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
探讨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以某医学院为例
一、导言
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同居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广泛的关注和争议。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日益形成,对于婚前同居的规范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社会上都宽松了很多,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行事, 婚前同居早已不是新闻,越来越多的此类现象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那么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是怎样的态度呢?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有利于给学校制定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2、研究的问题及界定
同居指: 指男女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社会行为。同居和试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指向婚姻的同居(最终也可能不通达婚姻)可以称作试婚,那些不指向婚姻的同居(也可能通达婚姻)就不能称作试婚。①
“婚前同居”,顾名思义是指单身男女在结婚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未经法律约束,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社会行为。这里需要强调几点,婚前同居不同于事实婚姻 ,男女双方是恋人的身份而不是夫妻身份,经济上互相独立,不生育子女,他们最终可能还会走向婚姻。②
二、方法
1、文献回顾及评论
针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原因,黑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晓婧同志认为大学生选择同居是性生理、性心理、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原因。的确,青年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 寻求伴侣是他们这个时期交友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年学生一旦恋爱, 伴随着接吻、拥抱、抚摸等边缘性性行为的升级, 两性关系中的神秘性一点点减少, 而对对方的身体、性器官以及情爱都想了解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因此, 恋爱本身是一个探秘的过程, 同居就是这一探秘过程的终点。而社会上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性自由、黄色文化难免不给校园带来强烈的冲击波良好的避孕工具、避孕技术的推广为同居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安全的保障, 而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的正确引导却明显不足。除此之外,高校扩招, 校舍陈旧且年久失修, 学生宿舍的脏、拥挤使许多新生无法接受经济条件宽裕的, 便纷纷离开宿舍, 寻找自己的一方空间。
针对大学生同居的数量,潘绥铭教授通过严格的实证调查给出的数据是:截止2001年,在全国的大学本科生中,同居的仅占5%,因为同居毕竟要受到经济条件、社会舆论、道德压力以及后果承担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近年来国内学者一直关注大学生同居现象,但是在研究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一般来说,大家都普遍认为医学生受过医学知识的教育,对于未婚同居和发生性行为的几率会比非医学生的低,对于这点,本人针对医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态度的调查,虽然受过医学知识教育和发生性行为与同居的几率不是必然的关系,但却是相关关系。
2、资料分析和资料收集
由于受到资金和时间等的限制,本次调查只选了一所医学院校的大三年级学生作为分析单位,这项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偶遇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即在大三的年级里,按分层和偶遇抽样方法选取精神医学本科、影像本科、口腔本科、预防本科、中药本科5个专业,再分别抽取23个、8个、22个、20个、27个学生作为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张,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73%,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结果中,户口以及性别对未婚同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下面对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1反对率比城市的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思想相对保守,城市由于比农村经济发达,教育先进,因而思想较开放。在说不清这一项中,无论是农村和城市学生,这一项的比例是最高的。
从表22.4%),反对率(16.1%)低于女生(19.0%),而在较认同这一项中,男生也比女生高,而太不认同的比例低于女生16.3%。这些数据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加赞成同居。综合表1和表2可看出,在说不清这一项中,比例都比其他选项高,无论是男女性别或来自农村和城市,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是比较模糊的。
从表1和表2中还可得出 “不太认同”和”反对”这两选项的比例相加都高于“完全支持”和“较认同”选项的比例相加,可看出,不论男女、农村和城市,有大部分人是反对婚前同居的。
生觉得社会舆论是主要原因,达到了40.5%,大大超过了其他选项,而经济条件排在了第二位,只占26.2%。在表4中,无论农村和城市,经济条件也不是影响大学生未婚同居的主要原因,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不再是影响大学生同居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未婚同居更加考虑的是道德和舆论方面的问题。则说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至今仍然发挥影响力。
