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范文

时间:2019-05-13 13: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范文》。

第一篇: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范文

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

有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恋爱、性行为最近再次成为媒体炒作的话题——19岁的李静与21岁的男友李军在假期旅游时发生了性关系。李静在校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出现了宫外孕,便自费住进了地方医院做了手术。李静出院后即被学校通知要被处以留校察看的处分,男友李军则被勒令退学,并通报全校。原来校医院将她的孕情通报了系领导。学校要求李静写份深刻检查,交待发生性关系的时间、地点、次数等情节,承认犯有“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错误。最后,学校以李静写的检查“认识不到位、狡辩”为由,将两人同处以勒令退学处分。这对恋人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准备将学校告上法院。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讨论,一般是两种看法:同情孩子们的说,应该尊重个人的权利,简单的处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感叹世风日下的说,坚决不允许出现违反规定、带坏风气的行为发生,应该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从客观的角度看,如今大学生谈恋爱直至同居或者出现性行为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据有关机构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表示“可以理解”或持肯定态度的占48.5%,“说不清”的占27%。也就是说有70%的大学生不反对婚前同居。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以及中南大学三所高校之间有一个面积不足0.5平方公里的小村落,这里修建了近百栋两层或三层的新式楼房,它就是有名的“同居村”。居住在这里的学生总是以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为由来证明大学生同居的正确性,他们认为大学生同居已经是一种时代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这种“新潮的”、“现代的”潮流和趋势只能适应而不能抗拒,否则就是跟不上潮流,就是落伍。他们甚至认为,大学生应该冲出思想和现实中的“围城”。也许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众多的大学生在校外同居。

这些自喻为“新潮的”、“现代的”言辞未免太过极端,但是有不少学生选择同居确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情形,教育者又是怎么说怎么做呢?

据了解,现在各大高校对大学生在校外同居问题的态度十分鲜明——严令禁止。学生守则上通常对大学生同居作了明确规定:一经发现,将被处以记大过的处分,或勒令退学。对学生私自租房也有规定:禁止在校学生擅自在外租房,一旦发现将处以警告以上处分。由“一经发现”、“一旦发现”这些词我们就真的发现了——高校的策略只是重罚、堵,抓住了就重罚,抓不住也就不管了——而缺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某高校的一位教授称,大学生同居现象的泛滥与大学生自身的自律性不强是分不开的。现在的大学生多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基本上是独身子女,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性问题上比较开放。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自尊自爱,洁身自好,有意识地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抵制不良诱惑,不要因“性”影响了自己的前途。一些大学生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应有的考虑。而这很有可能对对方乃至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埋下各种隐患或对现状造成某种损伤。而这种损伤对处于该年龄段的学子而言是相当可怕的。大学生们应该明白,自由是相对的,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更不可能有无代价的自由。

应当承认,这位教授的观点非常正确,相信有为数众多的赞同者,但是问题的症结似乎不仅仅是“自律性不强”、对惨痛代价认识的不深刻。也许是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的基础就没打好,对孩子们加强自律的教育不够吧。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同居,说到底是社会化现象,社会上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屡禁不止的卖淫嫖娼等一股股混浊的“黄”流对校园的冲击可谓不小。从教育体制上说,高校缺乏对学生的性教育和引导。极少高校有性教育课程,许多高校的性教育只是给新生放一盘有关生理卫生的录像带甚至有些连录像也没有。这样看来,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用“对”与“错”判断,未免简单草率而且有失公允。

那些抗拒不了性诱惑或者以“新潮的”、“现代的”思想自居而偷吃禁果,在片刻的“欢乐”之后即惨遭学校家长共同修理的倒霉孩子们也有一肚子的委屈,长那么大,也没什么人说这样做不好,而且国家法律上都没明文规定成年人不准同居,不准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所有的指责和惩罚根本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在这个天天“今日说法”的时代,年轻人的这种“呐喊”似乎不无道理,但他(她)们忽略了一个前提,他(她)们的身份。

法律虽然赋予了每个成年人自由处置自身的权利,但是,对某些组织的成员来讲,如果他(她)所在的组织对这种权利加以限制,成员加入时即默认了这种限制。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既然是学校的一份子,就应该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这也是对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从这点上讲,那些倒霉孩子的辩解是不成立的。

