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时间:2019-05-13 06:5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第一篇: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在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才这样一种资源已形成自发的配置,所以人才的流动会更加频繁,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有人才的流动。正常的人才流动会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30%以上,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数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约占企业人才拥有量的40%。

一般来讲,企业的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为宜,过高的流动率会给企业造成熟练员工匮乏,生产能力降低,而且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使员工缺乏归属感,导致短期行为。同时,也增加了监管及替换成本。有统计显示,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企业从招聘新人到顺利上手,仅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2倍到3倍,优秀员工的替换成本则更大。对于一些关键员工,他们的流失带来的往往是“地震级”的后果。由于其掌握企业的核心资源,跳槽时往往带走相当多的下属、同僚以及客户资源,如方正集团某总裁助理携30余名技术骨干加盟海信;创维的前总裁携100多人集体跳槽至高路华,都对原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人才流失主要会给企业带来以下不良影响:

2.1 给在职员工带来心理压力

一个优秀员工的流失会给在职员工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公司员工会对领导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尤其是对公司的不满,往往在员工中存在共性,从而消弱了公司的凝聚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个(原创论文)

人出走,引起大批人员离去的现象。这会给公司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种情形在笔者以前实习的公司每年不只出现一次,人才流动已形成了恶性循环,平均每三到四个月就要换一批人。一批新人来到公司工作一个月,刚刚适应工作就从“老”员工的跳槽中感到了不稳定,从而造成了心理压力,就会在第二个月边工作边找新的工作机会,使此公司成为起跳板。

2.2使企业失去竞争力

人员流失过快,企业经理不得不抽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应对日常的琐事,而无暇顾及员工的工作质量。由于员工工作心理压力大,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紧张,而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工作上,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没有保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工作质量低下会使企业失去竞争力。

2.3 重置成本增加

中小型私营企业人员流失过快,造成经常要到人才市场进行招聘,每次招聘从准备到选定人员,面试、笔试等工作至少要用去两天时间,加之新员工在一周内的培训、熟悉工作的费用,再有某些员工要走,走之前的工作效率降低及员工离去造成的紊乱而导致的各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这种局面对于一家中小公司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第二篇: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防范

摘 要: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健全,现代企业在吸引和利用人才方面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同时,企业在留住人才的问题上面临了更大的挑战,人才流失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很棘手的一个问题。因此,对于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及防范措施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亟须加强的现实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有:运用法律法规来预防人才流、企业注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健全其内部制度、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等。

关键词:人才流失;现状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68-02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的人才流动日趋加快。伴着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抢滩登陆,我国国内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也日趋严重。

人才流失,英文称为“Brain Drain”,是指人才终止与企业的劳动合同(雇佣关系)的过程[1]。人才流失不同于人才流动。从市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只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才能优化配置人才资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思想,从而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一)人才外流突出

在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中,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所能提供的优厚待遇、环境,吸引了大批中国优秀人才,造成我国人才的外流严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显示:在1989―1998年的10年中,中国公民在美国获得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博士学位的共2万余人,其中大部分留在了美国。人才主要是以出国留学不归的形式外流。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著名大学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出国。在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科技园,有4 500多家企业、8万多名从业人员,其中,截至1998年,从海外归国的留学人员只有748人,不到从业人员总数的1%。

(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曾对中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五市的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本调查显示,1999―2004年,被调查企业共引入各类科技人才7 813人,流出各类科技人才为5 521人,流出引入比达到0.71。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为,人才流失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5成的企业表示,人才流失已严重影响了本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一项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人才流动方面,一般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为15%左右;而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流动率却接近50%,有的甚至高达70%。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国有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存量不足

近几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与人才需求相比,高级专业人才短缺现象很严重。我国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从业人员的5.5%。美国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总数的40%。截至2002年,全国100多万高级专业人才中,45岁以下的仅占63%,35岁以下的仅占11%。据国家人事部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四大类关键性人才严重短缺:一是高层次人才,包括高级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二是高新技术人才,包括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再生能源、空间、海洋、环保和软科学等八大领域人才;三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四是高级金融保险人才。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的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从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对该问题

联兴棋牌官网 lxq

进行比较和分析如下。

(一)社会因素

在社会因素中,国家的政策性倾斜和行政性引导是企业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比如: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向西部涌入。国家的政策性倾斜可以说是才人流动的信号灯。另外一个社会因素是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失是经济全球化得一个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劳动的分工日益细密,一些“复合型”的人才“走出去”就显得很正常了。

