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4 08: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

第一篇: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兴隆县八卦岭乡冷嘴头小学 王进华(067302 ***)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有所不同。做为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显现出艺术的效果,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活动。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语文教学活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明辨是非、爱憎分明。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设计教学内容,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自信自荣。为此,我们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

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要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要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张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会得到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

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组织活动的实效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六大绝招(范文)

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六大绝招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研究了两万名青少年,研究发现:能够把日常生活的事情经常向父母倾诉的青少年,较少出现学习成绩欠佳或染上吸毒、酗酒等恶习的现象;多数的事实是,孩子满11岁之前,通常什么都跟父母说,父母总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倾诉对象。但是从十二三岁到成年的那几年里,情况会变得完全相反,他们会先去找朋友倾诉,然后也许是老师或辅导员,最后才轮得上自己父母。同时,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感觉到,他们已经很难跟10几岁的子女进行足够的沟通。通过众多教育专家的研究和为人父母者的实践证明,以下六种方法是帮助父母消除与子女之间隔阂的好办法。

一、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

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二、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

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三、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一位家长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五、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很多专家建议,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

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六、不要无所不问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要不断地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要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引导者: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双手援助的人。而对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并且渐渐地了解他们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三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读《教育有道,耕心为上》有感

荷塘小学六年级袁洪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假期读了左梦飞、王小凤等著作的《教育有道,耕心为上 ——中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与点评》,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可以提高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们不懈追求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走进儿童心灵,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老师,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那么我们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呢?

一、要有作为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师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教师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要有责任心的去了解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这样,我感觉学生就会更多地为朋友我来考虑,对于管理班级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学生。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

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课内外渗透德育教育。教育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灵活现有思维的人,每个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他们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绝不能象企业的产品那样,有一个流水线,有统一的模子,统一的规格。针对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有点和缺点,有一些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在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人的道德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并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育是最具人性之美,最具艺术性的工作,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良好的教育对学生一生有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认为最美的方式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从而老师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引路灯

2014/2/20

第四篇:走进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勤奋努力,奉献爱心”是我当教师的信条。多少年来,为了架起师生间相互依赖的桥梁,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我常利用班会、队会给同学们讲故事,给同学们选精彩的文章,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去爱每一个人,因为一个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

作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和生活中的朋友,我除了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及时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帮助外,我还与一些学生家长建立了电话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在校情况进行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同时还利用家长之间的关系为一些下岗的家长解决工作问题。我准备了一本备忘录,记录了一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接触将这些同学的性格特征总结下来,还记录了和他们谈心的进展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情况,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五篇: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论文

谈学生导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灵世界

辽源市灯塔中学郭友

一、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是整体教育下的个体教育的需要。

在我教过的学生之中,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和自己成为朋友,有的则毕业之后便为路人?实际上关键是能否与他们有过心灵的碰撞,有过对他(她)这个个体而不是对他们进行过爱的关怀。自己想想,那些和你成为朋友的孩子不是在学校时天天在你跟前晃来晃去的孩子吗?不是那些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和你说老师咱聊聊天吧的孩子吗?这都是因为你的教育行为是更多的关注到他(她)而不是他们。然而,作为一位课任教师,你会有多少时间和孩子们有过心灵的碰撞?你又有多少机会使他(她)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热爱?整体教育的巨大的缺陷,是我们往往是停留于工具性的教育方面,而不是人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如果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话,这样的教育必须是个性化的教育。而个性化的教育实施必须建立在走近学生的基础之上,如:一点关心,一个微笑,一两句话的交谈,不多,但只是对他(她)的,时间久了,机会多了,学生与你的关系就近了。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而我校的“四导”德育导师模式就给教师创造了走近学生的机会和理由,同时也填补了整体教育存在的缺憾。

二、只有满怀真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当然并非所有的走近学生都会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向你打开心扉,需要很多的东西,要诀是真诚,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为他着想去帮助和爱护他。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杨老师在解释教育时说,教育在英文中音译过来的发音是“爱就开心”,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的个性化教育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自由成长。

教育是以阳光召唤阳光,以高尚激活的事业。身为教师,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尊重、体谅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学生,使得他们能够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展现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只有真实的、有人情味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而真诚的友谊。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嘴说的话作用于耳,心说的话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话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信任,让他们看到你期待的眼神,听到你鼓励的话语。这种信任、期待和鼓励,像一盏导航灯,为孩子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当我们爱学生时,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人格平等的位置上,除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外,还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自信。

