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主持人第十三棵教案
小主持人第十三棵教案
教学主题
1 鼻韵母发音:eng ueng 2 掌握知识点 3 唐诗朗诵 4 吐字归音 5 节奏 6 停连 7 重音 8 情感 1 复习《爱夸耀的乌鸦》 2 讲解新的知识点 eng ueng 3 知识点的专项训练 4 词汇的练习5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在寓言中体会故事的推进和情感的变化,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6 作业《亡羊补牢》
步骤 准备 点名 内容 1.配班老师带着孩子上厕所做上课准备 换衣服
课节编号 13
教学目标
时间(分钟)课前 10 10
教具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大家的主持老师,雷 雷老师,我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喜欢看少儿频道 么?是不是都很喜欢看动画片,有没有看过新闻袋袋裤 呀,里面的小主持人说的好不好呀。那大家想不想成为 一名小主持人呢?那好,既然大家想成为小主持人的话 呢,那大家一定好好好的学习好不好呢,其实学习小主 持是很简单的,我们在学习中应保持一种非常快乐得姿 态才可以,我们都知道,兴趣呢才是自己最大的老师,如果感兴趣的话呢,你一定会学习的很好的。下面呢,我要求大家用一个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来介绍自己,老师 呢先给大家来做一个自我介绍的演练,然后呢大家依次 的进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雷雷,今天很高兴见到 大家。大家在学校是不是都学习过汉语拼音呢,其实汉语拼音 的学习呢也是非常讲究的,并不是说你会拼读就好,而 是呢要学的非常好,我们在这里呢不是要教大家学习汉 语拼音的,而是要教给大家正确的发音,找到正确的发 音部位,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主持人呢普通话是非常 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好普通话,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中要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才可以,大家说对不对 呢,下面呢我们就来学习普通话韵母的发音:首先学的 是后鼻音韵母 eng.eng:后鼻音韵母 发音时,的舌位比单发时偏前且低,后鼻音韵母。e 后鼻音韵母 然后舌根后缩短与软腭接触,此时软腭下垂,气息由鼻 腔流出。实际运用时,为增加声音响度,应增大口腔开 度。单音节:崩、泵、蹦、捧、孟、猛、封、风、耕地、疼、灯、郑、胜、赠、层、僧 双音节:风筝、猛增、更生、逞能、猛烈、增加、生产、乘风、丰收、丰盛、风声、鹏程 四音节:不成体统、不可胜数、不声不响、不胜枚举、
5
介 绍 拼音。
15
eng
瞠目结舌、成年累月、承上启下 成竹在胸、称王称霸、
15
ueng
ueng 后鼻音韵母,发音时 U 要发的清短,然后接着发 后鼻音韵母 eng.实际运用的时候注意合口音 u 的圆唇,可增加字音 的准确度和清晰度,再有,别把 u 发成唇齿音。在普通 话中 ueng 只能出现
在零声母的音节中,也就是说他不 能与任何辅音声母相拼。单音节:翁、嗡、瓮、蓊 双音节:渔翁、老翁、嗡嗡、水瓮 四音节: 瓮中捉鳖 同学们,刚才呢我们学习了 eng ueng 的发音方法,是 非常简单的,而且呢同学们的表现也都是非常好的,下 面呢,我就有请几个小朋友来朗读一下词语,有哪一位 小朋友上来呢。
休 息 喝 水
15 朗读
10
15
相 应 绕 口 令
藤与绳 丝瓜藤,绕丝绳,丝绳绕上丝瓜藤。藤长绳长绳藤绕,绳长藤伸绳绕藤。碰碰车 碰碰车,车碰碰,坐着朋朋和平平。平平开车碰朋朋,朋朋开车碰平平。放风筝 刮着大风放风筝,风吹风筝挣断绳。风筝断绳风筝松,断绳风筝随风行。风不停,筝不停,风停风筝自不行。同学么,我们刚才学习了几个和 eng、ueng 相应的绕口 令练习,同学们,读起来是不是特别的有意思,下面呢 我就有请同学们先自己按照标准的停连节奏来朗读一 下。
同学们读得真的非常棒,在接下来呢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 事,名字叫做《亡羊补牢》,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听听故事中讲 的是什么样的道理,而且要观察老师的表情和动作。要学会复述 这一个小故事。
10
练习
15
讲 故 事
故事《亡羊补牢》 故事《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 释]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 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 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上 所陈,皆今日维系人心,~之计。” [近义词] 知错就改
[反义词] 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造 句]我们发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改正,像亡羊补牢一样.【典 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 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 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 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 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 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 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 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
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 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 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 算晚呢!
