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学故事3计算机
小老师
由于学生们原有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尝试让学生帮助学生的方法,来实现共同进步。
一个班级,同学们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受条件的影响,一部分同学早早的接触了电脑,对常用操作掌握得很熟练,但还会有一部分同学,从未接触过电脑,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否则容易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于是,我采取了“培养小老师”的方法,即在课堂上找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对他们的正确操作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任命他们作为“小老师”去辅导那些还没有掌握本节操作的同学,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时间有重点的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
而作为“小老师”的同学,积极性得到了鼓舞,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强化。现在,同学们已经把能当上“小老师”看做一种荣誉,听起课来更加认真,参与活动也更积极,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最终做到了让每个同学都“吃得饱”“吃得了”。
第二篇:我的计算机教学故事
我的计算机教学故事
转眼我在职教中心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七个年头了,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从根本上来讲,我觉得课堂是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也是老师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所追求的,是让这一段生命历程精彩而有意义。谈到我的计算机教学,简单的说:计算机教学成就了我的成长,下面我分享一下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几个真实而有趣的课堂故事及点滴体会。
之一:关于鼠标的小故事
计算机课的舞台,鼠标总是个主要演员,演绎着许多精彩的剧集。那么我来说说发生在我课堂上这只小鼠标的故事。
像平时一样又是一节普通的计算机课,我演示完并布置了练习要求后,学生开始操作了。机房中非常地安静,孩子们聚精会神地操纵着鼠标指针,在屏幕上练习。我满意地环顾一下全场,正想到各组巡视,突然听到第二组传来清脆的声音:“老师,我的鼠标好像坏了。”报告的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现在,她正嘟着个嘴,眼巴巴地等着我“手到病除”。
我过去试了试鼠标,通过仔细查看各个设置,最终断定的确是左键坏了。所有的电脑都在用,整个机房中,没有可以替换的鼠标,“该怎么办呢„„”我的目光又移回到屏幕上,突然想到了刚才弹出的右键菜单,灵机一动,“有了!”在Windows系统中,允许把鼠标设置为左手使用,左右键正好交换,损坏的键不就到右边去了么?虽然这样一来,右键菜单无法使用了,但应付这节课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微软为“左撇子”专门设计的贴心功能,今天用在了我的课堂临时救急上。于是再次进入“鼠标属性”设置,选中“按钮”标签页中的“按钮配置--左手习惯”,然后把鼠标线绕到屏幕左手边,用左手食指一点,真的可以用。
自己能想到这么妙的招术,我心里很得意,对她说:“你看,现在只要你用左手来拿鼠标,就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点击了。”她试着把左手搭了上去,食指一点,“可以用了!”她高兴起来。课后我连忙买了一只新的鼠标,换下了那只坏鼠标,我相信好演员才能演出好故事,这节课我成功了,我很欣慰。
之二:突发情况,意外收获
记得有一次上计算机课时,突然停电了,上课铃已经响过,学生已经就座。学生乱作了一团,纷纷叹息“今天的信息课又泡汤了”,我顿时也手足无促。不 能让学生就这么白白浪费一节课的宝贵时间呀!这时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隔壁机房里还有一堆旧机器,好好利用它们吧。
我拍拍手让学生安静下来,问:“停电了,你们是不是很失望?”“是!”学生异口同声,我笑了笑:“停电了不等于课不能上了,或许今天的课你们会更喜欢。”此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们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请大家安静的等我两分钟,谜底马上揭晓!”我迅速找了两个男同学和我去了隔壁机房,搬了两个机箱,又拿了些风扇、内存条,还有网卡、声卡、显卡等等。
我拿出那些破旧的电脑零件,对学生说:“我们在书上学过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看了很多图片,那么,你们见没见过真正的计算机零件呢?”大部分学生都在摇头。我接着说:“平时我们只是用电脑,不知道这机箱里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即使你认识这些东西,那你知道他们应该放在机箱里的哪个位置,都有什么作用吗?好,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来学习机箱里面的世界。”
首先,我把一大堆零件一一拿出来给同学们做讲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风扇起什么作用?缺了风扇行不行?计算机的核心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计算内存的大小?你会安装网卡吗?声卡、网卡、显卡怎么区分呢?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迎刃而解。学生听得都很认真,学习兴致很高。
接下来,我打开一个旧机箱,让学生了解机箱内部的构造,看看哪个是主板,哪个是CPU,哪个是硬盘?风扇要装在哪里,怎么装?声卡、显卡、网卡怎么装?内存条又怎么装?连接硬盘、软驱、光驱的数据线、电源线怎么插?等等,还特别提示学生每一项的注意事项。我一步一步的一边提问,一边演示给学生看,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兴致勃勃。
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阶段,讲解——认识——安装——比赛。讲解阶段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认识阶段是以学生的认识为基础,对号入座;在讲解和认识阶段之后的安装阶段,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安装,以及安装时的注意事项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极大的激发出来。最后是比赛阶段,我让学生动手实践,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赛的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下课铃响了,学生兴奋的离开了机房,从他们的行动、神情和状态看得出,2 这节课他们得到了很多,有知识,有欢乐还有荣誉,我心中暗喜,看来我的临时决策是正确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偶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启迪。
之三:维护机房苦并快乐着
曾经有位专家以开玩笑的口吻说过“计算机课中,学生的破坏力是与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成正比的”,几年来的计算机教学实践及机房维护经验,使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每当计算机课时,常常会有学生向我报告: “老师,我的鼠标动不了”。“老师,我的电脑开不出来了”。“老师,我的显示器颜色不对” „„
