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汇编)

时间:2019-05-13 07: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

第一篇: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

文章标题: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金秋十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

全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已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决定》通过后,各级党组织,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首先进行了认真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认识的深化,贯彻的进行,落实的到位,必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县房管局党总支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照《决定》中,关于对房地产管理工作的论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就和谐社会建设几个重要问题形成了共识。全体同志一致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房管部门主要是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

一、和谐

和是和睦、协和、亲和、融和,谐是协调、统一、全面、包容。和谐是凶狠、残暴、分裂、争斗的反义;是合作、和平的深化与升华。

安顺谓和,协调为谐。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国际国内,古往今来,无数圣人先哲,仁人志士提出了许多美好的构想,勾勒了世界和谐、自由美好的画卷。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头偕老、家庭和睦、关系融和,这是中化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和谐。传统的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和谐,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传统美德上升为治党治国的基本方略,治理人与社会的思想、道德理念,维护国家发展与稳定,统一全党、全体人民意志的意识形态,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和理想追求。

《决定》中的和谐,是理论化与理想化的上层建筑。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社会若干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事务、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表层、深层及之间的关系。总之是社会系统各个方面、各级层次之间的和谐。

二、和谐社会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联合攻关,数次修改,凝聚各方智慧,最后形成了经中央全会通过了《决定》。内容包括九个方面,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背景,为什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第二层基本方略,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第三层是实现基本方略的具体措施,包括六个方面,社会事业、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活力和党的建设,共二十八项具体政策。

《决定》的产生尊重历史,尊重实际。《决定》的制定,符合国情、党情、民情。基本方略统领全局、构画未来。内涵博大精深,政策措施深谋远虑,相互促进,易于遵循。

《决定》开宗明义,开篇就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的必然,是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把握一个时代的转换:是从“发展是硬道理”转向更为科学的发展,要从“一部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要以和谐社会代替稳定压倒一切,让全体老百姓感受到一个崭新的社会气象。

全面学习,深刻理解,落实《决定》,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时代背景。纵观内外,面临六大矛盾和问题:世界面临和谐与反和谐;我国社会在发展中不和谐的因素增多;我国社会在前进中不和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需求增大,贫富矛盾越来越大;经济变革中的深层矛盾,日渐显现。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意志和目标。同时,改革之后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社会失信问题、社会素质偏低的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敌对活动等等问题,全党、全民必须高度警觉和解决。只有和谐才能凝聚力量,才能成就伟业,只有和谐中华民族才有复兴。

(二)几个基本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其目标和任务必须分步实施,逐步实现,2020年以内初步建立起法制更加完善,权益得到尊重与保障,社会差距缩小,家庭财产增加,人民富足生活,成员充分就业,保障基本建成,服务完善,管理得当,道德提升,素质提高,活力增强,秩序良好,效率提高,环境好转的小康社会,新的人际关系形成。

实现了这个目标以后还有新目标,更高层的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改革与稳定、党的领导。

和谐社会是一项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属性一直在探讨之中,六中全会《决定》概括为和谐社会是社会

主义本质属性,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不是社会的形态,而是社会群体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建成和谐社会是一项新的历史任务。

1、从广度上看,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同时建设。也就是常说的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四个文明一起抓。

2、从深度上看,和谐社会建设虽不直接涉及经济问题,但却概括了包括经济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

3、从力度上看,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人人融入和谐之中,没有人不需要和谐,人人都要依靠和谐。立足当前,一步一步的方可实现和谐。

4、从实践来看,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为精髓,以人为本为前提。

5、从发展来看,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实践。

6、从人民群众需要上看,和谐社会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和睦的社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从和谐社会内在的要求上看,和谐社会建设有自身的标准、尺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对歪曲和谐、不和谐的一种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共享和谐。在和谐社会中,人更要有现代素质和高度的文明。

三、和谐的人居关系

房管部门是社会主义大家族中的一份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决定》中有四处直接提到房管工作,多处涉及房管工作。学习、贯彻、落实《决定》,就是要找准我们工作的位置,找到存在的差距,找出不和谐的因素和影响和谐的因素,再定出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的要求,房管部门主要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居住关系或人居关系。

(一)建立和谐的居住关系。通过宏观指导、行业管理和微观建设的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关系,使之达到人与人之间居住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生息和谐。具体说就是按照立足规划、强化调控、科学发展、建设宜居的要求,抓好产业发展,为城乡人民,为市场提供质量优良、经济实惠、功能齐全、环境美好的住房。

(二)调节产业收益的分配关系。房管部门虽然不是掌握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职能部门,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具有参与调节、影响产业收益分配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宏观管理中,为产业建设提供模式、标准,影响着建房成本的高低。第二在交易过程中,指导房价,利用收费、协税影响房价的高低。第三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困难户的购买或租用给予济困。

(三)社会公共服务关系。主要是为居住者、建设者提供服务,也包括三个方面:有强制性服务,事后跟踪性服务,市场需要性服务。

围绕以上三大关系,县房管局已经做出工作部署。当前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决定》精神。结合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的人居关系,广泛开展讨论,人人写出学习体会。积极开展和谐机关创建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和谐之源,人人争做和谐之事的创建局面。

