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2011年5月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领导素质与现代管理研修班学习体会
莘县莘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王恩柱
5月20号至26号在清华大学领导素质与现代管理研修班培训学习、参观共七天时间,我感受非常深刻,回公司后我把学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进行了整理,对本公司中层以上所有管理人员进行了简短的四个多小时的集中学习,学习后我们经理班子又根据自己的实际讨论了多次,对如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如何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能稳定老员工,留住新员工;如何让员工真正的把企业当做家;在内部管理上如何做到优质、高产、低耗和买的贱、卖的贵、中间环节不浪费等项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这些主要问题如是工作做不好,都将严重困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逐一制定出适合本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现各项工作正在制定实施中。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知识,对人生观、价值观、诚信观、用人观、管理观、团队观等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对品牌上没有很高的重视,现在认识到了企业想做大做强必须要靠品牌,只有做出品牌,消费者才会对你有更深更好的印象。学习中讲到尽量把产品销售直接到终端,减少中间环节。我也体会到这样做能提高企业利润,还能建立稳定的销售基础,减少中间商的制约。在产品质量和销售价格上学习后也有了新的理念,学习讲到“营销要做到物不美、价不廉”,过来我们都是讲“物美、价廉”销售工作才好做,只有把产品质量做好,才能有稳定的销售基础。当然企业任何时期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对质量要常抓不懈,但是企业也要对质量、成本、价格综合考虑。“物不美、价不廉”是对营销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到了企业老总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做的最好了。要不断瞄准要超越的目标,否则很快就要倒闭了,因为没有竞争的思想了。
目前纺织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短缺现象,这次学习也学到如何能留住人的方法;“要想留住人、不全是钱多少的事、主要是员工对你的印象怎样”,这句话也确实有道理,工资高也未必能留住人,现在我们从多方面为留住员工做工作,一是提高工资,并根据工龄发放工龄费、医疗费,设立了全勤奖、上班期间免费就餐、对新工入厂前四个月发放学习费,自上班之日起发放车子费等以保证员工的收入。二是制定合理的定额与奖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每月每个车间的每个班评出一名最优秀员工,给予名誉和物质奖励。连续三个月评为最优秀的,公司领导在公司招待所宴请并重奖。全年有六个月评为优秀的认定为先进工作者。四是从4个方面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1是工作丰富化;2是工作生活化;3工作学习化;4是工作快乐化。五是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1是公司设二个以上食堂,同时在一块开饭、让员工选择吃饭。在生产区设立了餐厅、改善了用餐环境。2是生产区按装了多个太阳能热水器(冬天用蒸汽加热)下班后可随时洗澡。3是改善了住宿条件,每四个人一间屋、常住人员安装了彩电,夫妻在公司上班的安排一间屋以上。六是对每个员工的生日进行祝贺并发放
礼品。七是员工有病期间直接领导都要去看望。八是员工退厂时分管副总经理必须直接见面,问明退厂原因,帮助排忧解难,尽最大努力不让员工退厂。
通过学习还学到了对不同员工的气质类型进行工作分配,什么气质类型的员工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就分配做什么样的工作,原来对这方面我们确实做的有不足的地方,哪里需要人就直接安排到那个岗位,好多员工就不适应,领导还认为他是挑肥拣瘦,现在认识到了确实是他不适应干这种工作,现已根据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不同气质的人分配工作,这样他又愿意干,还能干好,工作热情高,学习后我公司已调整人员十几名。现我们正努力把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工作做好。
通过学习了目标激励,我们正在把原来制定的目标重新加以改进,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对落后的设备制定淘汰计划,使员工减少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一步的知道了用非理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不能只用纪律、制度、规章条例、组织机构等进行管理,依靠建立感情、友谊、归属、尊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和员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员工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做到了,我们要求他们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领导者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是实现组织目标。二是满足个体需要。
通过学习对营销战略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如是企业只把销售工作做好,生产会不稳定、产品也会积压、流动资金也占用大、只有做好营销工作生产经营才会有序的进行,同时做好创新工作,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成果。
通过学习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也打破了原来的思想观念;一是要优先从优秀的团队中选拔,出成绩的也要出干部,连续达不到目标的要降职、降职部门副职不能升正职。从该部门调出的要降职使用。二是要选拔结果好的。三是优先选拔有自我批判精神的,有领导风范的干部任部门一把手。在选拔任用上首先实行
1、认证;
2、考察;
3、公示;
4、试用期;
5、任期制;
6、选拔机制有业务部门提名。
再是想让员工有不断提升的机会,企业就得不断发展壮大。在用人上现任领导必须得打破亲情关系,否则会造成有用的人进不来,没用的人出不来。想在用人机制上有活力必须得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选、育、用、留、裁(即:选什么样的人如何选;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什么样的人可用如何用;留下什么样的人,如何留;裁掉什么样的人,如何裁)。特别是一把手要捍卫制定的遵严、要做到制度对谁都一样,制度面前人 人平等。
