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灵的阳光

时间:2019-05-14 06:5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心灵的阳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心灵的阳光》。

第一篇:走进心灵的阳光

走进心灵的阳光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班主任——班级管理者,学科任教者,学生心理辅导师,扮演着一个班级的核心角色。然而,在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班主任仅发挥了管理和知识传授的功能,他们总以显性指标来考察衡量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课表现等评价甚至断定学生的未来,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轻生现象,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好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被大家所注重。

班主任,学生的直接接触者,该如何发挥其心理辅导师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心灵的交流最为重要。初中,青春叛逆的时期,学生们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长的时期,更是人格塑造的时期,班主任的言行深深影响着大家,但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班主任?事实上要点只有一个:从心出发!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教育;从心出发;交流

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身心状态和发展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独有的心理问题,给予不同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初中班主任,更应在道德、行为习惯和情感价值观诸方面给学生以适当指点和引导。

1、对“角落里”的孩子的引导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上掉落的星星,都有他自己的光芒,只是是否被发现。我们不要遗忘任何一颗,这些地球上的小星星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小星星》,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伊夏,他在所有老师眼中都是个爱和老师作对,不上进,调皮捣蛋的孩子。无奈之下,伊夏的父母只好将他转到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伊夏再次被老师们放弃在了角落里,他认为自己被抛弃了,越来越沉默孤僻。而恰恰也是在这个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他原来有“阅读障碍”,开始悉心教导,让他逐渐走出学习障碍,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和梦想。

电影中的伊夏因为“阅读障碍”而自卑,他被老师和他自己放在了“角落里”。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事实上,关注一下我们四周,这种处在班级“角落中”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有的孩子来自低收入家庭,由于生活窘迫,使他们在同龄孩子面前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态;有的孩子在身高、长相语言等方面自己感到不足,不愿与别人交往;有的孩子明明已经很努力,却依旧不能取得理想成绩,自认为很笨不愿交流;也有些孩子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受到同学歧视,没人愿意与之交朋友„„

长期处在“角落中”的孩子,孤独、自卑必然会使孩子对所属的团体没有归属感,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偏见,从而使自己所走的路越来越偏,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孩子内心不满的情感一旦爆发出来,也许会形成不可控制的局面。而在这一方面,作为班主任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带领人,他所能做的难道仅仅是传授知识?当然不!更重要的,他们是在修剪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掌握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并不难,难的是能在心田里栽种下美好的种子。而在心灵里播种,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收成。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孩子都是

不一样的,他们迟早会以自己的步调开始学习,“角落中”的孩子也一样。而班主任可以做的,就是在他们心里播下自信希望的种子,给他们一个开始,让他们勇于在阳光下“抬头走路”。在班主任的做法中,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语言表扬:语言是思想的表露,正面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如“你很聪明”、“你能行”之类的语言。处于“角落中”的孩子更需要它们消除自卑,正视自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由此可见正面的评价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切忌用诸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之类的语言,这看似是对“角落里”孩子的表扬,实则暗示着他们“笨”“拙”。

2、非语言亲近:除去语言,老师的目光、姿态、动作、表情这些非语言的指令具有同样的效力。目光的关注,姿态的倾听、动作的亲近、表情的温和,这些发自内心的关注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让老师更加走近了学生的心灵。而此时前者(语言表扬)也更具有影响力。

3、发挥长处、储蓄成功:每个小孩包括“角落里”的孩子都有他天生的长处和短处,就像一只手是以五只不同长短的手指结合出来的。班主任平时要细心耐心地观察每一位同学,多记下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知道“第一”并不仅仅只能是学习的第一,使之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重塑信心。

4、比较分析:在有了成功的体验后,班主任要及时反馈,通过对比让他们知道自己进步了多少。同时也可采用逆向比较,即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对象以消除“角落里”孩子的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度,否则易使学生变得盲目自信、目光短浅。

班主任若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耐心、爱心、细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灵,就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所有孩子都站在阳光下微笑。很多事例证明,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不会引导学生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一颗闪耀的新星,只是有些同学的光辉被世俗所遮掩了,只有当班主任用心去体验时,才能看到他们那璀璨的光芒。