二是组成专班对房地产业发展进行全面调查。着手编制房地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争取县委政府尽快出台加快房地产业发展的决定。

三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开展城市居民基本住房普查工作。建立房地产市场交易大厅,健全房地产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者和居住者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

第二篇: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丁振阔

(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本文从和谐劳动关系概述着手分析,接着分析了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在针对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政府、企业、工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关键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企业;家庭

O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Ding Zhenkuo(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Abstract:To build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ar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basic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is article from the outlines of th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to analysis,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labor relations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and presents the reasons i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of, and finally in the foundation of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o propos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by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Labour union and laborer individual four aspects.Key words:Construction;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Government;Enterprise;Family

一、和谐劳动关系概述

1.和谐劳动关系定义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条件等)的关系。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部署。(1)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2)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

在要求;(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保证;(4)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劳动关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办理劳动争议案件96.4万件(含上年未结争议案件)。其中,当期立案69.3万件,当期案外调解23.7万件。当期立案的劳动争议案件比上年增长98.0%,涉及劳动者121.4万人。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2.2万件,涉及劳动者50.3万人。仲裁机构当期审结案件62.3万件,结案率为86%。年末累积未结案件10.4万件。那么在各种分类的统计里面,劳资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第一位[2]。

以上数据说明,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领域中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2.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1)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尽管企业普遍实施了劳动合同制度,但由于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劳动合同格式化现象严重,一些劳动合同不是在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履行;国有企业集体协商签定劳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在非国有企业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难度较大,很不利于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障碍。

(2)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工资增长缓慢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通胀的发展和CPI指数的持续走高,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升反而相对在下降,特别是靠工资过日子的一线员工生活幸福指数在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背离了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所以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控工资分配,尤其要加大对低保户和下岗困难职工的帮助,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和低保费。

(3)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当前工资支付立法层次低,对扩大就业、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等措施,操作性不强;对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在立法方面还基本上是空白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制约了加强和改善政府驾驭行政能力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4)劳动合同实施不够规范。如国有改制企业改制后签定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突出。并且由于转制过程中缺少制约和监督机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集资款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转制企业还强迫职工以低价买断工龄等等。

三、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1.劳动力供大于求

经济发展虽然创造了许多新岗位,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新增的大中专毕业生,都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据报道:2011年末中国失业率大约在4.1%,但这个数字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农村1.5亿富余劳动力,如果把这两部分人合并计算,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以上[5]。就业形势的严峻,是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始终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2.政府定位的不准确

目前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的处理中往往偏袒于企业一方,政府的最主要责任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推动经济发展的任务主要是由企业完成的。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竞争机制的确立使非公有制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分。政府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常常会在劳动争议的处理过程中偏袒企业一方,而忽视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如在部分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转改制过程中存在政府部门或主管单位重视国有资产保值而忽视职工利益保障的问题。

3.诉求表达及矛盾调处机制的缺失 劳动者缺乏诉求表达的通道,例如工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应是工会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但目前我国工会普遍存在的日益行政化边缘化,使其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作用越显尴尬,甚至大部分情况下处于失语的状态,很多非公企业中甚至没有工会。工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跟不上,作用不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摩擦,“有冤无处申”,很难得到援助,更容易采取极端的甚至非法的手段,劳动争议调处和监察力度不够,造成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劳资冲突实有加剧趋势。

4.相关劳动政策、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主要调控手段,以完善的政策、法律制度作为强大后盾的。然而,由于中国处于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市场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的地方计划色彩还很浓,甚至起到主导作用。而目前的相关劳动法律制度还存在规定过粗,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劳动者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武器。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个人觉得应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面着手:政府,企业,工会,家庭个人。

1.从政府方面

(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尽管《劳动法》等三部相关法律已经颁布实施,对劳动关系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劳动关系领域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然而相应的法律却没有解决相应问题的规定,所以政府要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立法建设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既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我国自身情况的法律。

(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动关系市场化问题,政府要成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发挥重要的宏观协调作用。一是要发挥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制定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制定出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框架、各项制度和准入标准,并采取措施予以贯彻落实。二是要发挥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平等协商的促进者的作用,为企业经营者和工会组织之间开展集体协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积极促进双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矛盾,寻求共识,实现劳动收益和资本收益的共同最优化。

(3)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基于目前我国资强劳弱的状况,居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容易在自然状态的竞争中受到伤害,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宏观调控。

(一)是要调整发展观,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

(二)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劳动力供求总量不平衡的态势。

(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造成社会不公引发各类矛盾。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五)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也是平衡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

2.从企业方面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责任的最后体现。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和员工是共生、共赢和共长的关系。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才会对企业负责。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员工的就业稳定,给予其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为其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帮助和促进员工实现个人发展。

3.从工会方面

(1)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在解决劳动关系问题中发挥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作用的基本保证。在企业开展工会活动是法律所赋予并受到保护的,按《工会法》的规定,在我国设立的企业都要设立工会组织。工会的任务和职责:一方面是反映职工的呼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协助企业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代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维护企业的利益。所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7]

