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细化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精细化、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现状
工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连续上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哈尔滨地区板式家具的知名企业,员工70%是与企业一同走向辉煌的老员工,企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使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有很大的提高,企业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不够全面,外聘过管理人员但是不够理想。
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适应工厂现状的制约激励机制
工厂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不是孤立,而是和人心心相关的,企业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一定要考虑人的因素,在制定制度时不能草率行事,不管员工能否接受,机械的照搬知名企业的时髦条款。这样就会使管理制度华而不实,是挂在墙上的天书。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以人为本,想尽一切办法使员工轻松自如地工作,达到高品质高效率做好本职工作目的。某木业企业管理制度中,有一条是针对吸烟人来制定的。《车间内不准吸烟,违者罚款100元》大家都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有吸烟史的人不是来到工厂才吸烟的,而是进厂前就有吸烟习惯,我们机械的执行,就会带来部分员工与工厂的抵触情绪。为消除抵触情绪,我们是这样做的,员工在工作的途中给20分钟的休息时间让有吸烟习惯的人,集中到一起,在安全的地方进行吸烟,烟蹄及烟灰放在水盒理弄灭,直到安全后方可离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既解决了烟瘾问题。又解决了前段各岗位员工工作的疲劳。原来员工偷着在角落里吸烟的人也就没有了,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安全防火意识。后来此条改为在车间内禁止吸烟违者开除出厂。结果员工说这一方法好我省钱了,原来我一天吸一包烟现在我两天吸一包烟,以后我就把烟戒掉。
罚款是方法不是目的。有一条管理制度是这样定的,自动平刨操作工,在操作机器时要认真按操作规程操作,要经常用卡尺量取产品的规格尺寸,不准出现返工现象,否则一周之内出现3次返工现象,罚款200元。员工反响很大,员工说不看看你家的设备和原材料是啥样就瞎说。我一个月争这点钱还不够你们罚的,结果本来技术比较过硬的员工,也不敢大胆的工作了,使得工作效率低下,谁都不愿意去操作较易出现问题的机器设备,班组长难以安排工作。后来此条款改为产品质量一票否决,各班组按工艺文件认真执行生产,若工艺文件与实际生产不符时,要及时通知上级主管与技术部门联系,更改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法,否则扣除当日工资。经过一段时间试行效果甚佳,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自觉执行工艺文件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了,员工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形成了人人学技术个个是质检的良好局面。
加强现场管理 做细管理内涵 提高员工素质
生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贯穿于整个生产的所有环节,做好了人的管理,现场管理也就做好了一大半,产品质量才能得到坚实的保证。所以笔者认为,在现场管理方面应是少管多理、公正透明,员工不是机器设备,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有其自身的思想和认识,所谓的“少管”,就是以简单有效为宗旨,运用规范的制度进行适度的行为约束,不能过分地运用“管理”的办法来管死员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少管”并不等于“不管”,对车间的管理,应该更多地体现在“理”字上,所谓的“多理”就是要理顺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实现车间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生产效率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车间一线生产员工是负责产品质量的“第一把手”,多从员工的角度看待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找合理的途径或方法进行解决,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同时,被实践认可的行为要不断重复,当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员工就会自觉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做,生产管理也就顺利多了。做到无缝衔接、勤于巡查 “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顾客”,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不同,与之对应的岗位职责也就不尽相同。及时的发现生产中各工序间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杜绝错误的再次发生。分清责任,做到谁的责任谁承担,处理的结果公正、透明,让所有员工都能够清楚的看到和感受到“质量问题面前人人平等”,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生产现场管理氛围,因此,员工都会自觉的减少操作过失,实现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布置得当、沟通到位在车间每天的早班会中,针对当天的工作任务及内容一定要布置的清楚明白,言简意赅,使得每一员工都能清楚自己工作任务及内容,生产主管不是实际的操作者,不能主观臆断的给出工作方法,反之,会造成员工与主管之间的矛盾,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给工作的开展带来麻烦。为使当天的工作得以圆满地完成,还需及时进行现场沟通,督促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工作方法要多听取现场操作人员的意见,尊重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培养员工自觉自愿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意识。
责任分明、减少浪费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完全保证每次都能生产出100%合格的产品,所以在生产现场,必须将各个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条理分明的将责任“划分”到各个岗位。但应尽量减少惩罚的次数和罚款额度,车间员工挣的都是体力钱、辛苦钱,本着互相理解的态度,从轻处理能让员工心存感激,更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但对于那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出重拳予以抨击,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现场管理的重点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就是四个字:减少浪费。所以,改善现场最重要的是降低浪费现象。现场浪费怎么减少?很简单,我们只要去看哪些地方浪费了,去堵住就可以了。
制度要靠全体员工共同呵护
某企业在制定一则关于前述《车间内禁止吸烟,违者开除出厂》的规章制度后,出现如下现象,企业的亲信副总公然在车间内吸烟,(前提是有吸烟室)车间主管对其行为给予制止纠正,并说明利害关系。某副总感到没有面子,跟主管说“我和工人不能比,这厂是我家的,你的规章是给工人定的和我没关系,你要罚我100元我叫你下课”结果导致车间员工对主管的执行力产生了质疑。同时也为不良行为创造温床。为了维护制度的尊严,翌日生产主管写了一份关于处理《某副总在车间内吸烟罚款100元处理决定》。递交与行政主管。经厂物会研究决定,将该处理决定公示全厂以警示后人。规章制度的尊严得以维护。厂里的正气得以扶正,邪气自然消散。
