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2013下学期小学品德总结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研工作总结
胡
屯
镇
联
合校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我们联合校思品教研工作所走过的足迹,不难看出,我们的步伐迈得踏实、稳健、有力。我们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组织教师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习、扩展的空间。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将教师从烦琐的备课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立足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联合校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个目标。课前带领学生搜集资料,把更多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结合品德学科的特点,我们联合校的老师及其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学期末的县学科检测考试中,据学生反馈情况较好。
四、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这个学期,我们联合校进行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谐教育教学模式”的系列研讨,下一步将按方案开展实践活动。组内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有许多老师积极撰写了品德论文参加县、市级评比。在此非常感谢一些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参与到品德教学研究中来。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儿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儿童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2013.8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品德下学期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下学期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改革设置的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课程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程标准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
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这一学期,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品德总结
小学教师跳绳比赛方案(一、活动背景:
1、丰富教师文体活动,强身健体更好地工作。
2、凝心聚力,增进感情,强化沟通,打造团队意识。
3、师德月践行雷锋精神,鼓励教师做岗位能手。
二、活动时间:2012.4.17下午
三、活动内容:跳绳比赛,项目分为单摇接力跳、单摇一带一和集体八字跳。
四、活动准备:
1、四月初活动布置,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
2、体育组准备跳绳。
五、活动过程:
1、分组进行单摇接力赛
2、分组进行单摇一带一
3、分组进行集体八字跳
4、计算总分,以小组累计总分分出名次。
小学教师跳绳比赛活动总结)
2012年4月17日,学校开展了教师跳绳比赛,这是张校长来校任职一个月第一次教师集体活动。正值师德月,党支部本着“践行雷锋精神,鼓励教师做岗位能手”的思路,通过工会组织丰富教师文体活动、凝心聚力、打造教师团队。
活动于下午4:00钟准时开始,教师们按照三个工会小组,在体育组老师一声哨声下,第一个单摇接力项目开始了。每一个老师为了本小组的成绩尽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老师们在绳间轻盈的跳跃,有双腿跳的,有反绳跳的,还有的蹬车跳,无论哪种姿势都展现了教师们的青春朝气,每个老师都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比赛的过程充满欢笑声、鼓掌声和喝彩声。比赛让我们每个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鼓励,一根根长绳成为了我们感情联络的纽带。比赛圆满结束了,第一工会小组荣获一等奖,第三工会小组荣获二等奖,第二工会小组荣获三等奖。大家的喘息声、欢呼声交杂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泛着红晕,浸着汗水,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个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地接过校长亲自发的奖品,在相机的咔嚓声中定格在那方寸间,美好的瞬间成为永久的回忆。
第四篇:广州市天河区小学品德学科2010学下学期
广州市天河区小学品德学科2010学下学期
工作计划
紧密配合和围绕广州市工作的重点,本着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广州市“品德十佳教师”的引领作用
1、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发挥“品德十佳教师”的引领作用,配合市里的工作,本学期开始推出一年一度的“广州市小学品德课程教师综合素质优质课”活动方案。该评优活动打的是“团体牌”,区内三位获奖教师分别担任说课、讲课、评课的展示任务,首先在区内进行现场展示和交流活动,为区内教师提供案例研讨的机会,时间大约是4月中旬。
2、发挥学科科研对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在上学期试行推出广州市小学品德教研会立项的科研小课题的基础上,一是举办若干场大型的德育课程科研课题现场交流会(初定为:在花都区骏威小学、圆玄小学和荔湾区文昌小学各举办一场),关注课程与科研成果的提升;二是落实做好上学期推出至本学期三月底截稿的德育课程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提升成果提供平台。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课程培训学习,关注品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和构建“学生学科素养”为重点内容,本学期将邀请北师大课程专家来广州作一次课程讲座。(三月底)
2、以如何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有效教研和有效科研指导为学习的重点。本学期的外出理论学习定于3月2日至三月4日。理论学习关注特约教研员、中心组核心成员参与。
三、配合市教研室搞好法律读本调研活动。
开学初即开始在几间学校开展法律读本问卷调查及统计工作。
四、利用好网络平台,做好区内教师的交流活动,定期召开中心组、核心组以及骨干教师的会议或者是各项专项活动,扎实提高教科研能力。
天河区小学品德学科
2011-3-7
第五篇:2012-2013学年下学期品德与生活总结
2012-2013学年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6)班
任课教师:谷红国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
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