学校对在校生发生性行为的处理方式显然是不负责任、简单草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学生们仅以自身权利为由的辩解也是站不住脚的。对于这个看似死结的问题,我们不妨采取疏导的做法——有教育界人士早已指出,学校加强对学生性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已迫在眉睫。不仅如此,家庭和社会也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恋爱观和性观念,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第二篇:大学生未婚同居调查问卷1

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调查问卷

您好,本调查由长沙民政学院承担,目的是调查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以及对此现象的看法,用于更好完成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对此问卷采取严格保密措施,随机调查,请如实作答。诚挚地感谢您的信任、支持和参与,请在所选选项上画√

性别: A.男 B.女

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独生子女: A.是 B.否

感情状况: A.单身,暂时不考虑恋爱问题

B.单身,希望早点结束单身生活

C.恋爱中

1.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有没有过未婚同居的现象?

A.有 B.没有

2.你对目前大学生未婚同居这一现象所持态度是?

A.反对(请回答第3题)B.赞同(请回答第4题)

3.如果您反感,那么您反感的理由是什么?

A.道德问题 B.破坏现有社会秩序

C.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

4.如果您赞同,那么您赞同的理由是什么?

A.生理需要 B.爱情

C.试婚 D.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

5.你认为大学生选择未婚同居的原因是?【多选】

A.真心相爱的体现 B.满足一方要求

C.满足生理需求 D.积累经验(日常生活或性生活)

E.学校住宿条件差 F.随波逐流,盲目效仿。

6.你认为爱情与性的关系?

A.先有性,后有爱 B.先有爱,后有性

C.有性,无爱 D.有爱,无性

7.你认为大学生未婚同居对学习的影响有?

A.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B.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C.没有影响

8.你认为大学生未婚同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

A.与周围人相处更融洽且能认识更多的朋友

B.和周围人关系渐渐疏远

C.没有影响

9.你认为同居的费用应该由谁来负担?

A.男女双方 B.男方

C.女方 D.谁有钱谁负责

10.你认为大学生未婚同居对婚姻选择有影响么?

A.有 B.没有

11.假设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在未婚同居时意外怀孕,你或她/他怎么办?

A.人流(做12题)B.保留孩子(做13题)

12.选择人流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是意外,不想麻烦 B.不想别人知道

C.对方不同意 D.暂时不打算结婚,不想生孩子

E.家人不同意 F.年轻,不想让孩子成为羁绊

13.(男生答)选择保留孩子的原因是?【多选】

A.孩子是两人爱情的结晶 B.打算结婚

C.女方强烈要求 D.负责任

E.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

13.(女生答)选择保留孩子的原因是?【多选】

A.孩子是两人爱情的结晶 B.打算结婚

C.男方要求 D.珍惜生命

E.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大学生未婚同居还有什么影响?

A.影响生活态度 B.影响未来发展

C.影响经济费用分配 D.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

15.你在意你的伴侣曾发生过性行为么?

A.非常在意 B.在意

C.不太在意 D.完全不在意

16.你认为贞操的重要性?

A.女生比男生重要 B.男生比女生重要

C.一样重要 D.都不重要

17.你认为大学生同居能否得到社会普遍承认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A.社会大众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B.学校的态度

C.社会经济状况 D.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

感谢你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此调查问卷,祝您生活愉快!谢谢!

参考文献:

陈富贵,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研究综述 ,《魅力中国》,20110

1李梅,对大学生男女同居现象的道德分析,《魅力中国》,201108

郑涛,大学生性观念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20060

3任慧英,大学生同居现象与性健康教育,《当代青年研究》,200510

范宝华,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原因、后果及对策浅析,《社科纵横》,200501

蒋阳飞,当代大学生同居问题浅议,《中国林业教育》,200305

赵冰洁,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02

75%的男生身边有未婚同居的现象,25%则没有。39.7%的女生身边有未婚同居的现象,58.8%则没有。43.75%的男生反对未婚同居,50%则赞同。60.29%的女生反对,35.29%赞同。

68.75%的男生选择人流,31.25%会保留孩子。77.94%的女生人流,22.06%会保留孩子。

第三篇:论大学生的道德感与自律性

论大学生的道德感与自律性

摘要:伴随着当代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大学生的道德与自律建设方面一些问题日益

凸显: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缺乏公德心;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个人主义思想较重;甚至诚信观念缺失并且存在知与行相脱离的严重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坚持以德修身,自觉维护社会道德准则,知行统一。此外,高校方面要建立高校德育综合实施机制,引领每一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自律能力。