还有一个是地域因素。我国的人才一般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也就是由地理条件较差的甘肃、贵州、西藏等城市流向地理条件优越的北京、上海、广东、大连等城市。

(二)企业因素

企业因素是人才流失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在企业因素中包含了诸多的因素,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比如,企业的人才招聘制度、企业的内部对员工的培训制度、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企业的文化塑造、企业的领导决策者,等等。

(三)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企业人才流失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个人如果对所在的企业不认同,那么就很容易就会选择跳槽。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相同,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价值在这个企业中很难实现的时候,他就会考虑放弃该企业而去寻求符合自己发展的新的企业。待遇问题对于个人来说也很重要。如果自己的薪金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那么该人才肯定会选择跳槽。

三、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作为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关系的制度措施,是调控社会的有力手段。法律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这是由法律的本质所决定的。通过用法律法规对人才进行相应的约束,可使企业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害最小化。虽然当前我国的《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还不够完善,但作为企业必须要做到有法必依,与员工签订相关劳动合同或者协议,在技术培训和竞业限制方面要和员工进行约定,从而达到预防人才流失的目的。

(二)企业要“以人为本”,健全内部制度

作为企业来讲,只靠管理制度来约束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应当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到企业中,这样才能起到预防人才流失的作用。“以人为本”理念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假如一个企业转变了管理理念,做到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去管理员工。那么该企业的向心力就会很强。对于人才来说,个人的自我价值也就很容易实现了。员工会产生很强的满足感,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不是丰厚的薪金所能替代的。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像是一种融合剂,使员工与企业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当企业转变了经营管理理念之后,企业本身的制度建设对于防止人才流失也很关键。只有当企业自身的内部制度完善了,协调了,才能够达到人才的要求,使人才能够产生满足感,该企业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

1.严格聘任制度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严格企业招聘的“准入”制度。在面试员工时,要综合全方位地对该员工进行考量。比如:拿动机来讲,有的员工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他在应聘时就可能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面上就上,面部上就再换一家企业继续面。他们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先找一个企业临时干着,在积累经验的同时随时为跳槽做准备。只要遇到有稍微好点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企业时,他就会选择毫不犹豫地跳槽。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要综合考虑,尽量避免在源头上就有人才流失的危险存在。

2.加强激励机制

“激励”顾名思义就是刺激,奖励。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激励机制。企业除了有丰厚的基础薪金,还有额外的物质奖金,或者是名誉上的精神奖励。这些都将激发员工的战斗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企业可以根据该员工的工作能力为该员工提供单位担保,让其分期付款买到自己的房子,从而解决该员工的后顾之忧。激励机制能使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公平的相互竞争,这与“公平理论”也是相辅相成的。

3.完善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该制度不单单是为了培养训练员工、提高其技能,更重要的是,员工培训制度时,企业能充分彰显其文化底蕴。员工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能够亲身去了解企业文化,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使自己对企业的内在精神通过培训这一实践活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员工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团队协作的形成,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这些对于企业能否留住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一个企业有着良好的文化时,那么该企业肯定就有很强的向心力。强大的向心力把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员工们都具有企业基本的经营理念,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从而向成功的方向不断努力。企业的工作环境自然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毕竟大家都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因此,员工的自我价值在团队协作中就很容易实现了。企业文化犹如一个有力的杠杆,这个杠杆推动着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

(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公司高级人才的研发工作及全体员工的努力,但是从公司的管理来看,关键还是留住了人才,有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为后盾,才有了发展的动力。摩托罗拉公司通过如下方面来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如:1.公司领导经常和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员工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呈给领导,领导可以在沟通中发现优秀人才并相应地加薪升迁。2.公司推行“肯定个人尊严测试问卷,提倡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诚、诺、信”来肯定员工之间的坦诚、信用和信任。

上述国外先进的做法对于我们确实是可取的,应当积极借鉴,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总之,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要泉源。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吸引人才并且必须留住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变革进程,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botxt

第三篇: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

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

王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摘要:众所周知,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国企业不能再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低廉的产品价格来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要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资源。因此,文章就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同时就如何防止高技能人

