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时间:2019-05-13 07: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第一篇:《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2012年11月12日来源: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一、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意见》明确提出我市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今后五年,全力培育出10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品牌企业,10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品牌企业,建设1000家自主品牌梯队,8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品牌培育体系。培育打造名牌龙头企业和标志性产品,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向品牌产业链和品牌聚集区发展,重点打造“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和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更加突显,品牌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涉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占新增知名品牌40%以上;2016年,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2000个(件),工业品牌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

二、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品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名品牌奖励政策,设立我市品牌培育引导资金,用于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实施十大品牌工程,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涉蓝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知名品牌。组织本土自主品牌集中参加展览展示及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等活动。集合各类资源向品牌企业聚集,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向重点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聚集区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知名品牌产品和服务优先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对重点培育的标志性产品和领军企业,支持引导其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

二是编制品牌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今后10年我市品牌经济发展路径和布局,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企业品牌,提出品牌重点聚集区、重点产业链和标志性产品及品牌领军企业。使青岛产品全面向技术高端、质量高端、服务高端、诚信高端延伸,通过“青岛标准”铸就“青岛制造”优良品质,创出品牌培育的青岛模式。

三是建立专业品牌管理机构。借鉴国际先进品牌管理理念,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中心,对我市品牌资源库实行专业管理,实施ABC管理法,对上千个品牌梯队企业按行业分为强、中、弱,每年从中培育选拔出强势品牌参与全国的竞争,使其快速发展成为新的龙头企业和标志性产品。对已有品牌进行重塑和拓展,鼓励优势企业采取收购、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老品牌振兴。开展品牌理论研究,推广品牌经济发展经验,扩大“青岛制造”品牌的影响。

四是构筑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青岛品牌培育评价平台。建立有青岛特点的品牌评价体系,以产品质量、消费者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市场竞争力、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开展“青岛标准”品牌评价,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及消费者意见,逐步向国际标准品牌评价体系迈进,提升品牌培育和认定的权威性。搭建品牌培育培训平台。开展“品牌大课堂”培训活动,邀请全国企业品牌培育专家,对企业负责人和品牌管理者进行培训,学习先进品牌管理知识,提高品

牌建设能力。搭建品牌服务中介平台。加快品牌经济中介组织的建设,规范开展行业品牌建设专业化服务,以政府品牌引导资金购买中介组织的服务成果,减轻名牌企业享受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负担。

五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举办“青岛名牌展示周”展示活动,以年度周期办会的方式展示提升青岛名优产品品牌形象,助推企业持续扩大市场销售。开通我市品牌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建立完善“青岛品牌经济网”,编辑出版《青岛品牌》丛书,为品牌企业提供及时的品牌发展动态和信息服务。在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推介“青岛制造”品牌及标志产品形象,集中宣传推介青岛知名品牌产品。支持青岛品牌“走出去”,鼓励企业收购国外品牌、营销网络和研

发中心,扩大青岛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提升青岛产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六是加强品牌经济发展的通力合作。建立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参加的品牌培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全市品牌培育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及时交流沟通情况,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共同做好品牌培育工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做好全市品牌经济发展推进和青岛名牌认定工作;质监部门负责做好山东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工商部门负责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推荐和认定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出口产品品牌的评选认定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品牌培育和争创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品牌经济发展。

三、我市重点培育的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有哪些?

十类标志性品牌产品分别是:

1.家用电器及电子制造类:白色家电、高智能平板电视;

2.饮料制造类:啤酒、矿泉水;

3.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类:动车组、城轨产品;

4.纺织服装制造类:针织、服装产品;

5.汽车制造类:中重型载重车、特种车;

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类:高端输配电装备;

7.软件产品类:智能装备中的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

8.船舶制造类:大型船舶、深海钻井平台;

9.橡胶制品制造类:异戊橡胶等橡胶新材料、高端轮胎;

10.生物医药制造类:海藻深加工产品。

十强优势品牌产业链分别是:

1、家电电子品牌产业链;

2、石化化工品牌产业链;

3、汽车品牌产业链;

4、船舶海洋工程品牌产业链;

5、铁路运输设备品牌产业链;

6、纺织服装品牌产业链;

7、智能装备品牌产业链;

8、软件品牌产业链;

9、食品饮料品牌产业链;

