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学年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计划
2011学年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计划
俞观青
一、情况分析
在一般教师的心目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小学科课程,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就我校而言,任教品德课程的老师绝大部分为兼课,花在品德课程上的力气相对较少,对品德课程的了解就更少。两本薄薄的课程标准,很少有教师像对语文或数学课程标准那样积极地去主动学习了解。当前,在农村小学,即使开全品德课,也仅限于读读教材。能够结合教学参考书上课的老师就为数不多,更别说落实课程标准了。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引导广大品德教师积极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品德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解决品德教学中的新问题,为构建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教研目标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眼前出发,从一线教师的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出发,现阶段课程建设目标有:
1、探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建立品德教学资源库,以促进落实“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以有利于农村小学的兼课教师在短时间内备课、上课。
2、建立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案,以有利于老师们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活动思路
组织教研活动,只有把握住老师们的价值取向,才能取得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农村小学,任教品德课程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积极进取型的骨干教师,一类为简单落实型的一般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既要把握住骨干教师,也要带动一般教师。简单地说,就是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一般教师落实教学常规;骨干教师制定方案与标准,一般教师落实方案与标准;一般教师提出问题,骨干教师解答问题。当然,骨干教师首先应该做好一般教师的工作,然后才有可能成长为骨干教师,连一般教师的工作都做不好的老师永远成不了骨干教师。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高潮和低谷。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会不断有一般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也会陆续有骨干教师走向一般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执着,需要坚持。不言放弃者必将成功!
五、活动内容
1、备课(2012.03)
品德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品德课程绝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几乎每一节品德课都需要补充大量的课本以外的资料,而补充资料恰恰是一般教师感到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农村小学的品德课开不起来的原因之一。为了方便一般教师上课,我们准备同年级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制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搜集相关资料。力争用1—2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品德课程教学资源库。
2、观摩课(2012.04——2012.05)
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品德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组织观摩课的目的之一是展示集体备课的成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组织的观摩课为家常课形态,主要是为一般教师上课提供一个简单可行的授课模式。活动结束后,授课教师写授课反思,评课老师把评课内容形成文字,听课教师写听课反思,发布在博客上。
3、推荐与交流(2012.06)
目前,制约品德骨干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有关品德教学的学习资料的匮乏,这也将是我们教研组教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学期我们将围绕初步建立品德课程评价方案及探索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展开交流研讨。
首先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是品德课程建设的最大难点,也是品德课程不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力争用1年的时间,使品德课程评价方案得以初步建立。自本学期开始,骨干教师都要展开品德教学的评价工作,评价形式与评价方案大家自行确定,学期末,把评价方案发在博客上。下学期开始整合大家的评价方案,分别制定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评价方案,面向所有品德教师推广。
其次探索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模式,因为任教品德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兼课教师,除少部分骨干教师欲在品德教学上有所发展外,大部分教师教学的重点往往不放在品德课程上,我们力争探索一种相对简单实用的教学模式,以利于老师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备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将和集体备课、观摩课交流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具体操作方法:
(1)欢迎大家积极推荐与品德教学有关的图书、报刊、光盘等各种学习资料,希望大家在借书交流中共同提高。
(2)组建品德教研组教师博客群,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节约时间,增加教师在一起研讨的机会。
(3)组建品德教师QQ群,以便沟通交流。
①每位教师要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一个“品德教学”栏目,每2周发布1篇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其中每月1篇品德教学文章,随笔、札记、心得交流、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听课感受、教学论文等等均可。
②骨干教师要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一个“它山之石”栏目,用以发布自己阅读过的值得推荐给大家的优秀文章。
③解疑释惑,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及时发布在博客上,以利于大家协商解决。
4、配合区教研室组织活动(随时)
滨城区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选、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品德骨干教师都要参加,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博客上,以利于资源共享、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魏书生老师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教研人人能上天堂。”朱寅年老师在《解读新教育精神》中说:“理想要靠内容的充实来站立,要靠制度的建设来保障,要靠物质保证来作为支柱,要靠尊重与真诚来支持,要靠学术认同和社会鼓励来延续,要靠领袖人物、核心人物和团队成员的人格魅力及正直人品来维系,要靠历史的关注与书写来激励„„我们相信,理想王国必将胜利。”
六、活动安排:
内容时间
1、备课2012年3月
2、观摩课2012年4月—2012年5月
3、推荐与交流2012年6月
①初步建立品德课程评价方案
②探索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模式
4、配合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随时
第二篇:2013学年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总结
长安小学2013学年第二学期品德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这一学期,品德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品德教师的通力协作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现用“四个突破”小结如下:
一、名师、特级——学习层次的突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更新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让我们的教学能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充满生命力。
本学期我们品德组几位中心组成员继续四处求学,并有幸结识了两位品德大家。一位是宁波品德名师周汉滨老师。在聆听了他们学校一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后,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重点课题《利用地域文化开发学校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展情况,为与会老师指引了品德发展的方向,手把手地教导我们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末了,还获赠了她自己的品德专著《致知力行》,此行可谓收获满满。第二次赴宁波学习记忆更加深刻,他是位年轻的特级教师——池昌斌老师。他亲自上阵为我们指教《我们的地球》一课,这一知识性极强的课他却另辟蹊径,以“发现地球是圆的”为切入口为孩子们打开了学习的大门,航海家精神、探索精神,他的课留给孩子的是一种精神,这就是特级!向上看,相信我们能成长得更快,这学期我们几只井底之蛙算是长见识了!
