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宜宾县委常委、副县长罗平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打造宜居、宜业、绿色、高端城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宜宾县现代服务业以融入大市发展,建设川滇结合部商贸商务中心为目标,以开拓创新为主线,以开放搞活为动力,紧紧围绕翠柏商贸城、万兴现代城、城北新区等商贸集中圈,调结构、拓市场、扩消费、强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一)流通总量跃上新台阶。2011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亿元,是2006年的1.35倍;商贸流通限上企业达67户,外贸出口企业达17户,预计完成外贸出口300万美元,是2006年的2.41倍。内资企业达2124户,个体工商户达1.8万余户。农家农资店覆盖率乡镇达100%,村级达90%。
(二)外贸总量持续增加。全县有外贸进出口企业16家、出口实绩5家。五年来,全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口总额累计达1380万美元;利用外资实现从无到有,实际利用外资达600万美元。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稳步增长,劳务承包市场不断扩大。
(三)都市商圈展现新形象。以翠柏商贸城为核心,三角路、长江路商业街区和翠柏大道为轴线,蓝天宾馆、花园休闲会所等酒店及大家乐超市、家乐购物中心、苏宁电器商场等卖场为标志,集购物广场、百货商场、建材超市、家居、美食、电影、娱乐等商业区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到2010年末,全县
2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达8个。万兴现代城休闲购物街正被列为省级特色商业步行街。
(四)商贸民生项目取得新进展。累计完成商贸项目建设投资65亿元,先后引进和扶持大家乐、家乐购、苏宁电器等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零售集团和内资商贸企业。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农资店506家、区域性配送中心2个,形成覆盖全县26个乡镇429个村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大力实施放心食品工程,改造农村菜市场16个,确保商品质量和消费安全。
(五)新型业态呈现新发展。以推进向家坝水电工程和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特色商业、现代商务、商贸物流、餐饮娱乐休闲等行业快速发展,连锁店、超市、卖场、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等业态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宜宾县重点商贸企业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投入运行,绿源公司商品配送中心、中邮宜宾县分公司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成投运。2010年,全县开设连锁超市5家、绿源公司乡村连锁农家店410家,实现销售额1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
(六)市场调控能力增强。制订完善商品供应保障应急预案,建立商品供求动态监测和屠场、食品网上信息报送与预警监测系统,引进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统,切实发挥企业外宣效益。实物储备部分重要生活必需品和救灾物资,并与重点粮食、猪肉、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固的供应渠道,切实加强市场调控能力。
二、我县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企业总体规模小、数量少,现代化程度低。全县商贸流通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规模小、层次低,先进业态的集聚度不高;连锁超市、配送
中心、电子商务等现代业态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在业态能级、商品种类、品牌档次、市场环境、国际化程度方面进一步提升。
(二)商贸业空间布局、功能拓展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有待加强。随着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商贸流通业竞争激烈,要在规划布局、功能拓展、城市建设与市场流通环境方面不断优化,切实增强竞争力。
(三)商贸企业的业态创新能力不足。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商贸业态自主创新和本土化、品牌营销管理、国内外市场开拓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发展。
三、加快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优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行政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国家、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贴息补助或以奖代补机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和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服务业。着力培养和引进现代服务业优秀人才,完善就业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二是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店家和配送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县、乡配送中心建设,提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配送率,力争到2016年,全县“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达500家以上,乡、村级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0%。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连锁农家店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设施档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要引导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加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商贸物流信息
网、商品流通物流链和商品市场网络,实现农村商品集约采购、配送、分销一体化的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流通格局。三是抓好“菜蓝子”工程,推进城区菜市场改造升级。按照《宜宾县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要求,通过改造升级和规划新建,确保现有菜市场达到标准化要求。力争到2016年,城区菜市场达8家,其中改造4家、新建4家。逐步建立以菜市场为主体,生鲜连锁超市为补充,多业态并存,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商品流通体系。四是着力构建消费促进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与调控。引导流通企业结合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丰富节庆展销活动。组织开展融商业、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迎春购物月”等大型活动,发挥消费叠加效应,带动复合型、多元化消费。做好“农超对接”工作,促进农产品流通,扩大农村消费。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双进工程、家政服务”等工程,用好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加快租赁、旧货行业发展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着力推行绿色低碳流通模式,积极倡导科学消费、循环消费、文明消费。四是加快实施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三大市场运行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与监测,提升商品市场的监测预警能力;建立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提高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市场秩序环境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市场流通准入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推进行业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屠宰场设置规划,严格控制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初步建立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放心肉质量可追溯系统”和“屠宰监管技术监控系统”。加强商务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设立举报投诉服务电话,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商务行政执法体系。深入推进市场经济秩序
整顿工作,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示范街”创建和“诚信兴商”等活动,打击商业欺诈,净化市场环境,保障消费安全。
