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句子复习教案(四)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句子复习教案
(四)第四课时
一、交待复习任务,板题。
1、分组整理收集积累的对联、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古诗名句等。
2、交流、反馈。
二、巩固练习:
1、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幅对联(其中一幅是春联)
2、写两句歇后语。
3、写出你喜欢的两句谚语。
4、写两句关于治学和做人的名言警句。
5、写出两句你喜欢的古诗名句。
作者:古诗名句:
作者:古诗名句:
三、提高练习
1、你认为教室里应贴怎样的名人名言?(写两幅)
2、用你喜欢的歇后语写一个句子。
3、写出下列对联名句的下半句
1)两个黄鹂鸣翠柳()
2)横眉冷对千夫指()
4、学校的图书馆要重新布置,你会在墙上贴怎样的一句话?
5、请为学校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句子复习教案(本站推荐)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句子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二、教学过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
教师语——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教师语——句子从语气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几种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3、下面就请每个同学每种类型说一句话。指名说。
改变句式
教师语——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教师语——第一类型我们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学会了,在六年级时一般不作要求。老师 1
在这里也不再强调了。
一、陈述句、反问句的互换
1、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叫反问句?
2、指名说: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
3、指名(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如果有否定词的去掉否定词,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否定词)接着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否定词?无、没有、不
举例子:他是一个好人。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4、反问句改陈述句。也是同样的方法。指名说。
5、训练:
我的心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1、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类型。双重否定句的作用: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2、(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或“没有一个„„不”等。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3、训练: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定要讲一点文明。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
人人都说丽水景色优美。
三、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互换
1、下面我们复习的这种类型是把直接叙述的改成间接叙述。它有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会是这几种:照样子改写句子;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把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2、指名分析: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如果前面提示语你确定是女的,就用女的她,一般都用男的他。;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3、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也是同样的方法.4、训练:
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吧!”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四、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1、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扩句还要看清楚题目,如果题目要求扩几处的我们扩写几处,如果没有要求我们扩几处的,我们只要扩一处就可以了。)下面主要就是讲讲缩写句子。
2、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老师把它归总一下其实就是按这三种去缩写就可以了。(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
3、缩写句子还要注意一点有些规定的词组你是不可以把它分开的。
4、训练: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毕业复习测试卷(四)
六年级语文毕业复习测试卷
(四)(1)却看妻子愁何在。(2)留连戏蝶时时舞。
一、积累与运用平台。(50分)(3)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4)守信是一项财宝,______________。
1、看拼音,写一写。(6分)bì()幕完()归赵()竟铜墙铁()lián浮想()翩垂()听政舌绽()花()悯jù()理力争()精会神()之千里星星火()
2、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面著名作家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朱自清②林海音③丰子恺④季羡林⑤杏林子⑥沈石溪 A.②③④⑥⑤①B.③④②⑥⑤①C.③④②⑤⑥①
3、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A、不安全B、损害C、端正D、高 ①危峰兀立()②危及生命()③居安思危()④正襟危坐()
4、下面三组词语中,是同一类的一组是()(2分)A、夸奖谦虚机灵欣欣向荣B、虚伪夸耀勾结 当机立断 C、简朴刚强嘴脸斗志昂扬
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语重心长专心致志养尊处优座无虚席 B.数以千计功无不克行善积德哄堂大笑 C.蜂拥而至肃然起敬和睦相处死的其所 D.轻于鸿毛五湖四海精兵简政千均一发
6、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6分)(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从这段话可知道小女孩擦然火柴依次看到了、、和慈祥的奶奶。(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①这句话把日子比作,说明了时间。②在句子后的横线上补写一句,使这句话成为排比句。
7、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 “×”。(4分)(1)“谁会说詹天佑不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和“谁都会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2)“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计议。()(3)《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构成全文。()(4)“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错误的。()
8、将下列诗句名句补充完整。(5分)(5)只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9、句子训练营,试试就能行(6分)①缩句: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②仿写: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③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有语病,如果有语病请修改在横线上。全体教师和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10、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可怜九月初三夜 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 ⑥千山鸟飞绝 a①④③⑤②⑥b③①④⑤②⑥c③①④②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11.我能行:说说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正确的解释后面打“√”。(2分)桑娜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a.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会挨饿。()b.海上起风暴,气候十分恶劣。()c.桑娜担心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会有危险。()
13、积累直播室(2+1分)①语文实践。在毕业之际,请你给一直缺乏自信的李亮同学写条赠言②中国成语中有些如“螳螂捕蝉”之类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还能举2个吗?
