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审计局

时间:2019-05-13 06: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忠市审计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忠市审计局》。

第一篇:吴忠市审计局

吴忠市审计局文件

吴审发〔2011〕59号

吴忠市审计局关于上报2011年度

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指标的报告

吴忠市委办公室:

根据中共吴忠市委办公室《关于上报2011年度效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吴党办综〔2010〕26号)要求,现将我局2011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予以上报。

附件:吴忠市审计局2011年度效能目标任务报告表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效能目标考核报告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存档(2)。局内分送: 局领导(4)

吴忠市审计局办公室2011年5月20日印发

—2—

第二篇:2014年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6日在吴忠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白尚成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全力做好保增长、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可比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分别增长1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抓项目、增投资、稳增长。

年初,面对主要经济指标较大回落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研判,科学调度,有效应对:一是切实发挥政策保障效应。相继出台了加快非公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优化发展环境、重点项目帮扶机制等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全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市县财政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工业发展,减免退税2.7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7亿元,增长25.4%。共发放各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5亿元。利用企业债券成功融资10亿元,着力化解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资金难题。三是狠抓关键举措落实。越是困难,越是狠抓“两大任务”不放松。全年落实上争项目2373个,落实上争资金122亿元。引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85个,到位资金500亿元。强力推进省道101至罗山大道连接线、市医院迁建等一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行之有效的思路、政策,对症下药的措施、办法,扭转了不利局面,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坚定不移培育壮大产业,着力调结构、增效益、促转型。

我们立足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龙头引领、配套跟进、项目支撑、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逐步显现。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40个,万胜5万吨氨基酸、红双赢10万吨大米等44个项目建成投产。吴忠卷烟厂新增1万箱生产指标。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3家,占全区新增规上企业35%。新增亿元企业10家。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增长16%,高于中央和区属企业9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3亿元,园区承载和聚集效应明显提升。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1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5%,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进一步增效。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实现“十连丰”。奶牛、肉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7.3万头、58万头、620万只。夏进、伊利、金宇等10个万头奶牛牧场加快建设,盐池万亩草畜产业示范区、红寺堡万亩葡萄基地、下马关万亩枸杞基地全面建成。种植优质水稻20万亩,“塞外香”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累计达到17.44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4家,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35家,成立家庭农场160家,流转土地72万亩。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进一步活跃。市区“十大市场”、“四大滨河商业广场”基本建成,北方农资城、恒美家居等7个市场投入运营。深入开展清真餐饮业品牌提升活动,成功举办国际穆斯林美食文化活动周和第三届中国(宁夏)清真美食文化节。加快沿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8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32亿元,增长88%,全市销售商品房面积114.32万平方米,增长48%。

(三)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夯基础、增内涵、提品位。

开工城乡建设项目234个,完成投资189亿元,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1%,市区城市化率达到58%。文体会展中心、秦渠文化休闲公园、乃光湖公园、黄河外滩大饭店等项目顺利推进。完成70万平米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打通拓宽44条断头路。实施城市供排水、供热、亮化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红寺堡生态公园、博大商业广场建成。盐池、同心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等大县城建设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新建“幸福村庄”示范点24个,改造危房8684户。新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牛首山“三纵六横”规划区新增公路190公里。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

(四)全面抓好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着力挖潜力、增动力、强活力。

我们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各方条件,在事关全局性的重点领域实现新的作为。清真产业取得突破。引进宝迪清真食品、伊佳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到55亿元,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红山河清真辣椒制品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清真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13.6%。慈善产业稳步提升。弘德包装40万箱烟包、中石化援建7500吨塑料制品等12个项目建成投产,解决就业岗位4000多个。慈善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6亿元。建成慈善超市42家、慈善文化中心1家。承办“5·12黄河善谷行”慈善活动,慈善吴忠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完成营造林45.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20万亩,森林覆盖率13.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5%、37.3%和16.7平方米。我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殊荣,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加快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9.3%,提前三年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35天,居全区首位。对外开放取得实效。首次邀请23个省区305名回族企业家参加第六届中国回商大会,更加突出办会实效。与宁波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与中国自动化集团达成建设自动化产业基地框架协议,与马来西亚狄维娜清真食品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

(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谋民利、惠民生、增福祉。

全市公共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资金达到12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2%。市财政投入1.3亿元,为民办理的15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建、续建移民安置区7个,建成移民住房5044套,搬迁安置移民4463户18823人。盐池县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移民搬迁任务。深化全民创业,创办小企业750个、创造新岗位7400个、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18.7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86.6%。新建、续建139万平米保障性住房。市财政拿出937万元,为7.8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增加10元基础养老金。为5192名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363万元,实现全覆盖。全市安排381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12457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资金2086万元,没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误了前程。投资5000万元,新购公交车71辆,新增城市公交线路5条,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改建学校150所、幼儿园27所,投资7317万元配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利通区、青铜峡市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新建15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出生率11.76‰,出生政策符合率91.04%。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回族歌舞剧《曼苏尔》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表演银奖。市文化艺术馆和博物馆完成布展工作,正式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第四届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市第三届运动会。国防动员、双拥、科技、档案、统计、妇女儿童、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狠抓依法行政和效能提升,着力转作风、促和谐、保稳定。

