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振兴资源经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18: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振兴资源经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振兴资源经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一篇:加快振兴资源经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加快振兴资源经济 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田承忠

2011年第5期 ——领导专稿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经济是经济起飞的关键。资源经济的产业关联广泛,波及效应强烈,即使是在工业化后的发达国家,矿产资源仍对经济增长起着基础作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振兴资源经济,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加快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振兴资源经济,对实现我省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省具有振兴资源经济的比较优势。我省虽然缺煤少油乏气,但其他固体矿产相当丰富,磷、盐、石膏、芒硝、铁、铜、水泥用灰岩、冶金辅助原料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钒、锰、钛、钾、锂,以及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的后发优势;与西部资源大省相比,我省则占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

(二)资源经济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省一次性能源消费90%以上是矿产资源,工业原料的80%以上来源于矿产资源。依托矿产资源开发,省内发展成长起来了武汉钢铁、大冶有色、江汉油田、湖北三鑫、古城锰业、双环碱业、沙隆达盐化、湖北宜化、兴发集团、湖北洋丰、黄麦岭磷化、华新水泥、当玻集团等一大批具较强实力的资源型企业,形成了武汉—鄂州—黄石冶金与建材、云应—天潜—荆州—荆门石油盐化工与石膏建材、襄阳—荆门—宜昌磷化工与建材等多个资源产业集群,磷盐石油化工、铜铁冶金、水泥石膏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已成为我省重要的经济支柱。近几年,资源经济对全省工业、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43%、20%左右。如果资源丰富的高磷铁矿、稀土矿、天然卤水和共伴生矿、金红石矿、钒矿等矿产得到有效开发,还会培植出更多的大企业,更多的产业基地,资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会更大。

(三)振兴资源经济对于实施“两圈一带”和“一主两副”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省正处于实施“两圈一带”和“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努力实现“弯道超越”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做足做活资源文章,扩张资源经济总量,调整优化资源开发布局结构,可有力推动我省发展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高,资源经济占全省资源经济总量的90%左右,虽然地表资源接近枯竭,但深部资源潜力巨大,振兴资源经济,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可直接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总体开发程度低,圈内集中分布有全省92%的磷矿资源、75%以上的铁矿资源、92%以上的钒矿资源、96%以上的稀土资源、99%以上查明钛资源、84%以上石墨资源,以及绿松石、菊花石、百鹤玉等我省特色矿产,此外银矿、铅锌矿、锰矿、硅石、水泥用灰岩、煤矿、硫铁矿、耐火粘土等资源也在省内占有比较优势,但这些资源中除磷矿、煤矿、锰矿、石墨、建筑石料等少数矿产开发程度较高外,其它矿产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除了打文化牌、旅游牌,资源开发更是一张金字招牌,圈内各市县特别是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政府都打出了资源招商牌,期望通过发展资源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段的荆州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资源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最近勘探工作揭示,荆州地区地下深处可能蕴藏有丰富的天然卤水并共伴生钾、锂、铷、铯、溴、碘、硼等重要矿产,一旦勘探查实,合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发展资源经济,将有力带动荆州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均衡快速发展。

