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时间:2019-05-13 06: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一篇: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案例:我们班郝博士同学一直是老师眼中最调皮捣蛋而又不爱学习的孩子。老师们一提到他就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因为他不但上课不专心听讲,而且作业写得相当马虎,十个字至少有九个字都是错的,哎,改他的作业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但最近他的变化却很大,不但作业书写认真多了,而且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能专心听讲了,有时甚至会主动默写古诗送来给我看或来询问我家庭作业是什么。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想可能是源于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中午吃饭时,学生告诉我郝博士同学肚子疼,我当时就放下手中的碗给他爸爸打电话,可当时他的爸爸正开车在外送货,说一时赶不回来,而他妈妈电话又打不通,他爸爸要求我让他自己回家,我不放心,吃过饭后,我只好亲自送他回家。他家很远,一路上我们聊了很多。他告诉我,我送他回家,他非常感动和惊喜,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表现有不好,老师肯定既不喜欢他也不关心;而且他还告诉我其实他非常羡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他也很想认真学习,可是每当回到家放下书包时,他就按捺不下自己去写作业,他的心好像飞走了;每当通过网吧门口时,他的腿就不听使唤,就会不由自主的 迈进去。最后他非常恳切的说:“老师,如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改掉那些坏毛病一定要告诉我,我一定改。”当时,听了他的那些话,我很吃惊,也很高兴,很高兴能听到他的心里话。我告诉他:我们是人,人是有毅力的,我们应该靠自己的毅力来战胜自己,可能开始有些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做到。他病好回来的这段时间就有了上文所提到的变化。希望他能坚持下去。当然,我会尽我所能,不断的去鼓励他的,帮助他。

评析:沟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沟通我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真实的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学生交流沟通却成了很多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学生们不愿意敞开他们的心灵,对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

历经此事,我深深的感受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要想真正读懂“每一本书”,看清“每一个世界”,就必须用一颗爱心和诚心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如果那天我没有去送生病的郝博士同学回家,我可能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了解到他成绩差的真正原因并对症下药。是呀,付出了关爱,我收获了学生们对我的信任;付出了真诚,我收获了学生们对我的理解。学生犹如一颗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种子,只要你给于它阳光和雨露,它便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真心获取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辛劳,我们收获的必将是学生们一个个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心理讲座成功举行

5月23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陈选华教授应邀为我院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书记、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们做了“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作为本届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从心理学视角更进一步的走近学生内心,搭建了一个极好的桥梁。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副院长姜绳同志就本次讲座举办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希望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能珍惜本次机会,学习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走进学生,在与学生充分共情的基础上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讲座中,陈选华教授结合发展心理学知识,详细介绍了学生心理成长的基本特征,从身心、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他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要结合他们强烈性、丰富性、波动性的心理活动特点,充分利用好“威信效应”、“好感效应”、“理解效应”、“门坎效应”和“南风效应”,避免“超限效应”,要看到“90后”大学生是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代,正在步入社会,走上生活的舞台,尽管目前还无法预见到他们将来会在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但世界毕竟有一个时期是属于他们的,要相信他们一定能成为国家的脊梁,担当起社会的重任。陈选华教授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翔实,让我院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特点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方法值得我院全体学生管理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最后,姜绳副院长对陈选华教授的讲座做了精炼的总结,并指出,近年来,我院始终把学生管理工作者培训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坚持通过专题培训促进步、促提高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改进和拓宽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不断推动该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篇: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二、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班级日常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三、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因此,灵活多变,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中的偶发事件,是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四、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教师,无论在为人与工作上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地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的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价值。班主任老师在生活上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五、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试。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要使学生消除对立状态,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问题的把握和在适当时候所用的教育方法、技巧。如果教师处理问题时巧妙的选取切入口,施以最佳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入口是处理问题的突破口,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艺术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建立好学生的操行档案、考勤档案、违纪档案等,做好这些烦琐的工作,客观具体的记载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作好学生的考评工作,并向学生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把工作做得细致深入。

总之,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第四篇: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爱学生的成长

[摘 要]班主任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 为人师表 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真正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粗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学生与老师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

2.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一视同仁。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用心与学生交流。

3.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一切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灵活多变、方法多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人与人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要求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因此,灵活多变,善于处理日常事务和工作中的偶发事件,是班主作一种必备的工作能力。

4.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作好表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做好一个班主任,无论在为人还是工作上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要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品格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格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价值。班主任在生活上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要勤奋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作好表率。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理念。

5.选择处理问题的最佳角度和方式。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要使学生消除对立状态、接受老师的引导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问题的把握和在适当时候所用的教育方法、技巧。如果教师处理问题时巧妙的选取切入口,采取最佳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艺术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建立好学生的操行档案、考勤档案、违纪档案等,做好这些烦琐的工作,客观具体的记载学生的进步与不足,做好学生的考评工作,并向学生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把工作做得细致深入。