威严是装不出来的,硬装出来的威严不会有力量:微笑是挤不出来的,硬挤出来的微笑只会使人感到虚伪。只有真正爱学生的人,在学生面前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微笑。

学生更喜欢老师能以他高尚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自己。学生不喜欢听一些空洞的说教,不喜欢那些生硬的条条框框。老师的表率作用要比吆喝、训斥来得轻松,效果也会更好。当你和学生一起闲谈、游玩时,你的欢笑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微笑,是照耀幼苗的那一缕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在教育学生时,舍弃那空洞的说教,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寻求改正之法,效果更好。无涓涓细流,难成滔滔江海。孩童时期,一件件小事接受的启蒙教育,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生的自尊心是有待点燃的火。老师的同情、关爱可以点燃它,使它燃烧得越来越旺;老师的冷漠、粗暴也可以扑灭它,使学生从此一厥不振。不是聪明的学生应受赏识的激励,而是赏识激励会使学生更聪明。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告诉他(她)错在哪里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启发他知道自己错在哪是第二层次的教育:唤醒他知错的良知和改错的行为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出”无声的鼓励的话,用口“说出”有声的暖心的话,用行动“说出”榜样的暗示的话。好的教师,总是少记住学生的不足,多记住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不断的充实、发展自己,向最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学习,善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新的思考,一旦我们与学生没有了“共同语言”那我们真该“下课”了!人总是喜欢新鲜事物,更何况活泼好动的学生?所以,我们工作应时时处处体现它的新颖性、艺术性、灵活性。当工作一旦处于沉闷状态时,就应即使舍弃原有的“经验”,想方设法尝试新的做法。埋头教书之余,不妨挤出一些时间走到学生中去!只有孩子才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要成为出色的教师,首先必须蹲下来,找到当孩子的感觉,去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做孩子们的好伙伴。我们教育学生时,如果能来点幽默的话,会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示。老舍说过:“幽默者的心是热的。”让我们用火热的心,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吧!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冷漠、训斥、惩罚树立起来的,而是靠老师的人品、学识和方法树立起来的。也只有这样的威信,才会成为永远的威信。学生的每一次闪光都可能成为火种,如果能让它燃烧起来,就会燃掉自卑,唤起自信,照亮前进的道路。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及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由衷的赞叹,它会像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尤其是平时很少受到赏识的学生,可能永远记住这一瞬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期待的内心体验,它能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强烈需求。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期望时,才会倾向于接近教师,才会主动地去接受、理解教师的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内化为学习上的驱动力,产生努力实现教师期望的行为活动。学生的信心之火一旦点燃,就需要不断地添油加柴,而不能泼丝

毫的冷水。这里的添油加柴就是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赞许,只有这样他们的信心之火才会越烧越旺。有了爱心,就能“动之以情”唤回学生的自尊心;有了爱心,就能“导之以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了爱心,就能“持之以恒”,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它是点燃热情的火花,是培养自信的源头,是激发人类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要随时了解情况,发现新问题。抓住最佳时机处理。我们的工作是无形和无量的,也是默默无闻的,但是它造成的影响却足以改变学生的人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教育教学总是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教育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下载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孩子心灵的世界 德育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参加幼儿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一、让孩子在数学中玩 在五大领域中,数学活动在幼儿园是最难开展的。数学活动的要领是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认知,学会思维。......

    走进孩子的心灵讲稿

    “走进孩子的心灵”讲稿 我从网上看到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班主任郑丹娜(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在全国德育大会上以“感受心灵”、“走进......

    走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2011-2012年上期 教学反思 走进孩子纯净的心灵 彭明容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了,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们一个个异常活跃,争先恐......

    走进孩子的心灵心得体会

    《走进孩子的心灵》读书心得 安溪第九小学李霞玉 虽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但接手的都是小班化的班级,所以觉得平时应付自如,但自从踏进九小校园,面对这么大一个班级时,感觉力不从心......

    走进孩子的心灵(5篇)

    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如一方净土,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走进“后进生”心灵世界(大全五篇)

    走进“后进生”心灵世界 宿城区郑楼中心小学 李国营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学校中出现了“差生”这个词,而且常常会和一些学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里不仅使我们感觉到大......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随笔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聂懋冰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

    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走进孩子的游戏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而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让这个游戏世界得以实现和日趋完善。2009年11月天宁区开展了幼儿创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