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2014/2/20
第二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同时还利用家长之间的关系为一些下岗的家长解决工作问题。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接触将这些同学的性格特征总结下来,还记录了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篇:走进孩子的心灵心得体会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书心得
安溪第九小学
李霞玉
虽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但接手的都是小班化的班级,所以觉得平时应付自如,但自从踏进九小校园,面对这么大一个班级时,感觉力不从心,经常在同事面前诉苦我们班的孩子怎么那么难教育。同事们就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走进孩子的心灵》,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从中收益了很多。《走进孩子的心灵》书中收录了百余篇典型教育案例,按“个性天空”、“心灵交融”、“成长烦恼”、“ 家校沟通”、“绵绵爱心”、“情感风铃”、“宽容理解”、“无声的艺术 ”分类,字里行间表现出班主任们强烈的进取心和不倦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泰戈尔说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约会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的心灵进行约会。那么,热爱学生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因此每个班主任都要实现角色转变,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爱是理解
有话说,“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始终贯穿着爱,这是我的教育主线。班上有位聪明又调皮的孩子王景锋,每次我检查作业时,不是没做完成,就是说忘带了,放在家里,有时说被家里的小妹妹撕坏了„„因此每次检查时总是很头疼,对于他的每次不同的借口我都非常生气,我总是很严厉地训斥他,可是总没成效。一次,我在办公室跟同事谈过这件事,一位年长的老师告诉我说我们要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要理解儿童在错误中成长的规律,于是我静下心来思考,是呀,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抄过作业,而且不止一次;在我们小的时候甚至也撒过谎,或者到现在也经常撒谎„„既然我们在成长的时期也犯过如此之大的“错误”,甚至成年了还犯,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呢?我说心里话,我真的能理解他们犯错误,只要你也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此后,我就很少责备他,而是多方面地了解他,找出他的闪光点,经常与他谈心,和他做朋友,甚至经常跟他谈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渐渐地他从心里慢慢接纳了我,和我成了铁哥们,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不对,慢慢地把自己的错误改正了过来。从此,他热爱上学习,也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二、爱是智慧
在学校里与学生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最辛苦的莫过于班主任。班主任每天清晨走进班级的那一刻起,就要面对着许多需要你去处理解决的事情。而在日常班级发生的事情中有许多是偶发事件,对于偶发事件的处理,更能体现一名班主任的工作技巧。在我十几年班主任生涯中,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深有感触。有一次,课间,苏毅超和杨烨两个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我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我没有硬拖他进去,而是根据杨烨平时乐于助人的优点,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文件夹拿进教室吗?”这位学生看了看老师,就接过文件夹走进教室。我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的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老师拿文件夹进来,我相信他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后来,那位同学回到自己座位,比较安心地听课了。当然平时还有很多偶发事件,都需要班主任及时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来智慧地解决这些偶发事件,让不利因素成为有利因素,来更好地教育学生。
三、爱是公平
班主任不仅要关注人的一般发展需要,而且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特点,根据每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来给予受教育者以有效的帮助,这就需要班主任有正确的学生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碗水端平,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或道听途说看待、评价学生,这样一定会被假象所迷惑,定会越搞越糊涂,越评越乱套。记得一次,班上一位同学陈一诺来向我报告说刘忠杰偷了他的蜡笔,我一听,那还得了呀,一个小孩子,那么小就开始学会偷东西,长大了岂不是要成大盗了。于是,我快步流星地走进教室,一下了就抢下了他正在画画的蜡笔,还给了陈一诺,并大声地责骂刘忠杰:“你怎么能这样,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应该找别人借,不应该用偷的。”这时,我看到,刘忠杰流下了眼泪。正在这时,陈一诺突然说:“老师,我的蜡笔找到了,不小心掉在地板上。”听到这句话,我的脸瞬间红了,我为我刚才的行动而感到羞愧,我竟然不分青红皂白,草草地做出了判断。我的这一举动,真伤了小明的自尊心。我赶紧向刘忠杰道歉。从那以后,我处理班级的事都会慎重,做到公平、公正。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切懂得了: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这也一直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事实证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爱得爱!的确是这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共同成长是辛苦的、劳累的、艰难的,但却又是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
心灵是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的灵魂所在,而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奇妙的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如一方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更应该去揣测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今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起初我感觉压力很大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而且现在的孩子也比较娇气。我很发愁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这些孩子沟通交流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每一位孩子都如此的天真可爱。此时不禁让我想起在这段时间我们师生之间所发生的一些小片段。
我带我们班语文课兼班主任因此我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下课的时候我很少回办公室,我会利用这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时我和孩子们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在与孩子聊天时我们班的小田同学问我老师你中午还回家吗?我说:“不回家怎么了?”她说老师我也不回家我在托管吃饭,我问在哪个托管?小田同学仔仔细细的给我描述了这个托管的位置,她告诉我老师我在托管从来不剩饭菜,都是爸爸妈妈交钱给我买的我不能浪费。我说你真懂事从小就懂得珍惜。周边的同学也都说起他们不浪费的一些例子。还有一次中午写字课我发现我们班的中队长很不高兴下课时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单独和她聊聊,我还没开口说话她就已经哭了,我就问她怎么了能告诉老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她哽咽地说着„„原来是她以前吃托管现在每天中午回家,她想和妈妈多呆在一起到该去上学的时候就想哭不舍得妈妈。我给她举了例子,她听得很认真也许所说的是她真实的写照吧,最后她笑了自己说管老师我以后一定不这样了,听了她的话我又看到她聪明、活泼开朗的一面。课间,和孩子们谈心,开玩笑。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段时间里,我抓住每个细节尽量关爱他们,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对待他们。渐渐地,我发现他们逐渐走近我,能愉悦接受我的教导。
让心灵走进心灵,作为一名班主任,一旦放下了师道尊严,真正走进孩子的心,让孩子走进老师,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方法,就会让学生让自己多一份快乐。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五彩的童心!
第五篇:走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2011-2012年上期 教学反思
走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彭明容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了,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们一个个异常活跃,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的小手,生怕老师看到他们。我依次地将他们叫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那个大人为什么不帮小男孩捡鱼呀?如果是我,我一定会帮他捡的?”“老师,小男孩明知道鱼捡不完的,为什么还要捡呢?”
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仿佛是一块块石击打在我的心际,使我的心灵一次次经受着巨大的震撼。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哪个大人的行为习以为常,如果换做我们自己,也很有可能会那样去做。然而,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比起来,真实让我们相形见绌,惭愧至极了,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样麻木不仁变得那么不屑一顾了,是世界的纷繁与嘈杂呢?还是让我们走进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净化我们的世界吧!面对学生的质疑,如果我当时能敏锐捕捉,巧妙利用,灵活调整预设思路,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和你的想法一样,我也想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拾不完的。’可他明明知道捡不完,还在一个劲儿地捡呀!多么用心,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啊!”这样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从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对生命无限珍爱”的光芒。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常会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丰富的情感,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