关键字:道德自律价值观

一、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及自律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大学生既接受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又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虽能在理论上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同社会需要相结合,但一旦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利益时,又往往首先考虑个人得失,使理论认识与实际行为相矛盾。部分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有的表面上要求进步,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实际上是想捞一点政治资本,为将来就业和个人发展作铺垫;有的厌恶政治理论课,逃避学习政治理论。

2、价值观念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缺乏公德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成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对不良思潮的抵御、鉴别能力也相对较弱,容易受不良思潮的侵蚀,因此思想上极易出现”价值真空“,对于普遍认同的公民道德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同时金钱至上、个人享乐、唯利是图等能够满足眼前众多需求的价值理念自然吸引了他们去信奉。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些学生一味追求高消费,对父母家人的艰辛毫不体恤;有的存在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一概不参加,更不愿为同学和班级服务。

3、集体主义观念淡漠,个人主义思想较重。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人的自身价值得到高扬。但集体主义价值观仍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宠儿,大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其价值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大学生们自身也珍视自己的价值,他们重视个人权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社会认同。以上思想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不少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的态度,过分夸大个人的价值,对于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不能很好地把握,不少人忽视对社会、集体的义务和责任,讲奉献的少,希望得到的回报多,注重自身太多,关心集体太少。注重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

4、诚信观念缺失。诚信是全球化时代和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和交往准则,是为人之本。而在当今一些高校中,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在评优、选干和组织发展中,有些学生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还有个别学生甚至偷

窃、抢劫、敲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相当部分学生对一些不正之风、不文明行为、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凡此种种,我们不应忽视大学生在成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长此下去,必然严重影响未来的人才质量。

5、存在知与行相脱离的严重现象。通过各种道德教育,大学生对公民道德是了解的,对道德行为中的善恶是非也是明白的。但是他们在实践公民道德方面却并不十分理想,知与行相脱离。一些大学生口头上追求理想,实际上崇尚功利实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但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期待建立和谐规范的社会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愿意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以及增强自律能力建设的对策。

1、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要坚持以德修身,自觉维护社会道德准则,知行统一。大学生作为代表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优秀青年群体,不仅要以一个知识群体承担国家建设的重任,成为“社会栋梁”,而且要以一个道德高尚的群体成为“国民表率”,这是历史赋予大学生群体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应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

第一,自觉加强自身的公民道德修养。要率先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要求,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念与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不受各种享乐、拜金、功利、欺骗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第二,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原则、以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第三,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宣传实践活动中去。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知识水平的优势,在校内外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道德宣传教育通俗易懂、深人人心。

2、从高校的角度来看,要建立高校德育综合实施机制。高校德育必须改变传统德育思路和模式,优化德育系统,在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建设队伍、增加投入和营造氛围等综合德育实施机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要把德育教学内容、形式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目前的德育教材比较注意体系的完整,在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方面注意的比较多,但在时代性、针对性、现实性、实践性方面结合的很不够。大学生处在开放的现代社会,有个性追求,情感强烈、生动而富有活力,公民道德教育如果还习惯于灌输说教的老一套,就必然不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产生预期的效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既要坚持在大学生中进行公民基本道德教育以及“八荣八耻”的人生观教育,又要结合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的特殊国情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时代性与现实性。从社会公德教育抓起,从制止校园内不文明的行为抓起,教育大学生要用公民道德准则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自己。

部分大学生公民道德感缺失及自律能力下降的社会现象日益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加强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及自律能力方面建设,引领每一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自律能力任重道远。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要坚持以德修身,自觉维护社会道德准则,知行统一。此外高校方面要建立高校德育综合实施机制,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引领每一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 书名:《大学生思想道德研究》 作者:孟新,朱宝泉,张恺 出版社:哈尔

滨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

2书名:《大学生人文道德与法制教育》 作者:沙风,杨玲出版社:新华出

版社 出版日期:2009

3书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论》 作者:李滨出版社: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4书名:《人格修养与自律能力提升》 作者:赵红瑾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

5书名:《走向自觉与自律》 作者:郝德永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日期:2009.11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论文标题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10级市场营销2班

姓名:黄德杰

学号:

第四篇:培养学生自律性

浅谈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峄城实验小学 王开红

以前,经常是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过了,走进课堂,学生们依旧有在黑板上画画的、在讲台上抄作业的、在走道间打闹的、在座位上交头接耳的……根本无法正常开口授课。通常,只有伴随着敲打讲台和“一二、一二”的口号声,他们才会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安静下来。如何引导学生逐渐由“他律”走向“自律”,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公约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反思课堂不良行为,共同推出了课堂公约:

听铃声,速回位,书备好,听指令。不乱言,身端正,整堂课,自管自。下课声,不慌动,谢老师,再出行。学做人,智慧生,会做事,成绩升。公约好,大家守,自律性,要培养。

《课堂公约》的制定,既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又有效避免了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现在,我课前用展台展示公约内容,提醒大家自觉遵守,孩子们对照《课堂公约》检查自己的言行,矫正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课堂纪律得到明显改善。

(2)榜样法,激励学生效仿模范典型。

(5)训练法,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训练首先要强调“严格”二字。对孩子们来说,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关键时刻,要严格要求他们,着重培养他们和缺点过不去的精神,防止旧的不良习惯占了上风。

训练更要强调“反复”二字。养成好的习惯好比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是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已经有了违反纪律的不良习惯,矫正这个习惯就更需要持久、反复的训练。

总之,从反思到实践,我感觉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是提升学生自律能力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思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让思品课真正成为洗涤学生心灵的课,真正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第五篇:探讨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

探讨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以某医学院为例

一、导言

1、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同居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广泛的关注和争议。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日益形成,对于婚前同居的规范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社会上都宽松了很多,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行事, 婚前同居早已不是新闻,越来越多的此类现象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那么当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是怎样的态度呢?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有利于给学校制定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2、研究的问题及界定

同居指: 指男女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社会行为。同居和试婚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指向婚姻的同居(最终也可能不通达婚姻)可以称作试婚,那些不指向婚姻的同居(也可能通达婚姻)就不能称作试婚。①

“婚前同居”,顾名思义是指单身男女在结婚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未经法律约束,共同生活并发生性关系的社会行为。这里需要强调几点,婚前同居不同于事实婚姻 ,男女双方是恋人的身份而不是夫妻身份,经济上互相独立,不生育子女,他们最终可能还会走向婚姻。②

二、方法

1、文献回顾及评论

针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原因,黑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晓婧同志认为大学生选择同居是性生理、性心理、社会和高校自身的原因。的确,青年学生生理发育已经成熟, 寻求伴侣是他们这个时期交友的主要目的之一。青年学生一旦恋爱, 伴随着接吻、拥抱、抚摸等边缘性性行为的升级, 两性关系中的神秘性一点点减少, 而对对方的身体、性器官以及情爱都想了解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因此, 恋爱本身是一个探秘的过程, 同居就是这一探秘过程的终点。而社会上越来越开放的性观念、性自由、黄色文化难免不给校园带来强烈的冲击波良好的避孕工具、避孕技术的推广为同居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安全的保障, 而高校对大学生性道德的正确引导却明显不足。除此之外,高校扩招, 校舍陈旧且年久失修, 学生宿舍的脏、拥挤使许多新生无法接受经济条件宽裕的, 便纷纷离开宿舍, 寻找自己的一方空间。

针对大学生同居的数量,潘绥铭教授通过严格的实证调查给出的数据是:截止2001年,在全国的大学本科生中,同居的仅占5%,因为同居毕竟要受到经济条件、社会舆论、道德压力以及后果承担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近年来国内学者一直关注大学生同居现象,但是在研究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一般来说,大家都普遍认为医学生受过医学知识的教育,对于未婚同居和发生性行为的几率会比非医学生的低,对于这点,本人针对医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对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态度的调查,虽然受过医学知识教育和发生性行为与同居的几率不是必然的关系,但却是相关关系。

2、资料分析和资料收集

由于受到资金和时间等的限制,本次调查只选了一所医学院校的大三年级学生作为分析单位,这项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偶遇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即在大三的年级里,按分层和偶遇抽样方法选取精神医学本科、影像本科、口腔本科、预防本科、中药本科5个专业,再分别抽取23个、8个、22个、20个、27个学生作为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张,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73%,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结果中,户口以及性别对未婚同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下面对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1反对率比城市的高,这说明农村学生的思想相对保守,城市由于比农村经济发达,教育先进,因而思想较开放。在说不清这一项中,无论是农村和城市学生,这一项的比例是最高的。

从表22.4%),反对率(16.1%)低于女生(19.0%),而在较认同这一项中,男生也比女生高,而太不认同的比例低于女生16.3%。这些数据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加赞成同居。综合表1和表2可看出,在说不清这一项中,比例都比其他选项高,无论是男女性别或来自农村和城市,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未婚同居的态度是比较模糊的。

