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

时间:2019-05-14 20: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心灵》。

第一篇:走进心灵

走进心灵,关怀人文

——从《心灵点滴》体会到的医学人文关怀

看完《心灵点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被他的勇敢、执着所震撼,被他的善良、乐观所感动,也被他所具有的医学人文情怀所感染。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值得每一个医学生观看,从中,我收获了很多,对医者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是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认为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能把病看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然而这些想法当我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心灵点滴》后彻底改变了。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病例,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的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渗透,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患者来到医院不仅希望疾患得到治疗,而且更多的希望得到一种人性化的服务,如果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到离开医院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躯体的病痛得到有效的处理、减轻甚至消除,而且情绪情感也得到很好的安抚,心理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那么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信赖的、互相尊重的积极和谐的关系。那么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将最大化,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最高。根据心身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我们知道这对疾病的恢复是最有利的。相反的,如果患者在这里得不到尊重,处于一种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医护人员都高高在上,把患者当做没有思想、感情和意识的动物,那么即使患者的躯体病痛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们的心理仍然是处于病患状态,情绪情感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和疏导,心理需要被忽略。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怀疑的、命令式的不平等的消极关系。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最小化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最低,对疾病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要凸显人类医学与动物医学的不同,提倡人类医学中要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的肯定。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对病人不仅要提供必须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医学模式在转变、医学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一预防一保健型转化。这些都促进了以“健康为中心”这一医学观念的确立,推动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过“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学人文关怀不仅要从患者出发,更要着眼于那些没有患病的群体。一方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普及与共享健康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在无病的时候接受了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降低患病的风险,进一步有效降低疾病经济负担,减少疾病投入,有助于医改深化、推动新医改的实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病人形成健康信念、产生从医行为的必要前提。

医学人文关怀是存在于医学行为之中的实践,是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对象化的“物化”过程与结果,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的生命本体的现代人文理念。医学人文关怀是高于对民众心理、生理之上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他是为民族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在这一波医学人文带來的思潮之后,我想,作为一个医学生,对于一个医者应该有的素养和理想,理当是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甚至,我想大部分的医学生,心中都有某些共同的标准和模范存在,《心灵点滴》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向帕奇学习,学习他的勇气,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热心、乐观和幽默,更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人文气息,以一颗医者的仁心来真诚对待他人。

第二篇:《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高二(7)班主任

薄慧杰

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里面,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整本著作话语平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但读来却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在此之前,我对李老师一无所知,后来学校组织班主任听他的讲座,我才知道李镇西老师是名师,并深深地被他的论述所吸引,做了大量的笔记,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能有李老师的现场指导实属幸运,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还读了他的《走进心灵》,通过这本书我明白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名师,而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探索的问题深刻与详尽,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的教育理论不是从书房里想出来的,也不是研究前人的理论推衍出来的,而是完全通过实践得来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对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提升自己的,以及如何处理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这样的书有着丰富的内容,读着里面的文字,就像在与名师对话,就感觉这位教育大家就坐在你的面前,向你娓娓道来。

一篇篇章节渗透着李老师在实践中的思考,他用大量的实例表述出来,读了让人有许多深刻的体会。在这些思考中,有一条主线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在李老师的眼里,民主不是老师赏给学生的,也不是通过居高临下的管理得来的,它是由学生们自己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在书中,我看到了李老师是如何一次一次通过运用学生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民主,如何实践民主的,是如何让学生对“法治”有了感性的认识。而这种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正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正是因为有了民主教育理念,李老师对集体主义才有了自己崭新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李老师提出的许多口号触动了我。“让别人因你而幸福!”每个人都要充满爱心,举手之劳,向别人献出爱心,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关爱,为有你这样一个同学而幸福。如果班里的学生都能让别人因自己的一丝关爱而幸福的话,那这个大家庭中该是多么温馨团结。

“向学生学习!”这一章里对于师生关系的剖析非常精辟。我也有这种感觉,也时时被学生感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所谓的后进生。这个口号里所体现的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与此相应,李老师对于假德育的批判也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另外,这本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劝戒我们尽量避免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要知道,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值得深思的是,现在我们周围对学生动手的老师绝对是很少的了,但在另三个方面有意或无意去伤害学生的,应是屡见不鲜的现象。所以,我钦佩李镇西,因为他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谓“丑事”公诸于世;我感谢李镇西,又因为他这些真诚的忏悔给了我警示!李老师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来源于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或许这才是一个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质。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智者,可以在瞬间点燃你的生命之火,也可以是一把引导你走向光明未来的火炬!”读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大,也找到了这样一把火炬。