适应工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但建立,我们每位员工都要用心呵护,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法则,维护它的尊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管理制度制定后它不是挂在墙上的天书,而是工厂得以生存的法则,我们在执行前,一定要让每一员工,吃透文件精神,领会其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实施快乐工程、实现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其实质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全员经营,我们的企业才会成功,才会有发展。
我们要注重细节的管理,对每一员工做到关心、关怀,使其员工每天都能快乐工作。
某天下午女员工的孩子在汽车修理厂工作中手受伤了,需要她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为了让她尽快赶到医院,单位派车将她送往医院。第二天她很早就来到车间上班了,车间生产主管问她孩子咋样是否还要她照顾,她说医院那边都安排好了,展时不用她照顾,她说“这我都很感谢咱们工厂了,我以后一定努力工作来报答工厂对我的恩情”。我们在关心员工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的创建了企业文化。
人性化管理不是讲人情,而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我们允许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但必须告诉员工出现失误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如何去避免失误。这样既原谅了员工,又激发了员工胆大、心细的工作热情。
若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我们没有指出错误的所在、没有告诉它的危害,反而却拍着他的肩膀说声没事,为他隐瞒了事实,这不是人性化管理,而是“讲人情”。这样做会使员工今后的工作变得更糟糕。
实施上班问声“你好”下班说声”再见”的文明礼貌用语,推动企业文化发展
我们的员工每天高高兴兴来到工厂,作为管理者应给予他们向家一样的温暖,同事之间到声“你好”员工之间的友谊才能不断的增强,同事的情意,工厂的温馨,才会渗透到员工的心田。
下班时说声“再见”让员工感知企业发展的文化底蕴。
让现代企业的和谐之声伴随企业管理文化奔向未来。
2012年5月25日李开宇
第二篇: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人和制度控制的合理性上。人建立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执行,制度约束人的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教导人遵章行动。制度执行的全面、细致与否,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是否能始终如
一、长期坚持制度的严格执行,制度约定条款的严肃性、合理性成为以人为本、制度化管理的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制度化管理是工作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价都是由公司管理人员来控制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人格魅力、职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影响管理制度是否被严格实施,员工是否遵章办事。员工因为数次产品标签未粘贴端正结果被辞退的故事,至少说明了三方面内容:为什么规定要粘贴端正?标准是什么?发现怎么办?制度规定的严谨、制度控制的严格、制度处罚的同一性都是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上。人制定制度、贯彻制度、考核制度,作为制定者、考核者是优势群体,贯彻人、被考核人是弱势群体,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因此被考核人通常对考核人有抵触情绪。这不能仅仅依靠吃吃喝喝的表面沟通来解决。承认差异是第一步,但所有问题不能先推卸责任,认为被考核人的素质是造成矛盾的根源;重要的是要找出问题的弊端所在,提供案例,防止再犯。归根结底,就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的完善,它不能脱离制度而独立存在。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的真正平等。如果收入既定,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工作与在一个精神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工作对员工的潜能发挥有明显差异。人性化管理的重点是了解员工真正需要什么、想些什么,这种沟通靠领导走访、公务聚餐是得不到结论的,要知道员工真正的需求,只有靠企业文化,靠管理者素养。企业文化不能在短期内形成,管理者素养是企业文化建立、发展的基石,因此,要管人,先管自己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如何管好自己?大凡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管好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撕开管理者自我保护的面纱。出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推卸责任,不瞒天过海。这需要勇气与毅力,需要领导层的支持与鼓励。惟有将自己摆在与被考核人地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会被考核人的思想状况,才能真正理解被考核人,才能获得员工的真正信任,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才能将我们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思想灌输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建立真正的集体荣誉感。管理者的思想较普通员工更为复杂,考虑的事情更为全面,并不是说管
理者的水平就有多高,而是因为管理者能接触到企业上层建筑的管理思路,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基层员工获取信息来源的有限性是造成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差距的一个方面。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能被企业的上层建筑认同。但这也是短暂的平衡,企业的发展需要变革,如果管理者不能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动态平衡也必然被打破,必将被新的管理者淘汰。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在弱势状况下,为改善自身处境,人的思维最为活跃,一旦达到一定层次,人的思维往往会停滞,认为许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海尔公司采取轮岗时,反对意见很多,集中表现在财务的轮岗问题,但张瑞敏坚持过来了,专业性强的岗位并不因轮岗而导致工作的失误,理所当然的挡箭牌在变革的趋势下丧失了锋芒。
基层管理者的个体性格差异也是导致制度不能顺利执行的原因之一。如何求同存异,抑制缺点发扬优点,使部门各管理人员协调一致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部门的管理思路可以由通知、规定来体现,但如果通过培训,使基层管理者与部门的管理思路保持同步,对工作的开展更为有利。管理思路的培训与技能的培训不同,它是通过对日常工作的许多案例分析研究得出意见,并以此意见作为标准测度各管理人员对同一事件的行为做法来衡量各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通过部门意见影响基层管理者的思想,促进其管理思路变化,最终实现管理意识同步。通过各基层管理者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基层管理者认识到个体管理思路的狭隘,有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管理者素养才可能施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发掘人的潜能,激发其个体的创造力。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结论不同,它要求管理者熟练应用换位思考来衡量自身行为做法的合理性,通过树立内部营销观念,将处理公司员工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市场来对待,利用市场定律来解决制度、规定执行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才有可能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影响员工对公司的认同,逐渐形成企业的特色文化。