二、跨校、导课——课堂实践的突破
一个教研组仅仅局限于学习是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学也是空洞的。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多次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
3月份我们和低塘小学开展了第一次跨校教研。宁波教研新秀上课、品德骨干指点,两个学校的老师在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达到了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在继上学期毛金莲老师晋升为宁波品德骨干后,这学期我和邵劳科也在课堂实践上有所提升,成了两位新师傅。本学期第一区域开展三位新教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毛金莲老师指派我和邵劳科分别指导一位年轻教师。从自己磨课上课到指导年轻教师上课,我们努力适应着这一身份的提升。结果却发现似乎难度更大,首先不能一手包办忽略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其次在探讨的过程中又会遭
遇两人教学观念的碰撞,在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磨合中,我们也得到了锻炼。第一次跨校、第一次导课,使我们品德组这学期的课堂实践在转型中得到了突破。
三、心理辅导——德育范围的突破
品德是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德育建设的重要阵地。这学期学校接到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文件,并将这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品德组,品德课程由此提升为了德育课程。我们分三步慢慢探索着:第一步,我学习了校长交给我的红字头文件,了解了本次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个要求进行了广泛的心理辅导室建设学习,写成了《长安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方案》。第二步,4月中旬,毛金莲老师、邵劳科老师和我一起到舜水中学实地参观了他们的省级心理辅导室,从辅导室的建成、日常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教程的开发、心理辅导课的开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还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接下去的第三步就是暑假里心理辅导室的动工。设计内饰、购置材料、指导装修、添置设施、制作标语、展板、预约卡,打印辅导纪录表格等等,这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四、论文、课题——科研水平的突破
这一学期,我们品德组在教科研水平上又有了一些突破。我的论文《乐用 善用 巧用》获得浙江省三等奖。教研组课题继上学期余姚教研课题顺利结题获奖后,本学期我们又进行了突破,申报了宁波市教研课题,并获得了立项。一个层次的飞跃,代表着我们品德组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宽了,更远了。
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忙碌着,也喜悦着。因为我们看到了长安品德教研组在不断突破中提升自我、茁壮成长。
第三篇: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计划
九龙小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配合教育辅导站开展创建优秀教研组活动,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教育辅导站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继续做好六年的中考工作。
做好中考复习计划,以此激发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5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上交教导处)。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1)书写习惯:养成书写规范,保持簿本整洁。低年级学生执笔姿势要正确,不随便使用橡皮。
(2)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做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当日错题当日改正。
(3)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4)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法、解题思路。
(5)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6)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7)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
1、五月:五年级计算题比赛。
2、五月:六年级应用题比赛
五、各月活动安排:
二月
1、小结上学期期末测试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
三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六年级做好数学复习计划。
3、组织第十九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决赛
4、进行期中考试。
四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小学数学知识竞赛决赛。
3、教案及作业抽查。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五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2、六年级举行模拟考。
3、教研组小结。
六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3、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四篇:2012第二学期教研组计划
2012第二学期教研组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二○一二年二月;2011-2012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
一、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
(五)组织各类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组织各类活;预备周***131415;制定完善各项计划报到注册,检查计划完善情况探讨如;全组教师教导处;
2011-2012 学第二学期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一二年二月
2011-2012 学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改善教学研究制度和方式,组织 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的要 求,确保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序平稳进行,通过团结互助,互相学习,不断反思,以此提高本 组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理解水平和课堂教学 能力。通过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 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打造一个更有活力的语文教研组。
二、主要工作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和教学素。