才的流失以及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才资源竞争;高技能人才;流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日益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在新技术不断应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新型技工需求的扩大。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整体缺口达数十万人。现有的高级技工仅占工人总数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比例相去甚远。要知道,高技能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讲,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走几个技术骨干,极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技术系统瘫痪,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甚至将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笔者家乡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最近几年都切身感受到了“民工荒”现象(特别是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给企业带来的难题和压力。与此同时,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流失,也给各个企业的管理层们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不得不正视这个严重的问题。因此,文章也从分析现象到了解现象本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的思路,从而帮助企业主对高技能人才流失这个现象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一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现状

(一)高技能人才比重低,人数少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奇缺的现象。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高级技师仅占工人总数的0.26%,而且有近70%的中级工、初级工(不含无等级工)只有中等以下的文化水平。若按照目前我国7000 万人的技术工人总数估计, “高级蓝领”的缺口大约已达700万人以上。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占技工总数35%的高级技工比例相距甚远。因此,一种尴尬的事情便出现了——尽管一些企业在设计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但由于高级技工短缺,某些高水平、高质量的东西却只能反映在完美的图纸上,要想生产出来,就得拿到国外去做。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慢,晋升难,且企业内部缺乏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比管理阶层,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工人们的晋升机制是很不完善的,不合理的。在不少技术工人看来,就算自己技术再好,也是没有机会进入管理层的,因为自己终究是一个干活的工人。这使得他们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技能的积极性,进而无法进入高技能人才的大部队中。

同时,不少企业只是以眼前的经济效益为重,忽视为企业技工提供再培训的机会,未能及时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造成勤恳干活出力的技术工人,收入远远低于室内“吹空调”的白领们。使得许多技术工人纷纷跳槽转行。

(三)社会观念陈旧

一直以来,“白领”优于“蓝领”的深入人心。根据《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现今我国只有4%的青年愿意当技术工人,想当老板的青年是愿意当技术工人的4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管理岗位才能造就人才,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即使是高级技术工人也不能称之为人才”。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导致许多青年人不愿意当工人,更不愿意学技能,甚至认为“技能学得越好越难以离开工人岗位”。

二 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及不足的原因剖析

(一)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薪酬机制和人才选用机制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载,加入WTO也已经快十个年头了,可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许多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仍然影响和左右着现代企业人才的薪酬和选用机制。不合理的机制导致的人才流失现象比比皆是。相比于管理者们的高薪酬,高技能人才的平均薪酬水平普遍比管理者低,并且在行政级别上,也比管理者要低,在公司内部更没太多话语权。

同时,当今很多企业在招收和激励高技能人才的时候,往往会受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思想的引导,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断。再加上部分企业长期让高技能人才兼任行政工作,使得无法两头兼顾,使他们逐渐的脱离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终无法在技术层面给予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毕竟,简简单单的“技而优则仕”的做法并不是对所有高技能人才都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引发“彼得原理”所描述的症状。

(二)企业集团缺乏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远景规划

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很多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的给予高工资高福利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高技能人才的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的。

(三)传统人才观的误导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重仕轻工”的思想,对于技术工人没有很好的定位和正确的对待,同时,社会舆论也过分渲染了脑体倒挂现象。简单的把脑力和体力劳动对立起来,片面的认为技术工人的层次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与中青在线联合发起的“2005年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表明,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技校的生源不足,也就使得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人才短缺现象进一步严重。

三 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及不足的对策研究

(一)企业角度

首先,要做好人才储备和技工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技工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一套有利于技工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学校进行长期的校企合作。同时也要改变现如今技工晋升为高级技工的单一晋升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人才晋升机制。

其次,突出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落实薪酬待遇。只有较高的薪酬福利,高技能人才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当然,薪酬制度的制定上也不能一刀切,应当按照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划分不同的等级,给予不同的薪资。对于高级技工,可以适当的放开限制,让其参与企业的资本运作中去,增加对企业的忠臣度。

第三,企业在招聘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要做好对高技能人才的甄选录用和评价工作。不仅仅考察员工的技术水平,还应调查了解对方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平。适当的时候应当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等条款,从法理层面规避高技能人才流失带来的风险。

(二)政府和劳动者的角度

通过以政府为主导,配合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实现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同时也应当加快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与使用管理机制,帮助企业进行职工培训,人才引进等相关工作。关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则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和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政府应大力宣传与表彰,扩大技能人才在社会中的影响,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当然,对于劳动者自身来说,我们也应当转变落后的就业择业观,能够以积极正确的眼光去看待技工这个身份,注重自身技能的培养。

