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尼族长街宴综述
红河县甲寅乡哈尼族长街宴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长街宴作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观、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面对当今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开发的趋势,以哈尼族长街宴文化为切入点,发现民族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互动与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传承、保护问题,以及政府在开发哈尼族长街宴文化中应注意的方面。并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哈尼族长街宴节日文化
一、哈尼长街宴的来源及历史
根据《聪坡坡》的记述,哈尼族先民们最先生活在一个叫“虎尼虎那”的地方,后来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战争的原因而被迫迁徙。先民们至少迁移过9个不同的地方,其中因战争而被迫迁徙的次数就至少有4次。但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先民们都要在新地选寨址、立寨石、立寨门、开梯田、建新房、举行农耕祭典、摆长街宴。至少从“惹罗普楚”开始,作为节日宗教活动的重要一环,每年一度的长街宴都不可或缺。长街宴,是哈尼族村民一年一度举办的集体性宴饮狂欢圣宴,是农事祭仪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其最早的记载可见于著名的神话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简称《聪坡坡》)。公元7世纪哈尼族就已定居在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了,如果由此推算,长街宴发展到今天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根据不同地区节日举办的特点,长街宴有“苦扎扎”节、“昂玛突”节和“十月年”的长街宴三种类型。
二、哈尼长街宴的研究现状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 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街宴作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观、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国内研究民族文化保护的科研成果有很多,但是以现代化背景下为切入点来探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文章数量不多见。特别是以哈尼族长街宴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文章更少。目前相关的文章有:唐雪琼《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地理研究》2011年第05期)、计志宏,陈雪慧《论哈尼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6卷 第01期)、解世康[ 江 苏 ]《世界上最长的宴席——哈尼族长街宴》(《烹调知识》2009年第05期)、陈永邺,洪宜婷《哈尼族长街宴象征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9卷 第01期)等。
三、哈尼长街宴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碰撞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地方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本文
通过元阳哈播、绿春两地长街宴节日活动的实地调研,研究哈尼族长街宴这一节日活动在旅游发展中的演变过程。研究指出:在旅游活动的影响下,在地方政府的引导或主导下,哈尼族长街宴为了适应游客传承的来自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经历了地方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认同走向世界文化。
从哈尼长街宴的嬗变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任何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本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与经济结构关系中形成的地方传统文化,随着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而不断进行调适与重构,并重新定义了地方文化认同的内涵与特质。由特定的地方文化实践所定义的地方性本身,也在不断被再生产、再建构出来。理解地方性的变迁过程,必须从理解特定的地方经济结构与社会关系入手。现代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节日文化传统的繁荣,客观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游化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将文化实践打包进行商业化“销售”的过程,而是文化内涵本身地方性不断重构与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文化传统内在的变迁,是民族文化研究中值得关注与讨论的问题。
四、哈尼长街宴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哈尼族作为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迁徙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类型繁多、色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哈尼族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哈尼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多种现代价值长街宴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的象征。哈尼长街宴在十余年的旅游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嬗变的痛苦,获得了成功的辉煌。在发展旅游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走向世界文化。
哈尼长街宴在十余年的旅游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嬗变的痛苦,获得了成功的辉煌。在发展旅游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走向世界文化。然而要很好地保护传承长街宴的发展,有以下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1、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同步发展, 重点提高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采用各种宣传手段, 比如: 广播、电视、报刊、文艺活动等手段来宣传正确的观念。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很重要,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有助于适应并发展现实生活, 对现代文化的掌握时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确保民族文化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 教育人们注意现代科技与传统的勤劳美德的衔接、注意竞争意识与友善观念的整合、注意商品观念与诚实守信的统一, 重点提高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防止伪民俗对民族文化的侵蚀。许多民族文化都极为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或消失, 就不可能再复制甚至很难再恢复。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所以还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教育, 树立“文化为本”的旅游开发观念, 促进民族地的可持续发展。
2、正确处理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的关系尽管民族旅游对当地民族文化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以保护民族文化作为幌子来限制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因为, 民族文化的价值就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和认可的。所以,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既开发利用又保护的态度。保护不是封闭地展示, 而应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在保护好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与现代文化的衔接、整合、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对民族同胞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在不伤害民族感情的前提下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为民族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强化“教育为本”的思想
1、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了提高西部地区人们的素质,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同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依从了以汉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教育体系, 这样的教育忽视了多元文化的传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体系应有其特色, 应该有一套不同于汉族地区的教育体系, 应将民族文化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首先, 明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目标。与汉族地区的教育相比, 民族教育应肩负双重任务, 一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二是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第二, 合理设置基础教育课程。从民族实际情况出发, 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丰富学校课程的形式, 让民族文化走进课堂, 一些民族工艺通过手工课或实践课来进行传授, 让民族节庆走进学校课程, 在民族课程传授的过程中注意民族语言的使用。第三, 培训适合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师。民族地区的教师不仅要懂得必要的学科知识, 还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寻找适合民族学生的途径, 将民族文化很好地贯穿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使民族艺人走上讲台, 既可以丰富课程内容, 又使民族文化传承得更为直接。第四,完善民族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过程, 民族地区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有别于汉族地区,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考察其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 更应根据民族的实际情况, 考察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 所以要更新评价方式, 丰富评价方式, 使评价制度与学习方式和内容相吻合, 引导教育过程的正确进行。基础教育尤其重要, 这是由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青年一代承担着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任,不可忽视!
