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余水司OA网站人事调研报告
新余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公司门户网站
一、办公自动化
主要功能:
1、公文管理
对来文的登记、批示、传阅、办理、归档等操作,对待批、待办、待阅等文档提示用户及时处理。发文、上报、请示是由各部门发出,逐级通过各级领导的审稿、签名、核稿直至最终签发文件。审批时,以图片签名作为签名标记,相关的资料和文档以附件形式传送。
2、邮件管理
架设企业自己的邮件服务器
3、公共信息管理
公告栏作为日常办公中的公告板,提供了一个公共信息发布的场所,如公告、通知、留言等,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公告栏上的信息。
内部通讯用于员工内部交流.通讯录记录了公用的电话等信息,支持查询。
4、会议管理
按照会议申请、会议批准、会议安排的流程进行。
5、档案管理
对需归档的文档进行归档操作,已归档的文档支持查询。
6、机构管理
建立企业机构及人员信息,提供查询。
7、个人信息管理
工作日志用于记录工作报告、纂写备忘录,或用作记事本,记录一些临时的信息。
8、报表查询
根据查询人员拥有的权限可查询
a)营业收费系统的用户档案和抄表、收费、欠费情况等相关的报表 b)用户报装相关的各类报表
二、外部网站
公司的门户网站是公司对外的平台和窗口,基本的内容包括:
1、公司首页
水质公告(动态更新),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公司荣誉、公司资质
2、新闻
公司公告,最新新闻,公司会议,停水通知,活动图片等
3、用户服务
a)用户服务指南最新水价
b)水费查询
c)网上报装预申请
d)用户的投诉和反馈信息
4、联系我们
公司地址,联系方式,招聘信息等
三、人事管理系统
1、人员基本信息
包括员工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婚姻状况,证件信息,工号,部门,入职日期,工作日期,联系电话,手机,电子邮箱,家庭住址,籍贯,学历,专业,毕业学校,养老手册号,公积金号,合同档案号等。
2、员工奖惩和考核
记录员工的获奖情况和惩罚.按月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日期,考核内容,考核人员,考核结论,考核分值,考核评估。
3、员工培训
培训日期,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结果。
4、员工调动
分员工的部门调动和职务变动,5、员工请假
记录员工的请假情况,供考勤查询用.6、提醒功能
员工符合退休条件提醒,员工劳动合同到期提醒.
第二篇:关于OA系统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OA系统调研情况的汇报
一、OA系统可以实现的目的
(一)推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水平。OA系统的基础在于全面细致地梳理公司的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流程、管理责任等,OA系统应用可以推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可靠的安全机制。OA系统应用使办公流程清晰、规范、可控,可以保留流程,有据可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三)实现目标管理。OA系统应该使各项工作进度可视化,便于领导随时监控、指导、协调。
(四)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OA系统的应用使公司销售、资金等数据直接展现,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五)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实现异地办公、移动办公,提高沟通便利性和日常办公的效率性。
(六)节约成本。一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二是无纸化办公,节约财务成本。
二、OA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
(一)基础管理。如:行政管理、公文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工资核算、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费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二)集团化管控。如:通过二维网格维度管理,不同业务不同分公司精确控制可见范围,数据相互隔离;系统展示多级门户,各业务线各分公司定制专属门户。
(三)储备粮管理。如:通过与粮情监测系统的对接,实现温度异常、达到通风或除虫的条件等进行监控;对粮食水分、杂质等数据的掌握;对粮库的出入库数据进行及时汇总等。
(四)项目管理。如:智慧园区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以及负责人考核进行监控。
(五)投资管理。如:投资项目筛选管理、投资项目审议管理、投资项目立项管理、风险管理、投资项目谈判管理、投资决策管理、投资方案设计管理、项目投资实施与管理、投资项目跟踪、投资效果考核与评价管理、项目资金退出管理等。
(六)进销存管理。如:对各直营店的数据进行及时汇总,对公司产品仓库的进出库数据进行汇总,做好补货准备;对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调整产品结构。
(七)产品质量管理。如:对合作的加工企业生产管理中质量检测数据,进行监控对合作的基地种植流程进行监控,确保达到产品标准。
(八)进出口管理。如:进口合同管理、进口库存盘点、信用证资质审核、进出口资料管理等。
(九)决策支持。如:通过管理驾驶舱,为领导及时展现以上各模块系统的数据图表,便于领导决策。
三、OA系统项目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需求调研和项目规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主要工作有基础模块建设、业务模块建设、其他模块建设和测试。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主要工作有推广和培训。
第四阶段:交付阶段,主要工作有正式上线、系统终验、系统维护。
四、OA系统项目建设规划
第一期:主要实现基本功能的上线,如公文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考核管理、工资核算、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费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合同管理等。
第二期:主要实现业务功能的上线,如储备粮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进销存管理、进出口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等;
第三期:主要根据已有的数据,实现集团管控,管理驾驶舱的数据图表展示。
五、OA系统费用概算
(一)平台费用
(二)定制开发费用:供应商主要根据业务需求的模块、表单、流程与程序员工作量来报价,一般在项目需求调查后报价。
(三)硬件设施:主要是服务器方面,根据需求配备。
(四)维修服务费。维修期满后,公司信息管理员可维持系统正常使用;若出现重大问题,可能产生此项费用。
六、OA系统供应商比较
(一)目前三家公司的优缺点比较: 1.xxx:行业内不知名,评价信息较少。2.xxx:拟上市企业。
主要优点:产品成熟,使用比较方便,渠道分布广,便于和用友软件整合。
主要缺点:部分功能细节不够,二次开发成本高、服务成本高,不同版本间不兼容。
3.xxx:上市企业。
主要优点:产品比较成熟,企业高层咨询能力强。主要缺点:理念和产品严重脱节,各版本间不兼容,拓展性差,渠道混乱,口碑不好。
(二)目前三家公司的客户比较:
1.xxx:xx局、xx实业、xx学院、xxx下属单位; 2.xx:xxxx 3.xx:xxxx
(三)项目实施可供选择的其他供应商 1.xx 主要优点:品牌、理念、市场很强大,产品功能齐全,解决方案完善,定位高端。
主要缺点:实施、使用和维护复杂,周期长,风险和成本高,需专业人员,价格高。
2.xxx 主要优点:实用、易用、高性价比,开放平台、工作流、智能表单行业领先。
主要缺点:渠道建设滞后,营销方式不够灵活,界面不够美观和大气。
第三篇:小学人事调研报告
人事调研工作报告
王马小学2014、3 人事调研工作报告 根据县人社局、教育局2014年3月27日关于人事调研工作会议的安排要求,在中心校的指导下,我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长梁锋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的人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工资表所有在岗的教师进行了一次具体详细的摸底调查。现将在这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实际情况:
我校在编人数15人,实有人数21人,现有人员工作任务饱满,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仅几年来没有补充新的人员,单位不存在富裕人员。
二、存在问题:
1、当前人员身兼几职,超负荷运转。
2、单位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近10年来只出不进,急缺体育、音乐、美术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中青年教师。
3、学校存在人才留不住、进不来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及建议
1、加强中小学教师岗位流动,把中学多余的专业教师补充 到农村缺编严重的学校中去。
2、县局应加大公开招聘体音美等应届大学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学校。