(四)资源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过程实质上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资源经济为我省一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黄石、鄂州及大冶、钟祥、应城等市、县的经济起飞得益于资源开发和资源经济;远安县成功避免三江集团外迁可能出现的经济“塌陷”,并成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原因在于做好了磷矿资源文章;夷陵区樟村坪镇正在推进的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靠的是磷矿开发形成的财富积累;嘉鱼县官桥八组发展的原始积累,来源于矿产开发;保康尧治河村的集体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也依赖于磷矿资源经济,等等。全省矿产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我省资源经济仍处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贡献偏小、市场化程度偏低的格局。同时,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利用方式粗放、矿地关系不和谐、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全省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力资源经济,依托我省优势资源,发展优势资源产业,拉动相关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振兴我省资源经济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实现找矿突破,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是振兴资源经济的前提,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对尽快找出大矿、好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这些年,我省地质找矿取得了一批成果,使部分资源枯竭型矿山和部分紧缺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了缓解,但仍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铁、铜、煤、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矿产资源对外依存程度逐年增大,需要继续加大找矿力度。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虽然我省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高,但矿产勘查深度较浅,勘探程度较低,探明储量的矿产少,勘查开发深度多在500米以浅,且有部分地段仍为矿产勘查工作空白区,全省探明资源储量不到资源潜力的1/3,存在着巨大的第二找矿空间和地质找矿潜力。在鄂西地区,保守估计还有110亿吨磷矿、20亿吨高磷铁矿、66亿吨超贫磁铁矿找矿潜力;在鄂东南地区,还可在深部寻找新的富铁矿、铜矿、金矿;在江汉平原,不仅岩盐、石膏、芒硝有增储潜力,而且天然卤水及共伴生矿产资源有待勘探;在大别山地区,不仅可以找到大量金红石矿,而且安徽、河南两省邻近地区最新找矿成果揭示,我省也有找到规模钼矿、金矿的可能;在幕阜山地区,江西、湖南两省最近找到了新的钨矿,证明我省也大有潜力可挖。因此,只要工作做好了,就一定能找到大矿好矿。在地质找矿上,要有“再找一个大冶铁矿,再找一个铜绿山铜铁矿,再找一个江汉油田”的目标和勇气,下大决心,谋划大项目,充分发挥地勘基金的带动作用,加快基础地质调查,鼓励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湖北经济腾飞加力。

(一)实现地质找矿突破,要遵循规律、突出重点,抓好部省合作协议的落实。2010年12月14日,国土资源部与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展湖北省地质找矿工作协议书》。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湖北的地质找矿工作,认为空间很大,潜力很大。该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我省探索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统筹协调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加大地质找矿投入力度,加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这也是我省地质找矿“三五八计划”的重要一环,要抓住机遇,搞好部省合作,推进地质找矿。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立足省情,统筹规划,超前5至10年部署地质矿产勘查,协调推进地质找矿和基础地质工作。要以国家急缺、我省又有潜力的铁、锰、铜、铅、锌、金、银、磷、盐等作为重点矿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秦巴—武陵地区、桐柏—大别山地区以及江汉盆地为主攻找矿区带。要先行开展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争取发现新的远景区;加大远景区的调查力度,争取发现新的找矿靶区;在找矿靶区中圈定整装勘查区,尽快形成新的矿产地。要继续加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在老矿区外围和深部开展资源潜力调查和勘查工作,通过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力争发现新的矿床,努力解决危机矿山的资源接替问题。

(二)实现地质找矿突破,要加大投入、整装勘查,建立地质找矿新机制。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思路,充分发挥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对地质找矿、引导投资、掌控资源、保障供给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建立政府、地勘单位和企业间联合勘查重要矿产的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企业和地勘单位各自的优势,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地质找矿工作的积极性,变过去的单一由国家找矿为大家找矿。下一步,地质找矿要唱好“三步曲”:一是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积极筹措财政性资金,加大省级地质勘查基金规模,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合理吸收市(州)、县(市)政府专项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地质找矿。二是实施整装勘查找矿。加强整装勘查的部署研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划大项目,组织大会战。要在长江中下游湖北段等重点成矿区带,实行一个矿集区部署一个整合勘查大项目,通过矿权、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要素的整合,发挥地勘单位技术优势和矿山企业资金与管理优势,形成联合出资、统一勘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整合勘查区和管理先进、技术高超、装备精良的找矿施工团队,协同攻关,整装勘查,集团施工,快速突破,找到大矿好矿,实现省级政府矿产资源储备。三是建立公开透明的矿产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尽快建立省、市两级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优化重要矿产资源配置,滚动推进地质找矿工作。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开发利用,做大做强资源产业

资源有限,利用无限。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在有限的前提下,做无限文章”。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培植全省支柱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低水平开发、低效率利用的问题依然没有大的改变。我省大量的钢铁、粗铜和磷、盐、石膏等矿产品,除少数附加值较高之外,绝大多数是传统初级产品。由于只能生产大路货,矿产资源消耗量就特别大,排放的废弃物也特别多,这一方面加剧了资源保障的压力,同时也不符合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要求。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文章,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产品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附加值,稳定发展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做大做强磷、盐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建材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资源产业体系。