第三篇: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核心进行组织的管理,将员工作为组织的主体,正是当代重视人才发展所要求的,组织要发展就必须从主体出发,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制度化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必须进行管理方式,组织为约束员工行为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于企业而言就像法制于社会。众所周知,没有法制的社会是混乱无序的,是无法进行发展的。所以制度化管理对于企业是必要的。
那么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悖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前几天看了《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职场的故事。主人公所在的是一家制度体系都很完善的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首先这家公司给予员工的待遇是很好的,它保证了员工的生活质量,能够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其次,这家公司的晋升机制是很公平的,这样员工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再次,这家公司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工作,从而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规划与发展。我觉得这些都是企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这家公司也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基本的职场要求是必要的。书中就提到过,有一个销售代表虚报了预算费用,还联合一个秘书修改了财政报表,犯了严重的错误。最终她们不能够继续待在公司里面,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正是在这种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同时实施的环境下,这家公司不断地前进发展,主人公也完成了自己职场生涯的一次次蜕变。
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必须是以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企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有利企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为目标。同时体现出对员工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保证员工的利益。
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因此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的。
第四篇:浅谈企业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
浅谈企业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2007年春节前夕,我们亚宝集团公司依然和往年一样牵挂着太原制药公司的员工们,派来了大巴车接送回家过年的员工。原定的发车时间是早晨七点半,但不到七点十分,所有要回家过年的员工就已背着行囊齐刷刷地站在了大巴车的门口。是啊,在省城太原工作一年了,哪个员工不是思家心切?这一幕让我很感动,心想,也许每名员工对于集团公司给予的这份人性化的关怀都了然于胸。但是,春节过后,在大巴车从集团送员工前往太原公司上班时,却有少数员工在原定的开车时间半小时后才迟迟赶到发车点,影响了集体的行程和时间。这种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的矛盾现象,让我再次对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有了新的感悟。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员工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感。如今,这种流行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它正在悄悄地揭开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新纪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集团公司要实现“世界亚宝,百年亚宝”的目标,就必须处理好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矛盾和统一,通过充分挖掘员工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多财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人性化管理,从词义上来看“人性化”是“管理”的谓语,即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谈人性化。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是保证员工达到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而人性化是一个帮助员工提升个人技能和工作时效的过程。作为亚宝药业太原制药公司的领头人,我既是一名管理者,也是一名制度的实践者。几年来,在推行企业管理中,我摸索出了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辩证关系:
一、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性化;
二、在执行制度时坚决不能带有人性化;
三、制度化与人性化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人性化必须与制度化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管理效果。
制度是一个企业的“法”,必须依“法”治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司没有制度和不在制度下实行按部就班的管理,就不能很好的运转。因此,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它的管理就无从谈起。每个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制度,制度的威严更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但前提是制度必须制定的合理、符合实际,这样执行起来才会有效,才能够被员工乐意接受。所以,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充分地考虑人性化。亚宝药业太原制药公司是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3岁,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非常细致。在下发制度前期,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拟定制度草案,然后将其分发至各部门由员工进行讨论,在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意见后进行修改,正式制度才诞生,这样使年轻的员工从理解制度并从而遵守制度。实践证明,只要在制定制度时尊重员工,倾听员工的意见,就会收到良好的效应。如公司在制定《员工技能晋级管理制度》时,在晋级条件方面就采取了员工们提出的“连续三个月被评为A类员工可晋级”这一条;在《学习培训管理制度》中,员工就参加函授、自考学习的费用报销事项提出逐年报销部分学费的意见也得以采纳,而对学习期间请假事项与公司《考勤管理制度》发生冲突之处公司也根据员工的意见做了相应调整。故而,制度作为用来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的准则,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但是,制度一经制定推行,每个员工就必须严格遵守,而作为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更须做到公正严肃、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制度如同法律不可随意改变,更不容破坏,制度一经制定便要严格执行。在制度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不能因为特殊原因或者特殊关系就将其置于制度之外。如在公司对各部门考核制度中,坚决对“质量事故”、“完成任务”、“认证检查”、“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绝无任何人性化的同情或理解。