表5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人 ,虽然先进的避孕知识和工具的传播与使用不会对女性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是传统的贞洁价值观念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就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医学水平知识的教育的医学生也不例外 , 他们会觉得问混同居会对女性造成心理和人格伤害。回答是的男生占了67.7%,低于女性(83.3%),而在2002年,王文静、李卫红③ 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该项调查中显示,只有28%的男性认为婚前同居对女生伤害大,从这两组数据上看,接受过医学教育的学生会比非医学生更加认为同居对女性是造成伤害的。
表
对“婚前同居伴随怀孕的危险”的判断题 , 有78.1%持肯定回答 , 其中男性比例74.2% , 女性比例也高达 81.0%。,男女两性对这一问题基本持相同看法,毕竟怀孕会使女性的身体受到直接的伤害 ,比如流产、刮宫、身体受到避孕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等,而男性也更加考虑到女性的感受,并意识到,女性一旦怀孕,男性将承担责任,因而大多数男女性担心怀孕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对于医学生这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接触的医学知识也相对比他人更多,更加懂得同居会伴随怀孕的危险,因而会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
67.1% , 其中男性占 71.0 % , 女性占64.3%。持否定观点的人占绝对多数 ,原因分析 , 可能是他们认为双方分手的根本原因是感情出现裂痕 ,而不是同居行为本身。这说明女性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像以前 ,一旦女性跟男性发生关系 ,便证明女性是男方的人了 ,如果怀孕而男方又要抛弃她 ,后果更不堪设想。而今 ,女性不再有后顾之忧 , 是否分手是双方或其中一方的自愿选择。由于没有进一步调查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在这一问题 ,(52.1%),从表格中看到,有相当比例的男性(51.6 %)和女性(52.4 %)认为婚前同居是非法的,对此 , 我们的解释是这些人可能缺乏婚姻法律常识 , 他们把婚前同居等同于现行法律规定的非法同居。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 婚姻是男女进行性和享用快感的唯一合法途径 , 因此婚前同居自然而然被认为是非法的。这里讨论的同居是婚前同居 ,并不是非法同居类型,我国法律也没有把婚前同居定为法律禁止的行为之内。的学生否定了“婚前同居是不道德的”的判断,47.9%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这说明有相当多的人在道德上认同婚前同居行为,传统的性规范和以为性主要目的的未婚同居行为是不道德的、败坏的甚至是有伤风化的。社会在进步,人的价值观在改变,对于婚前同居,人们越来越接受这种行为,性快感和性罪恶之间的联系开始减弱。
从男女比例上来看,女性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却高于男生,这说明了女性的性价值观更趋于开放,不可忽略的是51.6%的男性和将近一半的女性认为婚前同居是不道德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显然性行为仍然是道德范畴讨论的热点。
表10人们认为婚姻与恋爱是个人的私事, 任何人没有干涉的权利,人们怎样恋爱和是否结婚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没有对与错之分,那些以传统的贞洁观念来批判甚至讥笑男女性行为和婚前同居的人逐渐在减少。人们评价别人的恋爱方式就像评价别人穿什么衣服一样,没有对与错之分,只说自己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而已。
在对大学生关于同居问题的调查中还发现,谈恋爱的人达96%,而同居过的人只占约14%,在“如果您没有同居过,而现在有了恋人,您准备同居吗”这一项中,约21.7%的人不确定,70%的人表示不会,约8.3%的人表示会。这些数据都表明,当今大学生同居数量相对于大学生数量是偏低的,因为同居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压力,如表3和表4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同居受到社会舆论、道德压力和经济同居的制约。在未同居过而在恋爱的比例(约82.2%)上看,70%的学生是比较理智的,他们不赞成婚前同居,也并没有发生婚前同居行为。
在“如果您同居过,您的理由是什么”这一项中,60%的人更加看重于两情相悦,20%的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剩下20%的人认为婚前同居是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实习”。
不论如何,仍然有80.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只有1.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以恋爱为主,这是值得庆幸的。那些认为当今大学生同居数量太多,影响学习的看法是错误的,同居时代并没有到来,也并没有成为主流。
四、讨论与小结
婚前同居之所以炒得这么热,跟近年来媒体关于因大学生同居所引起的未婚先孕及各类犯罪的报道日渐增多有关。婚前同居难道是与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相背离的吗?为什么大学生未婚同居或犯罪会这么受到关注?当前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很严重吗?从上面的表1和表2中得出这么个结论:反对婚前同居的人数比赞成的人数多。与主流文化相比,这个话题依然不被人们认可,依然是一种不正常的亚文化现象。再者,在我国,青年已成为未婚同居者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同居,却要承受比其他青年更多的指责和压力,因为大学生群体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人们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而同居是一种不务正业、放纵自己的行为④。虽然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但自身的特点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特殊看法。因而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对于婚前同居,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条文,也并不存在违反法律这一说。而对于道德来讲,52.1%的人认为婚前同居并不是道德问题,这说明道德批判上有所松动,但是有47.9%的人却认为婚前同居有违道德,道德规范使人们想当然的认为未婚同居是不健康的现象,也就会对大学生的同居行为横加指责。
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对同居持完全支持和较认同态度的大学生的数量并不直接等同于同居大学生的数量,据本次调查,同居过的只占14%,与大学生数量相比,这个比例很小,虽然大学生思想开放,观念超前,但是心态上是比较保守的,真正付诸行动的不多。