10、生物医药品牌产业链。

十大重点品牌聚集区分别是:

1、黄岛家电电子产业集聚区;

2、黄岛石化产业聚集区;

3、青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区;

4、黄岛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聚集区;

5、城阳高速列车产业聚集区(含高新区部分);

6、即墨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

7、胶州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

8、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9、莱西农副食品加工产业聚集区;

10、高新区生物与医药产业聚集区。

四、我市负责品牌经济的主责部门有哪些?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我市负责品牌经济主要部门有: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各部门均有负责品牌培育的职责。其中: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品牌培育,指导全市品牌经济发展工作”,负责“青岛名牌”的培育和评审;市商务局负责出口产品品牌的评选认定;市质监

局负责“山东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市工商负责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和青岛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

五、《意见》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有何政策?

意见明确提出了:培育“专精特新”产品品牌,支持中小企业融入优势品牌产业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选择一批具有青岛特色,能填补国内空白的“专精特新”项目,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其做专、做精、做出特色、做大规模,培育出一批有实力的“专精特新”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选择一批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向产业高端延伸,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发展,逐步完善形成品牌产业链条。抓好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配套,融入优势品牌产业链和品牌园区,形成对七大重点产业和六个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这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将起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年11月26日 08:53:39 来源:新华网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会议认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是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二是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以旅游交通、游客服务、旅游安全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便利化。三是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继续发展红色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四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和旅游市场监管。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监管体系,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五是推进节能环保。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解读《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年11月26日 08:52: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题:打造以人为本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解读《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钱春弦

国务院常务会议25日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不断增进在旅游休闲方面的国民福利,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

掌握历史机遇:满足国民消费需求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这是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我国刚刚实现每年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美、日、韩人均出游均在7次以上,因此我国旅游市场成长潜力巨大。

特别是这几年,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旅游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发展,在未来5至10年内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发展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48.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印度50%左右的水平。因此,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获得充裕的发展空间。

克服结构瓶颈:着力支持大众旅游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旅游业仍面临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从改革、开放、服务、管理入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就是旅游需求远远大于旅游供给,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大众旅游需要大众化产品,当前大众消费的热点,正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消费方式灵活多变。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产品以观光景区为主,远远满足不了大众休闲的需要,黄金周期间的拥堵,就凸显了这一结构性短缺,需要在产品体系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解决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必须坚持把开发大众旅游产品摆在优先位置,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扩大供给总量、增加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层次。今后一个时期,旅游投入要更多关注都市休闲产品、康体健身娱乐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休闲度假的新热点,创造文化旅游消费的新亮点。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推动出境旅游同时,要立足国内旅游,满足大众多方面需求,加快度假休闲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型酒店发展,开发乡村旅社以及汽车旅馆、度假营地等符合大众休闲需求的产品。

打破政策壁垒:以开放促进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推进国有旅游业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

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业发展实践证明,深化改革、不断开放是优化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旅游投资必须遵从市场法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目前,社会资金进入旅游业比较困难,在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所以我国旅游企业从总体上看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相对于其他产业,市场化的程度远远不足。旅游产品的结构性短缺,需要大量资金。吸纳大量投资,需要建立适合旅游业发展的投资机制。

要改善目前的状况,首先要打破社会资金进入旅游行业的政策壁垒,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要运用现代资本理念,建立旅游产权交易平台,使社会资金能够在旅游产业中自由流动。其次是推动旅游融资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资产评估、旅游担保等旅游金融服务组织,针对乡村旅游和中小旅游经营者,建设资金融通的可靠渠道,用市场集合的资金推动旅游业的市场化发展。

第三篇: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条件和不利因素

抢抓机遇 突破瓶颈 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全市上下呈现千帆竞发、狂飙突进的发展态势,对一年多来波澜壮阔发展历程进行理性审视和把握,抢抓机遇,突破瓶颈,进一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形成合力、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可以更加自觉地扎实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一、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征

扎实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深刻分析现阶段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紧迫感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在当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大背景下,体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新的发展理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二)新的发展定位。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就**讲**,而是站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局找定位、讲优势、谋发展。其实质是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与全国大局连在一起,建立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三)新的发展内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做强做大**经济特区,优先发展工业,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并提升第一产业,迅速壮大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四)新的发展方法。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的市情出发,重视正确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措施的运用,强调及时稳妥地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任务与方法相统一的新发展。