10 互 动 小 游 戏 10 古诗 同学们,我们听完老师讲的故事以后是不是已经明白其中的道 理了呢?现在呢我们就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那就是来 锻炼一下大家的反应能力,那就是一起来说 老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 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 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 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 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 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
画本
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 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 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 人的思乡之心。
5 再见 同学们,我们今天呢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在知识中,来感受普通 话语音与国学的魅力。回到家呢,要像爸爸妈妈来讲一讲我们今 天学到的内容,并且呢,来背诵这一首诗,好不好,那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
第二篇:《三棵树》教案
课前预习:
《三棵树》
1.了解作者苏童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
2.通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传达
出的感伤的情绪。
3.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的四个问题,准备课上发言、交流。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探究“我”生命中的“三棵树”的意义。
2、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难点:文章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抒情基调。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认识三棵树的形象(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感悟三棵树的诗意。(3)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探究三棵树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都有着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梦,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苏童的内心世界吧!
二、检查预习
1、为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嫉妒()
颤抖()埠()
残垣()楝()
瓦砾()桷()
枇杷()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夷为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寡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授
(1)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认识三棵树的形象
1、教师提问: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
明确:“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作者是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
2、教师提问: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教师提问: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幼小无依的苦楝树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
“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明确:苦楝树具有幼小无依的特点。(从“我没有树”,变成我有了自己的树。这棵树是有点可怜的。第一,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第二,它居然是栽在花盆里的,在这样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从这种可怜的抒写中,流露出作者的深意,也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的意味。)热烈奔放的石榴树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果树对人怀着悲悯之心。石榴树的表达很热烈,它的繁茂的树叶和灿烂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叠叠的果实都在证明这份情怀.含蓄深沉的枇杷树
枇杷含蓄而深沉,它决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错当成一棵玉兰树,但它在初夏季节告诉你,它不开玉兰花,只奉献枇杷的果实。我接受了树的恩惠。
教师提问:枇杷树具有含蓄深沉的特点,石榴树具有热烈奔放的特点。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作家用抒情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激动。强烈的抒情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激动。“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这个答案是情感的答案,对多年的惆怅和不安的答案。这是一棵私有的、属于作家自己的树,自己的感情之树,在十五年后,这一点上和那花盆里的树,恰成“巧合”,对遭受“亲子误杀”造成的隐痛,又是一种感情的补偿。
4、教师提问: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5、教师提问: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感悟三棵树的诗意。
教师点拨: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学情预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最根本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来分析,回答的角度是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情是什么。
教师补充讲解: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的树是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但是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是那都不是我的树,这不由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悬念: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其实无论石榴枇杷,还是其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树,枝繁叶茂的树。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但是“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于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
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不难感受到生存的无依、无奈。)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它们依然离我而去,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
明确:强烈的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板书(3)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探究三棵树的意象
1.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明确: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2.为什么作者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3.如何正视自然?
教师点拨: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尝试举例说明。4.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
四、小结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五、拓展训练,能力迁移
口语表达练习题: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小组交流、发言,派代表上台讲述。)
六、布置作业
将口语表达的练习题书面化,修改成文,誊清上交。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字词的落实较透彻,同时对于课文的感情线索的把握较好,但对于课文的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第三篇:《三棵银杏树》教案
《三棵银杏树》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
各长在哪里。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
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 好处。
四、教具: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3、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和周围的()。
(1)大小(2)环境(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1)两棵银杏树(2)三棵银杏树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和它们大致
的()。
(1)环境(2)位置(3)样子
3、交流汇报:
4、弄清第一自然段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A、同桌讨论。根据以上选择填空,试用“先讲…接着讲…
最后讲”的句式说出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
B、指名学生汇报。
C、根据以上句式来拼图。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5、总结第一段的段意:(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一段讲:(1)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
(2)讲银杏树大致的样子。
(3)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大致的样子。
6、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A、请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与下面这一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话,而后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1)、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
叶,枝连着枝。
B、朗读训练。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银杏树的生长情况怎样?
