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德州优势求吴桥发展
吴桥与德州比邻相依。过去,德州的“空吸”是吴桥人心中的痛。如今,吴桥人转变观念,把自己的发展和德州的发展融合起来,主动接受德州的辐射——
借德州优势 求吴桥发展
站在吴桥县新规划建设的宋门化工园区,向南望去就可以看到德州的天衢开发区。如今,一条1.5公里长的水泥路已经把两个园区连在一起。如果没有随行的本地人员指点,根本分不清公路两边的土地和厂房哪些是德州的,哪些是吴桥的——在这里,德州与吴桥交错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德州与吴桥的关系岂止仅限于地缘?在开放、融合的大背景下,吴桥与德州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因如此,吴桥人正精心酝酿着一篇大文章——“借德兴吴”。
对立竞争不能承受之“痛”
就是在两三年前,吴桥与德州还只是对立竞争的关系。
吴桥县城距德州市中心只有20多公里,因此吴桥人有购物到德州、请客到德州、娱乐到德州的习惯,很多百姓办喜事都是到德州摆婚宴,就连投巨资修建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引来的游客也大部分到德州吃、住、购物。面对德州对吴桥的“空吸”,吴桥县委曾经在全县干部会议上下过这样一个“禁令”:不能到德州消费。
然而,“禁令”可以管住干部,却管不住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尽管有着“杂技大世界”这样一个金字招牌,但由于城市环境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吴桥人只能看着“肥水流入外人田”本该是自己的收入却落入德州人钱袋,一些人开始对德州抱有怨恨甚至对立的态度。
面对这种窘况,要改变只有加快自身发展。吴桥县确立了“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依托“一区(开发区)两镇(铁城镇和桑园镇)”,重点发展杂技旅游产业、棉花产业和高效农业。在开发区建设上,他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三年间修路11万平方米,新建32个超千万元的大项目;在杂技产业上,以杂技大世界为龙头,开发了铁城唐槐、老王庄卧槐、双井王苦井甘泉、澜洋书院、孙福友故居等一批杂技民俗旅游景点,规划建设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并开通了公交线路把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变半日游为一日游、两日游,吸引游客在吴桥多逗留、消费;在棉花产业上,加工企业发展到180家,销售棉花种子的200多,人,销售籽棉的500多人„„
在打造杂技文化名城上,吴桥人遇到了难题:世界闻名的吴桥杂技艺术节是省里和文化部主办,吴桥杂技学校则归属市里,吴桥人在整合杂技资源上很难着手。怎么办?
“杂技节扬的是吴桥的名,杂技学校培养的是吴桥的孩子,弘扬的是吴桥的杂技文化。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来对待。”县委书记李勤告诉记者,从第九届杂技节开始,他们开始积极主动地提前介入、参与其中。开幕前就组织人员到省有关部门、大学校园进行杂技演出,节日期间通过搞书刊发行式、图片展、送杂技门票等形式扩大宣传,争取项目和资金。仅去年第十届杂技节期间,他们就争取上级资金1.7亿元。
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也让吴桥县领导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上的交往是不能用隶属关系、行政命令、区域界限阻隔开来的。李勤介绍,受此启发,他们在对待德州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既然吴桥的杂技能够带动德州的第三产业,德州的工业不也可以带动吴桥的企业吗?