五)新的发展起点。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继承中的扩张与提升。

六)新的发展支撑。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以比较成熟的项目带动战略为支撑。

七是新的发展气势。“跨越”一词本身,就代表一种非凡的气势与精神。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超常规的快速突进,它赋于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这种发展的人们以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去作特别之为、创特别之业。

二、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一)有力条件:

1、有良好的发展时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一个新的上升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经济特区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趁势而上,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峡西岸”已经写入中央文件,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经由我省的战略上升到全国的战略。我们现在的确站在了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超常规发展的新起点上。

2、有丰富的发展经验:**经济特区建设二十多年形成的发展成就,奠定了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经济特区建设的实践有过跨越式发展的历史,积累了超常规发展的宝贵经验;

3、有雄厚的资金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市安排了300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包括重大产业集群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这么大的投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而多家商业银行将为我市发展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以项目为纽带,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用项目带动审批制度改革、带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带动干部作风的转变,必将强有力地支撑和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4、不断发展的工业集中区提供优良的发展基础: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制造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结构,岛内高新产业集中区、海沧石化产业集中区、集美机械产业集中区、同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区和翔安新兴产业集中区合理布局,重点发展。

火炬(翔安)产业区、**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软件园二期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园区的形成正在提升**产业区的品位。五缘湾、观音山两个营运中心区的建设将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三大工业集中区,总建筑面积达800余万平方米,其中700多万平方米是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是外口公寓,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动作,为**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5、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

1)**的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农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下降到2%;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已占85%以上,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到15%,形成了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具有工业、服务业反哺农业的强大实力。

2)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2005年我市城市化率为62.8%,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处于较高水

平,具有城市带动农村的强大动力。

3)政府加强对“三农”的投入。从“十五”期间开始,我市就加大了对岛外农村区域的开发建设。全市人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从2000年的290元,增加到2005年的560元,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

4)农民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近三年来我市农村共转移农民7.8万人,占全市农村户籍人口的12%,目前还有不少农村户籍人口正在转移之中。

二)不利因素:

1、我市经济总量偏小。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实践一再表明,工业的强弱、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要发挥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我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排第三,和全国14个副省级城市比较也处于落后地位,没有规模就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就缺乏调整优化的基础和空间,龙头带动作用就难以发挥。从**现实条件看,迅速做大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强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2、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岛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

3、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城乡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居民。

1)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任务仍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比2005年达到2.63:1。

2)农村规划建设滞后。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的市区、尤其是岛内的核心区,已初步建成花园式城市;而岛内外的农村、尤其边远山区基本没有开发,仍十分破旧,城乡环境反差较大。

3)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仍较薄弱。农村的水、电、路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较慢,其状况已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4)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目前的许多社会资源难以向农村配置,阻碍着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村快速发展。

5)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较弱。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难以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解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解读

(一)王月浩 曾博伟

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12月1日正式发布。《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意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大旅游”的战略角度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既具原则性和引导性,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为便于全国旅游行业更好地理解《意见》中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政策立意,从即日起本版连续刊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解读,对《意见》中的28条政策进行现状分析、政策解析。

