施可以做一些改变,让这些设施适应这个阶段的同学使用。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我甚至见过在标准的篮筐上面又安了一个更大的篮筐,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同学们的进球概率。同学们对此项运动的兴趣也明显提高。
郑(起):谢谢徐老师与我们分享您的个人观点和经验,您的这席话将指引我们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今天的采访就先到这里了,谢谢徐老师。
徐(起):说什么谢谢呀,以后有什么话题我们都可以一起讨论嘛!
郑:我会的,老师再见。
徐:再见。
漫步在绿茵跑道上,徐老师的话语仍久久地在耳边回荡……是啊,好好学习,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第二篇:大学社团活动采访稿
寒风瑟瑟,吹不冷人心的温暖。11月25号下午,志工部“‘洛桑小屋’爱的书香”活动在宿舍楼前举行。
早早地,志工部的成员们便将桌子搬到了宿舍楼前,并为前来捐赠的同学准备了糖果,徽章等小礼物。烂漫的宣传画,五彩缤纷的糖果纸,志工部成员们洋溢着的笑意,为灰蒙蒙的天空增添了几抹暖色。
陆陆续续地,前来捐赠的同学不少。大部分捐赠者都选择了闲置的书本或衣物作为心意。有亲自来捐献的,也有请同学转交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5行管班的一群男生,大包小包,满满当当的带来了不少衣服鞋子。在活动的现场,毛衣,围巾,运动鞋,短T,衣物的种类多样,《追风筝的人》,《大学语文》,书本的类别也十分齐全。进行之热闹,甚至吸引了学院老师的驻足与询问,吕华平老师更是身体力行,带头捐出了衣物。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捐赠的同学大都十分羞涩。问及捐献的原因,他们的回答虽然简洁却真诚,都希望受赠者能够从自己的行动中获得帮助,能吃饱穿暖,也能够得到文化教育,从而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灿烂的未来。也有同学谈及了对父母的感恩,在参与这类慈善活动中发现自己其实很幸福,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
活动负责人之一,15行管的唐欢学姐表示,收集到的书籍将被统一送给藏区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阅读中提升素养,而相应的,捐赠的衣物也会被折算成现金用来为藏区的孩子改善生活。
问及此次活动的意义时,学姐表示,志工部主要是为愿意献爱心的同学提供一个平台,因此,除了此次活动,他们还在宿舍楼的拐角处放置了一个旧衣服回收箱,为想要捐赠衣物的同学提供便利。也希望这次“爱心书香”的活动能够引领起学校献爱心的风潮。14民二的杨丹丹学姐则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志工部加强了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联系。活动的开展也锻炼了自己的大局意识和交际能力。
记者有话说:通过此次的采访,记者体会到了志愿者们的不易与热忱,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善良和真诚。希望志工部的“‘洛桑小屋’爱的书香”活动能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并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超市对面的芭蕉树下有一个可爱的旧衣服回收箱哦!
