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时间:2019-05-13 07:4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第一篇: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华光集团

姓名:何芳

摘要: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不愿去上学,在家一个月,前来咨询。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性格内向,自卑。学习刻苦,但感觉太累。有想通过唱歌实现自己发展的想法。为家中独女,父亡,与母亲一起生活。SDS:标准分61分,SAS:标准分53分。略显抑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恢复正常上课,适应环境能力增强,人际交往开始改善。

一、一般资料

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独女,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史。10岁时,父亲因车祸死亡。母亲原是纺织工人,初中文化,四年前下岗,现在在一个体企业工作,母女俩在一起生活,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从小性格温和、内向。小学阶段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良,曾经是班级前三名。进入初中后,感到学习有点累,从初一下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虽不算太差,但自己觉得不如以前,对自己很不满意,所以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基本稳定。到初三后,物理、化学课开设以来(该学校初中四年制),更觉压力增大。期中考试成绩中等,自己觉得不好,有不上学的想法,母亲知道后,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共同开导、做工作后,消除了不上学的念头,坚持了下来。春节后开学时,又不愿上学,经家长、老师劝说,断断续续上了两周,以后不再上学,劝说无用。

不上学在家这段时间,主要做的事就是看电视,母亲安排的家务活也能帮着干,但与母亲的交流很少主动。最近,母亲发现她看的电视多是文艺节目,并且常拿着某普通中等艺术学校的招生宣传资料看,母亲问时,她说想去学唱歌,也许将来能有出息。母亲觉得不现

第1页

实,劝说又无效,就带其前来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

1、抑郁自测量表:标准分61分。

2、焦虑自测量表:标准分53分。

二、主诉

求助者称“自己很想学习好,可成绩一般,学习太累了,压力太大。学习不好总觉得没希望,对不起母亲。”“也许学唱歌将来能有出息。”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母亲主诉:孩子总说学习太累,感觉压力大,觉得自己学不好,不愿意上学,只想通过学习唱歌将来好有出息。孩子言语较少,但母女见能正常沟通。

班主任及同学反映:性格内向,不主动与人交往。情绪低落,成绩不如以前,有厌学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朴素、整洁。情绪低落,不愿讲话,头始终低垂,有问能答,反应正常,但回答问题语言较少、声音偏低,自卑。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卑,有抑郁情绪。因感觉学习压力太大而不愿意上学,持续时间一个月。不上学在家时情绪较好,谈话反应正常,无躯体不适。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心境障碍等。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抑郁情绪,改善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认知方式,完善求助者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回避学习、抑郁及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求助者对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造成的。由于对学习的错误认知,导致对学习的不适应,进一步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另寻出路的想法。加之求助者性格内向,导致抑郁,兴趣减退,促使其封闭自己,进而影响到认知,使其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只要从根本上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就能使其心理和行为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双方的责任、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b.有权利了解治疗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e.对治疗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a.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如有例外情况,要给予说明。

(5)咨询师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每次60元。

心理测验收费:抑郁自测量表:20元

焦虑自测量表:2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

(3)抑郁与回避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验。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进行摄入性谈话,详细了解病史,收集来访者资料。

(3)心理测验:SDS、SAS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家长及孩子,并进行初步问题分析。

(5)布置咨询作业:在家每天主动跟母亲交流不少于30分钟。第二次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明确诊断,与求助者讨论建立咨询目标。

(3)认知行为干预。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基本顺利完成,初步感觉到主动交流带来轻松心情。

(2)肯定她的这种感觉,并进一步分析人际交往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3)教会求助者身心松弛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

a放松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20分钟。

b主动找一、二位要好的同学进行交谈。

c搜集资料并寻找答案:学习成绩好坏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吗? 第三次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加强师生、同学、亲子交流。

(3)增强信心。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a找同学交流后,有轻松感和亲近感。肯定她的感觉并帮助进一步树立信心。

b通过资料及思考,初步认识到文化课成绩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强化这一认知,树立“合理观念”。

(2)再一次放松训练。

(3)布置咨询作业:

a继续放松训练。

b主动与班主任联系,交流思想。

第四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信心。

(3)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完成顺利,情绪较好,班主任表扬了她。

(2)肯定其认知的改变,继续强化新的认知。

(3)结束咨询。

(4)布置咨询作业:进一步加强与母亲、老师、同学的交流。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我的心情好多了,虽然学习仍有压力,但不象以前接受不了。能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同学们愿意和我交往了,当然我也愿意和他们交流。”

母亲:“孩子已经愿意上学了”;“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和我说话也多了”。“班主任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正常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抑郁基本消除,不再厌学。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

