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利与弊
辉煌与落寞
——论古典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得与失
航天航空学院航23班
吴之茂
2012011570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曾几何时,83版《西游记》像春晚一样成为了很多人关于寒假、春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年龄、地域和阶层的限制,就像丁夏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领导人在全世界面前的讲话都会用上一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此之后,名著的改编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股春风吹绿神州大地,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当然这些作品也是参差不齐,毁誉参半,中国的导演们也是绞尽脑汁探索名著改编的方向,名著的改编之路也就在辉煌与落寞中缓缓前沿。
不同的社会背景必然催生不同的文化,名著的改编热也必然有其特定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今社会还是需要名著向影视作品改编的。不得不承认以下几个事实: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快为主旋律的社会中,快餐式文化、快餐式阅读,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面前一壶清茶,在夕阳下静静得捧着一本名著,专注其中;另外我们也应该知道目前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没有达到让所有人都可以看懂名著的水平,有人曾提出想要读懂古代小说的原著作品至少需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而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没上过高中的人必然会有一些困难,这说明在我国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看不懂名著的,但经验或者说事实告诉我们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教授还是农民,提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都可以侃侃而谈,这不得不说是这些由古典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的功劳。
而且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在无形中增加了作品的“可阅读性”,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再加上资深演员的深情演绎无疑让这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更加饱满,或者说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古代的小说貌似离我们很远的样子,遥不可及、深不可测。我们读不懂一个人在面对千军万马时的处变不惊,我们读不懂一个人在自己和家人受到欺凌的时候泰然自若;我们读不懂一个英雄如此嗜血;我们读不懂故事中人的喜怒哀乐;我们读不懂英雄们的侠义柔肠,同时我们也读不懂他们的铁骨铮铮,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表情,看不着他们的动作。正如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猜不到、读不懂一个没有眼睛的人的故事。我承认有些名著的语言很美,读起来很有感觉,但是我们依然感觉书中的人头上都有一个光环,光环的闪耀足以让我们睁不开眼。
当然在由古典名著向影视作品的这一过程中也失去了很多东西:首先我们看到书中很多合理的夸张表现在影视作品中却是那样的矫揉造作,丁夏老师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镜头,当我们看到一个跟我们差不多身高、差不多体重的人一口气拔出一棵垂杨柳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但是我们在读原著的时候丝毫没有这种体会。在小说中允许适当的夸张,或者说小说必须有夸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小说,而且这些自然的夸张让我们读起来很舒服,没有任何的突兀。其次就是在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往往会掺杂编剧或者导演个人的感情和体会,出现明显的个人感
情取向;还有就是为了拍摄的需要更改一些情节、为了人物渲染的需要改变一些语言和动作、更有甚者为了迎合某个特定时段人们的审美口味改变人物的属性,忠奸难辨,好坏不分。拿出镜率最高的几个小说人物举例:一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各种版本的大圣真心来了个七十二变,无论是《大话西游》中情圣至尊宝,还是《西游记后传》中的舍利子都与原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判若两人,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和紫霞仙子的爱情确实经典,但那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孙行者;二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最近一部新拍的电视剧《武松》中潘金莲的初恋情人竟然是武松不知道已经让多少人喷血;还有林冲,真心感觉影视剧中的小帅哥的样貌对不起“豹子头”的称号;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称的吕布,在各种版本的《三国》当中,他和貂蝉那凄美的爱情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当然这些改编也造就了一些特定时代的经典,但也不能掩盖它们破坏了原著这一事实。还有就是由于编剧或者导演水平有限导致原著被扭曲,过多的依赖特技而忽略演技造成这类影视作品的泛滥成灾却无法企及老版的经典。