第三篇:邵玉鹏 邵玉鹏介绍 采访邵玉鹏笔录
邵玉鹏
邵玉鹏简介
从不讳言自己的小学文凭,从不放弃对梦想的追逐,他是“成交量广告营销创造者”、他是“消费变代理模式缔造者”、他是“颠覆便宜没好货实践者”,他,是邵玉鹏。
15岁,辍学打工;95年,跑出租遇劫;98年,带着当年遇劫的伤疤闯荡大半个中国,进军服装行业;2000年,投资“消费联盟卡”以失败告终,却为后来的创业打下基础;2003年,从贝德快印连锁,到中国e咨询网,他开始创造奇迹。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他带领两名创业伙伴,用一款产品不到一年时间发展成一百多人的团队,经营了上千种产品,让一百多个企业走出困境,数十万人因他而受益。没错,他就是买多网创始人——邵玉鹏。
他不懂零售,却正在颠覆传统零售格局;他不懂电脑,却正在创造继搜狐、百度、阿里巴巴之后,又一个互联网奇迹。他被评为河南科学发展观十大人物,DSC年会十佳创业新秀,河南十大最具潜力青年企业家。而他,自称买多网创业团队的“村长”。
“喜欢折腾,敢于想象”是村长的自我评价;思维清晰,语速极快,神采飞扬,是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邵玉鹏带着一群80后、90后甚至50后、60后,立志要缔造全球最大的生活用品分销平台,这是“买多网”留给世界的印记。
邵玉鹏:为梦想而战
关于邵玉鹏,有人说他是个智者,有人认为他是个狂人,有人认为他激情四溢,有人却指责他惯于忽悠,可是不管怎么说,他的确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英雄。人们对他的好奇不仅仅是他在而立之年就已经成为中国新一代网商巨擘——买多网的掌门人,更重要的是他带领着全国上百万的人成就了这个时代关于创业、关于奋斗、关于财富的梦想。
梦想
相信则有不相信则无快乐源于自己内心
人的志向真的是不能与文凭画等号的。据说邵玉鹏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做个穿西装打领带开小车的人,过受人尊敬的生活。
15岁时,邵玉鹏的父亲花了两万元托熟人将他安排在临近的水泥厂上班。3个月后,他坚决离开了那里,理由是他的梦想和那些工人不一样。
随后,小小年纪的他背着包去了深圳,6个月后,他回来了。流水线上打工,每日像机器一样的生活也不是他想要的。
他的“不安分”让家人抱怨颇多,总觉得他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不过是儿时的那个梦想。
几经辗转,邵玉鹏从事了多个行业的工作,但是却没有一份工作让这个年轻人耐住性子潜心的经营下去,因为他明白这些都不可能成为他最后的归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闯荡中的阅历和经验成了最好的老师,十八般尝试更加磨练了邵玉鹏钢铁一般的意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98年的一次服装生意的创业中,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2007年,已到而立之年的邵玉鹏又开始“折腾”了。根据他对中国电子商务全面深入的分析后,他认为中国复合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流、现金流以及物流三体合一,直接打破企业与经销商们原有的、常规的经营模式与销售模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构建一个真货低价的平台,已成为必然的可能”。于是他开始全力筹划、创办中华生活网。从编写程序、整合系统开始,他将自己的分销模式逐步完善并付诸行动。当所有人都在质疑这个匪夷所思的营销模式时,中华生活网却在以爆炸式增长的方式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舞台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从最初事业上的艰辛到如今的顺风顺水,邵玉鹏在商海
中可谓是叱咤风云。
英特尔副总裁虞有澄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只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终能成真。这句话在邵玉鹏身上得到了验证。在聊到自己的创业梦想、奋斗梦想和财富梦想时,邵玉鹏激动地说到:“我个人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大到让一般人难以理解,不可想象。”从成立中华生活网到现在,邵玉鹏一直在用他的行动来完成他的大梦想。
小成功是独善其身,自我解脱,大成功是普渡众生,兼济天下。这是邵玉鹏时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做事业不只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时候是在做事业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享受到了与众分享的快乐。他之所以成立中华生活网、创建买多网,不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创业梦想。对邵玉鹏来说,儿时穷困的生活让他将金钱当做了奋进努力的目标,而现在,金钱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关于财富,邵玉鹏认为拥有梦想,完成梦想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坚持,就是一个人拥有的最伟大的财富。他的梦想就是能够建立一个平台,让自己能够帮扶到更多的人在无资金、无资源、无风险的条件下实现创业梦想,收获财富,收获成功的喜悦。
成 就
想到+做到=得到
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邵玉鹏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付诸行动,如若不然,那就是
一个空想家。
勤于思,敏于行,这是邵玉鹏给别人的印象。见过邵玉鹏的人,几乎都会被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自信和激情所感染,他的言谈举止间,无不让人感到其思想和内心深处涌动着澎湃的激情。