(二)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一是准确把握外资流动趋势,充分发挥我县产业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重点加大吸收港台、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力度。二是加强现有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力争到2016年,全县外资企业达3-5家,外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企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500人以上。三是加快招商引资平台建设,以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充分利用贸促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及有关地区、行业商(协)会的组织作用,开展专业性的区域招商、主题招商,引入工业外资项目。
(三)不断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一是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扩大对外经济合作规模。充分发挥我县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优势,争取更多更好的境外承包项目,逐步扩大地方企业参与境外工程承包的能力。鼓励企业承揽附加值高、影响大的交通、能源大型项目,增强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和相关材料出口的能力。二是积极稳妥开展劳务输出,着力创建劳务服务品牌。积极推进对外劳务合作体制改革,促进现有外派劳务基地转型升级,建立全县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努力创建“宜宾外派劳务”品牌。健全外派劳务资源库,规范服务程序,积极构建选招、培训、输送、跟踪管理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做好外派人员后续跟踪和服务工作,加强外派劳务基地与外经公司和工程承包企业的沟通合作,相互融合、互利共赢。健全完善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机制,切实维护劳务人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县外派劳务平稳发展。
第二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莒县经济正处在由艰难爬坡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跨越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经济提速发展,更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迫在眉睫。
一、莒县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和必要性
莒县地处鲁东南地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港的陆路腹地,是横贯鲁南、豫北和晋南及西北广大沿桥地区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连接山东城市半岛群南来北往的重要枢纽,在跨区、跨国际物流集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境内多条国道省道交汇成网,日东高速和汕尾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胶新铁路和建设中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高效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莒县矿产资源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铜、铁、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硅化粘土等矿物质达38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34.2亿立方,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石灰岩带,具有发展水泥产业的最佳条件。钛铁矿储量近8000万吨,是目前全省发现的最大的钛铁矿。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运输,水泥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支撑。
莒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油、生猪、肉食兔、果品、桑蚕、瓜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县优质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8万公顷,有16种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只有发展好了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才能使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和增加农民收入。
莒县工业发展也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机遇。境内莒县工业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日照临港工业配套基地是日照市规划的精细化工产业园,是发展临港工业、承接蓝色经济辐射转移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工农业产品调出、调入量急剧增长,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适合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莒县物流业现状
(一)物流基础环境
近年来,莒县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总体规模快速膨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攀升,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在已出台的有关政策中,明确将其作为先导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并作出了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支持力度的规定,促进了物流业的提速增效。
近年来,全县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公路、铁路、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物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相连相通,方便快捷的物流交通运输网络。同时,物流园区蓬勃发展。全县已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多处,建设了以凯达物流园、浩宇物流、晨曦物流为龙头的各类物流园区和中心,物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二)物流企业情况
莒县相当多企业仍然是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很多大型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内部设臵有装卸、运输、仓储等功能部门,企业购进原材料销售产品大部分由内部运输完成,是典型的传统企业物流。另外,莒县目前的车队、配货站较多,但呈零星分布,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零乱局面,给莒县的行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也不利于物流信息的流通及管理。第三方物流在莒县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凯达物流园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的雏形。山东凯达物流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台,建有集餐饮、住宿、配货于一体的停车场、维修站以及几个大型公用保税仓库。业务已辐射两广、福建、浙江、江苏、东北三省等全国20多个省市。已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物流公司。
从物流企业管理技术建设方面来看,莒县物流业已经开始应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已经得到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
三、莒县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管理。近些年来,莒县物流业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莒县物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莒县相当多的企业还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方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传统的企业物流占据4/5强的市场份额,留给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过少,从而造成专业物流企业难于做大做强,并向现代物流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物流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进行剥离,这样一来,社会资源得不到共享,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给企业增加巨大经济成本,资金短缺,影响企业发展。
(二)物流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不活
莒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物流企业,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相互交错,铁道、交通、邮电通讯、内外贸易等物流相关部门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较低。另外,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也分属于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各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维。处于起步阶段的莒县物流市场,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管理方式远不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