当然,在执行制度时不能带有人性化并不意味着在钢铁般的纪律制度之下就不需要伴以人性化的理解和沟通。只要坚持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就能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
和员工的归属感,使所有员工与公司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从而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
人性化管理也必须和制度化管理相配合。人性化管理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时,绝不能抛弃制度化管理,要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现阶段我公司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完善,还远不能实现单一的人性化管理,必须辅之与制度化管理相结合。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之间也存在矛盾,正如人在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但是药吃多了又会产生副作用使病情加重,甚至会死亡。药即可救人也可以伤人,而关键就是“药量”的把握,管理者就是医生,制度就是药物。高效的管理,不仅要靠制度(药物)来严格约束,更要靠管理者(医生)的量身管理。如春节后乘车员工迟到的事,公司在考虑到路途遥远,假期公路乘车困难,决定让众多遵守制度的员工等侯少数违反制度的员工,并推迟了发车时间,让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人性化管理的一面,但是,对其违反制度的行为,仍然要批评和处罚,绝不估息迁就。在管理制度的实施上更多的考虑了员工的承受与理解程度,将人放在了首位,这样可以减少员工情绪的波动变化对工作造成的影响。所以,人性化管理其实也是制度化管理下的延伸和补充。
还有,许多西方公司在制度中规定上属在员工生日时必须送上礼物和祝福。我公司无相应的制度,但是在公司每一位员工结婚时,工会都为其送上一份礼品以表公司的祝福。每当此时看到员工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时,就更能深深体会到这份人性化的关怀使员工和公司有了另一份亲情的联结。
所以说,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之间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只有将制度的神圣性与人性化管理的灵活性相统一,既予员工宽松,又给员工压力;既强调自我管理,又注重引导员工向良性化发展。从而,营造一种催人奋进、促人提高的和谐氛围,打造一个能让员工自我发展的平台,塑造一个精诚团结、携手共进的团队。
我相信,只要把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最大发挥管理的效果,从而使我公司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管理无止境,它是每个企业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制度是一个企业的“法”,必须依“法”治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其他的管理就无从谈起。每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制度,制度的威严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但前提是制度必须制定得合理,为大家所能认同和接受,这样,才能把制度化与人性化有机地结合。制度-----企业管理的基石。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且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团体必须有他的规章制度,就像国家必须有法律一样,“有发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行 违法必咎”法制社会的国家是这样的,制度化的企业也应按这执行。想起撰写《兵法》的孙武,吴王让他操练兵时,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当吴王的两个最受宠的妃子不遵守制度视操练为儿戏时,孙武坚决按制度办事要求斩首,吴王无奈,只有按制度执行。后来事实证明,严格执法的孙武是对的,曾一度为吴国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性化管理,也就是设法满足人性的、善的、良知的、光明合理的需要的管理。人性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不得不提到制度化。并且必须是合理的,彻底执行的制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唯有不断地完善自身,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如果是我们所欠缺的,可以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借鉴过来,但最终仍将由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决定,制
定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式。
第五篇:浅谈企业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
浅谈企业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
王一迪
摘要: 当今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已不仅仅依赖有效的资产,而是采用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去开发更多的资源,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作为管理的两个层面,在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中被争先效仿。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人性化 制度化
广义地说,管理就是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并使价值最大化,人作为主体,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一个公认的准则,来保证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从中便引申出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它们并不是管理过程中孤立的两方面,而是在管理中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一、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人性化管理即在管理过程中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人独立性和各项基本权利,客观肯定个人价值,并采用物质激励、主动培养等有效方法达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个人最大潜能的目的。
人性化可以概括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自然属性是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既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生存的过程,在最基本物质需求受到威胁的时候,人们内心的善良和人性的自私都会暴露无遗,进而成为行为的主导,人们不断选择环境也源于此。人性的自然属性是一切生产劳动的根本,只有满足自然属性需求,人们才会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及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可以理解为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融入整个社会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面临种种竞争、压力、不公平,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好,就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强者,使自己拥有别人无法轻易取代的技能,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推动社会的进步。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机构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是将群体的一种意志以法则的形式固定下来,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共同认可的平台上进行约束与自我约束的管理过程;是强调依法治理,法制法规健全,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不考虑人的因素,不去迎合行为个体的主观意志,不因个体的好恶而改变,强调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的一种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也不是强制性的制度,它只是规定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共同遵守的准绳,它在约束的同时也保障了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运行。社会中存在着种种机遇与挑战,每个人都有平等追求幸福的权利、平等地掌控自己