(3)量表复查评估:SAS 41分,SDS 42分。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第一版,2005

第二篇: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靳某,语文课堂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我作为班主任经过收集靳某的基本资料,与靳某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目标,我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

靳某,男,16岁,汉族,八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亲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家庭美好和睦。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六岁上学前班,深得老师们喜爱。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二、个案主体描述。

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语文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语文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此后只要提起与上语文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语文课,则一切如常。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我帮助他克服对上语文课的厌烦心理。

班主任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语文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靳某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语文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根据心理测试和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个人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学习成绩下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观察以及了解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器质性精神障碍,重症精神病。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被老师批评后引发的情绪不良(抑郁倾向)。

2、学习适应力不良。

3、回避态度。

三、原因分析

求助者16岁,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经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语文课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四、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不良情绪,消除求助者对语文课的厌烦,增强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咨询方案的定制: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系统脱敏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语文课,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个性成长问题。另外,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五、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1)分析问题 第三次咨询

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朱某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厌学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

① 再现事件,找出语文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2)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咨询: 目的:

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② 学会放松。③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反馈咨询作业:靳某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起来,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靳某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

认知重建:帮靳某识别造成害怕上学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求助者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 “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回答好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我的”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布置家庭作业:

① 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② 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第五次咨询: 目的:

① 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 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 找出求助者上学过程中感觉厌烦的环节,按各环节的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根据与朱靳某交谈,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语文课老师提问10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至十次咨询:系统脱敏治疗 分为两个过程: ① 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求助者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建立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至6次的脱敏治疗,求助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②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靳某的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靳某出现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十一次咨询,重测SCL-90,(16PF)《EPQ少年版》并与咨询前对照。测验结果看,得分已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求助者的情绪已得到缓解。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自己的成长。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上语文课时不再感到害怕了,能够像以前一样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积极主动去上学,不再逃课了。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厌学,改善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第三篇: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写写帮推荐)

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摘要:本校初中男学生小奇,语文课堂在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我作为班主任经过收集小奇的基本资料,与小奇及家人商定了阶段性的治疗目标,我主要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明显。

一、案例背景

小奇,男,16岁,汉族,高一年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与父母同住。父亲经营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家庭美好和睦。小奇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各方面表现都好,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好学生、好孩子。

在1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思想开小差,被语文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答非所问惹得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脸涨红,心怦怦乱跳。放学回家后收拾书包看到语文课本及作业本时,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隔一日上语文课时,出现心慌胸闷,出虚汗,老师让同学送回家,父母看此情况十分不放心,带其到医院检查,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此后只要提起与上语文课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感觉气不够用,如果不去上语文课,则一切如常。希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求助我帮助他克服对上语文课的厌烦心理。

班主任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发现,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从进入心理辅导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语文课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

家长反映:小奇从小活泼外向,讨人喜欢,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语文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语文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

二、案例描述

对小奇的心理辅导阶段大致分为: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心理辅导: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心理辅导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心理辅导目标。

方法:在心理辅导开始时,充分尊重学生,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小奇尽情倾诉,与他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心理辅导阶段(1)分析问题 第三次心理辅导 目的:①加深心理辅导关系。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朱某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厌学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

① 再现事件,找出语文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2)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心理辅导: 目的:

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② 学会放松。

③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反馈心理辅导作业:小奇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起来,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小奇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认知重建:帮小奇识别造成害怕上学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他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 “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回答好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我的”等。行为放松训练:在心理辅导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布置家庭作业:

① 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② 回去后按照心理辅导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第五次心理辅导: 目的:

① 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 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过程: 找出小奇上学过程中感觉厌烦的环节,按各环节的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根据与朱小奇交谈,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语文课老师提问10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小奇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第六至十次心理辅导:系统脱敏治疗 分为两个过程: ① 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小奇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建立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至6次的脱敏治疗,小奇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②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小奇的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走在去学校的路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小奇出现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十一次心理辅导,重测SCL-90,(16PF)《EPQ少年版》并与心理辅导前对照。测验结果看,得分已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小奇的情绪已得到缓解。请小奇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心理辅导过程中自己的成长。小奇及家长的评价:

小奇症状的改善,上语文课时不再感到害怕了,能够像以前一样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积极主动去上学,不再逃课了。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心理辅导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厌学,改善了不良情绪;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三、案例反思

小奇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最好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经历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综合分析小奇的情况后,对他的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被老师批评后引发的情绪不良(抑郁倾向)。

2、学习适应力不良。

3、回避态度。

这些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语文课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小奇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语文课,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小奇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个性成长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心理辅导,小奇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改善,消除了对语文课的厌烦,增强学习兴趣,焦虑状况也有所降低,自信心得到增强。