一、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现状分析: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资本进入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就旅游行业而言,目前,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并无明显的行业壁垒存在,但在操作层面,由于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不同,加之保护本地区利益的需要,有些地方确实存在一些事实上的行业和地区壁垒。如有些地方规定非本行政区的旅游车辆不能进入本地区景区景点,或要求其交纳一定的额外费用方许进入;异地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区经营时,有些地方规定或在操作中执行一些高于本地企业的进入标准,实质性限制旅游企业的跨区域经营;在一些地区导游的异地带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阻碍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在全行业的努力下有所改观,但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须在今后工作中加大力度加以解决。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改革在国内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从大局出发,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到旅游业发展建设中。各地旅游部门须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重新梳理和审视本地区在消除行业、地区壁垒方面存在的问题,旅游部门能够解决的,要抓紧时间尽快解决;仅靠旅游部门不能解决的,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二、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现状分析: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发展和完善的基本载体和要素。虽然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局面近些年有了较大改观,但在旅游市场更趋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依然存在大型企业集团缺乏、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中小旅游企业由于缺乏有力支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显得经营乏力,有些企业在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难以立足。部分地方国有旅游企业的改组改制仍不彻底,不能具备完全走向市场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些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突出,给中国旅游业整体实力的加强,以及旅游市场的发展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须在改革中予以着力推动。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全面推动各类旅游企业的做大做强,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政策充分考虑到旅游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宽的特点,专门提出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各地须按照本条政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有旅游企业的改革改制,通过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尽快把国有旅游企业推向市场;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资质优良、经营业绩突出、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要探索更多手段予以扶持。(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三、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现状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保护和开发兼顾的前提下统筹各类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消除发展障碍,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为理顺旅游管理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从全国范围看,这种实践范围仍然有限,在操作过程中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须进一步推动。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力度的要求,部分地方开始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验,有些地方在社会经济综合改革过程中对旅游改革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国家旅游局十分关注这些改革和实践,并在职权范围内对一些改革进行了实质性的支持(如与商务部一起,为支持广东先行先试改革,把外资旅行社审批权下放至广东省旅游局)。总体来看,这些改革还处于探索中,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发展完善。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鼓励地方以更广阔的视野开展旅游业改革试验,从中总结经验,推进旅游产业整体改革步伐。进行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的地区,应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实践,以更实际的举措推进改革实践;进行经济社会改革综合试点的地区,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将旅游改革的内容更多地纳入到综合改革中;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须加强与国家旅游局在改革方面的信息互通,及时提出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国家旅游局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利国家旅游局从更宏观的层面总体谋划,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现状分析: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是建设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目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政府与协会脱钩的工作任务。旅游行业协会的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目前,协会的人员、财务关系与政府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致使协会的相对独立性、自律功能和作为政府与市场间桥梁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把协会改革改制进行得更深入、更彻底,从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建设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意见》中对此提出量化的时间要求,是对旅游改革寄予的厚望,各地须按照这一要求,抓紧做出协会改革改制的具体方案和时间安排,按时完成任务。(作者:王月浩 曾博伟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五、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现状分析:景区门票价格是影响游客做出出行选择的敏感因素之一,是游客作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需要较长计划周期,以及游客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和合同执行不同步、间隔时间较长的特点,决定了景区门票价格必须相对稳定。目前,国家层面对于门票价格调整的公布及其公布时限,以及旅游收费向社会的公示均无十分明确的规定,各地做法不一。有些景区在旺季来临前突然提价,致使旅行社迫于经营压力,要求游客修改已经订立旅游合同的价格条款,由此引发的纠纷给旅行社业务的正常操作带来很大困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旅行社的声誉,更给游客的实际利益带来了损害。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对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向社会公布设定具体时限,以及向社会公示旅游收费项目做出原则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游客的知情权和旅游企业的切身利益。各地旅游部门须协同发展改革、价格部门,根据本条政策对于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予以落实,并加强对公布和公示本身及其执行情况的监督。

六、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

现状分析: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八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905号)明确规定,“游览参观点要明确对儿童、学生、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宗教人士等的门票价格减免范围和标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对于特殊人群门票减免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有些游览参观点至今没有对特殊人群实行门票价格优惠。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对特殊人群实行门票价格优惠,更好地体现社会对特殊人群的特殊保护,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政策的内涵,一方面在于再一次明确对于特殊人群应该实行门票优惠,另一方面在于固化这些优惠政策执行的范围和标准,以提高其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各地需按照本条政策和《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的要求,迅速制定有关对特殊人群进行游览参观点门票优惠的措施和办法,向社会进行公示,并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检查。

七、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现状分析:城市周边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网络建设,以及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的拓展,是提高旅游通达性和便利性,从而吸引更多自助游客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根据当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城市公交向景点延伸、开通专门的旅游专线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受到了市民和短途游客的广泛欢迎。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提示各地旅游部门加强与公路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在城市公交线路建设、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地考虑游客需求,把旅游服务要素更多地融入其中,为日益增多的散客旅游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八、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和服务时间。

