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08: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第一篇: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我行相关领域的管理水平,根据总行安排,资产风险管理部与法律事务部联合组团于11月4日-13日对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总体情况

为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实现预期的考察目标,我们在考察之前,拟定了详细的考察提纲,通过法兰克福分行和工银(伦敦)与当地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了商洽,确定了会谈日程和会谈重点。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德国商业银行、英国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贷款分类、不良贷款的认定和管理、合规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通过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的组织架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预期考察目标,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二、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考察情况

(一)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风险管理概况

德国商业银行是德国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在德期间,我们与该行金融机构部高级副总裁、远东地区经理罗德先生、远东区客户关系经理文森特先生、风险管理部安妮特女士进行了会谈。

1、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对风险的类型划分

德国商业银行设有一名首席风险官(CRO),系董事会成员,对董事会负责。风险控制委员会和信贷管理委员会对首席风险官负责。风险管理部(内含特殊资产经营部)对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

风险控制委员会由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法律事务部总经理及资金管理部总经理等人组成。首席风险官任风险控制委员会和信贷管理委员会主席。

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前台和后台各项业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具体包括风险量化、风险识别、风险透明化及风险减缓。德国商业银行认为风险的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等。

2、德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客户评级和风险贷款管理

德国商业银行通过对其国内及国际公司客户多方面的分析得出对该客户资信状况的总体评价。这些分析包括:公司财务状况、流动性、内部及外部评级情况、历史违约情况、投资计划及现金流情况等。

对拟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德国商业银行通过其内部评级系统进行标准化的信用评级。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每年进行一次,评级结果将作为放贷的主要依据。对客户的内部评级也会适当参照外部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目前德国商业银行也在着手对其内部评级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德国商业银行将客户分为投资级别和投机级别两大类。根据信用风险的程度不同由低到高自1.0到6.5共分为12级。对4.5以上评级的客户因其违约的可能性很大,因而给予特别关注、重点分析,由特殊资产经营部进行管理,该部门由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组成。

4.5-5.5级别的客户,虽然还未出现欠息问题,但是与建立信贷关系时相比较,已经表现出持续的风险暴露,需要特别对待。6.0-

6.5级别的客户已经出现违约的情况,需要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对贷款提取准备金,其中,对6.0级客户的贷款提取40-60%的准备金,对6.5级客户的贷款提取80-100%的准备金。从计提的准备金绝对额来看,准备金不一定全额覆盖贷款损失,但考虑到抵质押物可收回的价值,将可以全额覆盖贷款损失。其准备金计提的比例综合考虑客户评级、客户历史情况以及审计师的要求等因素。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以及核销管理办法都由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制定。

对列入6.0级的客户,需要对抵质押物进行处置或者与客户进行谈判,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清收转化;6.5级的客户一般已经处于破产或清算阶段。一笔贷款从进入特殊管理到最终核销大约需要5-7年的时间。

德国商业银行只将6.5级的客户的贷款列为不良贷款,因此,截至2004年6月末,该行贷款余额1706亿欧元,不良贷款余额68亿欧元,不良率为4%。

从德国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对高风险客户及其贷款实行特别管理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行前后台业务的严格分离是其风险控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3、不良贷款的处置

历史上德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余额较小,不良贷款专业化、市场化处置需求并不强烈。近年来德国经济发展不够景气,企业违约率增高,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不良贷款处置需求开始渐趋迫切。

德国商业银行除了运用处置抵质押物、债务重组等手段外,也开始着手研究在不良贷款合理定价的基础上通过向国际投资者出售的方式处置其不良贷款。

(二)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风险管理概况

在英国劳埃德银行总部,我们会见了该行金融机构部风险与合规管理主管伍德先生。

1、劳埃德银行风险管理机构设置

劳埃德银行董事会内首席风险官和首席财务官负责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管理。董事会下设信用分析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公司业务部、金融机构部、资金营运部、中小企业部等各业务部门。在金融机构部内,分设具体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部门。

2、劳埃德银行的内部客户评级、贷款审批及贷后管理

对于公司客户,每年由客户经理就该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的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并与风险分析师做出的分析报告相对照,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行业风险、国家风险等的分析。劳埃德银行通过其内部评级系统(适当参照穆迪、标准普尔的评级结果)对公司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贷款业务的审批系由客户经理和风险分析师根据授权和贷款的风险程度报不同层级的贷款审批机构审批。

贷款发放以后,客户服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负责贷款的跟踪和监控。当贷款出现一定程度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会与客户服务部门协商将该笔贷款转入不良贷款管理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部门)。

3、贷款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

劳埃德银行按月对每一笔贷款按风险程度打分,分值按照风险程度由小到大分为1-24分,打分由专门机构负责。超过一定分值的贷款将转入不良贷款管理部门,并将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提取准备金。不良贷款管理部门由具有律师、会计师等专业背景、经验丰富的从业1