第四篇: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记录

心理咨询记录

由于社会的竞争加大,同时也因为目前职业教育的亟待完善。不少做家长提前为自己的孩子担忧,希望他们能学好,以便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于是家长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再加上来自学校和自身的压力以及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还有就是上职高的学生原来基础都不是太好,有些学生便出现了厌学等心理问题,急需厌学心理咨询。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案例回顾:

咨询老师:

咨询时间:

咨询对象:

年级 班17岁的贾

自从上高中以来开始出现厌学心理,常常感到焦虑,兴趣也逐渐减少,变得爱哭,以至经常失眠,因此,不得不停止了上课,在班主任推荐下来寻求心理帮助。在咨询过程中,心理教师了解到,贾的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教师,从小对他的期望就特别的高,每天叮嘱辅导他的学业;所以自小以来在贾竹林那幼小的心灵里学习成绩好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自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他就很认真、努力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喜欢她,父母也一直觉得她是个很优秀的孩子,所以贾竹林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高;可是,因为在初三的下学期开学之初他得了一场重病,同时疼爱他的奶奶和爷爷又都先后去世,耽误了两个多月的学习,所以被职高录取。心理一直难以适应。同时到了高中,由于要重新编班,开始接触新的老师、同学,又要面对新的环境,周围一切的改变和高中学业的加重,让他无从适应,精神紧张,她每天觉得很累从而开始变得内向、不想说话,也开始不喜欢读书,他感到无助,精神和学习的压力使她喘不过气来。

案例分析:

由于他出生在教育家庭,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又过高,因此,从小就养成了刻板和苛求的人格倾向,做事古板追求完美,要做就做最好,由于精神过于紧张,反而使学习的效率降低;但是,自己又很难接受成绩下降这个现实,导致失眠,休息不充分又很难完成学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他希望在这样的职高自己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更害怕给父母丢脸,同时,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使他现在已不会放松自己了,心里只感到压抑,对自己的评价降低,兴趣减少,觉得无望、无助、无用,生活暗淡无光,感到自己没有前途了。学校心理教师邀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共同分析最后诊断贾竹林出现厌学心理是因为他处于抑郁状态。

心理治疗:

对于贾竹林的厌学心理,还要逐渐改善,可以采取认知疗法,把学习知识与考试分开看,把暂时的成绩与将来的就业分开看,建立学习的内在目的。

1、学习是为了对知识的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

2、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3、体验快乐的方法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4、做到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5、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但是你绝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6、活在当下,行动起来。

7、.做一个天真活泼、随意大度、自爱自信的人,这样才能自己会更喜欢自己,别人也会更喜欢活泼可爱的你。

8、学会适应环境,不能苛求环境适应你的一切。

第五篇: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改变认知

一、基本资料

张×,男,14岁(1988年4月27日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我出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

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2、双方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咨询师。

B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C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A、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B、心理咨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C、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D、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E、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F、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G、心理咨询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

《SDS抑郁自评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虑自评量表》80元《SCL—90症状自评量表》8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01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方法及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打游戏。经过引导,他回顾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那时不知道亲身父亲的事,过得也还好,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咨询师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2001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 认知领悟、支持疗法。求助者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理的苦闷说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他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很亲切。咨询师的亲切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爸爸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说明建立的咨访关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温暖、亲切的。咨询师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 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机遇,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2001年10月21日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B 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 求助者新理了头发,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姑姑反馈:求助者两周来回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挣钱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

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第三次咨询:2001年10月28日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 姑姑的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咨询师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询师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支持疗法,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咨询师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要学校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结束与巩固阶段(一次)

2001年11月5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和过程:支持疗法 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8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学习时间紧,咨询师建议面询的周期可以拉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求助者表示会经常给咨询师打电话,必要时还会拜访咨询师。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4名。

咨询师: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初中毕业时,求助者顺利考入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3.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玲.《咨询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郑希付.《临床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下载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六年级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校六年级学生学生张某,数学课堂全体学生面前受到教师的指责,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了厌学心态。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张某的基本资料,进行......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周公渡中学 李迎春 一般资料 王蒙(化名),男,14周岁,独生子女。在校八年级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加之学业考试的失败、......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案例1::教室;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

    中学生厌学的案例分析

    中学生厌学的案例分析小兵是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小兵从小父母离异,与外婆一起生活。父亲由于自身经济情况较差,很少给予照顾。母亲再婚后,曾接小......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名因即将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XXX 身份证号:XXXX 所在省市: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