现状分析:长期以来,除在国内外或较大范围内影响力较强的博物馆外,普通博物馆并不能被纳入旅行社安排线路的主要活动内容中;同时,博物馆开放时间与主要景区点的开放时间几乎相同,但其吸引力远低于旅行社线路安排中的主要景点,使得游客在进行选择时,通常放弃对博物馆的参观游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众多博物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与其相对应的是游客晚间游览项目贫乏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改观。特别是在2008年八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通知》中提到,“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政策执行后,免费博物馆资源如何得到更好利用将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营业时间重叠所带来的矛盾,使游客很难享受到便利的金融、邮政等服务,游客在出行过程中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本应带动的相关消费受到限制。

政策解析:本条政策的立意,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适当的旅游旺季的开放和营业时间调整,解决游客日间游览和晚间活动不能兼顾的矛盾,更好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从而达到丰富游客体验、拉动消费的目的。各地旅游部门要积极与文化、文物部门协调,从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入手,率先实行旺季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对于不由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采取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其在旺季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同时,应与金融、邮政部门一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旅游旺季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的办法和措施。

九、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

现状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下,不少地方、景区点专门开展旅游厕所兴建和改造工程,特别是优秀旅游城市、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创建工作开展后,《标准》中融入关于厕所建设的硬指标,城市公共卫生间建设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这对缓解游客如厕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府投入有限,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长,厕所总体保有量与游客实际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在单纯依靠公共投入满足这方面需求之外,还应该通过倡导和引导,使现有各种厕所资源得到更好更合理的利用。目前我国无明确规定禁止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向游客开放,但许多经营者出于各种考虑,禁止非本场所消费者在本场所内上厕所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对此问题向无明确定论,游客也往往不敢贸然到非购物的经营场所上厕所。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有效地缓解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如厕难问题。政策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经营场所公用厕所可为游客所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提示效果;二是鼓励经营场所将公用厕所向游客开放。此处“经营场所”,应理解为面向不特定公众进行营业活动的场所。其厕所是否可对游客开放,还应在自愿前提下把握好是否具备条件为宜。各地旅游部门需积极与城市管理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协调,通过适当方式引导经营场所的公共厕所向游客开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出台相关规定和措施的办法,科学合理界定经营场所范围,以及需开放厕所的条件,并在探索中不断检验其执行效果,及时予以完善。(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十、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现状分析: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和各地鼓励类产业目录,是对投资方向的重要引导依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基于当时旅游发展的状况,在“鼓励类”发展目录第25条“其他服务业”中,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及“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三项内容纳入其中,对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旅游产业需要鼓励的内容更加丰富,有必要在这一目录中做出相应调整。据了解,一些旅游发达地区在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中包含了较多与旅游相关的内容,但普遍来看,旅游内容在各地的产业指导目录中体现仍十分有限。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通过把更多的旅游内容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支持、引导旅游投资和发展方向,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并藉此引导各地在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时对旅游业相关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旅游发展看,以上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促进休闲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层面予以推动十分必要。各地还可根据此条政策的基本精神,协调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把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内容列入本地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

十一、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

现状分析:目前,旅游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认识不足,通过知识产权维护保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二是旅游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从职能上看这些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知识产权申请都有各自归口管理的部门,不属旅游部门职责范围;三是现实紧迫性不强,目前市场上针对旅游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尚不突出,很难引起大家的关注;四是对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这十分不利于保护企业利益,规范市场秩序。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育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业界的认识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各地旅游部门需从旅游发展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未来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引导企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加强与知识产权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指导并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申请。同时,对于通过申请知识产权维护自身权益的企业和实际做法,要通过适当方式予以鼓励、宣传和推广。(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十二、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现状分析:多渠道提供信息服务,服务于旅游企业和游客,是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借助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已经引起了各级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旅游服务热线的开通、网络营销的启动等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各地在旅游服务网络的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差距仍然存在,效果依然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市场对资讯的需求日益强烈。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业内外各种社会资源大量涌入这一领域,给旅游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网络平台,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详实的信息,提高旅游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这一政策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主要途径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同时表明,旅游信息化建设从数据库建立到平台建设,都不能拘泥于旅游部门一家主导,也不能拘泥于政府投入一种方式。各地旅游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须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统筹各类资源为旅游所用,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由于盲目建设、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带来资源浪费;同时应与相关方面主动协调,提供可行条件,引入市场机制,把旅游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抓好落实。

