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陈其伟同志
学习陈其伟同志心得体会
我社区按照上级要求,组织社区全体干部开展学习陈其伟同志的先进事迹。陈其伟同志生前系涂岭镇黄田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7月7日晚,因积劳成疾,猝逝于村部值班室,年仅57岁。
1987年,陈其伟同志毅然放弃了收入可观的运输业,挑起黄田村“当家人”的担子,这一干就是26个春秋。涂岭镇有很多像黄田村那样地处山区、发展条件差的山村,虽然绝大多数干部尽心尽力想为家乡建设谋发展,但也有少数干部看到困难没信心,遇到问题绕道走。陈其伟同志则完全不同,黄田村在他的带领下,由市定贫困村走向市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文明村。他也赢得了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黄田村群众的广泛拥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山深处领路人”。
带着劳累,陈其伟同志完成了他的生命历程,享年57岁。57年的时光并不长,但生命的长短从不以长短衡量;村支书也不算什么官,但他的名字在群众中的分量却很重。特别是他脚踏实地,勤勉敬业的务实作风,更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又一次收到了党性的教育,收获很大。陈其伟同志在工作中,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舍小家为大家,带领黄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他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崇高品格,用宝贵生命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我们应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恪尽忠诚的政治品质,心
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敢于担当、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严于律己、甘于清苦的高尚品德。
第二篇:学习陈其伟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陈其伟同志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在默默地帮助别人,他们用行动唤起了社会的良知,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陈其伟,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人,1957年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月起担任黄田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7月7日,因积劳成疾,猝逝于工作一线。他带着劳累,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享年57岁。57年的时光并不长,但生命的意义从来不以长短衡量;村支书也不算什么官,但他的名字在群众心中分量很重。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他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垂。
陈其伟同志扎根基层、恪尽职守、心系群众,陈其伟同志用他的行动开拓了黄田村的新面貌,以他的精神感召一批批村干部扎根基层,用他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
我想说,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其实,陈其伟同志担任村支书26年来,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为村谋发展,使黄田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赢得了各级党组织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他没有华丽动人的话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踏实干事、勤勉敬业,他只是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着你我。
连日来,随着对陈其伟事迹的深入学习,看了他的事迹,我的内心亦是感触良多。越发感到这位老支书精神的可贵:他十分低调,不说空话大话,就像老黄牛一样,这种敢于担当、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最值得学习!
这位为民务实清廉的好村支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习陈其伟同志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的思想品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敢于担当、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严于律己、甘于清苦的高尚品德,敬岗爱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
第三篇:陈其伟精彩片段
省级、市级劳模和“优秀共产党员”、市服务“三农”先进工作者„„陈
其伟经常说,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的荣誉和掌声,但其实自己能为老区人民办的实事还太少,因此时常感到有愧重托。“当好一名村书记,必须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谋福利,以为老百姓贡献的大小来衡量自我人生价值。”陈其伟说。“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性就体现在是否能够团结带动一帮人干事业,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兄弟,多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把群众的微笑当作自己最开心的事。”
陈其伟宿舍床上的笔记本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基层工作有深刻而细致的认识,他写下的黄田村工作笔记,就装满了两个大箱子。