(一)以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文章,要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近几年,通过整顿整合,我省矿山总数由2006年近6000家减少至目前的3862家,同时矿产开发布局结构也得到了初步优化。但全省矿产开发“多、小、低、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要按照就近加工转化、集群式开发、链条式发展,大布局、大开发、大融合的思路,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和整装开发,优化开采加工布局,培植龙头企业,推进采选加工一体化,拉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加快矿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武钢集团整合省内铁矿开发,支持大冶有色公司主导省内铜等有色金属矿产开发整合,稳定开发黄石、鄂州地区的铁、铜矿产,适时开发鄂西高磷铁矿、钒矿、银钒矿、金红石矿,支持武钢、大冶有色公司做大做强,巩固武汉、黄石在全国钢铁、有色金属原材料基地地位;支持宜化集团、兴发集团、祥云集团、黄麦岭磷化、湖北洋丰、大峪口公司等骨干磷化工企业分片整合省内磷矿开发,稳定发展磷肥产业,大力发展磷精细化工,加速推进产业链延伸,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浓度磷复肥基地和一流的磷精细化工基地;支持中石化、宜化集团、湖北盐业公司、沙隆达盐化公司、兴发集团等企业分片整合江汉盆地资源开发,稳定开发江汉油田,优化开发江汉盆地岩盐、石膏、芒硝矿产,加快开发天然卤水及钾、锂、铷、铯、溴、碘、硼等共伴生矿产,发展石油化工、盐卤化工产业,打造国家级盐碱化工基地、石膏建材基地和钾肥生产基地。

(二)以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文章,要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前,我省资源利用存在着“双重”矛盾:一方面,铁、铜、煤等矿产储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资源损失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据调查,我省主要矿产平均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仅为30%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这既反映出我们存在明显差距,也说明我们的资源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要按照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大力推广应用采选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着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倡导优矿优用、分级使用、循环利用,鼓励废石、废渣、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利用,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力争近二十年内资源利用率每五年提高3—5%,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做到资源应用尽用。

(三)以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文章,要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目前,我省矿产深度开发能力和水平较低,存在磷、硅、盐等原矿或初级产品大量低价出口,同时又大量高价进口同类矿产深加工产品现象,不仅加快了资源消耗,而且流失大量外汇。要有战略眼光、全球视野,站在世界产业链的顶端,审视我省矿产资源的利用,引导我省资源产业的发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大资源开发广度,加大资源利用深度,做到物尽其用,依托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产品附加值。重点是大力发展磷精细化工,开发更多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军工级产品,做强精细磷化工产业;大力推进硅石开发利用,利用神农架、蕲春、通山等地优质硅石资源,开发有机硅、单晶硅、多晶硅系列产品,发展壮大光伏产业、电子通信产业;拓宽锂、钛、钒、锶等金属矿产和石膏、岩盐、硒等非金属矿产的用途,并且利用不同元素、矿物和矿石功能的耦合效应,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产业。要利用部分矿产资源多用途和可替代特点,大力推进资源横向替代,重点利用非金属矿产超纯超细改性加工技术,开发纳米材料、新型陶,替代部分金属材料,弥补我省部分大宗矿产储量不足的禀赋弱点。

(四)以有限的资源做无限的文章,要实行矿山共建共享。当前矿产开发过程中矿地矛盾十分突出,存在“矿主受益、政府买单”和“老板发财、民众受穷”的双重“怪圈”,不利于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沿着“矿山共建,秩序共管,环境共保,利益共享”的思路,积极探索矿山共建共享的多种实现形式,构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和惠民利民长效机制,努力建设和谐矿区,真正做到“开发一个矿区,做强一个产业,兴起一个城镇,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四、严格规范科学管理,为振兴资源经济提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各级政府要把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决策协调地质找矿、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开发秩序整治等重大事项,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实行目标问责制,保证责任落实,工作到位。要重点抓住规划、准入、监管和退出四个环节,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引导和管控。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强矿产勘查开发空间管制,实行总量控制,搞好供需双调,新设立重要矿种矿业权要经省政府批准;设置明确的、科学的市场准入门槛,强化资源配置导向,投矿权、选实体,着重看有没有能力去找矿,有没有能力用好矿,有没有意愿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加强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及时掌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动态;研究建立采矿权、探矿权的退出机制,对圈而不探、低效利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研究办法,采取措施,彻底解决。