2、老师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的问题理解第二自然段。
(在理解的过程中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来强化训练)
下面两句话,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A、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B、经过30年的岁月,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3、总结:第二段讲:银杏树很古老生长缓慢。
(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理解3-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按照表格要求,在书中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七、板书设计
三棵银杏树
1、生长环境、大致的样子: 空地:十丈见方
三棵:一棵(右边)
影子(投)河里
两棵(中央)
手牵手 肩并肩(亲密)
2、生长缓慢、古老:
3、样子、欢乐、特点:
季
树的样子
给我们的欢乐
节
冬
春
赤裸枝上生
像牛的奶头
小粒
绿叶伸展
“穿新衣裳”
开小花
看见了小花
特 点
干、干直,枝直的多,几支弯曲。枝 枝上生小粒
叶
折扇形
白里带淡黄色、形状小
碧玉般的仁儿,味不甜,有清
香味
夏
枝叶茂盛
空地上有绿阴,树下成了最好
花 的游戏场所
吃热白果
“黄蝴蝶飞起来了”
“像一幅古画”
果
秋
结银杏果
落黄叶
附:本课的整体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
各长在哪里。
4、通过阅读理解3-7自然段,具体了解银杏树在冬、春、夏、秋季各是什么样子,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以及明白银杏树在各季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6、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总结全文,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条理。
8、品词品句,领会文中所有比拟句的好处。
9、指导学生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10、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及小练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理解3-7自然段,具体了解银杏树在冬、春、夏、秋季各是什么样子,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以及明白银杏树在各季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具体了解银杏树在冬、春、夏、秋季的样子,及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明白三棵银杏树的在冬、春、夏、秋季给“我们”带来了哪
些欢乐。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
感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了解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银杏树给
我们带来的欢乐,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三、教具: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
四、课前准备:预习3-7自然段,让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在 书中划出:写银杏树在四季样子的句子及写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的句子。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3-7 自然段的情况,交流汇报
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
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A、整体检查。
1、出示思考题:(幻灯出示)
第3-7自然段是按照、、、季节变化来写银杏树的样子,抓住银杏树的、、、、、来写其特点,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
2、指名学生汇报。
3、指名学生读出3-7自然段中写“银杏树枝、干、叶、花、果、特点的句子及在冬、春、夏、秋季银杏树样
子的句子。”
B、具体汇报交流银杏树在各季时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1、出示表格。
课前预习3-7自然段,根据表格的要求,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季节
冬
春
树的样子
给我们的欢乐
特 点
干枝
叶
夏
秋
2、以表格的内容为“主线”配以有感情地朗读及录像画面定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7自然段,弄清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
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 特点及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课后思考.练习1、2题
(七)、板书设计(见第一课时)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总结全文,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条理。
2、品词品句,领会文中所有比拟句的好
花
果
3、指导学生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及小练笔。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造句,小练笔,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去观察一种花草树
木,进行小练笔。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新授
1、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及领会文
中的思想感情。
2、用投影呈示本课的所有比拟句,引导学生整体上来体会
其好处。
3、指导学生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用“把句子补充完整”及“句子搭配”等多种形式练习
进行训练,然后再过渡到独立造句。
4、指导学生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充分利用录像,引导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进行背诵。)
5、指导学生小练笔。(以“木棉树”为例)
6、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7、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练习3、5题。
第四篇:《三棵银杏树》教案
《三棵银杏树》教案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 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 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
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 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 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 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 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 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 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板书设计: 三棵银杏树(带来欢乐)
生长空间美 形态美 干、叶、花、果
(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第五篇:三棵银杏树教案
三棵银杏树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银杏树,了解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2.在讲读过程中,继续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曲”的音。练习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句与句的联系和感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物。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代任务,导入新课
(一)读课题,认识银杏树。
1.提问:谁了解银杏树,给大家做个介绍。
2.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银杏树是我国珍贵的古树种,也是我国的特产植物。俗称白果树。别名叫公孙树,因为这种树在自然生长状况下,长得慢,形容祖父一辈种银杏,到了孙子辈才结果。银杏除树姿美丽外,它的种子可食用,也是一味药材,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叶子有杀虫作用,可以防治棉蚜虫。树叶夹在书里,可以驱除蛀书的蠹虫。春天,银杏树开花,蜜蜂云集,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
(二)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读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每个自然段讲了银杏树的哪一方面,认识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生字新词。
(二)找7位同学读文,画出自然段。注意每一自然段开头的句子。
(三)指名读每自然段开头的句子,其他同学想想,每个句子讲了银杏树的哪个方面?
三、分组讨论,集体再议
(第1自然段开头的句子讲三棵银杏树种在屋后的空地上。第2自然段开头讲三棵银杏树年纪大了。第3自然段讲树的枝干。第4自然段讲了树在春天的情况,第5自然段讲树的花。第6自然段讲果,第7自然段讲叶。)
四、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一)按生字表认读生字。
(二)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字音。
(三)注意“弯曲”的曲的读音,“曲”是多音字,在本课读qū音。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先个人小声练读,然后集体练习,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导入新课
(一)本节课继续学习第10课,通过认真读书,读懂每句话和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二)下面来学习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写的《三棵银杏树》,看看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的。
二、细致读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这四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这三棵树各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内容画出来。
3.同学解答。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和周围的环境。第二句说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第三四句具体讲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大致的样子。从后一句中可以知道三棵树的位置和样子。一棵临水,两棵在中央,中央两棵高矮相当,距离较近,枝叶搭在一起。)
4.理解词语:“十丈见方”。
1丈等于10尺,3尺等于1米,10丈就是100尺,大约是33米。
5.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6.你是怎样学习的?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这一自然段讲银杏树生长的环境和概貌。
学习方法是:(1)读段,知道几句话,每句的意思。
(2)分析句子,搞清联系。
(3)抓重点词,体会感情。
作者把树比成亲密的朋友说明对树的喜爱。
(二)运用第1自然段的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段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三棵银杏树有多大年纪了,没有人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3)“似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为什么用似乎这个词?还可换成什么词?
