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稿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马山县古零镇羊山小学
蓝海燕
我原来是一名初级中学教师,因工作需要调到小学任教,今年又在小学附设的幼儿班任教。从中学教师到幼儿教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又回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在刚从事幼教工作时,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管教都不听。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我之前对他们的粗鲁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征文稿
“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我很自豪,我不介意。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幼教工作不只是教师、家长,还要全民、整个社会都要同心协力,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美!
第二篇: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南苑小学 鲁玉芬
人们常常习惯把无私奉献的老师比作红烛,比作春蚕。做为一名教师,我却并不想和很多老师一样成为红烛,因为它照亮了别人却也燃烧了自己;我也不想成为春蚕,因为它吐尽了蚕丝却消逝了自己;我更希望自己永远成为一株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草,虽然它小得是那么不起眼,但一样可以为大漠戈壁荒原装点一点点绿意。多少年来我似乎一直习惯于安静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习惯于把关注的目光更多的投入到孩子们的身上。我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在意的是能快速转变差生对学习的态度,我更在意的是俯下身静下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他们心灵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成了我人生的不懈追求。
每次接上新班学科时,我很不习惯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吵闹,上课东倒西歪的、听课三心二意的样子,甚至有时怎么管教都不听的现象。一个月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鲁老师„鲁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您就坐着上吧。”“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不知所措„„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善解人意!并不是我眼中飞贼一个。他们年龄小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与孩子交流方法。我把自己当作老小孩,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交流,玩耍,做游戏„„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大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踢毽子、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妈妈和奶奶不和了。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大朋友,也是你们的“老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抱着我的腰叫我“鲁妈妈”。我自豪、欣慰,孩子们也很快乐。
记得九月份我班转来一个学生,当我面对着那六十个鲜活的生命时,我发现了那双呆滞的、胆怯的眼神。(课前我已经了解到他成绩几乎是零,不完成作业、不爱说话、不喜欢集体活动。)但我却假装不知道他的差,把他的呆坐表扬成认真听讲,并及时制止了学生的窃笑。我发现他脸一下子红了,但身子却很明显的直了直。课后我又请他帮忙清扫办公室的卫生,他没说话,只是木然的点了点头。后来我发现办公室被他收拾的干干净净,我及时的表扬了他。终于有一天他在课堂上发言了,虽然那是大家都知道答案,但我却领着同学送给了他长久的、热烈的掌声。偶然一节数学课上,他的发言很精彩。我灵机一动,这正是我让其他学生从他身上吸取前进动力的好时机,就让学生们说说他进步大的原因。原本以为学生们会说出“认真听讲”“动脑思考”之类有关努力学习的话语,没想到一名女生站起来,指着我说:“老师你!是你!他说你对他好,他喜欢你!”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理由,却又是一个多么容易做到的理由。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朗、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借此想说:“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因为理念陈旧的教师是不喜欢倾听的,只习惯传授灌输;固步自封的教师是不喜欢倾听的,只喜欢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急功近利的教师是不喜欢倾听的,只会浮在表面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型教师,就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工作不只是教师、家长,还要全民、整个社会都要同心协力,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祖国的花儿开得更美!
