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离名师还有多远?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名师成长规律与教师自主发展》,从10月15日至11月15日,经过一个月的网络学习。我学习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内涵、渠道与评价方式方法”和“名师成长规律及其启示”两个专题。系统地了解到一名普通教师要成长为一名名师需思考的内容、努力方向等。特别是从“案例评析”中切实感受到名师广博的学识、高昂的教学激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执着的研究精神。
对比名师,我觉得自己需要成长的方面还有很多:
1、自身的知识储备。名师都是知识非常渊博的老师,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张口即来。数学理论和学生教材结合的完美无缺。他们运用深厚的知识积累既能深入浅出地把难点知识简单化,也能够游刃有余地把简单知识填充化、引升化。相比自己而言,我在这方面欠缺的还有很多。所以在平时要结合自己的学科深入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2、高超的教学艺术。名师在课堂上的引入,过渡语等都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吸引过来并让学生充满兴趣。在处理一些教学难点、重点时也是“润物细无声”样地浸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并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而在整个课堂中始终能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反思自己的课堂,常常会有学生出现不认真听讲,练习时错误率高的情况,而出现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和课堂教学艺术有关。因此课余时间一定要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
3、精准的解读教材的能力。名师对于解读教材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曾旁听过一次名师的教研活动,这位名师随手拿出一本小学数学教材,将每一单元、每一课题都能做出流利得解读,包括前后内容整合,这一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某一内容上到何种程度的把握等等都分析地头头是道,让人佩服。相比之下,虽然我已有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但在如何吃透教材、内化教材;如何尊重教材、用好教材资源;如何重组、优化;又怎样合理开发、创新教材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参加了这次网络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我与名师的差距。在今后,我将把这些感受和收获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更多名师的教学理念、个人魅力,博采众长,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也能更上一层楼,让自己离名师的水平更近些。
第二篇:你离"职业秘书"还有多远
提起秘书,很多人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俊男美女的形象,不仅用人单位对秘书的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就连很多应聘文秘工作的求职者也表示,秘书只能是个暂时的工作,将来有了更好的机会再转行。难道秘书就是吃“青春饭”的工作吗?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将对秘书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秘书需要做什么?在人才市场,22岁的刘小姐想找一份秘书工作,她对记者说:“我觉得秘书就是端茶倒水接电话,然后再做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就有点类似于后勤吧。”长春某人才市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抱着这一想法的求职者还真不在少数。吉林大学文学院的张教授告诉记者,一个秘书所负的职责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既要领会领导意图,为领导分忧,又要顺畅下达,起到上下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可是目前大多数求职者显然对秘书这一职业的理解太过简单。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老板们对自己的秘书不太满意,原因是老板们认为他们的秘书虽然“硬件”比较好,但一些内在的东西太少,老板与秘书之间的配合以及秘书的待人接物,并不能达到老板的要求。谁阻碍了秘书“职业化”?记者在人才市场上粗略调查了一下,许多用人单位给秘书的工资大都为800元左右,而且对秘书这一职业的年龄有着一定的限制,有的单位甚至对婚姻状况也做了严格的限定。西安大路某公司的夏经理告诉记者:“秘书工作要求腿脚勤快,反应敏捷,多数时候还要和客户打交道,所以未婚的年轻人来干比较合适。”长春某人才市场的负责人肖女士对记者说:“一些老板自己也没意识到一个真正的职业化秘书对企业的重要性,往往把秘书工作定位在比较简单的功能上,有的就想找个漂亮点的女孩子带出去搞搞公关,相应的工资待遇也很低,这成为一些综合素质很高的人进入这一行业的主要障碍。”长春师范学院的刘教授表示,一般一个经过职业培训的秘书类学生,其综合素质都相当高,可是在工作岗位上老板往往让其从事一些文员的工作,学生觉得发挥不了所学知识便另谋高就。可以说,用人单位的观念如果不转变,秘书“职业化”的路会走得很艰难。未来的市场对秘书有什么要求?吉林大学文学院的张教授表示,虽然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秘书这一专业,可是这些经过专业培养的“秘书人才”现在真正从事这一职业的不到10%。张教授还表示,职业化秘书指的就是受过专门秘书专业技能知识、综合素质培训的复合型人才,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既要会电脑,又要会外语,还得有驾驶执照。职业秘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以此为终身职业,而不是像现在的许多秘书,纯粹把“秘书”当作跳板,干一两年就转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各个岗位职能也逐步规范,秘书职业化一定会成为这一行业发展的趋势。来源:温州秘书网
第三篇:《你离善良有多远》读后感
《你离善良有多远》读后感
长丰县左店乡 南圩小学六年级 刘文志(指导老师:马玲)我离善良有多远?我在思索着。这是假期里冰心老人给我的启示,她的作品《你离善良有多远》让我受益匪浅!