(一)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和教学素养。继续 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课程 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当前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研究。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 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利用每周的教研组会议集体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反思,积 极撰写论文、案例,争取获奖和发表。贯彻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要求,向课堂 45 分钟 要效率,探讨适合本校 实情的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树立竞争意识,与时俱进。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树立竞争意识,与时俱进。配合学校公开教学活动,以及学校听课要求,积极开展校 内公 开教学,实行推门听课,课后认真评课,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三)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备课:本学期将贯彻集体备课制度,各年级根据条件实行集体备课,由 主备人先备课,其他成员结合自己备课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最后定稿,最后备课负责人做 好每一次的记录。教案要求:做到一课一案,重难点明确,青年教师备详案。
2、上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上课要注 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上课状态,不一味追求速度和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 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听课:本学期要求听课 10 节。听课笔记除记录课堂内容外,必须认真填写授课人、上 课时间、地点和课题,另外还要有自己的简要评价意见(作好批注)。另,各位老师请将规 定听课节数平均分摊到每个月完成,并且,每月听的语文课的比例至少为 50%。
4、评课:通过评课议课,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以提高教学水平。
5、作业:对作业的设计要有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讲解。
七、八 年级:本学期大 小作文各八篇;课堂作业:每月 10 次。家庭作业控制再在 120 分钟以内,切实减轻学生过 多的课业负担。同时,同一年级的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尽量做到统一。考前复习作业要精 选,要根据教学目的,选择相关作业。
(四)抓好毕业班教学。抓好毕业班教学。
1、传达有关中考改革的动态,交流教学复习计划。研究如何上好毕业班的三课:复习课、习题课、专题课。2.组织 1-2 节毕业班教学研究课。组内教师集体听评课。共同探讨如何更 有效的上好毕 业班复习课。3.3 月份市教研室将召开的“中考研讨会”,关注《考试说明》的调整。4.就九年级每一次课堂反馈做好试卷分析,找准错漏,对症下药。
(五)组织各类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 组织各类活动,本学期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组 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活动。
三、行事历 周 次 活 动 内 容 主 全组教师 教导处 全体语文教师 崔礼水 全组教师 曹家标 周乐聪 胡建军 方蕴 全体教师 全组教师 教导处 全体教师 王跃兵 胡庆东 彭发 团总支 全组教师 全组教师 持 备 注
预备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制定完善各项计划 报到注册,检查计划完善情况 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九年级政治公开教学 安全责任落实周 九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九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九年级历史公开教学 八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教学工作检查、防溺水教育活动周 期中测试复习期中测试 集中家访 八年级历史公开教学 七年级语文公开教学 七年级政治公开教学 法制报告会 如何强化学生阅读训练 作文展览 省统考 教学工作总结周 期末考试 学期结束工作
全组教师 教导处
第五篇:XX——XX学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工作总结
XX——XX学第二学期品德教研组工
作总结
本学期品德教研工作思路是:“加强学习,优化设计,积极实践,积累反思。”
一、加强学习,领会课改精神实质
以教研组为活动平台,组织品德教师学习《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认真领会课改的基本精神和课改的基本目的,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树立品德与生活课程“回归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组织任课教师分析新教材,研讨主题活动的设计。优化教研活动方式,采用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大组互相交流研讨的参与式活动方式,让教师思考合作、交流体验,在亲身介入的活动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同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帖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提问,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师共同探讨教材与教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主题活动的能力。
4月25日平望片品德联片教研活动,我校李定霞老师前往南麻小学执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小手拉小手》,获得好评。
三、注重反思,积累优秀案例
结合教研组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以品德课堂为载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采取有效的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为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并要求任课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学期末为课题研讨提供一篇教学论文,并组织教师互相学习。
四、收获与思考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师、学生、课堂在发生着转变。教师力求创造适宜的活动情景、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活动来接受和体验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教学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师生互动、对话、交流,孩子们自己去感受、领悟和表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