四 结论

在人力资源竞争激烈化的当今社会,企业对于吸收和保留高技能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效益,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应当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解析和应对人才流失所带来的困境,除了企业要加强自我内部机制的建设,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之外,政府也要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引导。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防止人才的进一步流失。参考文献

[1]杨河清、吴江:高技能人才培养之不足及对策[J].中国培训.2005年第2期

[2]姚伟、林木生: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9期

[3]丁大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5期

[4]李亚杰: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J].职教论坛.2009年第7期

[5]顾燕芬:浅谈高技能人才的现状、需求与培养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年

第四篇:浅析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人力081班:陈远立指导教师:王珍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已经变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留住人才是关键。为避免人才流失,防止人才过于频繁流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研究提出新形势下防止人才流失,留住人才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人才流失 二八原理 原因及对策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brain drain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centre of human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s of an enterprise is the first resource.Competition and retain talents is the key in the fierce market.To avoid the brain drain, prevent talent too frequent flow to the enterprise of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research

analysis.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rain drain, reason,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situation to prevent brain drain, keeping talent management measures.KEY WORDS: Brain drain,Twe eight principle,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背景介绍

管理界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原理,它是指企业80%的财富是由20%的优秀员工创造的。这20%的员工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界普遍意识到优秀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率高达50%~60%,而据专家测算,正常的人才流动率应该控制在15%以下。人才流失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极大浪费,企业竞争力严重下降,经济效益滞步不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何防止人才流失,为企业的发展留住人才,已成为众多国内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造成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企业的原因和来自个人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本身的原因所造成。因此,这项工作也就成为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战略性任务。[1]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1)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是重要原因

优秀的员工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他们正是通过职业规划来实现个人的目标。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本身就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更不用说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创造合适的环境。这势必造成优秀人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个人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根本看不到光明的未来。因此,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只好一走了之。

2)企业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

由于管理人员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领导风格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人才流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企业管理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管理素质低下,同那些水平高、理论强的优秀员工自然会产生沟通的障碍,不畅的沟通必然会导致员工的流失。②管理者性格古怪,反复无常,对下属不公,不尊重下属,自私,心胸狭窄,报复心强,不以身作则,缺乏威信,任人唯亲,对“异己”打击报复,好大喜功,将错误推给下属,居高临下等都会对优秀员工的态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优秀员工流失。

3)不合理的薪酬制度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一个人在自己因工作或做出成绩而取得报酬后,并不会仅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会通过相对于投入的报酬水平与相关人员的比较来判定其所获报酬是否公平。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平均主义思想,表现在:在薪酬待遇和工作量方面,按现行的工资体系,同一工作岗位的老前辈薪酬待遇普遍高于年轻人很多,而工作量却明显少于年轻人,工资待遇论资历老前辈多发,工作量按辈份老前辈少干,“公平原理”

[2]失效。在这些中小企业里,没有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新酬制度,往往让企业的优秀人员感觉到他们的所得与他们的贡献远远不匹配,产生一种没有被认可的心理,从而纷纷“跳槽”。

4)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

沟通是企业维持良性运转的润滑剂。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消除企业发展中的许多障碍,同时也会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主人翁意识。而现在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这种沟通的意识。他们采取的是比较专制的管理模式,仅仅是企业的最高主管或者少数几个人做出决策,下属只有服从。这样会导致一些优秀员工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有一种融入不到企业里的感觉,从而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自然会产生“良鸟择木而栖”的念头。

5)不遵守诚实守信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契约,言而有信,是每一个经济主体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本条件。没有良好的信誉,就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而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往往不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对职工的承诺经常不兑现,有时甚至工资奖金都拖欠。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人才流失。

6)缺乏企业文化,内部凝聚力不足

在文化方面,某些企业管理一言堂,论资排辈、裙带关系严重;或者老总家长作风严重,说一不二,开口闭口批评,甚至辱骂员工,都会让人才逆反心理。管理差、企业文化差的企业,常常会频繁的批量走人。很多民营企业表现不合格,老板的意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法律,领导与职工少有沟通,相互之间隔绝,领导不了解员工们的情况及内心真实想法,而人才则觉得受到不受重视,没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作用的环境,让许多无法忍受的人才离职而去。