互补共赢优势整合天地宽
吴桥县领导对现实条件和旧有优势进行了重新分析,发现吴桥一些原来的优势已经发生变化甚至正在丧失:铁路提速取消了安陵货运站铁路只能“穿肠而过”;京沪高速开通以后,104国道上外地车大幅减少,路边经济没了支撑;在“环渤海、环京津”战略中由于距离稍远难以实施,港口优势也不那么明显。而吴桥的杂技文化、农业产业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正亟待化为经济强势。对此他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德州的优势及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德州已经具备了辐射带动能力。仅就中心城市而言,常住和流动人口突破70万,规模以上企业226家,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中心城市的带动力相当强。德州开发区内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四个基地:晶华集团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贺友集团人造板生产基地、保龄宝集团功能性糖生产基地和皇明太阳能生产基地,其中仅皇明太阳能基地就带动了100多家相关的企业;德州开发区与天衢开发区在规划中到2007年将全面和吴桥接壤。面对这么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城市、大市场,如果不与之进行经济合作和产业对接,是自欺欺人,也是不现实的。
其实,两地间民间的经济合作早已悄然展开。山东德工集团年产值5亿元,每年需要大量的铸钢件,吴桥杨来营铸钢厂积极接洽,现在每年为其提供400多吨毛坯,促进了自身发展;吴桥沟店铺繁兴种禽公司看准了德州扒鸡这一大市场,以此为依托,以基地加农户的方式,年出售肉鸡100多万只,大部分销往德州杨家寺乡、宋门乡有上万名劳动力在德州打工,有的在开发区企业上班,有的搞建筑,还有的搞三产„„
德州、吴桥两地的经济联系是割不断的,“堵”富不了吴桥,只有进一步敞开胸怀,借德州之优,沾德州市场、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优势,主动接轨发展,主动接受辐射,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今年的全县干部大会上,县领导明确提出了“借德兴吴”的发展战略。
“观念转变了,眼界放开了,思想也就顺畅了”。李勤告诉记者,“借德兴吴”就要有更开阔的胸襟,首先要主动融人德州,加强学习和交流。
园区对接助推吴桥快速发展
为推进“借德兴吴”的战略,吴桥县精心构筑了“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一区”即吴桥开发区,“三园”即宋门化工园区、杨家寺工业园区和梁于棉花加工园区。
吴桥开发区与德州开发区原来是一对“冤家”,德州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而吴桥有悠久的杂技文化,两地招商引资竞争十分激烈。由于起步较晚,吴桥开发区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如今,吴桥开发区变竞争为合作,主动承接德州开发区的项目转移,并鼓励企业与德州开发区内的大企业进行协作,实现两地的产业对接。目前,吴桥建工机械厂、导热油炉公司等企业都在为德州开发区内的企业搞配套生产。德州液压机具集团正在筹备在吴桥开发区联合兴办职业技术中专培训学校,近期即可开学。
为了更好地利用省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利用德州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发展环境,打造吴桥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平台,吴桥县又规划建设了杨家寺工业园区和宋门化工园区。把开发区发展的触角直接伸到了德州开发区和天衢开发区的边上。
据介绍,宋门化工园区由原来的一片洼地改造而成,占地1000多亩。由台州客商投资的大鹏医药去年已经建成投产,当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纳税110万元。目前有来自日本、台州等地的几个化工项目也正在洽谈之中。
滨州到衡水的高速公路将在吴桥的杨家寺乡占地设一个出口,由这个出口将修一条南北主干线公路,直通德州开发区。因此,吴桥县抓住机遇,在此规划了占地500亩的杨家寺工业园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和减速机生产。
“德州开发区经过了20年的发展,形成现在这样的优良环境。我们擦着它的边搞工业园区,就可以省去了20年的投入。对投资商而言,不就是一界之隔吗?只要我们有更优惠的政策,就能够很快发展起来。”李勤介绍,通过园区的对接,能够有效利用对方的基础设施,省去自身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给予客商更多的优惠。客商在这里投资,可以吃住在德州,纳税在吴桥。这样借力就等于给吴桥插上了一对腾飞的翅膀。同时,这也算是对《德州冒出个“河北园”》的一种回应。
与此同时,吴桥县瞄准德州70万人消费的大市场,开始着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使更多的农副产品进入德州。鼓励乡镇、企业积极寻找德州商机,力争与德州在棉纺、轻工、机械、化工等产业上实现对接。
“如今吴桥已经具备了招大商的能力和条件,开春以来已经有6个超亿元的大项目正在洽谈。”在采访最后,李勤告诉记者,现在吴桥全县上下都把目光盯在“一区三园”建设上,集中精力抓招商。开放的吴桥正顺应发展潮流,借势而起。
第二篇:借赏心悦目优势发展彩色粮食生产
借赏心悦目优势发展彩色粮食生产
在国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休闲时间不断增多的格局下,人们节假日越来越亲近自然,追求游览美丽的田园风光。
各地风格迥异的青山绿水固然吸引了旅游者的目光,但介入山水之间的耕地,成为了一道有待开发的独特“风景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地方耕地种植的不再是几千年不变、传统的粮食作物,而是别开生面的紫色小麦、绿色小麦、黑色小麦,紫叶水稻、金色水稻、紫穗水稻,红玫瑰爆裂玉米、花仙子玉米、五彩玉米、紫金香黑玉米、白如雪甜糯玉米等等。这些彩色粮食新品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种植在田间,本身就是靓丽的景
点,优美的风光。
五颜六色的彩色粮食,具有传统粮食品种更加丰富的营养。以“中普彩色小麦”为例,它是由中国著名育种专家周中普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潜心研发的成果,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优良的小麦品种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彩色小麦种皮的天然色素是一种花色苷类物质,普通小麦中极少,具有消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改善心肌营养等重要功效。
“中普彩色小麦”采用被确认为世界首创的优质小麦“宛原-502”与冰草、**草、偃麦草等野生资源远缘杂交,应用独创的在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边缘杂交”的三结合育种法及航天育种技术精心培育而成,避免了育种界常用的‘近亲繁殖’造成的抗性差、易退化等缺点,实现了在西方国家必须用转基因技术才能达到的效果。
“中普绿麦1号”小麦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干基)18.83%,赖氨酸(干基)0.51%,湿面筋42.6%,微量元素铁184mg/kg,锌40.8mg/kg,硒0.0756mg/kg,碘0.28mg/kg,钙272mg/kg。其中微量元素铁、锌、硒的含量在已通过国家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的小麦中属于非常高的。
彩色小麦的产量大田种植的产量在400-500公斤,市场价
格一般比普通小麦每公斤高出1元以上。
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的彩色粮食,应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重要品种,予以积极推广。
单一品种规模种植
彩色粮食虽然好看,但是放在不同的地方,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
随手抓一把彩色粮食在手中,色彩明显;摆放若干粒在桌面上,也格外显眼;但是,若在一个地方种几分地,或零零星星几小块,就不会引人注意。