3、县局加大对农村教师评定先进、晋级职称等方面的优惠条件,这样农村学校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篇二:小学课改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小学课改情况的调研报告
阳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为了给全县小学校长和新教师培训提供依据,2013年3月18日至4月26日,我们用35天时间,深入全县十八个联校25所小学校进行了课改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调研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了解了教师常态教学现状,一所联校走访一至二所小学,推门抽听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课程70余节。二是与118名校长、副校长、小教主任、教导主任进行了座谈,听取了联合校长、小学校长组织实施课改的简要汇报。三是与340多名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部分普通教师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四是就学校领导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现场指导21场,收回教师调查问卷340份。收回校长问卷93份。
2、校长座谈反映问题统计。3.教师座谈反映问题统计
二、主要特点
1、课改局面已初步形成。从我们调查的学校看,不论是县城还是农村,从校长到教师,从高段到低段,从考试学科到考查学科,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精讲精展、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等教学行为正在形成。
2、普遍采用导学案教学。从实施年级看,3—6年级基本都使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使用,为课堂节省了时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更多地进行小组合作和展示,加快了课堂进度,提高了当堂达标率。1—2年级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积极渗透课改新理念,尝试新模式。
3、不少学校建起了新模式。过去教师独霸课堂以讲代学的现象基本消除,不少学校在生动课堂的理念下建立了自己的新模式。如实验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二小的“语文主题阅读”和数学“四环十六字”模式,三小的“三阶段六引学”模式,驾岭中心校的“三步五环节”,河北中心校的“自主合作、先学后教、精展训练、当堂达标”,固隆中心校的“三环五步”,演礼中心校的“学、练、展三步教学法”等。教师普遍反映,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常规教学注入了活力。
4、校长、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不少联校组织教师外出听专家讲座、学习借鉴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展观课研课活动,提高课改的实效性。
1、观念上认识模糊。一是认为课改就是搞运动。不知道为什么课改、也不知道课改改什么。认为课改干扰了教学正常秩序,担心搞课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认为课改是高段的事,小学地段不能课改。所以在低段与高段年级、大龄与年轻教师、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方面,进行课改存在明显的不同步、不平衡情况。三是认为课改就是导学案。误认为不使用导学案就没有进行课改。四是认为课改是教导主任的事。校长忙于事务,顾不上抓课改。2.小组建设缺乏指导。小组活动中优秀学生表现的更加优秀,一些学困生更加落后。在座谈中部分教师直言:小组活动培养了一些不动脑靠偷看抄袭的懒学生。把学困生合理编排到各个小组,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老师、组长、优秀生共同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但由于小组规划不合理,小组长的选择随意且不加培养,更不知道怎样履行组长职责。课堂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说的说,做的做,各自为政,展示环节又费力费时,时间总是不够用。小组成了优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指导小组活动也看不到什么策略和技巧,势必造成“优生各方面表现更优、差生连课堂发言的机会也很少,成绩也只是表面上”的局面,这样的小组建设异化了课改的初衷。教师们也发现了目前小组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就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学案编写质量不高。导学案编写习题化倾向严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得不到落实。有的在编写过程中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有的就干脆编些练习题,有的集体研究,统一编写,相当一部分教师坐了担架。有些导学案中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并不需要探究,或不适合探究。课上学生忙于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和问题,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学生很少主动提问,也没有质疑,整节课师生围绕着导学案进行,这样的导学案成了课堂的主宰。一些语文课上,没有了书声朗朗,不见了语文课特有的情境,有的只是学生一味做题,体现不出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4、过度夸大模式作用。部分校长、教师对模式和导学案理解有偏差,过度夸大模式的作用,把模式当成了取得课改成功的利器,认为课改就是套模式,就是用导学案。我县大部分小学都在套用“双向五环”教学模式,认为课堂上只有全部完成了“五环”或什么模式规定的几环才是实施了新 课改,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死板硬套,把语文课上的失去了语文特点,把英语上的不像英语课。课堂上遇到问题就讨论,展示时必须每组都展示,教学时间总是不够。高昂的口号、低效的重复、廉价的表扬、无意义的评价在课堂上随处可见。追求表面轰轰烈烈,而忽略学生知识技能训练的落实、方法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5、教学常规管理跟不上。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与课改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办法。教师的备课形式变了、课堂变了、怎么样考核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等都没有相应的评价办法。
四、原因分析
1、校长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不到位。部分校长应付日常事务占用了大量时间,不能挤时间静下心来,对课改的理论进行深入钻研,对课改的精髓进行有效把握,对本单位课改整体规划和阶段工作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因此这部分校长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课改指导就显得不专业。校长不能引领教师,教师不会指导学生,只是在行政推动压力下照搬模式,简单套用,无异于邯郸学步,落得不伦不类,严重影响课改的深入。
2、学校管理机制对课改导引不到位。部分领导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把课改探索与考试成绩对立起来,顾虑考试成绩下滑就直接影响自己的声誉与前途。因此一方面喊课改,迫于形势也不得不要求教师搞课改,但就是不研究制定有利于教师大胆课改的富有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考核评价机制,还是继续让教师们感受着“戴着镣铐跳舞”的纠结和煎熬。没有制定出适合课改运行的激励考核机制,不能彻底消除教师搞课改的顾虑。
3、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要求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驾驭课堂的方法和技能不足,编不出高质量的导学案,指导不了小组活动,创设不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意义评价的环境;二是部分教师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不强,导致课标落实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学校面临着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老化、思想意识老化、职业倦怠等情况;许多教师不愿通过自学和培训补充更新知识,只求过得去,不求上进;年轻教师负篇三: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白河中心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教体局工作安排,12月6日,白河中心校组成了以周金凡主任为组长、马明林书记为副组长、中心校其他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了教师代表、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汇报,广泛征求意见,基本掌握了白河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白河中心校辖区共有中学2所,27 个教学班,在校生 1968 人,现有在编教职工