文中的女孩秋云的女孩学习很差,但她非常善良。每天,她那个学习好的同桌都会问她“借”钢笔,说是借,其实就是抢。她的班主任也没少骂过她,因为林秋云影响了老师的工资。林秋云虽成绩差,但是个手脚勤快的人,擦黑板、扫地、倒垃圾,从不会推三阻四,她总是愿意为别人效劳。有一天,她的班主任请了一个月的病假,林秋云不断给新老师留下好感,老师也是第一次用“善良”来评定学生,林秋云还经常看望班主任,班主任也很愧疚。
回首往事,我也在不经意间做过不少善良的事。记得那天上学的路上,我正在专心致志地骑着自行车(农村孩子家到学校距离比较远),忽听身后“哎呦”一声,其中还参杂着自行车倒地的声响。我赶紧停车向后望去,只见一个小妹妹被压在自行车下,面露痛苦的神色。我急忙跑上前把自行车扶起来,又扶起了小妹妹。见她胳膊擦破了,便跑到不远处的村卫生室买了创口贴给她贴上。后来,我们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了呢。
其实做一个善良的人看起来很容易,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眼神......但又很难,因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就难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时常这样问自己:我离善良有多远?当面对着林秋云这样的差生时,同学们,你离善良有多远?老师们,您又离善良有多
远呢?
第四篇:公益广告:离春天还有多远
公益广告:离春天还有多远
记者 雷柯
2012-04-14 07:24:13
来源:《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14日 06 版)
雨辰作/光明图片
第22届电视文艺“星光奖”获奖名单今年2月23日已公布。在电视文艺佳作大量涌现的同时,评奖专家遗憾地表示,堪称精品佳作的公益广告却凤毛麟角。在发布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丹彦说:“我们现在公益广告的水平没有超过五年前的水平,这令人遗憾。当商业广告创作手法在提升、收益在增长的同时,而公益广告却在原地徘徊,甚至有退步的迹象。”
我国公益广告之现状
“公益广告就是为社会公众利益制作发布的,不以赢利为目的,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俊杰认为,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具有突出的社会管理价值,在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8年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栏目开始以文字或画面的形式播出类似现在的公益广告,此后,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6年、1997年,我国连续开展了“中华好风尚”与“自强创辉煌”主题公益广告月活动;1998年抗洪抢险时,媒体纷纷刊播了以“抗洪救灾”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斗志;在2003年春天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公益广告给了全国人民信心;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与其他部门联合制作播出《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主题公益广告,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2009年玉树大地震后又再次播出《短信篇》、《防灾减灾》等一系列公益广告,给灾区人民和救灾工作以有力的支持与鼓舞。
“不容置疑,我国的公益广告在振奋民族精神、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我国公益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来看,广告总体创作水平仍停留在较低层次。具体体现在数量严重不足,创作手法单一,内容多局限于围绕政治口号等,而切合民生、能引起公众共鸣的内容偏少,且缺乏有震撼力、感染力的作品。”丁俊杰对记者说。
“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多得益于行政指令的推动,得益于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政府对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北京市2011年出台的《促进北京市广告业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公益广告的刊播比例:广播电视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平面媒体每日不少于3%,户外广告设置的总量不得少于1/5面积用于公益广告宣传。
“此类政策确实促进了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在公益广告活动中所处的主导地位,也往往使得社会公众习惯性地认为公益广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参与公益广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黄升民分析道,“此外,公益广告的制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人力物力消耗比较大,却没有可观的利润,所以大多数广告公司不愿意、不积极参与制作公益广告。加上,我国公益广告传播技巧创新不够,说教式广告居多。综合以上问题,使得当前公益广告的创意精品不多,传播效果不佳。”
国家级媒体正在积极努力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的一则“FAMILY”的公益广告在许多博客、微博、个人空间纷纷被转载、传看,在主流视频网站上的好评率不断被刷新。
有网友说:“央视的公益广告‘Family’太让人感动了,看一次就想哭一次,想起自己以前是那么的不懂事,总想离开家,现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练,真是要孝敬爸妈和守护我们的家。”另有网友评论道:“央视《爱的表达式》的公益广告创意十足,善于发现,依托几个字母的跳动寓意,道清了‘家庭’的含义。有爱就有责任,家和万事兴。”