从吸引人眼球、艺术的角度,彩色粮食种植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或几十亩、几百亩,甚至更多。
按照一定规则规模种植的彩色粮食作物,从空中俯瞰轮廓分明,从地面上看色彩明朗。
多个品种组合种植
从美学角度讲,组合创造是无穷的,同类型的元素经过不
同组合有可能结出新的硕果,不同类型的元素经过不同的组合更可能开放出万紫千红的智慧之花。
彩色粮食因品种不同,色彩各异,高矮不一样,通过组合种植,能够产生奇妙的艺术性效果。
同品种组合。如紫色小麦、绿色小麦、黑色小麦,通过一定的隔离带种植,就能够呈现层次分明的颜色。
异品种组合。如绿色小麦与紫红薯等组合,能够呈现鲜明的色彩。
高矮组合。利用彩色粮食植物的高矮组合种植,能够呈现错落有致的景致。
同一区域分季种植
我国很多地方适应一年两季、三季种植粮食作物,在同一个区域可以根据地域分布不同,分季种植不同的彩色粮食作物。
分季种植彩色粮食作物,一方面保持了区域风貌特色分明,美好景观持续存在,另一方面也使彩色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从地力角度讲,分季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也有利于土壤改良,提高地力,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发展彩色粮食生产前景广阔,但作为名优特产品,产销还
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发展中要做到三个对接:
与市场对接。种植彩色粮食,观赏仅仅是一个基本功能,消费是最终目的。如果大面积种植的彩色粮食,只是用来供人们观赏,只开花,不结果,那对于耕地少、人口多、粮食消费量不断增长的我国来说,无疑会加剧粮食供求紧张的矛盾。
在发挥彩色粮食观赏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其粮食产出的功能。
彩色粮食从商品的角度看,仍然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这种粮食能否实现其使用价值,就要看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不能接受,就无法实现其使用价值。因此,农民在生产彩色粮食之前,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以销定产,产销对路。
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拥有先进的粮食加工生产线,同时还具有完善的营销网络。农民可以与龙头企业合作,采取“订单生产”的方式,生产彩色粮食;或者将耕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种植彩色粮食。
与大中型超市对接。大中型超市是销售彩色粮食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农民、粮食加工企业要积极与他们进行对接,采取互惠互利的办法,让遍布各地的大中型超市将丰富多彩的彩色粮食展示在众多的消费者面前,成为他们主粮消费的首
选商品。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委员会
第三篇:借西部开发东风求自身快速发展
借西部开发东风求自身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祖国西部以其苍凉和贫穷,抵御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揭示了西部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诗人的无奈。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央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给予西部人以极大的鼓舞。西部要崛起,要奋争,要以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将落后的面貌改变,让喜人的春风,吹遍西部大地。
陕西是祖国西北的重地,它的发展对整个西部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曾几次痛失良机,使得陕西经济发展裹足不前。陕西电力工业由于受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发展较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电网建设、电源建设、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诸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挥电力工业的先导作用,当好先行官,成为摆在我们电力职工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问题。电研院作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的技术中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值得我们深思。下面谈自己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商。
一、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一蹴而就。
要充分认识西部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幻想靠一个政策或一笔资金就能解决问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目标。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分层次落实具体措施,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落实国电公司提出的“西电东送”的战略设想。
“西电东送”是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陕西的电网主架还不能满足西电东送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投入主干网架和负荷中心受端网架建设,进行高一级电压等级输电网络建设,着手解决西电东送中存在的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中的技术问题,积极推进区域连网、全国连网和跨国连网,逐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为西部开发提供可靠、优质、经济的电力。市场是无情的,电价没有竞争力,东部不可能接收。西电东送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坚持科技创新,依靠技术进步,认真分析、严密论证、及时解决西电东送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对电源和电网工程严格控制造价,加强企业管理,设法降低成本,使得投入产出比趋于合理。
2.以公司提出的目标为重点,找准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西部大开发中,优化火电发展,搞好电源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配合陕西省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保证电力供应,做到电力先行,搞好优质服务是省电力公司提出的工作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对宝鸡二厂、蒲城二期、灞桥二厂等新建机组的安装、调试及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要及时处理,实行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电网建设中,要加强33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提高主网架的供电能力,在城网和农网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针对陕西省确定的重大项目,铁路、公路、机场、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要及早介入,提供足够的电力和良好的服务,当好先行官。
我们要以过硬的技术,拼搏的精神,打一场西部开发的硬仗,体现电研院的水平,树立我们的形象。
二、西部开发要稳扎稳打,立足鼓实劲,干实事,见实效