145人;小学12所,96个教学班,在校生5215人,教职工261人。
近年来,白河中心校始终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挖掘教师队伍潜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进步。
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从中学教师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教师66人,占教师总数的45.52%;36至45岁教师55人,占教师总数的37.93%;46—60岁教师30人,占教师总数的20.69%;一中、二中中青年教师占主体,并形成了合理的梯度。从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教师139人,占教师总数的53.26%;36至45岁教师77人,占教师总数的28.50%;46—60岁教师45人,占教师总数的17.24%;教师年龄梯度不明显。
从教师职称结构分析:有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78人,初级职称190人,员级职称5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8%、44.39%、47.38%,1.25%,职称比例比较合理。
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强化。近年来,白河中心校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白河中心校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等10余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坚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规模培训现有教师,形成了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育、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三是师德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近年来,白河中心校以“师德标兵”评选为抓手,以师德报告会为主要形式,狠抓了师德培训、师德考核工作,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各类评先树优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中小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业务骨干和师德标兵。目前,中小学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6人,市级骨干教师28人。
二、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1岁,30岁以下教师只占 14.2%,46岁以上教师占19%。自2005年至今,小学教师队伍中离退休人员已达72人。55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50周岁以上的女教师已达6人。如果根据省里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任课教师年龄偏大,不能在教学第一线的人员较多,因此,小学实际缺教师36名。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的缺口只好由代课教师来补充。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
三是教师职称福利待遇较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共有小学教师261名,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教师们很难接受。二是教师工资福利低。仅在工资表上看,同样学历、教龄和职称的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就比市直中小学教师低四五百元,这给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三、建议
要解决乡镇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政府一是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坚持新进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和相应的学历条件,所有教师必须持有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上岗;要优化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尽快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二是要建立新教师年补充机制,为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根据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情况,在计划内,通过考试的形式公开招聘新教师,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和部分学科教师缺额现象。三是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5%—10%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四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为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当称职的教师,在教师职务评聘、评先树优、考核等活动中,要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篇四: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清塬镇小学 吕向勇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掌握情况,寻找差距,谋求发展良策,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和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教师、深入群众、深入学生开展了“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
用6天时间对学校全体教职工、部分学生和家长代表及村代表开展调研。这些调查对象对我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共开座谈会四次,座谈会前发放书面通知,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影响学校发展的思想认识问题;影响学校发展的现实问题;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迫切需要解决的)。要求与会人员先思考,进行书面准备,人人发言。发放各类调查表93份,回收89份。调查内容包括:办学目标与理念、教学质量与管理、学生素质教育与管理等方面。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师生、群众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正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1、教师队伍管理措施滞后
我校教师人事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就不想上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担重担等等。而学校对这些老师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奈何不了他。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学校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
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方面还有欠缺。在管理中,学校重视检查,不重视反馈整改;重视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落实;重视量化统计,不重视定性分析;重视结果管理,不重视过程的指导等等。一些教学工作细节管理有漏洞。如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师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科目专职教师不够,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
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7、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学校多媒体教室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四、提高办学水平的措施思考:
1、深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
