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益生产打造知识型员工团队
精益生产打造知识型员工团队
发表时间:2009-8-26 李永俊陈永江邢大鹏 来源:万方数据
关键字:精益生产实施知识型
要将精益生产的理念植入知识型员工团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接受这种理念,同时努力为员工创造符合这种理念的工作条件,形成自动自发、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并富有柔性的生产方式,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行业的生产中。精益生产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以相对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利用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艰巨复杂的各项任务。
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该公司技术部基于精益生产思想,在建立高效、务实、创新的知识型员工团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持之以恒坚持七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以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完成了相对艰巨复杂的各项技术工作,于2008 年被授予济南市“杰出工程师团队”称号。
一、知识型精益员工团队建立的前提条件
精益生产方式下的团队要求团队成员能够共同决策、共同分担或轮流担任团队领导责任,团队成员合作处理日常事务,自行为整个工作流程负责,因此该团队必须以员工的高素质为前提,专业分配比例也应满足团队工作的需要。
目前卡车公司技术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工作经验少于5 年的员工占90%以上,主要承担了汽车制造中“冲压、焊接、铆接、涂装、总装”五大工艺设计、技术改造、质量提升、海外KD 装车等复杂技术工作,人员具备一定潜质,充满活力,经验相对缺乏,具备了知识型团队建立的条件。
二、知识型精益员工团队的自动自发
知识型员工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型员工组成,以利用和整合知识为基础,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的团体,它具有员工考核的特殊性、知识的互补性以及工作的自发性等特点。要将精益生产的理念植入知识型员工团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接受这种理念,同时努力为员工创造符合这种理念的工作条件,形成自动自发、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1.绩效定量管理法的应用
企业中的人才库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库存,应尽量做到人才的“零库存”。这需要结合员工的特点安排岗位,明确岗位职能与责任,建立一种对员工工作合理评价的制度。
卡车技术部根据这种要求,将绩效管理制度引入员工的日常工作管理中。该制度对部门大部分属于常规性的工作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实行定量化考核。定量方法是在过去技术工作大量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模糊评价和标准实测专家评定、双向协商确定等方法进行确定和逐步改进的。考核内容分为: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潜力考核和工作态度考核。该考核体系包含了每个技术人员,具有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定量的考核指标以及系统完善的考核程序,从而实现了团队管理、量化管理、及时反馈的管理效果。该制度实行后,得到了员工的认可与支持,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部常规性工作效率成倍增长。对于部分缺少定量标准,无法进行考核的临时突发性工作,则由项目负责人核定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后再纳入该体系。
2.项目负责制的应用
精益化管理强调一专多能和协作精神,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要实现精益生产,协作和沟通是保证。协力工作是将职业、专长不同的人组织到一起,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特定任务的工作方式,良好顺畅的沟通是协力工作的基础。针对技术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协调沟通能力欠缺的情况,技术部借鉴项目经理制,建立了适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项目负责制,即对于突发性的工作量较大的任务(或是员工自己提出,经团队讨论可以成立项目的任务),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并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在技术部经理至普通员工之间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
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主要包括:对任务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的大小选择人员组成项目组;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和向上汇报;负责项目进行中的协调和沟通工作;项目完成后,确定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量,并纳入绩效定量管理体系,根据各成员的贡献大小,确定奖金的分配比例。
