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班开展晚自习学子讲坛的可行性分析
行政班开展晚自习学子讲坛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个疑问:同学们和老师在刚开始都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大家都有自己的晚自习安排和规划,为什么要来迎合这样一个班级活动?
解析:在这个问题上要辅导员要在班级里面最好是分批次召开学生座谈会,座谈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同学。座谈会上首先辅导员要大致介绍整个活动的开展,特别要强调前面提到的几点积极意义。有些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是件好事,马上就表态支持;有些学生就会抛出很多问题来质疑操作的可行性,此时辅导员先不要表态,把大家抛出来的问题再抛回去,同学们来讨论应该如果解决这样问题,如果问题都能解决,说明活动开展就没有问题。当所有的问题都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得到解答时候,辅导员可以让大家表态,我们班是否愿意这样来操作这件事情?结果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愿意来支持。有了同学们的一致表态,后续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第二个疑问:同学们是否愿意来讲?谁来讲?
解答:有些课比如数学和英语可以成立讲师团,对于综合类的则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讲,当然刚开始先让有强烈意愿的同学讲,慢慢形成气候了,大家都会愿意参与进来。
第三个疑问:是否有同学愿意来听课?晚自习学子讲坛会不会打乱同学们自己的学习规划? 解答:可以借鉴财管1-2班的方法:同学们根据宣传栏公布的讲课主题,结合自身时间,至少选1次晚自习课程,可以多选。如果有些同学不积极选课,到最后统筹时班长就会强制安排到选课人数相对较少的课程去。
按照此选课原则,可以保证每次课都有至少15人以上参加听课。听课结束后
这些同学就在此讲课教室自主学习。
这样操作还有一个好处:对于自我规划性很强的同学,可以选一次课,这样的话一周一次的听课既可以拓展知识,又可以不打乱自己的规划。对于规划性不强的同学,可以多选课,跟着上课的节奏走,能学到不少知识。
第四个疑问:如何保证活动能较好地持续推行?
解析:制度措施。晚自习学子讲坛一旦正式开讲,就列为班级的正常课时,每天有班委点
名和控制纪律。如果已经选修的同学又没去上课而且也没有办理请假手续的按旷课处理。对待此课程跟对待其他日常课程的管理一致。
第二篇:开展气排球可行性分析
凤凰山小学开展气排球可行性分析
一、气排球特点
(1)球体大而柔软,重量轻、球速慢。气排球的飞行速度慢,气排球不受年龄的、性别、体质技术水平是限制可组织没有排球技术基础的初级比赛。气排球是由柔软的塑料制造而成。
(2)场地简易,规则宽松,目前气排球场地很少,一般利用羽毛球场地进行比赛,气排球的运动规则对持球、连击等比较宽松、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击球。
(3)入门容易,安全性好。气排球比赛对技术和战术的要求很低、一般学生很容易入门,参赛者不容易受伤,打球不会轻易挫伤手指。
(4)娱乐性强,观赏性强,气排球弹性好比赛中不易落地,来回球次数多,参与度比价强,二、气排球的健身作用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育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项目。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判断力,增进健康。运动量适宜。气排球活动有跑、跳、蹲、转身,使脑、眼、手、腰、脚等都运动,但活动量不大,有利于健身强体。
第三篇:开展POCT诊断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开展POCT诊断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POCT(床边快速诊断)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年来已经较为普及。在我国,有些诊断项目实际上也属于POCT范畴,如早早孕试纸条、血糖仪及血糖试纸条等。但是绝大多数的诊断项目仍旧沿用的是传统方法学,如利用生化仪、免疫发光仪、血凝仪等开展的项目。近两年时间,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了POCT在临床诊断的必要性,所以在很多大中型医院,已经逐步引入并有效地开展起了诊断工作。
荣美公司向各位客户推荐的POCT产品,包括一台“免疫定量分析仪”和首批多达15种项目的试纸条。将少量血液或血清或尿液滴入试纸条上,插入仪器,在几分钟至10几分钟内,仪器自动检测、自动打印报告,实现快速诊断。荣美公司,将在2014年,陆续推出14种新的快速诊断试纸条项目。
荣美POCT的主要优势简述如下:
1、由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留学回国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共6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其中就有在国外从事快速诊断研发的技术人员。吸取欧美在POCT研发方面的先进技术,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媲美。而国内多数厂家的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尚在完善中。
2、三年内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达到15个。后续有14个新产品在申请注册中,将于2014年上市。这在国内同行中属于前列。国内其它厂家目前成熟产品一般为2——6个,不能满足大多数临床对开展快速诊断的需要。荣美公司适应国内POCT的发展趋势,在品种开发方面的目标是:做国内POCT的领军者!