西部开发需要开放的思维,审慎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因此,我们要将西部开发与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相融合,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西部开发要与转机改制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我院按照省公司的要求,步入企业化运营模式。在进行了机构调整,全员竞争上岗等工作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定期考核,严格管理,分解并传递压力给每一个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要使职工明确,西部大开发,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加倍努力,稳扎稳打,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才能掌握主动。因此,要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培训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强化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采取有效方式,激励职工成才。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战斗力,才能在西部开发的战场上勇猛拼杀,取得胜利。
2.西部开发要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目前,我院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高级工程师武云生同志研制开发的VQK—1028型电压无功自动综合装置、BJD—Y1型专用变频电源、DHK—1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GZT—10柱上线路微机自控就地补偿装置等以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关注,现已相继投入批量生产,预计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促使更多的新产品挤身市场,获得收益。
技术服务要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主动出击,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专业室要成立
第四篇:发展优势
存忠:对黑龙江发展优势的几点认识
(2005-2-7 9:25:38)
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方存忠:老工业基地留给我们的究竟是包袱还是财富,是阻力还是动力?黑龙江省所处的区位究竟是优势还是劣势?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黑龙江省具备六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丰富充裕的资源优势,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为加快发展拓展广阔空间;潜能巨大的地缘优势,为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鲜明独特的人文优势,为加快发展营造了社会环境;重点倾斜的政策优势,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热潮中,黑龙江省具备其他省份所无法比拟的六个方面的优势。
一、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老工业基地,曾为我们赢得了“共和国长子”的荣耀与自豪,同时也承受了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补轻工业短腿的冷遇与无奈,虽然我们还存在经济总量增长缓慢、资本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但是,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大中型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竞争优势逐步增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1.装备制造业独领风骚,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竞争力的前提。黑龙江省最大的产业优势在装备制造业,现已形成了以发电设备、机床设备、机车车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微型汽车、石油化工、煤化工及食品等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三大动力”、哈航集团、轴承集团、一重集团、大庆油田等一批“国宝”级企业,许多产业和产品处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如锅炉及原动机制造、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木制品等行业比较优势在全国居第一位,石油制品、人造原油生产等行业比较优势在全国居第二位。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在黑龙江省工业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推动黑龙江全省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在黑龙江全省经济总量中,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50%,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黑龙江省所拥有的世界上少有的配套齐全、结构合理且发展势头强劲的装备制造业,恰恰迎合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舞起振兴工业的龙头,黑龙江的振兴恰逢其势,并非梦想。同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主要依靠国外装备和技术,黑龙江省依托良好的重化工业基础,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抢占国际国内庞大市场正当其时,潜力非凡。
2.十大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成为加快发展的驱动轮。主导产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牵动作用。除了装备制造业以外,黑龙江省确立的石化、食品、医药、电子、汽车、煤炭、机械、电力等十大主导产业不仅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而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十大主导产业基础雄厚,规模较大,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在国内同行业居重要地位,仅石化、食品、能源、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居前列的龙头企业已达33家,生产能力居亚洲或国内前列,生产的产品在全国位居第一的已达12种,产品数量也很可观,如原油、木材、电站成套设备等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天然气、工具量具、中小轴承等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十大主导产业对黑龙江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机械、石化、食品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的总产值占黑龙江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1%,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的工业增加值5年增长了70%,成为黑龙江省工业经济
