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6:3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

第一篇: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

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 后唐帝到达万胜镇,听说李嗣源己经占据了大梁城,诸军离叛,神色沮丧,他登上高处叹息地说:“我不能成功了。”于是马上命令回师。后唐帝出关时,随从的部队有二万五千人,等到回师的时侯,己失去一万余人,于是他留下秦州都指挥使张唐率领三千骑兵步兵把守关口。癸未(二十七日),后唐帝路过子谷,道路狭窄,每逢遇到拿着兵器仪仗的卫士,他就用友好爱惜的话安抚他们说:“刚才有人报告说魏王又进贡西川的金银五十两,等到了京师全部分给父们。”士卒们回答说:“陛下的赏赐己经晚了,人们也不会感谢圣恩了。”后唐帝只是哭泣而己。后唐帝又寻找袍带赏赐给跟从他的官吏们。内库使张容哥说颁赐的东西己经用完了,卫士们骂张容歌说:“使国君失了江山,都是你们这些阉竖们干的。”于是拔出刀来追逐他。刚好有人救了他,才免于一死。张容哥对他的同伙们说:“皇后吝啬财物到了如此地步,现在却归咎于我们。如果发生意外的事情,我们将会碎尸万段,我不能忍心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因此,他跳进黄河淹死了。甲申(二十八日),后唐帝到达石桥的西面,摆开酒宴,悲痛地对李绍荣等诸位将领说:“你们侍奉我以来,急难同当,富贵同享,今天使我到了如此地步,都没有一个计策能救我 ?”一百多们将领都割断头发放在地上,誓死以报答后唐帝,于是一起放声大哭。当天晚上,进入洛城。

夏季,四月,丁亥朔(初一),后唐帝出行前的戒严等都己办好准备出发,骑兵陈列在宣仁门外,步兵陈列在五凤门外。从马直指挥使郭从不知道睦王李存己经死去,打算辅助他一起叛乱,于是率部队从军营中亮出刀刃大声疾呼,和黄甲两军攻打兴教门。这时后唐帝正在吃饭,听说兵变就率领诸王和近卫骑兵进击,把乱军赶出兴教门。当时,蕃汉马步使朱守殷率骑兵在外面,后唐帝派中使急召他,打算和他一起攻打乱兵。朱守殷不来,领兵在北邙茂密的树林中休息。乱兵焚烧了兴教门。沿着城墙进入,后唐帝身边的大臣和禁卫兵都丢盔弃甲偷偷逃跑了,只有散员都指挥使李彦卿以及宿卫军校何福进、王全斌等十余人奋力作战。不一会儿,后唐帝被流箭射中,鹰坊人善友扶着后唐帝从门楼上走下来,到了绛霄殿的屋檐下把箭拔出来。后唐帝口渴烦闷想喝水,皇后没有亲自看望,只是派宦官送去些乳浆。很快后唐帝就死了。李彦卿等痛哭而去,左右大臣也都离去,善友收拾了屋檐下的乐器。盖住后唐帝的尸体,把他焚烧了。

臣司马光曰:有人问臣下,五代帝王之中,唐庄宗、周世宗都号称英武,两位君主中谁更贤明?臣下回答说:唐庄宗是个善于打仗的人,所以能以弱小的晋国战胜强大的梁国,但是取得梁国以后,居然不出几年,众叛亲离,没有安身之处。实在是因为只知用兵方术,而不知治理天下道理的缘故啊。周世宗以信用驾驭群臣,以正义要求各国,他的宏伟规制,博大襟怀,哪能与唐庄宗同日而语啊!

第二篇:宿州市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宿州市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B卷)参考答案

1.B(因果颠倒)

2.C(应是“首先指出了热词的特点,接着写出了热词的传播途径”)

3.B(“Dama(大妈)”一词有望被收入)

4.C(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

5.C(都是介词,用。A 助词,的/代词,这。B副词,一定/代词,它们。D介词,被/介词,比)

6.B(赞扬庄宗)

7.(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忧劳”、“兴”、“亡”、“逸豫”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及”、“困”、“笑”、被动句式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自”和“空”。“映阶碧草”“隔叶黄鹂”本来呈现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但“自”和“空”两字让人感觉到的却是祠庙的寂寥冷清以及诗人的孤寂伤怀。诗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恰恰得力于这两个字的妙用。

9.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10.略

11.B

12.做事细心,对工作责任感强,怕火种燃起来烧了草料场。也反映了他安于现状,对朝廷存有幻想,不想反抗。

13.说明下文草料场起火并不是火种自燃,而是有人蓄谋陷害林冲。

14.草厅被雪压倒火种被雪浸灭白布衫有五分湿了用被子盖了半截下身(4分)为人物的活动渲染悲壮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林冲的英雄形象.(4分)