2、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 这种投资方式有着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在民族地区, 尤其是在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进行这样的投资, 投资主体难免会有权衡、取舍。而职业技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利用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为当地培养大量本民族的中高级人才, 为地区的发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为民族经济的发展蓄势。在一些民族旅游较为发达的地区, 多数当地的民众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低的如同清洁工等的体力劳动型的工作, 而与那些和旅游产业相关的重要的管理、决策岗位是无缘的, 这样, 获得大的利润的就是旅游公司或政府, 而人们却依然是弱势群体, 在开展民族旅游的过程中, 民族旅游的蓬勃发展能给当地居民也未必能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所以, 应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 培养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人才不完全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 也有利于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减少歪曲文化现象发生的频率;更有利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世界更了解民族文化, 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完善政策法规, 发挥政府优势
1、完善相关的保护性政策、法律法规
近年来, 国家为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 出台了许多政策, 其中包括对旅游业的优惠政策, 但诸多都是对旅游景区的选择、旅游景区的税收和旅游业从业
人员的相关规定, 缺乏对旅游文化的规定, 比如, 在旅游设施建设上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景区兜售的产品也应具备民族特色,这些更需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的配合指导。相关政策可以使旅游景区的产品有法律保障, 相关人员在旅游开发中也就会采取科学的、合理的保护措施, 减少盲目的、粗暴的开发方式, 减轻民族旅游经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冲击。
2、政府开发民族旅游中要立志富民, 保护族人
一种民族文化, 如果没有民族人们的参与, 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 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和传承文化, 还应该保护族人, 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的本民族传统知识的人。而将“富民”作为开发旅游资源的宗旨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长远看, 更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 在有些民族地区, 旅游地的居民被从保护区和旅游地强行驱逐, 日久, 种群文化将渐渐丧失。例如肯尼亚的国家保护区开发过程。有的旅游改变了当地居民生存的方式, 而居民又没有从中获得足够多的利益来维持生存, 故被迫背井离乡, 这是变相的驱逐, 例如墨西哥的原始森林开发的过程。
3、政府要积极组织高效的培训工作, 提高旅游业人员的素质
文化旅游区的建设能否忠实于它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 成为其能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必将危及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决策、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很关键。只有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才能在实际操作和规划种自觉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在培训中, 政府还应组织人力进行民族文化工作的挖掘工作, 扩大民族文化的内涵。
第二篇:长街宴活动方案
2015年全年策划提纲
遵照公司领导的指示,市场部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的内部沟通,本着不断创新和提升品牌业绩的宗旨,对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了建设性的梳理和整合,制定2010年活动提纲如下:
一、市场分析
1、竞争分析:
目前在珠三角和深港澳旅游商圈和我司形成竞争关系的近有欢乐谷、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远有长隆景区、迪斯尼、海洋世界等。明年欢乐海岸的开放,以及居住证赴港政策可能会吸引周边年轻市场并进一步分流原有市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民俗村和世界之窗节庆活动都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但世界之窗的活动较时尚和年轻化。欢乐谷利用连锁景点的全面开放效应,在节庆活动中充分运用时尚元素,特别是近期的万圣节的举办,单一市场连续高速的增长,证明其主打8090后的市场策略运用得当。
结论,更加开放和时尚是景区活动策划的总趋势,我司活动的核心是土节洋做,将传统和时尚进行结合,将体验和互动进行整合,将节庆和项目进行叠加,求得较好的收益。
2、需求分析:
我司的客源按照比重分为本地、境外、省外、省内,其中本地市场中家庭需求注重风情体验,学生团队的需求注重教育娱乐,企业团队的需求注重时尚动感,境外团队注重传统文化体验和表演。随着这几个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我司的产品也不断被动式的进行更新,由于近年港澳和境外著名主题公园渐渐成为省内省外游客的普通目的地,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与我司同质景点的大量开发,全民出游能力普遍提升,欣赏水平今非昔比,我司节庆产品需要不断提升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虽然我司目前的活动内容不断拓展,但我司目前品牌传达的概念仍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和各地特色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仍有广阔的开发空间,8090后已经进入本地主要消费人群,这一市场有明显的个性化需求特点,这类市场的开发将为巩固我司主要市场和开发未来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二、资源整合与对策
1、内部资源:硬件方面结合景区改造,重新提炼受游客欢迎的主题,推出新亮点。软件方面加强表演的互动性,时尚元素,满足8090后游客的需求。
2、合作资源 :加强与媒体、大客户、政府的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分享。