在婚前同居的理由上,超过半数人认为两情相悦是原因,大学生由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他们更加看重双方的感情,这当中也就有了责任,但不等于说未婚同居应该提倡,仍然有20%的人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一旦男女双方分手,女性会受到精神和生理上的伤害,而男性会出现逃避、愧疚等心理。对此,高校应该从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性病理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教育, 加以正确引导, 树立科学健康的性价值观。⑤
本次调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调查结果不能很好的说明受过医学教育的学生在对待未婚同居的态度上比非医学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一些抽样方法上也会造成调查数据的误差;有效问卷比例偏低,样本容量小,这多多少少也会给调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总体上调查比较顺利,每项数据都比较真实、客观。
注释:
① 马晓倩:《从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当代青年的性价值观》,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第8期,2009年8
月
② ③王文静、李卫红:《婚前同居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上海大学生婚前同居观念的一项调
查》,2002年12月
④翁才敏:《大学生同居现象的认识误区》,福建师范大学
⑤任慧英、张静:《大学生同居现象与性健康教育》,西安工业学院
第二篇: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共)
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
余冰川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摘要:未婚同居给许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无尽的困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包袱。这些和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背道而驰的现象将会影响到家庭和个人的正常生活,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当代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德育功能。让当代青年大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厉害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健康恋爱,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纯净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未婚同居;负面影响;解决途径
一、大学生未婚同居的客观现状
大学生同居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大学生同居现象正如一股挡不住的寒流侵袭着我们的整个青年一代,没有一个高校幸免于难,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在校生异性同居现象。
早在2002年新浪网就报道:“在广州的高校周边,如石牌、五山和下渡等地,出现了一些‘大学生村’,其中就有不少‘异性同居族’”(新浪生活网:《走近同居男女大学生》2002、5、2)。①如今大学生同居之风更是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但是有不少事实证明:大学生同居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行为者将为其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大学生未婚同居带来的负面影响
婚前性行为和同居者是综合行为者主观因素和社会客观因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未婚同居不仅使很多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还导致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
(一)未婚同居使大学生身心受到伤害
婚前性行为给行为者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女生。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性行为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贪图一时心理上的满足而发生,这样就导致许多学生在事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懊恼和后悔情绪。据2008年12月11日北京时报报道:据调查发现,有27.3%的人性交后怕怀孕,21.3%的人很懊悔,21%的惧怕败坏名誉。在接受人流手术时,怕手术痛苦者48.4%,不敢告诉家长者17.3%,不在乎者13%,手术后怕产生后遗症的62.3%,怕失恋后不易再找对象的20.7%,无所谓者17%。
据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婚前性行为不仅给女生心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还会给女性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创伤。轻者是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滑,内分泌失调;重者是导致其终身不孕不育,造成终身遗憾。同样,婚前性行为也会给男生带来无尽的烦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二)未婚同居导致社会对其的接受程度降低
未婚同居在当代青年大学生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大相径庭。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度,中国人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纵然是在改革开放的21世纪,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与观点还是没有产生多大的改变的。事实说明:如果男女双方终止同居关系,主要受害者是女方。就其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大多数人对贞操要求的双重标准,即只要求女性要坚守贞操、洁身自爱,对男性却没有过多的要求。一言以蔽之,未婚同居的经历必将会或多或少的降低社会对其的接受程度。而人又是社会的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有这一切都将给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无尽的困扰。