15.C(A.埋:mán/砧:zhēn;B.藉:jiè/说:shuì;D.提:dī/舷:xián)

16.D(A.遐—暇哀—唉B.凭—平赃—脏C.辨—辩咽—噎)

17.D

18.D(A项:“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事情,与“目前最重要的”语义重

复。B项:搭配不当,应该为“给„„带来„„干扰”或“对„„造成„„干扰”;C项:表意不明,“安徽和江浙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19.苏轼 屈原 司马迁 曹操 陶渊明 鲁迅

20.参照2013年安徽高考阅卷标准。

第三篇: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用钢笔和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请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4.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第一部分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图2为“陕西省局部地区年降水及蒸发量等值线图(单位:毫米)”,读图完成3~5题。3.下列四地中,最干燥的是

高二地理

第 1 页(共 9 页)

图1 A.榆林 B.靖边 C.定边 D.延安 4.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

A.299毫米 B.399毫米 C.499毫米 D.599毫米 5.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大 B.降水丰富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

图3为“甘肃省某绿洲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图2

图3

6.据图3推断,该地新增耕地主要来自 A.林地 B.草地 C.水体 D.未利用土地 7.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可能导致

A.水土流失 B.土壤污染 C.土地石漠化 D.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图4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图4

高二地理

第 2 页(共 9 页)

8.曾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地壳活动更活跃 ④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C地区曾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道弯曲,支流多

②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

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图5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5 10.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地形起伏大,发电稳定

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 11.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 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图6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读图完成12~14题。

高二地理

第 3 页(共 9 页)

图6 12.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

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13.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上游植树造林

C.流域降水增多 D.上游修建水库 14.该变化可能导致下游地区

A.河口三角洲增长减慢

B.淤积增加,河床抬升 C.洪涝灾害加重

D.土地荒漠化

“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7,完成15~16题。

①环境优美 ②能源丰富

图7

15.黄河金三角地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③内河航运发达 ④有重要铁路经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6.作为接纳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地区

A.市场广阔 B.技术先进 C.资金雄厚 D.劳动力丰富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7~18题。17.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18.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8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二地理

第 4 页(共 9 页)

图8 A.实现了环境效益,减少了经济收益

B.减少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图9是我国东北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9~20题。

图9 19.图中N山脉是我国

A.温带草原区与温带荒漠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20.影响P所在的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B.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C.地势低洼,干旱缺水

D.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商品率低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21~23题。

21.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22.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是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高二地理

第 5 页(共 9 页)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读图10,完成24~25题。

图10 2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25.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百度公司根据LBS大数据(利用手机定位功能获得)进行计算分析,在地图上展现人口流动的轨迹和特征。图11示意2017年春节前第五天离京人群主要去向省区和城市。读图完成26~27题。

图11

高二地理

第 6 页(共 9 页)

26.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时段

A.社会因素促使人员离京 B.离京人员南方多于北方 C.离京人员主要返乡就业 D.离京人员多乘飞机出行 27.上图的制作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CPS B.RS和GIS C.GPS和GIS D.RS、GPS和GIS 港口煤炭接卸是指在港口接卸从其他港口运来的煤炭。图12示意1995年和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格局,读图完成28~30题。

图12 28.与1995年相比,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

A.煤炭资源枯竭 B.市场需求扩大 C.海运条件改善 D.科技水平提高

29.从1995年到2013年,中国沿海煤炭接卸量比重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渤海沿岸 D.山东半岛 30.福建沿海煤炭接卸量的变化,反映出福建的

A.煤炭供需矛盾加剧 B.产业结构调整 C.煤炭生产总量下降 D.城市职能转变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2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区域内煤炭资源储量大,是优质化工和动力用煤,是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高二地理

第 7 页(共 9 页)

。距首府银川市40千米,与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共同构成了中国能源化工的金三角,区域同时蕴含丰富的油气、光能、风能资源。图14为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区域图。

图14(1)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8分)(2)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当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4分)(3)宁夏煤炭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大力发展光伏、风能产业?(8分)

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野生黑枸杞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能耐高温,耐严寒,是喜光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耐干旱。青海省野生黑枸杞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有颗粒饱满、汁浓甘甜味美、保健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技术投资和实验性驯化种植,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黑枸杞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图13为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图13(1)分析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6分)

高二地理

第 8 页(共 9 页)

(2)分析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人工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3)分析青海省黑枸杞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措施。(8分)

高二地理

第 9 页(共 9 页)

第四篇: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综合试卷

美术部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巨幅画中国画是()

A、《开国大典》B、《江山如此多娇》 C、《沁园春·雪》 D、《万山红遍》

2、风景画《村道》作者是()

