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老师,就是要上心
当老师,就是要上心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为人师已有13个年头了。这13个年头里有酸有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这学年,我担任九(1)(2)班的政治教学任务。当然,教学是我的老本行了,也没什么,只是在上课,觉得很吃力,无论学生的纪律,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意念。于是自己很烦,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管理好呢?对于一个出来工作有一定时间的我来说,应该不会难到我的。于是,我从细小的事情抓起,小到每天的清洁卫生,我都早早回来,带着他们一起干,边做边教他们这样、那样做,经过两三个星期的跟班努力,值日方面基本定形了。其次,每天的早读,一开始,每天我都要准时到课室,发现不听话的学生要及时教育,而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慢慢地,他们都能听值日组长的话,把早读课搞好。中午的午休,我就要求同学1:30分就全部到齐,安静地趴在桌上睡觉。一开始,有些同学不习惯,总不睡觉,同学投诉这些不睡觉的同学,我就配合值日组长教育他们。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班已经养成习惯了,有些同学还睡得很香,连口水都流出来呢!
学习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摆正态度,要求学生不偏科,什么东西都要学,只要是对的。在学习语文、数学时,我都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设一个正组长,一个副组长,平时讨论问题时,都要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表现最出色,就及时表扬他们。学习数学更有效果了,有时我评讲试卷,讲完了,肯定有些接受能力差的同学不明白,我就让他们互相讨论,好的同学教差的同学,慢慢地,他们小组已经形成一个小集体了,看到他们这么团结,我从心里感到欣慰。
我觉得,作为班主任,无论学生反映什么事,都要上心,不能马虎了事。这样,学生才觉得你是个好老师。
现在,我觉得上这个班很轻松了,很多事情都不用我这个班主任忧心了。
第二篇:师范生要立志当“好老师”
师范生要立志当“好老师”
近几年来,总书记对教师、教育有不少明确的论述。2013年9月9日,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他在信中写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2014年9月9日,他又亲自来到北师大,与师生代表座谈,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2014年6月,他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年5月23日,他在向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致辞时又提出,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现在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最优秀、最有才华的学生做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可以预见,今后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一定要增强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志存高远,刻苦自励,执着坚守,立志争当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把三尺讲坛变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主动担当起教育兴国的历史重任,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一是要注重“德”的提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义,就是要靠他的“德”来支撑(这里的“意义”并非是活得有多么的精彩,多么的风光,多么的光彩耀眼,而是指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社会的高度进步,一些不良思想也影响到了我们教师,有的教师看到社会上的灯红酒绿,掩抑不住内心的躁动,“德”就慢慢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近年来网络、报纸、电视等等新闻爆出的一些有违“师德”的报道,固然是极个别的人的行为,也是这些个别的行为给“教育”抹了黑。作为教师,首先要发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这是每位老师都应该有的,也是必须要有的。师范生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应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意义,要从心底对这份工作热爱。试想一下,当一位大学毕业生,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走上工作岗位,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吗?当一个师范生带着“做教师只是过过渡”的态度从事教学,他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吗?2014年9月,在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上有这样一对教师夫妇,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他们就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于是,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他们长期不吃鱼肉,缝缝补补了好多次的旧衣服还舍不得扔掉,接着穿。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去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颁奖大会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优秀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学习。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当作一个自然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德”,使之更高尚,用自己“德”的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师范生作为老师的预备队员,一定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著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大家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注重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二是要注重“识”的增长。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教师的一个最大的功用就是“解惑”。何为“解惑”?解惑就是解答疑惑,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课之后,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答他们所碰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解惑”。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现在有的教师自己就有许多的“疑惑”,哪能谈得上去帮他人“解惑”?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只是“搬运工”的角色,不读书、不查资料、不思考成了他们的通病,在他的课堂上听不到他对自己学科的理解、总结,听到的只是别人的观点,教辅资料上的陈腔滥调。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就得在课外多下功夫,不断促进自己“识”的提升。只有多读、多思、多总结,才能去解学生的“惑”。具体工作中,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记得有一个位名人说:“改变人一生的不是他拥有多少钱,也不是他丰富的经历,而是他的思维模式”。其次,要大量吸收外界信息。一个好老师应该了解国内外信息,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各个动向,了解古今中外大事,学习人家的优点和长处,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再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相长,带着虚心的心态,和学生共同进步。三是注重“教”的创新。