2、对“优秀生”的管理原则

那么,是否只有这些所谓的“差生”才有心理上的障碍,需要老师的关怀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绝大多数所谓的“好生”拥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随着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好生”轻生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些天之骄子,老师眼中的国之栋梁,同学眼中的模范榜样,为什么如此草率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因而,我调访了身边的“好生”,87%的“好生”都说做学生难,做学生中的“好生”更是难上加难。他们肩负的是家长更多的期望,他们需时刻追求好上加好,他们担心失败后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那抹失望,担心同学们眼中的不可思议,他们被框上了“优秀”的标签,那是无数次的成功才换取的,但或许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他支离破碎,因而“好生”这两字给了他们千斤压力,且在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班主任只用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为“好生”。

过度的注重学习,从未或很少有班主任关注到他们的心理是否也和成绩一样牢固,一样坚不可摧。“优秀生”在追求成绩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心理建设,他们其实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他们的人生拥有着太多的矛盾:期望过高与担心失败之间的矛盾;受挫能力低与心理压力大之间的矛盾;自傲与自卑间的矛盾;

虚荣心与实际能力间的矛盾„„每一个矛盾足以击垮他们。因而如此多的博士,各年龄层尖子生的陨落,似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因此,作为班主任,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更应多多肯定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用心倾听,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指导情绪调控方法;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对自我的认可等等。同时,班主任在对“优秀生”的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优秀生”:优秀是相对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时间上来说,初中生处于一种可塑性极强的阶段,现在优秀不代表将来一直优秀;从空间上来说,所谓“优秀生”本就只是一个班或一个学校中的优秀,外面的世界很大,比“优秀生”强的大有人在。作为班主任,本身要充分理解上述问题,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教会他们立命之根本,同时将辩证的思维传递给学生,是他们明白优秀的局限性。

2、恰当使用批评:“优秀生”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是被长久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习惯了听好话而排斥老师的直言批评。因此班主任在对“优秀生”的错误提出批评时最好是将心比心地谈话,以为之着想的语句隐性地点出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同时应注意的是,对“优秀生”的批评应避免在公开场合,以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3、提高“优秀生”的受挫能力:“优秀生”习惯了成功,对失败毫无准备。但人生中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人生的道路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因此,提高“优秀生”的受挫能力刻不容缓。况且,如上面所讲的那样,一只手是以五只不同长短的手指结合出来的。再优秀的学生总会有不足之处。班主任可以创设不同层次的情境,让“优秀生”在不同方面的失败中慢慢领悟,提高受挫能力。

4、促进“优秀生”的自我完善:我们眼中的“优秀生”一般都是成绩优秀,而事实上“优秀生”的心理素质、其他如体育、组织管理、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完善。总结上述几方面,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填补他们欠缺的地方,让他们名副其实起来,这才是解决“优秀生”问题的关键。

二、班级教育的核心是交流

在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之后,在对待全班同学的态度与做法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几点。在调查中发现在120名学生中,在“班主任的哪些行为是您最为厌恶的”一项填写中,写了诸如翻课桌、拆信件等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占了近1/3,仅次于班主任差别对待学生的行为。有一女生写道,她在初中时担任班长一职,对班主任印象挺好。但在一次体育活动课时,班主任私自翻了他们的课桌,并将一些不利于学习的东西拿上了讲台。在课后义正言辞的说翻课桌是因为关心他们,不让他们走歧路,并严厉地斥责了被翻出东西的同学,告诫全班同学以后不准再带类似的东西来学校,下次再被翻到一律写检讨,通知家长。那位女生说:“虽然我是班长,但在那以后我就挺讨厌我们班主任了,还买了把锁将课桌锁了起来,她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诚然,这位班主任的作为看起来是在全心地关心同学,为了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她采用了最快速的手段来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行为,但并没有意识到她自己的行为也并非正确,她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隐私,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感。而且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统一地进行批评,事实上也是班主任的不负责任,不愿一一询问解决问题。