A、董希文 B、安格尔 C、李可染 D、霍贝玛

3、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是()

A、审美性、款式、舒适B、款式、颜色、面料

C、吸湿透气、耐脏、耐磨D、装饰化、颜色、舒适

4、下列不是字体设计的主要方法是()

A、形象化B、意象化C、统一化D、装饰化

5、平行透视也叫焦点透视,它有()消失点。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美术作品产生的来源是美术家的创作。()

2、画人物头部时的基本比例是三庭五眼。()

3、校园雕塑设计是雕塑与校园文化的统一。()

4、宋体源于宋朝雕版字。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结构饱满,整齐美观,起笔及转折处有装饰角。()

5、优秀的现代工业产品设计都体现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

三、技能题(共10分)

书写美术字《美丽的校园》,字体不限,可用黑体字、宋体字、仿宋字、楷体字、隶书字和变体美术字。要求:书写规范打格书写。

第五篇:清远市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清远市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撑.(chēng)持、剩菜残羹(gēng))(3分).

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放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置若罔闻”。)(3分)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意不明,有歧义;B项,“至少„„以上”重复;C项,不合逻辑,意思反了,删去“切记”。)(3分)

4.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空缺地方和上文组成因果关系,下一句“掌握了一般性之后”表明空缺处应为未掌握,因此取A、B;B理解为在“一般性”中寻找“规律”,符合认识过程。因此选B项。)(3分)

5.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顾,环顾,左看右看。)(3分)

6.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于”,均为介词,在;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用来; C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代词,你的;D项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3分)

7.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8.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内容思想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抒发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处施展的怨愤之情”,理解不正确,应是“表达了光阴易逝而自己却功名未就,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伤痛心情”。)(3分)

9.【答案】(1)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哺养两代人,先母待她很好。(判断句,1分,“乳”1分,“抚”1分,大意1分,共4分)

(2)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而” 1分,“兹” 1分,大意1分,共3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太像个女孩子呀?(“何”1分,“大类”1分,大意1分,共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0.【答案】(1)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久居异乡、夜不能寐、愁思辗转的游子形象。或: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徘徊辗转、愁思难寐的闺中女子形象。(划线处各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

(2)这首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1分)“看月、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1分)“出户彷徨”,伸颈远望,回房落泪,(1分)这些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夜不能寐的情状,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分)

(意思对即可。划线处为关键得分点,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和赏析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

11.【答案】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廊腰缦回,钩心斗角。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每句1分,共6分,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倒序,均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2.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项“城市记忆”非选项所说的“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而是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其它文化特征的各种痕迹。)(5分)

13.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观点与论据的把握,是根据要求对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AB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3分)

14.【答案】(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答“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用

地渗技术”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15.【答案】(1)摒弃一味求新,盲目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参考答案要点三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中心观点。而要点一和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考生答出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6.【答案】作者以“孤独的鸟”比喻远离村庄的“我”(人)(1分),以鸟“找不到归程和穴巢”比喻居住在高楼间的“我”(人们)找不到自己心中的“村庄”(1分),表现了城市中的我(人们)的迷茫和孤独之感。(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

17.【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这些生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1分)渲染和烘托了我心目中故乡仁慈、宽厚的母亲般的形象,(1分)更形象深入地写出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兼考归纳和概括能力。注意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理解,作答时注意涉及技巧的明确概念。

18.【答案】不矛盾。(1分)前一句表明村庄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作者会常常想起她。(2分)后一句中,“烫手”一词表现出作者对村庄的复杂感情,自己远离了村庄,不能回归,但精神上又深深依恋,所以深感痛苦。(1分)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依恋、思念和不能回归的痛苦。(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应在理清全文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9.【答案】答题时注意:第一,运用拟人手法;第二,要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第三,要保持句式结构一致。

(修辞手法2分,内容2分,句式结构2分,共6分)

示例一: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

示例二:友情很宽容,它能让别人容得下你的许多缺点;它又很脆弱,往往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彻底破裂。

示例三:森林很强大,可掌握所有生物;它又很脆弱,受不得半星火苗。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20.【答案】(1)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

(2)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

(3)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引发拥堵。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三点6分;表达不简明酌情扣1-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句的压缩、归纳概括的能力。

21.(60分)(请参照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解析】这是一个材料加话题的作文,材料起提示作用,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立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恰当的角度,驰骋自己的思路,只要符合对“寻觅”的理解就行。“寻觅”这一话题与“理想”“追求”有联系,比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包含这方面的内容。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一话题中隐含着对理想、目标或美好事物的寻求、探索的内容,需要考生在审题时善于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写作此文重在立意。立意首先要紧扣话题,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悟。其次要充满时代气息,给人以启迪。

下载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宿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