管理好一个机房也是不容易的,学生经常把计算机搞的乱七八糟。好在我们学校的计算机都有还原精灵软件,不管你在电脑上怎么操作,安装什么软件,删除重要的系统文件,一旦计算机重新启动,一律还原成最初安装时模样,这点我可以高枕无忧。
前些日子一个新的故障又出现了。一位学生向我报告:“老师,我的电脑显示器上什么都没有显示出来呀。” 我过去一看,典型的“黑屏”现象,我觉得,十有八九不是显示松了,就是显示器连线没有接好,正要低下身去,检查显示连线,突然发现显示屏一角有些微光线闪过!定睛一看,显示器上的指示灯是绿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被上一节课哪个调皮的学生把显示器上的对比度、亮度一律调节到了0,这样整个屏幕仍然有“显示”,只不过显示出来的是一片漆黑就是了。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的方法就很简单了,把对比度和亮度调成正常就是,熟悉的Windows桌面立即呈现在面前。
这轻松的一调后,被旁边的学生看到了,这可下完了,被学生发现调显示器的方法,从此机房里的显示器不得安宁。许多学生经常上课时把显示器调的乱七八糟,歪歪扭扭,从此就和学生开始了显示器争夺之战„„
学生们开始上机时听从老师安排,可是几节课之后就不同了,随着他们技术能力的提高,探索计算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更多的计算机 3 故障,让我在教学中头痛不已,一节课中总要花上几分钟去修、调计算机。不过只要不是恶意破坏硬件,我都轻轻一笑,不去深究,我相信,爱动手探索是学生的信息素养之一,只有让学生大胆的操作接触电脑,学生才能够学好计算机。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几个小故事。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很多很多,常言道,冷水泡茶慢慢浓,长时间积累的这些计算机教学故事伴随着我的成长。作为计算机老师,我觉得如何上好计算机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如果教师的课设计再精彩一点,再吸引学生一点,如果老师讲解的时间再少一点,给学生自主操作时间再多一点,如果能通过全员参与让学生投入学习当中,如果„„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深深爱上计算机这门课,一定学有所获。
第三篇:我的教学故事3
我的教学故事——初中数学的教学体会
发布者: 黄维超发布时间: 2012-5-10 20:13:43
从事了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数学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第四篇:我的教学故事1计算机
寓教于乐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我们要使学生们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因此,兴趣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学会使用鼠标》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怎样握鼠标,怎样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这些要点的话,学生不但不愿学,而且更不愿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玩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单击、双击、拖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在后来的练习中,我又让学生练习了《扫雷游戏》,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第五篇:我的语文教学故事3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来说,让他们明白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对他们将来的有用性,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初
二、初三的学生来说,语文对他们来说就是完成其他理科作业的一门自习课。这种现象我想对于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都曾经历过。现在就是我的一些经历,算是和大家分享一下,仅作为一些经验和教训吧。
记得那是我正在教初二的日子,班里有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够吃力了。这学期新开的一门物理课对于理解力比较差的孩子就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英语课的学习紧迫性,语文课这门看似比较“轻松”的课程理所当然的成了孩子们其他课程的“补习课”。一开始,我没发现这种现象,只是在课堂上经常见几个孩子埋头认真的读书。我以为他们在默读课文,所以也就未加注意。可连续几堂课下来,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终于有一天,当我突然出现在后面一排的某个埋头“苦读”的学生的身旁时,发现他手里读的是一本物理书。也许是当时气昏了头,我立即批评了他,并且对班上其他埋头“苦读”的几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告诉他们,以后语文课上禁止看其他课程的书籍。可是没过多久,这种现象又出现了,而且学生跟老师玩起来“斗智斗勇”,那种看似没看其他书的动作让我疑惑,可又无法确定他们在语文课上看没看其他课程的书,让我当时真的头痛不已。
有一天,我跟其他课程的老师聊天,通过他们知道,班上的确有些学生学起来需要深刻理解力的数学、物理的理科课程比较吃力。我也向他们大发牢骚,说这些学生都在语文课上学你们的课了,他们也比较无奈,说还是需要语文的教育来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力。这句话深深的提醒了我,对啊,语文才是提高学生理解力,分析力的一门最好的课程,何必来“堵”,而又何不如“疏”呢?想到这里,我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第二天,我一进班里,就对学生说:“今天我来跟大家讲一节语文物理课!”当时学生的表情我记忆的特别清楚——吃惊、疑惑甚至有些不可思议。但我确实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从语文的角度跟他们解释了一些物理上的定理、公式,并且有些还用到了一些哲学上的知识,像量变引起质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些都可以对他们在物理上的学习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有时候我还举了一些历史小故事来提起学生学习物理等一些理科课程的学习。在最后,我对他们讲:“即使这些课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理解,来温习,但不要忘记,语文的学习不是浪费了你们的时间,恰恰相反,语文课的学习正是提高这些课程学习方法效率的重要课程。”经过这堂课以后,学生再也不在语文课上看其他课的书了,而是专心的学习我讲解的语文课。
从这件小事情来看,虽然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能够让人铭记一生,但是对于每一个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而是更学会了一种人生态度,就是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他们应该好好做的事情,不要为了其他事情而放弃本应该好好做的一件事。而对于我这名普通的初中语文老师来说,深深体会到对待学生问题,堵不如疏,更不能盲目解决。有时候换个角度,变通一下,反而把问题解决的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