我司节庆活动策划的有利因素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提升给我司品牌的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不利因素是由于缺少长期规划和拳头项目的推出,适合8090后的产品少,近期市场推广受到很大制约。
5、产品对策: 建议我司节庆产品内容应注重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产品种类方面既要兼顾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也要兼顾主流文化和地域性文化,产品档次上要提高游客的舒适度,产品结构上要充分整合运用内部资源和外部合作资源以形成产品合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媒体和政府资源,建议向用合作可能的地区和媒体提前半年发出节庆合作邀请,不断丰富我司子品牌的影响力。
对于本地和境外这两类主要市场,一方面要强化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一方面要针对本地移民城市,年轻化的特点,推出时尚与传统结合的新产品。对于相对较弱的国内市场和省内市场,要正视同质化竞争的现实,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策划提纲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09年学生、企业和海外市场份额损失较大,同时游客出游动机中休闲放松的目的已经超过对表演和活动的需求,因此在强化娱乐互动和经典文化活动比重的同时,要重视游客舒适度的改善。以往部分节庆活动有投入成本高,活动回报时间短的问题,为提高活动投入产出比和增加淡季吸引力,建议将2010年的部分节庆活动进行整合,做成活动季的方式,本方案将全年活动时间分为六个重要阶段,即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和四个活动季,具体如下。
春节黄金周(2.13-28日,半个月)
春节深圳居民活动重点是探亲访友。09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入园游客78,953人次,其中本市游客占57%;团队以海外团为主,约占团队人数60%。由于产品老化,国内团队份额下滑,造成我司本市游客比例相对较高。针对现有条件和市场,在2010年的春节活动方案中,针对深圳移民城市来深探亲者多的特点,仍将突出传统庙会喜庆热闹风俗,以十足中国年味为卖点。
祈福季(3月6日-6月20日)
其中包含的主要节日为三八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清明节和端午节都是中国传统纪念先辈、缅怀祖先的节日,有着深厚的大众认同感,但由于假期短,对长线游客吸引力有限。每年3-4月间是东南亚传统假期,考虑到海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喜好,将这段时间的活动统称为祈福季。09年清明节接待入园人数为11,139人。其中散客以本市为主,占4成;团队以海外团为主,约占5成。09年端午节接待入园人数为9063人,其中散客以本市为主,超过半数,团队以海外为主,占七成强。活动策划应以传统文化为主打,以吸引海外团队和本市游客。
09年功夫节(5.1—5.3)共接待入园人数30,036人,客源以本市为主,占55%,团队主要为本省团,约占6成;相对清明端午,五一市场社会集团仍有较强的出游消费惯性,因此建议将其作为策划和投入的重点,功夫节作为多年培养的成熟节庆活动品牌,建议移至国庆,配合亚运会召开的氛围,丰富国庆黄金周活动。楚文化节作为地域文化节庆活动的尝试,同时也考虑到湖北湖南作为外来人口大省的潜在客源。
泼水节(7.10--8.22日)其中包含的主要节日为泼水节、七夕情人节。09年暑期共接待入园人数为228,408人,其中日场游客为16万人,夜场游客为6.6万人。较去年同期,夜场大幅上升,但日场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景区日场硬件投入和舒适度不够,无法满足8090后对舒适度的要求。10年的泼水节应注重硬件项目投入,提高舒适度,从单纯打水仗的传统概念上升到休闲为主、感恩节(8.28-9.28)
传统上中秋节人们出游意愿较低,但由于深圳外来人口特点决定了个性化活动的吸引力,学生市场排除意外因素,在教师节和圣人诞辰活动的覆盖影响下应获得较好恢复,加上9-10 国庆节
狂欢季(10.16-2011年1.3)
其中包含的主要节日为聊斋夜、光棍节、圣诞节、元旦。聊斋夜、光棍节、圣诞节的主要目标消费群为本市或者周边地区的年轻消费群体,元旦主要消费群体为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家庭或者散客,年轻市场潜力巨大。第四季度是大企业举办庆典的高峰,以上各类活动营造的狂欢气氛有助于吸引此类市场的关注。篇二:哈尼十月年节策划方案1 2015年古城镇河西村哈尼“十月年”节
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传统哈尼族村落河西村坐落在镇沅县古城镇政府驻地以南19公里,是镇沅的“南大门”,这里的好山好水孕育了一群善良朴实的哈尼族人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守护着这片纯洁的心灵圣地,直至今日哈尼族人口仍占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他们团结互爱,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热情好客。
“十月年”节是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哈尼语称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十月年”节是哈尼族内容最丰富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此次活动由古城镇政府主办,河西村委会承办。通过举办此次节庆活动,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发掘河西本土地区的哈尼族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民族文化,为河西村打造生态、人文旅
游打好宣传及基础。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全天
(二)活动地点
河西村大丙州
四、活动流程及内容
8:00-12:00 斗鸟、陀螺等自由活动 12:00-14:00 逛农特产品一条街,参观哈尼族农特产 品,享受“舌尖上”的哈尼美食
14:00-17:30 拔河比赛(由河西村7个村民小组各出
一队以轮赛的方式分出胜负)17:30-19:30 摆长街宴,喝生态茶,品哈尼特色菜 19:30-20:30 民族系列特色歌舞表演
20:30以后 三弦奏乐,芦笙欢舞,男女对歌篇三:田园赛马狂欢节活动方案
田园赛马狂欢节活动方案
“逃离城市,牧马田园”;生力军“三月三”田园赛马狂欢节;活动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概要;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背景; 1、2014,广西壮族“三月三”将成广西法定假;“三月三”如何在不失传统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创新?;
2、城市生活,喧嚣、嘈杂、压力??;城市,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质量却在下降;城市,是个围城,很多人涌向城市,也有很多人“逃离;逃离喧
“逃离城市,牧马田园”
生力军“三月三”田园赛马狂欢节
活动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概要
三、活动内容
一、活动背景 1、2014,广西壮族“三月三”将成广西法定假日,全区放假两天 “三月三”如何在不失传统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创新 ?
