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
会的构建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作为人才、知识和文化聚集的高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创新活力,培 育先进文化,塑造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历史使命。
[关键字]和谐社会大学生历史使命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改革发展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关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和谐,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实现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也达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而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努力地从我做起,达到自我和谐,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因此,构建社会主-1-
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人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众音齐谐,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然而,从我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是需要一番“修炼”的。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陷;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有作为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我们应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今天的成长进步与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树立的远大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二,从我做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儒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身修养的提高放到第一位。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通过提高修养来达到和谐的目的。什么是修养,通俗地说,“心灵美”,思想品质好。而不做伤天害理的坏事,多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是修养的起点和最基本的要求。那些贪财、恋色、弄权、作恶多端之徒,腐败分子,究其违法犯罪根源,都是由贪欲、邪念所致,都是由自我内心的不和谐所致。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消除内心的邪念,催生内心的善意,并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以此影响、感染、带动大家共创和谐。和谐社会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学会包容,对己严对人宽,对他人要宽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和谐。
三,大学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科学精神的塑造。
这种融入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来源于大学优良的科学传统。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即是在包含着以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富强国家的同时,强调科学在建立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思想中的革命精神。应该看到,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愚昧迷信的氛围,树立起科学
精神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大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层面的科学知识,更要将科学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使受教育者在具备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精神,成为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充满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要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理性地认识事物,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使人民群众自觉抵制愚昧迷信思想,识破伪科学骗局,提高科学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四,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自我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自我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五,加强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以学为本,大学时代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它甚至会影响人们一生的学习与工作。因此,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要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愤读书,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健康有益的课内外活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我们处理当代国际、国内事务具有重要的价值。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中`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即我们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其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把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既登高望远,又脚踏
实地,倍加珍惜青春年华,倍加珍惜大好时光,倍加珍惜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集中精力,掌握本领,提高素质,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和谐稳定,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作为人才、知识和文化聚集的高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创新活力,培育先进文化,塑造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历史使命。
[关键字]和谐社会大学生历史使命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改革发展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关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和谐,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实现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也达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而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努力地从我做起,达到自我和谐,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人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
众音齐谐,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然而,从我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是需要一番“修炼”的。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陷;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有作为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我们应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今天的成长进步与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树立的远大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二,从我做起,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儒学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身修养的提高放到第一位。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通过提高修养来达到和谐的目的。什么是修养,通俗地说,“心
灵美”,思想品质好。而不做伤天害理的坏事,多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善事、好事,是修养的起点和最基本的要求。那些贪财、恋色、弄权、作恶多端之徒,腐败分子,究其违法犯罪根源,都是由贪欲、邪念所致,都是由自我内心的不和谐所致。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消除内心的邪念,催生内心的善意,并身体力行,带头实践,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以此影响、感染、带动大家共创和谐。和谐社会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学会包容,对己严对人宽,对他人要宽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和谐。
三,大学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科学精神的塑造。
这种融入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来源于大学优良的科学传统。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即是在包含着以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富强国家的同时,强调科学在建立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思想中的革命精神。应该看到,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愚昧迷信的氛围,树立起科学精神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大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层面的科学知识,更要将科学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使受教育者在具备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精神,成为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充满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要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理性地认识事物,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使人民群众自觉抵制愚昧迷信思想,识破伪科学骗局,提高科学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四,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自我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自我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五,加强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以学为本,大学时代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它甚至会影响人们一生的学习与工作。因此,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