项目组是基于精益生产中对高柔性、高灵活性以及“团队工作法”的要求成立的。首先,项目组成员是通过业务关系由负责人在技术部范围内选择的,并不完全按原有的行政组织来划分;其次,项目组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任务,组建不同的项目组,项目完成后,该团队即解散,而项目进行中,也可能存在一人同时属于两个或多个项目组的情况。
3.个人兴趣与岗位轮换制的结合精益生产要求企业里人适其位、人尽其职,不应该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根据员工个人兴趣及绩效表现,对于那些不能适应本职岗位或者在本职岗位上行有余力的员工,可以按个人兴趣及时进行岗位的调整。另外,项目负责人除具有精益求精的实干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应该对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也需要通过对部分员工进行定期的轮岗,将其培养成为多面手。基于这两方面原因,技术部建立了岗位轮换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在绩效定量考核中,对连续两个月工作量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员工必须换岗;二是对于部分绩效考核优异的员工,可根据个人兴趣及意愿,由个人提出申请,经部门经理批准后进行换岗;三是对于部分项目负责人进行岗位轮换,培养其多方面的专业素养,满足项目工作的要求。
4.基于看板管理理念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看板方式呈现出逐渐被电脑所取代的趋势,因此技术部利用独有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发了多款应用软件,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软件、生产技术准备管理软件等,这些软件除了实现常规工作的自动化外,其最大特点在于能够根据登陆的用户不同自动生成该用户目前尚未完成的常规工作列表,并将工作完成的时间限制
体现在该列表之中,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项目则自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实现了对员工工作的“拉动”作用。
在开发软件的同时,技术部还建立了技术图纸、验证资料、企业标准等多种数据库,使员工可以通过网络对技术资料进行查询,避免了过去那种机械枯燥且严重浪费工时的纸质文件资料的查询工作。
通过采用以上几种制度和方法,技术部完成了知识型团队初步建立的工作,即完成了知识型团队框架结构的搭建,但要使团队正常运行并发挥最大潜力仍然需要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
三、知识型团队的激励机制
精益生产强调根据员工的特点,建立学习型团队,创建以知识为核心,鼓励学习、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技术部除了通过前面提到的项目负责制,按照项目大小给予项目组成员奖励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
1.评选星级员工和星级处室
星级员工评选的目的是通过该种方式使绩效考核优良的员工获得一定的报酬奖励,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有的激励机制都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即能够同时照顾到所有类型的员工,使具有不同专长的员工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才能。企业员工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思想活泼,一类沉稳踏实。技术部根据两类员工的特点,建立了“创新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评选制度。顾名思义,“创新之星”面对的是第一类员工,鼓励创新求变,根据本月内员工完成项目的多少及项目的重要性来评选;“劳动之星”面对的则是第二类员工,鼓励出色的完成常规工作,根据绩效定量考核,奖励本月内工作量最大的员工。
精益生产讲究“团队工作法”,以共存共荣的团队激励模式,使员工在理念上达成共识,进而将团队工作推向前进。因此推行精益生产,必须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员工对团队和企业的信心。“处室之星”评选制度的推行就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该制度根据各处室完成的项目数量、工时数量等,每月评选一次“处室之星”,对获得该称号的处室,通过增加薪酬,使处室所有员工均获得一定的奖励。由于项目、工时等均是由处室中的单个个体来完成的,因此该制度的实行也从另一个侧面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部分员工虽然对自己的表现好坏并不在意,但是对集体荣誉却比较看重,害怕自己拖集体的后腿,因此该制度的实行使这部分员工有了积极工作的外部动力,对他们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2.推行例会制度,周计划周总结
精益生产的关键在于“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要求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简单地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地参与,起到辅助决策甚至决策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正常的沟通渠道,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且正确的建议能够得到采纳和实施。为此,技术部建立了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每周一或周五(由处室自己决定),各处室在主管的组织下召开例行工作会议,总结上周工作,并做好下周工