2、城市生活,喧嚣、嘈杂、压力?? 城市,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质量却在下降。
城市,是个围城,很多人涌向城市,也有很多人“逃离城市”;
逃离喧嚣,逃离按部就班,逃离环境污染;寻求富有激情的生活,有机生活,绿色生活。
雾霾
堵塞
压力
城市人,逃离城市??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车自驾游;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周末去度假村享受;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回归自然。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广西首次最高规格、最高标准的马术表演大赛
广西马术协会2014联赛第一场比赛
广西14个马场参与,职业化马术表演团队
传统赛马+贵族马术表演的完美结合吸引南宁市广大市民及时尚人士
二、活动概要
1、活动概要
时间:4月2日-3日(农历三月三)
地点: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生力军休闲农庄
主办:武鸣县人民政府、武鸣县旅游局 承办:《印象·壮乡》生力军休闲农庄 广西马术协会 协办:砺剑全案、镭射广告、欣荣广告 媒体:广西电视台、南国早报、南宁晚报、南宁电视台、广西新闻网、南宁时空网
2、活动主形象
2、活动主形象
3、场地规划
互动游戏区(有机果蔬)钓 鱼 区 赛马区 饮 食 区
互动游戏区(放养禽类)露营区
篝火 音乐派对
4、场地布置
门口布置
4、场地布置
现场吊旗(布满农庄)
4、场地布置
晚会舞台
4、场地布置
壮乡歌圩舞台
4、场地布置
三、活动内容
整体活动内容 3月29日
广西2014年 马术联赛新闻发布会 4 月2 日
开幕仪式 马术表演大赛 美食街 互动游戏 壮乡歌圩 壮乡宴 篝火音乐派对 露营 4 月3 日
马术表演大赛 美食街 互动游戏 壮乡歌圩 壮乡宴
1、新闻发布会
活动时间:3月29日 早上10:00~11:00 活动地点:生力军跑马场 活动参与:政府领导、生力军领导、广西马术协会 活动内容:
1、领导致辞
2、启动仪式
3、马队亮相
2、田园赛马狂欢节开幕式
活动时间:4月2日 上午9:00-10:00 活动地点:生力军跑马场 活动参与:政府领导、生力军领导、舞蹈团体 活动内容:
1、领导致辞
2、启动仪式
3、舞狮表演
3、广西首届马会联赛(首场比赛)活动时间:4月2日 上午10:00~12:00 活动地点:生力军跑马场 活动内容:职业绕桶赛(竞分赛制)
职业绕桶赛
3、广西首届马会联赛(漂亮马模)
活动时
间:4月2日 上午10:00~12:00 活动地点:生力军跑马场 活动内容:模特表演
4、阿里妈妈美食街(阿炳师傅烤全羊)
活动时间:4月2日 中午12:00~14:00 活动地点:生力军农庄美食街 活动内容:
1、壮乡美食
2、阿炳师傅现场表演
3、美食现场销售
烤全羊
壮乡美食
品美食
5、市民牧马田园篇四:哈尼族长街宴综述
红河县甲寅乡哈尼族长街宴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长街宴作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观、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面对当今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旅游开发的趋势,以哈尼族长街宴文化为切入点,发现民族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互动与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传承、保护问题,以及政府在开发哈尼族长街宴文化中应注意的方面。并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哈尼族 长街宴 节日文化
一、哈尼长街宴的来源及历史
根据《聪坡坡》的记述,哈尼族先民们最先生活在一个叫“虎尼虎那”的地方,后来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战争的原因而被迫迁徙。先民们至少迁移过9个不同的地方,其中因战争而被迫迁徙的次数就至少有4次。但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先民们都要在新地选寨址、立寨石、立寨门、开梯田、建新房、举行农耕祭典、摆长街宴。至少从“惹罗普楚”开始,作为节日宗教活动的重要一环,每年一度的长街宴都不可或缺。长街宴,是哈尼族村民一年一度举办的集体性宴饮狂欢圣宴,是农事祭仪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其最早的记载可见于著名的神话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简称《聪坡坡》)。公元7世纪哈尼族就已定居在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了,如果由此推算,长街宴发展到今天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根据不同地区节日举办的特点,长街宴有“苦扎扎”节、“昂玛突”节和“十月年”的长街宴三种类型。
二、哈尼长街宴的研究现状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 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街宴作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民族性格、传统世界观、梯田文明及传承手段的象征,是大型宗教节日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更是哈尼族更新与再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国内研究民族文化保护的科研成果有很多,但是以现代化背景下为切入点来探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文章数量不多见。特别是以哈尼族长街宴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文章更少。目前相关的文章有:唐雪琼《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地理研究》2011年第05期)、计志宏,陈雪慧《论哈尼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6卷 第01期)、解世康[ 江 苏 ]《世界上最长的宴席——哈尼族长街宴》(《烹调知识》2009年第05期)、陈永邺,洪宜婷《哈尼族长街宴象征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9卷 第01期)等。
三、哈尼长街宴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碰撞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地方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本文
通过元阳哈播、绿春两地长街宴节日活动的实地调研,研究哈尼族长街宴这一节日活动在旅游发展中的演变过程。研究指出:在旅游活动的影响下,在地方政府的引导或主导下,哈尼族长街宴为了适应游客传承的来自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经历了地方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认同走向世界文化。