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等多项制度,政府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取消、合并、下放30项行政许可事项,压缩法定办理时限2580个工作日,压缩幅度达到43%。建成统一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交易活动更加规范。坚决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区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中,我市由上年的第四名进位到第二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八类案件破案率位居全区第一。全面启动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大对宗教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我市被国家民委列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首批试点。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8件,政协委员提案255件,办复率均达100%。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一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之所以能够在挑战中逆势突破、在困难中奋力前行,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各级班子的精诚团结、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得益于全市上下的携手奋进、各族群众的拥护支持;得益于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中央及区属驻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政实力弱、收支矛盾突出。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山川发展不平衡,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的“改革创新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首先,吴忠正处在爬坡追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增长与转型的双重压力,做大总量与转型发展同样紧迫。现阶段发展不足、粗放发展仍然是吴忠最大的市情,发展的基本模式仍然是投资拉动型、资源依赖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增长。因此,加快发展、做大总量、转型升级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其次,当前的宏观形势依然偏紧,但有利因素也在增多,困难挑战与有利条件交织并存。一方面,我国经济稳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各类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较多。另一方面,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将更多向中西部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等。这些都将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第三,未来的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红利将不断释放,改革机遇与自身优势叠加发力。从全局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效应将持续显现,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将不断增强。从自身看,吴忠是沿黄经济带的核心区,大银川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产业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扶持效应不断放大。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一批成长壮大起来的大中型企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吴忠进入了自身优势释放和改革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总的来看,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抓紧抓牢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吴忠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充满着无限希望。

根据中央、自治区、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把壮大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引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民生改善,全面建设开放吴忠、富裕吴忠、和谐吴忠、美丽吴忠、智慧吴忠,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以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改革开放、转型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主基调,以改革统领全局,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激发活力、推动发展。必须把扩量增效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压鼓劲,奋力追赶,使经济保持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在做大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把“两大任务”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对内抓项目、对外引项目、对上争项目,确保项目质量优化提升。想方设法扩大政府投资、千方百计激活社会投资、竭尽全力引进市外投资,确保投资总量持续增长。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今年工作的主旋律,优化发展环境是关键。我们将在行政审批、行政收费、非公经济发展、财税金融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更具突破性举措,形成更富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优美的环境是我市最大的优势,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丰富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水平,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群众上学、就业、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生活的更富有、更自豪、更幸福。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上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的实施“两大任务”不动摇,确保上争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上年。在加快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实施农林水牧、工业、交通、社会事业等领域803个项目,完成投资618亿元。重点抓好自动化仪表生产基地、吴忠热电厂、伊利二期15万吨液态奶等产业项目;黄河吴忠市区段综合治理续建、101省道至罗山大道连接线、供热集污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文体会展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性住房、城乡统筹等社会民生项目,尽快形成投资拉动效应。在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上下功夫。紧盯国家、自治区投资方向和重点,全力以赴争取支持,力争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计划。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紧盯新兴际华、中煤集团、北汽福田等大企业,争取引进2-3家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强化落地。在优化项目服务机制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严格落实项目督查和考核制度。制定项目推进路线图、时间表,紧盯进度、严把质量。各项工作围绕项目转,各方面力量围绕项目使,切实解决好规划、征地、资金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立足转型升级,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再造新优势。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做大做强清真产业。加快宝迪、伊佳、金麦尔等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张规模、提升层次、培育品牌,让大企业顶天立地、让小企业铺天盖地,着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加快清真产品设计研发、认证检测等平台建设。推进中国-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园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支持冶金、建材等传统工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科技水平,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以庆华煤化、金裕海石化等为龙头的能源化工业;以吴忠仪表、共创光伏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青铜峡铝业、太阳镁业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扶优扶强中小企业。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增资扩能、战略合作等途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解决配套、融资、用工等难题。鼓励大企业通过专业分工、订单生产等方式,优先和市域内中小企业开展协作,加速构建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大中小企业融合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亿元企业10家、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家。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根据各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引导园区从规模扩张向产业集聚转变、从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变。积极协调建立与银川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机制,使园区企业能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探索推进与宁波等发达地区联合办园模式,吸收产业、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实现双赢。

(三)注重提质增效,在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上迈出新步伐。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走特色、高品质、高效益、高端市场的“一特三高”发展路子,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扩大规模,打造特色产业带。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全市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0万吨。加快四条农业示范带建设,坚持“一县一业”,重点在奶产业、清真牛羊肉、优质大米、酿酒葡萄、有机枸杞上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新增奶牛3万头、肉牛5万头、滩羊20万只、酿酒葡萄2万亩、枸杞中药材3万亩。以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稳定在17万亩以上。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永久性蔬菜基地。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整合改造老旧养殖园区,发挥存量资源效益。提高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打造生态农业“有机谷”。壮大龙头,提升市场带动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年内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00家,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源头控制、检验监测、认证等保障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伊利乳业、塞外香大米、易捷枸杞等农业龙头企业扩规模、拓市场,培育一批宁夏知名、叫响全国的农字号品牌。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生产力。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苦水河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安全饮水等一批水利工程,新增节水灌溉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推广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四)加快融合互动,在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上拓展新途径。充分聚合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清真餐饮、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商贸业改造。推进“十大市场”和县级专业市场建设与运营,启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国际贸易物流园,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加快清真餐饮业提档。深入开展清真餐饮业品牌提升活动,鼓励和支持清真餐饮名店发展连锁经营。培育1-2家营业额过5000万元的清真餐饮集团,10家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清真餐饮企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清真餐饮特色名镇、名街、名店、名农家。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重点发展以黄河文化游、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和回乡风情游、近郊休闲游为主的特色旅游经济。加快完善黄河楼、108塔、大禹文化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沿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构建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整合资源,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全市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力争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加快现代服务业培育。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邮政快递、设计研发、咨询中介、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业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五)着眼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谱写新篇章。全年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全市城市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内涵发展,做美黄河金岸。大力实施“西移东扩、南控北拓”战略。加快利青一体化步伐,实施文化体育会展中心、黄河观光游览、秦渠综合整治二期、乃光湖公园二期等40个重点项目。新建、续建南二环等14条城市道路和15公里排水工程,改造老城区20公里供热管网。新建、续建恒昌幸福城等100万平米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主动融入大银川都市区建设,推进银吴同城,吴灵(武)相交、吴永(宁)对接,形成优势、产业、功能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产城融合,打造活力县城。引导支持各县(市、区)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逐步打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方阵。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改善居住条件,进一步提升大县城集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坚持人文一体,建设优美乡村。加大村镇整合聚集力度,提升金银滩、峡口、下马关、柳泉、惠安堡等特色城镇建设水平。努力培育一批功能完备、特色彰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镇。新建、续建3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乡村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坚持建管一体,打造宜居城市。坚持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强物业管理,不断完善小街小巷、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合理增加停车泊位,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深入实施城市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使市容更整洁、出行更顺畅、景观更宜人、城市更宜居,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资源整合,打造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智慧规划、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智慧吴忠数字资源库。逐步构筑贯穿城市生产生活、安全管理、公共服务、社会运行等智慧应用体系,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老百姓在智慧城市里生活的更美好。