3、荣美的POCT仪器,有5个通道,可以一次性检测1—5个同一项目,也可以检测1—5个不同项目。其它厂家一般只有一个通道,一次只能检测一个项目;有些厂家,一台仪器只能检测一个项目,如果医院开展5个不同项目,那就需要放置5台不同的仪器。
4、荣美POCT仪器,内设自动辨识和标准曲线自动校正功能,不同批次的试纸条,不需要输入校正曲线。其它厂家的仪器,一批试纸条,需要配备一张卡,在使用前,插入卡,仪器对本批试纸条读入标准曲线。用户在使用中,如果上批试纸条剩余若干时,就要订购新的一批试纸条,在新老交替阶段,容易产生认为失误的偶发问题。
5、荣美POCT,操作简单,滴血(全血或者血清)——插入——运行,仪器自动检测、自动打印报告,还可接入医院系统。其它厂家,有些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离心、稀释、过滤等),有些在仪器上设置时钟,必须在时钟响起的时候插入试纸条,有些不能自动打印。总之,国内大多数厂家的POCT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简单和快速。
每个项目,在医院的收费标准,参考该项目在血凝仪、生化仪、发光仪上的收费标准。由于POCT在开发阶段的投入比较大,制作试纸条的材料非常昂贵,以及国内医院尚未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因此,公司生产及市场销售的成本相对高一些。因此,在医院开展,成本与传统方法持平或略高。但是,POCT仪器体积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性能稳定。POCT试纸条,相较于血凝仪、生化仪、发光仪上使用的液体试剂,保质期时间长而且常温保存,质量稳定,使用中没有任何浪费。
无锡市荣美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2013年
第四篇: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摘 要]行政公益诉讼是指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此制度在国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引入中国时应考察中国是否有现实需要,进而分析构建的可行性。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67-02
行政公益诉讼指当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损害了公共利益或有损害公共利益的危险时,法律赋予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公益性社会团体或特定国家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由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予以补救的制度。美国的私人检察总长制度、德国的公益代表人制度和日本的民众诉讼制度本质上就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是否有构建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呢?我国是否需要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有很大针对性,最直接原因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引发了各种激烈的矛盾和冲突,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公益被侵犯却得不到司法救济的情况,尤以以下几种情况为常见。
第一,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得不到救济。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包括侵占、转移、损毁和灭失;流失的原因不仅由于行政机关疏于管理、不作为,更多是因行政机关的直接参与违法操作。“据估计20世纪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500亿元,90年代开始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元,加之银行坏账、偷税漏税、公款消费和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等,国有资产损失已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人民有权直接动用司法手段对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进行干预。但现行《行政诉讼法》将原告资格限于私益直接侵害的情形,使大部分国有资产被侵犯的行政案件难以进入司法程序。
第二,大规模环境污染和破坏无法进入诉讼程序。一方面,目前我国涉水管理的行政机关有水利、环保、土地、林业、农业、海事、渔业、海洋、交通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权力分工不明晰、职能交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由谁来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况下,各部门存在竞相推诿、毫无作为的现象,大量环境污染和破坏中的受损权利处于无司法保护状态。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企业为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在生产中忽视环境因素,当地行政机关为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对破坏环境行为常常熟视无睹,致使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
第三,土地开发过程中不合理利用土地无法规制。行政机关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和保护国土资源的国家政策,违法占地、批地,大搞开发区等形象工程,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和资源浪费。但我国公民不享有土地所有权,并且往往也与被占土地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依诉讼法对行政机关非法占地等行为无法提起诉讼进行维权。
此外,政府在公共工程的审批和招标、发包过程中违法操作,导致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但依现行法律无法进入司法救济程序。而行业垄断使服务价格随意调高,行政机关对此听之任之,公众虽有怨言亦诉之无路。可见我国需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虽有需求,仍然应在谨慎考察我国社会环境基础上判断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能否在我国建立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首先,公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使社会进入一个权利最受关注和尊重的时代;民主法制进程的加速,也使权利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新时期下公民法律意识空前提高,参政意识和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这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不再凌空、不再是无源之水。
其次,行政职责的社会化趋势不可逆转。虽然现实中行政权不断扩张,但随着社会事务的日趋繁重,政府的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使得行政职责社会化成为必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相对人超越自身利益,维护公益的诉讼机制,它发挥着影响的方式在于民众通过法院敦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将存在于宪法、法律中的各项权利实质化。从这个角度说,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了“以诉讼推进民治、以民治实现公益”的模式,拓展了民众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最终实现了权力与权力、权利与权力的相互促进。
再次,我国司法解释扩大了行政诉讼原告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补充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这条规定中没有强调原告必须与被诉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不再解释为“权利义务的增减、得失”,只要某个行政行为对某个人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原则上该个人或组织就具有了原告资格。原告资格的放宽为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奠定了基础,不致使制度的出现过于突兀甚至与现行制度相冲突。