(三)未婚同居致使婚后生活幸福指数降低
大学生因未婚同居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仅在于婚前,更在于婚后,未婚同居影响着婚后的生活质量。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家,丈夫对自己配偶守身如玉为自己的要求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受西方性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一些性自由、性解放的思想,大部分人都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大部分中国男性不在乎自己的女友是否守身如玉,但都要求自己的老婆冰清玉洁。婚后夫妻关系很容易因为此事而变得紧张。有些女性因婚前与他人同居遗留下的问题,可能导致不易受孕或不孕,这更容易导致家庭的不稳定甚至破裂。
(四)未婚同居平添了各种法律纠纷问题
选择同居的大学生初衷是为了增进彼此感情,加深对双方的了解,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还在念书的同居者双方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在外边租房同居给双方的学习生活带都来了负担。很多情侣在解除同居关系以后都会产生经济纠纷。共同生活产生的债务债权问题、共同财产的归属权问题等。除此之外,对于女性将面临更为棘手的问题,即如何保护自己生育权及对孩子的抚养权等问题。《举案说法》栏目曾报道:一名广州女子金佳丽,他男友在得知其怀孕并身患疾病时选择了离开,企图逃避责任。最后金佳丽不得不选择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未婚同居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据网络媒体报道:2001年8月初,哈尔滨警方以抢劫、伤害嫌疑将哈尔滨某大学三年级学生陈某逮捕。警方在向当地媒介透露案情时说据陈某交代,他干这一切都是为了新学期开学后凑足与女友在外租房同居的费用。同年9月中旬,在江苏南京,一对同居的大学生发生“情变”,不同意分手的女大学生竟然拿出菜刀砍伤自己。还有很多因同居而引起的堕胎、弃婴、自杀、性病泛滥等事件。这些都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未婚同居也是未婚妈妈的增多,单亲家庭比例上升的原因之一,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据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孩子的犯罪率是正常家庭孩子的两倍。广东省少管所的少年犯中,单亲家庭的占2/3;1999年浙江省破获的一个少年盗窃团伙,13人中有12人来自单亲家庭。②
三、解决途径
不少在恋爱当中的大学生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意志力较薄弱,不能全方位考虑利弊关系从而导致婚前性行为、同居的发生。针对日益严重的这一现象,至少应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同居最好不要发生为宜。但事实上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现象正在迅速的蔓延,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不良习气的继续扩大。应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恋爱中男女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观,让当代青年大学生能正确的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厉害关系。面对已经有过性行为和未婚同居的群体,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加倍关心他们,不放弃他们。从心理上和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健康恋爱,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纯净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
调查显示,有22.2 %的人是来自学校的性教育,21.12 %来自书刊、影碟,10 %是上网浏览,仅有2.7 %是来自家长。另外关于对性知识及避孕的方法了解的程度,基本了解的占25.1 %,听说过一些的占44.6 %,了解很少的占22.5 %,完全不懂的占7.8 %。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只有16.4 %的人采取了避孕措施。这表明,目前学校对学生的性教育方面的引导还比较薄弱,需要改进和加强。③ 在文化上校方应该组织专门的性文化知识授业可课程,把性文化、道德问题拎出来组成专门学习研讨课题,开展相关的辩论会,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同居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坚定学生健康恋爱的信念。
为了追求暴利,一些不法商家和媒体利用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等不良思想和社会腐朽、庸俗思想,大力宣传黄色暴力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社会思想渣滓的入侵防不胜防。要净化学生心灵更要从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做起,要充分发挥国家文化监管局的作用,确保大众传媒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性信息是健康的向上的。更要利用好大众传媒这一方便快捷的工具,教育大众懂性、知性,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性,进而更好的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上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孩子的第一个任老师,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性,增长孩子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应该以适当合理的方式向孩子灌输正确积极的性观念,让孩子从小就能正确的对待性问题,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注释: ① 彭将霞,刘成斌.道德越轨与法律越轨——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大学生同居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03,07.
② 蔡俊生.论群婚[J].中国社会科学,1983,(1).
③郑雅维.对当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反思[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 年12 月
第18 卷第6 期.
参考文献:
[1].徐安琪.未婚青年性态度与性行为的最新报告[J].青年研究,2003,(7).
