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7: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

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

教师导课

师:下面请各位同学尝试做下呼吸动作

生:体会呼吸

师:吸入和呼出的物质是否相同?

生:不相同

师:区别是什么?

生:吸入氧气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师:它们是如何实现变化,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生:氧化反应

师:作为化学变化【新陈代谢】我们主要关注两方面变化:1物质变化,2能量变化。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有关细胞呼吸的例子并分组讨论,将你们的有关呼吸作用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

生:学生阅读

学生讨论

汇报概念

师、生:引导同学们汇报讨论评价各小组的概念

师:再引导学生尝试给呼吸分类,并且下定义有氧呼吸以及无氧呼吸。

生:完成定义

师:再次引导学生区别对待,找寻异同点。深入印象

师:完成小结。

第二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图解。识记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在本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生物体中的生命现象,强化图文转化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比较法来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尝试概念的推导式,探索式教学,学会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生命物质的特殊性所在,同时更是发生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规律的化学变化,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的意义

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分成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呼吸作用 ” 与我们通常了解的 “ 呼吸 ” 是一回事吗? 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可以带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不同。)讲述:其实 “ 呼吸作用” 并非我们学习过的 “ 呼吸 ” ,我们熟悉的 “ 呼吸 ” 指的是人和动物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而 “ 呼吸作用 ”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因此也叫做 “ 细胞呼吸 ”。正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备这一功能,才能保证所有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呼吸 ” 与 “ 呼吸作用 ” 的现象和本质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通过我们的呼吸从而引出细胞呼吸概念。

1.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又叫生物氧化。本节内容就以葡萄糖为例来说明呼吸的过程;理解生物氧化和物质燃烧的区别和联系:氧化分解,无论是有氧气参加,还是无氧气参加,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则为氧化(脱氧则为氧化);得到电子为还原(得氢则为还原)。有机物只有在被氧化成简单的有机物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时,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另一部分被ADP捕获形成ATP贮存起来。归纳出细胞呼吸的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故此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

讲述: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生物氧化更为复杂、更为温和、更为完善,而且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不仅可以维持体温,还可以用于多种生命活动,但燃烧仅仅能发光发热。所以生命运动更为精巧,更为奇妙,更为高明,生命是伟大的。细胞呼吸是一个由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细胞呼吸通常是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某些细胞也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在有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会彻底氧化分解成为无机物,自然会放出全部的能量。无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降解成为其他的有机物,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总之,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被细胞利用,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这便是细胞呼吸的实质所在。那么以上这样两个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从而引出:

分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有氧呼吸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图,让学生思考图中各个阶段的反应产物,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氧呼吸过程的文字说明,思考三个阶段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释放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部位,教师再板书三个阶段的反应式如下:

1.C6H12O6→4[H]+2CH3COCOOH(丙酮酸)+能量(少量)﹤ 2ATP

热能

细胞质基质。

热能2.2CH3COCOOH(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 2ATP

热能

线粒体

3.24[H]+6O2→+能量(大量)﹤ 34ATP

线粒体

此处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过程和中间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三羧酸循环)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将上述三个反应式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加,消去两边相同的部分,得到一个总的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难点说明: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自哪个反应物?用含同位素氧跟踪用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得出氧元素途径: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反应式与课本对照,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及反应的条件,并与细胞呼吸的概念对照,顺其自然就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3.无氧呼吸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乳酸发酵,酵母菌发酵)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写出呼吸作用两个反应式:

根据上述反应式,由于形成不彻底产物(乳酸或酒精)中,都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释放了少量的能量。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式,对比细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推导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学习了细胞呼吸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比较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教师提示:反应条件、进行的场所、物质的变化、能量的变化,也可以从概念所包含特征去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由学生归纳总结)

4.细胞呼吸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用浓缩法进行归纳,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概括能力,说出自己提练的精华,教师点评并板书意义:提供能量;提供原料。并对全部内容作总结性讲评。