(2)完善集体谈判机制。建立完善集体谈判机制,是工会在解决劳动关系问题中充分发挥职工合法权益代表者和维护者作用的基本途径。工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有一批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具有一定谈判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业务水平过硬,注重贯彻企

业与员工双赢理念的基层工会干部。这就需要地方劳动部门协同地方总工会对基层工会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培训。

4.从劳动者方面

(1)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劳动者应该经常参加相应的培训,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干一行爱一行。

(2)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劳动者还要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敢于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积极参加相应的法律讲座特别是有关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内容。

(3)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者应当树立共同体观念,企业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责任感,与企业共荣辱。同时还要尽可能加入工会,以加强自己在工资等一系列与企业发生冲突方面谈判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2006(2):54-55.[2]曾湘泉.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竞争力[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9):64-66.[3]顾光青.劳动关系:理论与不同模式的比较[J].学术月刊,2007(12):36-39.[4]罗科.大陆失业洪峰预警[J].凤凰周刊,2008,19(296):72-75.[5]王菊芬.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J].工会理论研究,2009,2(4):45-49.[6]涂晓亮.现状与问题思路与对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劳动关系扫描[J].劳动关系.丁振阔(1987-),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通信地址:广西桂林市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 经济管理学院 2011级研究生 丁振阔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595177868@qq.com

第三篇: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构建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法:分析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及现状,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医院质量管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真诚可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等,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结论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无论是医疗卫生部门,还是病人或社会各界,都应当相互协作,相互理解,使之形成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发生’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人与人的和谐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注重促进入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更是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在和谐社会中的举足轻的作用。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作为卫生系统的一员,怎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信任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早期模式是病人对医生专业权威的依赖,20世纪下叶。医患关系朝医患共同承担责任的方向发展。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由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两大部分组成,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一被动型医疗完全主动,患者完全被动;医生的权威不受任何怀疑,患者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1引导一合作型医疗和患者都具有主动性。医疗的意见受到尊重,但患者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1共同参与型 医疗与患者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疗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患者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和主要原因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导致医患关系矛盾尖锐化、冲突化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对医生和医院消极、负面情绪;公众个人对医疗服务状况和质量普遍有不同程度意见或看法,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多。

2.2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同时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出现打砸医院、辱骂、伤害、杀害医务人员事件屡见报端。

2.3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目前医患关系存在商业化的色彩与倾向,随着医院行业管理体制改变,医院的私有化和公立医院自负盈亏。医院更加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来维持医院生存、竞争和发展,使临床诊疗向高端消费、不适当消费发生异化,表现为以诊疗费不适当增高和高档设备、器材(一次性用品)不适当普遍应用为特征的过度医疗。

2.4法律诉讼化的倾向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制度的完善,近些年经医学会鉴定、接受尸体解剖、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情况越来越多。

2.5公众对医生和医院的矛盾感情和心理临床实践表明,不论哪一个社会、哪一个经济阶层的人,对医生和医院从心理上都是十分敬重和信赖的。都盼望医生和医院能提供及时、高效、便捷、温情、可承受的医疗服务。但是许多病人就医经历并不是愉快的,因此,患者和公众对医院和医生逐渐产生了畏惧、不满情绪,加上一些久而不决的医疗纠纷时常见诸媒体,从此引起广泛共鸣和义愤。如何构建信任和谐医患关系

3.1分担医疗风险。化解医患矛盾在当前的医疗领域中,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好医患矛盾,而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医院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医疗风险社会化分担机制。要公平、公正。在保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也应保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益。医疗风险,不但医疗机构及医师要承担,患者也应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整个患者群体的公平,同时也保障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公平,才能有利于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化解医患矛盾并不是单靠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一些规章制度或推出一些保险就可以完成的,作为矛盾的主体。患者在化解纠纷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患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是很难实现的,它需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各种相关场合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医务人员不仅要让患者了解医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技术性,而且也要了解其风险性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并要他们了解个人可能存在的特殊体质和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3.2转变思想观念 医疗服务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医疗机构必须重视市场经济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教育医务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和服务意识。医院应成立道德委员会,对医生行为和工作进行道德和专业评判,制定相应的利益冲突约束标准,使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利益冲突最小,体现出科学、及时、低耗、高效、可承受的医疗服务。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上帝,全方位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必须转变家长制的医疗作风,积极听取病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倡导医患双方共同研究治疗方案。

3.3要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在更加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将是现代化医院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医院应就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3.4要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实行医患协议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

督医院的医德医风。

3.5要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为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对沟通的感受、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对沟通的期望值;避免强求病人即时接受、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

3.5要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让患者放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

3.6要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3.7建立医疗告之制度,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要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坚持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新模式。做到让患者对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经治医生“五个明白”;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五个知道”;进而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五个放心”。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卫生部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从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诸多方面,积极研究探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作为卫生系统的工作者。我们也要积极努力,牢固树立忠实为群众、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四篇:构建和谐关系(范文模版)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关系本质上是对教育情景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界定。要求教师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增加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促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完成。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以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魅力感染、熏陶学生。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接纳现代教育新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努力成为品质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衣着整洁,谈吐文明,语言正确、规范、亲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你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外结合的美的享受时,师生距离就会拉近,师生关系岂能不融洽、和谐?正如卢梭说的“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我常常尽可能在每堂课前几分钟进教室,利用短短的几分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惑等。以诚相见、推心置腹、促膝谈心,既体现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尊重,也换来了学生对你自己的尊敬,教师要用爱心放飞希望。实施公平教育,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宽严有度,“鲜花”“青草”都需要阳光。