第三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

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道,爸爸象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女儿听到这些话自豪极了,自信心得以增强。他成功了,她的女儿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像他说得那样:“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哪怕是孩子一千次跌到,也要一千零一次地帮助他站起来。一位哲人这样讲:“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老师要想获取教育的成功,就要相信、赏识学生。相信、赏识学生是爱心教育的具体体现。孩子需要理解、帮助,孩子需要信任,孩子需要赏识,孩子需要鼓励,拥有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护照。

民主: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时,才会产生最好的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心溶进学生的心,把自己的情溶进学生的情。将师生关系转化为师友关系,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同化。建立民主、自由、平等、愉悦的师生关系。谈到师生关系,大体可分三个类型:一是服从型,即教师居高临下,以权威者的身份,利用手中的特权,通过规章和奖惩使学生服从,学生口服心不服。二是认同型,即教师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认可,学生敬而远之。三是同化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这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同化,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

第一、向学生学习。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曾经有过许多论述:《论语》中的“不耻下问”;《学记》中的“教学相长”,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愈在《师说》中的论述就更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这些说法似乎只就学业上来说的。而在思想、道德、人格上,“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宣传,给教师披上神圣的外衣。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完人,教师也自认为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其实封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奴才教育,在这种教育下面,向学生学习是一句空话。教师这种“道德圣人”的自我感觉,到现在许多教师还不自觉地奉行着。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有充分的理由和百分之百的资格去“教育”学生。正因为我们有这种观点,我们总以为学生一入校就品德不好,需要我们灌输“美好的道德”。从教育的起点上,我们已经把学生当作“道德病人”。而事实上,“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方面,学生其实要比我们纯洁得多,这是有事实依据的。请看每次学雷锋的活动,参与热情最高的是孩子;每次各种公益捐款活动,积极性最高的是孩子;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上,最整齐最严肃的队列还是学生„„。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难道我们没想到自己的心灵锈迹斑斑了吗?作为教育者要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但决不意味着每个教育者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我们应当承认教师不是完人,承认教师在诸多方面不如我们的学生。这并不是降低了教师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师随时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在这个完善过程中,学生是我们的参照物和镜子。

加里宁说:“教师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尚诚实的人。”向学生学习,其意义在于还教师的真实。我们在学生面前是人不是神,我们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短处,学生更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无疑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向学生学习其意义还在于还教育以诚实。面对当前弥漫着的教育虚假,教育者以自身的诚实一方面消解着虚假教 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以诚实培育着诚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决不交给学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是教育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向学生学习,从教育角度讲对学生也是最有效的教育。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什么叫“人无完人,”什么叫“知错就改,”什么是“见贤思齐。”教育者对自己错误的追悔和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将感染激励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战胜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陶行之在谈到“民主教师”时,把“跟小孩子学习”作为民主教育的必要条件这一。他曾这样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去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先生与学生相处,不知不觉的精神要年轻,这是先生受学生感化。学生质疑问难,先生学业片刻不能懈怠先生是受学生的锻炼。”正是在这“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的过程中,教育便放射出“民主”之光。

第二、在民主管理中学习民主。今天,我们已走进新世纪的大门,今日的学生将是明天的公民,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就要传到他们手中。没有民主精神,就不能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任;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主的未来。看来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决非小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让人痛心的是:今日学校还有为数不少的文明监狱,将学生管得死死的。个别教师,高高在上、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冰棍似的脸一出现。学生大气都不敢出,就象“耗子见了猫一样。还有部分班主任将班内的大小事物包揽无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从抓学生迟到早退到学生佩带校徽,从学生衣着是否整洁到学生是否洗脸,从和学生一起卫生扫除到陪着学生上自习,从学生吃零食到提着缺腿的凳子四处找木工。整日疲惫不堪,可得不到学生的理 解。自认为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缺乏“民主”精神。

独裁、一言堂、个人迷信是愚昧落后的产物,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的选择。作为教师应把全体学生当作朋友助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自己;谁是班级的主人,应该是全班每一个学生。如果不发挥他们主人的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个班级如果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那么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他对班级就越热爱越关心。对教师就越信服越尊重。