从哈尼长街宴的嬗变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任何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本身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与经济结构关系中形成的地方传统文化,随着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而不断进行调适与重构,并重新定义了地方文化认同的内涵与特质。由特定的地方文化实践所定义的地方性本身,也在不断被再生产、再建构出来。理解地方性的变迁过程,必须从理解特定的地方经济结构与社会关系入手。现代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节日文化传统的繁荣,客观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必须注意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游化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将文化实践打包进行商业化“销售”的过程,而是文化内涵本身地方性不断重构与再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文化传统内在的变迁,是民族文化研究中值得关注与讨论的问题。
四、哈尼长街宴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哈尼族作为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迁徙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类型繁多、色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对于增强哈尼族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哈尼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多种现代价值长街宴是哈尼族绵恒浩荡古老历史的象征。哈尼长街宴在十余年的旅游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嬗变的痛苦,获得了成功的辉煌。在发展旅游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走向世界文化。
哈尼长街宴在十余年的旅游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嬗变的痛苦,获得了成功的辉煌。在发展旅游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被包装、重塑成旅游节庆产品,从哈尼村寨走向旅游市场,从地方走向世界文化。然而要很好地保护传承长街宴的发展,有以下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1、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同步发展, 重点提高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采用各种宣传手段, 比如: 广播、电视、报刊、文艺活动等手段来宣传正确的观念。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很重要,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有助于适应并发展现实生活, 对现代文化的掌握时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确保民族文化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 教育人们注意现代科技与传统的勤劳美德的衔接、注意竞争意识与友善观念的整合、注意商品观念与诚实守信的统一, 重点提高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 防止伪民俗对民族文化的侵蚀。许多民族文化都极为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或消失, 就不可能再复制甚至很难再恢复。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所以还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旅游教育, 树立“文化为本”的旅游开发观念, 促进民族地的可持续发展。
2、正确处理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传承的关系尽管民族旅游对当地民族文化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以保护民族文化作为幌子来限制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因为, 民族文化的价值就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和认可的。所以,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采取既开发利用又保护的态度。保护不是封闭地展示, 而应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在保护好民族特色的前提下与现代文化的衔接、整合、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对民族同胞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在不伤害民族感情的前提下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为民族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二)强化“教育为本”的思想
1、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了提高西部地区人们的素质,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同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依从了以汉文化为基础的传统教育体系, 这样的教育忽视了多元文化的传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体系应有其特色, 应该有一套不同于汉族地区的教育体系, 应将民族文化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首先, 明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目标。与汉族地区的教育相比, 民族教育应肩负双重任务, 一要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二是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第二, 合理设置基础教育课程。从民族实际情况出发, 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丰富学校课程的形式, 让民族文化走进课堂, 一些民族工艺通过手工课或实践课来进行传授, 让民族节庆走进学校课程, 在民族课程传授的过程中注意民族语言的使用。第三, 培训适合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师。民族地区的教师不仅要懂得必要的学科知识, 还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寻找适合民族学生的途径, 将民族文化很好地贯穿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使民族艺人走上讲台, 既可以丰富课程内容, 又使民族文化传承得更为直接。第四,完善民族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过程, 民族地区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有别于汉族地区,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考察其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 更应根据民族的实际情况, 考察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 所以要更新评价方式, 丰富评价方式, 使评价制度与学习方式和内容相吻合, 引导教育过程的正确进行。基础教育尤其重要, 这是由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青年一代承担着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任,不可忽视!