[2].吴鲁平.当代中国青年婚恋、家庭与性观念的变动特点与未来趋势[R],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3].刘志翔,毛丹.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新特点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态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态度的调查报告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
一、调查目的时光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高中生活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同时我们也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过了三个多月的丰富的校园生活。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及与此有关的困惑,我们通过确立这一课题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创业发展观,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他们在创业方面的意见
二、调查对象
关于本次调查,我们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校区2011级的新生群体为主要对象
三、调查地点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七、调查结果
(1)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
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2)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调查结果与信息,普及创业理念,弥补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努力,在电信分院老师、团学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小组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写,我们的日常工作、调查方法、报告论文格式等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缺陷,望评委老师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为我们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鉴!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处世态度[范文模版]
当代大学生处世态度
今天的主题已经将我们讨论的话题所应涉及的范围给定,时间为“当代”,人物是针对大学生来讲,问题是“处世态度”,处世态度包括生活、学习态度,遇事应对态度。谈到处世态度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问题属于个人的态度范畴,别人无权干预,有人喜欢默默无闻,不关心周围一切大事小情,有人则热衷于一切可以锻炼自身亦或是可以学习接触新兴知识的活动,在我们大家当中这样两种性格的都有,我自认为是属于第二种的,比较乐于参与这些活动。我看到很多穆斯林大学生在班级,校园等等搞的活动中往往都沉默,不参加,表现出过于低调,甚至看起来更像是消极的态度。
对于这样的现象,在此,我先表达下我的看法,仅是“我认为”。在我的很多朋友眼里,当然包括穆斯林及非穆斯林,他们认为伊斯兰教是个封闭的宗教,过于封建,伊斯兰文化过于陈旧,穆斯林就对于许多事物的首要评判标准都是这件事合不合教法,是不是必须做的,和法必须则接触,不合法不必要则远之,这样的态度看似只是简单的受与不受,但其长而久之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人对新兴事物的态度逐渐变得漠不关心,但大家都明白,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接触新兴事物才能有更新的理解,如果文化水平停滞不前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又有人认为接触的东西越多越杂则人心越乱,我想,在这一点上,就要看个人的态度了,我自心诚似明月,他物又能奈我何?再者,我们的对生活的态度直接代表了我们的民族,甚至是我们的宗教,我自己认为我不希望让外人把我的宗教当做封建的牢笼,无论是我的装扮,我的谈吐,我的举止都不是宗教的禁锢,而是自我的醒悟,自我的珍爱。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话题的态度,仅仅是我自己的看法,多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希望各位多多指教,现在请大家各抒己见,大家都怎么看?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6班调查小组
关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 的调查报告
12级经济(6)班2012333501173刘 亮 12级经济(6)班2012333501177陶一帆 12级经济(6)班2012333501178忻翰启 12级经济(6)班2012333501175潘志成 12级机械(4)班2012333501180虞学良
性是美的,它是一切美、爱和生命的基础,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性。对于性,对于人性之美,人们并不能无师自通地把握,而是需要教育的。
——题记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以浙江理工大学四个年级的150位在校本科生为样本,从性别,年级等因素的差异上分析了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大多数人的性观念主要受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影响;大多数女性对婚前性行为能理解但不会尝试,而男性的性欲大于女性;大学生中存在的性关系大多数是由于生理需要,且都是高年级大于低年级;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婚前的性行为不会利于增进双方感情,且大部分人对于今后自己的另一半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处中立态度。
关键词:性观念、性行为、性态度、性教育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世界上青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多年来,中国青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出现前趋态势,性态度更加开放,性道德观念趋向多元,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逐步下降,但平均初婚年龄却在不断的推迟。究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性自由”、“性解放”等西方性观念不断渗入 ,对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大学生, 更具诱惑力。大学生中, 未婚先孕和不安全流产现象时有发生, 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带来严重危害。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多年来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年轻一代性行为观念的改变。最近,有关中国的一份社会调查显示,对婚前性行为不反感的大学生人数激增。因此,找到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影响因素对于大学健康教育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0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义
2.研究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观念随之而来,并且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其中,中国人传统的性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性的价值观、道德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晴雨表”,这种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变化在他们身上反映得尤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倡导基本的性伦理规约来规范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性行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的性行为是大学生对性的实践,从有兴趣、向往、渴求发展到有实际行动。大学生的性行为无疑都是婚前性行为。大学生的性行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发性,往往是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发生后往往给双方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自愿性而又非理智性,大学生已是青年,较少为别人胁迫,大多在双方自愿又不理智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三是反复性,由于年龄和观念的影响,一旦冲破这一线,便会多次反复发生。大学生中性行为的发生率呈增长态势已不是耸人听闻的秘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很高。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为此,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能够为普通高校的健康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资料与方法
1.[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事物、新思想逐渐进入了受封建思想禁锢已久的中国,“性开放”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大学生“禁 婚 令”的解除(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原规定中不允许学生结婚的条款),大学生已不再谈性色变,加之受到西方“性解放”、“性自由”观念的影响,以及媒体对“性”的炒作,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受到极大冲击。俗话说:“没有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有报道认为,大学生在性观念和性行为方面是最开放的一个群体。
2.研究的基本概念
性行为 :性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性行为是指可以带来性愉悦、获得性快感、引起性高潮、达到性满足的行为。包括情侣间接吻、拥抱,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手淫行为以及性交行为等;狭义上的性行为专指男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女间生殖器官的交媾行为,也就是性交行为。本课题中所涉及的性行为侧重于狭义上的性行为,即性交行为。
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通常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两个即将结婚的男女在一起过性生活,这时候由于还没有结婚,所以称为婚前性行为;而广义上的性行为泛指没有结婚就发生性行为,也包括前面说的过早性行为。在本课题中,婚前性行为主要指的是后者。
3.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
此项调查的总体是浙江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样本为随机在教室,图书馆,寝室等地点抽取的大学生。此项调查研究的样本是采用多阶层抽样方法从浙江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四个年级中抽取的,样本为150人。抽样思路是随机对学校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采用当场进行的形式,即请对方当场填写问卷,并由调查者当场收回。此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1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两份问卷数据缺损,问卷回收率为100﹪(150/150)。
4.研究的基本方法
数据的录入,分析与统计是采用EXCEL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进行相关的描述和推论统计,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和成果
三、结果和成因及危害的分析
一、结果
1.()您对性的定义有下列的哪些?(可多选)
A、纯洁
B、病态
C、刺激
D、本能
E、必须
F、神秘 G、羞耻 H、其他(可附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ABCDEFGH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ABCDEFGH男女分析:大部分同学对性的定义是纯洁和本能,且年级和男女差别不大。2.()您认为您的性观念如何?