(六)建设美丽吴忠,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示新形象。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扎实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彰显吴忠的水韵之美、自然之美、绿色之美。全方位推进生态建设。全市营造林3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新增城市绿化5000亩,完成主干道路绿化美化6.95万亩。启动“黄河善谷”植物园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实施15项工业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项目。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环保准入关。严格环保执法,加强对重点监控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多举措加强综合整治。加强森林、水系、湿地及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综合防治化工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生态县、生态乡村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等创建活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者获得收益,让污染者付出代价。开展空气质量pM2.5监测,确保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七)强化创新驱动,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上实现新突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以政务服务创新推动发展环境优化。认真落实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各项工作任务。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两个清单、三个一律”,力争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压缩60%。推行“项目四级服务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法人、公民创业提供方便。率先在清真产业和服务行业实施“先业次照再证后规范”的工商注册程序。在通过安全、环保评价的基础上,降低清真产业准入门槛,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取消市级收费,涉及国家和自治区的收费项目一律由财政埋单。以财税金融改革创新推动融资总量突破。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财政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把政府负债控制在合理区间,防止过度举债搞建设。支持金融业务创新。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网点、开办业务。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市本级担保机构,着力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支持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发行,继续做好区域集优债发行工作,选择3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交易。以用地制度创新推动土地难题破解。鼓励农村承包地自愿有序流转、抵押、租赁。在利通区、青铜峡市开展城市规划区内农民宅基地换房试点,规划区外的宅基地可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乡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改革试点。以对外开放创新推动发展活力增强。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丰富和提升回商大会内涵和举办方式,在促进招商引资、展示城市魅力、扩大对外宣传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快成立中国回商商会,用好回商资源。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文优势,找准突破口,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慈善产业,完善政策措施,建设慈善城市,吸引中外爱心人士来吴投资置业兴善。

(八)突出民生优先,在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上争取新作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年内高质量办好为民承诺的实事。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新建生态移民住房1959套,搬迁安置移民3873户1.6万人,全面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建设任务。加快完善移民村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治理等工作,确保移民群众安置有着落、发展有基础、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加大1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统筹社会扶贫力量,群众不脱贫、单位不脱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深化全民创业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力度,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力争全年创办小企业650个,创造新岗位6500个。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90%以上,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让重病百姓不硬扛、有希望。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让困难群众有念想。建设保障性住房8000套,棚户区改造10000套,让低收入家庭有指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发展养老事业,让老人、家庭、社会无后忧。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大班额问题,让孩子平等、快乐地接受教育。实行教师县级统一管理,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使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年内新建、改建城乡学校25所,幼儿园27所,建设标准化学校328所,确保利通区、青铜峡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办好县级人民医院,推进社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医。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促进回医回药健康发展。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强化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文化、全民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年内完成董府修缮改造工程,向公众开放。

(九)围绕和谐稳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开创新局面。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为契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及时化解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深化社区管理创新,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和自治能力。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管控,强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煤炭、化工、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工作水平。全面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让群众生活更安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中国梦”、“五个吴忠”的宏伟目标凝聚人心。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市民归属感。广泛开展以立德树人、争做“美丽吴忠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市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积极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抓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加强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气象、档案、市志、防震、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一)建设责任政府。面对新要求、新矛盾、新问题,用学习、境界、创新敢于担当,以定力、心力、能力勇于负责,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奋发有为。盯住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确保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促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件件落到实处。

(二)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切实做到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三)建设服务政府。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着力打造“两优”、“五地”环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坚持诚信办事、诚信服务,树立有诺必践的政府形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

(四)建设阳光政府。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政府决策行为、活动信息及财政预算公开,让群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让百姓看得到、看得懂、看得明白。

各位代表,吴忠的发展充满希望,吴忠的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智慧新吴忠,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吴忠市国税局精神文明建设

吴忠市国家税务局下辖6个县(市、区)局、14个分局(税务所),现有干部职工497名,承担着全市15407户纳税户的税收征管工作。近年来,吴忠市国税系统始终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税收工作全局,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重点,全面实施“135”干部教育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按照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继续完善多元化申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管理,不断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切实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坚决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加强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努力营造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税收环境。积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大力弘扬不断进取,争创一流的创业精神,整体推进税务文化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业务、政务、事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条不紊,着力营造干事创业、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健康发展的工作氛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收入87.43亿元,为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全市系统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个,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3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5个、标兵单位1个,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1个,先后有4个单位获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有12人(次)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

第四篇: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基本情况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利通区地处宁夏银川平原南部,偎依黄河东岸,是祖国内陆经济的开放区,是宁夏黄河经济的样板区,是宁夏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辖8镇4乡,99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社区。总人口38.02万,其中回族人口22.4万,占总人口的59.1%,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