14、智慧园(2分)趣味标点:帮忙读信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后一哭一笑。1.哭的人怎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笑的人怎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广场。(30分)
(一)桃花心木(节选)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úmó)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xījí)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kūɡū)萎了。但
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āzhā)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是树,人()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1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3、“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用“——”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2分)
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4分)5.“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从种树人这一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3分)
(二)陌生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a):“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b)。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像得像母亲一样可信。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1、根据文意,在文中(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和()。(2分)A.呼唤B.呼喊C.道歉D.道谢
2、选择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1)“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中“警惕”的意思是()。A.犹豫不决B.高兴、愉快C.小心谨慎D.觉察(2)“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原因是什么?()A.作者并不喜欢吃苹果。B.作者怀疑妇女的用意,不敢吃。C.作者接受的是一个陌生人的苹果,觉得不好意思。(3)“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除了这个“苹果”,“我”还得到了什么呢?()A.“我”还得到了很多红苹果。B.“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给“我”的纸条。C.“我”还得到了那位妇女对“我”的慈爱。
3、作者“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你读过这个童话吗?能不能再提供一点有关这个童话的信息?如果你没有读过,那你简单介绍一下你读过的一个童话?(3分)4、文章中的“我”以及那位陌生妇女,哪一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请选择其中一位,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为什么?(3分)
三、写作天地。(40分)
1、语文实践(5分)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沙尘暴天气吧,它就在我们身边,多么可怕的事情。作为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是怎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用100左右的字,联系实际谈一谈。
2、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用两件事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数500以上。(35分)
答案六年级语文毕业复习测试卷
(四)一、积累与运用
1、一个错别字扣0.5分,扣完为止
2、闭,璧,毕,壁;联,帘,莲,怜;据,聚,拒,炬
3、B
4、D,B,A,C
5、A
6、A7、(1)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2)①轻烟,过得快②略
8、√,√,√,ㄨ
9、(1)漫卷诗书喜欲狂;(2)自在娇莺恰恰啼;(3)大漠沙如雪;(4)不应该随意虚掷;(5)勇敢坚定
10、(1)老屋旁种着桃花心木。(2)略,只要是拟人句就行(3)有语病,改:全体教师和我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11、C
12、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迫害呢?
13、C
14、(1)略,只要是鼓励自信的话就行(2)略,必须是寓言故事
15、哭的人:“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笑的人:“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二、阅读理解
(一)1、mójíkūzhā
2、如果„„就„„不仅„„也„„
3、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
4、(1)这个句子中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大意对即可】。(2分)(2)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2分)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大意对即可】
5、我从这种树人的这一举动读懂了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
化为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已深深扎根了,说明种树人种树成功
了。【大意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1、A、D2、C、B、C3、略。【提示:第一个问题可以写写童话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其中某一个场景,也可以写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等等;第二个问题学生写的童话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学生只答其中一问即可。】
4、如:
1、那位陌生的妇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能把一个陌生的女孩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我觉得她是一个和蔼可亲、有爱心的人。
2、文中的“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子,也能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内疚。【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5、如: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警惕,应先观察判断陌生人是否值得信任,如果陌生人值得信任的,就欣然接受馈赠和帮助,否则就在不伤他人自尊的前提下婉言相拒。因为现在社会上的确还存在一些利用惠赠和帮助等方式进行诈骗的坏人,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学生既可以选择“信任”,也可以选择“警惕”谈见解,言之有理即可,每一问占1.5分】
三、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评32—35分 符合作文要求,题材新颖,主题鲜明,层次清楚,内容具体,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语言清新流畅的。二类文:评28—31分 符合作文要求,主题鲜明,层次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细节描写较生动的,但题材较常见的。三类文:评24—27分 符合作文要求,突出主题,层次清楚,基本达到字数要求,语句较通顺的。四类文:评21—23分 符合作文要求,语句较通顺,但题材普通,层次不清楚,内容不具体的。五类文:评15—20分 基本符合作文要求,有中心,能完整成文的,但题材普通,层次不清楚,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的。能完整成文的,但题材普通,层次不清楚,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的。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复习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复习课教案——阅读短文(1)
[ 2010-5-19 21:43:00 | By: 浪花一朵朵 ]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
2、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单一:
1、通过预习《分册指导复习纲要》上的相关内容,你知道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2、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做上标记。
明确阅读文章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一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二是归纳段意;三归纳主要内容;四是体会思想感情,五是揣摩表达顺序。)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学习单二:
1、请找出本册教材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各选择一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时间:5分钟
复习写人(《天游峰的扫路人》)、记事(《半截蜡烛》《三打白骨精》《卢