总体上说,古典名著向影视作品的改编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些名著的存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影视作品了解的名著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名著本身了。我觉得这类改编最大的“得”应该就是对名著的推广;而最大的“失”就是放弃原著的推广,掺杂进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眼中影响了名著本身的思想高度。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这类的改编,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更真实、更原汁原味的改编。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好吧,用这句可以称得上名著改编中最无厘头却又最经典的话作为结尾,辉煌与落寞,名著向影视作品的路还很漫长,在这条看似茫茫的路上希望出现更好的改编,源于原著、贴近原著而又超越原著、服务当下……
第二篇:《草房子》——文本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对比
《草房子》——文本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对比
《草房子》是曹文轩先生于1995年开始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出版于1997年,本书曾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九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等多个奖项。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中外奖项。
第一次听说《草房子》是在课上看的2000年的无字幕电影,模糊的配音和无字幕的影片让我们看久字幕的观影模式很不习惯。但是,片中孩子们童稚的演技,纯真的话语,柔美的画面,淡淡的乐曲还是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片末,桑桑爬上草房子,喊着班里的每一个人的名字,每个孩子清脆的“到”声回响在寂静无人的学堂上空,一种无名的感动湿了观众的眼眶,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个叫“油麻地”的学堂,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和他永生难忘的六年启蒙时光。
小说中《草房子》的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桑桑坐在油麻地小学最高的草房子的顶上,他即将永远地告别这里,六年无数的第一次一下子全部扑进他的眼底„„在电影的开头,一阵阵童谣声中,一个调皮的男孩闯入我们视线,我们跟着他跑,脚步越来越急,童谣越来越响,直至男孩猛地停下,回头,“嘘——”油麻地的故事,刚刚开始„„
《草房子》的小说和影视改编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弱化悲剧性。小说里“艾地”中秦大奶奶的倔强和善良,“细马”中细马的隐忍和坚毅,这两个人物并没有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也许是因为秦大奶奶最终还是去世了,她永远地离开了她一生想要守住的油麻地,她的土地她的家,让故事染上一层浓重的悲剧感。细马童年的坎坷,被送走被送回,被嘲笑被孤立,在这样一部纯美文学中,怕给孩子带来的阴影太强,所以都不能表现在影视作品中。因此影视作品的整体感虽是忧伤的,但忧伤中并未让人感到真正的绝望。
第二、影视作品的感情渲染力度不及小说。紧随上一点,影视作品的悲剧感被弱化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杜小康家红门没落后,游戏被孩子们孤立,唱戏被老师指责,想读书被家里人斥责,他说他体会到了深切的孤独。尤其是与父亲在外漂泊放鸭的那段经历,小说中平淡的字句如刀片般割着读者的心,脑海中幻想出一个落魄的孤独的少年,他躺在雨中,在雷声中,身边围绕着无家可归只能依附他的鸭群,多么凄美的绝望。这些是在电影中完全表现不出来的感觉。
第三、影视作品对剧情更完美的串联。小说中桑桑的叙述是以人为代表的,每一个章节就写一个人的故事,第一章是秃鹤,第二章是纸月,还有白雀、秦大奶奶、杜小康、细马、桑乔。但在电影中,它将每一个人物赋予了更有逻辑性的串联,以纸月上学为开端,由桑桑对一个女孩的在意引发了一连串的恶作剧,包括夏天穿大袄,因纸月的爸爸是校长的流言和同学在泥潭打架,还有保护纸月和坏孩子打架跳船;以会操表演和文艺汇演为基础,引出陆鹤为维护尊严做出的一次次抗争和蒋一轮与白雀纯粹美好却没有缘分的爱情,也是在一次文艺汇演归来后引出杜小康家的不幸,以及以后桑桑撕本子为杜小康抄课文,桑桑解释完突然生病晕倒的情节。环环相扣,减少了文章的突兀感,使故事更具连贯性。
第四、影视作品的完美主义。在电影中,弱化了太多人物的黑暗性格面。比如桑桑,读过小说的人都知道桑桑陷害过杜小康,恶意地撕毁桑乔的荣誉本子,隐瞒弄丢白雀书信的事,这些都是,至少在我眼中,这些行为都体现他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不懂事的,但这些情节在电影里都给了他正面的理由,比如直接删去陷害这段,撕本子也是为了给杜小康做课本,蒋一轮白雀的感情也结束的很仓促,谷苇这一人物甚至没有出现过。再比如桑乔曾经是猎人的设定,影片中也没有涉及,他对秦大奶奶无情的驱赶也反映他人情中冷漠的一面。这些电影都有意识地削弱甚至抹去了。第五、影视作品的具象化,文本作品的想象力。要快速了解一部作品,我想大多数人选择的方法是去看它的经典影视作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时间快,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掌握人物、剧情、作品内涵。而阅读文本作品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一些深奥之处还要细细捉摸,很是麻烦。影视作品帮助文本作品具象化,使人们的视觉、听觉、思想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真实存在的故事,加深人们对人物的印象和思考。反之,大多数人在看完影视作品后,会有重新读读原著的欲望,从而又衍生新的感受。那些影视中没有理解的细节在书本中都可以找到答案,那些影视中无法描绘的或者无法实现的美丽景色能在读者的想象中重建,在思维中重新幻想一段新的故事。文本作品的想象力给与了一部作品更大的思考空间。