利通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农业、浓郁的回乡风情,被誉为“塞上江南”。利通区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塞上名城。古老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与西部少数民族首领友好结盟,书写了中华民族融合的不朽篇章。唐肃宗李亨在这里登基即位,平定了“安史之乱”,使这里一度成为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利通区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着2000多年的灌溉历史,境内沟渠纵横,林带成网,旱涝无虞,以奶牛、清真牛羊肉、设施农业、林果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奶牛存栏14.3万头,占全国奶牛数量近1%,肉牛出栏达到10万头,羊只饲养量达到100万只,优质粮食面积达到40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7万亩,林果面积达到15.55万多亩,农业总产值26亿元。利通区工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完善。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68户,已初步形成以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建材、造纸、烟草、纺织、乳品、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等20多个行业、300多个品种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业体系。利通区是西部地区有名的“水旱码头”和“商埠重地”。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是西北地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建有各类专业、综合批发市场35个,形成了大、中、小配套,专业综合协调,批发、零售兼有的多门类、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其中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清真餐饮等在国内享有美誉。利通区拥有“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基地”、“中国回族文化建筑之乡”和“中国清真美食之乡”多项美誉。利通区投资环境优越。一是基础设施相当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电力、通信、供水、供气及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服务网络;二是境内交通非常便捷。石中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大古铁路穿境而过。109国道、211国道、银平等公路在利通区相互交汇,公路四通八达。宁夏现代化的大型河东机场,距城区40公里,包兰线青铜峡火车站距利通区20公里;三是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立德工业园、金积工业园、毛纺织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和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具备完善的功能和优质的服务。四是具有优惠的招商政策。为了适应“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形势的需要,利通区委、政府重新研究制定了《吴忠市利通区慈善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利通区毛纺织产业园优惠政策》、《利通区特色装备制造园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优于国内其它相关地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降低外商在利通区的投资成本和经商成本,着力营造出政策“洼地”。五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利通区坚持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强烈的发展意识,坚定的发展决心,有力的发展措施,不断推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4.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0.6元。末来5年,是利通区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宁夏沿黄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利通区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将抢抓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为保障,大力实施“六个特色区”发展战略,重点建设一个商贸物流产业带(三个服务区、两个产业园和国际汽车城、金属材料物流园、家居市场、装饰材料市场、农机机电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农资市场、木材市场、花卉市场、现生资源市场),狠抓“两大任务”(招商引资、上争项目),加快建设“四个特色工业产业园”(毛纺织产业园、失地农民创业园、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园、金积老城区产业园),培育壮大“四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奶产业、清真牛羊肉、设施农业、经果林),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加快滨河首善之区建设步伐。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以上。

二、区域条件

吴忠市利通区地处宁夏平原中部,黄河中上游,位于东经104°10'~107°39'、北纬35°14'~39°23',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是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川有山、以川为主,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距首府银川市60公里,距国家级航空港银川河东机场40公里。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110国道、穿境而过,宁夏引黄灌区中部,土地肥沃、灌排条件好,旱涝保收,特别适宜发展农牧业。平均海拔1130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田园整齐,有得天独厚的黄河自流灌溉条件,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有效积温3285℃,无霜期17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932小时,年平均每平方厘米太阳总辐射量145千卡,日照充足,热量条件为宁夏全区最好,具有发展农业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势,是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区域。

三、优惠政策

(一)立德慈善工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为了打造黄河善谷,加快建设吴忠市利通区立德慈善工业园,鼓励和扶持各类投资主体入园兴办慈善企业,打造政策洼地、道德高地和慈善家、企业家兴业行善的理想之地,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和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特制定本政策: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服务残疾人或以发展慈善事业为目的,入驻吴忠市利通区立德慈善工业园(不含光伏及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型企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视为慈善企业,享受本政策。

集中安置就业残疾人职工占职工总人数15%以上,且残疾人职工人数不少于5人的企业; 当年在当地捐助慈善资金供养残疾人和社会救助对象人数超过企业在职职工总人数20%以上的企业;

当年注入宁夏吴忠慈善基金会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下的6%(最低不低于1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5%、1000万元以上的3%、1亿元以上的1%的企业;

年利润的5%以上注入宁夏吴忠慈善基金会的企业。

1、对2011—2012年入驻立德工业园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价款按50%比例奖励给企业。

2、对2011—2012年入园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3亿元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配套扶持发展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含厂房、机械、设备);固定资产投资在3亿元以上—5亿元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配套扶持发展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配套扶持发展资金。

3、入园企业自纳税起,按照国家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 税收优惠政策,除享受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政策外,5年内政府再以同等额度的资金奖励给企业。

4、入园企业5年内上缴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企业,6 —1 0年内上缴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

5、入园企业投产后按当年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实际发生的利息给予一定额度贴息,贴息期为一年。

6、园区“六通一平”(园区供水、排水、供电、道路、天然气、通信及土地平整)等厂区以外的基础设施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

7、对入园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资源、能源企业除外),帮助企业配置除煤炭以外的矿产资源。

8、入园企业市内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零收费政策,一律免收;属法律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一律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

9、由园区管委会代办企业入园手续。对入园项目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跟踪服务。

10、对入园的慈善企业家,视其对社会慈善事业的贡献情况,授予“黄河善谷慈善企业家”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

(二)立德慈善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立德慈善工业园区是吴忠市和利通区两级政府倾力打造的一个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带动张力强劲的新型工业园区,是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的省级工业园区,是吴忠市利通区社会企业创意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厚重的回乡底蕴,着力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造纸循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区域优势明显,位于连接宁夏南北交通的枢纽区域,东临京藏高速公路、211国道,西接吴青公路、银平公路。距青铜峡火车站15公里、距河东机场35公里,交通发达、运输便捷,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园区开放式发展赢得了机遇。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已修建道路40公里,形成了五纵六横道路网。建设有1座330变电所和3座110变电所,200万立方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通信、网络布设到位,供热供气设施一应俱全,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立德慈善工业园区土地价格及投资强度 每亩64000元,投资强度为每亩300万元;(四)办事程序(见金积工业园区办事流程图)