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教师调整优化,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篇五:小学教师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临盘大杨学区小学教师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2015年9月3日
学校办学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高低。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但我们深感师资队伍建设是制约我校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坚持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我校领导班子再次认真回顾总结了以往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其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对我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幼儿教师3人,小学教师13人,校产教师1人,保卫教师2人,职员3人。
(一)性别情况:男教师13人,女教师9人。
(二)年龄结构: 36—40岁3人;41—45岁5人;46—50岁4人;51—55岁5人;56以上5人。
(三)学历结构: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6人。中师学历12人。
(四)职称结构:小学一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未占岗教师8人,小学高级占岗教师7人。
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调查中,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老年教师居多,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45%。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老龄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民转公”的教师比例大;基础教育不合格教师的退出机制不健全。
2、教师水平偏低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其原因:由于农村教学设施欠缺,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再加上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难以转换,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不强,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3、教师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具有小学高级占岗教师教师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31.8%,根据我校的性质及主要的培养目标,高级职称的数量及质量仍需加大培养力度。其原因存在于:首先,教学成绩差,和全镇教师通算不占优,其次,分配占岗名额不均匀。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应尽快制定出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政策。应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从政策上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提高农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待遇。具体表现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以不低于城镇的待遇留住骨干教师,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降低农村地区骨干教师流失率。
2、采用定向招录的办法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不应从农村招录优秀教师去县直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
3、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
4、采取可行措施减轻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 要实行以教师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同步减轻教师的负担。首先,要改革评价机制,不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应多从正面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及工作中的失误,不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5、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合格幼师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幼师班这块阵地,尽快加大教师队伍的整体培养力度,同时利用函授、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培训,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师培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纳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本地农村幼儿教师的轮训计划,将各幼儿园执行教师培训计划的情况与幼儿园的分类定级检查评比联系起来,以确保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人事部门也可通过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规范,提高幼儿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第四篇:人事外包专题调研报告
人才派遣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这一概念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利用,由于人力资源发展领域的不断开拓,人才派遣已经开始被大量地应用在各个行业。而对于人才派遣的具体含义和内容形式,以及特定行业的派遣方式却尚未被广泛了解。本文旨在介绍当前人才派遣的发展现状,现实意义,人才派遣的优势等方面内容,最后以行业分类的形式简要概括几个典型行业的人才派遣形式。
【关键词】 人才派遣
【正文】
一、人才派遣发展背景
当前人才出现三大群体:第一,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特别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大量国有集体企业中数量可观的人才资源被排放出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群体,需要得到妥善的再就业安置;第二,近年来,各类大中专院校扩招后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增加,毕业生整体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人才资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第三,企业用人自主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具备良好素质和发展潜能的人才资源成为企业追逐的对象,技能性人才更受重视,导致人力资源在总量上供过于求、结构上供不应求的矛盾并存。因此,社会如何千方百计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充分有效挖掘新的就业岗位,竭尽所能提高现有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这是人才派遣机构的共识和努力的目标。
二、人才派遣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一)人才派遣的含义
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就业和社会用工方式,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必然结果。“人才派遣”亦称人才租赁、劳务派遣,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人形式。用工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选好所需人员,或向人才服务机构提出用工需求,人才服务机构向用工单位提供合适人选,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用工单位与人才服务机构签订人才派遣合同,人才服务机构与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最终形成人才服务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劳务服务关系;人才服务机构与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派遣人员的有偿使用关系。
(二)人才派遣的现实意义
1、社会就业制度意义