十三、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

现状分析:总体来看,较之工业企业,旅游属于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产业,但这并不等于说旅游企业不存在节能减排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旅游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一方面可以为国家节能减排做贡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意见》中提到的合同能源管理就是有利于降低企业能耗的有效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已经在一些地方的宾馆饭店开始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的立意,在于加大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使旅游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方面做出应有贡献。推进节能环保是这次《意见》的主要任务之一,《意见》明确提出了“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各地旅游部门需因地制宜,按照量化目标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落实计划,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旅游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保证按照时间要求和指标要求完成任务。(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十四、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

现状分析:科学的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旅游行业在景区建设中越来越重视“规划先行”,效果比较明显。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业正在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也应看到,旅游业在现行国家和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所显现出来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快速发展的势头仍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后劲的提升。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各类规划中予以前瞻性考虑,预留应有空间,这也是避免旅游开发和建设盲目性的必要手段。

政策解析:此项政策的立意,在于从规划的角度,从更宏观的层面,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在全国和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乡村土地、海洋资源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旅游发展必要的保障。此条政策的实质,在于通过适当的方式,增强旅游部门、旅游行业在各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话语权,并通过规划的具体措施将这种话语权的增加予以充分体现。各地旅游部门须积极协调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城乡建设部门、交通等公共建设部门,以及当地政府、人大,把旅游部门和旅游行业参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开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固定。

十五、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

现状分析:旅游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在获取信贷支持时,与大企业有较大的差距。融资困难成为旅游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有新的模式、以开发新型业态为主、创新能力较强的旅游企业,也因为难以得到信贷政策的有力支持,而不能很快地发展起来。2009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作为主要内容,为旅游企业争取同等的信贷支持创造了条件。

政策解析:此条政策立意,在于为金融部门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导向。各级旅游部门须结合各地实际,加强同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依据《意见》提出的基本精神,研究探索适合旅游企业的融资授信形式。同时要特别关注中小旅游企业的金融问题,积极为中小旅游企业争取同中小工业企业同等的贷款优惠政策。(作者单位: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大银行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发挥银行业在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支持银行业加快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市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业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不够强,银行发展空间不够宽泛;社会信用意识不强,银政、银企、银银合作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支持银行清收不良资产的合力还不强,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进一步优化;金融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善,信息交流、对接方式、资金供求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目前,我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金融发展观,保持金融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金融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培育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大金融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创建步伐,促进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

加快我市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全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通过宽领域地引进金融机构,使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社会和经济环境的改善,确保金融市场更加安全、高效、稳健运行;通过金融先导作用的发挥,使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聚集力和辐射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增强金融机构辐射力,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要坚持数量引进和层次提升并重的原则,对尚未来我市落户的中资金融机构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分类排队,每年确定1—2户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增强招银引资的针对性和主动性。通过拜访、信函、邀请参加我市一些重大经济活动等方式,推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积极营造招银引资软环境。要抓住CEPA机遇,加大对香港金融机构的引进;要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原则,各部门要加强联合沟通,建立引进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确定重点发展目标,重点引进辐射力强、知名度高的银行机构,并按各自职能搞好协调服务,形成对外招商的合力,确保3年内每年都有1户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后续服务,为新引进的机构在企业选址、工商注册、人员招聘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升格或增资扩股,增强辐射力度,为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层次和服务水平,形成有利于有序竞争和对外开放的金融环境。

三、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围绕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坚持科学的金融发展观,正确处理调控与发展的关系,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积极组织融通资金,明确利益回报机制和承贷主体,形成贷、用、还的良性运行机制,强化金融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信贷结构调整中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支持加工制造业发展。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产业集群化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市政府确定的大项目,给予支持。重点围绕“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和“五大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搞好资金对接。要根据市政府发布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资金需求信息,通过组织银团贷款、总分行联动贷款等多种形式,争取落实资金。

(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力度。要把支持“三农”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支持农户发展种养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支持订单农业和科技农业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创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信用村和信用户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扩大覆盖面,更好地支持农民增加收入。

(三)积极推动支持中小及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创新。各商业银行要研究扶持中小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开办个人创业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贷款等新型贷款品种,完善信贷服务模式,解决中小及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稳步推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继续扩大消费信贷业务,重点规范发展住房按揭和汽车消费贷款,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拓宽助学贷款发放渠道,开办各种形式的助学贷款业务。要强化调查研究,扩大消费贷款领域,对实行产业化、投资主体明确、有偿还能力的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和卫生等领域,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五)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强与劳动保障、财政、担保中心等部门协调配合,认真研究和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各商业银行要改进服务,简化手续,推动下岗失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