四、利通区社会治安和医疗情况

1、社会治安:近年来,利通区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化“平安利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了信访维稳、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平安创建全覆盖,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同时,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拓展和规范了法律服务,加快了依法治区进程,提高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目前,全区已逐步形成了“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加强了对社会全面的控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2、卫生事业。利通区医疗卫生事业发达。近年来,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切实抓好疾病控制、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防护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卫生水平。截止2011年,全区实有病床7823张,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652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578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达100%。

五、投资参考系数

1、电力:

大工业(1-10千伏)每度0.421元; 商业(1千伏以下)每度0.421元; 居民照明 每度0.4486元; 农业生产用电 每度0.427元;

2、供水

工业 每立方米2.22元 特种行业 每立方米9.24元 居民 每立方米2.15元

3、天然气

居民 每立方米1.4元 工业 每立方米1.37元

第五篇: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

吴忠市 0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吴忠市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 年工作回顾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在危机中逆势求进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和全市人民并肩携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形势好于年初预期。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80.6 亿元,增长 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5亿元,增长 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2.3 亿元,增长 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42 元,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 元,增长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5 亿元,增长 18.4%;单位 GDP 综合能耗下降 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削减 3.8 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 1.4 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 136%和 116%。

——工业经济逆势回升。上半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生产的严重冲击,及时果断地出台政策措施,从加强煤、电、运力协调,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支持新上项目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稳固生产,在较短时期内有效遏制了工业大幅下滑的势头。下半年,鼓励企业充足生产,加大园区考核力度,实现了工业整体回升、破危前行的有利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27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1 亿元,增长 13%。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40 亿元,增长 30%。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72 个,庆华集团 15 万吨甲醇、吴忠卷烟厂技改扩建等 40 个项目建成或投产,宁夏发电集团风电二期、华盈矿业镁合金一期工程等项目快速推进,太阳山盐同红工业园区主干道顺利完工。“两城五园”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入园企业达 46 家。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 60 亿元,增长 6%。当年种植优质粮食 90 万亩,粮食总产 8.3 亿公斤,奶牛存栏 15.1 万头,肉牛出栏 30.2 万头,羊饲养量 501 万只,新增设施农业 5.4 万亩、甘草 23.2 万亩、饲草 11 万亩、高酸苹果3.1 万亩、红枣 10 万亩、酿酒葡萄 5.4 万亩,农业“十大基地”

建设得以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 310 个。全年输出劳务 24 万人次,实现收入 14.7 亿元。当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 51 万亩,栽植各类树木 6000 万株,造林质量和成活率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被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农田 89 万亩,建设畦田 97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 14 万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五个县(市、区)全部获自治区“黄河杯”奖项,声势之大、成效之好、获奖之多是历史少有,创全区之最。

——第三产业更加活跃。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 55.8 亿元,增长 11.8%。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消费稳步增长。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新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农家店 261 个,新建扩建各类市场 25 个,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改扩建、东郊市场迁建进展顺利。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 3 万多台(件),销售额 6143 万元,兑付补贴 842.7 万元。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加快,完成产值 88 亿元,增长 17%。吴忠市被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组织开展“2009 魅力吴忠住房博览会”、“滨河新区房地产推介会”等活动,完成房地产投资 26.9 亿元,增长 141%。启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规划建设,青铜古镇等一批重点项

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吴忠)回乡文化旅游节,吴忠市被评为“2009 中国旅游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全年接待游客 140 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 5 亿元,增长 17.6%。

——“两大任务”成效显著。把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和上争项目“两大任务”,作为积极应对危机冲击,快速突破投资瓶颈,拉动社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争项目、引资金。以成功承办中国(宁夏)第二届回商大会为契机,提升形象,促进招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国国电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浙江盾安等一批国内大企业落户吴忠。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 234 个,计划总投资 483.6 亿元,实际到位资金 120 亿元;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各类项目 1499 个,争取资金 37.2 亿元。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与困难中开拓了新局面,而且激活了理念,历练了队伍,凝聚了力量,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率先打造黄河金岸,城乡建设大步推进。按照打造黄河金岸、建设水韵吴忠的要求,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全年实施城乡建设项目 346 个,完成投资 70 亿元,增长 46%,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城市西移东扩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58平方公里。全长 68.5 公里的滨河大道率先在全区建成通车。教育园区一期、新月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两馆一

中心”、黄河公路大桥、黄河楼等沿黄城市带地标性建筑项目进展顺利。组织实施城市提质增绿工程,绿地总面积达到 3.1 万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6.2%和 38.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3.5平方米。实施城市防洪排涝和罗家河拓宽改造等工程,建成湿地湖面 15 个,新增水面 1.3 万亩。吴忠黄河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盐池县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心县城新区建设、红寺堡城区扩展与生态建设等快速推进。滚红高速公路、211 国道白土岗至太阳山高速公路(半幅)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道路 1132 公里,是 2008 年的 3 倍。全市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庄点 9 个,综合整治旧村庄 72 个,改造危房危窑 6720户。新农村建设在自治区考核验收中名列第一。

(三)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民计民生不断改善。自治区 10项民生计划在吴项目顺利实施,各级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全部完成。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迁建、扩建中小学校61 所,撤并整合农村中小学校 63 所,调整搬迁市区中小学 7 所,新设开元、盛元两所城市小学。全市补充特岗教师 826 名。盐池县在全区山区县中率先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续建吴忠市中医院,改扩建青铜峡市医院、盐池县医院,扩建乡镇卫生院 20 所。利通区建成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82%。,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 93.99%。