据介绍,2011年以来,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已制作播出90余支公益广告,这些公益广告中,有反映社会热点类的、有提倡节约环保类的、有构建和谐社会类的、有弘扬传统文化类的,彰显出国家电视台的媒体责任和社会担当。
同时,央视广告中心还在网上、报刊等媒体发布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创意、线索及成片征集公告,从社会大众中发掘出创意的闪光点,在征集来的上百篇创意作品中筛选出优秀的作品。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公益广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电视公益广告在制作、创意和影响力方面,与世界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中央电视台有责任推动其发展,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程宏说。
有资料表明,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城市,公益广告越多。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公益广告占到企业广告发布的40%,而我国的公益广告在广告总量中一般不足5%。
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
基于对我国公益广告现状及发达国家公益广告管理模式的分析,黄升民建议,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行业管理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
如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益广告活动。“政府部门应逐渐从直接组织公益广告活动转向间接支持公益广告活动。”黄升民提议:“对于积极参与公益广告的制作、发布的企业,应实行激励性奖励政策,使更多企业自觉参与到公益广告活动中来。如对公益广告的制作按比例减免税收或媒体播放费,对公益广告获奖单位和创作人给予超出一般商业广告的高额奖励等,让媒体和企业对公益广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其中的利好因素。”
此外,将公益广告纳入法制化管理也是促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黄升民建议,有关部门应将公益广告纳入法制化管理,为其营造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加大对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制作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公益广告资金保障体系机制。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防范用公益广告之名行商业广告之实的行为,规范公益广告行为。
丁俊杰认为,借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凸显社会主流价值观,反映百姓心声,不仅是媒体的重要职能,更成为媒体公益为先的社会责任。“公益广告是文化建设的组成单元,作为国家级的媒体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因此,央视黄金广告时段不应只有商业广告,容易产生‘一切向钱看’的现象,应当多考虑一些观众的感受;我建议,央视应该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并重,引领公益广告的方向。特别是黄金时段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应该有一定数量和一定水平的公益广告来传播社会文明,引领社会风尚,展示良好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公益宣传、推广行动,尽到国家电视台公益为先的责任。近期央视在公益广告方面的表现值得关注和肯定。”
“除了媒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外,我们的企业对公益广告事业也要舍得投入,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丁俊杰呼吁道:“另外,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包括我们每一位社会公众都应该积极投身于公益广告的事业中。当我们全社会都来参与、都来重视时,我相信公益广告将迎来灿烂的春天。”
第五篇:安全离以人为本还有多远
安全文化离以人为本还有多远
——扫描“7·23”事故的四大安全问题
那现场什么滑落
被收进了镜头
失踪名单咋不透露
为何要掩埋车头
难道在你面前
人命还不如猪和狗
——《一无所有 动车版》
7月23日的动车追尾事故“火”了,事故导致的40条人命、200多人受伤的烈度并非红火的理由,有关部门对待事故的各种离奇态度,才是国人出离愤怒、心火难平的主因。“7·23”动车事故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的冲突,在于将国人对安全的认识推进了一大步。笔者结合自己深入各个行业多年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认为,安全离真正的“以人为本”尚有距离,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把“人本”作为安全的核心,围绕这一圆心,处理好安全与责任、安全与预控、安全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最核心:安全与人本
事件回顾:
“7·23”动车事故的处理,涌现出很多荒诞怪异的论调,成为一大看点。“第一时间恢复通车论”,铁道部领导到达温州后做出的三个指示之一就是恢复通车。果然事故30小时甬温线就恢复通车了,上座率竟达117%。而德国高铁98年事故后的做法是德铁全线降速,并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事发路段6天后才恢复行车,时速减半。
“无生命迹象论”,在营救了一天,宣布无生命迹象,准备将车厢吊下来放到桥下清理前,发现一个2岁半的幸存者,发言人王勇平称之为“一个生命的奇迹”。德国的做法是搜救了整整3天,1900人参与了大规模救援行动。
“掩埋车体毁证论”,铁道部说就地掩埋车体是便于抢险救援,王勇平又有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事故赔偿奖励论”,有关人士称,首个签订的赔偿协议里,50万元中有5万