(二)深化市场化改革,营造有利于找矿突破和资源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国有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推进国有矿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培植具有技术经济实力的矿业市场主体;加快建立矿产资源要素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支持具备条件的矿业企业上市融资,分散勘查投资风险;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安全环境成本的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矿产开发全成本核算,实现矿业开发成本内部化,建立开采补偿勘查、开发补偿保护、矿山补偿周边社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综合补偿机制。要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合法生产经营;政府部门要准确定位,不与市场争权、不与企业争利;坚持“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就近加工转化、矿地共建共享、惠民利民、资源收益分配向资源产地倾斜”的原则和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保护好各方面的权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找矿新突破的激励机制,重奖找矿单位、找矿功臣,形成竞争机制。

(三)完善经济科技政策,增强地质找矿和资源集约利用的支撑能力。落实和完善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调整和完善资源税政策,使矿山企业税负总体上低于全国工业企业的税负水平或与之大体一致;对于精细磷化工、盐化工等重大项目,优先供应建设用地;设立一定数额的资源型产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贷款贴息、担保和重大先进设备购置补贴;在国家已有的一些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工业企业的不同资源类型建立不同的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实行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强制性标准,明确共伴生有用组份综合利用的最低要求,深化“三率”考核;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以奖代补”工作,引导矿山企业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加强对废石、尾矿的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强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实施地质矿产科技人才战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人才培养,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激励新机制。开展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有湖北特色的找矿模式,指导地质找矿实践;发挥科技攻关计划的引导作用,推动矿产开发领域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跨越式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创先争优

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将**定位为“两翼齐飞”的重要“一翼”,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们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坚持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两抓整推”工作思路,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创造了“**速度”和“**奇迹”。“十一五”时期,全市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4.6%,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服务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不断增强活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将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

1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一是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做到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群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突击队”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在项目建设中争先进、创佳绩、做贡献,力争将每个项目都打造成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群众信赖的示范工程;三是动员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引荐项目、争取资金、包挂包抓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上水平;四是健全落实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联企挂项制度,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重点项目和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覆盖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在扶贫开发中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移民15.48万人,占到全市农村人口的35.8%,移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当地农民的四分之一,不到城镇居民的八分之一,有

8.48万移民群众靠“低保”维持生活,移民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最大问题。加快移民扶贫开发,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移民扶贫开发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紧紧围绕“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找准路子、强化措施”的要求,帮扶移民尽快脱贫致富。

近年来,累计争取扶贫资金4.67亿元,大力改善移民区基础设施条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移民贫困人口由6.45万人减少到5.82万人。今后,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移民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计划,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效。一是全面落实市委常委包挂移民乡镇、机关部门单位联系移民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移民群众的制度,为移民乡村和移民群众提供资金、项目、政策、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二是继续推行选派优秀干部到移民乡担任科技副乡长、到移民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制度,动员优秀人才到移民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三是广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动员移民乡村和邻近乡村先富起来的党员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建立技术帮扶、产业帮扶、销路帮扶、物资帮扶等机制,形成互助友爱、共同致富的新格局。总之,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移民扶贫开发新机制,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步缩小移民与当地原有居民收入差距,着力提升全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

三.围绕广大群众需求,在惠及民生中创先争优

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这一目标,着力解决群众

在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时期,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926个,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全市参加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类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14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85.3%。全市用于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5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解决了27.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城乡低保户、“三老一少”、离任村(社区)干部、低保边缘户、五保户发放救助资金6.9亿元,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今后,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进一步完善就业、养老、医疗、低保、救助等各项制度,基本建立起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动员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作用在一线发挥,成效在一线体现;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出发点,使各项决策、各项政策都能体现出爱民、为民、便民、惠民的本质要求,并在实践中争创一流业绩。机关部门要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农村要实行“民事村办、党员全程代理”制度,把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要组建以党员为主