(4)这一段讲了树的什么特点?
2.学生逐条解答。
(这段的第一句话说明这棵树的古老。“似乎”是好像的意思。从这一词中可以知道银杏树在生长,但长得十分缓慢,它的变化,人们几乎觉察不出来。
(三)运用方法,分组学习3~7自然段。
1.个人默读,思考问题。
2.小组展开讨论:
投影:(1)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什么样子的?
(2)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3)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
第1题答案略。
第2题答案:主干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
(1)提问:为什么“我”说那弯曲得很古怪的支干,像画上画的?
(虽然支干弯曲样子很特别,但在“我”的眼里是美的,赤裸的支干上生出无数小粒,最后像牛的奶头,也是那么有趣。解“赤裸”一词。)
银杏树的叶在春天绿叶伸展,夏天绿叶成荫,秋天黄叶飞舞。
银杏树的花非常小,白里带点儿淡黄。
(2)投影:父亲笑着说:“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等到明年春天留心看吧。”(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父亲的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银杏树开花,二层是让“我”留心观察。父亲的话是以疑问的口气肯定了银杏树有花、同时也点明了花与果的关系及开花的时间。)
(3)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读读体会一下。
银杏树的果像碧玉一般。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味。
(4)提问:说起来,作者为什么不由得想起“烫手啰”,热白果的叫卖声呢?
(这是因为叫卖声和吃热白果是连在一起的,叫卖声太熟悉,印象深刻,所以一说到银杏果就会自然想到这熟悉的叫卖声。)
(5)用“虽然……却……”练习说话。
4.练习朗读3~7自然段。
5.小结:作者按照季节的变化,形象具体地描绘了银杏树一幅幅的风景画介绍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给人以美感。
(四)体会感情,朗读全文。
1.讨论: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欢乐”?
(在银杏树荫下做游戏,玩得快乐。
扇形的黄叶被风吹起像一群黄蝴蝶飞起来;看得开心。
观赏可爱的小花,吃热白果,非常欢喜。)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背诵,反馈巩固。
(一)指导背诵第7自然段。
(二)填空练习。
四、作业:仿写练习
观察一种花草树木,用一两段话,把这种花草树木的外形特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句与句之间要连得起来。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个人默读。
(二)全班串读,进行朗读比赛。
(三)检查第7自然段的背诵。
二、交待任务: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造句
三、学习生字和词语
(一)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记忆字形,想想哪些地方易错。
(二)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接力读或单人读。)2.组词语。(书上的生字词。)
(三)互教互学。
1.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2.将字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大家。
(四)教师进行重点指导。1.字音:
2.字形:
赛:组词:赛跑 结构:上中下。
这个字哪部分易错?(中间部分是三横。)歇:读音:xiē 组词:歇口气 结构:左右。
易错的地方?左边曷下半部里面勿写成×右边欠字不要写成攵。偶:读音:ǒu
组词:偶尔(有时候)。结构:左右。
这个字的右边笔顺怎样写:
竖、横折、横,横(再写下边的部分)竖、横折钩。(把从上到下的一笔长竖写好)竖、提、点。剥:读音:bāo与bō区别 组词:剥掉 结构:左右
这个字哪一笔易写错?(左半部分的下面是点,提不要写成横撇。)
(五)检查后进生学习情况。
(六)出示小黑板,进行形近字组词练习。
(七)进行扩词练习: 歇()买()炒()渴()卖()抄()偶()剥()泊()遇()绿()伯()
(八)读书后词语练习。
(九)抄字头。
四、指导造句
(一)从书中找到带有这两个词的句子。
(二)理解词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后再造句。偶尔:当有时候讲。
偶尔——这平静的湖水被偶尔飞来的一群天鹅打破了。
虽然……却……:是个关联词语“却”连句子里表示转折的意思。
虽然……却……——爸爸虽然工作很忙,却经常抽出时间帮助我温习功课。
五、布置作业
(一)写生字,抄一遍词语。
(二)造句练习。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