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班级的每项制度,每件较大的事,在确定前都和学生商量。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由集体举手或投票表决。把个人意志上升到民主意志,学生从民主管理中学会了民主,增强了民主意识。他们的班级,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学生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魏老师即使多日不在家班级也能井井有条,学生学习成绩也能蒸蒸日上,其主要原因,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学会了管理,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教师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管理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相溶,班级管理从“必须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尊重:走进学习心灵的信用卡

尊重是人的需要。尊重和帮助他人,内心就充满了做人的自豪和幸福,从中也体现出做人的价值和自尊。尊重他人的付出,会换来他人尊重你的回报。相反,如果教师的自命不凡,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学生当然也不会买你的帐。古人说:“尊人者,人尊之”就是这个道理。尊重能换来尊重,关爱能换来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集情感、科学、艺术于一身,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学生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不同,但都履行同一项特定义务,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教与学分工的不同,绝无高低、贵贱、等级之分。教师应该把学生平等地看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师,他所教的二年级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曾三次出现错误。这个教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在孩子的小脸上画了一个“×”号。以此作为惩罚。回家后,这个孩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再也不去上学了。”难道说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尊心吗?是的,因为学生无论大小,都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堂堂正正的人,都有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基本权力。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爱迪生。”善待学生是每一个教师起码的师德要求。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冰凉的心、冰冷的眼,冰硬的语言、冰棍的脸。其实孩子所犯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连上帝都能原谅,何况是教师呢?面对灿烂的生命,面对花一样的笑脸,我们教师理应笑起来。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待孩子的世界,把学生的人格提升到自己对等的水平上,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和心的交流,心灵和心灵的对话。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真正的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的是个性教育,没有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我们面对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和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一刀切,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学生 个性我们要从心灵深处去尊重那些倍受冷落和歧视的“后进生”,要坚信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舞台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教育的职责正如《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特长。曾经有这样一位女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上课时他发现一个后进学生在那里涂涂抹抹,像是画画。老师来到学生身边,看到这个学生原来在给自己画像。老师并未生气地说:“嗬!画得蛮像,送给我作个纪念好吗?”这个学生吃了一惊,又惊又怕地把画交给了老师。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学生说:“你很有画画的天赋,今后你就负责办我们班的黑板报好吗?”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把黑板报办得非常出色。从此后这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后来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尊重学生特长、尊重学生个性是学生进步的潜在动力。

第三、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只能导致停止、僵化、封闭、保守和落后,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自然界也是如此,地球气候的不断变迁,对物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格甚至残酷的选择;物种也在不断选择自己的演变方向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如生存地的选择,形态的选择,本能的选择,食物的选择等等。凡是选择了在大自然中正确的位置,就延续了下来,发展了起来,否则便会被淘汰。人之所以越活越好,就是因为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不断地选择大自然发展变化的方向。如恐龙也曾在大自然中称霸一时,但因它的选择背离大自然方向而灭绝。有选择才有特色,有选择才有多样化,有选择才有发展。教育同样如此,有选择才有教育的特色,才有教育的个性化。学生的自主发展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的选择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我们理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 生的选择。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何使学生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所教的学科呢?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适应学生。让学生喜爱自己,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今后的教育不是教师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新的历程里,教师要努力争取成为学生选择的对象。自己的教育内容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新世纪的教师,只有具备和时代相通的现代教育观和师生观,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你实现了这一教育境界,你会由衷的感到教育是何等的崇高而又幸福的事业。

第四篇: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的责任是小心翼翼地珍惜它,不断地滋养它,而不是窒息它,摧残它。通过教育,他们应当有健康的心理,有坚韧不拨的意志,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有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有美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他们应当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应当善于明辨是非,心地善良、疾恶如仇,应当善于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有了这一切,他们就将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人,有了这一切,他们在考场上的成绩和表现是不用过多的担心的。为此,我们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关注成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关键话语: 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进入高中的学生,其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在情感上虽然不成熟,但他们总以为懂事,所以总想找理由对老师“反教育”,另外,高考与成长的压力也是空前的,比如,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常常被失望、沮丧、忧虑的情绪所困扰。面对家长,他们有深深的内疚;面对老师,他们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在同学面前,他们又充满了自卑、甚至嫉妒。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和不可知的前途,面对多变复杂的世界和社会上许多消极负面的事物,他们也常常充满了怀疑、怯懦、甚至有孤独、无助的感觉。因此,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面对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都有一些恐惧和迷惘。他们的内心涌动着的情绪需要倾诉,压抑着的生命的秘密需要解脱。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我们不能和学生一起面对这些成长的焦虑、困惑,给他们以关怀、指导,如果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体贴、感受到理解、感受到期望,师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学生对你的戒备会越来越严。则“亲其师信其道”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让自己成为学生高考中可以信赖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二、坚持正面教育,提升道德水准。