2、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途径, 这种投资方式有着收益周期长的特点。在民族地区, 尤其是在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进行这样的投资, 投资主体难免会有权衡、取舍。而职业技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利用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为当地培养大量本民族的中高级人才, 为地区的发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为民族经济的发展蓄势。在一些民族旅游较为发达的地区, 多数当地的民众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低的如同清洁工等的体力劳动型的工作, 而与那些和旅游产业相关的重要的管理、决策岗位是无缘的, 这样, 获得大的利润的就是旅游公司或政府, 而人们却依然是弱势群体, 在开展民族旅游的过程中, 民族旅游的蓬勃发展能给当地居民也未必能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所以, 应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 培养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人才不完全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 也有利于传承本民族的文化, 减少歪曲文化现象发生的频率;更有利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世界更了解民族文化, 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完善政策法规, 发挥政府优势
1、完善相关的保护性政策、法律法规
近年来, 国家为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 出台了许多政策, 其中包括对旅游业的优惠政策, 但诸多都是对旅游景区的选择、旅游景区的税收和旅游业从业
人员的相关规定, 缺乏对旅游文化的规定, 比如, 在旅游设施建设上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景区兜售的产品也应具备民族特色,这些更需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的配合指导。相关政策可以使旅游景区的产品有法律保障, 相关人员在旅游开发中也就会采取科学的、合理的保护措施, 减少盲目的、粗暴的开发方式, 减轻民族旅游经济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冲击。
2、政府开发民族旅游中要立志富民, 保护族人
一种民族文化, 如果没有民族人们的参与, 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 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和传承文化, 还应该保护族人, 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的本民族传统知识的人。而将“富民”作为开发旅游资源的宗旨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从长远看, 更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因为, 在有些民族地区, 旅游地的居民被从保护区和旅游地强行驱逐, 日久, 种群文化将渐渐丧失。例如肯尼亚的国家保护区开发过程。有的旅游改变了当地居民生存的方式, 而居民又没有从中获得足够多的利益来维持生存, 故被迫背井离乡, 这是变相的驱逐, 例如墨西哥的原始森林开发的过程。
3、政府要积极组织高效的培训工作, 提高旅游业人员的素质
文化旅游区的建设能否忠实于它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 成为其能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文化生态遭到破坏, 必将危及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决策、管理层人员的素质很关键。只有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才能在实际操作和规划种自觉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在培训中, 政府还应组织人力进行民族文化工作的挖掘工作, 扩大民族文化的内涵。篇五:旅游节策划书 2011年第一届大学生桂林旅游节
活动策划书
爱桂林,爱旅游
主办单位:桂林宏途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桂林市旅游局
合作单位:桂林桂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活动时间:2011年9月25日—11月11日
目录
活动背景--------------------1 市场调查分析--------------1 活动期间客流量预测-----2 活动前景分析--------------2 合作单位------------------------错误!未定义书签。策划执行--------------------3 活动优势--------------------4 活动口号--------------------4 活动内容--------------------4 活动目的--------------------4 活动主要形式--------------5 活动的时间、周期--------5 活动对象--------------------5 活动宗旨--------------------5 活动主要内容--------------5 宣传方式--------------------9 活动背景:
1.2011年桂林正在创建桂林文明城;2020年桂林将打造建成世界旅游城,形成旅
游产业集群区,成为国际旅游客源集散地。桂林是个著名旅游名城,拥有大批旅游景点项目,并且地理位置优越。桂林市有八大高校十万大学生,加上广西省各高校和湖南附近高校共几十万大学生。每年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众多,市场条件良好、前景光明。在市场前景光明的优势下,需着实发展景区品牌,不断地提高景区的竞争能力。2.金秋十月,正是外出旅游的好季节,本公司借助这个机会,联合景区、学校策划
一场属于桂林高校大学生的旅游节,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让学生的出游省事、省心、省钱,玩得更加尽情、开心,让景区得到更好更多的发展。
3.作为一次旅游节,首先必须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才能在市场中产生影响力;桂
林旅游景区发展迅速、成熟,对于旅游节的策划举行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市场调查分析:
1.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不断在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在校大
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3岁,是一个潜在的出游率较高的旅游客源市场。桂林市有八大高校十万大学生,整个广西省包括湖南省附近周边的高校共计几十万名大学生。学生们每年都会有以班级团日活动、实践考察、社团活动、自发组织等各种不同目的的出游,鉴于桂林市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每年的大学生出游总人数和人均出游次数相当高。2.根据旅行社的数据来看,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长,旅游消费逐
渐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隐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旅游企业缺乏必要的研究和市场调查,在校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缺乏针对性、目标混乱、缺乏主题性等一系列问题。3.从旅行社的角度出发,提供优质实惠的旅游项目价格是占领大学生市场的必要条