第五篇:论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123

摘要

检视当前的教育现状,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及教师缺少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将从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相关理论、和谐家校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有效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在教育中更好的体现大教育观,落实素质教育,最终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家校关系

I

Abstract Checking the present education,the school-edu ignoring the affect of family-edu,school and teacher lack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Building good home-school relationsthip always turn into a theme and a tendency on education reformation all over the word.This article will the home-school related theory ,the meaning and the valid statery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o as to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o creat a good education space.Better reflected in education Education Concept,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all citizens.Keywords:school education,home education,good home-school relationship

II

I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1 一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1

(一)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1

(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2 二 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依据..........................................2

(一)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2

(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2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3

(四)发展生态学理................................................3 三 当前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3

(一)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的思想观念偏差...........................4

(二)重智育的家校合作倾向.......................................4

(三)缺乏互动的家校沟通方式......................................4 四 影响和谐家校关系构建的因素......................................5

(一)学校方面....................................................5

(二)家庭方面....................................................6 五 基于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性措施..............................6

(一)营造和谐环境,形成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家校沟通状态..............6 1.创建和谐的文化氛围............................................6 2.营造公平、人性化的教育环境....................................7

(二)树立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7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家校合作提供制度与经费保障........7

(四)改进内容和形式,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8 1.建立多样化的家长会............................................8(1)遵循平等原则,营造沟通氛围...............................8(2)变换会议主角,形式多样化.................................8(3)加强会后联系,进行必要的个别化沟通.......................9 2.进行规范化的家访..............................................9(1)主动性原则...............................................9(2)全员性原则...............................................9(3)及时性原则...............................................9(4)巩固性原则..............................................10 3.设立并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10(1)家长学校................................................10(2)家长委员会..............................................10 4.开拓各种联系渠道,开展丰富的活动.............................10

IV

六 学习国外有益经验,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提供借鉴.................11 1.美国的经验...................................................11 2.日本的经验...................................................12

七、展望...........................................................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 谢辞...............................................................15

V

引言

自学校问世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教育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则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并采用一些新型的教育合作方式。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

“家校合作”目前尚未有一个涵义固定的概念,但是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因而,家校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扩展至与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一)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各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革,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就显的尤为重要。一是现代家庭形态的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首先,社会的变迁和计划生育导致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进而导致了家庭中人际关系渠道的减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不断加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显得束手无策;其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持续上升,而大多家长由于自己的不幸而对子女不负责任,疏于管教;再次,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将孩子从小就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隔代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二是流行文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当今世界已经被传媒覆盖,在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中,大众传媒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上述几种情况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因素,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和谐的家校关系有助于家长提高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只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难免会对教育孩子方式产生困惑。而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过程。而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教师会更加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其学习特点等,同时由于非血缘关系,教师更能客观地对待学生。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特点,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

(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向全球化,这种现状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二是学校的发展应当广泛吸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学校能够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家长也能够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其次,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持续有效的家校沟通,这也是对学校所形成的一种监督,也是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和谐的家校关系网络中,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持续关注使学校和教师不敢懈怠,从而有利于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反省当前的工作并努力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生的建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识来自于主体通过动作达到的对客体的适应,也就是说,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在其认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他总结出,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于周围环境的操纵及与之积极的互动。一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备“先入为主”的优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最初的经验,从而为其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儿童通常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家庭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是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皮格马列翁效应表明,对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若向孩子传递消极的期望则可能导致其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另一方面,学校是儿童的主要受教育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因其性质和特点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最具影响力的主要环境。为了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和家庭需要构建和谐的关系。

(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权力与职责是紧密相连的。权力意味着职责,既不能擅自放弃,也不能随意转让。同时,行使权力时,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职责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协调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力量,而其中家长的力量又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就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时,要授家长以管理权,委家长以责任,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

学校公共关系,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与公众之间发生的关系。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学校;它的相关公众,就是教职工和学生以及与之相关的家长和社区的相关组织等。学校公共关系工作就是指学校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而进行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中,美国开始运用人际关系的理论来研究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成果。这一时期学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重点是学校内部的公共关系,即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之间的公共关系问题,家长和社区还没有纳入重点。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美国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促进了学校向着开放系统发展。于是,学校内部与校外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这一时期,争取家长选择教育的运动、教师集体谈判的出现、各个利益集团对教育的要求等,促使学校向一个更开放的系统发展。家长的地位在学校公共关系中更加突出。

公共关系的先驱艾维·李认为,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它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公众学校也是如此,它已经不是一个四面高墙的象牙塔,它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为学校的发展谋求一个有利的环境,是学校管理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公共关系传播(包括对家长的公共关系传播),在社会中形成优良的形象,与社会各方形成融洽的关系。