(六)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大“窗口指导”力度,促进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推广金融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定期发布符合我市实际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目录等信息,以市场化手段推进银企合作;制定货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外资银行利用外来资本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重点培育部分资信状况好、财务管理规范的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使我市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受理企业稳步增加,进一步加大对法人金融机构再贴现力度,增加其资产流动性。

四、综合治理,提高社会信用,改善金融运行环境

(一)加大金融安全区创建力度。各区市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抓紧推进。已获得“金融安全区”称号的区市要努力提升层次,逐步向金融诚信区提升。有关部门要重点加大督导推进力度,总结经验,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强化宣传推动,对进度缓慢的要跟踪督导,确保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共享的信用资源和失信处罚机制。一是强化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统一实施,分工负责,整合金融、工商、税务、劳动、司法、海关等相关信息资源,建设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同时,人民银行要尽力争取总行个人征信系统在我市试点。二是大力推进和规范发展包括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担保、信用咨询等信用中介服务组织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建立“黑名单”通报制度,建立失信约束和惩戒机制,使失信者得到应有惩罚。三是要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信用征集机制。在建立企业和个人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联网,形成信息采集全面、覆盖面广的综合性社会征信系统。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征信系统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三)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企业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在打击逃废银行债务方面的作用,完善金融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债权银行债权情况,按照集中研究、先易后难、区别情况、分类处置的原则,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大、案值高的逃废债务案件,形成清收不良资产的合力。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企业调整改制中凡涉及金融单位债务的,要吸收债权银行参加,听取债权银行意见,依法实施改制。要建立改制企业债务核对落实制度,对不落实银行债务的改制企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方面建立联合制裁机制,从源头上制止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切实加大胜诉案件执行力度,对具备偿还能力的企业,其主管部门应督促其履约,对恶意逃废债务悬空银行债权的企业,应通过行政、资金、结算限制、媒体曝光等方式进行制裁。针对金融单位处置抵债资产成本过高问题,在现行税制范围内,有关单位要研究金融机构在处置不良资产中的相关扶持政策。

(四)进一步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对各种社会乱集资、乱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问题,要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严格查处金融犯罪案件。各级要进一步落实对金融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预案,确保金融和经济安全。

五、切实转变观念,深化服务意识,促进金融经济互动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构建金融经济互动快速发展的良性机制。

(一)加强协调服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方式,坚持服务不干预,积极配合支持金融监管部门的工作,支持各项金融改革,规范整顿金融市场秩序。要处理好支持金融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思想,进一步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经济与金融信息交流平台。一是要建立政府与银行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分析金融运行态势,通报经济发展情况、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和有关经济政策信息,并征求金融机构的意见,为金融机构确定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提供依据。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时,吸收金融机构参与研究论证,为项目确定融资及防范风险提供咨询服务,增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同时,邀请金融机构参加招商推介会、经济洽谈会等活动,使金融部门提前介入,更多地了解有关项目信息,强化金融支持。二是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各经济综合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包装论证储备及前期工作,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可付诸实施的储备库,在此基础上,通过项目推介会、洽谈会、组织银团贷款等形式,定期向外发布推荐,畅通融资渠道,促进各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对接,及时落实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要积极推行公开招标。对部分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要探索实行公开招标等方式,以提高市场化运作程

度,防止不正当竞争,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三是要围绕四大产业基地、五大产业集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等举办专业性洽谈会、推介会,有针对性地解决银行找项目难和项目贷款难的问题。

(三)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质量。要加快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置换工作,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以降低置换成本为切入点,以多领域、多方式置换为主线,以清收和盘活不良资产为重点,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加快股权结构调整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控制。要按照国务院、省、市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各区市要切实提高对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综合措施,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信贷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主力军作用。

(四)完善多形式激励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考评制度,突出考评效果。二是适当提高金融界人士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三是建立必要的奖励政策。对圆满完成监管任务的“一行三局”享受相应的地方工资奖励的政策。建立引进金融机构单项奖励制度,按引进资金的规模和性质,对在引进金融机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同时根据金融机构对地方的贡献制定奖励标准,进一步调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的贯彻意见。

下载《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