邵玉鹏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他从未觉得低学历会影响他的发展,他甚至认为追求文凭的人,定位就是给别人打工。且不说他这句话说得是对是错,但是由此可见邵玉鹏的思想的确是特立独行。
邵玉鹏最先萌生“代理联盟——生活用品分销模式”的时候是在2005年,那时候在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的他看到市场上有不少中小企业生产出好产品,却因为没有成熟的营销网络,又无力大做广告宣传,导致滞销甚至破产时,他试图想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创立一个平台,于是“代理联盟——生活用品分销模式”就诞生了。此模式刚一推出,就让人耳目一新,它彻底解决了消费者可以低价格买到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经营者无需任何资金投入就可以拥有上千种产品的经营平台,生产者无需任何成本就可以快速建立一个绿色的高速营销通道。真正实现了让消费者愿意来买货,经营者愿意来卖货,生产者愿意供货的共赢思想。此项目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地反响。赢得了众多商家客户的青睐和推崇,其发展势头可谓十分强劲,前景可谓一片光明。尤其是中华生活网的购物商城买多网,新推出的联动天下项目在营销江湖中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风暴。
当别人问起邵玉鹏取得如此成就有何感想时,他只是淡然一笑。
他说他的梦想很伟大,其实也很简单,他就是想为市场上的创业者们搭建一个零风险发展平台,为消费者构建一个绿色省钱的购物平台。现在的成就并不算什么,他坚信在全体创业伙伴共同努力下,买多网终有一天会像微软一样,走遍全球,家喻户晓。
远 景
你成为了什么人是因为昨天你想成为什么人
2008河南省推动科学发展“十大人物”、2009年“河南十大最具潜力青年企业家”„„这些沉甸甸的头衔都压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作为IT届中豫商的优秀代表,邵玉鹏这个年轻的老江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热爱折腾,敢于想像”。有人把他和他的买多网的成长形容为“君子豹变”。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几十年在闯荡中敏锐沉淀。
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邵玉鹏能走到今天,不仅仅是他有凝聚力的团队和创业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他拥有极其敏锐的智慧。敢想敢做,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他。
从“成交量广告”到“消费变代理”,再到“花的少、买的多”的全新商业模式,邵玉鹏提出的每一个理念都能深入人心; 在众多品牌营销战略中,他推出的每一个品牌都能迅速获得市场的认同。
在谈及2012年人们期待着邵玉鹏下一步疯狂创意时,他一脸神秘地说到:“明年我们肯定会有更大的战略,在2012年12月20日第四届创业中国年会上,我会向全国的创业家人公布一个足以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战略。”虽然邵玉鹏并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但是他表
示在买多网的物流体系上,他欲将买多网全国的运营服务中心打造成一个机制健全的物流圈,从配货到发货将实现一站式,直达客户手中。邵玉鹏坚信这种物流体制在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届时,买多网必定会再次在商海中掀起一股强大的财富风暴。
这就是邵玉鹏,一个让人震撼的邵玉鹏,一个不断制造震撼的邵玉鹏,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邵玉鹏,一个不甘平凡的邵玉鹏。他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上百万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买多网在邵玉鹏的带领下,必定会成为一支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创业团队。
第四篇:人物采访稿采访大学教师
人物采访稿采访大学教师
欢迎来到聘才网,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采访稿范文采访大学教师
三尺讲台上的阳光八零后;记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徐雷博士;他,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以;徐雷1982年出生,分别于XX年和XX年;时间都去哪儿了;“科研重在创新,创新有别于创造,但也都需要一个综;“我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导师是川大的徐玖平教授;如何对待科研,怎样管理业余时间,徐雷有他自己的体;徐雷博士不断探索、追求学术的精神,也使他在三尺讲台上的阳光八零后
记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徐雷博士
他,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以自身充实的经历演绎了生活的色彩。他就是我校经济与贸易学院青年教师徐雷博士。
徐雷1982年出生,分别于XX年和XX年在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并于XX年获得四川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徐雷博士目前主要从事管理经济学、系统科学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勤奋与好学使他在来校工作的两年时间内,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各方面认可,成长为一名年轻的系主任。
时间都去哪儿了
“科研重在创新,创新有别于创造,但也都需要一个综合集成、持续循序探索的过程。”认真的眼神,诠释出徐雷对于科研工作的执着。