人才派遣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按照 “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 的原则,由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派遣合同(协议),形成劳务关系;由派遣公司与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通过派遣公司与人才建立服务关系。人才派遣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促进 “ 单位人 ” 向 “ 社会人 ” 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服务,为人事用工制度改革拓宽了渠道。通过实施人才派遣,可以实现员工的社会化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爱岗敬业精神,调整队伍结构;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原有单一的固定用工方式,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引进各类紧缺人才智力,有利于实现人才项目技术的有效对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结构的优化调整;逐步建立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健全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进一步使用(派遣)、奖惩、晋级、增资的重要依据;促进毕业生就业。组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序就业,开展毕业生见习就业活动,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性。
2、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意义
1)有利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业企业的竞争焦点已由传统的 价格竞争、功能竞争和品质竞争等转向了响应能力竞争、客户价值竞争和技术创新竞争。将 员工招聘、档案管理、社保申报缴纳、劳动纠纷处理等事务性工作交由派遣公司负责,企企 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从日常繁杂的人事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参与企业高层的战略 规划,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弥补企业的能力不足。由于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够精 于一切,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可以解决自身能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3)有利于降低企业用人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受多种类型经营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体现为招人或用人失误的风险。使用人才派遣服务,用人单位在使用这些人员时,只是做出相关管理规定,按工作任务进行管理、考核。合同到期,是否续签合同,主要在用人单位。
4)有利于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减少人事(劳动)纠纷。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指导下,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签订用人协议,人才服务机构与派遣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用人单位和派遣人员是一种有偿使用关系,这样,用人单位就可避免与派遣人员在人事(劳动)关系上的纠纷。
3、劳动者就业意义
1)改善派遣员工的就业机会和职业状态:目前我国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就业的人数大概 300—600万人之间;考虑到我国低素质劳动力较为巨大,以及非正规就业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劳务派遣的就业潜力远高于其他国家,预计可达到1000万人左右,劳务派遣已成为我过灵活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
2)受派遣人员的权益有保障:通过人才派遣可以有效地监督用人单位规范用人制度,为派遣人才提供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按时缴纳社会保险基金,充分保护派遣人才的合法权益。
3)提供多样化的工作机会:人才在派遣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与工作技能,藉由人才派遣提升自我实力、丰富工作经验。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更可经由多样化的工作内容发现自身的兴趣及能力,以确认职业生涯方向。
三、人才派遣在人才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分析
人才派遣单位与劳务使用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形成劳务的输出与输入关系。劳务使用单位与被派遣员工签订《劳务协议》,形成劳务的消费与生产关系,双方之间只有劳务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人才派遣作为一种新型而较为灵活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人才派遣所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人才派遣的资源配置优势,有利于社会提高零星分散人才资源配置的成功率。通过人才派遣活动,人才派遣单位可以将零星散落的人力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并加以科学分配,实现资源整合,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其所组织人力资源被配置到劳务使用单位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2、人才派遣的成本优势,有利于降低劳务使用单位的人才使用成本,提高劳务使用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劳务使用单位与人才派遣员工之间并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劳资关系。因此,可以减少劳务使用单位招聘员工过程中及其之后的一系列繁琐劳动管理事务;可以减少劳务使用单位与人才个体之间不必要的劳资纠纷,使劳务使用单位集中精力强化管理,稳定职工队伍,减少人才随意跳槽带来的损失。
3.人才派遣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人才的正当权益,促进人才的职业发展。
社会上经常出现不签或漏签劳动合同、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金等不利于劳动者的现象时有出现、随处可见。人才派遣的出现与理性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人才的正当权益。人才派遣员工与人才派遣单位之间建立了较为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可以减少劳动合同的漏签或不签、社会保险金的不缴或少缴等现象。
4、人才派遣可以降低用人单位的管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效率。实行人才派遣以后,单位不需要设立专门人员、机构对派遣人员进行管理,这些人员的档案接转、流动手续办理、户口落实、各类社保、离退休、人事档案管理等诸多人事工作由派遣机构负责完成。单位在使用这些人员时,只是作出相关岗位制度规定,按分配的工作任务进行业务上的管理与考核。
四、部分行业人才派遣服务方式分析
(一)机关事业单位派遣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由于人员编制的束缚使不少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用人难的矛盾。此外,部分编制外员工由于长期处于临时工身份,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通过人力资源派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派遣模式。基本为长期派遣(即派遣协议以签定一至两年为限,期满商续)
2、派遣岗位。主要为税务助征、基层管理、后勤服务等中低端岗位
3、工作沟通。安排经验丰富的驻点管理人员与客户人事部门或用人部门接口,定期开展工作沟通会,及时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员工招聘。根据客户的招聘简章要求,通过人才派遣强大的人力资源供应渠道体系,在约定期限内组织供应满足要求的员工(招聘方案事先取得客户的认可)
5、薪酬发放。与客户协商制订薪酬福利方案,通过委托银行支付手段按时发放薪资。
6、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及人才派遣机构简介、人才派遣管理模式、人才派遣文化、人才派遣规章制度等。发放《派遣员工手册》,指导员工在派遣服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
7、员工沟通。采用电话沟通、面对面沟通、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与员工开展沟通。
8、沟通反馈。与员工沟通后,定期进行意见反馈,征求员工对驻点管理处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人才派遣机构也会定期检查驻点管理处对员工提出问题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满意
