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7: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

第一篇: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

《周长的认识》

两纲教育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设计力求正确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的关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教学片段:

周长的认识。

第一层次设计情景 引出概念

1.(CAI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共同研究初步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共同特征,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其他的特征。

2.(CAI)师:同学们看,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树叶开始飘落,一只蚂蚁爬上了一片美丽的树叶,它想仔细看看这片树叶,你能说说蚂蚁是怎样爬的吗?

师:是的。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爬的。树叶的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

师: 同学们见过游泳池吗?这是游泳池的什么?

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第二层次 找身边的周长,建立表象。

1、摸一摸:

师: 数学书封面有周长吗?在哪?指一指。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指法。

2、找一找:

师: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和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有周长?看谁找得多,开始行动吧!

要求:找完后把自己找到的周长跟同桌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第三层次实践操作 形成概念

1.师:再看,这是什么图形?瞧,刚才那只调皮的蚂蚁又爬上了这个三角形,它又是怎样爬的?那能叙述一下吗?

师:你们看,不仅物体有周长,平面上的图形也有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师: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你想用笔分别描出三角形的周长吗?请打开操作纸试着描一描。

3.巡视后出示CAI小结:描的时候不论从哪儿做起点,最后总是要回到起点,这样就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4.师 :请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勾画出来。

5.辨析。

师:下列图形有周长吗? 谁愿意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反思:

创设一个蚂蚁爬树叶的情境,以疑引思,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接着运用简明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周长、游泳池的周长,然后进一步观察周围的物体的周长,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从直接感知的有关事物中建立起物体周长的表象。通过计算游泳池的周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特别是在暑假期间,不能独自一人去游泳馆或小河边玩耍游泳。

第二篇:两纲教育案例

9、唇齿相依

冯伟霞

一、说课

《唇齿相依》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我想说”、“交流会”、“列国志”、“小舞台”、“故事园”、“七色光”和“聪明豆”几个栏目组成。“我想说”帮助学生理解“唇齿相依”的概念;“交流会”由学生介绍韩国、朝鲜的有关情况;“列国志”向学生介绍韩国、朝鲜的国情;“小舞台”让学生欣赏朝鲜、韩国民歌;“故事园”讲述了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小故事;“七色光”概述了中国与朝、韩两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聪明豆”则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邻国;最后的“我能行”让学生通过印度洋大海啸事件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每个栏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周边各个国家和平相处的情况。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上,可能对抗美援朝战争和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的认识是空白的,而对于韩国与中国的文化、经济、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学生自身生活比较接近,学生比较容易了解。

通过事例,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与韩国、朝鲜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关系,但要使他们更全面的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其实都是“唇齿相依”关系,要做到“睦邻友好”这个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且加以引导和概括。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三个课时中。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图像感知法:在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相互支援、相互帮助这一环节中引用了现有的视频影象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在“小舞台”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加深对两国文化的情感体验。(2)故事讲授法:本课需要补充许多的实例,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中以故事形式呈现“毛岸英、孙占元、杨根思”等人物的故事,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打动学生的心灵。

(3)看图观察法:由于本课牵涉到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依靠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有关中国的邻国、韩、朝两国的地理位置等。

二、教学设计

9、唇齿相依

1.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体会唇齿相依的含义。2)了解朝鲜、韩国的概况以及与我国的关系,初步体会睦邻友好的意义。3)收集我国与邻国关系发展的信息,体验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我想说、交流会、列国志、小舞台 第二课时:故事园、七色光 第三课时:聪明豆、我能行

3.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以及中朝、中韩关系,体会唇齿相依、睦邻友好的意义,体验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第一课时

一、听一听,议一议。

1、教师讲述成语典故:唇齿相依。

2、听了这个典故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书中三个小孩子的发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牙齿和嘴唇虽然有时也会互相碰擦,但是他们谁也离不开谁。(2)邻国之间就像邻居之间一样,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3)和邻居一样,一家失火就会影响到旁边的邻居。

3、“唇齿相依”是用来比喻相互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由谁知道,描写嘴唇和牙齿之间相互关系的词语还有一个是什么?(唇寒齿亡)

4、小结:这两个词语现在都用来比喻邻国之间休戚相关、利益与共的密切关系。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唇齿相依》

二、看一看,说一说

1、你们知道历史上被称为与我国唇齿相依的邻邦的是什么国家?(朝鲜)

2、在地图上找到中国与朝鲜隔开什么河流相邻的?(鸭绿江、图们江)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朝鲜以及和朝鲜位于同一个半岛、同属于一个民族的韩国。你们知道哪些有关韩国或者是朝鲜的情况?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不要求讲全,能讲多少就多少)