元是向短时间内接受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家属的奖励。
„„
这些论调,都折射出对逝去的生命和活着的生命的漠视。“关爱生命”,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把安全与生命划上等号,每时每刻、每件事情,都用关爱生命的原则作为行动的标准。第一时间恢复通车,让人很难不怀疑是利益至上。对于乘客而言,生命安全应当是最高利益。在搞清楚事故原因之前,谨慎行车更有诚意。
人们通常会认为严格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的理念是一组矛盾,认为严守制度就是不以人为本,其实不然。刚性制度与柔性关怀是辨证的统一。因为有人本的思想,因为要关爱人,关爱生命,所以,我们要改变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我们要坚定、彻底地执行。在制度制定时,峻于外,和于内;在制度执行中,严是爱,宽是害。
安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核心价值的问题,处理好人与法的关系。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人、机、环、法”四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抓手。乌江渡发电厂的安全价值观“人为本、法为上、责为重”,明确了人本、制度、责任三者之于安全的坐标,人本是核心,制度是保障、责任是动力,尊重人的价值、树立制度的权威、织就责任的网络,是其安全管理思想的精髓。泰安供电的安全管理思想“外峻内和、企泰人安”,将以法为尊的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有机结合,泰安供电以员工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倡导“习惯性遵章”,严格执行安全规程,追求企泰人安的安全管理至高境界。
最重要:安全与责任
事件回顾:
事故原因的扑朔迷离,是又一大看点。
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抛出“雷电停驶说”,认为雷击导致电力供应中断,从而导致事故。然后,供电系统发表声明,事故发生路段雷雨期间供电正常,驳倒了该权威说法。中间有一个高级技术顾问出来说可能是后车疲劳驾驶所致。随后又爆出,是信号系统失灵造成的。
负责研制事故路段信号系统的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院7月29日在网上发表致歉信,表示会积极配合调查,接受应有处罚,并汲取教训,用切实行动告慰
死难者。
但是,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院的有关人士在面对数十家媒体时,否认‘通号院为事故负责,’并解释说,通号院之所以道歉,只是因其‘身为建设单位之一。” ’
安全责任是事前明责、事中履责、事后追责的总和。提供安全服务,是铁路部门的责任。在安全方面出了事情,作为主管部门的铁道部是第一责任人,难辞其咎。到底谁对此次事故负责,目前还没有盖棺定论。事故的善后处理的原则应该是科学、负责、谨慎的,对没有查明的事情随便发表看法,盲目认罪或“撇清”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针对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惩前毖后,实事求是,才是对科学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纵观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人为因素往往排在首位,可以说,100 起事故中,有 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 10 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 2 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正是因为要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养与技能,控制人的失误,管理才应运而生。所以人的失误,就是人的管理的失误,就是管理的失误。草率地将责任归于设备、归于灾害天气,是极不负责的表现。当发生事故时,第一反应不再是寻找“客观”原因,不再是“自证清白”,而是积极寻找最接近真相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方案,杜绝事故重复发生,这才是观念上的最大进步。
安全责任是员工自身责任、家庭责任、企业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要建立“自保、互保、联保”机制,完善三级责任体系,做到人人职责清楚、事事落实到位。安全发电供电,则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乌江渡发电厂以“责在我心、任重道远”作为自己的责任观,就是要明确安全与个人幸福的关系,知晓一次违章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巨大伤害,就是要明确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知晓一次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就是要明确安全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知晓一次事故可能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尽心做好本职工作,一丝不苟、永不松懈。泰安供电公司用“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观自勉,以管理明确责任,以人本激发责任,以亲情巩固责任,以制度落实责任,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
最直接:安全与预控
事件回顾:
高铁列车号称多重保险,“7·23”事故击溃了哪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意为列车自动保护装置)。ATP通过前车发射的信号判断当前的列车速度,如果前车发生异常,后车能自动确定自己的安全行驶速度。