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卫生环保等便民服务。总之,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为民意识、服务意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谋民利、造民福的民心工程。

第三篇:加快发展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乡镇换届后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准确把握和科学定位本乡镇、本区域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笔者多年从事乡镇领导工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陇南市礼县贫困地区的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发展,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概况。陇南市礼县地域宽广,面积约4900多平方公里,人文积淀厚重,物产丰富,境内以山地为主,29个乡镇发展状况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差异明显。单从各乡镇发展来看,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但从加快发展,实践市、县党代表会制定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言,发展思维又存在诸多共性。因为从总体上看,陇南礼县发展现状的共性是欠发展或乡镇发展速度较慢,发展质量不高。

二、对于发展的思考。如何推动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命题,这一命题必须结合本地以及外围的发展特征来判断,因为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

(一)要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班子对一个地方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一个好的班子一方面要从其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要做好班子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富于班子使命感或干事创业的责任感,这是干部工作的内在要求。其次是要加强对干部(包括村干部)的管理,这个问题也很关键,在贫困地区,这方面有好的一面,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干部不思进取或不坚守岗位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而且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较为突出。

(二)要探索并坚持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没有正确的思路就没有发展的灵魂,就没有科学的发展方向。一条科学发展思路的形成,需要许多人甚至几届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完善,继承和发展。陇南礼县是国列贫困县,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制定了“金、石、果、畜、药”的“五字经”发展思路,并通过全县各乡镇的努力,这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成熟思路的形成对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可以避免盲目瞒干。在乡镇工作中坚持了成熟的思路,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目前许多乡镇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或方向,确定了自己的主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乡镇地域发展特色。

(三)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要坚持走参与式扶贫开发的路子,这也是解决群众增收难或实现奔小康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扶贫坚持的是拉动式的方式,有的地方效果明显,有的地方效果不佳。根本的原因是群众的参与不够。如何把政府扶贫和群众参与很好地结合,这是衡量扶贫开发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实现科学民主决

策,这是调动群众参与的主要因素;二面要充分发动、广泛号召动员带领群众参与;三是要看群众的承受能力。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管理好群众,这方面目前一般是靠行政命令来推动,这个环节还比较薄弱,是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加强的一个方面;二是要教育、引导好群众。加快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是一项长效措施。基层文化建设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中央的政策是正确的;三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的思想,现实条件成熟的地方优先发展。

(四)优化环境,现实投资的最大化。乡镇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拉动的,贫困地区的乡镇,乡财政困难,不能实现自我投资发展,发展基本上是靠外援投资,因此,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两个环境:一是要争取国家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二是地方上要有一个能落实投资的建设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水、电、路、文化等公用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如陇南礼县“下四区”,十几个乡镇至今仍然不通油路或水泥路,依这样的状况来看,村一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问题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贫困地区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国家在政策上要重点扶持,在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并通过加大计划投入,列出时间表来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目前发展太滞后、差距太大,在群众眼里,已经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是把它上升为社会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的层面来看。因此这已经关乎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要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激励机制。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除了要具备以上几个要素条件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对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乡镇干部的管理层次多,管理权限不一,乡镇一般没有人事权,这给乡镇管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乡镇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工作的指标是钢性的,几个“一票否决”是残酷的,而且对职工的管理却是有弹性的,因此作为一把手的压力和责任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提供给乡镇领导变动的岗位也不是太多的,因此在乡镇任职可谓任重道远,因此,要给部分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要有一个合理的去向来激发活力。再者,乡镇发展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一个个体,因此建立奖优的激励机制也是必须的。

三、结 论: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复杂就复杂在环境条件不一,社会发育程度不一,群众的认知程度不一,以及政策条件不对等和资金的本身规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总之,在贫困地区要实现充分的发展和跨越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党委班子的领导下,坚持以扶贫开发和国家重点投资为基础,最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推动乡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所提问题

一、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1、农村低保分配是否公平?

二、要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1、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问题?