三、找一找,学一学。

1、教师介绍:朝鲜和韩国原来是一个国家,自古以来与我国就有频繁的交往。

唐朝的时候,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继续和唐朝的交往。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了各种土特产,从唐朝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物品。新罗还派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有的新罗人还留在唐朝做官。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派专门人员,对唐朝的医学、天文学、历法等加以研究。新罗使臣还把茶叶种子带回国,从此,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时,雕版印刷也传到了朝鲜。

朝鲜文化队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丽乐受到唐人的欢迎。在长安住着不少朝鲜音乐家,他们对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当时,在唐朝的进口货物中,以新罗的数量最大,这些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

2、出示朝鲜半岛地图,请同学们找一找朝鲜和韩国的首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再在地图上指认大同江、汉江、洛东江、济州岛等。

3、出示朝鲜和韩国国旗。他们是什么国家的国旗?说说是怎样的?

朝鲜国旗:红蓝两色,中间圆圈内有一颗五角星。

韩国国旗:红蓝黑三色,中间为红蓝两色的圆。

问:中间的这个图形你们在哪里看见过吗?(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案,有些旅游景点的道教胜地可以看见)

教师补充:韩国国旗的中间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案,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之间文化交流有很深的渊源。

4、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朝鲜和韩国的有关情况。学生看书,自学列国志中有关两国的国情介绍部分。(P46页1—5小结)

四、听一听

赏一赏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朝鲜和韩国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朝鲜民歌《桔梗谣》。再来欣赏一段韩国民歌《阿里郎》。

2、教师补充:2006年,韩国汉城承办了奥运会,当时的主题歌《心手相连》一直流传至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3、让我们来听一听朝鲜歌曲表演《小白船》,体会一下朝鲜的文化特色。

4、除了歌曲,朝鲜的舞蹈也很有特色,谁会做几个朝鲜舞蹈中经常用到的动作?让我们学一个简单的朝鲜舞蹈动作。(学生演示学跳)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唇齿相依的典故和朝鲜与韩国的基本情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韩国和朝鲜虽然独立成国,但是他们几乎都属于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朝鲜语,有着共同的爱好——崇尚白色,他们能歌善舞,也喜爱运动。但是,你们知道吗,韩国和朝鲜与我国一样,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侵略,都曾与侵略者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在战争中相互支持。

二、解读抗美援朝情况

1、教师介绍: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击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2、出示金日成的求援信。这就是当时朝鲜的今日成主席写给中国政府的求援信。

3、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学生自学故事园《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4、学生讨论:罗盛教为什么三次跳入冰窟窿救崔莹?(虽然崔莹是一名朝鲜儿童,但是当她遇到生命危险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还是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直到把她救上来。而他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没有国籍之分的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5、你们还知道哪些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黄继光: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斗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进军,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1952年10月11日夜里,他所在的部队500多人在草地里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发射燃烧弹,其中一枚落在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邱少云身边。他为了不暴露目标,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身,直至壮烈牺牲。

6、在抗美援朝的战斗,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播放《英雄儿女》片段)

7、王成只是千千万万个英雄的代表之一,老师再向你们介绍几个英雄人物。(教师出示图片,补充介绍)

毛岸英:毛泽东的儿子。抗美援朝战争之初,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私立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空军轰炸机突然在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汽油弹。毛岸英壮烈牺牲。如今,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矗立着毛岸英之墓。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班的战士阻击敌人。杨根思指挥战士英勇作战,连续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当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时,又有40多名美军战士爬进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火跳入敌群,与敌军同归于尽。

孙占元: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他的双腿被敌人炮弹炸断,仍然以顽强的毅力爬行指挥。在战友先后牺牲,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他解下敌人尸体上的手雷继续战斗。当敌人蜂拥而上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于敌人同归于尽。

6、这次抗美援朝战斗加强了两国的友谊,所以当志愿军战士胜利回国时,朝鲜人民十分不舍。作家魏巍写了感人至深的的文章,其中《再见了,亲人》就是当时朝鲜人民心情的写照。(媒体出示:《再见了,亲人》,教师朗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年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7、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们有什么体会?