(四)发展生态学理

根据美国学者(Bronfenbrenner.U)的发展生态学理论(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人的发展是个体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结果,而人的生态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不同结构和层次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结构和层次不同的系统,因其与个体关系的独特性而对人的发展产生特殊的影响。

根据发展生态学理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四个彼此关联的系统,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儿童亲身接触和参与其间、并与之有着直接而紧密联系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同龄伙伴等。中介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学校和家庭、家庭与邻里等。微观系统之间是否相互沟通和尊重,或保持价值观念上的一致,都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业表现。

如果家庭和学校在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和要求上存在差异,又不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沟通,便会使儿童无所适从,并对家庭和学校的要求产生困惑。如果教师对儿童的家庭背景知之甚少,对家长置之不理,或以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对待,一方面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长;另一方面也会削弱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权威性。同样,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和鄙视,也可能导致儿童对教师不尊敬,对学校失去兴趣。所以家庭和学校必须积极配合,在对儿童的教育态度、方式、内容、策略和管理上应保持高度的一致。

当前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合作已达成共识,即:对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一致,以加强教育的效果。基于这种

理解,我国学者提出了家庭、学校“一体化”的理论,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避免儿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避免各自作用的互相抵消,给学生思想造成混乱;也有利于实现两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的思想观念偏差

1.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由于教师与家长双方教育素养、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不一致,因此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的不同见解易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和矛盾。如在智障教育低年级阶段,教师通常会把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但是家长却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认字,生活方面的事家长完全可以包办。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生活自理技能在家庭中得不到强化,反而因家长的观念起到抵消作用。2.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如有的学生发展进度总是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智障学生总会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纠正多次,仍有反复。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不考虑实际情况就相互责备。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家长的矛盾,长此以往就造成家长和教师合作的鸿沟。

3.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衡。表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教师指挥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往往使家长处于被动服从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也缺乏参与教育的意识。

4.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教师和家长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是一种组织隶属的性质,而是松散的。所以交往的内容、形式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和家长没有形成完善的沟通模式,这样想达到对孩子教育观念和目标的一致性就异常困难。

(二)重智育的家校合作倾向

在教育中,家长对于学习性投资,如给孩子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书桌、学习辅导书、工具书等多数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且投资较多。但对促进孩子发展的其他方面,如趣味性的书刊或报纸,还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因此,家庭对孩子的物质投资方面呈现出一种重智育的倾向。而在家校关系中,目前家校沟通主要还是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大部分觉得互相联系是为了了解或通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因为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品德习惯与行为,可能导致一些孩子娇惯任性、缺乏毅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家校间的沟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家校沟通中,仍然只谈学生的学习,很少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中向家长宣讲科学的教育知识。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消极的,对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也是有影响的。

(三)缺乏互动的家校沟通方式

虽然目前家校沟通的形式比较多,有家访、家长到学校面谈、家长座谈会、电话交流、手机短信、网络交流、孩子转达、书信便条、学校开放日等等,但多数家校沟通的形式都是

学校、教师占主导的单向沟通,即只有校方的“传递信息”而没有家长的“反馈信息”,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双向的沟通与交流。通常,家长会都选择在期末或期中考试后,形成固定不变的会议模式:先由学校领导讲话,再由班主任公布成绩,然后再简单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简况,并向家长提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最后强调家长要与学校,老师配合等等。家长即使有某些意见或建议,会后去找老师也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充分地与老师交流。不少家长对家长会是又盼又怕,盼的是有机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怕的是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会被老师指责。这样的开家长会只能加大教师与家长间的隔阂。不仅家长会如此,很多家校沟通形式,如家访、学校开放日等,实际上都是由校方掌握主动权,由学校或教师决定沟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家长只能被通知来参加,而没有主动发言权,实际上,在沟通中要做到,教师了解家长的需求,注意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同样,家长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与教师沟通反映意见。除此之外,大多数家校沟通只是以一学期一到二次的家长会或电话联系为主,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很少采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少,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全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针对性。由于对学生的问题平时没有及时沟通,因此当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才通知家长来解决,家长往往会严厉的斥责学生,甚至有些家长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埋怨教师没有及早提醒。所以单一的沟通形式会造成沟通的不及时,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影响和谐家校关系构建的因素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态度。如果学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采取消极的态度,则家校合作就不可能收到实效。一旦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的态度,管理者们便成为家校合作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他们能够对家校合作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从而使学校教职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寻求与家庭的合作。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他们还能使学校保持开放状态,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支持和组织一些合作活动。此外,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的具体策划人和组织者,也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咨询者、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如果只有校领导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而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则和谐家校关系将很难构建。

2、家校双方沟通渠道的选择。在提供家校间信息沟通渠道方面,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学校与家庭交流的方式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媒介(如成绩单、家长联系本等)来传递信息,属于单向信息交流。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如家访、校访、协助课内外教学活动等)属双向信息交流。学校如果只采用单向交流方式,则家校合作效果不佳,如果较重视双向交流方式,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发出的信息做出反馈,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双方互动、双方获益,这样,家校合作的效果就更好。总之,学校应开通多种双向家校信息沟通的渠道,为家校合作提供信息基础。