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要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愤读书,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健康有益的课内外活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我们处理当代国际、国内事务具有重要的价值。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中`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即我们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其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把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倍加珍惜青春年华,倍加珍惜大好时光,倍加珍惜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集中精力,掌握本领,提高素质,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和谐稳定,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完成日期: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引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还必须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个阶层人民能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积极的社会力量。大学生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其中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1民主法治。1.2公平正义。1.3诚挚友爱。1.4充满活力。1.5安定有序。1.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当前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会对我国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巨大的挑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从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大学教育。社会主义高校培养出来多少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了多少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我国生产力能否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协调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真正构建。高校不仅要培养高科技精英,也要培养大量掌握科学技术的普通劳动者,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但是,要将这些青年培养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
3.1加强和改进主流政治思想的引导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技术优势,根据经济全球的一体化的要求,切实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要采用各种各样的,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寓教于乐,使当代大学生真正理解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万方数据的精神支柱和航标。
3.2培育正确的思想意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还需要培育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势的正确思想意识和观念。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民族意识与国际意识
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对大学生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在涉及本国本民族利益时,能坚决地捍卫本国本民族的权益,在实际生活中,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增强国货意识,多消费和使用本民族企业的产品,以支持和帮助本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民族经济。从集体主义出发,自觉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及崇拜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培养集体中团结协作精神和能力,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民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并不是要求弱化国际意识,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和文化需要中国,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同样也离不开世界,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面向世界。在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经济形势与对策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学习;在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思想中的精华要汲取。强化民族意识,当代大学生在国际环境下才能立足,不迷失方向;增强国际意识,当代大学生才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兼收并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2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
中国入世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会激烈加剧。新世纪的竞争是异常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内、国外经济竟争中的强者。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企业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盟。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新世纪企业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激发各个行业人们的创造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倡导竞争,我们所提倡的竞争不是对抗性竞争而是协作竞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协作,协作中竞争的思想,还需要大学生具备两个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竟争必须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和前提下进行,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具备民主法制观念,在日后的竞争中他们才会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自觉抵制违规非法的竞争行为。
4.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耳濡目染,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式
高校管理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校园管理不断得到加强,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健全,生活在校园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才能稳定有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进一步产业化,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今天,民主、自由、公平、公正的思想也已被广大学生崇尚和接纳。高等院校应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各高校的特点,形成一个“学校领导,政工人员负责,教师协同,学生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让更多的人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教育变为被动教育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既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性格特点,又能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品质与人格。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位。
4.2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一个学生在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总之,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参与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和权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第四篇:在点滴生活中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在点滴生活中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首先理解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的责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明白我们去向哪个方向努力和发展;其次我们必须要用我们的想法去定义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我们明白这些我们才能找到方向,也就有了向导;进而我们应该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去。
关键词:点滴生活,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理想和信念
“和谐社会”这个词语是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在这届大会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和目标。一时间“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中国最热门的关键词。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关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和谐,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实现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也达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而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努力地从我做起,达到自我和谐,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人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众音齐谐,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责任和义务,那么在这个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大学生也应该有所作为,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一,从我做起,应当树立诚信法治意识。每个社会都有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当今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诚信的大厦早已坍塌,造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视诚信法治为无物。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
其次,从我做起,应当讲究修养。如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互相欺骗各自玩“无间道”那么和谐大学校园都无法实现,还谈的上和谐社会吗?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诚实做人,守信用,这样才能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经济上更加发达、政治上更加稳定、文化上更加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更加和谐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各方面的人才,这就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四年大学生活的宝贵光阴,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时刻准备接受国家的挑选,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第三,从我做起,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作为一名学生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专心学术。然而,现在连圣洁的象牙塔内似乎也不圣洁了,学术、教育腐败泛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学术的腐败、教育的不平等、知识分子的堕落意味着文化的消亡、文明的沉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决与学术、教育腐败作斗争,决不能让这颗毒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学术教育这块净土上蔓延、癌变。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更多的实事求是,专心学习,不受外面世界的诱惑,一心一意搞自己的学习。