三、了解中韩、中朝交流

1、近些年来,中韩文化交流非常密切,知道你们爸爸妈妈的手机是什么牌子吗?(就是韩国的品牌)

2、除了手机以外,你们家还有三星、LG的什么电子产品吗?(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等)

3、你们在生活中用过、看见谁用过韩国的产品或吃过韩国食品吗?(学生交流:韩国料理、烧烤)

3、除此以外,你还知道什么韩国文化?(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你知道哪些韩国电视剧?(教师适时播放大长今主题曲)

4、有谁的家长或我们自己利用假期去过韩国吗?(学生交流,展示旅游拍摄的照片)

5、除了与韩国的交流以外,中国与朝鲜也保持着密切的交往。朝鲜歌剧《卖花姑娘》曾在中国演出。(媒体演示《卖花姑娘》片段)

6、中国和朝鲜的小学生也经常进行互访活动。(出示小学生文艺表演照片)

四、总结

不仅是朝鲜、韩国,与中国唇齿相依的邻国还有好些国家,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认中国陆上、海上邻国

1、(出示世界地图)中国的邻国还有好些国家,有的与我国的国土相连,称为陆上邻国;有的与我国隔海相望,称为海上邻国。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海上邻国有6个,你们能看着地图找到它们吗?(学生看图指认)

2、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教师补充: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有一个克什米尔,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巴基斯坦与印度有争议的地区。

海上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3、学生完成书中有关填空部分。

4、教师小结:这些国家有的从陆上、有的是海上与我国相邻,与我国都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

二、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

1、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相互团结、互相帮助)

2、要想和这么多的邻国搞好关系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出示我国的外交政策)

3、齐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

4、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交流,只要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5、再次朗读

6、教师小结:我国政府本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发展同各个国家的友谊。当邻国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三、交流睦邻友好故事 1、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了特大海啸。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媒体出示海啸有关画面)

2、教师介绍:

当时,从印尼到非洲东海岸有10多个国家受灾。灾情传来,中国政府立即致电表示慰问。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庄严承诺:“海啸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我们愿分担你们失去亲人、朋友、、同胞的痛苦和悲伤,我们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协助你们进行抗灾和重建工作。”他用自己的专机给受灾国捎来了紧急救援物资,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使各国领导感动。温家宝总理一再表示:“中国愿意根据受灾国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灾区重建;帮助周边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建立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台网,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和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掀起了为海啸灾区募捐的热潮。2005年1月1日,一名叫牟奕的男孩在家长的陪同下第一个来到沈阳红十字会,捐出了他积攒了3年的177.21元零花钱,这一举动得到了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公开赞扬。截止1月15日,中国内地民间援助海啸地区捐款累计已经达到2.8亿元。

2004年12月29日晚上,由中国地震局、工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联合组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集结出发,飞赴灾情最严重的苏门答腊亚齐地区,就在新年前夕,露天睡在进入雨季的灾区地上。救援工作十分紧张和辛苦,在巡诊过程中,有时连一张桌子也没有,队员们只能跪在地上为伤员处理伤口,伤员一个接一个,一跪就是大半天。但是队员们没有任何抱怨。完成任务后,又从2月5日起帮助重建班达亚齐总医院和市属医院这两家大型医院,同时兼任传染病防治、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为当地赠送药品和对灾民进行心理上的安抚治疗工作。救援队的出色工作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人们对救援队十分友好。当地华侨更加热情地欢呼:“祖国来亲人了!”

中国对海啸灾区的救援情真意切,行动迅速,感动世界,充分体现了中国实行的以邻为善、以邻为友、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3、正因为中国在邻国受到灾害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所以在中国遇到困难时,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很多国家迅速组织救援队来到中国帮助开展救援活动。谁能来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资料或者图片?

4、学生交流有关事例、图片

五、总结

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唇齿相依的邻国——韩国、朝鲜的有关情况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也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再有硝烟、不要再有战争,永远充满和平。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本课采用以典故入手,了解唇齿相依的含义,再逐渐过渡到中国的邻国以及与之的关系。所以第一课时以学习唇齿相依这个故事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领会含义,归纳出典故的含义其实就是:休戚相关、利益与共、相互支持。教师通过地图进一步体现唇齿相依的地位,通过自学了解朝鲜、韩国的基本国情,并让学生看一看、学一学、听一听有关的舞蹈、动作、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两国的了解。

在情感渲染上,在第二课时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用过的韩国产品、吃过的韩国食品或者去过的亲身经历来拉近对韩国的认识;对于朝鲜的了解,则采用看录象的方式从感官上开展。另外,讲述抗美援朝中发生的故事是第二课时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唇齿相依的关系。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如: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互相交流,唤起有关回忆,教师则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未知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借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那种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关系。

在最后环节,我指导看地图,找找中国海上、陆上邻国,引出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通过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国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的具体事例的讲解,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最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我国在受灾时邻国给予支援的事例,理解“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和对和平的期盼。

第三篇:《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评析

《认识圆周长》教学案例评析

——余文芳

课上,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面上摆着水杯、可乐瓶、圆形纸片、刻度尺、绳子和剪刀。吴老师说:“龙潭湖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沿花坛围一圈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忙开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设想着各种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过了一会,小组代表开始发言。A组抢先说:“我们小组是把圆形纸片立起来放地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就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

吴老师肯定了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学习,但同时提出:“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长,能用你们小组的方法把水池立起来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圈吗?”“是啊,行吗?”