总之,班主任工作要始终把学生的成长进步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各种育人措施,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讲究批评策略 提高教育效果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因此,要想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教师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学会尊重和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和教育,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把握批评的时机

把握批评时机,即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在最有效最易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进行批评。如有个学生,经常未经允许私拿同学的东西,进行过多次教育,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有一次把心爱的手表丢了,被另外一个同学拾到后交给了老师。笔者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对他说:“谁丢了东西都会着急的,老师能理解你的心情。多亏有这位拾金不昧的同学啊,你应该好好谢谢他才是。这位同学拾到东西能交公,而有的同学却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这就太不应该了,你说呢?”他低头不语,似有所悟。自那以后,他就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

(三)讲究语言艺术

1.用表扬代替批评。“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因此,在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前,请先真诚地赞扬他取得的进步,即用赞扬代替批评。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不错,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上课爱讲话。课任老师经常批评他的缺点,很少表扬他的长处,结果引起了他情感上的对立,不但缺点未改,自觉性反而更差。还有这样一位差生,在班上是一伙小淘气的头儿。老师找他谈心,先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有威信等长处后,对他说:“如果你不仅仅是团结那几个哥们儿,而是团结全班同学,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威信就好了。”结果,那次谈话后,他就判若两人,带领“小淘气们”在班上做好事,积极追求上进。

2.批评语言要适度。批评学生时,不要说过头儿话,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要给学生下最后的通碟,如“这是最后一次,如果再犯干脆回家”。如果这个同学再犯错误怎么办?真的就让他回家吗?如果真的开除了他,也说明班主任或学校教育的失败;如果不开除,岂不是班主任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因此,对于屡教不改的同学,应多想点办法,不妨打一场“持久战”。

3.学会运用幽默的语言。幽默是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的润滑剂,如上课有睡觉的同学,可以轻轻地摇醒他,告诉他“火车到站了”,同学自然感到不好意思,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听课。一句幽默话达到了教育效果,不是比一本正经地批评强得多吗?

4.巧妙批评,少用“但是”和“?”。一些班主任习惯在赞扬之后来一个明显的转折,可学生一听“但是”两字,就认为老师前边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还有些班主任习惯以各种各样的问号来批评学生,如 “你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这种批评不大为学生所接受,容易使批评教育成为僵局。如果不用“但是”和“?”,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教育一位只顾自己学习,不关心集体的学生,可以对他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帮助同学,多关心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学生更乐于接受。

(四)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它表明批评是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对班集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群体教育,要采取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例如,针对班上学生浪费时间严重的现象,笔者叫全班同学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都扔掉。同学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没有一个人动手。过了一会儿,笔者再对大家说,“让大家把钱扔掉,同学们却舍不得。所谓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有人浪费时间,却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呢?”仅仅几句话,说得同学们陷入了深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则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可采用商讨式的方法;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可采用暗示、点拨的方法;对有惰性心理的学生,可采用措辞尖锐的方法;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的学生,可采用突击式的谈话方法;对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可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教育方法,往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做好批评后的安抚工作

批评完学生后,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对确属自己批评有误或批评过火的,要坦诚地向学生表示歉意。但是,批评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学生解释,否则不但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还有损于教师自己的威信,危及今后的教育效果。

总之,人生活在团体中,批评人、听人批评都是难免的。教师在工作中过多地使用批评,容易造成学生消极悲观。为了避免无谓消极的批评,发挥批评的积极教育作用,就要讲究批评的方式、时机及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情感教育

[摘 要]现行的教育不仅以传授知识为己任,更重要的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本文探讨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培养 生物教学 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关注情感领域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教育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应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一)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努力前进。有些中学生在长辈的宠爱中,形成了孤僻、自私、冷漠、骄纵的性格,这将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并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为了活动方便,笔者把班里的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次课堂活动时,给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安排有明确的任务,避免有些学生袖手旁观、坐享其成。通过探究、观察思考、讨论、调查等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这样分组合作的效果很好。每次活动中,学生们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商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也深刻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克服消极心理,体验成功乐趣

现在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心理素质差。这使他们很难经受起挫折和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常常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讲一些人物轶事。例如,在学习《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时,给学生讲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薄片发现了细胞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名人们的小故事,使他们明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中布满了艰辛和荆棘,任何成功的获得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只有刻苦钻研、坚持不懈、执著追求,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自信是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树立自信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尽量创设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比如,在课堂提问时,尽量给他们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若回答不上来,适当做一些提示,最终使他们能够说出正确答案,体会成功的乐趣。另外,还可以通过语调、表情、目光、动作等方式向他们传递信任和期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给予他们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对他们给予表扬,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珍爱生命,关心父母