从表1和表2中还可得出 “不太认同”和”反对”这两选项的比例相加都高于“完全支持”和“较认同”选项的比例相加,可看出,不论男女、农村和城市,有大部分人是反对婚前同居的。

生觉得社会舆论是主要原因,达到了40.5%,大大超过了其他选项,而经济条件排在了第二位,只占26.2%。在表4中,无论农村和城市,经济条件也不是影响大学生未婚同居的主要原因,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不再是影响大学生同居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未婚同居更加考虑的是道德和舆论方面的问题。则说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至今仍然发挥影响力。

表5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人 ,虽然先进的避孕知识和工具的传播与使用不会对女性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是传统的贞洁价值观念仍然束缚人们的思想,就算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医学水平知识的教育的医学生也不例外 , 他们会觉得问混同居会对女性造成心理和人格伤害。回答是的男生占了67.7%,低于女性(83.3%),而在2002年,王文静、李卫红③ 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该项调查中显示,只有28%的男性认为婚前同居对女生伤害大,从这两组数据上看,接受过医学教育的学生会比非医学生更加认为同居对女性是造成伤害的。

对“婚前同居伴随怀孕的危险”的判断题 , 有78.1%持肯定回答 , 其中男性比例74.2% , 女性比例也高达 81.0%。,男女两性对这一问题基本持相同看法,毕竟怀孕会使女性的身体受到直接的伤害 ,比如流产、刮宫、身体受到避孕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等,而男性也更加考虑到女性的感受,并意识到,女性一旦怀孕,男性将承担责任,因而大多数男女性担心怀孕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对于医学生这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接触的医学知识也相对比他人更多,更加懂得同居会伴随怀孕的危险,因而会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

67.1% , 其中男性占 71.0 % , 女性占64.3%。持否定观点的人占绝对多数 ,原因分析 , 可能是他们认为双方分手的根本原因是感情出现裂痕 ,而不是同居行为本身。这说明女性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像以前 ,一旦女性跟男性发生关系 ,便证明女性是男方的人了 ,如果怀孕而男方又要抛弃她 ,后果更不堪设想。而今 ,女性不再有后顾之忧 , 是否分手是双方或其中一方的自愿选择。由于没有进一步调查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在这一问题 ,(52.1%),从表格中看到,有相当比例的男性(51.6 %)和女性(52.4 %)认为婚前同居是非法的,对此 , 我们的解释是这些人可能缺乏婚姻法律常识 , 他们把婚前同居等同于现行法律规定的非法同居。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 婚姻是男女进行性和享用快感的唯一合法途径 , 因此婚前同居自然而然被认为是非法的。这里讨论的同居是婚前同居 ,并不是非法同居类型,我国法律也没有把婚前同居定为法律禁止的行为之内。的学生否定了“婚前同居是不道德的”的判断,47.9%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这说明有相当多的人在道德上认同婚前同居行为,传统的性规范和以为性主要目的的未婚同居行为是不道德的、败坏的甚至是有伤风化的。社会在进步,人的价值观在改变,对于婚前同居,人们越来越接受这种行为,性快感和性罪恶之间的联系开始减弱。

从男女比例上来看,女性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却高于男生,这说明了女性的性价值观更趋于开放,不可忽略的是51.6%的男性和将近一半的女性认为婚前同居是不道德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显然性行为仍然是道德范畴讨论的热点。

表10人们认为婚姻与恋爱是个人的私事, 任何人没有干涉的权利,人们怎样恋爱和是否结婚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没有对与错之分,那些以传统的贞洁观念来批判甚至讥笑男女性行为和婚前同居的人逐渐在减少。人们评价别人的恋爱方式就像评价别人穿什么衣服一样,没有对与错之分,只说自己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而已。

在对大学生关于同居问题的调查中还发现,谈恋爱的人达96%,而同居过的人只占约14%,在“如果您没有同居过,而现在有了恋人,您准备同居吗”这一项中,约21.7%的人不确定,70%的人表示不会,约8.3%的人表示会。这些数据都表明,当今大学生同居数量相对于大学生数量是偏低的,因为同居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压力,如表3和表4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同居受到社会舆论、道德压力和经济同居的制约。在未同居过而在恋爱的比例(约82.2%)上看,70%的学生是比较理智的,他们不赞成婚前同居,也并没有发生婚前同居行为。