曾惊闻15岁的花季少女因所写情书被老师当众朗读而跳楼自杀,在感慨如

今孩子早恋、心理脆弱等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对学生们的隐私问题提起重视。

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对人的尊重。隐私是个人的自由空间,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违反国家法律、不违背道德的基础上,其他人并没有权利侵犯他人隐私,就算是老师是为了关心学生也一样。侵犯隐私的做法在效果上治标不治本,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线。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关心同学时翻课桌、拆信件等侵犯学生隐私的行为并不可取,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当了解学生有类似看小说、写情书等情况时,要先了解事情始末,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事实上,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深,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近——信赖三个阶段,在最初的过渡期后,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一般在第二个阶段,甚至第一第二阶段之间。而此时的学生并不信任班主任,这就要求班主任自己先敞开心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观点,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学习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会逐渐向第三阶段靠近,这时,班主任在观察到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就可以找他谈谈,或许就可以在不触及隐私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在触及隐私问题时学生也愿意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刚第一个班主任翻学生课桌的的事例中,班主任事后并未对自己的行为说什么道歉的话,或许是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也或许是意识到了,但低不下头对学生道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是人,也会有做错的时候,这本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老师总是一副先知先觉的圣人模样,在学生面前总放不下架子,就算是讨论也是一副尊者的模样。这就导致教师不敢对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这不仅仅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危机,老师的人格也会受到怀疑。放下为师者的架子,真诚地说一句“对不起”其实并不难,学生都是简单而真诚的,当他感受到诚意时,原谅其实也很简单。

三、用心灌溉,教师亦是朋友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单是一个良师,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更应是一个益友,是一个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走进学生心里的大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真诚的心交换,学生感受得到。从心出发、用心灌溉,我们都将收获,富足一生!

【参考文献】

期刊类:[1] 赵德.在心灵上种花[J].教育文摘周报.周末版,2005(07).[2]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J].教师博览,2005(12).

[3] 黄泽玉.正确处理学生的隐私[J].师道,2008(05).

书籍、专著类:[1] 傅建明、胡志奎.班级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1:

108~109.

[2] 蒋薇美.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万祥.一句话改变人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8:134~

161.

论文集类:[1]林忠.依法执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C],广西师范大学,2003:27~28.

第二篇:让阳光走进心灵

让阳光走进心灵

阳光,是温柔暖和的,当阳光照相你时,请不要可以用手遮挡。张开双臂,拥住阳光,让他照亮你内心最阴暗最寒冷的地方。

阳光不会伤害,也不懂得假装,它永远都以最真实的样子面对黑暗的世界,点亮它。

让阳光走进心灵,无厘头的纠结会变得豁达。阳光会扫清心中的仇恨和忧郁,赶走所有的阴霾。

“因为阳光,所以我来到这个世界。”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句话。这样看来,阳光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它照亮了世界,更是因为它创造了世界、改变了世界。接受阳光,等于接受了新生的爱,接受了正能量。

因为有阳光,所以不会有尖酸刻薄的中伤,生活中的许多困扰也就变得微不足道。阳光能解开一把把枷锁,为脆弱的心添上保护色。不管是忧伤、烦闷、还是愤怒,它都听得见,并且将这一切化作温暖在心荡漾。

让阳光踏着轻柔的小步,走进你的心,将冰凉受冻的心好好安抚;将支离破碎的心好好缝补,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让人不再感到心空落落的不知何处安放。

阳光,像药剂,治愈受伤的心,永远不退岗。

第三篇:让阳光走进心灵

让阳光走进心灵

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心态。心态好了,会使人用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各种事情;心态不好,就会使人消极萎靡,万事不成。所以说,心态会主宰人的成败。

若想成功,就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心灵之中有了阳光就会让自己对各种事情都有一个积极的看法,会使自己的心灵的阴暗面变得更少。同时还会给别人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如果总是看生活中的消极方面,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大吵起来。那一定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真正会生活的人。一定会让自己变得开朗、热情、豁达、大度,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虽然有了阳光的心灵,但是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说我能行,不要说我不行。自己一定要学会在消极中找到积极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时刻要记住一句歌词:EveryisNO.1(每个人都是第一)。

着名的国学大师翟鸿燊说过:积极地人走到哪里,人们都喜欢,消极的人总会因为他那张脸坏了风水,所以,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这就联系到沟通了,一个消极的人总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别人,让人很难接受。孔子的学生颜回有两大优点:1。不二过2。不迁怒。不迁怒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可能是一个人惹了你生气,但不要把气撒在另一个人身上,否则,就会被别人看不起的。自己有不顺心的事了,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转移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千万不要像苍蝇一样到处传播负面的情绪,让别人去费心。一定要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做出一个让自己高兴,也让别人高兴的事情。

濮阳市第四中学初三8班 高冰天

第四篇:让阳光走进心灵

让阳光走进心灵

“光”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它能融解人心中的阴暗,看到重获新生的希望;它能使沙漠中行进的人们,看到绿洲。

人一生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这其中必定布满了无数的“荆棘”~坎坷。不要畏惧,勇敢地大步向前走,要相信“光”的希望就在不远处。终有一天,阳光会璀璨的照耀在你的身躯上,沐浴着,沉浸在温暖的阳光怀抱中。