苟俊奇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第四篇: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紧抓机遇实干攻坚

推动庄浪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二届十六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对庄浪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紧抓机遇,实干攻坚,不遗余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庄浪广大干部群众的历史重任。“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目标,坚持把开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壮大县域工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要载体,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弘扬庄浪精神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兴产业、促民营、强基础、重民生,推动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迈进,奋力开创庄浪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工作总的要求是:打响梯田战略品牌,走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两条路子,推进重点工作集中突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2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达到2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1%,达到476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达到1.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达到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达到14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达到3018元。

主要任务是: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促进全县各项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上台阶。紧贴国家产业政策,精心谋划论证一批投资大、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前期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积极衔接争取,力争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燃煤电厂和平天高速庄浪段建设、庄静高速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立项批复,确保当年新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总量达到15亿元以上。严格实行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认真实施好127个在建、续建项目,力争当年完成投资超过20亿元。切实强化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

(二)持之以恒抓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上台阶。果品产业新植优质红富士苹果5.3万亩,加快推进适宜区全覆盖进程;强力落实果园科学管理措施,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新建一批仓储配送和果产品加工包装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直接出口创汇。畜牧产业抓建1处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和18处百头以上玉米秸秆青贮养牛示范区,创建全省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和肉牛生

猪养殖大县。洋芋产业规划建设朱店生态马铃薯加工示范园区,扩大种薯基地面积,建设陇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旱作农业推广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20万亩,稳定粮食生产。劳务产业认真实施以技能型为主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力争年内输出劳务工9.8万人,创劳务收入9.2亿元以上。

(三)千方百计抓工业,促进县域工业发展上台阶。加快现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严格实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第一责任人“代理负责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年引进到位资金突破4.5亿元。新建5万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生产线、10万吨秸秆生物全价饲料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壮大县域工业规模。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年内新增民营企业30户。进一步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年内力争至少有3个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推广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四)发挥优势抓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台阶。围绕打造庄浪梯田和云崖寺两大旅游品牌,高起点规划梯田旅游观光带,高标准建设赵墩沟和堡子沟流域梯田景区,积极争取实施梯田化建设标志地红色经典旅游项目,使梯田旅游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加强云崖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观光区域。加大民俗文化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扎实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把我县建成平凉、天水两市间的旅游联接点和商品集散地,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五)着眼长远抓基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水利建设全面建成城区供水工程,续建庄浪河川和水洛河川人饮工程,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恢复灌溉面积1万亩。道路交通建设配合实施好平天高速过境庄浪前期工作和韩社二级公路庄浪段建设,建成庄静二级公路和苏庄公路,贯通对外通道;新建和改造铺油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硬化路100公里,提高农村公路的等级和通行能力;集中力量实施梯田产业路大会战,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便捷的梯田产业路网。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三荒”造林2万亩,绿化乡村道路180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4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抓建“三清五改”示范村35个、新建移民安置区5处。

(六)建管并重抓城镇,促进城镇发展水平上台阶。高点定位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区域规划和村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按照“提升主城区、新扩南城区、拓展北城区”的思路,加强主城区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南扩工程建设进度,集中改造北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推进县城建设提质扩容。突出抓好南湖、韩店等重点小城镇的设施配套和市场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下大力气整治市容市貌,努力改善城镇面貌,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

(七)加大力度抓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上台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施第四中学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教育教学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大县向质量强县迈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能力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万人,扩大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覆盖面。改造农村危旧房2800户,新建廉租住房144套,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从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上半年各乡镇均达到全省示范县永靖县的水平。

保证措施是:保稳定、抓党建、改作风

一是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严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快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和下访包案制度,认真排查和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矛盾纠纷。着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重点部位,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行业、场所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增强党委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三是以务实的作风推动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严明工作纪律,着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督促各级干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完善各项重点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符合实际、科学合理、责任分明、奖罚严格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工作、促落实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作者系中共庄浪县委书记)

第五篇:充分发挥国税职能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充分发挥国税职能 促进某地跨越式发展

2007年,**国税局围绕“管理提高年”这条主线,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为**经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跨越式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作为国税部门,联系工作实际,要解放思想,树立赶超意思,拓宽发展思路,为**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可靠的经济支撑。