只有当影视作品和文本作品,两者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人,方可评判改编的成功与否。至少《草房子》的电影我觉得是成功的,至少在未读文本前,我就被感动了,流泪了,在读了文本后,更是深深震撼了。我非常庆幸这是个萦绕淡淡愁情但结局仍算完美的故事,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但我仍愿意记得它,童年带给我所有的笑和泪,苦难和成长。
第三篇:古代小说鉴赏
关于托塔天王晁盖其人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已经为人们所家喻户晓,而水浒中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点。比如人们对宋江归降朝廷叹惋,对林冲处处受高俅压迫感到不平,对吴用神机妙算称奇······到那时很少有人会记得在水浒中另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是一位脱离于一百零八将之外的梁山好汉。在水浒中,一百零八将是一百零八个天上星宿下凡而成,晁盖注定在水浒传中不是主角。但是,晁盖对于梁山泊的建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晁盖第一回出场是在水浒传中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中“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资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体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晁盖与宋江一样都喜爱结识好汉,这也为后来晁盖拉拢了一大批的梁山好汉做了铺垫。同时,也可以看出梁山好汉都具有的一个特点------善舞刀弄枪,不近女色。当时的大男子主义以及崇尚武力的思想可见一斑。
一上场,就有”赤发鬼”刘唐慕名而来,却被朱仝和雷横误会成盗贼,晁盖用计谋救了刘唐,这让我们对一出场就体现江湖义气的晁天王有了好感。这种气概也奠定了晁盖在梁山泊好汉中领导的地位。
又在下一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中,拉来了三阮兄弟以及公孙胜,当吴用问他们是否识得晁盖时,“阮小七道“虽然与我们只隔得百十里路程,缘分浅薄,闻名不曾相会。””,可见晁盖的名声确实很大,在江湖好汉中的口碑也很好。就这样在上梁山之前所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智取生辰纲”的参与人员就基本到齐了。
后来事情泄露时为押司的宋江因为与晁盖是其“心腹兄弟”便提前泄密,让晁盖等人逃跑,晁盖等人便商议投奔当时掌控梁山泊的王伦。但是,当王伦见了晁盖等人,听了他们的遭遇后,“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作声不得,自己沉吟,虚应答筵席。”宴席后,“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晁盖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吴用道:“兄长性直。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规模。”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晁盖此人虽然有领导的才干,但是也可以看出晁盖性子直爽,不能够很好的察言观色,勇猛有余,智力不足。
后来,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众人推举晁盖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自此梁山泊已经有了雏形,后来“晁盖再与吴用道:“俺们弟兄七人的性命皆出於宋押司,朱都头两个。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再有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吴用道:“兄长不必忧心,小生自有摆划;宋押司是个仁义之人,紧地不望我们酬谢。虽然如此,礼不可缺,早晚待山寨粗安,必用一个兄弟自去。白胜的事,可教蓦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可脱身。我等且商量屯粮造船,制办军器,安排寨栅城垣,添造房屋,整顿衣袍铠甲,打造枪刀弓箭;防备迎敌官军。”晁盖道:“既然如此,全仗军师妙策指教。””这也为宋江后来被逼上梁山产生了祸根,后世有的评论家说这是晁盖狡诈,故意用此举希望将宋江拉入伙。但是凭借前面对晁盖的描写,晁盖并不是一个狡诈,善用谋略的人,但是,送金银确实是晁盖所提出,可以看出,宋江被阎婆惜发现要么是巧合,要么就是被吴用算计。以晁盖的性情也不会愿意陷害宋江,这只能体现晁盖的江湖仗义。
在晁盖等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了宋江之后,第四十二回中“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宋江确立了自己的星主地位,由此也可以推断晁盖以后的命运,注定不是梁山的首领。
在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晁盖为乱箭射中头部,留下了“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的遗嘱。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得出晁盖与宋江两人微妙的关系,晁盖去世未将梁山头领的位置交给宋江,而是希望让捉得住射死晁盖的人的那个人做梁山泊之主。可以看出晁盖,虽然为人比较直爽,但是可能对于宋江有投降朝廷的心思感到不满,故出此言。
实际上,在宋江加入梁山之后,梁山的大权都旁落到宋江的手中,梁山好汉也大都愿意跟从宋江,宋江已经隐隐成为了梁山泊的实际之主,可以从晁盖刚刚死后,“宋江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林冲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国一日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看得出来。晁盖,虽然没有对此明确的表现出不满,但是可以想象,不论宋江与晁盖的关系有多么的好,自己的权利被莫名的架空,任何人都会感到不满。但是晁盖并没有掩饰,晁盖知道,在自己死后,必然是宋江接梁山泊之主,晁盖首先对宋江说:贤弟莫怪我,然后提出一些要求。而宋江如果真正的希望得到梁山泊全部好汉的认可,就必须完成晁盖的遗愿。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晁盖此人虽然胸无城府,为人直爽,但还是有知人之能的。
