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101 观后感作业
11101 付成然(1101134011)
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眼下年轻人对历史的淡漠,让花大把时间去各种游乐场却没能抽出半天时间去周邓纪念馆缅怀一下历史的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甚是羞愧。11年10月5号这一天,我们结伴六人,一起乘车去参观周邓纪念馆,坐在公车上,看窗外的景物穿梭着,仿佛时间快速流逝一般。随着十二年寒窗转眼间已经过去,周邓纪念馆也恰好建馆了十三个年头。
一进门,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雕像描述的是两位伟人耸立在高山之巅,俯瞰碧海的宏大磅礴的场面。当来到周恩来肖像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字映入眼帘,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在这座1200平方米的大厅内,通过463张历史照片,700余件文物,文献以及复原景观,沙盘模型,图表,绘画,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周恩来,邓颖超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一生,真实的再现了他们为创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历程。
我也怀着一颗乾诚敬仰的心参观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生平事迹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佩。我们看得也是心中波澜起伏。记得小时候爸爸给我看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当时不以为然。直至这次在此观看,才发现既便是我这样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也和屏幕里的人一起流泪。这泪是发自内心的表
第二篇:作业 观后感
用生命诠释的美丽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他们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真的,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他们给了学生们一杆生活的尺,让他们自己天天去丈量;你们给了学生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他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看了他们的事迹让我颇受感动。
首先,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我们从片子中看到,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面对困难,最美乡村教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有的已长达30多年,从满头青丝到发如雪,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和工资投入学校建设中,有的用一匹马驮出了两所学校,有的甘当学生的锅炉工,有的打着赤脚上讲台授课,有的为学生洗澡补衣,有的为学生筹集了几百万资金,而他们自己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批学生才得以从大山中走向外面的世界。
真的,谁能做到坚守在北大山深处22年?她做到了。她就是北大山孤山小学教师玉贵琴。为了让偏远的教学点的孩子能上好学,在这个自然条件恶劣、贫瘠的山沟里一守就是22年。她将真情和挚爱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片深山里的孩子。22年如一日,于老师把自己的家当作临时课堂!由于她的坚守和努力,使得曾经破旧的小学成为硬件优良的小学!这样无私的付出,这样清贫的坚守,对于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教师可以做到呢?于老师说,她所做的的一切都是良心活,都是小事,但在我眼里,她的事迹却像是一把利剑刺向我们过于自私而麻木的神经。跟于老师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真是太好了,太幸福了,可我们却还老是在怨天尤人,心里总是觉得不平衡……
还有宋玉刚,一位在西藏高原奉献了13年青春的普通的汉族乡村教师,他学说藏语,融入藏民生活,将自己的家安在了高原,成为了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他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两年不困难,难得的他用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总之,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还有许多可爱又可敬的乡村教师,陈万霞、吴金成、邓丽……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其次,感动于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也会面临生活的种种诱惑和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他们毅然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者知识的家园。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者传奇。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大家都说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是老师,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在偏远的高原小学,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老山区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落后的境况,让大山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先进教育。
第三,感动于他们怀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这份工作是辛苦的,但更多的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由衷的敬佩。在时下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面对凡事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不图名不图利,做到诲人不倦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因此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的“精神”作为标尺,作为镜子,时刻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进者和践行者,需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上,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衡量自己工作业绩好坏的标准,切实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让我们再次反思师德是什么?他们给了我们最完美的答案:
——师德就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希望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灵,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师德就是敬业爱岗、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师德就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社科教研室 唐湘珍
第三篇:作业 观后感
用生命诠释的美丽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的落泪了,他们是最美的乡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真的,最美乡村教师名不虚传,他们如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他们给了学生们一杆生活的尺,让他们自己天天去丈量;你们给了学生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他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的乡村教师。看了他们的事迹让我颇受感动。首先,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我们从片子中看到,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面对困难,最美乡村教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有的已长达30多年,从满头青丝到发如雪,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和工资投入学校建设中,有的用一匹马驮出了两所学校,有的甘当学生的锅炉工,有的打着赤脚上讲台授课,有的为学生洗澡补衣,有的为学生筹集了几百万资金,而他们自己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批学生才得以从大山中走向外面的世界。