作计划。员工在会议上,可以对工作安排或方法提出建议,然后进行讨论,如果讨论通过,则可以付之于实际应用之中。现在,员工提出的建议,80% 以上都能得到认可并实行。通过该制度的实行,员工增强了企业主人翁的意识,大大提高了主观能动性。由于方案是由员工自己提出,因此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实际操作更易上手,工作的完成速度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例会制度的长期坚持,员工建议的不断提出,满足了精益生产对于“持续改进”的要求。
3.工作日志制度坚持不懈
工作日志是一种沟通、交流、汇报、计划并存的特殊文体,在卡车公司技术部已存在了七年,每个承担项目的人员会在当晚将当日的工作形成日志,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各个有关人员的邮箱内,起到了沟通、交流、汇报、计划和督促的作用,工作日志制度坚持不懈,保证了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使各项工作做到了日清日结。
四、实现精益生产的“本土化”
精益生产思想属于四大创新技术群之一,理所当然地会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推行该生产方式的企业都获得了成功,究其失败的原因则在于这些企业并没有对精益生产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只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经验,没有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因此要使精益生产“为我所用”,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推行,甚至在推行过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变动,真正实现精益生产的“本土化”。
技术部在建立知识型员工团队时,也曾遇到相同的问题。绩效考核在日本企业的管理体系中不被提倡,而在美国企业中却大行其道。这种情况下,是否将其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国企,在原有管理体制下工作的员工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技术工作量大幅增加,急需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负荷,如果仍采用以前的管理办法,这一点是无法实现的。绩效考核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开始时先是在部门内进行了短时间的试行,在经过实践证明有效,并逐步完善及制度化后,才被纳入了日常管理体系。
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激励措施的实施,技术部成功地将精益生产理念与知识型团队建设结合为一体。事实证明,团队经过改造,其工作量较以前成倍增长,许多过去遗留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但是也应看到,精益生产的推行和知识型员工团队的建立绝不是一蹴而就或是一劳永逸的,在日常实施中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环境的变化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第二篇:打造知识型营销团队
刘明雄副总裁:打造知识型营销团队
2010-07-08 20:16:00 来源: 天津网(天津)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刘明雄先生,于1985年正式加入安利(台湾),现任安利大中华区副总裁。1998年10月,因带领安利(台湾)成功渡过亚洲金融风暴,获得了由当地政府颁发的“金商奖”。
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培训中心院长。他引领构建了安利(中国)教育培训体系、致力于提升营销人员整体素质,是安利(中国)人才培养机构的第一人。2009年9月,安利(中国)凭借其为营销人员创办的专属培训机构,出色的学习的平台和培训体系,荣膺哈佛《商业评论》第三届“管理行动奖”优秀奖,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跨国直销企业。
这次,他首次到访天津,就安利营销人员培训策略与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知识型营销团队的建立
50年前,安利的创办人成立这家公司的时候就坚信一种理念:人,无论他的教育背景、性别、种族和社会地位,都应该有成功的机会。作为企业,要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这是安利一直坚持的原则。我们为不同层级的营销人员提供平等的培训机会,使培训成为一种公共福利,在公司内部形成知识的氛围,这对于员工的自我提升与企业长远发展尤为重要。有的直销员说,“学习”是吸引他加入安利的原因之一,对于这种想法,刘明雄十分欣慰。
提起建立安利(中国)培训中心的初衷,刘明雄说:“一般企业雇用员工会有一个标准,文化水平、专业、工作经验等,而在直销行业,直销员入门的门槛很低,员工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想让这些人获得成功,我觉得,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教会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主要因素。我想这个就是安利(中国)培训中心成立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目的是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将营销人员团队构建成为知识型营销团队,用知识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战略发展。”
不计回报的成本投入
培训是非常昂贵的,一边要脱产,一边要公司投入,还要面对营销人员最初可能出现的抗拒,这类培训在操作上非常困难。而在直销员管理培训独树一帜的安利公司,从不计较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勇气与胆量的举动。