7)对员工的培养不够

人的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和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但培训仍被视为21世纪企业最主要的竞争武器。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企业只让员工努力工作,而忽略对员工的培养;只希望员工以厂为家,却没有营造出相应的环境和气氛,企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这样也会造成人才流失。

8)激励机制缺乏、不健全

每位职工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企业承认,他们不仅关心收入的绝对值,还关注收入的相对值。企业如果不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员工即使正常的工资奖金都能拿到手,但如果不能让贡献大、业绩多者得到更多的回报,必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优秀员工离开企业。

9)坚持“伯乐相马”的用人理念,没有“赛马机制”

身边的人才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是使用不当而被埋没的人才;二是潜在的人才,即有发展前途,只要注意培养和大胆使用便可以成为人才的人。而短视者只学伯乐如何辩才、识才,这不仅会导致人才成本增加,企业原有员工的潜力开发不足,凝聚力不强,还将造成[3]人才流失。

10)盲目引进人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重视,但不可否认,当前引进人才存在着盲目“追高”的现象。一些企业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引进专业对路的实用人才,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为了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甚至不惜血本,结果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引进了“人才”,但在具体工作中,人才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安心工作,最终还是离开企业。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人员流失还有其自身的综合考虑。如果自身的愿望与企业的供给不匹配,企业迟迟不能满足人才要求的话,人才的流失就是早晚的事情了。从大的方面来说,不同层次的人员有不同的需求点。高层关注经营理念的统一;中层关注晋升的空间;而基层更关注发展机会了。因此,高层流失更多的是价值观的分歧;而中层多是遭遇到事业的天花板,而基层的发展机会太少,导致了他们的拂袖而去。

3、企业留住人才的对策

1)职业发展规划留人

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都有各自的职业发展路径,都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能看到自己未来的前途和希望。此时,员工就会认为自己努力工作会有好的结果,那么他们会选择努力工作而不会选择离开。德国西门子150多年的辉煌,靠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效的人才培训同样是西门子成功的关键。

2)合理的薪酬制度留人

薪酬制度是体现员工价值的重要标准。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激励员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对优秀人员实行高薪制在一些企业里便是比较通行的做法。企业高薪留人掌握的水准是,在企业外部,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在企业内部,拉开薪资分配的差距。具体应注意以下几项:(1)企业对薪酬制度的构成有一个准确、清晰的把握(2)企业制定的薪酬制度要具有公平性和富有竞争力(3)合理的设计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4)实现薪酬与绩效挂钩(5)薪酬的支付要透明。

3)职工入股,利益留人

实践表明进行资产结构调整,给优秀技术、管理人才一定的股权,使其利益和未来与企业紧密相连是中小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的一剂良方。对自己所效力的企业拥有一定的股权,能够激起人才对组织的成功成长的浓厚兴趣,并为此付出努力。由于股票期权着眼于未来收益,所以有助于公司留住绩效高、能力强的核心员工,并预防核心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

4)建立宽松的工作环境,创造融洽的工作气氛,感情留人

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人人都希望处于一种比较宽松的管理环境之中,自己的成绩会及时得到肯定,自己的意见会及时得到采纳,公司的重大决策自己也能够参与进来,同时,企业内部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地化解冲突,消除矛盾。这样,会使优秀的员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企业里,使优秀员工对企业产生浓厚的感情,保持较高的忠诚度。

5)履行诚实守信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的履行必须立足于诚信的道德基点上。在当代中国,诚信具有其他道德无可比拟的特殊价值。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必须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员工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契约的履行实现诚信管理。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内部凝聚力

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舒心的工作场所。一要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人才,做到“乐人才之乐而乐,忧人才之忧而忧”,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实现感情留人;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团结、进取、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形成积极进取、崇尚竞争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

企业的团结、合作精神,“团结出人才、团结生财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7)加强对员工的培养

人才是相对的、动态的,如果不继续学习,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会老化、落伍,不再是人才。因此,人才只有在用人单位里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永不落伍,才能够长久地维持自己的人才特性。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积极地履行人才培养的义务,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身学习需求,成为劳动者的终身大学。

8)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带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一件大事。只有体制机制活,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二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建立企业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实行奖励。三要不断完善福利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9)大胆使用身边人才,建立“赛马机制”

