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论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
摘要:“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这是企业管理界的一句名言,如何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这一直是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激励就是创设各种满足员工工作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使之产生实现企业目标的特定行为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呢?围绕这一问题,本文着重从激励机制构建的重要性,激励机制构建的误区及其构建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励激励机制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
世界电器之王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作为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有一句名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如何将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是每个企业领导人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而如何招人、用人并留住人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模块。在很多企业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管理人员抱怨员工缺乏热情,员工抱怨企业在报酬和晋升等方面机会太小,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如何激励员工方面做着努力,但实际却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后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人力资源流失。如何正确对待企业中的激励机制呢?
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为了推动企业发展,挖掘员工的潜能,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激励机制,可见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剂,具体地讲,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引组织所需人才,保持组织稳定
激励并不只是针对组织已有员工,其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对外部人员的吸引上。在现代社会,智力劳动在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如何在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取决于一个企业用何种方法去吸引人才,如支付高额报酬,提供优厚的福利等,而具有更
高创造力的优秀人员的加盟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激励机制的另一个作用对象就是企业内部已有的员工。运用组织已有的各种激励手段,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增加其满足感、安全感、归属感,使得员工能保持对企业的向心力,保持组织内人员的稳定性能让企业稳步向前发展。
二、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不仅要管理员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对员工心理的管理。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仅仅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20%~30%能力,而如果能受到充分激励,员工则可发挥80%~90%的能力。在这当中起作用的就是员工的心理,当员工的各种需要都能满足时,他将会用愉悦的心情和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而具有诱惑性的激励条件,则更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出员工的内在潜能,创造出加倍的生产价值。
三、激励后进,共同进步
没有最好的管理制度,只有适合的管理制度。每个员工自身素质不同,工作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应该用不一样的激励方法。先进的员工也需要一定的奖励去维持其继续努力工作,而对于后进的员工,则更需要丰富的激励方法去鞭策其前进,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让其停留在原地,自我放弃。
构建激励机制的误区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能认识到激励机制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运用了一定的激励方式,但效果有时候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很多时候大家都陷入了构建激励机制中的误区:
一、激励机制就是奖励
人之所以工作是因为劳动能换来报酬来满足自己生存的各种需要,很多管理者很重视奖励,特别是物质奖励,当员工表现出色,工作积极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给予其丰富的报酬作为对其表现的肯定,并期望其继续努力,而对于表现不好,或者没有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则不给予鼓励,或者虽然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情面或各种原因而没有落实。虽然奖励可以让员工维持一些积极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但是对于一些消极的或者错误的行为,企业也必须给予员工一定的限制,约束其朝正确的方向改进,做好要奖,做错要罚,奖惩结合,才能使得所有的员工都朝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努力。因此,激励并不只是奖励,它也包括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
二、激励要一视同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也有不同的需求,很多企业在制定激励措施的时候并没有对每个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而是用一致的激励方案对待不同岗位的不同员工,这导致了很多员工怠工现象的发生,因为现有的激励措施并不能激发其工作激情。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必须找到激励他们的不同的因素,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这样有针对性地激励才是最有效的。
三、激励就一定有效
所有的管理者都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因此都制定了企业自己的激励机制,期望这些措施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但事实却是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措施来保证激励制度的贯彻和正确实施。比如,一个企业制定的年终奖励计划,但由于没有科学的评估标准,使得在奖励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平均主义,这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并没有带来意想中的效果。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来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这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就是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只有准确的评估才能使得激励措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四、激励可以效仿
有些企业在制定自己的激励机制时,喜欢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激励措施,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是正确的,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跟你企业自身的条件相适应。片面的追求一致,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必然是制度难以继续推行,企业难以继续正常运行。
构建激励机制的途径
一、完善物质激励机制
薪酬是物质激励最重要的内容。这里的薪酬是广义的,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两方面,直接薪酬主要是指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间接薪酬主要是指福利薪酬。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薪酬体系和薪酬结构,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薪酬模式十分重要。依据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在薪酬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将薪酬模式划分为弹性模式、稳定模式和折中模式,选择一种适合自身的薪酬模式,需要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薪酬特征,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方向。在选择企业薪酬模式的时候,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首先必须要对行业的薪酬水平做一个调研,然后针对企业自身的条件建立一个合理而具有竞争性的薪酬,这样在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才能处于优势地位。