沟桥烽火》)、写景状物(《广玉兰》、《夹竹桃》)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段意归纳法(《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文题扩展法《三打白骨精》《莫泊桑拜师》重点归纳法也可以理解为(找中心句)《广玉兰》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内容思想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夹竹桃》围绕夹竹桃写了夹竹桃的任性可贵和月光下的美。
《三打白骨精》讲孙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终于打死了白骨精。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出示短文《最优秀的人是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学习单三:
1、课后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2、完成《复习指导纲要》上的一篇短文。
第五篇: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的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的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句子,初步了解句子的类型。2.掌握比喻句拟人句,直述句和转述句的转换。
二、教学流程
教师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句子,(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做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2.按照句子的类型,我们把句子分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有表示肯定的意思,有表示否定的意思。
3.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扎实掌握几种句子的转换及知识。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扩句和缩句的运用。(3)用关联词语把两个分句合并。(4)病句的修改。(5)修辞手法的运用。
(6)一般句子与比喻句、拟人句互换。(7)陈述句、反问句的互换。(8)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9)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二)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一般句式:主语+动作(谓语)+动作对象(宾语部分)把字句:主语+把+动作对象(宾语部分)+动作(谓语部分)被字句:动作对象(宾语)+被+主语+动作(谓语部分)2.例如:
↓(主语)↑(动作对象)
一般句式:猴子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动作)
把字句:猴子有趣的动作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被字句:孩子们被猴子有趣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教师过渡语:这个知识点我们班掌握得很好,我不做过多讲解。
(二)扩句和缩句的运用。
1.扩句: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题目一般都会要求至少扩两处)
2.例如
(1)树叶飘落。(扩句)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2)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句)
教室里的同学们争相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蜜蜂飞来飞去。(扩句)
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快活地飞来飞去。教师强调:不管怎么加,不能改变句子的主干 例如:蜜蜂飞来飞去。
一只只蜜蜂在花丛中快乐地劳动(翩翩起舞)。
(三)用关联词语把两个分句合并。1.并列关系: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在句子 中,不分先后地分别说出有关的几件事或情况。常 见的表示并列关系的词如下:
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一会„„一会„„ 那么„„那么„„
有时„„有时„„ 不是„„而是„„
既„„又„„ 又„„又„„
(例如: 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用在句子中,后面的 意思比前面的意思更进一层。常见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 词如下:
不仅„„并且(还)„„
不但„„甚至„„
不但(不仅、不只、不止、不单、不光)„„而 且„„
例子:我们的教室不但宽敞,而且明亮。
3.因果关系: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前面说的是原因,后面说的是结果。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如下: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由于„„因此(因而)„„
因此(因而、所以)„„因为„„
例子:他之所以成绩那么优秀,是因为他平时非常努力用功。4.选择关系:表示要从中选择一件或者一种情况。常见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如下:
是„„还是„„ 要么„„是么„„
或者„„或者„„ 宁可„„也不„„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宁愿„„不愿„„
例子:与其看着别人成功,不如自己努力成功。
5.转折关系:表示转折的关系的关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后面的意思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与前面的意思相反或者相对。常见的转折关系关联词如下:
虽然„„但是„„
例如:虽然下着雨,但是我们不能迟到。
教师强调:把两个分句合并,中间要把句号改为逗号。
(四)病句的修改
首先要知道病句就是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1.成份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2.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3.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4.词序颠倒
指句子中词语的位置前后颠倒。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同学的作文。”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5.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不符合语言习惯,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当。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6.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高兴。”这句话中“高兴”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
7.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8.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 5 代不明。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或“„„黄虹比她爬得快,黄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9.不符合事实
指所描写的情况和事实不符合。如“秋天,校园里盛开着桃花、梨花、一串红、菊花和芙蓉花。”句子中的“桃花”、“梨花”不是秋天开的,是春天开的。不符合季节的事实,应该删去。
10.关联词误用
指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教师总结:以上就是10种常见的病句。在修改病句时,要认真琢磨推敲,对症下药,才能修改好病句,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否则,就不是修改病句,而是另造新句了。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本体)(比喻词)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6(喻体)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教师:比喻句和拟人句经常有同学分不出来,你认真观察这两句子:会有什么重大的发现,或者说有什么妙招可以快速的掌握。
(1)比喻句: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 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山茶花)(红星)名词
(2)拟人句: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淘气)(叫醒)
小闹钟当作人的动作词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如: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换一种说法: 学好了语文,(1)我们才会读书看报,(2)才会写信写日记,(3)才会写作文。
4.夸张: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如
(1)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7(夸小)
(2)我家的客厅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夸大)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
“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教师: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确实是个难点,请记住三点:(1)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2)用对反问词。(3)记得加问号“?”