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注重人才的发展潜力和能力素质,善于发现和培养、使用身边的可造之才,创新培训机制,强化培训管理,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机会,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为人才的使用奠定基础,既调动身边人才的积极性,促进良好人才环境的形成,也进一步展示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引进人才的工作增添新的吸引力,从建立了“伯乐赛马而不相马”的新机制。

10)避免盲目引进人才

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对企业肯定是不利的。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除了改善用人环境外,企业引进人才工作要有计划,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引进人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实力,引进专业对路的实用人才,而不是盲目攀高;引进的人才要有事干,不能只当摆设,或被当作有关部门的“业绩”。应把企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如实地告诉应聘者,不要夸大其词或许下不能兑现的承诺,要做到两厢情愿,双向选择,让引进人员无怨无悔。

11)把好入口关

根据企业的文化和用人标准,招聘合适企业的人员,把不适合、不适应企业的人员在进来之前就剔除出去。这样人员流失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把好入口关不仅包括企业基层员工,也包括企业中高层人员,这需要让他们提前熟悉本公司的作风和文化,提前磨合。

12)进行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企业知识体系

企业在平时要加强人才储备,对于技能要求较高或替代性较弱的岗位,要进行重点的培养。同时要把管理者培养下属职责作为一个必要的考核指标,下属不成长,主管就提拔不起来。这样,有了充足的后备人才梯队资源,人员流失了也不怕。另外,企业要有意识的积累自己的经验,把散落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智慧汇集起来,形成企业共有的财富。并通过建立企业培训课程库的形式固化下来,一代代的向下传承。这样即使人员流失了,经验财富也不

[4]会流失,企业照样能发展起来。

对于员工而言,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它更多的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进步,只有注重人才发展和规划的企业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赢得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则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将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当今社会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时拥有核心竞争力。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员流失,企业就要多管齐下,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创造人才成长的沃土,这样企业发展才会蒸蒸日上,永立市场潮头。

参考文献

[1] 谢继东.管理书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印度S.K.乔扑拉.人才流失及其逆转[M].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2010

[3] 谢晋宇、王英、张再生.企业雇员流失管理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 孟庆伟.人力资源管理通用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五篇: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葛雷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国企即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现今,国有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凸显出不少问题,特别是人才流失的问题引起了许多企业家及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其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国有企业 人才流失 对策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能吸引住优秀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也纷纷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国有企业并没有逃脱人才流失的厄运,人才流失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纷纷上演。据调查:外资企业大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丧失的不单身是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人才。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引进大型学历以上人员的流失率达64%,且大多数流入外资与合资企业。国有企业人才严重流失已制约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有企业上班,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曾经是好几代人的梦想,而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资的引进,中国大地上外企、合资企业遍地开花,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挑战。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员工和企业是一种依附关系,一旦被录用,企业除了给员工提供工资以外,还要负担他的住房等等,甚至他的妻子和子女的工作和教育都要由企业来负担。这种“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使得极少有员工自愿离开企业,也就很少出现所谓的人才流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的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有了很大变化,企业用工制度变得灵活,阻碍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消失;而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优势早已不在;“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不论 是是社会的竞争还企业的竞争,最终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动力;人的观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人才对体现自身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择业的目的性更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人才竞争也将国际化„„所有这些使得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去向分析

(一)从国际来看,在新经济引发的全球人才大战中,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利用资金和科研环境的优势占据了主动地位,我国始终处于被争夺的一方。在2000年,我国人均信息人才排世界后三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评价出国留学2万人,回归率为33%。我国仅在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人。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或怀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量外流。他们之中,有的出国深造,有的技术移民,有的到国外经商办企业,这些人出国后,大部分选择在国外长期居留,回国的比例偏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民出国签证更加简便,国内人才流程远大于流入是必然现象。

(二)从地域看,我国国内人才总的流向是从西部、北部等内陆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城市。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布局大都集中在北部、西部地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史前经济发育较早,人才需求量大,高级人才在这里较容易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

(三)从行业看,主要是流向经济效益高的行业与产业。国有企业大多是属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矿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的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三、第四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由于其收入客观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

(四)从企业性质上看,主要是流向“三资”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这些外资企业吸引了不少本土人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曾对中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五市的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采取问卷形式,有限样本为327份。本调查显示,在过去五年内(1995年至2000年),被调查企业共引入各类科技人 才7813人,流出各类科技人才为5521人,流出引入比例达到0.71。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才流动到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比例达到54.7%,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比例更高达67.6%。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产业类型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结果对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有较大的影响,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缺乏改革动力,发展前景不明朗,企业没有一个鼓舞人心的、切实可行的、并且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发展战略,员工对企业前景普遍感到没有信心,人才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工资水平有关