“我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导师是川大的徐玖平教授。徐教授身为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在学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教研室里还是长期留下他不倦的身影。”导师的言传身教,也使徐雷博士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交给了科研。“记得去年春节期间,在万家灯火的夜晚,徐教授仍坚守在教研室,与我们一同讨论学术问题。”回想当时的情形,徐雷至今印象深刻。
如何对待科研,怎样管理业余时间,徐雷有他自己的体会。“工作保持节奏,也需要感知生活的乐趣,不把科研当作一件枯燥的事务性工作来看待。钱学森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是共鸣的。在平日,我也喜欢画画素描,听听音乐,也坚持跑步健身。我真切体会到,身心的愉悦能使人心态平和、精力充沛,也是工作、生活、学习的有力保障。”
徐雷博士不断探索、追求学术的精神,也使他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他曾以主研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主持纵向科研课题四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包括SCI检索论文在内学术论文十余篇。微信红包引发的思考
初登讲台时的徐雷,与其他年轻老师一样,紧张过,懵懂过。善于学习、时常反思的他,很快也找到了教学的感觉。
“我发现,教学能力突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们讲课都生动有趣,注重案例互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在向前辈请教、学习总结之后,徐雷对教学也有了自身的感悟。他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后并不简单地讲解答案,而是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电子商务专业尤其注重创新。很多同学都知道XX年新春的微信红包活动,但却少有主动分析其零成本获取海量支付用户的优秀营销创新。我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一个用户的角色转换到客观的专业视角,逐渐培养专业化的理性思维。”在这样的教学启迪下,学生更多地开始主动去发现和探析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又如,阿里巴巴即将推出的新支付业务“空付”。“此项业务将使支付宝从网络成功延伸至实体买卖,其中的商业模式如何,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徐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们课余收集资料,思考后展开讨论,再作点评。“点评时,我会分析其中的优缺点,补充问题,解答疑问。在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思索有时迸发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涌现出许多创新思考。”
逐渐地,学生们加深了专业兴趣,并积极参与多项比赛。XX年初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
创新应用大赛中,徐雷老师指导的Stay Real学生团队,在与各高校团队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网络商务应用创新一等奖和邮储银行网银手拉手全国优秀团队称号。
在担任副系主任后,徐雷老师广泛征询意见,改革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大纲,根据专业面向的行业分工,从课程设计上划分专业方向。围绕必修的主干课程,设置不同方向的专业性辅助课程,并调配开课时间,引导学生选择方向。针对行业需求,适当增加了如营销学、商务统计分析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以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使课程建设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感。师生眼中的“励志哥”
“要注重专业知识和通识才能的平衡,客观剖析自己,反思和改正,适应环境,而不是等待环境来适应自己。”除专业授课外,徐雷老师每年都要为全系新生与毕业生开设“谈谈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专题讲座,增进学生专业认知,端正态度,激发自信。
他常与学生分享自身体会:学习是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要锻炼身体,学会控制情绪,保持阳光的心态。他鼓励同学们多阅读,深思考,逐步做到自信、自立、自知、自省、自强。
徐雷老师传递的正能量也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学院党委书记李雪玫说到:“徐雷老师阳光、积极,思想上进,给人一种正面的能量,这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工作上,他从不推脱,主动参加各项组织活动,集体荣誉感很强,事情交给他都很放心。” “我们第一次成立团队参加全国专业比赛,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徐老师非常细致地指导我们,尽心帮助我们,不断鼓励大家。”经济与贸易学院Stay Real团队获奖学生代表黄婧月言语中饱含对徐老师的感激之情。
“在学术的殿堂中,我只是刚入门,要坚持深入地做下去,争取取得更多的成果;在教学上,还要进一步站稳讲台,更好地融入学生??”憧憬未来,年轻的徐雷博士朴实而又充满激情。
第五篇:大学食堂新闻采访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大学食堂也跟着涨价,那么学生对食堂是否满意呢?