关键话语: 一个人的高度是由其道德水准确定的,用道德的高度引领学习成绩,则其学业上的发展是无所限的。

1)、树立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不可在学生面前发牢骚,造成情绪污染)

2)、思想教育是具体的行动,是客观的可以操作的过程。

3)、榜样教育,朋辈教育,事迹感染。(宣读记实文章与名人传记,特别是记述当代青年成功与奋进的典型报道)。(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我们的班会从不间断,始终坚持,且最大的亮点是宣读记实的文章,并以此做为每次班会的主题,让榜样的力量和朋辈教育效果发挥到极致,我们宣读的文章主要选自《求学》《青年文摘》《读者》《中国青年》《状元宝典》等。比如:《苦尽甘来话高三》,《一个复读生的状元之路》,《有梦就有希望》,《为理想而拼搏的人是幸福的》《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张弛有度》,《新手这样脱颖而出》,《绑架父母的潮流》,《我的校园因爱她而美丽》,《我的高考》,„„。这些文章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止是现在的学习,也许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人生的价值都会有作用的)

4)、热爱集体,依靠集体,在集体中成长,在帮助别人中寻找一种自信与荣耀。(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学生特别是差生很乐意为集体做一点事情,)

(十分重视各种集体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集体活动,既加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打造形象工程,每个学生的形象不只是自己的形象,也是班级的形象,学校的形象和社会的形象。)

5)、让规则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守“规则”不仅要有外在监督,更应当内化为内在需要。(可以更轻松些;放在成长与成人的高度;张扬个性,领会素质教育的要义;因势利导的引领男女生交往,替学生保守秘密;吃苦教育,劳动教育是根本;寻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育人合力;让人人有被重视感被重用感; 回避诸如“不许”“不准”“不能”“严禁”等教化的“规范”要求)

6)、引导有效的学习策略。先做你应该做的,再做喜欢做的。学习不是一碗方便面,是栽种上的树,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没看到长多少,但它每天都在为成长蓄积能量,坚持下去就会根深叶茂。有的树一开始没栽好,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扶正、来适应土壤。当然,我们也不要期望杨树或灌木能长成红巨杉。

7)狠抓日常教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不偏科偏类,明白“粗心就是差距”,“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因为看不到明显提高就放弃。学然后知不足,要有韧性。要在刻苦中培养兴趣。)

三、教育的境界是宽容、关爱,但必须给学生赋予责任

关键话语:教育之失败是培养出有聪明而没有智慧,有知识而没有思想,有文化而没有教养,有德行却缺失责任的人

1)、学生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要客观的去认识、分析其错误的成因,不能让同样的错误老犯。

2)、感恩教育(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同学,感谢对手)(怪象:读书是家里逼自己来的,自己本来就不想来,所以花钱是家里应该的)

3)、播种希望,收获心灵,偏爱差生,同情弱者。(有毛病的学生,听到的更多的是批评,最缺乏别人的是理解。因此,和他们多说一句话都是鼓励。一句问寒问暖的话,都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很大的波澜,给学生留下最后的“面子”。)

4)、有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使命感的人!这样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才有不竭的动力。(考核扣分问题,好学生从严要求问题)(每个人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班干有班干的责任,值日生有值日生的责任,科代表有科代表的责任,„„当你走向社会,就会直面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有责任感的学生,无论走到那,都会很容易被别人接受)。

5)、体验社会,实践生活,培养社会道德意识。

(鼓励同学们在双休日、节假日到社区、贫困山区、开发区、工厂、电器商场、家电维修点、菜市场去接触社会,,实践生活,鼓励同学们去体验生活。)

四、创设立体的育人环境,展现鲜明的班级文化

关键话语:构建“教育磁场”,实施“无痕教育”,让你的教育有“润物细无声”之效。环境之于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生存环境,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时时能感受到积极奋进的鞭策。

1)、创建鲜明的班级文化,充分利用教室的四面墙壁,让墙壁说话。让教室成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