间接薪酬主要是指福利薪酬,一个企业的福利是对员工长久的激励,是对员工的承诺,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和安全感,也能让员工在为企业贡献能量的时候无后顾之忧。福利薪酬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定节假日及员工福利计划等,在这些刚性的福利措施之外,企业还可以引进弹性的福利计划来激励员工,弹性就是给予员工多种福利样式进行选择,这样能满足员工多元化的需求,使福利的效用最大化。
二、完善非物质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在构建激励机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非物质激励如工作设计、目标管理、培训开发、组织文化等的激励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工作设计是指对于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合理有效的处理员工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来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目标。组织会根据员工的素质和其具有的工作技能安排适合员工的工作岗位,这其中也可以安排具有适当难度的工作任务,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换岗这样一种方式来扩大员工的工作范围,让员工从多种角度充分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主动掌握其他工作技能,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员工自身能力的提升。
培训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对员工的培训能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能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使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使得员工能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
这也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能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在企业里受到了重视,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此外,其他非物质激励措施都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效果,企业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应该扩大非物质激励的范围,采用多种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措施,加深激励的程度,使得员工跟企业能共取所需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明《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2.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1
3.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 《人力资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9.11
4.郭继伟 《管理实例与问答》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08
第二篇: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
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
2009-2-27 11:44:16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第11月字体:小 中 大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科技人员资本,在各经济组织中获得了较高地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因此,怎样构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成为各经济主体面临的棘手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容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属性
由于人力资本产权涉及到人,而人是有思想、能动的,这就使得明确人力资本产权是有效激励人力资本的前提条件。H.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激励。”要准确把握人力资本产权,首先必须了解“产权”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权是指由人们对物质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损失,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权利在内的一系列权利。根据产权学派的理论,我们将人力资本产权定义为:人作为其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拥有的一种特殊的产权权利束,以及不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使用人力资本时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人力资本产权除了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产权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属性。
1.人力资本产权与其载体具有不可分割性。物质资本产权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转让,不会影响物质本身的价值。而人力资本产权的载体是人,一切体能、智能、情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同时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和新增价值必须在劳动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人力资本产权只能由其载体天然地独自占有,具有不可分割性。
2.人力资本产权的本体构成具有阶段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力资本的存量、增加及其构成要素的价值都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是因为:主观上,劳动者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在不断潜心钻研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其存量和增量就会不断增大,价值量就会不断增值,反之,就会减少、贬值;客观上,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的价值随着社会需求的大小而变动,在低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人力资本中的体能要素价值比重大,而后工业社会则明显表现为智能要素价值比重大,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体能要素进一步贬值,智能要素则大幅升值。
3.人力资本产权使用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差异。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本主要构成要素的知识、经验、技能等需要长时间的投资,需要人力资本承载者本人不断的学习和投入。并且,人力资本的载体经常性地会受到周边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的社会存在也往往导致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征。这意味着任何人不可能购买这个人本身。
4.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决定具有隐蔽性。人力资本不具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不能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资本显示的市场信号可以让参与者做出某种程度的依赖,具有风险承担能力。人力资本就不同了,没有令人信服的信息信号,难以直观量化,人力资本信息完全属于所有者的私人信息,其产权价值的决定具有隐蔽性。对企业来说一个人有什么特长,能否胜任工作,只有他自己清楚,别人无法知道。
5.人力资本产权权能享有“残缺”性。人力资本产权可以有一组或一束产权构成,也可以是单一产权。对于物质资本产权而言,投资者享有完备的产权,即享有所有权(狭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全部权能。但对于人力资本产权来说,非载体投资者所享有的人力资本产权是不完备的,人力资本产权发生了“残缺”,即不享有占有权、只享有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一部分所有权(狭义)。与物质资本产权相比,人力资本产权要复杂得多,但是,清晰的产权界定将有利于提高资源效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产权理论的核心不仅仅在于明确产权的最终归属,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产权分隔和权益界定,使产权明晰化,从而建立起一种高效的内在奖励机制,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
1.人本能动理论从特征上指出了对人力资本激励的合理性。人本能动理论是指一切管理的根本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它的所有者—个人—完全控制着资产的开发利用,也往往难以监督。因此,当人力资本产权束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其所有者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本“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本似乎从来就不存在。更特别的是,这部分被限制或删除的人力资本产权,根本无法被集中到其他投资者的手里而作同样的开发利用。一块被没收的土地,可以立即转移到新主人手里而保持同样的面积和土壤肥力,但是一个被“没收”的人,即使交到奴隶主手里,他还可能不听使唤、“又懒又笨”、“甚至宁死不从”。如果对人力资本产权形式上的特点一无所知,要理解现代经济学中非常热门的“激励”理论就困难重重了。为什么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无须激励,厂房设备无须激励,银行贷款也无须激励,单单到人力因素就非谈激励不可?道理就在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一方面,人力资本天然归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