A、传统
B、中间态度
C、开放
40大学生性观念
百分比3020100大一百分比大二百分比年级大三百分比大四百分比ABC
50403020100ABC男百分比女百分比 分析: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对性的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男性较女性更加开放。年级高的较年级低的开放。
3.()您认为您的性观念受下列哪些的影响最大?
A、家庭
B、书刊电影电视
C、课堂
D、朋友
E、网络
F、其他(可附加说明)_______________。
50.00%40.00%30.00%20.00%1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ABCDEF
40.00%30.00%20.00%10.00%0.00%ABCDEF男女
分析:大学生的对于性观念的了解大都通过家庭和书刊电影电视,男女差别不大。4.()您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A、理解并愿意尝试
B、理解但不会去尝试
C、不理解但发生也不介意
D、不理解且避免去发生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ABCD
80.00%60.00%40.00%20.00%0.00%ABCD男女分析: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能理解婚前的性行为,但不会去尝试,女性较男性更加不愿去尝试。
5.()您认为在大学期间发生的性关系最多是出于什么?
A、由爱而生
B、生理需求
C、不知道
D、别的原因
50.00%40.00%30.00%20.00%1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ABCD
50.00%40.00%30.00%20.00%10.00%0.00%ABCD男女
分析: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发生的性关系是出于“有爱而生”,或者“生理需求”,也有部分同学表示不知道,那女差别不大。
6.()您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否有利于双方增进感情么?
A、是
B、否
C、中间态度
80.00%60.00%A40.00%2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BC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ABC男女
分析: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能增进感情,40%以上对此持中间态度。7.()您是否反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
①若反对
()请问您认为婚前性行为最大的危害是哪些?可多选
A、影响女性婚恋生活哦
B、危害双方身心健康
C、破坏正常恋爱关系
D、易产生矛盾纠纷
E、未婚先孕导致勉强婚姻
F、其他(可附加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60.00%40.00%2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ABCDE
反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60.00%40.00%20.00%0.00%ABCDE男女
②若不反对()请问您是否确切的知道避孕用品的使用方法
A、确切的知道
B、大致知道
C、不知道
不反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100.00%5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ABC
不反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60.00%40.00%20.00%0.00%ABC男女
分析: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反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并觉得会破坏恋爱关系,影响女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性的正常生活。
8.()您是否介意将来的配偶有婚前性行为?