第三篇:倾听孩子心灵之音
倾听孩子心灵之音
济水东庄学校程玉红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是迟到,老师为此找他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孩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是迟到?”孩子先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和孩子一起去看日出,面对眼前的美景,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孩子的妈妈所打动。爱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和激励。试想,如果那位母亲把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怎样呢?我想:那颗热爱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作为老师,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老师,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老师。我们用大量的时间来训练自己表达和演说的能力,却忽略了礼貌地倾听。再试问:“老师,你有没有耐心倾听学生说话?”其实,这句话我应该扪心自问。因为在教学中,我常常自以为是,总是没有听完学生的话,就毫不犹豫的打断他们,然后滔滔不绝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们时而点头称是,时而一脸的茫然„„而我对自己强加于别人的观点却浑然不觉。现在想想,自己这是连学生都不如,因为学生每次都知道尊重老师,总是耐心的听我把话说完。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其实许多道理我们都懂,更能给别人娓娓道来,但是真正能这样做的又有几人?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更应该认真倾听学生说话。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自由宽松的氛围,学生才会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才能享受这美好的教育过程。
第四篇: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
小朋友们专心致志地拿起画笔画起了太阳,画好的幼儿拿着画给我看:“老师,你看我画得好不好?”“不错”,我满意地在孩子们画的红太阳边上打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
“老师,我也画好了,你看”,我抬头一看是小景,我接过小景的画一看,吃了一惊,别的小朋友都画了红太阳,可她却画了个绿太阳,我不免有点生气了:“你怎么用画小草、树叶的颜色画太阳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我话音刚落,原本一脸笑容的小景马上变成“阴天”,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站在一边怯怯地望着我。看着她那可怜样,我尽量使自己的语气缓和些:“你是不是上课不认真听了,没听到老师刚才讲太阳是红色的?”小景低着头,委屈地说:“不是,我知道太阳是红色的,可是夏天的太阳火红火红的,照得我们太热了,一些小草、小花都快要被太阳晒死了,很可怜的,我想夏天要是有一个绿太阳,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在夏天里工作就不会那么热了,就不会那么辛苦了,所以我画了个绿太阳,想让夏天变得凉快一些。”听着小景这些天真的回答,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善良、多么奇特,而我没弄清事情真相就用常规的概念错怪了她。想想平时我总鼓励孩子要多动脑筋,要有创新,可当孩子真的有创新时,我却没能意识到,还用指责的语气说她。
想到这里,我双手举起小景的画让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朋友一看到小景画了个绿太阳,马上哄堂大笑,有的说:“真笨,怎么太阳画成了绿色的?刚才老师还说过太阳是红红的”,有的说:“天上怎么会有绿太阳,真滑稽”,我让小朋友们安静坐好,让小景把她画绿太阳的原因说给小朋友听。听了小景的想法,孩子们没有再笑话她了,还夸她会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我也利用这件事对全体孩子进行一次随机教育,鼓励孩子们要向小景那样会动脑筋,大胆想象,教育她们无论做什么事,要多为别人着想,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件小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但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当我这次拿到《老师你在听吗》,看到书中讲到了很大关于老师怎样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又让我想到了这件事。如果那次我没有给小景解释的机会,没有用心去倾听小景的想法,而指责她上课没认真听,让小景重新去画一个红太阳的话,那么小景那宝贵的创新可能会因为我的不理解而被扼杀掉,那会对小景照成多大的损失。孩子的思想很纯真,有是她们的创意或许很幼稚,但我们老师如果能认真去倾听她们的真实想法,你也会被她们的那奇妙的畅想所感动。
第五篇: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成长
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起成长
鲁迅先生《野草•秋夜》是这样开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身为父母,在我们生命的后园里也存在着两株树,一株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树,还有一株是孩子“情感发展”的树。这两株树伴随孩子生命的开始而扎下根,却由于后天承受的阳光、雨露或者雷暴、冰霜从而呈现出差异极大的生长景观,带来完全不同的生命意义和结果。
“认知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躯干和枝叶是不是自由地涌动着“创造力”独特的浆液;“情感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果实是不是个个坚实、成熟、饱满,经得起风、雪、雷、电的威胁甚至摧折。越来越多的统计数字表明:一个孩子未来的希望有多大取决于“认知”与“情感”这两株树共同生长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创造力的深度也就难以推开真正成功的大门。同时,如果没有情感的深度,即使侥幸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也还是难以将成功进行到底,长久地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
与国外作父母的相比较,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之树的单一茁壮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也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也许,做父母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我们同样经历过孩子心灵和肉体成长的的所有阶段,然而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之后,却断然拒绝和我们的孩子共同完成再一次的成长。我们开始以爱的名义仰仗自己经验的权威,施展自己顽固不化的意志,面对着清新、蓬勃、有着无限种潜能的生命却强迫它束手无策地就范于我们已经停止生长了的观念、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不加选择的好奇。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厢情愿、喋喋不休、自私自利的“布道者”;而孩子则成了无所适从,充满着困惑、压抑和挫折感的孤独的“倾听者”。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此后人生成功希望的破灭大致根源于此。
我想在这里对所有作父母的大声疾呼:培育孩子不同于培育任何其它的生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奥秘其实就是对这一严酷事实进行毫不妥协的颠覆——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自己“认知”和“情感”发展历程的“布道者”,而作父母的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倾听者”,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平等的,值得孩子信赖的“倾听者”。如果成功的父母无一例外首先必须是成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怎样倾听?倾听些什么?