第三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紧贴课程标准强调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探究实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引和难点突破,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侧重在理解水平,所以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也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另外结合“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在选题上应同时侧重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虽然这一届高二的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旧教材,初三和高一又没有接触到生物学,在本节课的生物学知识支撑上比较薄弱,不过对于生物学也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能够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在前年就开始推行“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二的学生对于这种模式十分熟悉,具备施行“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的基础。该模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本节课主要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时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田间管理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能紧密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熟知的社会生活(诸如人体高强度运动后的肌肉酸痛、甜酒的酿制等),从而能够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节课的重点有4个: 1.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2.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3.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和区别。

4.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其中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要学生感性了解不同呼吸类型的条件和产物,并熟知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设置条件。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②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③通过综合分析,学会应用细胞呼吸的原理。2.能力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②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判断和利用能力。③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评价能力。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能力和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

②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自身的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五)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评价学习。

(六)课前准备

两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其中一组为演示组,另一组为实验课上的学生的装置)。

(七)教学流程

二、教学反思

遵照上述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指导思想明确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综合理解和应用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实际的。

(二)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的分析客观实际

这一点是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正是正确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才能适当地进行分析探究和自主性学习。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是“目标教学”“问题—探究—发展”教学以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模式的取长补短,优势在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一开始的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本节课的范围和内容。

引导性问题不要求探讨些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具备分析探究实验的任务,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主要是限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范围、要求和任务,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出现盲目性,是保证自主性学习取得实效的措施。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课堂结构的主要部分,它主要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和理解归纳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回顾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而设立的,在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其他课程资源上的知识网络组织基础自测题。

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和发展,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了解深化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设置的课堂练习就是为了反馈前一环节(教师引导、提高和发展)的效果而布置的。

所以从整体上说,这种教学模式具备整体上的完整性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连续性、递进性。

(四)恰当合理选取、精析经典例题,课堂、课外作业互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选用了一个例题(见附录)进行评析,这个例题是关于酿制甜米酒的,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熟知这个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服务。当然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就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所以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我注意了知识点的互补性。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 1.探究实验的分析最好能在这个课时之前就完成,如果留在这个课时内完成,会使课堂时间紧迫。所以到我布置作业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2.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否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附录:(例题)阅读下面关于甜米酒的酿制过程,回答问题: 步骤(1):将糯米煮熟;

步骤(2):用开水浇烫小口容器罐的内部后,留作酿制容器; 步骤(3):将煮熟的糯米和适量的酒粬(酵母菌)混匀后,放入酿制容器; 步骤(4):密封容器。问题:

(1)为什么要将糯米煮熟?

(2)为什么要用开水浇烫容器?

(3)为什么要在糯米的中间留出一个空间?

(4)为什么要密封容器?

(5)在酿酒的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

第四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并不陌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有着丰富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剧烈运动时常常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满头大汗,运动后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知道酿酒工业离不开酵母菌酸奶、泡菜等离不开乳酸菌等等。将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融入课堂,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原理,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2)通过对酒精发酵的学习,认识到酒精对生物细胞的伤害,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饮酒。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对二者的过程和反应场所进行比较。(2)通过参与小组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1)正确地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地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四、教学用具

1.课前准备教具火柴、挂面

2.《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CO2、H2O等无机物为原料,合成了糖类等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起来。我们要利用这些化学能,就要使其释放出来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呢、?如我手里拿的这根挂面。学生回答,燃烧,呼吸作用等等 2.演示实验:有机物的燃烧。提问有机物通过燃烧释放了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产生了CO2和H2O。那么,呼吸作用和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呼吸作用能像体外燃烧那样剧烈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都释放能量,产生CO2等物质。不能,有机物中的能量若像燃烧那样一下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就不复存在了。3.讲解: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有机物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而应该是通过一个温和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细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

提问:细胞呼吸的概念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强调关键词:反应物、场所、过程、产物、能量变化。细胞呼吸的实质就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提问:根据初中所学,大家来揣度一下,这个概念中似乎缺了什么,学生回答。条件——氧气,细胞呼吸必须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吗?引出,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三、有氧呼吸

1.讲解:有氧呼吸顾名思义,需要有氧气参与的细胞呼吸。它是绝大多数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提问

(1)、我们在学细胞器时,说有一种细胞器与有氧呼吸有关,大家回忆一下,是哪种细胞器呢,学生回答,线粒体。

(2)线粒体都具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如何适应线粒体的功能呢?学生回答。线粒体的结构:内、外双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突起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为呼吸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板图线粒体的结构,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