人生的权利,只有适当的制度化才能尽可能地保证每个人的努力可以换回等价的肯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自由,但往往越是相对的自由、一定的束缚,才能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二、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的关系
人性化管理即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从古至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只有人心所向,才会大势所趋,人民群众永远是历史的主导,国家尚且如此,企业更不在话下,只有报以还之于民的态度和气度,才能真正做到取之于民。人性化管理要求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属于柔性管理。
制度化管理即所谓的依法治国,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行使合法权益的自由以及保证自己人身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但是要保证每个人都能自由行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就必须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准则,一个有原则的人往往有可能更多获得人们的尊重,因为他不是接受所有事物,在他心里有评判事物的能力,有一个他一直去衡量的准则,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理智的、可靠的甚至公证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去否定一些东西,才有能力去坚持一些东西。国家也是一样,一个健全的国家一定是思维能力强大,它有评判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准则,这是一个国家成熟可靠的象征,这些准则也是值得我们去遵守的,属于硬性管理。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是管理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在管理中过分偏重制度化管理,完全以规章制度和法律为准绳,等级制度鲜明,人们在不平等的时候很难做到客观地评判、一视同仁,则管理过于硬性,不但发挥不出员工的潜能,还可能因为固步自封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同样,如果在管理中过分偏重人性化管理,完全以人的思想人的意志为决策,难免主观臆断,况且每个人的需求、想法都不尽相同,企业的凝聚力易涣散,也很难合理地分配、调控、规划。
人性化与制度化在管理中应相得益彰,在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制度更好地落实,在整体统筹规划时也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不断地系统安排各项任务,使每个人都各尽其能、挥洒自如,取消冗余岗位和人员,避免重复劳动带来的人力物力损失。只有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双管齐下,才能在系统的制度中渗透人文的光辉,企业上下齐心合力,获取效益最大化。
三、企业的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
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聚集社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贯穿了社会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一切环节,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的企业,才形成整个市场经济,也只有保证千千万万企业良好的运作,才会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
在企业所有资源中,唯有人力资源不被看成固定资产,人才是企业潜在的资源,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无形资源,人才并不只是数量上的含义,具有高技能、高才干的人才,在同等时间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何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
人才是企业管理中贯彻始终的任务,高素质的人才尊重独立的人格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推崇扁平的层级模式,摒弃“铁饭碗”的观念,他们在善于不断地完善自我的同时,也拥有独立的终身就业的能力。所以当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提倡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中,应重视一下几方面的问题:高素质人才受教育程度高,视野开阔,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对的高,企业在管理员工时应注意合理的物质激励;高素质人才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不断完善自我,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多向员工提供培训以及探讨的机会,肯定员工的成绩,做到善罚分明;高素质人才拥有终身就业的能力,企业预留住人才,除了渗透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要提供更好的平台给员工以展示才华,对于员工的需求也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人性化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语
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对企业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地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也只有合理制定出公认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地执行,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才有确实的保障,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并非相互独立,而是需要互相渗透,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都会造成管理的疏漏,如何在管理中两者并重,对于企业来说仍然是值得重视的的问题。
参考文献陈希玲.对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关系的思考.科教文卫.2008,9:40-41伍琴.基于我国的经济特征的工商管理工作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7,5:114-115 3 杨槐.以人为本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甘肃科技.2010,26(1):123-125袁中秋.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经济研究导刊.2010,5:162-163 5 李芝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纵横.2008,6:19-20魏海霞,濮人强.浅谈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青海石油.2008,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