在“如果您同居过,您的理由是什么”这一项中,60%的人更加看重于两情相悦,20%的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剩下20%的人认为婚前同居是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实习”。

不论如何,仍然有80.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只有1.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以恋爱为主,这是值得庆幸的。那些认为当今大学生同居数量太多,影响学习的看法是错误的,同居时代并没有到来,也并没有成为主流。

四、讨论与小结

婚前同居之所以炒得这么热,跟近年来媒体关于因大学生同居所引起的未婚先孕及各类犯罪的报道日渐增多有关。婚前同居难道是与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相背离的吗?为什么大学生未婚同居或犯罪会这么受到关注?当前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很严重吗?从上面的表1和表2中得出这么个结论:反对婚前同居的人数比赞成的人数多。与主流文化相比,这个话题依然不被人们认可,依然是一种不正常的亚文化现象。再者,在我国,青年已成为未婚同居者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同居,却要承受比其他青年更多的指责和压力,因为大学生群体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人们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而同居是一种不务正业、放纵自己的行为④。虽然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但自身的特点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特殊看法。因而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对于婚前同居,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条文,也并不存在违反法律这一说。而对于道德来讲,52.1%的人认为婚前同居并不是道德问题,这说明道德批判上有所松动,但是有47.9%的人却认为婚前同居有违道德,道德规范使人们想当然的认为未婚同居是不健康的现象,也就会对大学生的同居行为横加指责。

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对同居持完全支持和较认同态度的大学生的数量并不直接等同于同居大学生的数量,据本次调查,同居过的只占14%,与大学生数量相比,这个比例很小,虽然大学生思想开放,观念超前,但是心态上是比较保守的,真正付诸行动的不多。

在婚前同居的理由上,超过半数人认为两情相悦是原因,大学生由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他们更加看重双方的感情,这当中也就有了责任,但不等于说未婚同居应该提倡,仍然有20%的人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一旦男女双方分手,女性会受到精神和生理上的伤害,而男性会出现逃避、愧疚等心理。对此,高校应该从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性病理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教育, 加以正确引导, 树立科学健康的性价值观。⑤

本次调查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调查结果不能很好的说明受过医学教育的学生在对待未婚同居的态度上比非医学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一些抽样方法上也会造成调查数据的误差;有效问卷比例偏低,样本容量小,这多多少少也会给调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总体上调查比较顺利,每项数据都比较真实、客观。

注释:

① 马晓倩:《从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当代青年的性价值观》,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第8期,2009年8

② ③王文静、李卫红:《婚前同居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上海大学生婚前同居观念的一项调

查》,2002年12月

④翁才敏:《大学生同居现象的认识误区》,福建师范大学

⑤任慧英、张静:《大学生同居现象与性健康教育》,西安工业学院

下载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论:大学生未婚同居和自律性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大学生的道德与自律性(大全5篇)

    论大学生的道德与自律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的优秀,作为一个社会先进文明的代表和未来希望的继承者,道德品质与自我约束能力的......

    大学生未婚同居因素及对其生活影响的调查

    大学生未婚同居因素及对其生活影响的调查 ——以大四学生为例 论文大纲如下: 一、 前言 二、 大学生未婚同居概况 (一) 未婚同居定义 (二) 大学生未婚同居的现状 三、 大学生未婚......

    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共5则范文)

    对当代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探析余冰川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摘要:未婚同居给许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无尽的困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包袱。这些和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背道而驰的......

    未婚同居,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

    未婚同居,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解除同居关系协议书:男方:—————— 身份证号:———— 住址:—————— 女方:—————— 身份证号:———— 住址:—————— ————与......

    如何写评论

    如何写评论 其实,写评论,早有定论,不需要再“说三道四”,也不必说,因为读者的眼里知道何以为评论。有人说,写颂扬的就是溜须拍马,就没有生命力;有人说写评论,以批评或者鞭挞才有生命......

    评论

    下半年钢材价格走势预测 港口机械制造行业是用钢量较大的行业之一,钢材的价格波动会极大的影响港口机械设备的成本和产品的定价,所以钢材价格走势总是会牵动港口机械制造厂商......

    如何写评论

    建议大家多看《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这些都是新闻界的评论老大。 新闻评论是表达观点的,但并非新闻评论的所有内容都表达观点。新闻评论中出现的观点,从内容上看,是评......

    评论

    新华社于3月16日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