这一切,让陈其伟心力交瘁,他在笔记《倾注真情,全是为了老区人民》中表达了感受:“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称职的党支部书记,但却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家人支持我,而我为他们做的却很少很少„„我常问自己,我这样做值吗?群众到底会不会理解?我苦苦思索,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想到坚强不屈的父亲,想到一直默默支持着我的妻子,想到十分懂事的孩子,想到上级领导的关心,想到群众期盼的目光,我更想到我是一名党员。”
2002年,陈其伟妻子去厦门看望妹妹的小孩,遭遇意外不幸身故。陈其伟一向成绩优异的女儿经不起打击,以一分之差和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8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不但要料理家务,还要拖着风烛残年的身子下田耕作。
第四篇:陈大伟简介
有效观课议课倡导者
——成都大学副教授陈大伟简介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成都大学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研究”课题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研究课题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都市第八届、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在倡导教师的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课程与教学改革等研究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专家”。所提出的“观课议课”在2010年第9期《人民教育》上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33件)。
先后出版《校本培训研究》、《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有效研修》等15本个人专著。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第五篇:陈伟:学生会
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
作者:陈伟
新学期开始了。当新生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学校的团委、学生会便会向您发出邀请,加入其中。这样的邀请往往由热心的师兄师姐发出,此时,您该作何选择呢?加入一个组织,必须先了解这个组织。我衷心地奉劝诸位朝气蓬勃的大学新生,要远离这样的组织,至少在目前的学生会体制下应当如此。
高校的学生会本来应是大学生的自治组织,但在我国后全能主义的大学体制中,它基本上一个学生“被治”的组织。这种情况,即使具有自由传统的北大亦不能例外,而在人民大学其程度尤甚。一位学生曾经仔细查阅,发现许多高校学生会的章程里均出现了“自治”二字,但人大的学生会章程里则没有。人大的学生会,完全接受各级团委的领导(或曰指导),学生会除了偶尔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口号外,其所为与宗旨完全脱钩。事实上,人大的学生会不过是团委执行政策、学校控制学生的工具。
团委、学生会,堪称中国人民大学敞亮校园中最阴暗的一角。笔者在人大从教五六年,不知道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加乌烟瘴气。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激励学生上进,要求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求知,试图引导学生培养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而党团学生会组织的存在,则以其不容忽视的体制力量,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努力,它诱人堕落,逼人为娼,可谓毁人不倦。有的学生对学生工作本无兴趣,但考虑到未来保研加分,只好加入学生会组织。我还亲眼目睹过自己班里一位大一尚比较单纯的、有理想的学生,在当过学生会主席后,堕落成为一个失去基本道德水准、以无知无耻为荣、满口官话的学生官。甚至一些在学生会里面工作过、对其情况有深刻了解的学生,也直接称学生会为“垃圾”。
高校的团委、学生会,某种意义上是我国官场丑陋生态的缩影。学生会的许多做法,是我国体制内最糟糕做法的复制。学生会干部的产生,不是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民主程序,而是通过内部酝酿、交易、集中、内定等方式产生。比如,在人民大学,一个学生的性别、所属院系、与领导关系,对于他能否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常委、部长来说十分关键。至于你的同学支持率、竞选演说、工作能力、个人素质,则不怎么重要。法学院、经院,因其是大院,常委必定这些学院的,据说是为了以后拉人填场时,这些大院系能够贡献较多的听众,也考虑这些院系财力比较雄厚。而女常委必定貌美、气质佳,因为有许多活动和场合需要美女来主持。假民主、假自治,不代表广大学生,而是代表上级领导,代表权力部门对学生进行组织、监控、管理,目前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所具有的种种恶劣做法,在大学里面首先得到了演练。如何看领导的眼神行事,如何陪领导喝酒,给领导挡酒,如何说官话、套话、假话,如何溜须拍马、阿谀谄媚,如何经营自己的权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大学生从中过早地学会了中国官场的做派。团委、学生会让大学生侏儒化、官僚化、庸俗化,不遗余力。
人大校学生会的工作,重要的一块是组织大型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那些团委学生会领导闲着没事想出来的,目的是让学校不安宁。例行的活动有:12·9大合唱、健美操大赛、服饰文化节、宿舍风采大赛、辩论赛。12·9大合唱,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唱红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十分折腾学生,因为排练12·9大合唱往往要牺牲学生午休时间。如果是自愿性质的活动,无可厚非,但在人民大学,参加12·9大合唱是一种政治任务,要签到点名,无故缺席会受到党团老师的点名批评,被判定为对集体活动参与不积极,缺乏组织性、纪律性云云,这很能吓唬刚刚从高三上来的大一新生。或许他们也清楚,如果不采取这一套,大概没有多少人会跟他们玩这个无聊的唱红游戏。中国人民大学,数年来一直唱红,搞12·9,年年如此,也不换换花样,团委学生会领导江郎才尽,创意全无,于此可见一斑。