现在的学生普遍心理素质差,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往往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感到十分委屈,与父母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盲目反抗,一时冲动往往会离家出走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时,关注生命情感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在学习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热爱生命”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爱护生命;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激励他们善于创造生活,充满乐观情绪;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克服消极思想,积极向上,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坚实的自信心和健全统一的人格。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生物的生殖》这一章时,笔者给学生补充了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的有关知识。在讲述受精过程时,告诉学生:进入母亲输卵管里的精子很多,但是只有其中生命力最旺盛的精子才能完成与卵细胞的融合,因此每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母亲在怀孕的280天中会有各种反应,母亲的各种生理负担都会加重,母亲是伟大的;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更是含辛茹苦。以此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热爱父母的教育。

(四)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不同动植物的生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在学完八年级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两章后,笔者组织学生上了一堂讨论课,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比如,对于“植物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这个话题,学生就总结出很多方面: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植物,给我们带来了绿色、宁静和清新的空气,给我们营造了清洁、优美、温馨的环境;绿色植物有吸尘、杀菌、消声、调节空气湿度等作用。因此,我们要保护花草树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对于“怎样对待物种资源”这个问题,学生达成共识:保护好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新一代青少年义不容辞的重任。在这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将有助于他们合理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要善解“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要管好一个班不容易,要带出一个好班更不容易。许多青春期的学生对大人有一种逆反心理,要管好他们极不容易。本文以王AA为案例,分析原因,通过采取“寻求家长的配合”“注重批评的艺术”“善于发现闪光点”“耐心谈话”等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使其有了明显的转化。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 辅导 转变

一、案例介绍

王AA,男,14岁,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下,个性较刚硬,性格很倔强,自尊心极强,逆反心理严重,时常与教师发生顶撞、冲突,存在吸烟、喝酒、打架等问题,教师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去干,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二、案例分析

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有些青春期的学生对家长和老师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说教理解为和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就表现出敌对倾向。造成王AA逆反心理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家庭原因。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该生父亲经常酒后打骂他,母亲却过分宠爱,对其进行教育不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成效,更使其逆反心理增强。

2.社会环境影响。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对中学生有害的因素通过各种渠道每天都在影响着他们,这就会对自控能力差,家庭又疏于管教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3.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一是该生知识基础差,总不能取得合格成绩,从而丧失了进取心,放弃了学习,不能专心听讲,尤其是数学课。考试时,倚仗自己的小聪明考个及格就很满足。二是青少年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致使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或家长对着干是很勇敢,是很有个性,是一种英雄行为,从而盲目反抗,拒绝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所有批评教育。

4.来自情感的障碍。父母亲从来不认真地跟他谈心,平时只是娇惯。如果犯了错误,母亲唠叨个没完,却瞒着父亲;父亲知道后则是酒后打骂,可有时还会袒护。这使他对是非好恶失去了判断准则。

三、辅导方法

1.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我首先是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AA在家中的表现,与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我尽量帮助王AA的父亲,改正其错误的教育子女的做法和观念。我还定期向家长报告孩子表现,每一次进步都用短信告诉家长。有时还当着王AA的面,给家长打电话,告诉他们王AA的进步。

2.注重批评的艺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一定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可以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例如,八年级第一次到化学实验室上课时,他因为一点小事和化学老师在实验室发生了冲突。我找到他时,他气哄哄地对我说:“我也没干什么事,就是她和我过不去。”我一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去批评他,一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为此,我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去理他,而是把他放在一边干自己的事情,让他冷静地去想。然后,在我认为火候到了的时候,找他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不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找化学老师道歉。这样逐步缓解了紧张的师生关系。

3.善于发现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在班集体中的作用。王AA虽然容易犯错误,但他也有优点,那就是比较聪明,学习上他的理科要比文科好。我是从八年级接的班,又担任物理教学。所以,我就安排他担任我的物理课代表,鼓励他扬长避短,使他把精力转移到课代表工作上。我还及时发现他的进步,并及时进行表扬。如一次他物理单元检测得了88分,我就在成绩出来的第一时刻告诉了他,并表扬了他。此后,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4.耐心谈话是关键。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几次说服教育就可以消除的,教师要有耐心。我平常很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每天都与他交谈,有时还通过QQ进行聊天,这样既克服时空限制,又实现师生了“零距离”的交流,使他克服了在和我面对面谈话时的紧张情绪,大胆说出了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5.进行自我调节。我经常指导王AA阅读一些介绍名人成功事迹的书籍,把他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导到读书学习上来。这样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使他明白了只有胸怀宽广的人,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辅导成效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王AA的逆反心理逐渐消除,与家长、老师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育反思

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多启示。面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错误言行,教师应注意批评教育的艺术。具体来说,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大声斥责,也不应挖苦讽刺,更不应拍桌打凳。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批评,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等方面出发,才能打开学生禁闭的心扉,使其幡然醒悟。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是生本教育实验的基本要求。我希望教师都能通过师生之间真诚的合作与交流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改正错误。总之,教育学生一定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比要求学生考个满分更为重要。

情感沟通——班主任必备的艺术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相应态度的体验和反映,当客观现实符合个体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情感,否则就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情感。