莒县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大型、有实力的物流骨干和龙头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服务层次偏低,物流的精细化组织和管理等能力相当欠缺,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至今没有管理整套供应链能力的物流企业,使得企业在采购和物流环节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较大。另外,莒县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低,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经营手段,真正委托第三方物流的现代化流通方式比例还很小。
(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短缺
莒县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方面,如何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操作模式,提高站前作业和疏运效率等方面还比较落后,远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原始起步阶段。人才培养主要靠企业的短期培训为主,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专业人才往往因企业规模小,发展不规范而止步莒县。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难以落户莒县,这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
四、如何加快莒县现代物流业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
现代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产业,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要特别突出政府在优化资源配臵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方面的主要作用。莒县成立的莒县服务业管理办公室就担负着物流业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但是这样一个服务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经贸口多头并管的状况,各项经贸管理职能被人为地分割,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有
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适当合并部门,改变经贸多头管理体系,让专业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去指导莒县的物流业发展,既符合当前机构改革的大方向,又有利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这样从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去统筹物流业发展,能既把握全局又重点突出。
国务院和省市都出台了物流业发展规划,我县要吃透国家和省级发展规划精神,仔细研究日照市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莒县区域位臵、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基础,制定出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起点要高,要明确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定位,重视同周边及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本地物流资源的融合和集成,加强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建设莒县现代的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外资和民资进入物流行业,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空间。规划的编制,不仅仅是上级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确立莒县物流业发展的特色和突破口。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加强粮油、液体化工、木材、水泥相关产品等主导货种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重点建设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在铁路货运站建设集装箱中转站、货物转运站,使铁路与公路运输衔接更加紧密,方便快捷,运转高效;在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地、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增强货物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公路、铁路三横二纵的交通格局和现代物流体系。形成铁路、公路配套设臵的流通格局,提高莒县现代物流的集疏能力。
(三)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引进骨干物流企业
要积极引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大力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现有优势,指导现有物流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改变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鼓励中小型工商企业逐步将生产制造领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流通领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和重组,或以委托方式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全面推行原材料和零配件直送到位,向“零距离、零库存”迈进。
以莒县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依托,做大做强现有物流企业,链接临沂商贸流通和日照临港物流,服务本地企业流通,主要功能定位为商贸、工业品展销、仓储及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交易及配送系统。在重点发展凯达物流、港源物流、浩宇物流、中国重汽莒县服务站、广源物流的同时,依托山东路新建一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让小型配货站向物流企业发展和提升。
启动莒县农产品物流建设,莒县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粮油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系统,必将为我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以现有的重点物流企业为基础,或者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住莒县,加快莒县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以物流分拨配送为核心,实现对各种运输方式和货物的动态跟踪,形成对跨区域物流网点的有效服务,形成物流行业的全方位供应链。
(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就是构建一个完美的供应链,形成一个增值链,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而物流企业则是排头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良好的信息化水平,是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基于供应链的互连互通网络系统。通过这样的合作,物流企业有效降低了成本,而客户也通过这样的外包服务,不但获得了专业的物流服务,还通过协同合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全县先进的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物流企业资源,使全县物流业实现质的提高。当前,可以政府投资兴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也可以扶持发展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并服务全县。
要想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就需要一大批熟悉服务对象的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开发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政策倾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还要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立足县情,加强物流产业的规划和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做大做强莒县物流产业,实现莒县经济提速发展新跨越。
第三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理事长
李京文