度。
9、文化活动。建立基层党支部、公司团委,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组队参加省、市、区及公司各级文体比赛和娱乐活动。
10、计生管理。配合客户计生部门的工作要求,开展各项计生管理工作。
11、其他。诸如社保购买、代扣税费、档案管理、员工互助、工伤处理、证卡办理等服务项目。
(二)高校人才派遣
我国人才派遣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最先被外资企业采用,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不同管理模式的实践,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对于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用人理念。
1、高校人才派遣方式的优点
(1)灵活高效、进出有序。人才派遣方式通过市场手段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在缓解用人单位人才供需矛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往,高校解聘人员是很困难的事情,而采用人才派遣方式后,如果用人单位觉得被派遣人员不适合这个岗位,可以“退回”并要求重新派遣人员。基于项目或阶段性工作的人才派遣“含金量”更高,一旦项目结束,聘用立刻终止,不会产生任何后续问题。
(2)用人便捷、节约成本。由于一些高校在某一方面领域注重理论和教学研究,实力较强,但在一些领域不能实现教学目标,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作为兼职人员。社会人才派遣打破了人事关系和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传统方式,用人单位可以不用再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只需提出人才需求,就可以“坐享其成”,既降低了人事管理成本,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以岗“租”人,可以有效控制员工数量,使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3)转移用人风险、减少人事纠纷。人才派遣机构负责与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有关就业手续,根据派遣人员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发放薪酬,合同期满续签或终止合同,对用人单位来说风险降低,用人规范,减少了用人单位与被派遣人员间的人事纠纷。
2、人才派遣三方责权利的确定。
人才派遣机构、用人单位和被派遣人员三方在合同期内具有什么样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是高校在实行人才派遣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可以采取循序渐进、年功累积的方式,与被派遣人员约定“首个聘期不享受学校正式职工关于学位进修、出国培训等待遇。从第二个聘期起,除薪酬、医疗、住房等待遇外,享受校内正式职工的待遇。”经过两个聘期的考核,被派遣人员的去留基本就可以确定。值得一提的是,薪酬与岗位职责的确立,直接影响职业吸引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高校试行人才派遣方式的意义
随着高校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和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悄然走进高等学府,人才派遣这种用人方式也正在引起各高校的注意,具体来说,人才派遣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体现在:
(1)降低了办学成本。人才派遣的内涵决定了人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往高校选人采用的是参加各地区、各高校组织的招聘会,不仅耗费人力物力,招聘也缺乏针对性,效果并不理想。人才派遣方式在人才服务机构的人才网络信息中,通过人才测评系统进行筛选,降低了高校用于招聘、筛选、测评等工作的费用,同时也避免了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沉积在学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办学成本。
(2)提高了办学效益。对业绩突出且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派遣人员,也可提供转为正式编制的机会。派遣人员由于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必然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认真的工作态
度给编制内的员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危机意识逐渐形成,“鲇鱼效应”突显出来,这种竞争、激励机制将大大提高高校办学的效益。
(3)推进行政管理向职业化迈进。人才派遣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合同,通过合同管理实现了人事管理专业化、法制化、科学化、系统化,并将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繁杂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选好人、用好人、合理配置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促进行政管理向职业化迈进。
目前,高校对派遣范围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勤人员;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所有非教师人员。通过不断发展,部分教师岗位也可采用人才派遣方式。例如,在某高校人才派遣用人方式的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将适用范围定为“学科急需,但因学历、经历等原因需要进一步考核后,方可办理来校手续的教师”。也就是说,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的企业、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或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时,可以采用人才派遣方式。
(三)医院医疗人才派遣服务
由于医疗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社保的规定,事业单位只能上失业保险,不能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这显然就不能充分保障医疗机构员工的利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既适应国家改革的需要,同时又能充分保障员工的利益,现实呼唤着新型的用人方式,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推出了人事派遣的业务。医院在现有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于引入人才派遣的管理模式,至今使用由人才租赁机构派遣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主要以临床护理人员及后勤技术工人为主。实践证明,人才派遣的管理模式较之以往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的管理模式有较大的优势,体现人才派遣模式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实行人才派遣管理有利于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医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搞活用人制度,打破人员的单位、部门所有制,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
(2)医务人员的人才派遣方式,减少人事(劳动)纠纷,转移单位用人风险传统的单位所有制下的“单位人”的人事管理是一个矛盾的多面体,想要的人才招不进,没有能力的人员不肯走,干部只能上不能下。
(3)医院通过专业化运作,使用派遣人才,单位可将人事管理成本减至原来的60%~80%。医院的人事管理负担减少了,能有更多的精力来考察派遣人员的业务能力,节约了管理成本,提升了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人才派遣的人事管理便捷,医院“用人而不管人”。并且,用人机动灵活,医院可根据自身业务变化,增加人员或免费更换派遣人员,亦可减少人事劳动纠纷,使用单位与人才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关系,被派遣人员对日常考核的不同意见,使用单位可以通过派遣机构统一协调处理,这样就可避免直接与被派遣人员发生人事(劳动)纠纷,从而省却用人单位的管理精力,专心于事业的发展。
(四)服务业派遣
服务业企业的特点:专业人员需求量大。其中,餐饮、物业、超市人员需求量大,无法满足实际用工需求。同时,因淡、旺季比较明显,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采用人力资源派遣模式,是其最佳的解决途径之一。
(1)派遣模式:长期派遣(即派遣协议以签定一至三年为限,期满商续)
(2)派遣岗位:涵盖了服务员、保安、促销员、营业员、保洁员、后勤人员等各个岗位。