我国大部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远远达不到机关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企业的稳中有升的水平。受长期经济计划的影响,国企内部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冗余人员多、历史负担重。国企担负着经营责任和稳定和谐的政治责任,使的近几年来工资水平有所下降。大多数人才难以得到或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促使他们寻求可能满足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工资是绝大多数人所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工资水平同员工的流失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

(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与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关

1、国有企业的论资排辈、“唯亲、唯私、唯权”现象较为严重,晋升普遍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知人善任,人才出头机会较少或者没有为其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只讲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而忽视企业对人才的诚信和自身要求,使人才感到在企业发展无望,跳槽谋求新的发展。就本单位而言,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招聘的大、中专学生,他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经过在施工一线的多年磨炼,逐步走向成熟,却发现不被企业领导看好,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本企业内难以实现,萌生了去意。

2、领导原因也是使员工离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的离职调查中,员工并没有说是直接领导的原因,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领导导致了员工的离职。比如上司的领导方式让员工不满意,不能给员工 提供真正的帮助等,都可能促成员工的离开。对于中层的经理人来说,与高层领导的观念不一致也是导致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3、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员工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时,员工也会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员工付出的敬业与忠诚、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等,希望得到薪酬、福利、升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成就感等等,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这些,也就给竞争对手了机会。企业与员工实质上是双赢关系,是互惠互利的。我信任你,你尊重我,而达到共享成果,甚至对员工的称呼也从雇员变为伙伴。但相当比例的企业老板还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是老板,是我养活了你,无视或者不能正视员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四、人才流失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增加用工成本。为补充人才流失所造成的空缺,单位要支出大量的培训、熟悉工作的费用,以及人才流失造成运行失调而导致的各种损失。

(二)无形资产流失。技术型人才将会带走关键技术,销售人才将会带走市场,这些都是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损失。

(三)人才流失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被解聘的员工常常会散布不利于企业的言论,解聘的员工越多所付出的代价越大;

(四)人才流失对周围员工产生负面影响。优秀骨干人才的流失,自然会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削弱和影响企业凝聚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个人出走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出走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和损失。

五、国有企业人才流动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改变用人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必须尊重人的需求和愿望,尊重人才,强调人才的主体性,关心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努力满足人才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在本企业中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好风气。在生产、经营中激发人才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应该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人才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企业领导者应该从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等具体方面入手,使他们在企业中能够寻求到“家”一样的温馨 和睦的感觉,让员工把企业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家”,让全体人员都来关心企业、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企业组织的各种各类活动。把人与企业融合起来,使人才得到在企业的重视和心理满足;坚持以人为本,要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将人才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快地升华为智能,在实践中锻炼、工作中成长,让各类人才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获得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同时也对人才竞争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企业要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帮他们所需,把满腔热情播入人才的心里,去释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就会激发员工爱厂如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对企业忠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人为本是稳定队伍的根本,它实现了员工忠诚企业又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人才流入环节,从源头上防止人才流失

人才流入是国有企业人才资源形成的环节,由招聘、筛选、录用以及早期企业化过程所组成。招聘是指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职位寻找正确的人选的过程。筛选是指从应聘者中选择合格者的过程。录用是指最终决定雇佣合格应聘者并配置职位的过程。另外,对员工的企业化教育也必不可少。

1、遵循人才与企业匹配的原则

人才流入过程实际上是人才与企业相互匹配的过程,包括:个人应该具备与职位要求相符的态度和能力:个人对企业规范、各种政策、实践、奖励和条件在偏好、预期和价值判断上能够接受。匹配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变化或者人才的变化都会导致匹配程度发生变化。

2、遵循人才与岗位匹配的原则

传统上对这一匹配过程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员工与企业相关职位要求的适应能力上,企业普遍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面试、自传、笔迹分析等手段。现在,一些企业还采用了评价中心、心理测评、计算机测评等先进手段。无论传统手段还是现代手段,保证了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匹配,也就保证了企业对员工的真正需要,员工才会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3、合理的招聘和筛选流程