在科技进步与全球经济服务化浪潮的推动下,许多国家正经历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发展阶段,现代服务业正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人品,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作为自己的特色,以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为自己服务的对象,以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凸显自己的价值。这不仅使得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产业的平均水平,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而且使得现代服务业从服务业的大类中细分出来,成为亚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集群,并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与协调的好处。从全球来看,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实际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业。据对OECD部分国家1947一198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加拿大、美国、日本、希腊、娜威和瑞典等国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都能够获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竟争优势,现代服务业己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一、我国及其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GUP中的比重,美国为50% ,德国为42%,我国为20%;服务业在就业中的比重,美国为78 %,欧洲为68 % ,我国仅为30%左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是刚刚起步。进人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必将进人增长加速、地位上升阶段。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为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其规模和效率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F}速度和竞争力。仅以北京、上海为例,作为国际化大城市,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又如浙江、广东以制造业的发展为主要特征,其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的支撑与拉动作用的效果已非常显著。在这些城市和地区正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因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起着重大作用。
现代服务业凸显了新经济的特征,即伴随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突出表现为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为社会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高人文关怀的现代化服务。现代服务业经济价值的提升和彰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化应用水平高,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高,高附加值、经营效益好,新兴性等特点。综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并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我国也不例外,以北京为例,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主要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京现代服务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如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卫生、房地产业、保健业、证券业、娱乐业和环境管理业等,其发展速度更快,从而使北京的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达到72 %,而现代服务业在北京服务业中的比重2006年也已上升到69.2% a促进了北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型城市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越来越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同。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持续加快。它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科学决策和长远部署,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同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总之,现代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主渠道,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它对应对加入WTO后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改善人民生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服务业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与约束条件
现代服务业经济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地区产业和企业聚集促使产业结构变化。强大的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这些需求由城市群体共同形成,而非某个中心城市单独完成。不是每一个大城市都能够建成强大的现代服务业经济的。
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二是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决定着城市的产业选择方向,完善的城市功能决定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城市功能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经济的两个基本条件。
同时,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建设存在着三个约束条件:首先,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形成不仅需要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也需要支撑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且二者形成比较明显的资源察赋、成本差异及其互补优势。其次,现代服务业经济是高端经济.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和企业高端集聚是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高端指的是产业链条上价值增加幅度最大的环节,例如研发环节和营销环节;高端产业主要是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例如信息、通讯、金融、法律、会计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网络和集群;企业高端指的是企业各种总部的集合,例如决策总部、研发总部、资本总部、营销总部等,这三个高端的有机藕合才可能构成经济的新增长极。最后,良好的商务环境,包括对现代服务的巨大需求、市场经济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法治精神以及高效率的工作等都是制约现代服务业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各地区、各中心城市在构建现代服务业经济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前提条件、基本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作用与制约作用。
我国的现代服务业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发展起来不是偶然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战略资源最为集中,且第一、第二产业已经高度发展。近年来,北京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2004-2006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6.1 %,比同期本地区GDP增长率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平均增长率为23 %,商务服务业平均增长20.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增长17.9%.同时,伴随现代服务业的高增长,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的内部支柱行业(指行业的增加值占或者超过全市CDP的5%)的数量日益增多。2004年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内部支柱行业只有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业3个;2006年已增加为5个,即增加了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它们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8.8% ,12.S% ,6.2% , 5.2%和5.2%。从而使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在2006年占全市地区增加值和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7.4%和47.5%.其次,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的上海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有广阔的腹地,聚集了全国近半数的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百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在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区位、信息、交通、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能替代的有利条件,因此,上海已成为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中心城市。再次,广州是近邻香港的“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也是制造业企业总部集聚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制造能力强、生产成本低、市场开放度高等特色,现代服务业也得以高速发展。总而言之,不同的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最终形成差异化的现代服务业经济。