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机械地去“搬”,而是灵活地去“学”。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吗?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做法,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遗笑柄与他人。前些年,一些地区统一学某地区的“圆桌教学法”,让学生围成一圈,让学生写教案,美名其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 “圆桌教学法”虽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但这种更新的前提是学生自身的素质是不是达到它的要求,包括学生能否发现问题、组织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拥有的知识量怎么样,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是某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学校、某个地区的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机械地照搬照抄只能是贻误众“生”。为此,教师的“教”的创新首先要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不是传统的“灌”“填”,而是兼顾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无定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才是真正的“教”的创新。其实,在创新教育的方式方面,美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美国很早就将心理学引入教学体系,教师们都必须接受教育心理学培训,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情感情绪特点,以便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课。懂得心理学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恶言谩骂或讽刺打击。每个学校都有若干名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行为情绪指导。美国学校还配有特殊教育老师,职责是对有一定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具体点说,以前咱们总以为一些调皮捣蛋上课坐不住的孩子是品行有问题的“坏孩子”,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是脑子笨。而现代医学已经发现,相当比例的孩子天生有些特殊性,有的是发育比同龄人慢些,也有的是存在某种记忆或解读障碍,或者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如果看不起他们如同雪上加霜。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无法教育,恰恰相反,其中有些孩子的智商还特别高,只是发展不均衡。美国学校把这类学生列为“特殊教育生”,他们跟同年级班上课,却有老师开小灶帮他们复习或做功课。在这种特别辅导下,一些有障碍的学生照样能学得很好甚至成为特殊人才。
四要注重“育”的仁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在这个例子中,陶行知先生完全是用自己的爱感动了学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智商、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环境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要相信滴水穿石、坚信学生的可塑性,而不能用简单和粗暴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要时刻谨记,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有嫌贫爱富、嫌差爱优的想法和做法,要知道,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自己的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育工作是一种“良心活”,干得好坏与教师个体对这个“活”的认知有很大关系,但做好教育工作仅凭教师的“良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越来越关心教师队伍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更多有利于教育人才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岳阳教师队伍中来,并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证我们的教育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有作为,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小学老师演讲稿:我要当一名好老师
我要当一名好老师,这是发自内心的言语。
刚踏上讲台的我,由于经验不足,我努力使自己扮演好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老师。作为学生,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热忱接受青年教师的指导;作为学生老师,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走上讲台的一堂课,当课讲到一半的时候,做在中间的一个小女孩突然吐了满桌子的脏物,顿时,班级秩序大乱,小朋友们一个个捂着鼻子,紧皱眉头往后躲。我没有责怪他们,说实在的,当时我也真的想吐。然而,我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同了,作为教师,我毫不犹豫地拿了抹布,替那个学生擦桌子。渐渐的,所有的小朋友都静了下来,有的小朋友说:吕老师我陪他去厕所,有的同学悄悄地拿起了扫帚和畚箕``````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了榜样的力量太重要了,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日记中,我写道:“我喜欢这份工作。在辛劳中,我尝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当引导学生懂得某个知识,看到学生脸上满足的笑容时;当学生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时;当家长说句感谢时,一切的一切委屈,辛苦都抛之脑后,心里有的只是甜蜜和满足,也许这就是价值之所在吧!”
大家一定听过这个故事,《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过一个山村女教师激动人心的故事,她的名字叫王凤英,家住在城市,毕业后分配在远离家乡200多公里的一个小山村任教,而且一教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多么漫长啊!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可王凤英却把自己生命中最绚丽的二十年献给了大山。她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水,爱这里贫穷善良的人民,爱这里求知似渴的孩子们。她已离不开这里的一草一木。组织上想照顾她,多次要把她调回城里,她都婉言谢绝了。可万万没想到,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她在给孩子们上课,突然“咔嚓”一声,年久失修的教室就要倒塌了,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自己的生命和40个孩子存亡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孩子,她大声呼唤惊恐万状的孩子快离开危险的教室。当她带着孩子们来到安全的地方,才发现还有一个孩子呆在教室里,王凤英义无反顾又冲进教室。当她把孩子推出教室时,无情的石头砸中了她,孩子得救了,可王凤英却倒下了。人们含着热泪。用最快的速度把她送进医院。在医院里,她还挂念着孩子们,她对前来探望她的学校领导说:“我不行了,我死后把我埋在山里,我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人们遵照她的遗愿,把她埋在她曾洒下汗水和鲜血的土地上。在她牺牲的地方,人们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教学大楼,取名“凤英楼”。是的,山忘不了她,水忘不了她,人们忘不了她。每年清明节。人们总要在她的墓前献上几束火红火红的杜娟花,寄托着哀思。在她安息的地方,小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小花摇臾,就像是她美丽的身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王凤英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一个好老师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误人子弟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骄傲地说:我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孩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终生不渝地用知识和爱心浇灌这片肥沃的土地,让他们在夺目的五彩光下绽放最灿烂的花朵。