编辑出版《新中国 60 年吴忠市文学艺术精选作品大系》,组建吴忠市回族文化艺术团,编排精品剧目《水韵吴忠》,利通区高闸镇(舞蹈)、金积镇(社火)、板桥乡(舞龙)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老毛手抓”、“张家枪”、“陈氏回医”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首创地。举办了全市第二届运动会。全民创业力度加大,建成各类创业园29 个,创办小企业 630 个,新增就业岗位 7434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3 亿元,新增城镇就业 1.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4.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六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3.8 万人,城乡低保、困难学生救助、孤残救助、“五保”集中供养得到较好落实,高龄低收入群体全部享受老年基本生活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 87.5 万人,参合率达 94%。盐池县启动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积极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解决38 家国有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建成经济适用住房 21.4 万平方米、廉租房 750 套。在全区率先完成征地补偿费清理工作,兑付资金 1.84 亿元。搬迁安置生态移民 1万户 4.3 万人。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10 处,解决 13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公众安全满意度居全区五市之首。同心县摘掉了“全国毒品重点整治地区”帽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人防、档案、外事、统计、物价、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动员、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体制机制呈现新的活力。在全区率先开展“省管县”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红寺堡区设立和调整理顺利通区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市直部门机构优化合并全面完成。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设立金融办、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和开源信用担保中心,努力缓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试点,集中清理和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率先在全区启动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新思路,取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成效。

(五)切实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四论四比四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过错追究等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继续优化政府职能,精减审批事项,开展效能监察,推行高效便捷服务,全年共取消、转移、下放政府职能 68 项,强化 78 项,清理各类授权行政许可事项 388 项,取消 60 项。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区属部门进驻政务大厅,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务环境、司法环境、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协报告和通报重要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和建议 80 件,政协委员提案 302 件,得到了相关代表和委员的普遍认可。

各位代表!2009 年非同寻常。我们共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巨大喜悦,共同应对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发展挑战,共同开创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越是困难越要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破解危机的信心之源和力量所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敢于突破,沉稳果断地狠抓关键,攻克难点,突破重点,努力保持了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是困难越要突出发展工业。我们把工业作为应对危机、保持增长的关键,攻坚克难,避害趋利,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稳生产、保运行的有力举措,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为整体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是困难越要注重借力发展。我们把“两大任务”作为争取外力、激活内力的关键举措,激发各方面的动力谋求更大突破,在非常之年发挥了非常之效;越是困难越要不断夯实基础。我们着眼长远发展,以大投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黄河金岸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优化基础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越是困难越要大力改善民生。我们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倾斜财力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实现了民生问题在困难时期得到更为有力的解决;越是困难越要深化改革创新。我们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增活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创新、促发展,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越是困难越要全力维护稳定。我们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为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环境;越是困难越要广泛凝聚民力。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人民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争先,打赢了一场齐心合力、共克时艰的特殊战争,取得可喜成就。对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认真总结,不断发扬。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欣慰地看到,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更加富裕,各项事业更加欣欣向荣。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

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吴忠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吴忠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公安干警、驻吴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吴忠发展的中央及区属驻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固有矛盾还未根本消除,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产生,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财政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小城市、大农村的问题较为突出,山区贫困面还比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工业受到的冲击仍未消除,支撑工业发展的大项目不多,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速度不快,标准不高,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些部门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服务不优的现象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容不得半点松懈和轻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2010 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 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

纵观当前形势,全球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而又复杂曲折的进程,国际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变数,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毕竟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继续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蕴含的重大机遇;来自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中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来自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能风能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以来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和不

断培育打造的一系列新的发展优势;来自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个方面紧密团结,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形成的坚强合力;来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优化政务、司法、金融环境等改革创新工作带来的持续活力;来自全市干部群众盼发展、求跨越的精神风貌和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的干事劲头。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夺取应对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胜利。

根据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投资为突破,以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更加注重提升政府效能,奋力开创全市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0.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单位 GDP 综合能耗下降 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7%和 8%。

确立地区生产总值 13%的增长目标尤为关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对于吴忠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符合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中央、自治区精神与我市实际有机结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与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机结合,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必须把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与促进出口有机结合,抓住重大项目,增强消费信心,借助自治区加快发展内陆开放经济和打造“三大口岸”的东风,把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做上去,努力促进“三驾马车”协调发力;必须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有机结合,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把“两大任务”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事”,充分激发各方面的能动作用;必须善于把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突出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办好社会事业,让全市各族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0 年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有打大仗、打硬仗的充分准备,统筹兼顾,勇于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狠抓“两大任务”,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实施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两大任务”作为非常举措全力推进,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 25%。全年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 473 个,总投资 753 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 265 亿元。其中,实施工业项目 95 个,农林水牧项目 129 个,城市建设项目 125 个,道路交通项目 14 个,商贸流通和旅游项目 24 个,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 86 个。加快推进国道 211 及联络线古窑子至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红寺堡至桃山高速公路。继续开展好回乡文化宣传周及系列招商引资洽谈活动,主动外出到重点区域,围绕能源化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包装印刷等特色产业开展项目推介,不断扩大招商成果。筛选、包装、推介一批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和好项目,面向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招大商、引大资。力争全年招商落地资金突破 150 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达到 85%以上。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5%以上的目标要求,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储备和谋划一批“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领域。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 20%以上。提升园区支撑能力。加快太阳山及其盐同红工业园区建设,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等 12 个基础设施项目,园区功能配套面积达到 120平方公里,力争年内实现工业产值 30亿元,努力把太阳山打造成新能源、镁合金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提升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金积、嘉宝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盐池、同心、红寺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利通区工业园区。加大园区观摩、考核力度,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煤炭、电力、金属镁、化工等战略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电解铝、硅铁、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加快实施神华宁煤金凤矿井、庆华四股泉矿井等煤炭开采项目和青铝集团自备电厂、大唐新能源光伏发电、中节能光伏发电二期等能源电力项目,新增光伏、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力促庆华二期煤焦化、华能煤电一体化、国电吴忠热电公司热电联产、太阳镁业镁合金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与宁东能源基地对接,做好下游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其发展壮大。努力壮大轻工业,实施佳美纸业生活用纸、科冕葡萄酒等项目,扩大轻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升骨干企业竞争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四大工程”,加快西夏水泥、圣花米来扩建、双维绒业公司绒制品和宁龙塑胶管业板材生产技改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优势骨干企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12 家,过 10 亿元的企业 3 家,培育中国名牌产品 1 个,自治区名牌产品 8 个。加强工业发展的协调服务。把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作为推进工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市直部门负责人服务企业绩效报告等制度。重点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拆迁难等问题,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改善发展环境,实现更快发展。