第二道屏障:LKJ(列车运行监控系统)。LKJ通过接受轨道电路的地面色灯信号机的信号来实现对列车的安全控制。LKJ是一种自动减速的装置,在司机疏忽大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列车安全无虞。
第三道屏障:人工调度。如果ATP有故障,轨道电路也会在调度台上显示红光。如果轨道电路故障,还有无线列车调度电话。
出现撞车后果,说明几道用于防御的关口,在关键时刻都失灵了。世纪 90 代以来,为预防核电站人因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核电厂安全基本原则》中,提出的核安全技术最主要和核心的原则“防御”。安全防御理论的原理是多层重叠设置安全防护系统而构成多道防线,使得即使某一防线失效也能被其他防线弥补或纠正。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铁路系统过于依赖技术防线,即第一、第二重防线,当这两道屏障出现问题,人工调度不能做出及时反映,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从安全要素“人、机、环、法”四个方面去分析,一个系统完整的防御体系应当拥有四条防线,除了设备技术的防线外,更要从员工素质、整体环境、管理的各个方面、层次等,系统地寻找解决安全问题的办法。日本47年未出现事故的新干线,制度防线体现为:1.为了防止汽车相撞事故,新干线上没有公路交叉口;2.严格禁止行人入内;3.站台为防止人意外接触到车体,设有安全门等措施;
4.使用弹性分歧器等手段降低新干线行驶时发出的噪音。人工防线则是实行“列车集中控制装置”。我们人防模式——“非常站控”(指当调度集中设备故障、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或者行车设备在施工、维修需要时,由电脑自动控制转为车站人工控制)在普速时代问题不大,最高时速在百公里以内,制动时间比较充足,而高铁常态下是电子化操作,把这种模式移植到高铁管理中去,还欠缺经验。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预控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防患胜于救灾,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其比例是1:5的关系。乌江渡发电厂在预控方面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做最坏准备、为最好打算”的风险观,一个是“常备不懈,应急不急”的应急观。前者强调把好“三个关口”即制度关、教育关、执行关,完善风险防控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执行“四到位”,全方
位消除安全隐患。后者把应急管理寓于日常管理之中,把突发事件的科学应对作为重中之重,平时常备不懈,急时有条不紊,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防御是多个系统的协同,同时需要企业内部多部门、多工种的协同,还需要内外部的协同。“7·23”事件,至少说明铁路部门与供电系统的协同不到位,铁路调度中心的内部协同存在问题。泰安供电公司提倡“共识、共保、共享”的协同观。以自保为协同的基础,加强个人自保意识,提防侥幸心理,不伤害自己;以互保为协同的前提,强化员工互保意识,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确保不伤害别人;以联保为协同的关键,加强安全联保机制建设,促进部门之间良好沟通,并与客户真诚携手、与政府积极联动、与家属亲情联防,方能达到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被伤害的安全境界。
最迫切:安全与发展
事件回顾:
铁道部高铁总设计师何华武表示,中国铁轨的质量比日本、欧洲的更加优秀,“中国高铁的安全保障是可靠的”。
德国的高铁司机需要3个月的培训,才敢上路开车,而我们的司机却只用了10天时间就将高铁开回了北京。动姐们培训很严格,不仅语言要规范,微笑要可人,举止要优雅,但发生事故后再暴露了乘务人员在应急救援培训方面的空白。
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如果人不能驾驭工具,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成为奴役人、毁灭人的工具。技术先进并不能保证铁路安全,当技术的复杂性超过人所能驾驭时,其不安全系数反而会放大,反而,人的素质至关重要。
煤炭企业有个著名的观点——“多上设备少上人”。它体现的是一种用先进的装备保护职工、解放员工的科技兴安战略,并不是否定人的作用。技术的升级换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即便是世界顶尖技术,如果没有配套的科学管理和高素质的人员,技术先进反而成为发展的掣肘、安全的隐患。发生在日本的核危机验证了这一点,而铁路系统并没有以此为戒。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发展依靠人,安全发展为了人。科技与人的同步发展,追求设备精良、技术领先,追求人机匹配、得心应手,才能实现企业更安全的目标。泰安供电坚持“始于至微、止于至善”的安全发展理念,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从零开始抓安全,以本质安全为方向,搭建成长、创新的平台,打造学习型组织与创新型企业,促进安全生产与企业管理同步发展。乌江渡发电厂以“更
科技、更安全”为导向,将科技寓于管理、生产、人才培养和设备改造等各个方面,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安全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问题。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模式,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突飞猛进的高铁运动中,最迫切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才标准应在传统的“责任心强、反应快、服从”之上,加上一条“学习能力强”,方能与高科技并驾齐驱。高铁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社会的转型,尤其需要铁路部门自身发展理念的转型,其本质应该是传统思想的革命、员工素质的革命、安全文化的革命。“7·23”事故不是偶然,是铁路高速发展中的必然,是安全理念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过程中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