真的,谁能做到坚守在北大山深处22年?她做到了。她就是北大山孤山小学教师玉贵琴。为了让偏远的教学点的孩子能上好学,在这个自然条件恶劣、贫瘠的山沟里一守就是22年。她将真情和挚爱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片深山里的孩子。22年如一日,于老师把自己的家当作临时课堂!由于她的坚守和努力,使得曾经破旧的小学成为硬件优良的小学!这样无私的付出,这样清贫的坚守,对于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教师可以做到呢?于老师说,她所做的的一切都是良心活,都是小事,但在我眼里,她的事迹却像是一把利剑刺向我们过于自私而麻木的神经。跟于老师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真是太好了,太幸福了,可我们却还老是在怨天尤人,心里总是觉得不平衡……
还有宋玉刚,一位在西藏高原奉献了13年青春的普通的汉族乡村教师,他学说藏语,融入藏民生活,将自己的家安在了高原,成为了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他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两年不困难,难得的他用自己的青
春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总之,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还有许多可爱又可敬的乡村教师,陈万霞、吴金成、邓丽……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其次,感动于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有生活的各种牵绊,也会面临生活的种种诱惑和内心的挣扎。但是,当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他们毅然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者知识的家园。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撰写者传奇。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在观看了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老师颁奖典礼后,我更加明白了教师的光辉,体会到教师的光明与崇高不是一句比喻几句赞誉就能概括,教师的伟大,刻画在心底,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大家都说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是老师,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在偏远的高原小学,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改变了老山区知识结构老
化,教育落后的境况,让大山的孩子们也能受到先进教育。
第三,感动于他们怀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这份工作是辛苦的,但更多的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由衷的敬佩。在时下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面对凡事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不图名不图利,做到诲人不倦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因此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的“精神”作为标尺,作为镜子,时刻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基础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进者和践行者,需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上,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衡量自己工作业绩好坏的标准,切实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让我们再次反思师德是什么?他们给了我们最完美的答
案:
——师德就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希望的种子播入学生的心灵,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师德就是敬业爱岗、默默耕耘,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师德就是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社科教研室唐湘珍
第四篇:特殊作业观后感
观后感
是谁在你生病时没日没夜的照顾你?是谁在你每天上
学前叮嘱你?是谁在下雨天冒着雨为你送伞?是谁在你遇
到困难是鼓励你?是父母,是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而我们你却没有感受到亲情的宝贵。
今天的一次特殊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宝贵,这是一个感人的话剧——“给爸爸洗脚”。讲的是不同家庭状况的五个家庭内部矛盾与亲情的纠葛:班长陈静给妈妈洗脚时,发现妈妈的脚布满了裂痕,却为了让她早点攒到钱去买新电脑不舍得花钱去医院看病,让陈静知道了妈妈工作的艰辛;家庭十分富裕的吴子豪再给爸爸洗脚时提出来让爸爸找回妈妈,使爸爸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极不情愿给继父洗脚的安巧巧,意外发现继父的假肢,得知继父是为救自己才失去的一只腿,体会到了继父的爱;三年没有见到妈妈的赵一与奶奶一起生活,最后与因飞机延误的父亲一起完成特殊作业,使父亲对奶奶感到的愧疚,应该多陪陪母亲;龙大伟的妈妈是列车员,爸爸是警察都很少回家,好不容易“龙队长“答应一个小时后回家,可是却在执行任务是出了车祸龙大伟这是才懂得了亲情的珍贵。这次作业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和心灵的沟通,是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体会到他们的爱是很珍贵,很温暖的。
从话剧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是我太不懂得珍惜父母对
我的爱,他们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却总觉得他们对我还不够好,但仔细想一想我却为他们又做了些什么。父母宁可自己冻着,也不愿意让我感冒;父母宁可自己累着,也不愿意让我受苦;父母宁可自己受伤,也不愿意让我受一点委屈,父母可以任劳任怨为我做无数件事情,不求回报,而我却一味的索取。从小受惯了宠爱,就越来越不懂的珍惜,如今,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不懂事是孩子了,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我要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报答他们。
父母为我们做了太多,而我们却为他们做的太少;生活中,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好好学习,不让他们操心,多关心、体谅他们,再他们生病时递过一杯热水,关心一下他们,为他们分担一些事情。
从小,父母一遍又一遍的教我们学习说话、走路、穿衣、写字,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是珍贵的。
第五篇:作业展评观后感
作业展评观后感
作业本展评活动又开始啦。排着整齐的队伍,学生们和一样带着去收获的心情来到了阅览室。一排排作业本,放置有序,各种序列,整齐而不死板。
看看各种作业本,学生们关注优秀作业本上的字迹和答题,我还关注其他老师的批改方式。像作文本上语文的批语,语重心长,又能抓住文章的心灵。除了老师的批注之外,在一些作文上还能看到学生对学生的发自肺腑的点评。
然而对于作文,先不说这作文的内容如何,一看到这作业本上的字,你一定不会忘记美言几句的。我也拿着爱不释手,写得真漂亮!再看作文的内容,那份朴实、那份优美、那份真挚,不得不让我感动。孩子们的心灵多么美好啊,在字里行间都能透着那种纯纯的真情,那份纯粹的沉淀。要做到这样,指导老师该是需要多么用心,学生该是需要多么用心啊!
这么看来科学作业本可就逊色了许多,不过我觉得我们不差。瞧!我特地找了一本有较多订正痕迹的作业本。他的订正痕迹都是语文上的改错句和字的符号。没有一点涂改,这作业本是我改的,其实平时改的时候都觉得挺正常和平的,但当时去参观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不一样了。一个“订”字、一个改错符号,其实都是一个学生平时学习习惯的一点蛛丝马迹。
有些学生的图形画得特别有美术的感觉,不,这不是说他的画里有幻想,而是画得很真实。只是我的批语少了点,我缺少了鼓励的语言。我想作文的批改,作文本很多老师的红笔批语,为了能让小学生看明白,老师写得很端正,也很详细。这不是正说明了老师在起带头作用吗?教育学生要写端正、要整洁,自己的批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当然我希望我能将这些优点借鉴到我的作业批改上来。
批改、点评是对学生作业最好的反馈,好的批语应该过于分数的等级吧!希望自己能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改作方式,自己的作业上的内容也要丰富起来,对于书写更要严格要求!
徐圆圆
2012/11/30
科学优秀作业本名单:
六(1):李婧 吴思瑶 白政永 张君翔 吴超晨 杨帆 李娜 黄婕妤 六(2):金可欣 林一林 倪诗意 叶婷婷 黄莎迩 蔡依祥 陈晨 刘慧丹 六(3):胡赛雅 陈玲玲 王恩慈 潘佳润 周传鹏 季暄 黄温浩 陈颖
六(4):陈徐萱 李沈依 徐嘉禾 郑奕涵 黄潇逸 徐顺潮 郑子轩 宋婉怡 六(5):黄逸洋 王斌 张佳颖 陈婉琦 徐宣扬 虞棋涵 滕琼瑶 郭梦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