最后,法官素质逐渐提高和司法审判经验的逐步积累。法官在审查公益案件的过程中,往往是进行一种价值的衡量与判断,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在公共利益和行政效率之间进行取舍,因此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然要求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我国目前的司法改革进程中,各地都在进行法官的职业化、精英化建设,法院不断吸纳高学历的法律专业毕业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法院内部职业法律群体的形成。同时,实践中表明,律师作为公益诉讼的主力军在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法官的素质提出挑战,促进了我国司法经验的积累,间接推动了法官职业素养的提高。从历史宏观角度上看,行政诉讼制度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行政审判经验无可辩驳地达到了一定的积累程度,这也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现实基础。
因此,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非不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我国法治现状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要求,且中国法制环境也验证了在中国实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合理的,完善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我国法治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至于具体如何构建,意见纷纷:扩大原告资格、明确受案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和承担诉讼费用。此外,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的增强,落实公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亦应予以考虑。但无论何者,都应立足于中国法制环境,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框架下合理统一规范。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议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2).[2]和洪.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现状和前景[J].法制与社会,2009(6).[3]吴霞.引入行政公益诉讼的冷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2).
第五篇: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完善,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外证券公司进入我国证券市场,加剧了行业竞争。为了应对这种冲击,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我国证券公司需要创新盈利模式。文章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分析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认为以东盟国家证券市场为切点开展跨境业务可成为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证券公司;跨境业务;东盟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055-0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亦得到一定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我国共有112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7200亿元,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为504.07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为212.95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为177.44亿元;全年累计净利润为329.3亿元,实现盈利的证券公司有99家,盈利公司占比为86.84%。
在股权分置顺利实施后,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国际证券公司不断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证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着外资券商带来的业务冲击将越来越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证券公司需要创新其盈利模式,发展新型业务,探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本文拟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在东盟国家证券市场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探索在东盟的发展中国家开展跨境业务的创新之路。
一、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必要性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知名证券公司(也即投资银行)已初步开始了全球化扩张的进程,以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进入与渗透为主要的扩张路径。此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进入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成为提高国际知名证券公司国际化程度的另一途径。如此,国际知名证券公司不仅能够在新兴市场上获得可观的回报,也会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一些正面效应:提升市场的竞争程度,形成显著的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公司提升其管理水平、改善其经营模式,从而提高这些市场内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诱导和激发其国际化欲望。
我国证券行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之后,随着市场化、规范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逐步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证券公司。这些证券公司在资金规模、管理体系以及技术经验等方面已具备跨境经营的基本条件,在我国金融业管制政策逐步放松、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拓展跨境业务、加快国际化已成为其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国际证券业发展的历史看,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是国外著名证券公司实现国际化的共同做法。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是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实力培养和检验的需要,也是国际化的需要。
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与饱和,开拓新市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证券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求我国的证券监管机制和市场规则逐步走向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而且大量的国外证券公司纷纷进驻国内证券市场,威胁着国内证券公司的垄断地位,加剧了市场竞争。此外,国外证券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技巧及创新产品也不断进入我国,原有的交易模式、运行规则和经营理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截止2011年,外资参股我国证券公司共计13家,参股的境外股东很多属于国际知名的证券公司,如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日本大和证券公司等。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近两年的市场资料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2010年上交所会员证券公司交易金额前十名的证券公司占市场交易份额的比例比较平均,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相对香港证券市场的竞争激烈,东盟证券市场更具有发展潜力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最发达的金融中心之一,对我国内地证券公司而言,有着良好的区位和市场优势,理论上应借此大好机会拓展跨境业务。