(教室是学生实现个人目标的主要场所,我们一贯所努力的就是让学生进入教室就能感觉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为此,我们在教室设置许多专栏,让墙壁说话。比如《成长专栏》,《管理专栏》,《教学专栏》,《教育专栏》,《新闻专栏》,《高考专栏》,《班级誓词》,还有名牌大学图片,全国大学排行,以及班团干部分工及职责,各宿舍长名单以及月考的宿舍排名等,栏目的更换由团干部负责)

2)、让积极的宿舍文化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座位之中有学问。(优化组合,互补互长,克服毛病,消化矛盾)

4)、教室卫生要反映当天值日生内心的纯洁程度。

(保持教室地面、桌凳、窗台、讲台、黑板等全天干净,同时也让神圣的教室永远安静。)

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制定一套系统的班级规约,让班干部带头去落实。关键话语:班级管理上也存在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关键看你塑造什么样的班干部。如果他们有被重用的成功感。班级工作一定事半功倍,自动运行。

1)管理的概念是一个全员的集体行为,而不是个别人的指手划脚。首先构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目标: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他们积极上进,热情乐观,关心集体,胸襟开阔,意志坚定,严于律己,诚恳待人,积极锻炼,自觉吃苦,既有组织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张扬,既学会了宽容与忍耐,又学会了自律与自立)

2)公开竞选班团干部,采取民主选举的方法。让班干部的工作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从而强化责任意识。

(也可以指定候选人,挑选品学兼优、道德高尚、觉悟性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

3)培养班干部工作的艺术,要相信他们有很强的思想意识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干群关系,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当好班干部的后台老板。

4)班干部必须是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典范。同时也是恪守职责,自觉表率,独当一面的班级精英。

5)创设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机制,积极参与“文明宿舍”评比活动

6)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班一盘棋,高效而有序。让班干部成为沟通班内各种关系得 “桥梁”。(比如学习委员分管各科科代表,生活委员分管各宿舍长与留校生,卫生委员分管各卫生小组,团干部分管财产与宣传以及课外活动)

六、改变自己,完善自我,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方法。

关键话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内外皆修,与时俱进。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要求,自己不保守,不落伍,更新观念,改变自我。以营造和谐,张扬个性为管理主线,带动一个全新的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在工作中,自己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十分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关爱在前,要求在次,教学生做人在前,传授知识在后,努力与学生和谐共进,避免由于自己过于刻板或严肃而使学生僵化教条,对老师敬而远之。可以说,自己做班工作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成就与幸福。

要点如下:

1)、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永不自满,永不言弃,处处留心,多渠道积累教育素材。

2)、调整心态,把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带进教室,用激情去感染学生。避免因个人情绪不好而污染群体。

3)、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往往率先垂范。(一种游戏规则)

4)、增加班级管理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

(强化管理的前瞻性,提升突发事件的预见性,警钟常鸣,防患于未然,许多与安全、学习、卫生、活动、人际交往等有关的问题我们都基本能在出问题以前做出要求,做到有备无患,不会措手不及。)

5)、细心、公正、廉洁。(察言观色,拒绝诱惑)(具体成就实在)

6)、班工作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不存在一劳永逸,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育是多种多样的,成长则应强调秩序与规则,不管学习、活动、修身、生活都如此,让学生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寻找一个对手,展示一片悬崖,让他们有板有眼的去做,而不是在乱哄哄的氛围中毫无头绪的死学。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班级氛围亦当如此,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机会,在竞争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与众不同”的乐趣。我只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珍惜机会,在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能动力量面前,时时刻刻进行着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所付出的辛苦难以一一说出,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是长久的,收获却应当在其一生的成长中。我希望我们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世界能有明确的美丑观念与善恶准则,对于未知的未来世界和道路的曲直不平,有深刻到位的思索,同时,也希望他们目光更远大,意志更坚强,忠于人民,热爱科学,遵守公德,关心时事,学以兴邦,回报社会,真正对国家有贡献,对民族有作为,对家庭有责任,对母校有情感!

