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周恩来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少年周恩来》,封面上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时候喊出这句话,作为一个青年是需要勇气的。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周总理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圣的领袖,他的名字光芒四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文中提到周恩来共有三母,养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爱好书画,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少年周恩来。陈氏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法教育孩子,如摆七巧板、从字片中挑字组诗、讲故事等,让他既学得文化知识,又分清事情的是非黑白。在教育过程中以鼓励为主,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乳母蒋江氏,虽为乡下妇女,但勤劳朴实,和蔼 可亲,说话行动一致,对孩子信守承诺。生母万氏出身富户之家,识大体、懂规矩,处理一些礼尚往来的事得心应手。在耳濡目染中,万氏的干练、精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周恩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父母的关注、引导和教育
文中提到周恩来在考清华学堂失败后,找准英语差的弱点对症下药。连续三个月,起早摸黑,恶补英语,终于在投考南开大学时取得好成绩。还有他的文章,大家都非常羡慕,可是,这一切需要他天才的灵光、丰富的阅历和扎实的积累,与他多年以来对课外书本知识的汲取是密不可分的。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雄辩滔滔的演说家? 正是因为他不怕艰难反复的练习,并在参加各种活动时不事先准备而是到了现场碰到什么主题就说什么,不打草稿,进行即兴发言,训练自己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逼着自己提高反应速度练成的。古往今来,成功的得来都是如此不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周恩来十岁时两位母亲相继去世,在非常穷困的时期,他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他既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还要在地里种南瓜蔬菜。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周恩来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全家人赢得了宝贵的生存机会。书中还讲到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六岁的周恩来坚持练毛笔字。后来北上求学时为锻炼身体任凭春夏秋冬四季轮换,或漫天飞尘或风雪交加,他依旧徙步往返于学校和家。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认真读书和锻炼身体不矛盾。修炼精神和修炼身体都是一种修炼,在两个不同层面上进行修炼,人才有可能走向更加完善的境界。周恩来为了强健体魄,大风雪天坚持跑步。周恩来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要求:五个不虚度(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平时学习上争分夺秒,一有空就看书、学英语。在考试来临之际,别人因复习忙碌而不愿帮助差的同学补习。周恩来却会合理运用时间,既帮助了同学,又不误自己的学业。不管做什么、学什么,就怕你不坚持、怕你偷懒,别说没时间,时间是完全可以调配、可以挤出来的。
《少年周恩来》这本书犹如一碗香气扑鼻的心灵鸡汤,能滋润我们的心田,滋养我们的精神。周总理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太多太多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向您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二篇:少年周恩来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
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公主,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茫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曼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人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第三篇:《少年周恩来》教案
《少年周恩来》
教学目标: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
1、想想当时的东北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说说周恩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找出周恩来眼中的租界是什么样子的? 4,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中华不振”。5,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有什么变化?
6、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原因是什么? 三,讨论交流
四,想一想,今日的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怎样去读书?。
第四篇: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终身奋斗的一生,少年周恩来读后感。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年之际,我尝试编写了这本《少年周恩来》一书。我从周总理传奇的一生中撷取了从他出生开始一直到东渡日本求学这一段人生经历,书中尽量用讲故事的手法来叙述他坎坷、传奇、丰富的早年生活。全书选材精当、描写生动、故事精彩,富有启迪性,具有教育意义和思想价值,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
本书将带领少年儿童一起去追寻周恩来成长的历史足迹,感受他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广大少年儿童可以在本书精彩的故事中去学习伟人的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去体味伟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去感受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周恩来生于乱世之中,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国内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于这样的年代,周恩来从小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少年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现今社会的少年儿童出生于太平盛世,他们追逐各种明星,但可能对领袖人物了解甚少,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让少年儿童通过阅读伟人少年时代的故事,去更全面、更深刻地接触伟人、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从阅读中少年儿童可以学习伟人的优秀品质,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我的脑海里想起了一篇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里面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读后感《少年周恩来读后感》。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就是这么一位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的人!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崇拜的偶像!
周恩来总理是人尽皆知的、连小朋友都知道的伟人,可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大家和我一样都不知道吧,所以,我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我现在就讲给你们听吧!
“周恩来,出生在1898年3月5日,当时的中国还在无能的清朝王的统治之下。就在周恩来出生的第2天,他的外祖父去世了,周恩来从小就很聪明,格外突出,6岁时在淮阴县上了小学,并且十分热爱读书,坚持每天自己步行上学。周恩来很特别,有3个母亲,分别是生母、养母、乳母,在周恩来刚满10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和养母不幸病逝了,所以,他就必须担当起这个家。周恩来十分喜欢了解时事,这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在周恩来10岁的时候,他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有个好朋友,家住魏家楼子,周恩来常去玩,魏家楼子旁的烟龙山上,日、俄两军曾经交过战,周恩来也去过。周恩来15岁时上了南开中学,在学校里是‘敬业乐群’社团中的成员,他主编了会刊《敬业》和校刊《校风》,毕业后,周恩来去了日本东京留学,不幸的是,在东京时,他的三叔去世了。最后,周恩来回国做了总理。”
我要向周恩来学习爱国精神。
第五篇: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韦博骏
我读了一本《少年周恩来》,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生活,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生于乱世,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在外打工,他从9岁起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周恩来深深体会到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所以,他一心想要读书、学习,并且立下了拯救中国的宏伟志向。
终于,在周恩来12岁时,伯父带他去了沈阳的铁岭银岗书院读书。由于他学习勤奋,加上天资聪颖,所以各门课都学得很好,尤其是作文和书法总拿第一名。在他看来,读书是通向新知识的一条光明之路,读后感《少年周恩来读后感》。有一次,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同学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说是为明礼,还有的竟然说为了家父。周恩来语气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年,他将自己的学习成长和救国救民的志向结合在一起。
周恩来毕业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全国有名的南开学校。他生活节俭,边打工边上学。由于表现优异,他成了学校唯一的免费生。在南开学校期间,周恩来显示出了他优秀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他积极组织敬业乐群会,主编会刊,发表文章,表演话剧,参加演讲。通过这些活动,他引领同学们增长新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领袖。
少年周恩来是我的榜样,他高远的志向,独立、自强、勤奋的优秀品质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