直销业是个人员高流动性的行业,今天花重金培训的直销员,明天就可能加入到竞争对手的阵营中,会不会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呢?刘明雄对此讲了一个典故:楚王打猎的时候丢了一把很名贵的弓,他的部下要去找回来,楚王说,别找了,在楚国境内丢的,捡到的也是楚国人,没有损失。刘明雄说,这种“楚弓楚得”的观点一直贯穿在管理层的认知中,对安利而言,即使有人才流动,也还在这个行业,对行业有帮助,对安利传播企业文化有帮助,对直销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帮助。直销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将积极促进国内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安利在业界享有“黄埔军校”美誉,对此,刘明雄笑着说:“我就把它当成是一种赞美吧。任何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不可避免要承担起对整个产业的教育训练的责任。不论是IT产业、通信、石化,任何一个龙头企业都应该是这个产业的黄埔军校。”安利作为直销业的龙头,一直在积极承担着这种重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安利的营销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培训的费用也在增加。2007年安利培训上投入7000万,2008年是2亿,2009年已经是3亿元。高成本的培训投入,是不是意味着有高的产出?刘明雄爽朗的一笑:“这个投入与回报真的是很难计算的,不能依靠财务上的数字来衡量。这就好像父母在送孩子上大学时,不会考虑四年以后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是每一个父母,都愿意送孩子去上大学。这是因为上与不上之后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不是指经济上的区别,而是整体素质的区别。安利始终相信培养人才是企业长远未来。从来没有用财务数字去调整策略而是用心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一走就走了5年、6年……我相信会一直走下去”。”
理性为先的培训准则
目前,有许多公司对直销员采用激励性培训,诉诸于激情;而在安利则倡导“知识安利”理念,诉诸于理性。安利不只是培训你如何销售产品,而是如何从业有德,经营有道。刘明雄说,一名合格的营销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安利培训中心的所有课程,都是经得起检验,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比如在产品培训中,安利纽崔莱是营养补充食品,对直销员讲授课程时,更多讲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以科学根据为依托的。
作为企业的培训课程,需要营销人员对产品和公司充满信心,但这种信心不是一个高悬的梦想,画出来让你憧憬梦想实现后富丽堂皇的光明未来。安利更多的是告诉他如何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扎实基础,运用方法学和技巧去达到目标,而不是一味诉诸于激情。
刘明雄说:“销售是一个充满挫折的行业,消费者就是上帝,上帝不可能每天心情都很好。那么,如何鼓舞直销员去勇敢面对挫折,这也需要理性的方法,而不是通过所谓的潜能激发、魔鬼训练、自我催眠等等,因为那种效果是短期性。就像人疲劳的时候,你不是去给他锻炼身体、补充营养、休息,而是给他兴奋剂,喝咖啡,短期来看有效,但是长期来看是不正确的。安利的培训课程里有一项就是教给营销人员如何调节情绪,学会在遭受挫折时重建信心,这对于他们以后的事业发展,甚至不在安利工作了,到了其他的岗位也会很有帮助。”
灵活多样的培训课程
作为一家视人才为最宝贵资源的跨国企业,安利始终像关注产品质量一样重视人才培养,为营销人员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培训。
刚刚推开安利大门、踏上营销之路的新人,需要通过了解企业文化、产品、销售技巧以及如何服务顾客等来提升基础能力;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之后,能力的提升转向个人管理、人际关系、市场开发等领域;拥有一定市场规模、事业登上一定台阶的资深营销人员,需要的则是领导力的培养和提升。针对安利人在不同阶段的培训需求,公司构建了由必修、进修、选修三大板块组成的教育培训体系,本着“一路相伴、步步增值”的培训理念,为营销人员提供一个既注重从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又充分考虑个性化成长需要的全方位学习的平台。另外,未来将从兴趣出发,通过网络游戏的形式,设置一个虚拟角色模拟营销,在网游中学会如何去面对顾客,这种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必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如果说,必修课把课堂设在了安利(中国)培训中心,那么进修课则是公司把营销人员增广见闻、陶冶志趣、提升境界的课堂搬到了巴黎凯旋门,搬到了悉尼海港大桥,用“行万里路”的方式,来帮助员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2009年,刘明雄一手策划了“安利心印宝岛万人行”项目,带领安利一万两千名营销人员,首次以邮轮包船的形式实现了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直航,受到了两岸媒体的强烈关注。这项活动,不仅为台湾的旅游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更是安利人的骄傲。谈到这些,刘明雄仍兴奋不已。他说,“宝岛万人行”是安利进修研讨会的一部分,由于政治因素,这项活动从筹划到实施,不无充满困难和风险。在22天内办好一万两千人的赴台证和入台证,安排游轮、沟通行程等等,都是艰巨的考验。但是,我们得到了政府各界的全力支持,促成了这项活动的圆满成功。我们的营销人员,每天近距离暴露在媒体目光之下,他们的良好素质得到了台湾群众的认可,我感到很自豪。2009年,历史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我们没有浪费历史的机会。
良好氛围留住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设备、生产资源都可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只有人才,才是不可复制的。”被问到培训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时,刘明雄这样说。