人的情感既对人的行动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影响,处于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意志比较薄弱,可塑性强,思想正处于积极向上和消极悲观的临界面上,班主任是小学生最直接的施教者和疏导者,每天要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教与学的活动,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所以,如何掌握运用情感沟通的艺术,及时地与孩子们进行情感沟通,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是每个班主任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那么,怎样来实施班主任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呢,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师生情感沟通的方法与途径。

1.情感诱导法

情感诱导即施教者以正面的态度和体验为主对学生施以诱发引导,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这一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要寄予希望,赋予关心,给予了解,尊敬和信任,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育,并能较快地把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而且不断为满足而去努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涵义就在于此吧,班主任应竭力避免以生硬的态度去压服学生,更不能盛气凌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否则会人为地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同样对待学生迟到现象,有的班主任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批评,有时甚至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进行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学生,特别是本来就因遭到不幸而引起心理痛苦或情绪低落的学生,就会认为班主任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个别无辜者也会心理逆反而来个破罐破摔,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此时,如掌握情感沟通艺术的班主任,就会诚心诚意地询问迟到的原因,并帮助其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认识迟到的后果,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而且能反过来理解老师,更接近老师,从而达到沟通师生情感,增强教育效果的功能。

班主任对学生纯情的爱,真诚的尊重,充分的信任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融化心田冰块的催化剂,是师生互相理解,教学相长的彩桥,是连接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基本的因素。

2.因势利导法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班主任应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不能搞教育方法“一律化”,对待学生“一刀切”“一锅煮”,是政治思想教育变成无的放矢,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要善于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采用各种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表露出各自的情感,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如“找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班级之最的评选活动”,“我们班的小明星”,“班级小能手献艺会”等等。在设计这些活动中,班主任特别要考虑到部分不显山露水、特长爱好不明显的中等学生,尽量要能使全体学生都能亮一亮相,献献身手,使学生感到班级集体的温暖可爱,感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力量和价值,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体贴,从而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融洽,架起师生感情的彩虹桥,达到师生情感的沟通。

3.情感共鸣法

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 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地传授和灌输,而是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要理解这种关系,可通过情感交流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方法来实现。如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祭扫活动中,班主任在讲解烈士的英雄事迹的过程中,就应考虑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效果,讲解时不能只停留在单纯枯燥的字面上,要先使自己从内心产生一种对烈士的哀悼、敬仰、怀念之情,要富有情感,因为学生没有也不可能有烈士就义时的那种情感和切身体验,它只有在班主任的讲解过程中间接得到体会,而这种体会的深浅完全取决于辅导员的讲解,包括语气、声调、表情、动作等,此时班主任的情感已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班主任一定要通过情感表现、情感交流,达到以形动人,以情动人,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

4.情感相容法

在平时,有的班主任往往无形中对学生会形成一种厚薄之情,对聪明、成绩好、老实听话的学生,给予很高的热情、器重与怜爱;对笨拙或者调皮多事的学生则予以轻视、冷淡,这样会导致两极分化、恶性循环。被老师亲近的学生愈发听话,被老师冷淡的学生则愈加疏远老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甚至对差生应予以更多的热情和帮助。少年儿童处于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起始阶段,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辅导员不能把所谓的差生给以定性,不能有成见,而要通过师生情感的沟通来实现差生的转化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从情感上、语言上、行动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优差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待,并力求能在差生身上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信任和扶持,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要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启迪学生的心灵,探测内心的奥秘,把握举动的真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古人云:“人之相识,贵有相知,人之相知,贵有知心”。所以老师要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与学生成为知心好友,使师生之间的情感相容。平时还应注重差生突发性情绪的变化,如受到表扬的兴奋、批评的懊恼、厌学的消沉、出走时的绝望。要多接触他们,多了解他们。发现不正确的举动与苗头,要尽快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及早地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5.情感投资法

情感投资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心理上调动人的积极性,从内因上发挥其最大的主观能动作用。班主任要擅于捕捉信息,把握契机,瞄准情感投资的目标,进行情感投资,曾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思想品德表现很差,经常惹事生非,与老师唱对台戏。一次,他在打篮球时扭伤了脚,班主任得知后亲自把他送到医院,为他挂号、检查、配药忙个不停。日后又安排同学每日背送他上厕所,因该生家庭经济拮据,班主任发动班上的同学为他捐款解决医药费,并且自己第一个交钱,此后,这个所谓的差生与以前判若两人,期末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班主任平时还应抽时间多与学生打打球、做做游戏、散散步、谈谈心,多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从而多开通一些能促使师生情感沟通的渠道。

6.兴趣激趣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我认为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两位伟人都指出了兴趣爱好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追求。对少年儿童教育尤其如此,要使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使活动符合学生的胃口,要富有趣味性,如果班主任设计组织活动能使队员们有兴趣参加,就能使学生信任班主任,接近班主任,喜欢班主任,指望班主任能多组织一些活动,通过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来达到师生情感的沟通,达到教育目的。