(3)工作沟通:安排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与客户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接口,定期开展工作沟通会,及时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员工招聘:根据客户的招聘简章要求,通过强大的人力资源供应渠道以及招聘受理中心网络服务体系,在约定期限内组织供应满足要求的员工(招聘方案事先取得客户的认可)。
(5)薪酬发放:与客户协商制订薪酬福利方案,通过网上支付手段按时发放薪资。
(6)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及派遣公司简介、派遣管理模式各项规章制度和岗前专业技能培训等。发放《派遣员工手册》,指导员工在派遣服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
(7)员工沟通:采取电话沟通、走访、面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与员工开展沟通。
(8)沟通反馈:与员工沟通后,定期进行意见反馈,征求员工对管理处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公司也会定期检查管理处对员工提出问题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满意度。
(五)制造业派遣
制造业企业的特点是:以市场、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基本采取“订单”式生产,所有的生产任务均由市场需求决定:即有订单就会有生产,没有订单生产就会停止。由于生产量安排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相应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者——派遣员工,也会因此呈波浪式的需求。除了固定用工(签一年制合同)外,有季节性用工、临时工需求的企业也不少。此外,随着劳动力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型,企业招聘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力资源派遣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
(1)派遣模式:多数企业为长期派遣(即派遣协议以签定一至两年为限,期满商续);
(2)派遣岗位:以生产线操作工等非核心岗位为主,部分为技术类或一线管理类岗位;
(3)驻厂管理:安排经验丰富的驻点管理人员与客户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接口,定期开展工作沟通会,及时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员工招聘:根据客户的招聘简章要求,通过强大的人力资源供应渠道以及联盟学校体系,在约定期限内组织供应满足要求的员工(招聘方案事先取得客户的认可);
(5)薪酬发放:与客户协商制订薪酬福利方案,通过工资卡支付手段按时发放薪资;
(6)保险缴纳:依据国家以及客户福利待遇,按时按期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
(7)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依法与员工签定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8)入职培训:针对客户的生产特点,以及员工招聘来源的不同,开展培训,内容包括客户及公司简介、派遣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各项规章制度、生产安全和5S等。发放《派遣员工手册》,指导员工在派遣服务期间的日常行为规范;
(9)后勤保障:提供员工宿舍,按照客户企业所属区域,由后勤人员负责宿舍的筹建、床铺安排、员工日常管理等;
(10)员工沟通:工作奖惩沟通—引导员工扬长避短,增进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信心进取心,提高业务技能、端正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劳动态度沟通,主要在日常与用人部门沟通中,发现个别员工在工作技能或态度上存在问题或隐患时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生活情况、思想动态沟通,主要了解员工生活困难,及时有效为员工之提供帮助,增强其归属感,使其安心工作,降低员工流失率。离职沟通主要了解员工离职动机,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配合用人部门共同做好员工思想工作,进行挽留;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及员工对工作的真实评价和意见、建议,促进管理服务工作的改进。
第五篇:人才人事调研报告
人才人事调研报告
为了推动“科技兴林、人才兴场”战略的实施,促进林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2008年,**林场陆续引入大学生**名,留场工作的有**名,大大增强了林场的新生力量,为林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了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八月份***进行了一次针对各个林场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效
七个国有林场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富有成效,主要表现在:
1、人才的引进方面
各场对“人才兴场”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深刻,从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出发,采取了多项措施留住人才。至二OO八年七月止,引入的**名大学生有**名留场工作,比率达到了72%。从这方面来讲,林场在人才的引进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2、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
领导班子的重视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场能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和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大学生工作积极,不怕苦、不怕累,虚心学习,慢慢成长为林场的技术骨干,在林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营造人才成长氛围方面
各场在努力贯彻“人才兴场”战略的同时,都为大学生营造了良
好的成长氛围。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给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大学生尽快的融入了林场这个大家庭。
二、存在问题
(一)领导班子对人才兴场战略认识不够。
“科技兴林、人才兴场”是市局、市总场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着眼于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而林场多数领导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引进大学生是多余的,甚至将大学生作为一种负担。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盲目的固步自封必然会导致林场经济的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应该从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出发,正确看待人才的引进,早日实现人才兴场。
(二)大学生与林场本地职工沟通交流不够。
引进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外省人,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上与广东有很大不同,所以,加强他们与本地职工的沟通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调研结果显示,七个林场普遍存在沟通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引进大学生与本地职工有隔阂、工作态度比较消极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与人沟通,另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也是林场的一份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成长,不要有排外心理。双管齐下,矛盾消除了,新老职工齐心合力,林场经济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林场对人才的使用放手程度不够。
大学生年轻气盛,刚从学校毕业,都希望做出点成绩,林场要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进行展示。然而有些林场却不重视这一点,片面的认
为大学生无经验,不敢放手给他们做任何事,不给他们机会进行锻炼,以致于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生活缺乏目标。为了林场的长远发展,我们应消除偏见,看到大学生身上的优势并有效的加以利用,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
(四)对非林专业大学生的引导不够。