当记者谈到如何留住人才时,刘明雄颇有建树提出,这关键在于企业氛围。人才可以吸引人才,跟一群有专业的热情的人一起工作,这是员工愿意继续留下来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说:“每当学员走进课堂,那种因精神上有所收获而生出的幸福感是无法替代的。很多营销人员把培训中心当作一个知识殿堂,在这里大家能够得到公平的学习机会,课上课下自由的思想交流、无私的经验分享,都让彼此受益良多,赢得对事业、人生的信心,这一点尤为重要。另一层,就是企业要有宽容的特质,这是许多安利人愿意十年、二十年的为这个企业工作的重要原因,以此为荣,我自己也是如此。”
采访后记:
作为安利(中国)培训中心院长,刘明雄无疑拥有着卓越的智慧和远大的目光,他的努力与坚持,为安利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营销人才。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是不会让“战士”不带“武器”就上战场的,安利的营销人员,他们的武器就是丰富的知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知识安利”是一直在营销人员中倡导的观点。用这样一种方式培养出的一线人员不只是产品的销售者,更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安利在人才培养上不计回报,为的不仅仅是企业的未来与发展,也是为了直销行业,乃至全社会直销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点让记者由衷钦佩。刘明雄先生,以其自身魅力不断感染着身边人,抱着求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次访问,是一次关于人才问题的探讨,也是一堂生动的课程。
第三篇:精益生产团队事迹
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团队事迹
做企业发展的引擎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虽“小”,却需要肩负起一个企业的期望和重托,为一个历经30多年风雨的企业走出困境恪尽职守、群策群力。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在困难面前豪不退缩、敢拼敢打,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这就是XX公司精益生产部。
小团队支撑大体系
与公司生产现场做伴,为精益管理的推进和提升默默耕耘,公司基础管理向前迈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忘我奉献。他们就是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并以持续改善为目标的XX公司精益管理部门的员工们。在各生产制造单位和职能部门的配合下,一个4人的管理团队支撑起公司整个生产基础管理体系的运作。
立足本职 挥洒青春
XX公司精益管理部员工平均年龄在36岁以下,自公司2012年成立精益管理部以来,作为一个由青年组成的专业化团队,他们以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事业的“有心人”。
精益管理是美国学者对丰田模式的总结和提炼。即便是处于不同的行业,精益管理体系也能够创造性地把精益思想运用于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工作中,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但对于一个老兵工企业,受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等因素制约,要引入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并贯穿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公司精益管理部这个年轻的管理团队在工作中不畏困难,始终保持着青年人高昂的工作热情,把他们的知识和干劲儿运用到精益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2012年,在公司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时候,部分青年员工选择离开公司。精益管理部室主任薛XX是2008年进入到公司工作的青年员工骨干,面对别人另谋更好的发展空间,他并未犹豫或效仿,而是积极带领室组人员按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目标不折不扣努力工作,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立足本职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他带头在先,不计得失,积极配合精益管理领导完成了XX公司精益制造管理修订,完善各类精益生产管理推进制度,每周召开精益例会对公司各单位现场进行点评和传授精益管理技能知识,定期组织公司各单位进行精益月度评审。全年,闫文猛个人培训公司员工近60小时,培训人数达500余人,为传播精益生产知识和公司精益管理全面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薛XX的人生信条是:勤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奉献。作为公司…部团支部书记,他积极组织青年参加公司各项活动,在省…片区安康杯知识竞赛中获得集体第一名的佳绩,为公司夺得荣誉。作为…部党支部组织委员,他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完成支部党费收缴、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党支部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做了大量工作,真正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表率作用。自2009年10月起,薛XX积极参与了公司…条XX生产线方案拟定、布线及现场协调指挥、设备搬迁试生产工作,制定了部分连杆生产线标准作业票,为公司产能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其个人踏实肯干工作的作风得到领导和同事一致好评。