爱是一切工作的动力与源泉,只有满怀着对教育事业赤诚无私的情怀,拥有对学生真挚深沉的爱,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实。情感沟通,既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精神上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工作时必备的技巧与艺术。只有情感沟通,才能真实掌握工作对象的情况,工作有的放矢;只有情感交触,才能真正融洽师生关系,育人事半功倍。让我们以积极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巧妙运用“情感沟通--班主任必备的艺术”,做一个学生信赖,家长放心,工作实在的班主任,在教育的沃土上再添一份光辉。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样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要求班主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管理上“以人为本”,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拓展思路,开展工作,成为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实现班主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根本性转变。

第一,由管理为主向指导为主的转变。班级管理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班级管理中,以往的模式是班主任约束多、限制多,管制多于引导,命令多于点拨,学生只能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管教。这种班主任的主体模式,侵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管得了“身”,顾不了“心”;管得了两头,顾不了中间。在新课改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主任都应当义无反顾地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指导、交往上的指导、人格上的指导。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班主任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最佳路径,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第二,由思想教育为主向心理教育为主的转变。平时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大多数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求他们有好的思想,好的品德。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总是从思想上找原因,挖根源,甚至写检查,作检讨等等,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口服心不服,长期下去,使学生在心理产生了怨恨,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随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注意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在个别谈话时,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更要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或精神上的鼓舞。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做的不是简单、粗暴的责备,而是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班级氛围,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这样的心理沟通,才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教育的效果,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由批评为主向赞赏为主的转变。大多数学生之所以畏惧班主任,很大程度上就是怕班主任当众批评,甚至讽刺挖苦,更怕班主任找家长“告状”,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与班主任“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可想而知,这样的班级很难维持下去。今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再也不能把批评视为“法宝”,漠视学生的主体感受,而要以赞赏为主的方式教育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当然,赞赏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不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学生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学生平时为班级所付出的努力或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学生在家里或是在社会上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等等。对学生这些行为经常在班上大加赞赏,实际上也起到了间接批评其他学生的作用。这种对学生的“赏识管理”极富有人情味,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发扬优点,纠正不足,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努力。

第四,由说教为主向促进为主的转变。在学生的印象里,大凡班主任都比较罗嗦。学生对班主任每天罗嗦的说教很是厌烦,但学生只能是“洗耳恭听”,并努力接受着班主任的这种说教式的管理。其实,这样的说教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促进的效应。比如,班上的个别学生偶尔玩了一回电脑游戏,班主任知道了可以在班上说上半课,其他的学生也要同样受到牵连。要是这些学生下次作业没做对或是考试成绩不好,班主任可以把上次玩游戏的老帐一起在班上再进行一番说教……在新课程下,要求班主任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班主任作为促进者,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要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竞争合作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树立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第五,由以“分”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平时,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分数往往多于关注学生的为人,分数的多少几乎成为班主任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当然也是学校评价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和学生对分数顶礼膜拜,几乎成了分数的奴隶,这就必然导致以“分”为主,重分不重人,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精神,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由过去的以“分”为主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转变。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自主能力的人。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关注他们的心理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等。

要实现以上的转变,班主任必须做到: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要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学生的方法,把班主任工作的思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使班主任工作为新课程的改革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论,学习别人的经验,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因为班主任本身就是某科的任课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所以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改革,以新课程的改革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转变,以班主任工作的转变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从而提高班主任适应和实践新课改的能力。再次,要进行研究。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决和应付的。为此,班主任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平时的班务工作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班级建设的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班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更是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转变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的“孔雀开屏”与“狐狸藏尾”之效应

孔雀开屏,是以长示人;狐狸藏尾,是掩己之短。“扬个性之长,避个性之短”,这一原则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上的效应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一席实在话,对比出真理

2012年4月,我跟随初二学生到市中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教育活动。到那儿刚两天,我就发现,无论基地的餐厅管理人员、伙房师傅、卫生人员还是任课教师,只要碰到我们,就夸奖:“你们学校的老师素质就是高,带的学生也很懂事、有礼貌,是基地成立两年来表现最好的。”

我觉得很奇怪,心想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当再有老师夸我们时,我就问道,您说,最不好的是哪儿呢?于是,这个老师告诉我是某某学校。“你们学校的学生吃饭时,都是班主任跟班,先帮学生打水、分菜,学生吃完,老师们才动筷子;饭菜也不浪费,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老师这样做,学生怎么会不跟着学呢。而那两个学校的那些老师们,开饭自己先吃,从不管学生,剩饭剩菜随处扔,学生也跟着学啊。更出格的是,有一次,两个学校的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学生找老师来处理,结果两个班主任一语不合竟然大打出手,引起了师生混战,直到一个学生的胳膊断了,才停止。您说这叫啥事?”