自从2001年引进大学生以来,总场一直将“留得住”作为工作的重心,而很少去考虑引进人才的专业问题,这样就导致了引入大学生专业参差不齐,除林学、园林、会计外,还有工商管理、法学、国际贸易等。林场以林为本,其它专业发挥的空间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专业能够服务于林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调研中发现,**个国有林场在此方面都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存在对非林专业大学生引导不够的问题,没有真正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以后工作中,对非林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和使用,我们认为应该以寻找他们的特长为突破口,兼顾专业的同时,服务于林业。
(五)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做的不够。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对于每个人来说,付出了多少,都希望获得相同价值的回报。在***个国有林场中,按劳分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吃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人才潜力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各林场应加快激励机制建设,完善各项激励措施,为人才成长创造更为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林场与其他兄弟场交流不够。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个国有林场相互间交流不多,很多人根本不认识兄弟场的职工,特别是新来大学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其它林场在哪里,这就影响了各个林场职工感情的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七个国有林场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色,林场根据自身需要,多出去走走,搞点类似于篮球赛之类的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加深了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对林场经济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思考和建议
根据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提升人才成长质量:
(一)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大学生以及林场职工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
1、认识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没有人才,就没有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对领导班子来说,要引导树立这样一种认识,正确看待人才的引进问题,转换思维定势,摈弃“要我引进人才”的旧观念,坚持“我要引进人才”的新观念,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最终实现人才兴场的目标。
对中层干部和林场职工来说,要引导他们逐步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将眼光放长远一些,认识到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不是取而代之,同他们抢饭碗,而是为了发展经济,打消他们的顾虑,解除他们的后
顾之忧,并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有知识、有文化,充满朝气和活力,敢做、敢冲、敢拼是他们的优点,但在林场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可能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很难为老职工所接受,给大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在此方面我们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做到自尊、自爱、自立和自强,不能将自己看的太高,也不要贬低自己,与职工打成一片,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步步提高自己,真正做出点实事来,以增强职工对自己的信心。
2、建议
(1)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将引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在推动林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减少职工对人才引进工作的抵触性。
(3)大学生在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性,虚心向老职工学习,不耻下问,努力提升自我。
(二)对引进人才结构层次方面的正确引导
1、认识人才结构层次多样化需求
自2001年实施“人才兴场”战略以来,**个国有林场引进人才结构层次一度比较单一,以林学居多,后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将专业扩大至法学、会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人才结构层次的多样化为林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且促进了林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建议
(1)二OO八年,总场将人才引进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下放给了林场,而各林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所以总场应积极的加以引导,引导领导班子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吸纳人才,达到人才结构的合理化。
(2)正确理解人才的标准。人才不只包括大学生,还包括有专业特长的普通职工。
(3)打破引进人才途径单一化格局,不拘一格选人才,大学生也好,社会上的能人也罢,只要综合素质高,对林场经济发展有利,都可以大胆引进。
(三)对人才流动认识的正确引导
1、认识人才流动的普遍性
人才流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我们应抱着一颗平常心去审视它。大学生辞职,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任何人也都阻止不了,在所有的劝说都改变不了他们离去的决定时,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寻找他们辞职背后的原因,为今后的人事工作提供参考。
2、建议
(1)林场要将关注现职大学生平静背后的动态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为大学生营造事业平台和感情平台,引导他们将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该注重林场未来的发展,增强他们对林场的信心。
(四)对引进人才交流使用方面的探索
1、认识人才交流使用的优势
人才的交流使用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尽快找准自己的位臵,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臵。对林场来说,林场不缺人才,缺乏的是合适的人才,而人才的交流使用为林场选择合适人才提供了机遇;对个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不容易,有些人穷其一生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位臵,而这一举措可能让他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和定位自己。所以,人才的交流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建议
(1)在***个国有林场中尝试人才的交流使用。这不仅会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弱化林场之间环境、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差异给大学生带来的冲击,而且能为林场选择更为合适的人才,使人才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2)制订人才交流使用计划,避免盲目程序化。
综上所述,林场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新世纪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任,领导班子、林场职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科技兴林、人才兴场”的重要性,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作为人才引进的大学生,更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竭尽所能服务于林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到位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愿各市属林场能在人才的带动下,早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