事实上,我国证券公司的跨境业务拓展也于2006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证券公司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始,进入规模化的拓展历程,若干中资证券公司在港设立分支附属机构,以子公司的形式在当地开展各类业务,培育和发展海外客户。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已有27家内地证券公司获批赴港设立子公司,主要是我国实力较为强大的证券公司,比如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等。发达的香港证券市场不仅是内地证券公司的青睐之地,亦令众多外资证券公司垂涎。香港交易所参与者的统计资料所示,目前联交所的交易权持有者已达562家,其中包括香港本土知名证券公司、国际顶级的大证券公司以及东南亚地区一些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等。不同地区的多种证券公司纷纷进驻香港证券市场,丰富了市场结构,香港市场份额的角逐也变得更为激烈,欲在老牌证券公司云集的香港证券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并实现盈利确实不易。我国证券公司要在香港市场拓展业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业务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相对于发达的香港证券市场而言,处于发展阶段的东盟证券市场更具吸引力。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东盟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投资、社会和文化交流等多领域的合作。在联系往来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共同促进中国-东盟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是合作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东盟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金融先行”的模式下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在金融国际化、多元化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证券市场也相应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允许外国金融机构的直接参与,逐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引进金融期货,大力发展各种基金,吸收了多种外来因素,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较快,走得较远,发展程度较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后进的经济转轨国家,在近年来才不断加快证券业的改革发展,相继成立本国的证券交易所,在对外资证券公司进驻本国证券市场的政策规定中也适当放松了限制,目前外资证券公司进驻度不高,即便是已经进驻的外资证券公司,也未将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作为战略重点,重视程度和投入都不够。尤其是越南证券市场,在宏观经济、行业竞争、政策外交等方面的条件相对都较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
二、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跨境业务的可行性分析“中国-东盟”经济圈为我国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合作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双方经贸关系愈发地密切和活跃。2011年底,东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也连续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末,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4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明显高于全国对外贸易进出总额6.2%的增速;截至2012年底,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1007亿美元。双方经贸合作长期以来处于互利共赢的理想状态。
相对于双方贸易关系不断深化而言,作为经贸合作重要内容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进展明显缓慢得多。截止2011年10月底,东盟十国已在中国设立30多家银行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也设立了11家分支机构,双方金融合作已由过去的单一国际结算业务向信贷类、代理类、投资类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双方近年来在货币互换、汇率合作和互设金融机构等多个层次领域的金融合作初见成效,发展进程也较为顺利。但是,双方的金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内国家间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高低不一,双方在金融各领域的合作紧密程度和活跃程度差别较大,突出表现在证券业的合作进展缓慢,相对于银行业等金融其他领域的合作呈现出较大的滞后性。我国在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业务的证券公司寥寥可数,跨境分支机构的业务规模和综合实力也与当地证券公司相距较大,大部分国内证券公司受到国内外约束条件的限制,“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遇到重重困难、步履维艰。但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领域的拓宽,中国-东盟资本市场的区域化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成员国之间的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对金融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会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具有更大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双方的金融合作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广度和深度仍需多方协调推进,尤其是在证券领域的合作与市场开放方面。
我国证券公司在东盟地区的跨境业务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直以来,不少国内证券机构通过在香港设置海外发展平台,以香港作为海外发展的桥头堡、未来业务创新的发源地,以此作为国际化发展的探索和实践,然而这一国际化路径并未取得很大的进展。作为中资证券公司国际化策略的路径选择,除了在香港设立海外发展的初始平台外,应考虑利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实验区”的政策有利条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兴东南亚国家拓展跨境业务。
2008年7月,中国国金金融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全资公司——中国国金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了我国首家在东盟国家开展跨境业务的证券公司。中金(新加坡)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正式开始在新加坡资本市场开展业务。2010年10月18日,中金(新加坡)联合承销了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之一普洛斯(ProLogis)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的上市,IPO规模高达39.14亿新元(约合30亿美元),是新加坡市场自1993年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也是中金公司第一次全面参与的非中国公司的海外IPO项目(资料来源)。
2013年3月,中国太平洋证券与老挝农业促进银行、老挝信息产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设立中老合资证券公司,中国太平洋证券占股39%,并将派人出任总经理,实际负载合资公司运营。中老合资证券公司是中国证券公司走出国门设立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公司真正迈向国际化经营的开始,是中国证券史上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太平洋证券避开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度高的发达国家市场,而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以合资形式开展跨境业务,以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老挝作为第一个突破口,这将会为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十分值得借鉴的经验。部分东盟国家已具备开展跨境业务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相继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文件,对双方投资领域的确定、投资环境的保护等作出规定,这为我国证券公司向东盟国家开展跨境业务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同时,为了保障跨境业务的顺利开展,须综合权衡目标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因素。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四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情况相对其他东盟国家较好,比较具有潜力,且它们的政治较为稳定,对华外交友好。总的来看,这些国家能够为中国券商开展跨境业务提供相对较好的市场环境。