2.需求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对人力资本激励的可能性。按照需求理论,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才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即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的目的。而人的需要往往是通过激励获得的。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人的行为受到其主体意志的控制和支配,行为的预期结果决定着主体的行动。因此,企业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将目标和行为主体的意志调整一致,其关键之处是激励。H.A.马斯洛、D.麦格雷戈、F.赫兹伯格等研究了激励与人的需要关系,指出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对人力资本价值回报并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实际上,经济学界诸如“经济人”、“有限理性人”、“社会人”和“复杂人”等关于人的本质的假定,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管人的本质如何,其行为无一例外地需要激励。
3.委托—代理理论从实践上阐明了人力资本激励的必要性。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人力资本(代理人)之间,委托人希望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和剩余收入,而代理人的利益动机促使其追求货币利益和非货币收益的最大化,二者的目标会经常发生偏离。但是,由于代理人实际上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在信息的获得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监督不仅成本高昂、可靠性差,而且代理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逃避监督,这样代理人仍旧能够做出利己的但不符合委托人利益的决策,也就产生了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解决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促使代理人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委托人如果不能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代理人就不可能有积极性进行技术创新,出现“磨洋工”、“乱跳槽”的扭曲现象,甚至在技术创新方面“吃里扒外”,结果无疑会导致代理成本(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剩余损失)的上升。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过去的优势是,对人力资本支付低廉的价格。加入WTO以后,面对人力资本的“零距离竞争”,这种优势将很快消失。在外资企业的高薪和灵活的人事制度,以及可以享受国内外的专业培训的诱惑下,大量的人力资本向外企流动就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人力资本的流失,伴随着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市场资源的流失,势必对企业工作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使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施展才华,引进和留住人力资本,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篇:论企业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论企业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摘要】近几年来,人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当作一种成本,而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文中就有关激励的一般性问题做了阐述,总结了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方法和建立激励机制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试从有关激励理论、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的模式及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入手浅作分析。
1.有关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创造满足企业人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企业人员的各种潜能及努力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另外,好的激励手段还应该引导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要建立使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就要立足员工的需要。
2.激励机制的作用
2.1 吸引优秀人才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2 开发员工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
2.3 留住优秀人才
彼特.德鲁克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3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企业注定必垮。在这3方面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2.4 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3.激励的模式
有关激励的理论有很多,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来达到激励职工工作的目的。常见的物质激励主要有薪资激励、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
(1)薪资激励与福利激励
薪资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薪资体系和薪酬水平的合理设计,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薪资通常包括基本薪资、奖金和津贴等。薪资使员工从企业获得的较为稳定的经济报酬,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广义的员工福利,一是法定福利,即政府通过立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税(费)的方式提供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另一层次的员工福利,是用人单位或行业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为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并鼓励他们在岗位上长期服务,而主动提供的福利,这种福利可以称为用人单位福利。单位福利具体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教育补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2)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指通过公司股权的安排,实现对员工激励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股票期权
实行股票期权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和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的发展。股票期权的范围仅适用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群。
②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的持有人可以不通过实际买卖股票,仅通过模拟股票认股权的方式获得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规定时段内的市价差额。股票增值权适用于公司股价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
③限制性股票
是指员工只需花费很少的个人投资即可获得的股票,但需要最低服务年限,否则一切权力都将被剥夺。这种方式有助于留住人才,适用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④股票赠与计划
股票赠与计划是指将股票无偿赠送给高绩效员工的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企业往往要求员工在达到一定的资格条件(通常要求达到一定的服务年限)之前一般不会立即拥有股票的完全所有权。一旦渡过了股票被没收的风险期,员工就拥有了倍增于股票的完全所有权,这时员工所得的股票收入将会被视为一般收入。这种方式适合于对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3.2 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是指企业采取货币以外的方式激励员工,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带薪休假
①享受国家法定的福利,指企业在员工非工作的时间里,按工作时间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一种制度。
②除以上国家法定的福利外,企业组织的短期休闲度假等。
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缓解员工因竞争激烈、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压力,可以为员工的身心调整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工作。