听完这番话,我忽然联想到我们这地方的一句俗语:懒娘养不出勤孩子。看来,同样的道理,一个班主任的个性也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和他朝夕相处的学生们。

我们都熟知孟母三迁的故事,常常感叹孟母的伟大,感叹环境的强大作用,但我更震撼于小孟轲的模仿能力,他无论学什么都学得那么像,那么好。同样,我们的学生模仿能力也很强,在家他们模仿自己的父母;当走进学校,班主任和他们打交道最多,接触的时间最长,感情也最亲密,所以每个班主任无疑成了他们亦步亦趋学习的榜样。孩子的年龄愈小,教师的个人魅力愈大,这种模仿的效果也就愈明显。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个性往往是通过肢体动作、神态及语言等表达出来。而这些东西是长期练习形成的,基本不受意识的控制,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班主任这些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随时随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活生生的“教材”。所以,虽然平时大道理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能落在学生心田的东西却往往寥寥无几,而这些不经意的言行,学生往往模仿得形神兼备,这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传”吧!像上面的实例,班主任平时肯定常常告诫学生,遇事要冷静,不要打架,可遇到实际情况,几位老师的“教育现场会”,就如一记重拳,让学生久久不忘。

甲、乙兄弟班,风格两相异

今年我所任课的两个班级也很有意思。甲班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学习、工作都很有创造性,上课发言特别踊跃,思考也很深入,很容易调动起课堂气氛,考试成绩总是高居榜首。但日常生活常规却让人不敢恭维,教室里地面总是灰突突的,废纸、痰迹也不罕见,上课期间学生进出教室,木门摔得震天响。而乙班则正好相反,学生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上课气氛不太活跃,个人发言总是“三思而后行”,学生很有礼貌,成绩稳居中游,教室里总是窗明几净,卫生工具和其他张挂摆放的物件总是井然有序。

同样的平行班级,同样两个刚毕业登上讲台的美女班主任,各自带班不到一年,致使两个班呈现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怎么回事?班主任个性使然也。

据我观察,带甲班的小李老师每天一身运动装,天生大大咧咧的性格,不拘小节,与学生关系非常亲密,极少批评学生,很多事情都是放手让学生做,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权利。她的身份更像一个大姐姐,带班是教而不管,或是管而不严。学生呢,也在日常细节上极不在乎,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式管理。而带乙班的小王老师呢,几乎天天都是板板正正的职业套装,和学生说话很讲究用词、注意分寸,做事无论大小都是有板有眼,善始善终,对班级管理很用心也很细心,每个学生从学习生活到心理动向,甚至家庭情况,都装在她心里,是典型的精耕细作式管理。

还是训练基地的那位老师说得实在,班主任怎样做,学生就怎么学。

优点会“开屏”,短板要“藏尾”

在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例会上,我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出来,大家就这个话题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近一个小时。张老师说他们班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随”(像)他。爱热闹的孙老师讲他有一次和学生谈话,学生口中爆粗,他批评了学生,没成想晚上回到家与媳妇唠嗑时,自己被媳妇吼了一声,你再说粗话,咱们离婚。当头一棒惊醒梦中人,他终于知道班里学生口头禅的由来。第二天他就开了一个“说话与修养”专题班会,先做了自我检讨,倡导学生改正缺点,文明交流,师生互相监督。慢慢地,班里讲粗话的少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

我也讲了自己的体会,做了近20年的班主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不少性格特点影响到工作。“女教师,中年,语文等等”这些字眼造就了我的个性:安排工作经常“胡子眉毛一把抓”,爱唠叨,主观,感情用事,小家子气等等。我清楚这些会给学生特别是男孩子带来坏的影响,所以我带班时,就多安排男生做班干部,尽量放手创造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即使他们做得不如女孩子细致完美,也提醒自己少挑剔少批评。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会请教男同事,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我带的班男女生发展比较均衡,没有“阴盛阳衰”一边倒的现象。

小李老师和小王老师在交流中也非常积极,请大家帮她们指出不足并且监督她们改进。不久,这两个班在不同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甲班教室整洁了,学生也更有修养了;乙班呢,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课堂也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两位青年教师的进步,更让人心生欣慰,因为只有不停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师才会更快地成长,而一批优秀的教师可以福泽一方学生。

亲爱的教师朋友们,当你选择了班主任工作,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你就要明白,你已经成为了这几十个孩子的榜样。你优秀的个性如热爱祖国、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爱岗敬业、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会帮助你的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而你个性中的短板如遇事冲动、言行不

一、自私、不宽容、邋遢等也会深刻影响到你所深爱着的每一个孩子,甚至他们的一生。所以,一个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在工作中学会扬长避短,如“孔雀开屏”一般,充分发掘自己个性中的优势资源,把“你的美丽”尽情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而对于自己的性格缺陷——那些“狐狸尾巴”,要在学生面前尽量掩藏起来,防止学生模仿,只有这样才会带出一班优秀的学生。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仅仅学会“藏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尽快培养起自己成熟、稳定的个性,力争能够时时处处“孔雀开屏”,让学生在“真、善、美”的耳濡目染中学习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台头一中)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探析

幼儿园班主任是身兼二任的工作,其一是一个班的管理者,其二是幼儿的教育者。幼儿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又特殊的,它既要管理好各个岗位上的幼儿教师,还要管理好不谙世事的幼儿,既要管人,还要管事管物。因此,幼儿班主任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能成为合格的班主任,优秀幼儿班主任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如何做好幼儿班主任工作呢?