A、介意
B、中立态度
C、不介意只要相爱就好
D、不清楚
50.00%40.00%30.00%20.00%10.00%0.00%大一大二大三大四ABCD
50.00%40.00%30.00%20.00%10.00%0.00%ABCD男女 分析:一部分介意将来的配偶有过婚前性行为,且男性较介意,一部分人表示不介意只要相爱就好。
二、成因分析
(一)生理方面的原因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和人之间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的基础,是人所有需要中最基本,也是最有力量的。性居于需要的最底层,越是底层的东西,越接近动物的本能,这些本能的欲求,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一遇到适合的土壤就会蓬勃的生长。”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处于青春期晚期——性萌发到性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不仅性器官和内分泌在生长发育,而且大脑皮层中的性控制中枢也逐渐成熟,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性意识和性体验十分明显。这个时期大学生性爱本能欲求有强大的内驱力,与异性交往的欲望也达到了顶峰,因而有着强烈的性冲动。成熟的性生理,强烈的性欲望是大学生性行为产生的自然基础。男女大学生之间的互相爱慕、亲近,甚至出现性欲冲动,以致发生婚前性行为,实际上就是受繁殖本能驱使的结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对性渴望和要求的不断增强是生理需要的自然流露。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伊德认为:人的性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本能对性心理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大学阶段,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基本完成,性心理发展也已达到一定水平。然而,人格发展却在此时才开始加速发展,一直要持续到青年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晚期才基本完成。因此,在整个大学阶段,大学生个体始终处于性与人格不协调的状态中。这种性与人格的不协调在这一阶段意味着:一方面,个体在生理上已具备了性行为的能力,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性欲需要满足;另一方面,个体尚没有成熟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适应能力,其结果便可能导致性心理与行为的失调,或出现性恐惧、性焦虑、性压抑、性放纵等各种性问题;或将性作为代偿物,用以宣泄来自生活各方面的挫折和不满,以致发生婚前性行为。由此可见,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精神上的交往,性格上的互补,彼此间的快乐,性成熟与人格成熟之间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的内在根源。
(三)社会负面性文化的大量传播
在当今文化环境中,性已渐渐撕去了遮遮掩掩的面纱。受到中国传统性文化思想和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热潮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既不像先辈们那样单纯无知,也不完全像西方国家那样毫无顾忌地追求性解放,在这样矛盾的文化冲突中他们就会产生矛盾的行为选择。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并存使大学生的性心理,性观念呈现矛盾的发展趋势,性价值观也呈多元化发展。另外,社会上很多书籍、刊物偏重于性器官、性生活内容的介绍,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贫乏,加之影视中性爱镜头的增多,以及马路大街上搂腰搭肩、拥抱接吻现象时时映入眼帘,这种文化氛围使大学生产生对性的朦胧意识和好奇心理更加深化和现实化,由原来对性比较无知发展到已不满足于书刊上所介绍的和影视屏幕、马路大街、娱乐圈、月光下所目睹的,而是要亲自去尝试、探秘,以至于在恋爱期间,有时主动好奇地提出、不拒绝或迎合对方的性要求,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在一时好奇冲动下发生的性行为。
(四)避孕和人流技术的迅猛发展
三分钟无痛人流、低价位人流服务、“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等广告,铺天盖地在媒体和大学校园里出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暗示,避孕和人流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解禁”、创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免除后顾之忧,使其不必担心患性病、艾滋病和怀孕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和麻烦„„于此,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五)“维系感情”的纽带
许多大学生把“性”作为衡量爱情的尺码,认为只有性才能维持、发展爱情。大学生的恋爱,大多数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同时受到诸如经济支撑、信任关系的建立、因寂寞而恋爱、为炫耀而恋爱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恋情并不稳定。于是大多数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人会采用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方式来“拴住”对方,认为在婚前发生性行为可以使双方的爱情更加坚固。另外,男生在性需求方面要高于女生,大多数时候都是男生向其女友提出发生性关系的。女生害怕自己拒绝后男友会离自己而去,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女生都会选择屈从而与男友发生性关系。
(六)追求所谓“新”的恋爱方式
当今,中国社会已进入高层次、快节奏、多色彩时期,生活方式在改变,恋爱方式也在改变。有些大学生错误的认为,现在的恋爱方式就是动辄发生性行为。在追新潮的心理作用下,很多大学生很快从初恋进入到热恋,如此如醉的拥抱、亲吻、爱抚激发起性生理本能的强烈冲动,使理智已难以抵御。为了追求感官怡悦而一时冲动下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大有人在,特别是男生尤其明显。
三、危害
(一)婚前性行为使双方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或痛苦
婚前性行为给当事人双方,特别是女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时婚前性行为是女方提出来的,但更多的是男方要求而女方迎合或抵御不了下进行的。对大学生而言,男女双方对婚前性行为都有一定的非法感,他们均怕被别人发现,处于恐惧、紧张、害羞状态之中。由于男方性冲动很强烈,他们的婚前性行为大多是突然发生的,很少采取避孕措施或根本不知如何避孕,很容易导致怀孕。一旦发生婚前性行为,女方往往会很长时间处于“怕被人发现”和“担心是否怀孕”的恐惧之中,女性很少感到欢悦。在极度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下仓促进行的性生活根本谈不上和谐,而初次性生活的不和谐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有可能影响到婚后正常的性生活。
(二)危害身体健康
婚前性行为大多是在无准备、性欲高涨时发生的。此时很少顾及卫生问题,可能带来意外怀孕、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和受伤、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有的女生怕受到校方的处分,怀孕后找那些江湖医生,在极不安全的情况下偷偷流产、使生殖器受到很大损伤,很容易引起大出血、感染等,导致婚后习惯性流产、宫外孕或早产的概率大大增加,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生育能力,乃至生命。流产后又怕被人发现,坚持学习工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营养,严重影响身体恢复,给身体带来很大伤害。(三)使恋爱关系失去平衡