增长的一大亮点。黑龙江全省工业在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04年又继续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可见,依托强大的主导产业,牵动黑龙江全省经济整体发展和快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3.六大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初显,为经济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具有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集群战略已经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黑龙江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重点发展了装备制造、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森工六大基地。目前,六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初露端倪,带动效应不断扩大。如装备工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配套协作体系不断完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装备制造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以大庆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带初步形成;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加大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发展后劲,其中,哈尔滨、绥化南部区域的制奶业已有百家以上大企业;医药工业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医药工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等等。资料显示,2004年1-10月,六大产业群实现销售收入2572亿元,占黑龙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91.3%;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全部工业利税和利润的96.6%、98.7%。黑龙江象表明,六大产业基地已成为提高黑龙江省竞争力的主要力量,为不断推动黑龙江省形成快发展大发展的强势,在日益崛起的“第四增长极”中占有重要位置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丰富充裕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21世纪,谁掌控了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自然资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固的支撑作用。黑龙江省的煤、木、粮、油和土地及淡水资源,在新一轮竞相发展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我省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换代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土地资源丰富,是吸引投资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工商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充裕。即将建设的哈大齐工业走廊,近中期规划用地451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面积的5倍;远期还将规划420平方公里,把土地开发和盐碱地整治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黑龙江省具有吸引力的一大亮点。耕地后备资源丰富,通过对现有耕地整理、灾毁土地整理、撤村并屯土地整理等措施,预计到2005年黑龙江全省可新增耕地264万亩,是1999年以来5年间建设用地总量的4.9倍。
2.电力资源供应充足,为加快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源。经济要增长,电力必先行。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必不可少的动力源。近年来,我国多数地区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黑龙江省作为能源工业基地,电力供应充裕,现有电力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10年可达到2200万千瓦。不仅如此,生产电力的煤炭资源丰富,储量高达221亿吨,占东北三省的72%。黑龙江省电力供应稳定,电价较低,每度电的平均价格大约只有南方省份的一半。特别是可利用地缘条件低价从俄罗斯输入电能,为发展高耗能产业提供可能。可见,黑龙江省电力资源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电价成本上,都具有较大优势,将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3.煤、木、粮、油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为加快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支撑。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的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虽有所下降,但仍建立在强大的能源供给规模基础上,尤其是对煤、木、粮、油等自然资源的需求,而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占全国采掘工业的1/4。许多大企业看好了这一点,大唐、国电、华电、华能及山东鲁能将分别在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建设煤矿和大坑口电厂。煤的深加工也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原煤发展煤化工,其附加值可增加十数倍。此外,在国家把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
务,强调要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增值转化上下功夫,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之际,黑龙江省煤、木、粮、油等开发潜力就是加快发展的后发优势,更是吸引省外投资者的竞争优势。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施“以化补油”战略,抓好煤的“四转一开发”,促进林木资源由采伐向培育保护转型,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就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不断增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后劲。
4.淡水资源充沛,为投资者生产经营及生活提供重要条件。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东北则是降水和可开发的水资源相对多,耕地资源也相对多的唯一地区,其水土资源配置以黑龙江省为最佳。”可见,面对国家淡水资源严重紧缺,不惜巨资“南水北调”的严峻形势,黑龙江省充沛的水资源,不仅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又一亮点,而且为投资者舒心生活、企业正常生产提供重要条件,更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三、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加快发展的广阔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一个地区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为此,世界各地不惜巨资建设生态城市和地区,联合国每年都要评出一批适合人居的城市。黑龙江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依托。