一、幼儿园班主任要有高尚的师德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班主任首先要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对孩子拥有一片诚挚的爱心,愿意为了孩子无私付出。爱是师德的核心,只有我们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爱的种子,才会收获爱的果实。爱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时时处处给予孩子关心,读懂孩子的心理,明白孩子的需求,与孩子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像亲人,像朋友。在和孩子平时的相处中,班主任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孩子真诚的鼓励,让孩子获得自信心。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改正。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还要引导孩子懂得更多人生的道理,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体贴孩子,欣赏孩子。有人说,“孩子的心灵犹如白纸一样纯洁,极容易受真善美的熏陶,也容易受假丑恶的污染”。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最崇拜的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容易影响到孩子。因此,幼儿园班主任老师的高尚师德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自己的言行不愧于这个为人师表的工作,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班主任。

二、幼儿园班主任要有合作的精神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本班教师的领导者,不但要和大家一起干好各项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所有的同事能够齐心协力,积极工作,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对配班的教师及保育员予以尊重和信任,让他们能够及时反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一名优秀的幼儿园班主任,一定要把所有的同事看成是合作的关系。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班级事务工作要相互协商,对于保育员的工作不要区分太清楚,形成一种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的关系。一个班级中的老师关系和谐,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得到了保证。因此,幼儿园班主任一定要有合作精神。

三、幼儿园班主任要有服务的精神

作为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要具有服务的精神,要为了幼儿、家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首先,要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要从细节之处做起。在幼儿园,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方式有电话沟通、接送时的面对面沟通等,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最大的特点等。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班主任一定讲究交流的艺术,从说话的声调、语气、方式等方面予以认真对待,使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尊重。在交流幼儿的问题时,要将自己对孩子细致的观察反映给家长,使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一丝不苟,对班主任产生信赖感。其次,幼儿园班主任要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由于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素质、不同层次的家长,作为班主任老师,要虚心地接受家长对我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地做到为家长热心服务,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把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当做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幼儿园中发生的问题,班主任要做到勇于负责,合理解决。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班主任首先要想到的是与家长见面,对家长表示真诚的慰问。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最爱,孩子在幼儿园发生问题,最着急、最揪心的是家长。因此,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班主任不仅要有服务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协调与家长的关系,使家长真正叹服自己的人格魅力,保持融洽的合作关系。

四、幼儿园班主任要增强责任心

幼儿园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幼儿园班主任面对的是家长的期待,社会的需要,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幼儿园班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创建良好的班风。幼儿园中每个班级的特点各不相同,作为班主任,要联系实际,科学地开展工作,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展班风的创建工作,使班级在生活的管理、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不断创出新局面。其次,要建立健全幼儿园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发挥创造性,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结语:总之,在教育观念正面临重大改革的形势下,作为幼儿园的班主任,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的幼儿教育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服务精神、合作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在班主任事业中写下自己辉煌的一笔。

谈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体会——宽容必将战胜惩罚

班主任工作事情很多,很费心,有时真的很心烦,不免嘴上也有几分埋怨。但是,我相信每一位班主任从内心深处还是像呵护自己的孩子那样关注和教育每一位同学。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被同学们围着说笑,当学生愿意把心事向你吐露,当家长告诉你孩子变懂事了,班主任的心中便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做班主任工作独自享受的一种的乐趣吧。做为班主任,当你接替一个新的班级后,你就会义不容辞的抓好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教育,如何将这班学生最大限度地输送到高一级学校,这是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工作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既要符合学生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注重连续性,又要重视阶段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常常在问:作为一名教师,是否对你的学生抱有宽容之心呢?一直以来,老师们都传统的认为学生犯了错误,就理应受到教师的惩罚,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明白事理,改正错误。然而,如何惩罚学生却会无形中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内在品格。《菜根谭》里说:“路留一步,味让三分”。教师在惩罚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余地,要为他们着想,要想到自己的惩罚决定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后果。清朝学者李惺曾经也说过:“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认识到: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缓行人内心沉睡的巨人。

教师惩罚学生的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无非是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进而改过。这就需要教师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更多的人生哲理。而很多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所实施的纯粹是一种惩罚性、解恨式的惩罚,出发点是想把学生制服,是他们不敢犯错,害怕犯错。可是结果却只能与预期的效果相反,只会使学生年幼的心灵受到难以承受的伤害,蒙上一层阴影。