第五篇:走进客户心灵

走进客户心灵

俗语说:“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2002年末,***同志从原来的一名会计员转为担任**支行营业室大堂经理一职,新岗位的变动,给***10年的**行职业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她发挥个人潜能提供了成长的舞台。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待人热诚是她与生俱来的个性,处事务实严谨、工作心思细密、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

是她在营销业绩榜上捷报频传的保证。为了在面对客户推介产品时能做到自信和从容,得到客户的认可和尊重,关键在于要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掌握专业的产品知识,为此她积极参加市分行工青团举办的PTT分享会和个人银行部组织的户外拓展训练,锻练了胆识,提高了思维判断能力和语言技巧,同时,积极研究人类心理学和吸收世界著名企业成功营销案例的精华,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新推出的产品,必定在事前认真钻研,全面了解,真正做到有备而战,成竹在胸。

敏锐的观察力和抓住时机挖掘潜力客户是营销工作者日常工作所不可缺少的,营销工作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善于搜集客户资料,了解客户自身职业特点、经济情况、投资意识,将潜在的优质客户作为重点攻关目标,“从定期整存整取自动转存清单中挖掘客户”,善于开动脑筋的***很快就找到了信息的来源:客户*先生的一笔定期存款将要到期了,他的存款大部分是三年期或五年期的整存整取,分红型保险确实是他们首选的投资理财工具。满怀希望的***马上致电陈先生,谁料一提到“保险”两字,陈先生顿时表现得颇为反感,并责备***说:“保险这么不吉利的东西,你叫我买,不是在诅咒我吗?即使将来我有什么不测,也不稀罕保险公司那么一点点赔偿,我只希望我老本稳稳当当,够一家人过上安定、无忧的生活就行了。”还没等***作详细解释,陈先生已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始料不及的结果使***那颗炽热的心一下子冷到了冰点,冷静过后,***对自已的营销方法进行了认真检讨,从不甘于失败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在以后的日子里,***见到陈先生夫妇前来办理业务时,仍然一如既往的热情接待,她的诚恳和推心置腹,终于得到*先生夫妇的谅解,当了解到“红双喜”其实是一种集储蓄、投资、增值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最后非常乐意地购买了93万元“红双喜”D款。这次的营销,8个月后发生了一段小**,某天零晨一点,一阵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从梦中惊醒,睡意朦胧的***听到对方心急如焚的声音,原来是*太太,还未等她清醒过来,*太太已开始数落:“***,你怎么搞的,叫我们买保险这东西,朋友告诉我,保险全是骗人的,保险公司不可靠,随时会破产倒闭,搞不好我们的钱会血本无归,甚至投诉无门。”听到陈太太的责备,***马上稳住陈太太的情绪,并答应必定给陈太太一个满意的解释。次日,***带同陈先生夫妇一起来到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支公司,在*总经理专业的客观分析和强而有力的历史数据面前,*先生夫妇终于消除了一切的疑虑,并满怀歉意地向***表示感谢,“不用客气,为您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我应尽的职责”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们看到了**行人的胸襟,**行人敬业乐业的精神。

一年来,***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推介保险业务,她全年代理销售开放式基金39万元,成功发展**卡30张。就这样,***凭着她无限的热情和睿智,凭着她对营销工作的执着追求,凭着她真诚服务客户的情操,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开辟了一片片营销新天地。“路漫漫兮其修远”,我们相信,有了坚定的目标,有了实实在在的努力,在**行这块有着深厚底蕴的沃土上,***的营销工作必定可节节开花,硕果累累。

下载走进心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心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推荐)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者:彭建琼 单位:禄丰县和平镇小学 【摘要】 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把锁,谁掌握了打开心灵的钥匙,谁就可以调动人的一切。教育也一样,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才......

    浅析走进心灵读后感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走进心灵》读后感 三江街道中心小学张君钗 以前,我总以为能及时处理班级事情,把班级管理好,这样的班主任就算是不错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主题班会课感想 吴翠萍 高中组 联系电话:*** 案例背景 背景一:班会课难上是许多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班主任认为,班会课至少有“三难......

    走进心灵教案

    《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学设计 大秦乡中心小学 李小平让感恩走进心灵 ——感恩父母 设计理念: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学会感受关爱,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世上并不缺乏爱,而是缺乏能......

    《走进心灵》读后感[模版]

    闲暇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从中受益良多。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的真实生动的故事,体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感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应该要走进孩子的心......

    走进学生心灵

    班 主 任 工 作 点 滴 ——走进学生心灵 春夏交替,日月轮回,转眼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涯中,品尝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与孩子的爱。想想这......

    走进教师心灵

    走进教师心灵,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发布者: 李庆利 (发布时间: 2012-6-30 19:11:40)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营地。当前的教育形势就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而实......

    走进学生心灵2

    走进学生心灵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教委范 英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