1、学生每月在食堂花费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一般情况女生花费较少,男生相对花费大,这属正常现象,在餐厅花费300元以下的同学大部分对餐厅满意度较好,然而花费500元以上的同学对餐厅满意度显然很差,所以不难得出,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孩子对于食堂饭菜各方面情况都不算满意。
大部分消费人群花费集中在300到500元,男女比例也很均匀,同时这部分人群是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的,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对餐厅的满意度是比较可靠的。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的生活费用在食堂的就餐,相比一些家庭富裕和贫困的学生更能反映出食堂的一些具体情况。另外,我校学生的伙食消费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样有利于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也有利于自身身体的健康,适度消费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是值得提倡的。
2、学生对食堂服务人员的满意度
随着现代餐饮业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目前普遍的状况是:固定人员减少,流动人员增多,文化程度偏低,优秀的厨师缺乏,整体素质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需求,制约了食堂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有56%的满意程度和12%的差评。总体来说还算勉强合格。对于我校服务人员的素质,我可以作以下的分析:首先,打卡人员的服务态度还算不错,但是有个别人员因为自身的一些小差错导致同学对餐厅服务人员有一些意见,比如多刷学生的饭卡金额。其次,有些服务人员不懂得去维护秩序,导致有些先来的同学到最后才吃到自己所要的饭菜,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他们的评价。最后就是个别服务人员的态度的确是不好,尤其是脸色,我们去吃饭都希望看到的每一个欢迎的笑脸,而不是因为就餐人员太多而不耐烦的情绪。
3、餐厅应改进方面
就餐环境是我们就餐的基础,我们谁都不想在一群苍蝇之中,或者没人打扫的餐桌之上吃饭,我校就餐环境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工作人员清洁比较到位,但是为什么仍然有少部分同学希望餐厅的环境改进呢?大家回想一下,夏天去餐厅吃饭会不会汗流浃背,冬天去食堂又会不会冻得手僵硬,同学最能感觉到的就是温度,所以,希望我校的食堂对于温度的控制可以到位。
服务质量,其实就是我们上一点谈到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饭菜口味是我校最大的问题,我想同学每天因为去哪个餐厅,去吃什么而发愁很久,饭菜口味千篇一律,比如说一餐厅,其中烧茄子在4个窗口出现过,土豆丝在5个窗口出现,几乎每隔2个窗口就会出现上两个窗口的饭菜,让同学是在不知道去吃什么,看来看去都是一样的。餐厅的饭菜应该再丰富一些,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丰富口味,变化菜种。
饭菜价格是最敏感的事情,每一个学生都去比较每个餐厅的每道菜的价格去挑选最合适的饭菜就餐。虽然说大家希望饭菜降价,但是各种因素使得这变得非常困哪。
4、我校将近一半学生的对于餐厅饭菜价格变动无法接受,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是情理之中。我给出这一组数据其实说明餐厅涨价一部分主要原因是食材的涨价,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另外希望学校可以对食堂给予一定的控制,对于乱涨价现象要进行管制。给同学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5、学生就餐考虑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位独生子女,就餐因素也因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而差异明显。
大多数学生因为饭菜价格相对于外面餐厅饭菜价格较低,最终还是选择在学校餐厅就餐,尽管大学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消费心理,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主要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饭菜价格在当代学校饮食服务中仍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次,因为平日学习任务繁重,或者课程紧张,学校餐厅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大部分同学来餐厅就餐。
学校餐厅还应注重人性化服务,家庭式服务,让同学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还可以吃到放心的饭菜。同学在就餐时感受到的是自然和营养卫生的饭菜,对于食堂工作人员也是一种内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