第四篇:音乐老师要当学生的好舵手
音乐老师要当学生的好舵手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学生在自己的带领下尽情地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但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满腔热情地走进教室,准备带领学生开始一段美妙的音乐之旅时,面对的学生却是表情木然地坐在位子上,少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有的学生干脆唧唧喳喳地讲起话来,这时老师如果批评他几句,说不定还会遭到他满不在乎的“回敬”:“又不是我一个人在说话”。有的同学干脆说:“没意思,无聊的,让我们听流行歌曲好了”„„以上情景相信一些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都经历过,此时教师情绪如果失控,此节课就会爆发一场大的“暴风雨交响曲”。音乐课本来是一种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活动,它应该给施教者与受教者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有思想,有个性,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学生的要求得到满足,让我们的音乐课绽放出其应有的魅力呢?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的新理念,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切切实实的喜欢上音乐课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这些年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朋友
现在的中学生是在提倡民主、提倡平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心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因此对那种高高在上的老师有一种自然的排斥心理。所以,老师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不但了解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还可以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这样有利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其实老师只要放下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他们的热情率直,他们感受新事物的能力,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受益匪浅。
二、让流行歌曲走进课堂
由于平时跟学生接触多了,自然了解他们的心思,班级内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并且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譬如近年来不少学生把周杰伦当成了他们的偶像。针对这一情况,我曾经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听并且讨论周杰伦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的来欣赏,不要因迷恋而耽误学习。并且我把每节课的前十分钟作为点歌时间,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下节课就可以点歌。对点播的歌曲,有专门同学负责统计同学的喜欢率,到学期末把荣登榜首的歌曲拿来全班一起学唱,评出唱的最好的,作为本学期的超级模仿秀。就是这十分钟的时间,既活跃了学生课堂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课堂环节的开展做了好的铺垫。
三、注重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班内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先天素质的差异,造成了他们艺术素质的不同。有的同学从小就在社会上的一些艺术培训班学习跳舞、唱歌、乐器等,他们的艺术底子较厚实,对一些经典音乐已经有所接触或了解;有的同学从未接触过课堂外音乐方面的熏陶,接触最多的就是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差异,根据他们的这种差距,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施教,在施教过程中要设定好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都能参与到音乐中来,以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总之,音乐课是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活动。有了自由宽松课堂环境,有了情感的交融,有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又有了教师这个好舵手,学生哪能不深深迷恋上这音乐的大海洋呢!真诚的目光中,鼓励学生用创新思维诠释音乐的意义,探讨艺术的真谛。在争论探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当主角,每个人都得到了关注,得到了认可。其实这种关注来自于老师,也来自于同学们。
第五篇:当老师真好
当老师真好
春花遍地,甘做园丁勤浇灌,雪领摩手,领马志士苦登攀。这是我人生的坐标!
1990年,当我从师范毕业走上三尺讲台之后,才真正体味了粉笔生涯的艰辛,也品尝了心灵劳作的甘美,享受了成功的喜乐,真正领悟了“老师”这个称呼沉甸甸的份量,从内心深深地感到:当老师,一种不错的感觉,当老师——真好!
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对于不可能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的我来说,这份职业让我热爱生活充满活力。让我感觉到我时时刻刻都有一种创作的欲望,我每天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对新的知识充满了渴求。所以,有的老师可能就觉得非常奇怪。老师嘛,不也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工作。
不,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在我眼中,教师职业是一种永远没有目的的旅行,在这段旅行当中,有平静、有惊喜,当然也有沉思和热情。
有人说,当老师很辛苦。清晨,伴着晨星跨进校门;夜晚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灯下,要为每一节教案倾心血,为学生成绩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培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确,当老师是很辛苦,很劳累,而正是吃了这些苦、受了这些累以后,我才更深地体会什么是苦中有乐,什么是累中有甜!
试想,当老师的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当老师的讲课受到学生欢迎的时候,老师又会是多么的激动!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个人的价值在事业中实现。
在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对教师的褒贬也沸沸扬扬。就在于教师职业既是艰辛的又是崇高的,既是神圣的又是创造性的,既关系着一个人的素养又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民众对教师在羡慕和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有了挑剔,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远的要求。
老师的快乐,在于和鲜活的生命共同奏响和谐的乐章。花开的声音,告诉你雨露的滋润,阳光的沐泽;小树苗伸腰的咯吱,告诉你风雨的吹打,霜雪的浸染……也许,我们因为备课,上课,辅导,家访而忘了当老师的快乐;也许,我们因为焦急而耐心地期待着学困生的转化而忘了当老师的快乐;也许,我们因为忙着继续教育,自考自修,赛课而忘了当老师的快乐;也许……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快乐总是和你相约,就在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捕捉,自己的体验。
如今,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已经整整26个春秋,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快乐和满足,所以,今天我要说:当老师,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