从孩子出生到跚跚学步(infants, toddlers, 0岁—3岁):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开始奠定基础,孩子的“情感”开始初步整合。这时的倾听意谓着:同尚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内在要求的孩子建立基本的信任,也就是,努力“正确”、“及时”地对孩子含糊表达出的“意义”做出积极的回应。容忍孩子模棱两可的行为特征。耐心而明确地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好与坏、肯定与否定等的初步意识。孩子情感的生长此时最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和明确的鼓励。
学前期(preschoolers,3岁—5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对于父母的期待和培养标准有了渐渐清晰的意识。孩子对父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行为到情感开始敏感,知道如何讨好或激怒他们的父母。孩子以性别区分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始形成。这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学习用具体而准确的语汇表达他们的情感,尤其是帮助他们仔细分辨特殊的情感。例如,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快乐”与“忧伤”,但面对“忧伤”和“愤怒”之间的区别却往往困惑不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发生兴趣。想像和幻想成为他们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想像直接等同于现实。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借用优秀的故事作为有力的手段,让他们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主动讲述或复述,在一种完全不涉及敏感自我的放松心理状态下,间接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挣扎和期望。
学龄期(school-age children,6岁—12岁):这一阶段伴随着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以及不得不同外部世界沟通的需要。集体性的游戏以及运动等带有“竞争”意味的活动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尽量多地亲自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孩子的“自我”初步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adolescents,13岁—18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一方面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自身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强烈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夸张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诸如“痛苦”之类的精神挫折感有了强烈的认知。追求行为上的独立,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进步开始习惯于摆脱具体的事件或情境而代之以初步的抽象思维。此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行为、情感方面的独立意识,关注他们生理健康的细枝末节,平等地以自己成人的经验帮助他们养成对事物的判断力,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同辈人各式各样的压力。要理性地面对孩子青春期对成人的挑战、对成人观点的争论,引导他们从以前“自由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过渡到“艺术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令他们领悟到要想让人尊重自己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成长不再仅仅与“当前”事件或情境有关,而是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的体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然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作父母的要用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和孩子再一次经历共同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所谓真正的幸福只可能来自孩子自身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共同创造,而不是来自我们自以为慷慨的给予。如果说世界上一切都可能被以某种方式给予的话,只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注定要靠自己才能获得的。
我不由地想起一则意大利的童话故事“幸福者的衬衫”(The Happy Man‟s Shirt)。从前,有一个王子总是很不开心,任何物质的享乐也无法让他露出一丝笑容。他整天坐在窗户边,呆呆地盯着外面的世界,沉默得一言不发。眼看着心爱的儿子愁眉不展,国王四处求救,召见有学问的医生、学者和哲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我该怎样帮帮我的孩子呢?”国王逢人便问。博学之士们占星问卜,有一天终于带来了答案:“陛下,只有一件事可做。找到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然后让您的孩子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国王像捞到了救命稻草,广而告之,普天之下寻找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第一个来到王宫的人是位神父。“你幸福、快乐吗?”国王问。“当然,陛下。”“那你想做我的主教吗?”“如果能做,那当然好啦。”“给我滚开。”国王怒吼道。“我要找的是一个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而不是什么“„如果……就……‟的人”。没多久,国王听说一个他国的统治者十分幸福、快乐。他的国家国富民安,妻子美貌倾城,五个孩子漂亮可爱。国王立即派人去想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可信使到了他国,却见这位国王整天哀声叹气,寝食难安。“我拥有了一切。可迟早有一天我会死去,而这一切却带也带不走。” 信使断定这个国王根本不幸福、快乐,于是决定不要他的衬衫,宁可空手而归。
一天天过去。国王开始痛苦地放弃治愈孩子心病的希望。为了缓解忧郁,他出外狩猎散心。有一天,正当他在开阔草野中追逐野兔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引吭高歌。“能这样唱歌的人一定幸福、快乐。”国王心想。他循着歌声来到一个果园。果园里一个小伙子一边从树上采摘果子一边自得其乐地放声歌唱。“早安,陛下。”年青人吃惊地对面前树下的国王说。“早安,年青人。你愿不愿意到我的宫廷来住,和我作朋友?”“多谢,陛下。可我喜欢的就是眼前这个地方。”“呵,总算找到了!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我孩子得救了!”国王一把抱住刚刚跳下来的年青人:“我会给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给我……”国王边说边急不可耐地去脱年青人身上的外套。“这是干什么,陛下?”年青人大惑不解,以为国王发疯了。“只有你能救我的孩子。只要……” 国王突然停下了手,惊呆在那儿。原来,这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外套里面根本没穿什么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