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建设也转变了对企业文化的根本看法,想做好员工的思想和精神工作必须做好企业文化,文化是靠思想、思想能引导行为、制度制标,文化制本。制度是要我做、文化是我要做;企业文化是没有写在纸上的一种制度;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思想意识、个人品行、经营哲学、价值观、性格习惯、思维方式、道德准则等。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制度文化和规章制度。如果制度前进一小步、管理就能前进一大步;我们每个人都是好制度的受益者,也是不好制度的受害者,企业必须靠强势的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让每个人都把遵守制度做为一种习惯。
学习后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的管理知识确实丰富了不少,我将把学到的所有知识实践到企业内部管理中,这将对企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公司计划对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也逐步进行培训。学习中讲到企业要不断给员工提供提升的机会,非常符合我们公司的实际,近几年织布行业不景气,织布规模几年来逐步缩小,虽然纺纱规模扩大,但总规模没扩大,所有管理人员及员工提升的很少;有些人就有想法、有情绪,工作上积极性也没这么高涨。我们计划在保持现有纺织规模的基础上,在新上一个跳出纺织行业的新项目,现正在考查论证阶段,项目如投产后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对莘县经济发展都有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让新项目落地、投产、达效,为莘县经济再做新的贡献。
第二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感 受 清 华提 升 自 我——赴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2012年4月14日至22日,满怀着对清华大学这所世界名校的憧憬与向往、对前沿管理知识的渴求,我走进了清华大学,参加了包钢(集团)公司第四期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第一天上午班主任老师给全体学员细致地介绍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之后我们深入学习了领导科学与艺术、财务管理、企业执行力、精细化管理、集团管控、项目管理、宏观经济分析、周边安全形势分析等课程,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了管理理念,完善了管理思维,对一些管理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领略了名家、教授、专家的风采,让我们真实地融入到了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了清华的魅力,可谓是收获颇丰。
五天的集中培训,教学内容非常饱满,清华园的教授们有的谈吐幽默风趣,有的妙语连珠,讲台上警句名言不断,台下大家的掌声笑声一片,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我们真正领略和见识到了清华大师的风采。教授们从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所授专题进行讲解,使我对管理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领导者管理方法与思路有了
第三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
学习心 得
在阳光明媚,柳絮飘飞的五月,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清华大学——XXX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为期10天的学习,10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经历难忘。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专家与名师的报告与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阔了眼界,更让我亲身感受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与校训,还有幸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这10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的高屋建瓴、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更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学习,让我看到了和同学们的差距,学习,也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一轮课改,冲击了校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师德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面的三个方面的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学习的路经,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学相长。自己也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的道理。但是,人的惰性使得平时总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逃避学习。于是思想僵化,头脑迟钝,专业吃老本,教学步骤陈规,教学已没有了创新。幸好,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上,田彩凤老师就给了我当头棒喝:“一天不练功,只有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功,同行们知道,一个月不练功,所有人都知道。”是呀,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就会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那么,老师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又何来威信可言呢?因此,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行胜于言”。
高尚的师德,是做教师的前提。清华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在清华的10天里,我所看得的清华的老师们也确是用自己的言行在践行着这所百年学府的校训和他们引以为傲的清华精神。就拿讲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张学政老师吧,每堂课他会提前20分钟来到教室,并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位学生的到来。他的座右铭是“不误人子弟”,而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辛苦自己,让学生多得,这也是师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教40年,他写了138备课本,20本读书笔记,为了让学生多得,他广泛收集资料——茶几本、枕边本、口袋本,随时随地想着学生,想着怎样教好课!