(三)紧抓黄河金岸新机遇,再掀城乡建设新热潮。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部署,深化“三城联创”成效,大力实施城乡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围绕建设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和西移东扩战略,按照精心打造、打造精品的要求,全面加快黄河两岸 30平方公里新区建设。重点抓好黄河公路大桥及桥头堡、黄河砌护工程、黄河楼、黄河生态星级酒店和“三广场一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新区房地产项目开发,启动龙河唐都、圣花苑等 38 个房地产项目,大力配合实施 G211、古青线、京藏高速公路吴忠收费站迁移等道路建设项目,加快 S101 三期改造及市区灵州大道、利宁街南段等 14 条道路建设项目,构建

快速交通路网。加快新区商贸、金融、医疗、电信等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务网点布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新区聚集,为把滨河新区建成“黄河金岸”最大的亲水居住区打好基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大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力度,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交通、供热、供水等问题,改善基础条件。大力提升县城品位。利通区、青铜峡市围绕建成滨河首善之区和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力争率先在城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红寺堡区围绕打造吴忠增长极、宁夏崛起区目标,加快新区规划及开发建设,大面积植树铺绿,加快生态建城步伐。盐池县围绕打造宁夏靓丽东大门目标,加快实施县城东改西移、北控南扩,大力推进县城西区开发建设。同心县按照打造中部干旱带上具有浓郁回族风情的旱塬明珠目标,加快县城西移南扩,全力抓好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太阳山按照建设水保生态工业城目标,坚持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并举,提升湿地开发和保护利用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村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好小城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打造金积、叶升等 10 个现代文明小城镇。加大村庄集中度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 14 个,整治旧庄点 70 个。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建设滨河现代农业产业区、扬黄节水高效农业产业区、旱作避灾生态农业产业区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65 亿元,增长 6%。推进“十大基地”上规模、上水平。实施“优质粮食、高产奶牛、高效温棚”等示范工程,建设孙家滩、叶升等现代农业示范园 20 个,发展优质粮食100 万亩,种植有机水稻 6 万亩,冬麦 20 万亩,发展订单农业50 万亩;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 110 个,奶牛存栏达到17 万头;新增滩羊 30 万只,饲养量达到 530 万只;新增肉牛 5万头,出栏 35 万头,新增设施农业 5 万亩、高酸苹果 5000 亩、葡萄 5 万亩、人工甘草 21 万亩、红枣 7 万亩,发展适水产业 2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整合资源、资金、人才和技术,尽快形成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和企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深加工配套、中侨农牧肉牛育肥等项目;整合乳品资源,重点扶持夏进乳业、恒枫乳业扩规模、创品牌,培育两个产值分别过 10 亿元和 5 亿元的大型乳业集团。做强万胜、米来等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组建农产品销售行业协会,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设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放心农产品专销区 20 个。争取国家星火计划、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挖潜改造提升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档次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大规

模高标准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续建新建扁担沟扬水泵站更新改造等 8 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同心、盐池、红寺堡节水补灌工程,发展节水补灌面积 10 万亩,实施杏树梁淤地坝工程等 5 项生态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0平方公里。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750 公里,川区所有行政村通公交,山区 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交。

(五)突出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壮大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具有吴忠特色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壮大地方财源、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任务,完善基础配套,加大政策引导,力促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做强商贸流通业。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服务业中心目标,加快构建与多元化消费相吻合、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城乡建设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体系。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加快“双百市场工程”和“三新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东郊市场迁建二期工程。依托现有各类专业市场功能,打造清真牛羊肉、瓜果蔬菜、粮油、钢材建材、家具装饰材料和生活用品“六大物流基地”。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实行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直采对接,培育交易额亿元专业市场 6 家、5 亿元专业市场 3 家。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管理工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四个中国号”品牌影响力,加快发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休闲食品、调味品、保健品和回医回药、穆斯林用品,鼓励特色产业面向中东阿拉伯市场走出去,逐步扭转我市外贸出口水平长期低位徘徊的局面。加快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扩大清真食品“吃在吴忠”、穆斯林用品”购在吴忠”的社会影响力。力争实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产值 100 亿元,增长 13.6%。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推进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建设,加快青铜古镇、黄河圣坛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步伐,完善金沙湾、108 塔、牛首山寺庙群配套设施,争取进入 5A 级景区行列。整合提升市区、青铜峡黄河水上项目旅游圈,完善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和红寺堡宁夏移民博物馆等景点功能,构建青铜峡精品旅游、市区滨河风景旅游、盐同红色旅游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 145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7亿元,实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目标。

(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发展。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加快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建设步伐,促进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再增亮点。依托现有水系,挖掘湖泊湿地资源,实施黄河堤防景观绿化工程和高速公路两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青铜峡市和盐池县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红寺堡区、同心县加快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全市建制镇要加快创建园林城镇。市区建设秦渠北岸、同心街等 8 条道路宽幅绿化带。完成城市绿化 1 万亩,新增城市绿地 3000 亩,新增水面 6000 亩,城市绿地率、绿

