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07: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宋庄中心小学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根据开学初期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一学期来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

一、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我们采用了集体备课制,每次备课组活动都由备课组长负责,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从书本上某一副图的的分析到教学内容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研讨,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倾注着教师们的真知灼见,发挥着集体的力量,体现着团队的精神。尽管执教品社的老师基本都不在一个办公室,但无论是在走廊上相遇,还是在中午就餐时,时时、处处都洋溢着团结互助,群策群力的气氛。有时老师遇到上课过程中突发的教学或学生方面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于是,我们教研组成员都会出谋划策,一起帮助解决教学问题和学生思想问题。

二、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阅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学杂志,如:《小学德育研究》。通过学习,老师们确立了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改精神统帅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三、转变角色,建新课堂

积极构建一种“阳光普照”式的课堂氛围,我们教研组成员也一直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孩子画完一幅画后往往会问:“老师我画得像不像?”,而美国孩子则会问“老师我画得好不好?”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告诉我们:一种新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发须从学生观、课堂教学观等方面进行改革。根据这点我们教研组的老师都觉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1、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气氛,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可以大声争辩。

2、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

3、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不同的学生在品社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亦是成功之母,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多一些成功的收获呢?因而在平时的课上,我们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为了孩子提供一定的活动材料,给学生一双辨别事非的眼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这个学期,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虽然都是担任了语数教学,有的还兼班主任工作,但依然能在品德的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和着时代的节拍,在学校领导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下,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品德教育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第二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iexiebang.com-更多教学总结]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2010.1

第三篇: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黄朝儒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任务,现在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4.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5.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7.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8.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9.大胆试行开放式教学,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10.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担负的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品德的教育。

2015.01.30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品社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以及学校工作的布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我校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1、认真备课:

通过学习135教学模式,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设计出学生自学的提示,使其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结果,取舍讲述内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将时间用于补充、深化教学重难点,从而充分体现课堂的时效性。

(2)备课时应设计出准确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的课上收获,真正实现堂堂清。

(3)青年教师备课时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

(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参与式备课活动方式为主,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认真上课:

(1)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新的课堂文化:营造课堂学习的合作文化,倡导共建共享;营造课堂学习的对话文化,倡导对话与协商;营造课堂学习的探究体验文化,倡导感悟、发现与创新;营造课堂延伸的践履文化,倡导生活的再次回归,让践履文化改变学生生活的每一天。在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后,通过课堂的开放,课堂文化的营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体现课程的价值。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3)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开展教学观摩,交流实施经验。并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展示不同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并通过说课、评课等环节实现组内成员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的目标。

3、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品生、品社的科学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4、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继续读一本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真作好笔记,期末写出学习心得。

引导教师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每个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建设。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学习135课堂教学模式,谈感受。

第二周集体备课。

第三周研究如何备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

第四、五、六周组内听评课。

第七、八周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交流。

第九周期中考试,写试卷分析。

第十周五一假期。

第十一周教师基本功展示。

第十二、十三周观摩课活动,请教研员指导。

第十四周讨论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第十五周请教研员解答疑难问题。

第十六周知识竞赛。

第十七周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交流经验。

第十八周教研工作总结。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的观念,加强德育课程改革,努力发挥教研机构在课程改革中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能。

二、具体工作。

1、为了进一步促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为各实验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本期重点进行两个方面的专题研究:

(1)“如何构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的课堂”。传统教学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生活的课堂是把课堂视为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课堂看作是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共存的生活世界,课堂应当是无数生活场景的再现,给学生真实生活的感觉,让学生把学习与日常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由过去“教”与“学”的“讲授”关系变为“你我”关系。在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心灵是敞开的、相互接纳、共同对话。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课程是综合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综合。因此,研究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尤为重要。

2、组织课改实验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竞赛活动。

3、继续加强对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以科研促教研,本期课题的研究活动安排:

(1)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促进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10月份组织“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论坛活动。论坛将围绕下面一些专题进行研究。

①如何构建生活的课堂,促进小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②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③在小学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综合性学习。④小学德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

⑤小学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实效的作用。

⑥小学德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⑦如何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管理。

下载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学年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以市、镇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以镇教研计划为参考进行本教研组计划。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学......

    品德与社会教研主题

    品德与社会教研主题:高年级思品活动化教学实践的研究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活动化教学初探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 莉 一、“活动化教学” 的内涵 “活动化教学”......

    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1.1-1、生活需要消费p4.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费,而消费又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点家庭的收入和......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合集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3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

    2015学年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2015学年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石化五小 陆慧英 本学期,我校品德教研组以推进有效教学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从培训、实施到研究,形成了“民主、开放、高效”的......

    小学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景庄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

    2011-2012年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张锁小学2011-2012年下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二期课改为核心,以《山西省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指标》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与“关注能力培养,提升育人价值研究”......

    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工作总结 晓望小学兰功伟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