在所谓的敏感时期,承担反映学生动态、监控学生舆论和行为的任务,也是由团委、学生会干部来完成。人大有一种干部叫心理委员,负责监控本班同学有无精神病。一次我的学生因为修改开题报告,在宿舍熬了两个夜,便被同宿舍同学汇报给系主任,说她有精神病征兆。系主任亲自打电话过问此事。
对学生会来说,按照团委的要求,拉人填场,更是其重要任务。被拉去填场,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某些无聊的讲座、报告,需要听众,于是各院分指标,下去拉人,以营造热烈气氛。这种弄虚作假的任务,对学生会来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完成得好坏,对于判断一个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十分重要。
而领导人来视察,则是学生会干部近距离和领导人接触交流,普通学生则没有机会。他们显然比其他同学更能懂得见了领导要讲什么话。如此领导视察,又怎么能体察民情?或许领导自己也明白,来高校视察不过是作秀。大家都是演员,我是主演,你是配角,演得像就可以。前不久北京市团委书记来人大宿舍视察,结果去的就是人大学生会主席的宿舍。这个事情并不新鲜。记得在北大读书时,江泽民主席去图书馆视察,看望同学,结果照片出来,大家就明白了,主席周围都是学生会干部。
不仅如此,学生干部还是大学中的特权阶层。有些信息,不对一般学生公开。有些全校性的奖项,由团委设立、组织评选,最后获奖的就是学生干部,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发奖,而将来保研时可以加分。有些机会,专属于那些团委学生干部,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他们曾经为学校、学院做过贡献,似乎这是对他们的工作的回报,但其实,他们不过是为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当过差、做过奴才而已。例如,支教保研的机会是不对所有学生开放的,它是学生干部的特权。在学生会(及
其他团委下属学生组织)做到常委(团委机关报的编委)等级别职位后,这个同学就拥有了优先享受支教保研的机会。支教保研政策是许多热衷学生工作同学的追求目标,本科毕业后前往西部地区(一般也不是特别落后的地区,例如重庆等地),支教一年,即获得保研资格。有限的支教名额,都被校级学生组织瓜分。
此外,学生会的学生组织成员,往往还优先享受参与各项活动及交流的机会,这些活动的人员遴选不透明,常由主管老师确定,但有关经费显然应属全体学生。比如人大新闻学院,每年开展与台湾学生的新闻营活动,前往台湾交流(旅游性质)的成员,都是学生会成员。由团系统组织的各项出国访问、交流等活动也都局限于“体制内”。前段时间,一位新闻学院的学生朋友在深圳大运会担当志愿者,须知除志愿活动还有许多参观活动,一些同学询问他如何参加,其实,根本没什么遴选机制,只是之前他任职的团委机关报分配到的名额而已。而这些举不胜举的类似团学活动,都会戴上“层层选拔”的帽子。
学生会的工作,在各学院往往是与保研联系在一起的。各学院的保研加分制度,人为制造不公,阻碍了那些没有参加学生会工作人保研的道路,占有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资源。国关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系一位同学,便因没有学生工作加分,虽然学分绩靠前,最后还是被学生干部挤下去,无缘保研。而某一届保研学生五六人中,校学生会主席、院学生会主席或副主席,都名列其中。普通学生如果不是成绩十分过硬,稍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去。而这些学生会干部出身的人,对学术没有真正的兴趣,与读博士的政府官员无异,基本没有培养潜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垢纳污之地。学生会组织的内部成员,他们本身的道德与人格也颇值得怀疑,这让人无法容忍他们在公众场合成为人大学生的代表。进入团学系统工作,加入学生会是第一步,通过团学系统便捷地进入政坛,已经成为中国常见模式。如今,各种官场习气弥散于学生会组织,学生会高层成员会为博得领导欢心采取各种手段,低级学生干部同样也会用谄媚姿态迎合高级学生干部。学生会高一级干部对下属的领导,往往不仅仅是工作关系,而是全面的支配关系。一位人大的学生会主席,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要求他的部下给他的手机充值,给他的饭局付钱,等等。每年换届阶段,竞争对手之间的暗中倾轧更是严重,其手段卑劣,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另外,学生组织的公款吃喝(有些公款直接来源于团委经费,有些则利用拉来的赞助等,但是即便是拉来的赞助也是代表全校学生的名义私自享用)盛行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会干部,官腔连篇,言不由衷,无出其外,败坏了人大学生的形象。
大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国中之国”。教师、学生、学术是大学的中心。而中国的大学,实际上被党团及其附属性的学生会搞得精神全无、灵魂缺失。大学的党团、学生会组织,搞大量无意义、甚至有害无益的活动,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恶化了大学的学术氛围,扼杀了大学生追求真理、进步的精神。面对这样的团委、学生会,任何一个有追求、注重名
节、对自己负责的大学生,都不应与之为伍。浪费美好的青春,得到的是堕落、世故、少年老成、不学无术。而这些学生会干部未来一旦步入政坛,则会祸国殃民,他们不会成为“社会栋梁、国民表率”,只会成为社会上寄生腐朽的蛀虫,成了压迫人民、鱼肉百姓的帮凶,其堕落无耻的底子,在大学时代即已打好。
面对不好的体制,我们常常感到无奈。但对个人而言,还有自由意志。„„写此博文,没有为人大抹黑之意。揭露其问题,促其反省自新,是为了让人大学子有一个好的求学环境,如此,人大方能成为能够胜任新时代使命、有理念、有能力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的摇篮,而不是社会寄生虫、政府腐败分子、人民公敌的训练营。而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国的高校。教育要转型,大学要改革,学生会要重新定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鉴于中国官员许多都是团委、学生干部出身,这项改革便具有了更为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这些面目丑恶的团委、学生会干部,未来可能就是我们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