三、以北京为例,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推动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与作用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能够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引擎;现代服务业与总部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双轮驱动
形成互动的机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突显。
第一,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第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将为北京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服务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其发展不仅受到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影响,也受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引导和推动,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利用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提供扶植和优惠政策,作出整体发展规划,推动服务经济优质、高效地发展。
第三,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北京就业压力的主渠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四,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它已经成为外资进人的主要领域。尤其是研发中心的人住.虽然带来的直接利益十分有限,但是它可以带动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甚至休闲娱乐业、商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五,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是北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2004年北京首次普查的数据显示:2004年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值已由此前统计的55:45转变为50.9:49.1。这一结构说明,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争逐步由投资主导型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目前各方面基本认可的消费热点和新增长点,如旅游、教育、信息服务等基本上都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领域。
第六,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是迎接奥运会的需要。2008年的奥运会,是一次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发展北京的现代服务业,对办好奥运和改善北京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七,发展北京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需要。按照北京“十一五”规划现有工业发展模式推测,到2020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都将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是北京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北京经济的发展轨迹对我国其他大型、特大型城市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要根据我国今后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并考虑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按照“以需求为主、加速发展、协同继承、人人受益”的方针,将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结合起来,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2.围绕提高国民素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大力提倡和发展文化产业。
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4.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优化投资和招商引资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综合效益最大化。
5.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对已经认定的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的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参照工业的办法给与适当补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者:李京文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
刊名:经济研究参考英文刊名: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年,卷(期):2008,(9)
第四篇:加快经济发展建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成功转型,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比重。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强调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对相关服务行业的改革开放作出部署
。“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应该进入增长加速、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的发展阶段,成为提供就业的主要行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行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行业,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进入服务业加快发展阶段
对服务业发展在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结构、降低消耗、改善民生、增强长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方面已经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多年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然而之后,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而且要求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幅度更大,依据何在、能否实现?从经济形势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特征,已经进入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阶段。
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首先是生产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档次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包括设计新产品、推广维护品牌、供应链管理等的中间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制造/服务一体化产品所带动的关联服务(如汽车服务、通讯服务、网络服务等)的消费更是呈快速增长态势。其次是各类新型服务消费增长很快,如文化休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物业和装修服务等快速增长。加上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家庭迁往城市,以往农村自给型服务将加速社会化。第三是技术变化带来的新型服务发展迅速。比如,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已经超过电影、电视娱乐节目和音像制品这三大传统娱乐业的收入。第四是公共服务快速增长。按照相关领域已经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考虑相关因素后估算,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社会事业领域服务业产出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可能接近40%,社会事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服务相对价格上升。有一部分直接提供劳务的服务业,相对价格上涨较快。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服务过程是人直接提供劳务的过程,劳动节约型技术无法应用;第二,服务需求高度个性化,因而服务生产无法标准化。由于这两个原因,家政服务、维修服务、餐饮服务、旅店服务、医疗服务等部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缓慢。其结果是,虽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资都在上涨,但制造业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将上涨的工资成本抵消,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而服务业工资上涨则更多地推动服务价格上涨。比如,1980年买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需要1000元,聘一位家政服务员大约需要500元/年;现在1000元可以买一台21英寸平面彩色电视机,而家政服务员的报酬已涨到15000元/年左右。对消费者来说,实际消费结构变化并不大,但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十二五”期间以至更长时期,我国劳动成本将持续较快上升。服务业相对价格提升,将提升服务业产出占社会总产出的比重。