一、坚持依法征收,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一是结合我县经济和税源实际,全面客观地分析今年的收入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条件,也要看到减收和不确定因素;既要克服畏难情绪,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全体国税人员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国税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宏观税负逐步提高。二要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不动摇,要特别关注当期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三要在坚持过去一系列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创新组织收入的措施和办法。通过开展税收弹性分析、税负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尽可能掌握每个行业、每个纳税人的税源情况。逐步拓展重点税源的监控范围,准确把握税源现状和变化趋势,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促进组织收入开展。

二、推进依法治税,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依法治税是我们的基石。我们要以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严格税收执法。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完成税收计划、依法征税与纳税服务的关系,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二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以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为重点,面向全社会、全系统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正面典型宣传与重点案例曝光相结合,组织好全国第17个“税收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扩大税法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三、强化税源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要大力夯实管理基础。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完整的税源信息,建设分税种、分行业的税源监控体系。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户籍管理办法,及时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动情况,重点加强对新办和重点税源的管理。同时加强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二要进一步深化纳税评估工作。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采取内外结合、账实结合、纵横结合、谈检结合、评查结合“五结合”的方法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有效途径。三要切实加强税种管理。抓好增值税“一机多票”系统的推行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以及涉外税收管理等措施的强化落实。四是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向上级争取办公楼建设项目,同时充分利用部门优势,大力开展招商活动。

四、狠抓效能建设,全面打造强有力、负责任、文明的国税机关。以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加强国税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一要推进政务公开。对内,以人、财、物管理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保障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对外,大力推进办税公开,制定公开的标准和程序,规范公开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增强国税工作的透明度。二要规范内部管理。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岗责体系,推进内部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设节约型机关。三要改进工作作风。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机关管理、狠抓考核奖惩为抓手,切实解决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机关行为,强化监督检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我局今年工作实现争强进位目标。

五、加强教育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国税人员是建设和谐国税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重点是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同时,加强现代经济、税收、财会、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促进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干部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大力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权”监督制约机制,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打造一支廉洁奉公的国税队伍。

六、提高服务水平,开拓纳税服务的崭新局面。服务性政府是新形式下的必然要求,纳税服务更是今年全省国税工作的主题,也是全面构建和谐国税的重要载体。全县国税系统要以构建优质高效纳税服务体系为目标,把纳税服务作为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国税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税收管理的各环节。通过六个方面的措施优化纳税服务。一是要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纳税服务义务观、文明观、人文观。纳税服务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征纳和谐的基础;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公正执法就是最好的纳税服务。通过积极引导和大力倡导依法、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使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平等相待、融洽相处。二是要规范办税服务流程,减少办税环节,明确岗位服务目标和人员职责标准,细化量化服务要求、服务时限、工作责任等,要求办税人员做到“三清”:咨询一口清、办税一站清、手续一窗清。三是要采取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设立意见信箱、公布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丰富纳税服务内涵。四是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对老、弱、病、残以及办税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实行无偿上门服务,对急需办理涉税事项的纳税人实行预约服务。五是要推进纳税服务手段多样化,简化申报方式等方式的管理,增强纳税服务能力,解决纳税人排长队申报纳税的状况。六是要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纳税辅导班、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上门送税法等活动,加强与纳税人政策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推进征纳关系的和谐。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县济济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加强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家税务局 二00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下载加快振兴资源经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振兴资源经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范文

    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 2008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大跃进,大发展的一年,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关键性的一年。在2008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百年期盼的奥运胜事,华夏儿女欢心鼓舞,共......

    湖北三十八条措施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

    湖北三十八条措施服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 湖北省工商局近日出台《关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制定了38条措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服务,促进市场......

    加快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之我见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按照“新四化”的要求,新疆必须在继续坚持加快“三化”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跨越式发......

    湖北省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和《交通运输......

    和谐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涪陵区石沱镇 林英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十分巨大,社会上存在着庞大资金供......

    关于甘肃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1[合集]

    关于甘肃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2010-11-16 16:52来源:《甘肃日报》打印本页 关闭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提出了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

    陈豪: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陈豪: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实录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新华社记者:去年云南GDP增长达到了9.5%,位居全国前列,跨......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甘肃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甘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陈开雄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