1.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是支撑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湿地,已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在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黑龙江省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将成为黑龙江全省乃至全国未来发展的稀缺资源,成为支撑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弥足珍贵的物质基础。
2.优势明显的绿色农业是加快发展的特有品牌。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和健康理念的变化,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迅猛增长。据有关机构预测,未来二三十年是绿色食品生产和销售高速成长的时代,到2030年,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将占总量的80%。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农业大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应该成为我们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巨大资本。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我们的农业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迈入国际市场门槛的“绿色护照”,必须发挥这一独特的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3.前景看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将成为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种朝阳产业。这是我们在新一轮全国旅游发展竞争中的强项,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这些基础性、资源性、区位性的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够按照“春季活力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冬季冰雪世界”的目标,把黑龙江省打造成蜚声全国、名扬海外的旅游热点城市。
四、潜能巨大的地缘优势,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传统经济地理学角度看,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是中心经济发展的末端和边缘,但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的时代潮流中,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所处的区位正由“边缘”向“中心”、“末端”向“前沿”转化,传统的劣势已变成现实的优势。我们必须运用时代的眼光,站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我们的地缘优势。
1.地处“南沈北哈”轴心经济带,为扩大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东北振兴是区域的振兴,是整体的振兴。在实施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过程中,由于经济的互补和产业的关联,东北三省已经构成了以“南沈北哈”轴心经济带为骨架,以“沈大长哈”都市圈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在这个经济共同体中,黑龙江以其辽阔的腹地,为东北的振兴提供重要支撑。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哈尔滨的辐射牵动作用,以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为重点,打造哈大齐重化工业带,使之与“南沈北哈”轴心经济带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共同创造对外竞争优势。
2.与俄毗邻,是扩大对俄科技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是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天然条件,对俄开展科技经贸合作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也是打破末端经济状况的关键所在。从地理位置看,黑龙江省的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3045公里水陆边界线,是国内通往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凭借沿边地理优势,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我们已经开通了25个对俄贸易口岸,构成了水陆空健全、陆海空联运、客货运兼有的过境通商方式。同时,近年来,省内以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同江等城市为重点,坚持“南联北开”,为吸引国内发达地区参与对俄科技经贸合作,开发建设了一批对俄出口加工、科技合作、商贸、物流、旅游及金融服务等项基础设施,这些都将成为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地加大对俄开放的阵地和平台。占据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黑龙江对俄科技经贸合作的龙头地位当之无愧。
3.位居东北亚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打开国门、打破国界,把黑龙江省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量,黑龙江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区的中心位置,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邻,境内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从俄罗斯出海,直达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哈尔滨为枢纽的滨绥、滨洲铁路大动脉,经满洲里、绥芬河直通俄罗斯,省内有直接飞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航线7条,这些都为东北亚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已经开通的25个沿江贸易口岸和若干个中俄贸易互市区,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重点倾斜的政策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济发展,既需要产业基础、自然资源、地缘优势等内生力,也需要外在支持力。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等一系列倾斜政策相继出台,无疑为黑龙江省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国策,为催生“眼球经济”效应、加快老工业基振兴注入了“强心剂”。在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资本转移步伐加快和国内新一轮加快发展之际,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优惠政策,为奋进乏力的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吹来了一股强劲的“春风”,成为国内外关注和投资兴业的一个新热点和新亮点,加快了振兴腾飞的步伐。如国家实施加大国有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投入、在8个行业试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对具备条件的矿山和油田适当降低资源税额标准、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特别是出台的灵活处理银行不良贷款、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豁免陈欠税金等优惠政策,为国企改革扫除障碍、攻克堡垒、加快转制创造了条件。目前,黑龙江省已对诸多国有企业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置,通过卸包袱吸引了国内外诸多投资者前来投资与合作。今年中央经济政策取向仍向东北地区倾斜,支持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大石油、煤炭等行业技术改造投入;选择煤炭、森工、石