总观晁盖此人,为人仗义疏财,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但是,晁盖也是一个胸无城府之人,对任何人都没有防备,以致后来晁盖在梁山泊中没有实际权力。同时晁盖为人直爽,快人快语,毫不虚伪,也正是他的这些性格,使得晁盖能够领导梁山好汉创出一片天地。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梁山泊好汉在晁盖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繁荣。后来,宋江接受招安,梁山好汉才真正开始没落。
可以说晁盖在《水浒传》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晁盖将梁山泊带入繁荣之后,才将接力棒交给了宋江。晁盖此人虽然不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但也为《水浒传》书写了重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水浒传》
第四篇: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现象分析
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现象分析
摘要:近年来有大量网络人气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其中大多数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后既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原因和所面临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小说;影视剧;
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从1998 年蔡智恒在论坛上发表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引起网友读者的强烈关注后,便掀起了该小说影视改编的热潮。再到近年来《裸婚时代》、《宫锁心玉》、《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等网络小说纷纷被翻拍成电视剧,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大量热播。
一、网络小说大量改编电视剧的原因
(一)“1+1≥2”
网络上走红的小说作品一般有很广泛的读者阅读基础, 动辄便有数百万的点击率, 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超人气网络小 说作者,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市场效应。小说《步步惊心》 推出至今,点击率高达两千多万次。电视剧版播出后,收视率 居高不下。一部著名的网络小说本身就已经拥有众多的粉丝,广大的群众基础无形中就降低了投拍的风险。而电视剧作品 播出后,在小说粉丝的带动下必然会涌现出新增的电视剧粉 丝,两者相加所收获的利益绝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的结果。如此 一来关注该电视剧和小说的人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不论是网上还是网下对其的讨论都会铺天盖地地展开。
(二)丰富电视剧题材,缓解撞车现象
为了迎合观众口味和市场,许多电视剧拍摄都只是一味
追逐热点,大都是同一类型和题材的电视剧作品。而网络小说的想象力恰恰可以弥补目前我国影视剧自我重复、原创力不足、情节老套的问题。起点、晋江这样比较大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基本上囊括了小说的所有题材。有像《蜗居》这样现实题材的小说,有《宫锁心玉》这样的穿越小说,有《斗破苍穹》这样的玄幻小说,有《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历史小说,还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样的校园言情小说等。它们给影视剧的题材内容增加很多新的选择,很大程度的缓解 撞车现象,也可以不断更新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资源充足,质量高,价格实惠
好的剧情才能吸引众多观众,而要有好剧情就必须先有好剧本。网络文学数量庞大、储备丰富,为编剧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为他们改编剧本打下了基础,也提供了许多最新颖、最受欢迎的题材,比如:玄幻、武侠、穿越、军事、官场、后宫、„„第一,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可供编剧不同的选择。第二,能够及时根据观众的阅读心态做出自我更新完善。同时海量的作品可保证满足不同观众要求。这样编剧在选择时更能针对不同观众。第三,经典的网络小说不会褪色。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剧本受众面广、题材新颖、多元化,能够顺应观众的需求,适合不同人群对于影视剧的品味,因此能够带来巨大的商机。
网络文学剧本不仅有如此多的好处,它的价格还十分合理。对于那些精明的影视公司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所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敏感,难以改编
网络文学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海量资源,这是一种优势。但是其题材之新颖,有时候对于剧本改编和影视拍摄来说,是一种负担。以玄幻盗墓小说《鬼吹灯》为例,其影视版权高调售出,但最终低调搁浅的结局,反应出并不是任何受欢迎的网络小说都能够成功地改编成为影视剧。是内容涉及太多神怪、玄学,相对敏感才难以在电影局立项。”另外,网络文学因其大众性、平民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低俗内容,在改编时往往会触及敏感方面。就如网络小说《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在翻拍为影视剧时就将“同居”一词替换为“一起”;
(二)实际题材单一,情节缓慢