为了保证企业与人才的高度匹配,合理的招聘和筛选很有必要。真实职位预视可以降低人才对企业不切实际的预期,成为招聘过程中的思想依据。真实职位预视增加了企业招聘的真实性。首先,企业信息通过企业宣传册、电影、录像、录音、面谈、上司和老员工介绍等方式传达给应聘者,使应聘者对企业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期。其次,真实职位预视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招聘的主动决策,使对企业或对职位不满意的应聘者提前自行推出招聘过程,以提高人才招聘的有效性。第三,真实职位预视使企业向应聘者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企业信息,体现了企业对应聘者的真诚,能够增加受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筛选常常应用一系列测试手段,如: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模拟测试等来了解应聘人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气质、情绪的稳定性、智力、能力倾向、成就感、人格、创造力、个性、品质、潜能、力争使选中者与职位要 求有更高的匹配度。筛选工作,在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己收到重视,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 法。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其人才流失率大大低于航空业中的其他公司,他们的诀窍是: “从一开始就要办好,花钱在招聘过程中,仔细挑选人才.。” 公司以谈话式的面试使求职者感到不受拘束,招聘人员从面试中可看出求职者是否能成功地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文化。公司经过对自己员工行为长达十年的分析,不仅把测试常识,判断和决定能力这类共同属性的问题标准化,而且把根据各工种要求进行测试的问题标准化。招聘过程所花的时间和金钱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4、试用期管理

试用期是企业正式聘用员工前的必要阶段。在试用期内,企业和新员工之间可以建立一个相互评价和反馈的机制,通过双方磨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与新员工的匹配程度,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与新员工仍然难以相互适应,则可以提前结束双方的雇用关系,避免双方的长期损失。

5、增加招聘投入

在招聘阶段进行更多的投入,可以提高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匹配程 度,从而降低员工的流失率。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招聘与筛选阶段,没有进行足够的投入,没能执行严格的招聘和筛选程序,从而使招聘效果大大折扣。

(二)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多样化、个性化的福利

薪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流向,是安定人心、防止人才流失的必要条件之一。人才之所以离开企业,是因为其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产生了不满足感。比方说,新员工进入企业后,首要目标是薪酬用来满足衣食住行上的最基本需求,当基本的需求满意后,就会进一步发展到更高方面的需求。如果员工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而市场上同行业或其他企业的薪酬高于本企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人才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或者是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施之与不同价值的分配形式,如工资福利的提高,或年薪制、利润分享制、人力资本作价入股、晋升和发展机会,用经济和非经济的薪酬来尽力满足各级各类人才在自己的生存、发展、完善阶段上产生的需求。让员工在自身发展的阶段上都能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和热情,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储备力量和后劲。竞争性薪酬是指一个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在竞争性的市场中,若企业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又缺乏其他补偿性激励措施,就很难避免人才流失。我国国企薪酬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若能将薪酬水平定在竞争对手之上,对核心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将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避免大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降低企业的雇佣成本。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提供竞争性薪酬的能力,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 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互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并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它可以通过刻意的培训传达出来,也可以是新老员工之间有意识的沟通里渐渐形成。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六、结语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国有企业将长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国有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入手,做好人才管理工作,积极应对市场的挑战,避免和减少人才的流失,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么子国,留住人才,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2 2.丙明杰、杜银根,人本管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M】,1997.84 3.趟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1 4.姚坤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科学之友.2006

下载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如何防止人才流失

    企业如何防止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是许多企业家的最苦恼的问题之一。一份资料显示,中国企业一位人员流动造成的损失是支付员工工资的1~1.5倍。怎样才能留住人才,防止更大的损失?有一......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合集五篇)

    现代企业管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论 文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10(1)班许江雁 现代企业管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民营企业人才......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2006-12-14 21:27:22)经过充分准备,我组就“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具体分析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现象、原因、影响以......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合集五篇]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象问题严重。民营企业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工作年限相对缩短。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普遍的......

    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浅析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成功的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辉煌,失败的现代企业文化也会令企业走向低谷,在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成功的企业文化......

    企业人才流失开题报告

    企业人才流失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企业人才流失开题报告系别:年级:专业(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人才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要素的21......

    企业人才流失动因透析

    企业人才流失动因透析企业人才的流失在当今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如何留住人才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有关解决方案涉及薪资、事业、企业文化、培训、......

    网络营销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网络营销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将会逐步替代传统营销方式,而将成为当代的主流营销途径。如今的企业想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