油等陷入困境的资源型城市进行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试点,等等。这些优惠政策无疑将对黑龙江省集聚域外资本、人才、技术,攻克体制性问题,突破结构性矛盾,加快发展振兴步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带来更大的商机。
2.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为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粮食生产是东北农业的核心。建设东北商品粮基地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的资源基础,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中央把黑龙江省作为先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地区,并实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及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黑龙江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大丰收,四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200多万亩,预计粮食总产627亿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全年达到3000元。正是得益于对农民实行“两免”、“三补”政策,不仅降低种粮成本,减轻农民负担,而且改善了农民种粮条件,对更大范围地吸引跨国公司和著名企业来黑龙江省建立新的粮食产业生产加工基地,迅速提升黑龙江省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市场竞争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黑龙江省被纳入国家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试点,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提供了可靠保障。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首要任务,而国企改革的核心就是产权制度改革,突出的矛盾是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随着黑龙江省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有大批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能否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事关全社会的稳定,事关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成败。国家把黑龙江省纳入实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为我们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加快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三条保障线”为基础,“两个确保”为重点,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已有886户企业、50.4万人启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黑龙江全省新增就业50.2万人,有49.5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为黑龙江省经济的腾飞解除了后顾无忧。由于解决企业冗员,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了企业改制,现已有60%的企业正在与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招商洽淡。2005年还有80万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将会引来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企业改革和发展,为加快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献力。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蕴含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认清省情,发掘优势,是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定位、创新发展举措、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前提。着眼时代,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加快发展、实现振兴的必然选择。发扬“四大精神”,坚忍不拔,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是加快发展、实现振兴的必要条件;目前省委已经明确了发展思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迎来辉煌的明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借西部开发东风 求自身快速发展
借西部开发东风求自身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祖国西部以其苍凉和贫穷,抵御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揭示了西部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诗人的无奈。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央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给予西部人以极大的鼓舞。西部要崛起,要奋争,要以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双手,将落后的面貌改变,让喜人的春风,吹遍西部大地。
陕西是祖国西北的重地,它的发展对整个西部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曾几次痛失良机,使得陕西经济发展裹足不前。陕西电力工业由于受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发展较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在电网建设、电源建设、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诸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挥电力工业的先导作用,当好先行官,成为摆在我们电力职工面前的必须解决的问题。电研院作为陕西省电力公司的技术中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值得我们深思。下面谈自己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商。
一、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一蹴而就。