A 组的同学陷入了沉思。

接着,B 组代表有几分得意地向大家推荐自己小组的做法:“我们研究了一个好方法,先用绳子在水池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不就是水池的长度了吗?”

“好!好!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法。”吴老师称赞道。这话在B 组同学的脸上洒下一片灿烂。停了片刻,吴老师拿出了一端系有小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了一圈,又旋转了一圈,问:“小球走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圆,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你们的方法吗?”同学们摇摇头,再次陷入沉思。

“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一个兴奋的声音从教室里掠过,C组的同学发言了:“将这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这样圆形的周长就被平均分成8段,我们测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是2厘米,8段就是16厘米,也就是圆的周长。”很有创意,吴老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求出这个圆的周长,真是了不起。但是用滚动的方法、绳绕的方法、折纸的方法只能求出某些圆的周长,都有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学生的思维双活跃起来,把对圆周长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观察、操作、实验,同学们终于以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规律找到了,同学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针对这个教学案例,我想做以下评析:

第四篇:《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

学生活中的数学,用生活中的数学

——《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

新河街学校

张俊兰

一、教学设计说明

“周长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形和圆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二、教学设计

课题:周 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德育渗透: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难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

1、创设情境:(出示十字绣的画)这是老师自己绣的一幅画,我想裱上漂亮的边框挂起来,但是我该买多少边框材料,多了浪费,少了不好看,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好吗?(指名回答)

2、情景画面,学生用手指出情境中的“一周”,引出“一周”并板书。

二、实践活动,认识“周长”

1、指一指,感悟“一周”。

(1)学生示范指物体表面的“一周”。(2)全班活动指物体表面的一周。

2、描一描,书上41页例题一的图形的一周。(1)学生描,并展示。

(2)课件展示规范描法,沿着边线描。(3)学生再次练习,描平面图形。

3、说一说

2(1)揭示“封闭图形”的概念

A、课件展示一组图形,请学生找出这组图形中最特别的图形。B、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2)判断

A、课件出示一组图形,学生找出封闭图形。B、学生说判断理由。

4、观察比较,揭示“周长”的概念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哪一个图形的一周长些。(2)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3)揭示课题,并板书。

5、举例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探索得到测量图形周长的策略

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探索。

2、上台展示成果。

3、教师小结: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在求和。

四、联系生活,学习反思

1、课件展示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3、拓展练习:两张照片合起来,相框应该镶在哪儿?

三、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周长的认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学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想起以前高段老师经常会抱怨学生周长面积混淆不清,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传统教学以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为主,忽略了学生对周长表象的认识,从而使得学生对周长概念的建立不够深刻。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我在教这一课时,总体感觉教学效果非常好,这节课的设计新颖、内容充实,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知识教学有深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通过呈现一副由我亲自刺绣的十字绣作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这是老师自己绣的一幅画,我想裱上漂亮的边框挂起来,但是我该买多少边框材料,多了浪费,少了不好看,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好吗?”这一建议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对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这幅刺绣作品要用多少材料镶边才合适进行思考,从而很自然的引出周长。这样的教学引入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伏笔。

其次,以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求新知。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交的最初方式,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以组织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一般图形周长一般图形测量策略的过程,教学中,无论是“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巩固内化”阶段的测量周长活动,都是以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思想指导下完成的。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表面和图形的周长活动,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好了准备。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再次,组织教学活动有序有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 4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三年级学生建立周长概念,必须通过活动使其有所体验,怎样把数学活动组织得有序有效呢?这是每一位老师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一节课我非常注意做到这一点。首先组织数学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需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要组织几个活动,每个活动要达到什么要求,几个活动(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周长)互相之间的联系使其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层次性,在汇报图形周长测量结果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测量方法:直接用尺量的方法适合什么图形的周长测量。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法的最好指导。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处理得不够成熟的地方:

1、课前对本节课的对学生学情分析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节奏的把握显得有些犹豫。

2、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语言表述不是很完整,但是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我并没有进行过多要求,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训练。

3、在小组合作时,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几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有的学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由此可见,以后在课前我依然得注重认真分析教材和细心备学生,不要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经验,就放松了课前的思考,适当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

第五篇: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精选)