3、学生的沟通作用。学生在家校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也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将学校概况、自身的学习状况、学校的管理状况以及学校所具备的家校沟通途径等情况如实告诉家长,家长就会了解学校及学生的在校情况,为家校合作奠定必要的信息基础。同理,若学生向学校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家庭教育的状况、文化背景、家庭的社会交际网络以及家庭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就为学校了解家庭、与家庭合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所以,学生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应该将家庭和学校的基本信息告知对方,这样才会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二)家庭方面

1、家长对教育责任分工的观念。家长已普遍认为与学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家长的理念中也普遍存在着家庭与学校“责任分离”的思想。持这种观念的家长认为,孩子一旦入学, 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职责,家长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在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方面,家长与教师是合作伙伴。他们自觉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业,补充和丰富孩子的各方面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家校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显然,持“相互依赖”观念的家庭有利于家校合作。

2、家长的素质。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的个人特征对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往往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且缺乏教育技能。他们通常对学校和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愿参与学校的活动,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因而不利于家校间的合作。另外,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家长,在儿童教养方式上不同,一般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往往让孩子参加文化艺术学习、体育项目学习和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这些家长与其他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交流、讨论,这有利于掌握有关孩子学校教育的重要信息。家长利用这些信息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教师更好地协作,从而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此外,家长的某些个人特征也影响与学校的合作。有研究表明,家长如果是亲切,善于接纳别人观点,有坚持性,和谐的个人能力的人,则有助于家长与教师建立融洽的关系,推进家校合作的开展。反之,如果家长的个人特征中消极特征过多,如冷漠、怀疑,或者人际交往能力太低,不善表达,没有主见等,都会影响合作。可见,家长的素质高低以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形式影响着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基于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性措施

(一)营造和谐环境,形成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家校沟通状态

1.创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有关研究发现,家校双方在对孩子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相互推卸教育责任,缺乏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和谐的文化氛围,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可以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在社会方面,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和谐家校关系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使广大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学校方面,要创造接纳与兼容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使家长们都能感受到学校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并给予

充分的信任,善于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2.营造公平、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营造公平、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应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能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而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的“留守儿童”、家长从事特殊职业的学生给予必要的重视,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家长的关爱,也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沟通的诚意,更加理解、信任教师和学校。一方面,学校应理解这些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帮助其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引导家长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子女的点滴进步,使子女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学校应联合社会力量,帮助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家长们参与家校合作提供可能,并在合作过程中平等相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树立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

目前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必然走向以“学习为本”的合作模式,双方都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在和谐的家校关系下,家校合作不只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愿望的统一,也不只是双方教育方法的完善,而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服务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家校的合作要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合作的基本依据,创造一个尽可能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不少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观念上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学校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家长期望孩子将来能有个高学历和好职业,因而会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道德情感,从而导致家校的合作跳不出“以升学为本”的怪圈,阻碍了家校合作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不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并在这一正确观念指导下进行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整合,使家校合作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家校合作提供制度与经费保障

在美国,家校合作及其指导正常运行具有严密的法律保障。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的指导权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这些权力被认为是美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力,也是一项受法律保护的权力,学校的作用是代替父母实行这种权力。当家长和学校之间出现分歧时,法律的作用就显现出来,法院会去平衡这两种权力间的关系,以明确两者的责任。而在我国,虽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一些全国或地方性教育政策法规中都规定了家长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是宏观上的指导,缺乏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细则规定,也缺乏相应的评定标准及必要的考核制度。目前,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关系的认识都不到位,而且缺乏专项资金经费,限制了家校合作的发展。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政

策法规。在法律中应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另外,在法律中应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架构、权利责任、经费保障等,并且要确保有效运作,从而促进家校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改进内容和形式,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家校进行交流时内容和形式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了教师与家长信息沟通不畅、缺乏互动,从而影响家校教育合力的发挥。因此,应改进内容和形式,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1.建立多样化的家长会

我国的家长会由来已久,并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年不变的内容和单向沟通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需要。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支持和理解,因此,对家长会的改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遵循平等原则,营造沟通氛围

家长会应该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教师在家长会上评价学生时,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成绩和进步。这样容易达到彼此心理上的平等,形成融洽的沟通氛围。教师应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家长听后,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与家长的期望相一致,从而在心理上接纳学校教育,与教师一同教育学生。家长会前,教师可以采用邀请函的方式表明会议的主题,把家长会的内容告知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会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家长,让他们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角,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还可以对班级的教育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2)变换会议主角,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变为当“家长的朋友”,由以往一个人“唱独角戏”,变为教师、家长甚至和学生“同唱一台戏”,学生不再被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有些家长会可以让学生参加,甚至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相邻而坐。这样不仅让家长和学生对老师多了几分亲近感,也让这样三方间多了许多了解和尊重。除传统的家长会外,多样化的家长会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对话讨论式:就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对话;②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③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3)加强会后联系,进行必要的个别化沟通