然而在生活中,师德失范现象却时有发生,比如说: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缺乏热情与爱心,“道是有情却无情”;有的教师物欲熏心,成了金钱的追逐者;有的教师无法安于山区教师的清贫,放弃了教师的梦想„„
师德不是喊喊口号“我爱我的学生,尊重我的学生”,不是形式化做做样子,而是将师德规范真正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像张学政老师一样真正做到“行胜于言”,才能塑造高尚的师德。
三、静心教学,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仅仅是把教书当成谋生的一种手段,无所谓热爱,也无所谓用心。其实教学是一种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融化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灿烂的,是人生魅力的立足点之一,只有静下心来教学,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提升教师人格的魅力。怎样才能静下心来搞教学呢?王国维老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作为教师,第一境界就是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要摆脱现时社会的种种纷扰,把苦乐、毁誉、利害得失都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坚定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第二境界就是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 努力拼搏。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急流、有险滩,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再所不惜,决不轻言放弃。第三境界就是在经过无数次挫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你的奋斗目标就会水到渠成,自然实现,回头一看目标就在你面前,你就会尝到奋斗和成功的喜悦!
四、拥有阳光的心态。
罗丹阳老师说:“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却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却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却越来越少。哪里出了问题?心态出了问题。”是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面对诸多方面的压力。比如和学校领导的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分配不均,工作负荷过重,教师的角色冲突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或轻或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想来,这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对压力的目的不是不让压力发生,而是学会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于是,我们不再为待遇的低下而哀声叹气,不再为一些
小事而火冒三丈,不再为偶尔的挫折而黯然神伤,不再为意外的打击而精神崩溃。
其实,我们教师的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中,看你是否攥紧;快乐的生活就在我们眼前,就看你如何选择!我们不应该过多去埋怨和指责,我们不妨试着用“享受”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职业。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我们只要拥有阳光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就让我们一起去拥抱幸福吧!
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让我们意识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这次培训,像梳子,帮我反思梳理过去的教学理念;像春风,给我送来了春的气息;像舞台,给我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机会;像灯塔,照亮了我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今年3月4日,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如期的来到了清华大学学习。离校3年,再次回到学校的是回到了清华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心理一方面感到无比的激动,另一方面感到压力巨大。
一、魅力无限,留下深刻印记
走进清华园,不仅欣赏到了清华秀美雅气的校园环境,更感觉到了清华特有的精气神。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上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健步前行。
二、知识丰富多彩,受益匪浅
在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接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大师的教导,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不时受到新的冲击。老师们的授课,有的紧扣时政、入木三分,有的温文尔雅、条理清晰,有的节奏疾速、汹涌澎湃,有的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工作的基层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大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交流学习,教授们有许多精辟入理的观点,给我以启发。其中有些观点鲜明新颖,让我铭记在心,倍受启迪。
在这次课程中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大量的课程,主讲了60多个课 题,其中包括有个人修养方面的,团队建设方面的,全国经济形势的,企业投资方面的,企业文化的,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和领导干部身心调节培养等等方面。内容包罗甚广,讲解内容焕然一新,在思维方式上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方向。
二、自我提炼,感悟良多
回想清华的学习内容,回忆大师精彩讲课,我脑海不断迸发出几对关键词,感受特别真切。这些关键词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虽然之前已有所知,但通过这次学习,感悟更加深刻、透彻。
感悟一:实干 > 多言。从清华回来,“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了。不管哪一堂课,老师在正式上课前都会概述本堂课的框架思路、具体时间分布等,而且在整整三四个小时的课中,始终按照计划严格进行,若是有所出入,总会跟我们表示歉意。这仅仅是“行胜于言”的一个细节表现,却足以让我感动。有人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观念,只有观念不断更新事业才能有彩。而我却觉得,在确定理念之后,行动与实践却是决定性因素。所谓“行胜于言”,就是不空谈,讲实干,对待学习、事业要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感悟二:立德 > 立智。清华大学正门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我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了解得不够透彻。聆听了老师们的课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认识,也懂得了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深入心灵。所谓“自强不息”,就 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所谓“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所言之“德”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还涵盖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领导科学强调决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站得有多高,就能看多远,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这对每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领导干部尤其重要。领导有什么样的执政价值观,会决定或影响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或是一个团队、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人仅有学历、聪明还不够,唯有实现德的厚度,方能承载万物、走得长远,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单位、社会有用的人才。
感悟三:团队 > 全体。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造一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高绩效团队。要想能够发展更好的企业就必须打造无数能够高效完成任务的团队。而不要是一个个在一起组合的群体。
感悟四:文化 > 制度。经过学习,使我们也看到了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且这个作用将是未来的企业竞争的最主要内容。不管是能够立存于世界上百年以上的伟大企业,还是新兴的有发展情景的企业,都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来建设。
四、立足本职,更上一层楼
集团公司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旨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面对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一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清华之学,着实让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和知识量的缺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向领导名家学,多向书本报刊学,多向生活 实践学,在学习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以新理念、新角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二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从自身做起,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学到的财富奉献给团队,传递知识理念,达到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工作。带领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磨炼品性,增强能力,争取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得硬、战斗力强的政务队伍。
三要爱岗敬业,创造佳绩。深刻领会并切实践行“行胜于言”,干一行爱一行,勤于思考,用心工作,积极进取。在本单位的核心业务信息、督查、办文、办会等方面,要勇于探索新办法,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创造佳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享清华,就是分享一种精神。相信这种精神,会激励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同煤青干班:罗树
2013年5月9日
第五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1.