精益管理部管理员谢XX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始终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积极参加精益生产外部培训,钻研业务知识。在公司面临人、才、物相对匮乏,生产管理遇到严峻挑战面前,他总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中,他针对车间和班组管理看板……管理模块的涉及内容,积极与各单位领导和精益管理专项负责人进行沟通,宣传精益管理行为规范和执行标准,取得上级、同级、部门间的支持和协调,为精益管理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他注意及时收集各单位在推进精益管理工作中的反馈意见,工作经验等,在进行总结归纳后提交精益管理部门讨论,为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团结同事 严于律己
众所周之,精益生产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学科,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中要求具备全面的知识积累,只有不断系统地进行学习,在业务上成为尖兵,系统理解和掌握精益核心才能有效指导精益推进工作。公司精益管理部这个团队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到各制造厂找行政领导、工段长、班组长、现场管理员,甚至一线操作人员,检查指导工作和沟通交流工作方法,精益管理专业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正如他们中的成员孙XX常说,“管理首先要管好自己,从自己本职岗位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那么管理就会得到提升。
精益管理员孙XX以诚待人、团结同事,由于从事过加工中心操作工、现场管理员、分厂调度等工作,具有班组一线管理经验,现场管理时他总能够按照精益生产的理念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因工作需要调入精益管理部工作后,孙XX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精益生产指导工作,他经常于班组长、现场管理员打交道,虚心向别人学习,充分听取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指导帮助各单位工作中,得到了分厂领导和员工的好评。工作中,他一方面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精益生产相关资料;一方面在深入各生产制造单位的现场管理中,了解了不同产品的加工工艺及生产流程,提升了个人精益管理综合素质。
精益管理员XX除了承担生产现场工艺和物流目视化工作,还负责各类精益资料管理、日常精益管理会议的准备工作。对于自己从事的精益管理工作,他的感言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确,作为精益管理员来说,掌握的越多,意味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通过近年来在精益管理部的工作,这个由5人组成的精益管理团队深刻认识到:精益生产是一个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的新型生产方式,只有精益管理部努力加大精益推广力度,各生产制造单位密切配合,自心开始,不断改善,才能使精益生产真正的发挥到它的应有作用,彻底改变公司多年来的惯性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
后 记
在XX公司的管理体系中,每一个团队,其背后都有很多优秀的事迹,都有着精彩的故事。那是因为为了公司改革发展,每个人都在竭尽所能,融个人于团队,待同事如亲朋,纳工作于生活,他们把自己的激情和梦想揉合进每一件琐事和每一次战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精彩,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引擎。
第四篇:关于精益生产
关于公司导入精益生产的情况汇报
一、精益生产简介
1、精益生产定义: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它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
2、精益生产的根本目标: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实现利润最大化。
3、精益生产工具:
(1)基础工具——6S管理、价值流图分析、TPM(设备精益化)、IE(工业工程)。
(2)实施工具:“一个流”生产、“少人化”生产、均衡化生产、拉动式生产、看板管理、“柔性化”生产、“自働化”。
(3)改进工具:质量精益化(TQM、自働化、6西格玛)、研发精益化(并行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成组技术、ECRS法、价值工程)、采购精益化、持续改进、快速行动。
4、精益生产各种工具的具体解释
(1)基础工具:
6S管理:是实施精益生产的最基础的部分,主要是改进现场管理,由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组成。
价值流图分析:对产品从头到尾描绘其每一个工序的状态、工序 1
间的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当前状态图进行分析,判别和确定出浪费所在及其原因,为消灭浪费和持续改进提供目标。
TPM(设备精益化):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
IE(工业工程):对人员、物料、设备等整个生产操作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是生产效率管理方法。形象地说就是先进劳动定额的形成过程的研究。
(2)实施工具:
“一个流”生产:即各工序只有一个工件在流动,使工序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过程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流动状态。特点是单件小批量,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作业标准化。
“少人化”生产:研究人机配合最佳状态,配备最少的人力资源。均衡化生产:实现按生产节拍生产,避免工序间生产时紧时松。拉动式生产:根据工序间产品需求计划进行生产,下道工序不需要就不生产,避免过量生产和在制品积压。
看板管理:通过看板传递信息,指挥生产,了解产品的即时状况。“柔性化”生产:
“自働化”:相对于自动化而言,自働化是指让设备具有人的智能,能自动识别错误和缺陷,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停机。
(3)改进工具:
质量精益化:
TQM: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6西格玛:
研发精益化:
并行工程:从产品开发初始阶段就由研发、工艺、市场、质量、成本等部门一起评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现低成本研发。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组技术:利用零件形状、尺寸、加工过程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方法。
ECRS法:是工业工程学中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则,用于对生产工序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工序,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ECRS,即取消、合并、调整顺序、简化的英文字头。
价值工程: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
二、关于导入精益生产的分析和思考
精益生产对公司来说既熟悉也陌生。熟悉是因为多年来公司零散地、断续地引入过精益生产的经营理念,比如质量管理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和“高标准、零缺陷”、技术管理提出的价值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管理提出的“精良生产,精益制造”、生产管理提出的“柔性化生产”和“均衡生产”等都来自于精益生产。陌生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上,没有进行过更多的项目性实施,也没有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系统化地导入精益生产对公司来说是一次综合管理水平的跃升。
1、精益生产方式的优势:
一是审视设计到交付的全部流程,将全过程消耗减至最少。二是优化工艺布局和生产流程, 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三是缩短产品制造流程周期,提高生产应变能力。
四是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而不是部分受益。
2、精益生产方式的局限性:
精益生产比较适用于重复性、稳定的生产环境,难以适应产量大幅变动以及生产品种的频繁动态调整的情况。公司产品性质决定了公司生产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复杂多变,生产组织调度变得非常困难,实施精益生产的提前期变长,质量不稳定,因此对于公司这种需求快速而剧烈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高技术开发等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会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3、公司导入精益生产方式的思路:
一是导入精益生产,公司应将其列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管理方法的使用,而是涉及到改变企业整个生态,是一项重大的管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采取积极稳妥、分项目、分阶段的导入,很难急于求成。
二是可以全面导入精益生产理念,却有选择地实施精益生产的工具模块。精益生产的主要理念可以在全公司提倡,但具体实施应有选择地进行,可以公司自己组织力量内研外调搞好实施,也可以外请精益生产的咨询公司,借用其实施精益生产的成功经验,指导公司精益生产的开展。
三是为积极稳妥,采取在旅顺新厂区选择样板区进行试行,取得经验,固化模式,加以推广,如果顺利可以在老厂区选择条件好的单位小范围推广,也可以采取老厂区只进行宣传、引导、学习、培训,到新厂区再实施,即搬迁一部分实施一部分,最终实现新厂区新模式、新方法、新思想、新面貌。借此实现公司管理方式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五篇:精益生产
JIT: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精益生产方式JIT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JIT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方式JIT就是决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
精益生产方式JIT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改变了品质控制手段;消灭(减少)了各种缓冲区;增加了职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训职工并与职工交流;仅在需要的地方采用自动化;精益组织结构。
精益生产方式JIT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品质--寻找、纠正和解决问题;
(2)、柔性--小批量、一个流;
(3)、投放市场时间--把开发时间减至最小;
(4)、产品多元化--缩短产品周期、减小规模效益影响;
(5)、效率--提高生产率、减少浪费;
(6)、适应性--标准尺寸总成、协调合作;
(7)、学习--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