件;从景区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市场的需求和喜好,并且据此不断的改进景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是占有大学生市场的发展路径。从长远来看,大学生市场规模庞大,旅游企业可以提前培养强有力的潜在市场占有率,因此实行大学生集
体旅游计划成为了旅游发展的一条高效的创新道路。
活动期间客流量预测:
活动前景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参加旅游活动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可以预见,大学生市场是旅游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部分,将来可培养发展为旅游市场的中坚力量。桂林城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熟,进而不断带动整个广西省的旅游业发展。广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旅游企业可以结合市场的需求,提高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之下,利用大学生旅游节的平台把市场的范围从桂林拓展到广西省,乃至
于推广到全国的大学生当中;因此往后的第二、第三届等可以逐渐扩展市场范围。
旅游企业适应多需求的市场已经成为基本趋势,桂林的旅游文化有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去挖掘,重视旅游文化的内涵。借助大学生旅游节活动,把桂林的旅游文化推广,让游客玩在桂林城,心也留在桂林城。
创新是大学生旅游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旅游对社会潮流变化具有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大学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创新和改革。因此,只有重视大学生市场,把握市场先机,才能赢取最大利益,为桂林城旅游事业做出一份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哈尼族舞蹈教案
高中舞蹈教学课教案
课题:民族民间舞教学(哈尼族舞蹈组合)教学目标:1、2、3、4、5、了解哈尼族的栖息地; 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原生态舞蹈; 了解哈尼族舞蹈的特点; 教会学生一段哈尼族舞蹈组合;
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身体协调性以及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哈尼族舞蹈的步伐与动态变化练习;并能让学生配合音乐独立完成哈尼族舞蹈组合,找出一些舞蹈动作的由来。教学准备
1、课前教案准备;
2、对哈尼族舞蹈特点做到熟知;
3、准备一套哈尼族舞蹈组合;
4、准备舞蹈组合音乐。教学内容:
1、介绍哈尼族的栖息地;
2、介绍原生态舞蹈的定义;
3、介绍哈尼族舞蹈特点;
4、教学生一套哈尼族舞蹈组合;
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述法并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分析
哈尼族主要聚居住在云南南部的红河州、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
原生态舞蹈艺术是民族舞蹈的根和源,没有原生态,就谈不上民族舞蹈传承、发展、创新,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中蕴蓄的大量民族民间风俗内涵。
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动律可概括为“上稳下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刚柔相济”的特点。所谓“下稳”就是指舞蹈时主力腿的屈伸稳当,稳而不僵。这个“稳”,凝结着哈尼族长期以来农耕生产劳动的功力。“上活”是指上身和手臂的动作自如灵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是指在动作上、下的过程中不散架。“刚柔相济”是指动作有刚有柔,相互结合。在跳哈尼族原生态舞蹈时拧身摆臂、臀、膝上下起伏、左右摆扭的动作过程中,必须掌握“上稳下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刚柔相济”的功法及动作的连贯性和重拍向下的特点,才能完整地体现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的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传统舞蹈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
1、2、向学生介绍哈尼族的栖息地;
介绍原生态舞蹈的定义(在阐述的过程中可融入此次课堂教学内容来帮助阐述)
3、向学生介绍哈尼族舞蹈特点“上稳下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刚柔相济”;
4、哈尼族舞蹈组合教学:
① 让学生在舞蹈教室3点的位置排成横排,面对3点方向; ② 告诉学生舞蹈节奏为2/4拍;
③ 由我先示范教学动作,并让学生模仿,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提示学生步伐,体态和细节的变化。
④ 让学生在模仿后独立完成舞蹈动作,然后在我的进一步指点中完善舞蹈体态。
⑤ 在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舞蹈动作后由我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第一次音乐与舞蹈的合成。
⑥ 让学生独立完成配乐舞蹈组合。教学小结: 回顾哈尼族的栖息地和舞蹈特点,并能让学生了解所学哈尼族舞蹈中部分动作的由来。课后作业:
1、课后多练习哈尼族舞蹈组合;
2、课后查阅资料,再学习一些其他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简单动作,并能说出该舞蹈动作的由来。
第四篇:浅谈哈尼族的传统米酒(最终版)
浅谈哈尼族的传统米酒
摘 要:在云南的许多哈尼族村寨中都流传着自己酿酒的风俗习惯,而米酒是哈尼族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通过简单探讨哈尼族传统米酒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哈尼族;传统米酒:酿酒工艺
中图分类号:1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74---02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素有以酒待客的习俗,哈尼族也不例外。在哈尼族人的传统观念里。酒是能让人打开心扉的奇妙饮品,向客人敬酒是表示自己良好祝愿的重要礼节。在各种节日和仪式中,酒也是寄托人们丰富感情、活跃气氛的必需品。而在云南的哈尼族村寨中也都一直流传着自己酿酒的风俗习惯,米酒是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通过了解哈尼族传统米酒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哈尼族概况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人口约有140多万。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以及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哈尼族信仰主要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构成。人们对大自然如风、雨、雷、电、地震、日蚀、月蚀、冰雹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现象不解,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主宰,这种神秘力量被称为“神”和“鬼”(精灵)两个不同的属性,并有善恶之别。哈尼族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一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家庭聚居而成。哈尼族的传统住房是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形成的楼房,楼房分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囤粮,上层堆放瓜菜杂物。