(3)如果把白板的边缘比喻成细胞膜那么大家想线粒体的周围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细胞质基质。

2.设置问题:有氧呼吸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反应场所是什么? 有着怎样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请大家看书,尝试在自己的细胞图中写出每一阶段的反应式。学生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在自己所画的“细胞”中相应的位置写出每个阶段的反应式。一位同学黑板展示。3.总结

第一阶段葡萄糖降解阶段。

1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ATP。

3能量变化: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阶段。

1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

2物质变化: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产生少量ATP。

3能量变化:释放出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1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

2物质变化前两个阶段生成的[H]和氧结合形成水形成大量ATP。

3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4.引导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了解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具体过程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提示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总变化 5.强化理解巩固提升。

提问水在第几个阶段参与进去氧气在第几阶段参与进去二氧化碳在第几阶段生成水在第几个阶段生成能否将反应式前后的“H2O”约去 四无氧呼吸

1创设情境应用过渡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剧烈运动时会气喘吁吁,心跳加快,满头大汗,请同学们用生物学原理分析这一现象。学生回答,骨骼肌细胞需要能量,就要进行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就需要大量氧气,因此呼吸频率会加快。心跳加快使肺部吸收的氧气快速到达全身各处。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的很大一部分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故会满头大汗。剧烈运动后,经常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虽然有氧呼吸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但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就可能进行无氧呼吸。例如人骨骼肌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时就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我们有酸胀的感觉。可见动物仍保持有无氧呼吸的能力。

动物体内能进行无氧呼吸,植物体内是否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呢,(学生回答可以。比如,苹果在密闭的盒子里放久了就会有酒味散发出来,这就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更为普遍,比如有专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细菌——乳酸菌,酸奶、泡菜等就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结果。像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就是酿酒的原理。2.提问

1你能说出无氧呼吸的产物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2这些产物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阅读课文,将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式写在细胞图中。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

1.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2.物质变化: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分解成乳酸。3.总结无氧呼吸反应式。

提问: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能量变化。引导学生完善反应式,从能量变化角度看,由于产物中还储存着许多能量,所以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

五、比较总结练习巩固

1、提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提示:比如说反应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其他同学补充。相同点

①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不管是反应式还是反应场所。

②实质都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合成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生命过程才能有动力、才能正常进行。

2请同学总结今天学习内容。练习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第五篇:《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我们在呼吸

教学内容:义务教学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课本12——13页。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和能力。2. 培养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的探究意识和能力。3. 能设计或运用图画、实物等模型来解释呼吸的过程

4. 通过探究,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的过程,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卫生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呼吸系统挂图(或模型)、透明塑料瓶(2.5升空可乐瓶,去底)、大小气球各三只、橡皮筋若干、长约10cm直径约7-10毫米的塑料管、橡皮泥若干、棉线30cm 双面胶带 剪刀

学生实验:透明塑料瓶(2-2.5升空可乐瓶,去底)、大气球一只、小气球三只、橡皮筋若干、三叉管、橡皮泥若干、铅笔 学生分组:2-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趣味活动引入

逐一出示“空气、时时刻刻、鼻子、有进有出 ”等词语,让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根据出现的关键词以最快的速度猜测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呼吸

二、体验活动:感受呼吸,提出问题

1.完成三项体验活动,增强对呼吸活动的体验

活动一:静心感受呼吸,让学生感受呼吸和气流在体内的流动 活动二:摒住呼吸,让学生谈一谈感受

活动三:跳迪斯科,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呼吸的变化

2.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提出有关呼吸的问题,并记录到问题银行存折里(以小组为单位)

3.汇报各小组的提问情况,简单分析问题,选择最基本的问题。

小结:大家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它们是:“我们通过什么器官来呼吸?”以及“我们是怎样呼吸的?”我们今天就先来一起研究它们。

二、研究问题一:呼吸的器官 1.猜想

先请大家来根据自己的呼吸的感受猜想气体都经过了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他们可能都是怎样的器官呢?小组讨论一下,可以在记录纸上记一记。2.观察