金秋10月,我与怀化、永州两地的49名年轻处级干部,怀着满腔的激情和无限的憧憬,承载着组织的信任和厚望,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全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两个月如饥似渴的学习,我们站在当代思想学术领域的最前沿,耳目一新,激越震撼。教授们俯瞰全球的视野,学贯古今的知识,行云流水的语言,高明睿智的阐释,忧国忧民的精神,针砭时弊的勇气,无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高远清新的思想窗户,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崭新世界,使我们获得了一把把通向真理、指导实践的理论钥匙,并引导我们去作进一步追问与思考。
品悟清华,那各种思想的交织碰撞,引发我们产生更深远的新思考
清华大学是个学术气氛很浓的高等学府,专家学者在此各抒己见,自由表达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我们每天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专家,聆听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深刻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迸发。当此教授今天在疾呼:“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到了闯大关的时候,却有人叫嚣着要回去,有谁见过在河中央左顾右盼,犹豫不决的?也不怕一个洪峰把你灭了?这就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你也要勇往直前啊”,彼教授明天却在指责:“大力推进的私有化,造成道德沦丧、思想混乱,信仰丧失,严重的阶级分化和民族矛盾,极大地伤害了广大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为了避免贫富分化加剧,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我们必须一定程度的再„国有化‟”。这里我们还在心惊肉跳地研读着美国中央情报局1951年撰写的《十条戒令》和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提出的《战后国际关系原则》摘录,听着教授们痛诉美国对中华民族的军事围堵和基因战略已不仅仅是掠夺财富的拉美化,而是进一步演变成为灭绝人种的印第安化,告诫中国已经不能再退缩忍让;那里我们就在忧虑重重地接受教授们对《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对某某军人扬言“南海也是中国核心利益”,某某官员高调海外收购等等引发的“中国威胁论”之批判,指出中国唯有韬光养晦,才能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下,获得可持续发展之结果。
身在“百家争鸣”的清华学堂,各种思想不断交锋碰撞,关于“中国模式”、“普世价值”、“国企改革”、“民主”等问题的探讨与争论你来我往、此起彼伏。课堂内外,我们品读、品味、品悟那些传授的理论与知识,不断地向专家学者讨教,不断地彼此相互争论,在交流中丰富,在比较中鉴别,在撞击中发展。比如,对于困惑已久的“以人为本”,明白了其中之“人”,应是人民,而不是不分好坏的公民;对于遥远至极的“共产主义”,明白了其为古往今来所有先进思想家和人民群众世世代代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信仰,作为标准与准绳,就如“上帝”激励规范西方人一样,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引领我们奋勇前进;对于“民主”,在中国就是我党“替民做主”,因为历经两千多年“小农经济”的中国还需要提升大众民主意识和参与政治的能力,现阶段引进西方的所谓
“民主”就会成为中国的噩梦……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思想活跃,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静下心来,跳出当地,放眼全球,理性地深入地思考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复兴和改革的方向,从而激发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历史责任。
品悟清华,那独特视角的传道授业,引导我们培养更科学的新思维
在清华,教授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进行阐释,给我们提供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如帅松林教授首创用艺术的视角,依托绘画、文字、音乐和电影片段组成的精美课件,采取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全新教学模式,从美的形态演进历程探讨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带领我们在艺术海洋的遨游中,领略历史与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意境,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理,体验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韦正翔教授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强劲的阐述能力,抽丝剥茧,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今阶段遗留的封建社会道德、外来的资产阶级道德、加上我们信仰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共存纠结,无怪乎民众思想混乱,善恶是非难分;翁贺凯教授从历史的角度,用大量翔实鲜为人知的档案文字和照片原件等文献资料、各国历史学家对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个人对历史事件的考量和探究让我们重新认识俄国,思考中俄关系的未来;吴倬教授以哲学的视角,微言大义,用最朴实简单的语言阐述耳熟能详的科学发展观,如何塑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现代化的全面素质的人;王传利教授从政治的高度,以调侃的方式,讽刺那个倡导多吃绿豆生吃茄子的江湖骗子张悟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危急时刻,还天天忽悠着要大家吃绿豆粥喝绿豆汁,逗谁玩呢?真是活该被收拾!