(2)职业发展
员工工作的目的除了获取物质需要外,还要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良好的晋升机会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方式。职业发展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员工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将工作本身变成一种激励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常见的工作激励包括:临时授权、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肯定员工的工作成就、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的工作方式、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等。
(4)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指企业将培训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事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工作,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5)荣誉激励
荣誉是企业对个体或团队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适用于企业的所有员工。
(6)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职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7)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8)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
4.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4.1 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4.2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4.3 企业家的行为也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第四篇: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十天的高级研修班的系统培训,时间虽短,但我受益匪浅,其中哈佛大学著名的创造理论大师熊彼特关于激励的理论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我是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分管领导,本文结合自己的分管工作,就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运用,谈几点认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即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我们公司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
1动因。目前我们公司也和其它企业一样,采用物质激励这种主要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头脑中滋长起来,他们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事实是,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有些方面反倒贻误了公司发展的契机。例如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事实上员工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熊彼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公司特点的企业文化。在这方面,就是要弘扬共同价值观,使公司“创新、进取、奉献、和谐”的企业精神和争创“一流企业、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装备、一流效益”的发展目标深入人心,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我们的员工才能把公司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目前
公司采用绩效考核这种激励机制,但要使绩效考核形成真正的激励,就必须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公司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根据公司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我们公司员工参与公司决策和公司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如员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技术革新中采用“QC”小组等等,但一些活动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但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让员工充分参与,以获得那份光荣,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公司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公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研修班中,老师讲解了许多成功企业的激励模式,给我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他们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这种激励模式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对于八九年代的员工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新世纪以后,新一代的员工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我们应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公司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目前,我们公司就采用了“三个通道”的岗位成才激励方案,激励员工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生产技术人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如果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
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但目前我们公司也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由于体制问题,在充分考虑员工的个
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方面未有突破,这是以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公司领导者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领导者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分管领导,首先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不良行为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公司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公司的凝聚力。总之我们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公司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公司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第五篇:论企业激励机制[最终版]
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目录
一、激励的定义
(一)激励由以下五个要素组成(二)激励的内容
二、激励的作用
(一)激励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二)激励是充分发挥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效用的需要
(三)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四)激励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一)授予员工恰当的权利
(二)目标激励
(三)鼓励竞争
(四)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
四、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五、激励的误区
(一)薪资制度
(二)管理艺术
(三)用人制度方面
(四)工作环境方面
六、企业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意识落后
(二)企业中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三)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四)激励就是奖励
(五)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六)重激励轻约束
(七)过度激励
七、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在科学、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二)将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目的结合起来,使激励机制向多跑道、多层次方向发展
(三)在完善激励机制时还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以获取最大的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