纵观那些成功地被改编为影视剧的网络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的主题还是围绕着“言情”。无论是都市职场、宫闱斗争,还是校园青春、穿越架空,被拍成影视剧之后都突出了其中的言情成分,和其他一些影视剧大同小异。这一类影视剧普遍情节温和缓慢,有些还有情节拖沓的嫌疑。因此,要将冗长的网络小说改编为剧本,不仅要在选择上下工夫,在删改方面也是不能懈怠的,这就又提高了改编的难度。内容落差大、情节不符合原著、细节处理不当等等缺点,都会暴露在观众眼前,令那些阅读过原著的观众群体难以产生共鸣。
(三)选角失误,制作欠佳
文字往往会给人以最大的想象空间,当人们徜徉在网络小说的天空中时,脑海里浮现出的一定是作者笔下描绘的俊男靓女和如梦如幻的场景。但是现实和虚幻毕竟会有很大的落差,影视剧拍摄出来的效果也不能够完全达到书中描写的水平,而一张张熟悉的明星脸也不一定是每个观众心目中的最佳主角。《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气质拘谨,DB公司失之档次;《泡沫之夏》中欧辰行头犹如暴发户,场景名牌堆砌却并不华丽;《佳期如梦》中孟和平少爷没有豪车,高级派对好似歌舞厅„„
三、未来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发展趋势
未来制片方应鼓励小说原著的作者参与到电视剧的剧本创造中来。毕竟最了解小说内涵的人还是它的创作者,只有他最明白把笔下的一切搬到屏幕上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网络小说和影视剧的“联姻”如要顺畅继续下去,必须寻找两者在情节表现上的共通之处,并在观众的收视需求和影视行业的制作规则中找到平衡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找到优势和劣势的平衡点,扬长避短,最大程度上发挥网络文学对影视剧的推动作用,尽量改善剧本改编现状、提高制作拍摄水平,将缺点最小化。
除此之外,还要从文学类网站入手,鼓励网站对高质量的优秀作品进行全方位推介,为广大写手树立优秀的写作范本和经典文本。同时网站也应扩大同影视公司合作的规模,规范对版权的交易,将小说影视的产业做大做强。
第五篇:古诗词改编成三句半03
古诗词改编成三句半03
1、玥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落枕!
2、馮昀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啊~~~~~~~噗通!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玛逼!
4、公子雷clat:天生丽质难自弃,回头一笑百媚生。推倒!
5、C锐R: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去死!
6、罗瑞迪Ryan: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见新人笑......呵呵。
7、Ro喜乐: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掐掉。
8、下红旗的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不白。
9、想减肥但是没肉吞不下饭的沐子:迢迢牵牛星 姣姣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骚年来一发?
10、扎克_: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纳尼?
11、天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尼马
12、口味清淡的然然: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嫩草!
13、下红旗的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真圆。
14、学好与不学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怂货!
15、a悠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才怪!
16、粘牙的奶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整容。
17、吟游诗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停电。
18、燃烧的青九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艾玛!
19、下红旗的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好吃。
20、蓝色北冰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死了!
21、颜晓华: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齐B。
22、非余: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限号!
23、下红旗的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找吧。
24、五人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贴条!
25、O九月素素O: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如花!
26、C锐R: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切克闹。
27、没有重名-最体育刘忠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没水。
28、非余: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鹤顶。
29、lydia木mu: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熬汤。30、阿坤0510: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推倒!
31、李尤1216: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干!
32、飞火痕: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吓尿。
33、田朝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