例子:爸爸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他的启蒙老师们。很多同学写成
难道爸爸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他的启蒙老师们吗? 难道爸爸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是在着他的启蒙老师们吗? 难道爸爸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不是在着他的启蒙老师们吗?
爸爸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难道不是在思念着他的启蒙老师们吗?(正确)
教师解析:当我们看到这句子,先判断爸爸干什么?(思念他的启蒙老师)那前面一大串的句子“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是什么?是一种修饰语,修饰“思念”这个动作,那我们就把难道加在思念的前面。所有我们看到一个句子,先判断什么人(事物),干什么。就把反问词放在它前面,而不是放在修饰语的前面。
6.设问
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8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7.对偶
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还有一些古诗句也运用了对偶的写法。)
例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 事,事事关心。
例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双重否定句的作用: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或“没有一个„„不”等。
例如: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肯定句)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九)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下面我们复习的这种类型是第十二册刚学过的,也是这学期的重点,就是把直接叙述的改成间接叙述。它有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会是这几种:照样子改写句子;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把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2、指名分析: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如果前面提示语你确定是女的,就用女的她,一般都用男的他。;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3、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也是同样的方法.4、训练:
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吧!”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教师语——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教师语——句子从语气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几种类型。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我是六年级的学生。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吃过饭了吗?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带有命令的,向别人提出强烈要求时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请你离开这儿。禁止随地吐痰!快把书递给我。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常见标志性词语有太.特别.很.非常.多么等。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我们是多么高兴啊!
3、下面就请每个同学每种类型说一句话。指名说。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句子,那么我们小学语文常 见的病句有哪些?这些病句都有哪些特点?
巩固练习:
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成份残缺)我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重复累赘)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前后矛盾)
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词序颠倒)春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搭配不当)
我今天买了冬瓜、茄子、西红柿、西瓜等许多蔬菜。(概念不清)小飞和小米是邻居,他经常到他家去玩。(指代不明)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不符合事实)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关联词误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子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二、教学流程【知识平台】
教师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句子的各种类型。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句子。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
教师语——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教师语——句子从语气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几种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3、下面就请每个同学每种类型说一句话。指名说。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教师语——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教师语——第一类型我们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学会了,在六年级时一般不作要求。老师在这里也不再强调了。
一、陈述句、反问句的互换
1、先请同学们说说什么叫反问句?
2、指名说: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链接考题】
3、指名(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如果有否定词的去掉否定词,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否定词)接着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否定词?无、没有、不
举例子:他是一个好人。(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4、反问句改陈述句。也是同样的方法。指名说。
5、训练: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1、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类型。双重否定句的作用: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链接考题】
2、(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或“没有一个……不”等。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3、训练: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定要讲一点文明。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很清楚。人人都说丽水景色优美。
三、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互换
1、下面我们复习的这种类型是第十二册刚学过的,也是这学期的重点,就是把直接叙述的改成间接叙述。它有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会是这几种:照样子改写句子;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把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2、指名分析: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如果前面提示语你确定是女的,就用女的她,一般都用男的他。;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3、把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也是同样的方法.4、训练:
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吧!”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应考点】
1、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扩句还要看清楚题目,如果题目要求扩几处的我们扩写几处,如果没有要求我们扩几处的,我们只要扩一处就可以了。)扩句这节课季老师就不再强调了。下面主要就是讲讲缩写句子。
2、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老师把它归总一下其实就是按这三种去缩写就可以了。(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什么是什么。)
3、缩写句子还要注意一点有些规定的词组你是不可以把它分开的。
4、训练: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