第四,培养我们的和谐精神、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对策,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提高合作能力本身,而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通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哲学,要营造重视和谐精神的校园环境。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树立“竞合”意识;同时,我们的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从人际关系角度看,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就需要大学生树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理念。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大学生建立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此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互动即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要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同时,大学生身心要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总之,在学校里,讲究的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同学、自己与老师、我们与校园的环境等等的和谐。自己与自己的和谐往往被别人忽略,在我看来,校园里的自我和谐是其他和谐的基础,首先认为自己分为两面,内秀和外秀,内秀就是自己多看书多学习,来提高自已的修养;多经历困难和磨难来增加自己的韧性和沉稳度。外秀就是在我看来具体在大学生这里就应该是加强锻炼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饮食习惯等等,然自己做一个励志的人,励志的大学生。同学之间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就不会轻易的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如果人人见面不论是陌生人还是认识的都能够以笑脸相对,你说还会因为一两句话打架吗?我想是基本不会的。校园里老师和学生再同一个舞台上,我们共同演绎着校园生活,彼此尊敬理解我们课堂才得以延续,才能够绽放出更多更美好的知识的花朵。我们才会以一种放松宽容的心态去学习,去享受学习和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与我们身边的环境之间的和谐同样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要想生活好就必须在这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必须到达彼此的双赢的境界,学会去爱校园里的每一草每一木,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在生命的旅行中我们都是过客,都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赐,就让我们对彼此的感觉更好一点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实现共赢,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之间也可以实现共赢。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第五篇:青年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青年大学生如何从点滴生活中参与和谐社会构建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先了解自我,再了解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进而把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认识使命社会实践
引言:面对当今世界的一切发展问题,我们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正文:
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关系到每个民族和谐共处、一致发展的问题。就“和谐社会”一词在十六届六中全会被提出来后,它就成为了最热门的关键词,同时是一种任务和目标的确立。和谐社会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关系,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最基础性的和谐,其他和谐关系的实现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没有人自身的和谐,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实现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也达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而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努力地从我做起,达到自我和谐,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人做起,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众音齐谐,才能奏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壮美乐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责任和义务,那么在这个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大学生也应该有所作为,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从自我做起,树立远大理想
一个人不论有多么大的理想,首先都是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很小的目标逐步演变为一个远大理想。社会是一个规范体系,这一规范体系的基础是道德,而道德确立的根基是诚信。一个没有诚信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
谐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诚信在先,人人都必须树立起诚信法治的意识。其次,从我做起,应当讲究修养。如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互相欺骗各自玩“无间道”那么和谐大学校园都无法实现,还谈的上和谐社会吗?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诚实做人,守信用,这样才能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有理想的人生是完美的,有理想的人生是具进取心的,有理想的人生是具自我价值的体现。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凡有作为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我们应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今天的成长进步与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树立的远大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和谐社会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要学会包容,对己严对人宽,对他人要宽宏大量,要理解人、尊重人、赞美人,只有这样才能共创和谐。
二、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经济上更加发达、政治上更加稳定、文化上更加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更加和谐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各方面的人才,这就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四年大学生活的宝贵光阴,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时刻准备接受国家的挑检,报效国家和人民。
为了自我实现,为了祖国和人民繁荣富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我们才能拥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术,从而完善和发展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塑造
大学生在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社会科学精神的塑造,这种融入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来源于大学优良的科学传统。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即是在包含着以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富强国家的同时,强调科学在建立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思想中的革命精神。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反对愚昧迷信的氛围,树立起科学精神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大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层面的科学知识,更要将科学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使受教育者在具备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精神,成为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充满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要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理性地认识事物,在全社会形成爱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使人民群众自觉抵制愚昧迷信思想,识破伪科学骗局,提高科学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四、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改变。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有本质的、非本质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由于生活范围和视野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容易把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同时,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主导的现象、观念加以归纳整理,引导自我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认识到社会上暂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自我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所以会出现许多大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但一到社会实践中就发挥不出来,不会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合理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统一全国,就是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结晶,既是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思想。因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加强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以学为本,大学时代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它甚至会影响人们一生的学习与工作。因此,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我清楚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要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愤读书,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健康有益的课内外活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对我们处理当代国际、国内事务具有重要的价值。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中`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即我们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我们党治国理政追求的完美结合,其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把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倍加珍惜青春年华,倍加珍惜大好时光,倍加珍惜良好学习环境和条件,集中精力,掌握本领,提高素质,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和谐稳定,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用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当中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