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6.5%和 38.5%,园林式单位(小区)达到 60%以上。完成黄河金岸绿色长城造林绿化 1 万亩,贯通黄河两侧辐射 2 公里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再上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加快三北四期、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重点建设,加大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绿色通道等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 1 万亩,村庄绿化 1 万亩,封山育林 6.5 万亩,治沙造林 6.2 万亩,新增林木育苗 5000亩。全市全年完成造林绿化 30 万亩。环保治理再求突破。实施昊胜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等 20 个节能减排项目,开展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4 家,市级 6 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较上年有所增加,黄河吴忠过境段段面水体水质稳定在三类,清水沟、南干沟水体达到五类水质标准。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为抓手,强化水源地保护,治理面源污染,做好“一池三改”,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7 个,规划农村饮用水源地 24 个,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 70%,积极争创国家和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增添新动力。把改革作为前进的持续动力,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源泉,坚持不懈,大胆推进。向改革要活力。加快行政管理、经济领域、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务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理顺市与市辖区、市与“省管县”职责权限,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确保市辖区改革权责到位,“省管县”改革配合到位,政府机构改革运转到位,乡镇机构改革服务到位。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特别要减少社会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开源信用担保公司和城乡建设投资公司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将垃圾处理、中水回用

等公用事业推向市场。深化农村改革,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扩大推广范围。实施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城乡发展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利用计划,认真落实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占补平衡。积极探索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户籍屏障。向创新要动力。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倡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市本级财政安排 500 万元贴息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落实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科技信息、科技创新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年内新培育企业技术中心5 个、科技型企业 10 个。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在 300 人,发展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创业。继续优化政务、司法、金融

三大环境,重点解决服务效能低和建设项目落地难、群众怕打官司和打官司难、信用缺失和融资难等问题。

(八)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发展实惠是政府的根本责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红寺堡区、同心县实现教育强县(区)目标。启动利通区、青铜峡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按照做大市级医院,做强县级医院,做实乡镇、社区和村卫生服务机构,做活民营医院的思路,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打造 15 分钟医疗服务圈。完成吴忠市中医院、青铜峡市医院和利通区胜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狠抓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 88%以上。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制订出台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信

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广场、乡镇全民活动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高标准办好吴忠建城纪念等系列庆典宣传活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农民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利通区、青铜峡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治区级试点工作。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全区范围内异地就医购药联网结算方法,努力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大病救助和社会临时救助工作,城乡特困户特重大疾病患者年医疗救助金额提高到 5 万元。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形式,促进居家养老社会化建设。继续大力改善农村特困群众居住条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7100 户,加快推进 74 个村“整村推进”步伐,搬迁移民 2900户 1.23 万人,山区贫困人口减少 15%。抓好创业就业工作。落实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数量,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750 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阿语翻译”由劳务品牌向人才品牌打造过渡。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1.65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 1.15 万人,输出劳务 25 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10 亿元。全力以赴为民办实事。加大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 450 套、经济适用房 3 万平方

米,力争将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列入廉租房保障。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10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争取和落实好自治区民生计划,切实办理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各项实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民主渠道。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满足困难群众法律需求。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法制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坚决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开展道路交通、消防、矿山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构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推进跨越式发展上来。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及人民防空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做好地震、档案、外事、统计、物

价、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住房公积金等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谋事、干事、干成事的能力上有新提升,在便民、帮民、富民的效率上有新突破,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读书学习是政府工作人员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才干的重要途径。市人民政府将要求和引导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带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向基层学、向老同志学,在各级政府当中努力形成学习的风气、调研的风气、探索的风气、实践的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理论不深、业务不精、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不断提高政府干事创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对工程项目、财政资金使用、产权交易、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完善拆迁安置政策,不再新欠农民征地补偿费。强化行政问责,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把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贯穿始终,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质询制度,让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和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公众评议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扎实推进作风转变。要求和引导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坚持工作前置、重心下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困难问题多、群众意见多、工作瓶颈多的地方,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满腔热情为群众解难,真心实意为基层办事。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做到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有部署、有检查,一盯到底。大力倡导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敢抓敢管敢负责任的果敢作风,坚决反对花拳绣腿、坐而论道、脱离群众的不实之风,坚决消除虎头蛇尾、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不良习气,努力培养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公务员学习培训、岗位轮换、考核等制度,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激活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率。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与聘用人员控制数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盘活事业编制资源。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实行公务费“零增长”管理,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要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严防发生腐败现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昂扬奋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实现吴忠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载吴忠市审计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忠市审计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吴忠市春耕备耕情况汇报2010

    吴忠市春耕备耕情况 吴忠市农牧局:马少兴 2010年2月23日 一、春灌水情及气象形势 今年国家分配我区引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8.1%,引黄灌区缺水形势依然严峻。尽管自治区还没有......

    2010吴忠市宣传工作要点(精选5篇)

    吴忠市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讨论稿)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年上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吴忠市2004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吴经贸发[2003]186号 关于2003年全市经贸工作总结 (一) 2003年,全市经贸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中央、区、市经济、经贸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快推......

    审计局[范文大全]

    1、500元以下的西药:药品名称的内容全部是中草药饮片、颗粒,其中颗粒规格是(10g*50袋*1盒)出入库是以“盒”为单位,但是出售于患者是以“袋”为单位。 2、500元以上的西药:加价全......

    审计局2005

    2005年和2006年,我局在区委、区府及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

    审计局

    二、业务目标(60分) 1.县本级财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5分) 2.专项资金审计(15分) 3.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8分) 4.基本建设竣工决算审计(8分) 5.审计信息12条(4分) 6.按时完成县......

    审计局

    **县审计局2010年上半年 审计工作总结的报告县政府: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审计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

    吴忠市土地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吴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吴忠市土地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 吴政发〔2009〕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区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