品悟清华,知事明理。以往在基层,我们想问题、干事情,很多都是在凭经验、靠感觉、依传统、按定式。清华独特创新的研究角度与思维方式,帮助我们铸造科学、人文、实践、辩证批判的精神,掌握唯物辩证的认识和工作方法,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清华老师一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条式灌输,对枯燥无味的政治理论与经济知识生动精彩的演绎,使我们懂得必须学习用新的手段、新的视角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到人们的头脑中;如对毛泽东的评价,清华老师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卫生甚至计划生育等各方面重新评价,让我们对其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使我们明白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必须依据客观标准,与人民、人类的价值取向一致,并通过实践检验评价结果。
品悟清华,那多元知识的讲授阐释,引领我们拓展更宽广的新思域
在清华的整个学习,领域之宽广,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各个学科,既有政治理论,又有经济管理;既有领导艺术,又有博弈策
略;既有科技战略,又有外交军事;既有古代思想,又有现代哲学;既有西方文明,又有东方文化。从而使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学习了来自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最新成果,了解了很多我们比较陌生、甚至从未涉及的新领域和新知识。如通过对财政、税收、金融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公共财政、国家税收、银行证券等方面的经济理论与最新政策,学习了如何利用金融工具、财政与税收政策宏观调控国家经济运行,防范金融风险与经济危机的发生;通过分析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东亚形势、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国际战略定位和中国外交战略政策,明白了如何实现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崛起;通过比较中西政治运行方式、古今政治思想、近代中西政党政治试验,明白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政治改革的走向;通过参观北京韩村河新农村建设,探讨“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我们学习了中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解决“三农”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坚定的信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领导者的人文素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贵和执中”等有了更深远的理解。有趣的是,老师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重新断句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消除孔老夫子愚民之嫌,体现他的人本思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 “女子”新解为那些上课打瞌睡的人,既美化了孔子形象,消除其严重歧视女性的负面影响,又使数千年来女子的“沉冤”得以昭雪,真是大快天下女人心!
在清华学堂,我们明白仅仅依靠经济知识应对金融危机,是远远不够的,哲学、历史学远比经济学来得重要;我们懂得唯有理解、消化、融合、深化、运用知识,转识成智,知行合一,方能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我们理解以儒家为主流的辉煌中国文化具有多源性、多元性、连续性的特点,唯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有“将来”;我们知道凡事只有深入人民中,回到历史上,认识你自己,才会胜利向前进。为此,必须要注重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得以不断拓展思域的宽度与深度,培养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及身心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的执行、创新、公信、承受、应变、洞察、涉外之能力。
品悟清华,那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激励我们去做真正的清华人
“走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从田芊教授娓娓道来的清华校史和清华精神中,从刘桂清、林泰、朱育和等年已古稀的授课老教授的敬业与智慧中,从刘书林、帅松林等嬉笑怒骂的忧国忧民的感慨中,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清华人“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忆往昔,一百年沧海桑田,清华之精神不断历炼升华,传承至今,激励了多少清华人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热爱
祖国、忠于事业,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创造杰出业绩,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奋勇作战甚至英勇献身,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求真务实、自强不息,成为一代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清华群星璀璨的耀眼光芒下,在中华跌宕起伏的厚重历史前,我终于明白了成为一名清华人的不易,而要做一个真正的清华人更需要奋斗终生。梁启超曾说过“今日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真正的清华人一生孜孜以求,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因而,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就是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奋发图强,做一等事业,做民族之脊梁;就是要爱国奉献、敬业尽职,以国家民族需要为己任,作中流之砥柱;就是要树立一流意识,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铸造不平凡的业绩。在这种憾天动地清华校史和精神的感召下,不辱“清华人”称号,成为一名真正清华人的愿望始终萦绕在脑海,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坚定。
清华精神,已然化作中华风骨,化作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我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清华人,不是为了炫耀和虚荣,而是追求厚德载物、为人正直的人品风度;树立追求卓越、爱国奉献的气质志向;践行自强不息、行胜于言的标准要求。成为拥有清华特质和凝聚清华精神之人,就能更好地为洪江乃至中华之振兴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