哈尼族日食两餐,主食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欢吃大米、玉米蒸成的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馒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并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丕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比较有名的风昧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筮炖蛋清、煮坨圆子等。另外,豆豉是每餐必不可少的食材。豆豉的吃法很多:将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烧熟做主菜;将豆豉切片炸香拌辣椒面当咸菜等。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西双版纳的馒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味苦涩,但能消暑解渴。
哈尼族也有着较丰富的节庆礼仪食俗。按照哈尼族的传统历法,可以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每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人室内,全家每个成员都必须吃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份最高的老人。另外,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除此之外还有小寨神、端午节、新米节等许多传统节日,在节日中都要准备丰盛的食物进行庆贺,其中,酒、鸡和糯米饭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在每年七八月间,云南红河地区的哈尼族还要举行盛大的喝新谷酒仪式,预祝这一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届时要捋下新谷百余粒,炸开花,放入酒瓶内泡酒,并备下丰盛的酒菜,请亲戚朋友品尝新谷酒。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到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待客食品讲究食多量大,真诚实惠。客人离开时,有的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宴请客人时有男女分桌之习。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男桌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在女桌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二、哈尼族传统米酒
在云南哈尼族村寨中,每年举行重大节日之前,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其中,米酒是哈尼族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紫米酒则是哈尼族地区最著名的米酒。这种米酒主要以紫米为原料,由于其制作成本很高,人们一般不用紫米作为原料。而以玉米、稻谷、高粱替代。米酒主要以清香型为主,一般不带曲味,这和当地人的口味有关。通常情况下每年每个家庭至少酿造两次,至于以何种作物为原料,主要取决于当年作物的产量。另外,米酒的主要酿造工具由一个大木甑子和一个大铜锅构成,酿酒时相互配合使用。在哈尼族村寨中,酿酒工具由村长保管,需要酿酒的村民需提前预定工具的使用,以免形成同时间使用工具的冲突。使用结束之后须及时归还,另外要挈带一斤或两斤酒作为村长对酿酒工具的保管费。
三、哈尼族传统米酒的酿造工艺
哈尼族的酿米酒工艺和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的酿酒方法基本相同。传统的酿造工艺主要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料:在哈尼族村寨中,酿酒的选料主要取决于当年粮食作物的产量,一般选用成色好的玉米(包谷)、稻谷、高梁和小麦(基本不用)。每次酿酒需原料200斤左右。
2.蒸煮:将选好的原料放人大锅,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进行蒸煮,大约5个小时左右,煮到能捏烂稻子粒的程度方可。待原料煮熟后再晾一到两个小时,以半干半湿的状态为宜。
3.发酵:原料晾晒之后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并放在大唐子里捂起来,让酒曲完全渗透到原料中去。其实,整个发酵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将拌好酒曲的原料装入密封的大唐子里发酵一个星期左右,接着就可以联系酿酒工具了。
4.蒸馏:发酵结束后,把酒料拿出来,放人大的木甑子里,同时要放人适量的甘蔗叶和少量辣椒,这个主要与调节酒的度数有关。之后在酒料上面加上冷却用的小铁铜锅,把整个装置放进大铁锅里进行蒸馏。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从开始起火到出头酒的过程中,孕妇、小孩禁止在酿酒房出入,并且不允许人大声喧哗、吵闹等,以免影响酒的品质。
经过大约5个小时左右的蒸馏就开始出酒了。第一道是头酒,先接一点尝下味道以确定酒的度数,一般头酒度数很高。许多人家都是把头酒单独收集在酒坛里存起来,以免以后出的酒度数不够,用头酒弥补。接完头酒后,待酒的度数恢复到四十度左右时就开始接正式喝的酒了,其实酒的度数要根据各家的口味轻重来定,一直接到没有酒的味道为止。人们把最后接的酒称为淡酒或者尾酒,一般适合于妇女和老人饮用,尾酒也可以起到调低高度酒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在蒸馏过程中,甑子上铜锅的水要不断轮换,以防高温过度,造成酒的挥发。一次酿酒大约能酿出30~50斤左右。至此,整个酿酒过程就结束了。
酿造结束后,要及时把工具洗干净并送还给村长,另外附带自家酿好的酒作为酒具的管理费。至于酒糟,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来讲,可经过晾晒后再次蒸煮重复使用。一般情况下,将酒糟晒干后放一段时间做为牲口的饲料进行利用。
四、结语
哈尼族人热情好客,素有以酒待客的习俗,而自己酿酒是勤劳的哈尼族人长期延续下来的一种自给自足的传统表现形式,其中,米酒是哈尼族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哈尼族传统的酿造米酒的工艺很多,因每个支系的不同也有些许不同之处,但总的来讲酿造过程基本相同。本文提到的上述酿造米酒的方法所产出的米酒度数大概为40度左右,产出的米酒口感好、纯正甘甜、酒质好、酒精含量低,适量饮用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很受当地哈尼族群众的欢迎。现在:有些哈尼族村民开始大量酿酒,进行销售,价格低廉,不仅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
第五篇:小游戏拔腰(哈尼族)
两人互相侧身反抱对方腰部,双脚不许移动,収令后尽力将对方抱起,以将对方的双脚抱离地面为胜。可采叏三局两胜制,人多时可采叏淘汰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