婚前性行为使恋爱关系出现不利于女生的方向发展。在未发生婚前性行为时,恋爱双方是相互平等、自由选择的关系,可发生之后情况有所不同:一是双方吸引力比过去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逐渐减弱。原以为两性关系很神秘,现在变得“不过如此”,过去的光彩、魅力显得不再夺目,不再充满力度了”二是女方再选择机会减少。原来男方十分迁就女方,自女方委身于他之后,便以为“她再也离不开我了”、“非我莫属了”,于是对女方态度随便、任意支配。反之,发生性行为后,女方的依赖心理明显增强。由于害怕社会舆论和道德的谴责,很多女性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他的人了或担心害怕男方变心,惟恐被抛弃,处处迁就忍让对方,极力想维持现有关系,从而失去了相敬如宾的感情基础,妨碍了彼此了解及理想情操的培养,即使发现他有较大缺点,可事已至此,只能将就结婚,贻误了终身大事,从而破坏了婚后家庭幸福;三是使男方对女方的猜疑开始萌生。恩格斯曾讲:“性爱是排他的”,女性如此,男性也不例外,男子总希望女友只信任自己,对自己开放,一旦与之发生关系,便又开始猜疑女方:“她对别人是否也这样开放?她对我是真心的吗?„„”若女方过去已谈过几个对象,这种疑心就会加重,或导致终止恋爱关系,或使双方的相处困难重重。因此,随便的“给予”,可能不仅得不到对方的珍惜,甚至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
(四)易感染上性病和艾滋病
这一点是最严重的危害了。大学校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毕业就分手”,而事实也是这样的。大学发生婚前性行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无法最终走到一起,于此多个性伴的可能性更大,这就容易导致性病的发生和感染上艾滋病。其实性病艾滋病离我们大学生并不远,2000年时就有专家认为,婚前性行为的广泛被认同增加了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机会。
四、讨论
一、教育对策
(1)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2)加强家庭性教育(3)完善学校教育(4)宣传安全套的重要性
(5)加强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6)完善社会教育
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句名言:“一切无知都是令人遗憾的,但是对性这样的事无知,则是严重的危险。”有句话说的好:“教人使用火柴不一定是让人放火”。性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正视性、了解性、正确地分析性、对待性,最终在大 9
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完整、健康的性观念。瑞典的性犯罪是全世界最低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瑞典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性教育,人们谈性就如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恶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
社会、政府和媒体了解到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现状、成因和危害,进而争取到社会、政府和媒体的支持,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性观念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结语
本次研究证实了笔者的部分假设: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比较开放的,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都表示理解和非常理解。同时,性别和年级两个因素对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首先是女生比男生更赞同传统贞操观念;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女性受到了更多的传统性观念的影响,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强。其次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婚前性行为对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比较容易受伤害。高年级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可能性比低年级高;
分析其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性欲望更加强烈,并更多地受到大学校园内相对宽松的性环境的感染和熏陶
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正确处理恋爱中性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在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大学生的性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性观念是非常必要的。依据研究结果,大学在进行道德观念的教育应注重不同的性别和年级群体。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尽管本次调查研究的每一步都经过了认真考虑和精心设计,但由于自身的软件操作能力和研究经验水平有限,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问卷设计的不太合理,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太令人满意;其次是调查受到财力和人力的双重限制,导致样本较小,统计误差较大。对此,小组成员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最后,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性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一起努力,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性观念。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4-455.浙江理工大学12级经济六班调查小组
【2】胥兴春, 刘电芝.大学生1 638名性行为和性观念状况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9月第26卷第9期: 745 – 746 【3】梁德友.论当代大学生性教育.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4】李英美:大学生性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5】潘绥铭,中国大学生的性行为考察,百科知识,网址:http://.【6】吕欣欣.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性教育,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7】[美]劳伦·克拉克,著.郑治国,等译.艾滋病ABS.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9.72 【8】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6页 【9】刘梦.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007重印),第30~33页.【10】刘小芳,聂海波.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伦理思考.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4月第23卷第2期.【11】 赵阿华.当代大学生的性伦理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1月.【12】范益民.当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0月第17 卷第10期.【13】江剑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13~119页
【14】严明,董珊主编.大学生性健康教程.-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2006.1重印),第183-186页.【15】刘卫林.大学生性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16】『美』麦道卫/著,王培洁/译.为什么真爱需要等待.-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