家长会后一般都会有家长单独找老师了解情况,但往往由于时间有限而影响沟通效果。教师可以规定一个接待家长的时间,让家长了解得更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举行小型家长会,如:学生干部家长会(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两不误,进一步提高全面素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家长会(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进步趋势明显的学生家长会(鼓舞干劲、指导学习方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纪律较差的学生家长会(注重对意志、情感、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道德人格)等等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2.进行规范化的家访

家访是一种传统而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因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家庭状况,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到的作用。要更新传统的家访,探索家访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等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家访中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主动性原则

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教师应遵循家访的主动性原则,主动去拜访家长,这样家长才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而这正是老师得到家长配合的情感基础。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家长、善待家长,切忌一见面就告状,数落孩子乃至家长。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使其愉快地与教师合作。

(2)全员性原则

尽管不同学生存在着素质差异,但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知识水平及心智成熟度所制约,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都较为肤浅,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身上的积极和消极因素都是并存的。因此,教师家访时应遵循全员性原则,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逐个加以引导。

(3)及时性原则

在家访时,教师要留心观察,掌握家访的最佳时机。教师在家访之前要有处理问题的初步设想,对自己该做什么、家长要做什么、双方如何配合都有所考虑,以便届时供家长参考,共同完善。只有做到把握时机,及时到访,才能保证家访的最佳效果。

(4)巩固性原则

家访结束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也能使家长肯定教师的责任心。只有抓好家访后的信息反馈工作,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巩固家访的效果。

3.设立并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

(1)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学校针对学生家长开设的教育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良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应该组织教师或专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介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末来,讲授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家长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同时,还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对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学习,应该规范化、长期化,并有具体的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时间可由家长灵活掌握,而内容、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使家长能够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适应成长过程中的要求,使孩子在和谐的家校关系中得以健康成长。

(2)家长委员会

委员会是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制度。事实上,在一些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的学校,选举家委会代表、制定家委会章程、开展活动等,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学校说了算,目前我国的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还不大,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家长委员会所要履行的职责有:参与并监督学校的管理和有关决策;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呼吁社会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致力于为学校教育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收集家长对学校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予以反馈;收集家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等。同时,建立家长委员会时,还可以吸引一批高素质、阅历丰富的学生家长,可以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有为子女教育投资能力的家长又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资源,家长中潜在的教育资源变成办学中的现实资源,也将极大地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4.开拓各种联系渠道,开展丰富的活动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联系渠道,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家长听课日等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

其一,建立“家校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学校的规划设想,开展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等均通过网络向家长开放,满足家长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和决策权。而

现在比较常用的实时聊天工具,如“QQ群”等,一个班级的教师、家长共同加入一个“QQ群”,即可以进行方便快捷的沟通,又能避免见面的拘谨而畅所欲言。

其二,设立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家长听课日等,使家长能够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家长可以和教师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教育心得,和学校管理人员交换学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在相互的交流中,商讨家校共育孩子和开展管理的好方法。

学习国外有益经验,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提供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来探索适合的家校合作的途径,构建符合我国需要的和谐家校关系。

1.美国的经验

自二战以来,美国开始自上而下地开展以家校合作为主题的教育改革。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社会充满叛逆的时代,生长于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比以往更加具有独立性、思维活跃性以及创造性,但其对社会的信任感和顺从感却大大降低。面对社会贫穷和种族歧视,他们无能为力;但当其看到国家和政府同样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就感到深深的失望,因此热衷于质疑和批判他们所不能接受社会现状。而复杂的家庭种类、不同的家庭结构,对美国的教育是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美国从国家、州到地方,由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教育的人士组成了各层次、各规模的PTA,PTA是英文Parent-Teacher-Association的简称,即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联合会的成员由家长、教师、学生以及热心于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市民共同构成,整个体系形似金字塔。位于塔尖的是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中间的是州家长教师联合会,构成塔基的是地方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各有分工,但它们的宗旨却是一致的,即:(l)在学校、社区以及任何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做出影响儿童的决定前,对政府和学校的相关问题决策做出反应和认可,支持并为儿童代言;(2)帮助家长掌握养育和保护儿童的技能;(3)鼓励家长与公众参与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PTA一直致力于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教育力量。除了PTA的组织体系保障之外,美国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还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为家庭服务的活动计划。如“早期开端计划”(Head start),即为弱势群体儿童提供医疗、营养补助,并提供适当的活动以增强学前阅历,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除此之外,还为家长提供职业咨询和培训、健康诊断和卫生保健等咨询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生活中的烦恼和焦躁,避免或减少其身体和情感问题发生的几率,从而给予学生更加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则促进了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与家长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为学校争取广大家长的有效参与创造了条件。美国的家长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方面同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家长们不仅重视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而且特别关注借助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在美国,家长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已十分普遍,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发地收集关于学校的各种信息,并以匿名的形式向学校提出自己的建议。实践证明,美国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教学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日本的经验