(1)泰国市场环境分析
在泰国开展跨境业务的优势主要在于:社会总体比较稳定,对华友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市场潜力较大;地理位置优越,位处东南亚地理中心;工资成本低于发达国家;政策透明度较高,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
泰国证券市场已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历程,国内的证券交易市场泰国证券交易所(SET)创立于1975年,负责二级市场的交易,由泰国财政部下属的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制定证券市场监督、促进、发展及运营方面的法律法规。泰国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相关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占泰国金融体系10%的市场份额。从金融市场规模看(见图1),2005至2011年泰国金融市场规模扩大趋势明显,银行贷款额从2005年的54884亿泰铢上升至2011年的96125亿泰铢,平均年增长率9.9%。债券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2009、2010和2011年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20.29%、13.79%、5.24%。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泰国股票市场资本规模在2008年和2009年有所缩减,但由于市场自我修复能力较强,2010年比2007年增长了25.6%,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证券化比率来看,2007~2011年5年间泰国的证券化比率(见表1),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占GDP的百分比和股票交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证券化融资程度较高,证券市场比较完善。而根据泰国证券交易所各年的统计数据(见表2),每年都有泰国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在泰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股票市场不断扩容,规模不断扩大,说明泰国股票市场比较活跃,市场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具备较大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然而,泰国证券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目前泰国国内从事证券经纪等业务的证券公司共有41家,约有15家外资独资或合资的证券公司,外资进驻度已达36%左右,进驻的外资证券公司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因此,无论是在本土证券公司与外资公司之间,还是外资证券公司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新进入的公司要争得市场份额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2)越南市场环境分析
越南与中国的广西、云南山水相接,是中国边境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2001年以来,中国与越南的进出口总额迅速增长。如图2所示,中越双边贸易额2001年仅为28.16亿美元,2011年达到了357.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7.42%。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工程承包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中越多年双边经济合作作为文化铺垫和经验积累,越南国内对我国企业的接受度相对较高,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公司进入越南开展跨境业务。此外,近年来越南国内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2007~2011年GDP总量及其增长率(见图3),这将有助于推动越南证券市场的发展。2006年加入WTO后,越南对贸易及外汇管制等方面也相对放松。
越南的证券市场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小,波动大,包括胡志明证券交易中心和河内证券交易中心两个主要市场,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外资管制日益加深,越南证券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稳定程度也不断增强,截至2010年,上市股票为576只,债券612只,基金4只。
如表3所示,越南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占GDP的百分比和股票交易总额占GDP的百分比虽然没有泰国那么高,但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而言,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此外,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数目增长也是比较快的,说明越南的证券市场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越南股票市场上,外国投资者的交易活动也非常活跃,2011年总交易量达275759.5亿越南盾,占据市场总交易量的30.56%。如表4示,2007~2011年在股票市场上外国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参与度在逐步提升,无论是在匹配交易还是协易交易中,各买入量大于卖出量,资金呈现净流入。行业竞争方面,目前越南的证券公司外资参与度还很低,仅为5%左右;证券行业的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的前十家证券公司,占整个市场份额的61.4%,且均为越南本土证券公司。越南财政部2012年1月12日发布226号通知,正式出台越南证券公司重组方案,主要集中处理弱小的证券公司。该重组方案的出台使得不少越南证券公司自动退市。目前,越南还有105家证券公司营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仅占20%。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越南开展跨境业务。
由于中越经贸往来基础扎实,越南投资环境较为宽松,其对外开放度较大的证券市场逐渐发展完善,外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市场交易活跃度较高以及外资券商参与度较低,其国内证券公司的发展尚处于初期,因此,我国证券公司可以发挥自身在管理技术及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进入越南开展跨境业务。
三、结语
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和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这表明我国证券行业的国际化将不再局限于“引进来”,而是要战略性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合作和竞争。然而我国证券公司在发达证券市场的海外业务发展缓慢,如何推进证券公司跨境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是证券行业的重要课题。根据上述分析,借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平台,以东盟国家证券市场作为发展跨境业务的切入点,通过合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在当地开展业务,也可成为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周洪荣,李明亮,朱蕾,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之路[N],上海证券报,2013-02-04
[2]李娜,浅谈我国证券公司创新业务[J],区域金融研究,2013,(1)
[责任编辑:戴庆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