观察一下这里的人体模型,找出呼吸器官所在人体的哪些部位 出示单独的呼吸系统图,认识这些呼吸系统都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 生:鼻、气管、肺、隔……

3.巩固(为后面的制作模型作铺垫)a)按顺序说出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

b)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呼吸器官的位置吗?请边指边说出他们的名字。

C)按照老师说出的器官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来

d)把自己观察到的呼吸系统画成简图

三、研究问题二:我们是怎样呼吸的

(一)启发学生设计肺模型

提出研究方法:制作模型来观察研究呼吸的过程。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讨论这些器材分别可以用来“扮演”人体的哪些呼吸器官?讨论怎样设计和制作肺模型

(二)学生制作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运用肺模型,探究呼吸的过程 1.探讨肺进行“呼”与“吸”的过程

? 各小组玩弄模型,让“肺”呼吸起来。设想一下真正的肺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 各组代表到展台前来演示和讲述肺进行“呼”和“吸”的过程。

(学生操作模型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嘴巴从上面“气管”往里吹,还有一种是从下面拉“隔”。)

讨论:这两种方法到底那一种才是我们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呢?请小组内先讨论一下。统计持不同观点各有多少人,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小结:通过辩论,大家明白了从上面吹是人工呼吸,而我们平时的呼吸是依靠“隔”的运动完成的)

2.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呼吸状态

请各小组都拿起模型一起来做呼吸,分别演示常态下、剧烈运动时、练气功时、潜水前后、呛水咳嗽等呼吸活动。呼吸与健康

(一)认识生活中呼吸系统可能受到的伤害

1.利用模型制作中的失误,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认识生活中呼吸系统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吃食物时被呛着,伤风感冒咳嗽…… 2.交流各自知道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保护呼吸器官的做法,随机出示扫地洒水图、禁止吸烟图、不乱扔赃物和随地吐痰图……

五、总结与反思

今天上课,大家的表现真精彩,那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教师小结:对,今天我们先针对“呼吸”这一现象(板书:现象),提出并选择了两个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猜想,并通过观察我们的身体和人体图片模型来检验了自己的猜想,还亲手制作了一个模型来探究和解释了呼吸这一现象。这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探讨各种个样的科学问题。今天上课,大家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兴趣也用这些方法去展开自己的研究。

教学目的:

1、清楚认识人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知道人呼吸进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运动与呼吸变化的关系。

3、知道森林、植物是我们天然的氧气制造机。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难点:

认识人体和各种动物与植物之间呼吸循环的关系,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教学方法:讨论法

实验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我能坚持多久”

同学们,呼吸是表明我们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呼吸我们的生命就会终止,下面我们就亲身体验一下:如果我们屏住呼吸,看大约能坚持多久,但在体验前,同学们一定注意,就屏住呼吸时不要过分坚持长时间,以免对身体有害,发生意外情形,通过体验认识呼吸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

二、活动“运动与呼吸”

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大家知道,当我们静止时,呼吸是平稳的,当我们开始运动或是剧烈运动时,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运动前测量平静时的呼吸次数(次/分)。

2、运动后的呼吸次数测量(次/分)。

三、活动“呼入和呼出”

体验运动后,人体额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当我们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来用于体内循环排出废气二氧化碳,这是人们生命体征额需要,我们应该初步认识以下两点:

1、我们吸入的是氧气。

2、我们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四、阅读“氧气会用完吗” 知道了人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阅读让我们初步认识植物的呼吸同人类和动物呼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五、结束。

下载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呼吸概念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注重探究体验 培养实证意识 ——《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 一、背景说明: 莲都区2008年第一学期小学科学教研组长会议将于11月28日在我校召开,我除了作讲座还要上一节研讨课。考......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李研 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谈自己运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科学知识: 1.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讲解

    肺和呼吸 王丽华 教学目标: 1、 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5篇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1课时) 铜仁市第六小学教师 田案梅 教材背景: 《肺和呼吸》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有: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概念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 ,缩写为,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 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 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

    教学设计概念1

    教学设计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 1.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学者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

    教学设计概念以及理解

    一、Definitio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1. ID is interpreted broadly and includes a collection of activities to plan, implement, evaluate, and manage event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