二战后,美国参与了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在美国盛行的PTA也被引进日本。它是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及会员间互相学习、开展活动的社会教育团体,目的是为了加强校外生活指导、改善社区的教育环境。在日本,各个县市町村、每所中小学、每个班级几乎都可以感受到PTA的影响,PTA以社团法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中,都会积极主动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在推动日本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PTA形式与美国相同,也呈金字塔形分布。最上层的,即PTA的中央机构是PTA全国协议会,成立于1952年10月,负责对全国各地的PTA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发掘收集各地优秀的PTA活动实践案例,汇编成集向全国发放和推广;同时为优化儿童教育的环境与有关部门采取共同行动:日本PTA全国协议会曾向国会提出“请求禁止在学生上学的路上设置有害图书自动售货机”的请愿书,同时也对成人发出不买有害图书的呼吁。在PTA全国协议会之下,金字塔的中层是各地方的PTA机构,而金字塔的塔基由学校和班级PTA构成。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日本的PTA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相互推举产生委员,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再在各班级PTA委员中选举产生学校PTA。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是PTA的会员,每学期会员都要缴纳一笔数额不大的会费作为活动经费。日本的学校PTA分各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有所不同:有的负责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而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建议;有的给教师担任助手,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有的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有的组织学校的运动会;还有的负责监督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各专业委员会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议,并担负起儿童在社区中活动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看出,日本PTA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者,是学校活动的支持者,是儿童成长环境的优化者,是家校关系的协调者。PTA对国家教育改革及儿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儿童教育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当然,“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美国和日本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与其社会的民主氛围、国民的意识与素养、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密切相关。而我国的教育氛围也在改革中日渐民主,国民愈发认识到教育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国外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会有所帮助。

七、展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表明,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和家庭应精诚合作,凝心聚力,实现相互间功能互补、相互间教育力量的促进,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然而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双方以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探索与创新,传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结束语

家校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已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课题,其研究方兴未艾。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十分必要,笔者认为由于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对智育的单一重视,制度和经费保障的缺失,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形式等原因,导致了目前家校关系构建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要解决以上问题,需通过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营造和谐环境、确立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观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进内容和形式等对策和措施来实现。由于笔者的学术能力、时间、精力、调查样本范围等所限,在本文中还有不少有待补充、修改之处,这将为笔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结合工作继续学习和研究提供方向。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够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举措。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金绍荣,王德清.“家长代言人”制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6 [2]陈勇,贺军生.德育视野中的家校沟通和互动(下)——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J].煤炭高等教育,2006(2)

[3]林菁.关于家校合作之间若干问题转变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顾永清,朱卫红.家校合作——社区教育的未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陈峥,王建梁.家校合作的扭带——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5)[6]李晓红.家校沟通的有效方法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7]谭敦舫.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6)[8]彭茜,郭凯.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J].教育科学,2001(4)[9]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10]宋广文,何非.家校合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11]刘衍玲,臧源,王磊,邓薇.论心理素质教育的家校合作[J].教育探索,2007(4)

[12]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13]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14]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日本的PTA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15]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16]李保和.更新观念,加强家校合作[J].甘肃教育,2002(12)

[17]徐明峡,吴建成.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18]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20)

[19]袁玉婷.新课程实施中的家校合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0]秦秀兰.“家校合作”的品德教育思维[J].基础教育参考,2005(10)[21]程水沐,李国喜.构建和谐家校沟通网络[J].湖北教育,2006(9)6 [22]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3]任学宾.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24]严平.家校合作平等互动[J].江西教育,2005(11)

[25]申瑞芝.家校合作培养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2002(6)[26]周显著.家校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04(7)

[27]丁伯正.试论家校合作[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8]杨敏,徐祖胜.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J].广东教育,2007(11)[29]肖前玲,王德清.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价值及其改善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5(5)[30]赵忠心.中外家庭教育荟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1]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0月 [32]周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关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33]刘英.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谢辞

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期间的刻苦努力和勤奋学习让我的大学生活过的丰富而充实,作为四年学习成果的最后总结,本次论文撰写工作的完成将为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文是在张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张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从论文选题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的多次写该和最终定稿,张老师给与的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富于创造性的建议,还有他对我论文修改的肯定及鼓励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张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高尚而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张老师不仅在我的求学生涯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而且还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哲学。衷心感谢张老师。张老师的教诲,学生终生难忘。时光荏苒,在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活之际,感谢咸阳师范学院教科院各位领导和张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的帮助,感谢各位同学的关爱。对于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我惟有通过今后努力学习工作、快乐生活来回报。

下载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论新形势下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度变革和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和谐的警民关......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论文稿)(5篇模版)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09级临床八大班48小班 09021011863 聂蕴韬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深入的变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就是......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精选合集)

    板桥汽渡管理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板桥汽渡是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直属全民事业单位,自1996年4月正式建成通渡。南码头位于雨花台板桥镇五胜村,北码头位于江浦县桥林镇滨江村。是连......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演讲征文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聊天,他说起他一次看病的经历:那天空腹去做B超。排了一上午的队,饥饿难耐,眼看终于快轮到自己了,这时却有一位医生领着他的熟......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私营企业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因而,仅仅经济当中,可以说,无论是生产方面的,还是分配方面的,都形成了巨......

    和谐警民关系构建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三大有效途径和谐警民关系,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的社会关系。公安机......

    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范文)

    浅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面对和必须下大力气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充分认识构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范文模版)

    申论范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来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作者:gkz6 时间:2010-09-19内容摘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百 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