要充分认识西部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幻想靠一个政策或一笔资金就能解决问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目标。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分层次落实具体措施,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落实国电公司提出的“西电东送”的战略设想。
“西电东送”是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陕西的电网主架还不能满足西电东送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投入主干网架和负荷中心受端网架建设,进行高一级电压等级输电网络建设,着手解决西电东送中存在的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中的技术问题,积极推进区域连网、全国连网和跨国连网,逐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为西部开发提供可靠、优质、经济的电力。市场是无情的,电价没有竞争力,东部不可能接收。西电东送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坚持科技创新,依靠技术进步,认真分析、严密论证、及时解决西电东送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对电源和电网工程严格控制造价,加强企业管理,设法降低成本,使得投入产出比趋于合理。
2.以公司提出的目标为重点,找准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西部大开发中,优化火电发展,搞好电源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配合陕西省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保证电力供应,做到电力先行,搞好优质服务是省电力公司提出的工作目标。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对宝鸡二厂、蒲城二期、灞桥二厂等新建机组的安装、调试及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要及时处理,实行全过程技术监督,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电网建设中,要加强330千伏输电线路的建设,提高主网架的供电能力,在城网和农网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针对陕西省确定的重大项目,铁路、公路、机场、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要及早介入,提供足够的电力和良好的服务,当好先行官。
我们要以过硬的技术,拼搏的精神,打一场西部开发的硬仗,体现电研院的水平,树立我们的形象。
二、西部开发要稳扎稳打,立足鼓实劲,干实事,见实效
西部开发需要开放的思维,审慎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因此,我们要将西部开发与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相融合,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西部开发要与转机改制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我院按照省公司的要求,步入企业化运营模式。在进行了机构调整,全员竞争上岗等工作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定期考核,严格管理,分解并传递压力给每一个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要使职工明确,西部大开发,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加倍努力,稳扎稳打,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才能掌握主动。因此,要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培训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强化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采取有效方式,激励职工成才。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战斗力,才能在西部开发的战场上勇猛拼杀,取得胜利。
2.西部开发要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目前,我院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高级工程师武云生同志研制开发的VQK—1028型电压无功自动综合装置、BJD—Y1型专用变频电源、DHK—1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GZT—10柱上线路微机自控就地补偿装置等以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关注,现已相继投入批量生产,预计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促使更多的新产品挤身市场,获得收益。
技术服务要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主动出击,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专业室要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经营,积极为电厂、供电局搞好技术服务,锻炼专业技术人才,为我院创造良好的效益。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紧环保专业公司化运作。尽快掌握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大对现有电厂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要降低火电厂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陕西由于历史的原因,老电厂多,设备水平差,在环境保护方面需下大功夫,出大气力,尽快使其达标排放,从而造福人民,发展自己。
3.西部开发要与发展多经产业、减人增效工作相辅相成,同步发展。
抓住西部开发的机遇,大力发展多经产业,推进减人增效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国有资产和资本的运营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办社会,冗员过多,是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所造成。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然已使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分离医务所等社会功能;剥离后勤等服务部门,组建独立的经济实体,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进行内部退养,清退临时工等方法,分流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前进。
我院地处繁华闹市,位置较好,可借地利,面向市场,搞一些服务项目:如原机修车间可利用厂房和设备进行铝合金等型材加工,门面房可开干洗店等。这样,既安排了有关人员,增加了分流渠道,也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要决策,其气势恢弘,任务长远,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它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未来。因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懈怠,也不会懈怠!我们将面对现实,正视困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西部的繁荣一定会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