《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新《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校的“法规”课堂,就是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让孩子“懂得方法,习得规律”,就是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运用学到的数学方法,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的“法规”课堂,是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让孩子“懂得方法,习得规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懂得方法,习得规律”,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 【课堂实录】 „„

师:同学们,这有一个同学叫小明,他的身体不太好,爸爸给他给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要围着操场跑一圈,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么跑的。第一天,出发了,看看跟你想的一样吗?(课件演示:第一天小明在操场里面跑了一圈。)师:跟你想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说说问题出在哪儿了? 生:没沿着操场的边跑。

师:好!请你道上面指一指,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生演示)对,应该沿着黑色的这个线来跑,我们说它是操场的“边线”,什么线? 生:边线

师:对,小明应该沿着操场的边线来跑,他跑到里面去了,看来他没有理解爸爸的意思。

(课件演示:第二天小明沿着操场的边跑,但没跑到起点处就停下了。)师: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次是围着操场的边线跑吗? 生:是。

师:你又发现什么了? 生:没跑完。师:你觉着他应该跑到哪儿?过去指一指。(学生演示)师:同意吗?孩子们。生:同意!

师:对,虽然沿着边线跑,但是要从这个起点开始跑之后,一直要沿着边线回到这个起点上,这样才叫一圈,对吗? 生:对!

师:第三天看他做到爸爸的要求没有。如果做到了,大家就给他鼓鼓掌!(课件演示:第三天小明沿着操场跑一圈。)是沿着边线跑吗? 生:对了!

师:对,不仅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这个起点开始跑之后,一直要沿着边线回到这个起点上,这样才叫一圈,真好!孩子们,这一圈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一周!(课件变“一周”为蓝色)那谁给大家指一指,操场的一周是哪儿啊?(学生演示指一指,教师示范指一指)

师: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你们说?一共多长? 生:400米!

师:也就说明小明一天要跑多远? 生:400米!

师:这400米是不是操场一周的长度?真好!那这400米也叫做操场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图形的周长”,好吗? 生:好!

(师出示教具三角形和圆形,生准备同样的学具。)师:刘老师这有一个图形,你们认识吗? 生:三角形

师: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指名学生在前面演示。师:再换一个起点指一指。生换一个起点再指。

师:圆的一周和三角形的一周到底长多少?测量一下。

生分组动手测量,汇报。三角形一周长48厘米,圆形一周长44厘米。

师:48厘米是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44厘米是圆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圆形的周长。接下来,我请每位同学都指一指图形的一周在那儿?然后用你的小手估一估你自己的图形它的一周有多长。(师指导学生指一指,量一量,并跟大家交流自己的图形有多长,最后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图形各种各样“叶子,心、五角星……)师:那么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 生1:图形的一周。生2:一周的长度。生3:整个一周的长度。

师: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周是一周,长是长度,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成功和启示】

一、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从“围着这个操场跑一圈锻炼身体”这一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谈论怎样测量像圆形、树叶、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能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是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教学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三、把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揭示了周长的概念之后,创设了“想办法求自己准备的图形(硬币、书本等)的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实践、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他的提供展示的机会,由于学生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让学生通过思想交流,比较各自方法的特点,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认识和理解周长含义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估计和运用合适工具测量自己的腰围(腰的周长)、使用恰当的工具测量相框边线解决刚上课提出的相框镶边“该买多长彩带”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具体测量和交流测量方法、体会,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不足之处。

1、我感觉这节课最遗憾的小组活动,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旧是几个优等生在活动,其他学生只有看或做做样子,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2、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掌握的测量能力不熟悉。以后的教学要继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下载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案例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68-02 案例背景 为了加强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在2011版新课标引领下的小......

    两纲教育(5篇模版)

    “两纲教育”试题(生命教育内容部分) 一、选择题(100题) 1、生命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是( B、①②③ ① 学科教育 ② 专题教育 ③ 课外教育) 2、在低年级的生命......

    两纲教育体会

    “两纲”学习体会 在学习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对纲要中提出的“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以育人为本”和“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

    王秋月《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

    《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 上街区曙光小学 王秋月 (一)、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

    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

    学校教师关于“两纲”教育教学经验材料

    大部分人认为在文科教育教学中,两纲教育容易渗透吸收,而在理科教学中却很难体现出来,但是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说,我认为经过专家指导、理论学习、查阅资料和初步尝试,还是会有......

    两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诗句,描述了春雨的柔和细腻,在不为人觉察,悄无声息中便将万物滋润。它象征了学校与老师对孩子们的培育和熏陶,如同春雨......

    两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育德教育对学龄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美德,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精神;(“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