失败总是难免的,不必在意,你只需做最棒的自己!一次考试失利,我无法接受,当别人问起成绩时,自然而然的说出原因,作出解释。一天下来,一句话不知要重复多少遍。终于,身后的同学“为民起义”郑重而又不耐烦的述道:“大姐,请问这句话要重复多少遍,你才肯善罢甘休?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让同学们有个心理准备。”霎时无语。“大姐,不过是考差了,有必要吗?放轻松一点。”是啊,一时的失败不代表永远的失败!吸去教训,总结经验才是我应该做的。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做无谓的解释。就让过去快速从我的记忆中消失,昂这头,大步向前走,这才是我的风格。

现在,一旦我考差了,当别人问起我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成绩。不会再怕别人惊愕的目光,吃惊的口型,异样的嘲笑。因为解释是无用功。只有笑着去面对,泰然的接受。你才会发现身边的一切是如此美好。我深知阳光已经住进我的心房,此时的我正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堂”。

六年级:王晓玲

第五篇:走进心灵

走进心灵,关怀人文

——从《心灵点滴》体会到的医学人文关怀

看完《心灵点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被他的勇敢、执着所震撼,被他的善良、乐观所感动,也被他所具有的医学人文情怀所感染。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影片,值得每一个医学生观看,从中,我收获了很多,对医者有了新的认识。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是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一直认为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能把病看好就是一名合格的医生,然而这些想法当我听完老师的讲解、看完《心灵点滴》后彻底改变了。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病例,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的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渗透,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患者来到医院不仅希望疾患得到治疗,而且更多的希望得到一种人性化的服务,如果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到离开医院的整个过程中不仅躯体的病痛得到有效的处理、减轻甚至消除,而且情绪情感也得到很好的安抚,心理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那么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信赖的、互相尊重的积极和谐的关系。那么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将最大化,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最高。根据心身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作用,我们知道这对疾病的恢复是最有利的。相反的,如果患者在这里得不到尊重,处于一种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医护人员都高高在上,把患者当做没有思想、感情和意识的动物,那么即使患者的躯体病痛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们的心理仍然是处于病患状态,情绪情感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抚和疏导,心理需要被忽略。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的、怀疑的、命令式的不平等的消极关系。患者作为被服务者的利益最小化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最低,对疾病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要凸显人类医学与动物医学的不同,提倡人类医学中要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条件及保障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格的肯定。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对病人不仅要提供必须的医疗技术服务,同时要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医学模式在转变、医学社会化,医疗服务模式由过去单一的医疗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一预防一保健型转化。这些都促进了以“健康为中心”这一医学观念的确立,推动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过“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学人文关怀不仅要从患者出发,更要着眼于那些没有患病的群体。一方面,落实医学人文关怀,普及与共享健康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群众在无病的时候接受了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降低患病的风险,进一步有效降低疾病经济负担,减少疾病投入,有助于医改深化、推动新医改的实施。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病人形成健康信念、产生从医行为的必要前提。

医学人文关怀是存在于医学行为之中的实践,是人类内心医学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的、对象化的“物化”过程与结果,体现的是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的生命本体的现代人文理念。医学人文关怀是高于对民众心理、生理之上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他是为民族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在这一波医学人文带來的思潮之后,我想,作为一个医学生,对于一个医者应该有的素养和理想,理当是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甚至,我想大部分的医学生,心中都有某些共同的标准和模范存在,《心灵点滴》中的主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向帕奇学习,学习他的勇气,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热心、乐观和幽默,更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人文气息,以一颗医者的仁心来真诚对待他人。

下载走进心灵的阳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心灵的阳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心灵的阳光优秀作文201501

    2014年秋季九年级(上)作文训练:让阳光走进心灵,我们才能明白爱是一种风采;让阳光走进心灵,才让我们感叹生命的渺小;让阳光走进心灵,才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是一种幸福的存在。 请结合自......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比“传道授业解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赋予学生一个健全、完美的人格。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拥有一片纯净的蓝天。我们的责任是小......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高二(7)班主任 薄慧杰 在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里面,我看到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还有老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整本著作话语......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 —主题班会课感想 吴翠萍 高中组 联系电话:*** 案例背景 背景一:班会课难上是许多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一个共同的感受。不少班主任认为,班会课至少有“三难......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1 《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 家校沟通”、“绵绵爱心”、“......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1 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部风行全球、令亿万人感动的伟大作......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1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这大概不是我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能够领悟和感受到的,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