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后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从多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是一个总体趋势,但这种趋势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收入阶段表现并不相同。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服务业比重上升相对缓慢,且国家间差别较大。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比重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达到60.4%和58.3%。二是国别数据与这个阶段各国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减弱。,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偏低,分别仅为43%和34.8%。可以预期,“十二五”时期,受“规律”和“纠偏”两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服务业必将加快发展。
二、促进服务业发展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但在涉及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非生产环节增加值占较高比重的合理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宏观含义是国民经济中服务业的份额不断上升,相应的微观表现是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环节所占比重愈来愈大,也就是在商品最终价格中服务环节“加价”很多,有时甚至超过制造环节或农业生产环节所获价值。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超市柑橘的售价中,仅有1/5左右是橘农的收入;英国百货店品牌女成衣的销售价格中,加工成本不到30%。其实,流通环节加价多的原因并不复杂:生产制造环节能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虽然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单位商品价格却不涨甚至下降;而服务环节需要人对人的服务,不能采用替代劳动的技术,无法抵消劳动成本上升的影响,因而单位服务成本不断上涨。从我国现实来看,流通费用过高
还与设施落后、垄断、欺诈甚至腐败等因素有关,需要加快建设和加强监管;我国农业规模化水平低,单位产品成本高,因此农产品最终售价中农民收入的份额应该高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国家。但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环节比重逐步上升是必然趋势。
精神和心理消费的合理性。人们对食品、服装、汽车、住宅等“物品”的消费,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业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满足消费者精神和心理需求的,这种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消费同样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服务消费,既包括音乐、书刊、旅游、健身等服务消费,也包括适度追求各种时尚等。不少人认为商品消费是“实惠”,而追求名牌、寻求满足感和愉悦感等服务消费则是“虚荣”。其实,后者是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制造业提升附加值的途径。比如,从“物”的角度看品质完全相同的运动服装,如果由大牌明星代言就身价倍增,因为它带来了价值不菲的精神消费。如果我们承认商品与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同样重要,就要承认物质和非物质两种消费行为同样重要: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服务业要发展,“乐”就是重要的消费内容。
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合理性。由于财政保障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市场聚集更多资源来满足快速增长的非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需要强调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是真正免费的,而是由公民以纳税方式集体付费。选择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一个重要原因是保证低收入者分享到公共服务以保障社会公平。而许多非基本公共服务消费需求分布不均匀,愈是中高端消费和新拓展的领域,其消费者中较高收入居民就愈多。比如,城市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青年,如果高等教育免费或者由政府大幅度补贴,就相当于补贴那些收入较高家庭的学生。当然,孩子在任何阶段都不应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教育,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所有阶段的教育都免费,而是通过助学体系资助特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主要举措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创新金融服务。许多服务业的核心资本是人和专业知识,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其联系生产和消费、促进产业分工的积极作用。三是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特别要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提升服务水平。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应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特别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以及体育和健身服务等。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扶持体系。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对鼓励发展类服务业,应在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方面与工业基本同价。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把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支持服务业企业品牌和网络建设。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这对于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服务业发展特别依赖于人力资本,在高知识含量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业如研发、咨询、设计、影视、体育等行业中,核心人员起着关键作用。我国事业单位以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职位职称等作为收入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对高水平人才的激励明显不足,同时人员的流动性又较差。因此,需要加快改革,形成更加灵活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使优秀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开放是推动全球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业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存量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45%上升到的65%,国际化的服务供给和消费不断增加。据估算,对外开放对我国制造业增长的直接贡献约为28%,而对服务业的贡献不到10%。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开放。在服务业开放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力吸引海外服务业人才;二是引进国外中高端服务企业,通过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三是发展服务外包,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白领岗位;四是确保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五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