其实,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群体里都想树立起自己的“光辉形象”,一个有尊严的学生是不需要教师大声呵斥的,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就可以解决问题。也许有的教师会说:有些学生必须得到惩罚,他们这些学生总是“你有你的千条妙计,我有我的一定之规。”但是,你是否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当你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惩罚一个学生时,其他的学生通常都是敢怒不敢言的。那么,你就要意识到,你对一个学生的惩罚可能已经失去了许多学生的理解,即使再成功也是彻底失败的惩罚。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宽容意味着教师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能够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体现了自身的人格魅力。

我们的老师,请对自己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吧:当自己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的时候;当学生不做作业或者总做错练习,惹你冒火的时候;当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顶撞你,让你觉得下不了台终于要发怒的时候;当自己决定对学生施以重复抄写、练习、跑步等惩罚的时候,请你一定要慎重行事!要知道,你的每一个惩罚决定都将影响着你的学生,只有你宽容地对待他们,才是你为人师表应具备的人格素质。因为只有宽容和爱,才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教师的宽容,才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励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假如有一天教师不再困惑于“教师如何惩罚学生”的怪圈中,而是在不断反思自己:我所讲的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吗?我的人格有足以感化学生的力量吗?学生在我身上能够享受到被教育的幸福吗?那么,教师、学生将是多么和谐而幸福啊!

班主任是一个辛苦的差事,要想当好班主任,需要下很大的力量,尤其在管理学生上,更是另班主任焦头烂额,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面对不听话的学生总是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进行制裁,但是效果甚微,于是我们就得出了结论,这个学生不可救药,随他去吧。他违纪就用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解决,要么放任自流。实际在这里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没有真正的理解这句话: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老师。放眼看去,许多时候我们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对他们的违纪行为首先就是气愤,而不去考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处理问题上,总是认为惩罚更直接,更有效,也更有威慑力,但结果是事与愿违,我的经验告诉我,在管理学生上,爱远远胜于惩罚所起到的效果,实践也告诉我,这是正确的。

为什么说爱的教育要比惩罚还有效呢? 爱是什么?我没有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具体到班主任的工作,我的体会是:爱是理解,爱是关怀,爱是包容,爱应该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到一种内心的愉悦。对待学生我们首先就要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知道他们的所爱所恨,明白他们的行为方向,只有这样,你才会抓住他不好好听话的根源,找到你下手的切如点,当然不仅对全体,而且对个体也需要准确的把握。当我们违纪的时候,我们不应是一味的责怪和抱怨,要学会让他懂得那样做的危害和影响,要给他改正和悔改的机会,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监督他日常的行为,多督促,多教育,你给的他是宽容和关心,是爱的力量,是为了他好的行动,作为成年的孩子,在他的思想中一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工作做的细致,你真诚的关怀,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温暖,进而去感化他的灵魂。而惩罚呢?似乎从表面上他在你的面前胆却了,甚至屈服了,可能违纪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有所收敛,但是,他不明白他这样做到底会有什么大的后果,只是知道,错了,就要受罚,但也不会太重,这样的话,他就没有从根源上认识到受罚是真正目的,浅显的认识是——仅仅是受罪而已。这样的管理是外在的,而且容易产生恶性循环,所以,在教育中,爱的教育要比惩罚的教育更有效。

爱是关怀,爱学生本着让他们有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对于违纪的学生,我们对他的爱,是一种理解,你想如果一个人能深深的理解你,你应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我们就应该让学生感到这种温暖的存在,要他们懂得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当学生被感化后,获得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源泉,会推动他向前进。而惩罚却相反,也许我们看到了他眼时的进步,但是,他没有扭转心里的想法,他不会因为一次的惩罚就去改变,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那样做的长远影响,也会认为出了问题仅此而已,就要和你打游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所以不仅不会让他进步,还会产生腻反心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成绩和素质的下降。

第五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

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老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消解着虚假教 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 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教师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即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教师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 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置,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 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历程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下载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和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的责任是小......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推荐)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彭建琼 单位:禄丰县和平镇小学 【摘要】 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教育也一样,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才......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主题班会课感想 吴翠萍 高中组 联系电话:*** 案例背景 背景一:班会课难上是许多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班主任认为,班会课至少有“三难......

    走进学生心灵

    班 主 任 工 作 点 滴 ——走进学生心灵 春夏交替,日月轮回,转眼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品尝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与孩子的爱。想想这......

    走进学生心灵2

    走进学生心灵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范 英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晚上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半学期就飞速地过去了。在这半学期的时间里,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一是......

    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 ——————谈体验教育在工作中的应用 人们常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土地,看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你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无数人的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演讲稿

    拨动心弦奏出华美乐章——“走进学生心灵”演讲稿柳林一中化学组 王 玲 玲 2010年4月17日拨动心弦奏出华美乐章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