人员组成,运用清收、出售等手段专门负责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采取各种处置手段后的贷款损失将用准备金予以核销,核销审批权限与拟核销贷款损失的金额大小有关,金额较小的贷款损失,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自行核销,金额较大的贷款损失,需要逐级报批后核销。有的贷款损失在核销时还需提供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意见。

(三)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

在工银(伦敦),我们会见了巴克莱银行集团操作风险主管卫泰克先生、集团战略规划部海莫斯迪恩先生和金融市场部窦密尼先生,重点就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讨。

巴克莱银行集团设有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由5-6人组成,成员一般都具有审计、会计、风险管理、清算等业务背景。负责有关操作风险的政策制定、机制设计与整体规划,日常工作中保持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同业的联系与沟通,并经常性与业务部门对话,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下设执行小组,负责将各项政策制度落实到各业务部门。执行小组还下设有若干工作小组。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集团风险总裁负责。

巴克莱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将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渗透到各业务部门中,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真正得到落实。该行将其业务划分为国际业务、个人业务、批发业务、信用卡等类别,每一块业务均设有一常设机构,专司操作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具体职责是跟踪分析内、外部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过程,重点防范内部低风险、高频率发生的风险事件,将有关信息传递到管理层,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制定更加严密的政策制度,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不同于信用风险易于量化管理的特点,对操作风险实行量化管理难度较大。自2004年年初开始,巴克莱银行开始进行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到2006年年底将可以实现连续三年的数据跟踪记录,届时将可以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运用高级计量法计算操作风险资本。

(四)工银(伦敦)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

在英期间,我们还听取了工银(伦敦)内部审计及合规主管科尔先生就英国商业银行监管和法律环境以及工银(伦敦)操作风险管理所做的专题介绍。

工银(伦敦)作为在英国注册的商业银行,必须接受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的严格监管。根据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的定义,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银行员工是产生操作风险的根源,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根本关注点。

2、流程与系统:过于复杂或者设计欠科学的系统和业务流程也会产生操作风险并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突发事件:例如恐怖活动、不可抗力等,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是需要建立一套备用的营业恢复方案。

4、部分程序或业务外包:英国很多商业银行将其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这些承担外包业务公司的业务能力和员工素质也是导致操作风险的重要因素。

工银(伦敦)各业务部门要对本部门的操作风险点进行分析识别,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与内部审计及合规主管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以便监控内部操作风险的发生和变化情况。

综合分析德国和英国三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共性:第一,运用内部评级法对贷款客户实行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第二,借助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贷款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分类管理;第三,设有不良贷款专门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和及时的处置,力求实现回收价值的最大化;第四,为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正在实现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

三、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情况

(一)银行法律部门的机构设置

我们拜访的三家商业银行均设立有独立的法律事务部门。欧洲商业银行特别是跨国性大银行大多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组织结构体系,法律部门的机构设置也体现出相应的特点。如,德国商业银行全行共有银行内部律师150余名,其中有100余名集中在总部,这种安排不仅表现出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而且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总部的内部律师可以同时为总行和分行各个业务部门提供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又如,英国巴克莱银行法律部门拥有200余名内部律师,其规模比英国任何一家律师事务所都要大。劳埃德银行总部有20余名内部律师,负责制定相应政策、处理总行法律事务、管理分散在总行各业务系统和世界各地的内部律师及相关法律事务。

欧洲商业银行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隶属于其他任何业务部门,行政管理职务相对较少,但根据其工作特点主要实行非职务序列岗位安排,其部门成员通常由一位法律总监、若干位助理法律总监及法律顾问组成。法律总监向董事会或者董事会中负责法律事务的董事会成员负责并报告工作。法律部门的每一位成员通常在银行业务或银行内部事务的某一方面拥有专长,并专门负责其擅长领域的法律事务。此外,为确保总行对分行法律事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选聘分行法律事务负责人的时候必须获得总行法律部门的审查批准。

(二)银行法律部门的职能

从拜访的三家商业银行有关情况来看,银行法律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为业务经营与管理提供法律支持,控制相关法律风险,保障业务交易和银行运营的的合法性。

法律部门负责控制的法律风险主要有:(1)由于法律文本不恰当,不具有法律或行政法规上的资格,不具有相应的权限,不清楚合同有效性或可行性,不了解交易对手的偿债能力所造成的风险;(2)由于实际违反或者潜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所造成的风险(包括银行未经批准开展业务的风险以及可能招致民事或者刑事罚款或处罚的风险);

(3)由于未妥善保护银行资产(包括银行财产利益以及银行商标和商标产品等知识产权)所造成的风险;(4)由于民事诉讼造成的风险(包括可能引发诉讼或者争议的行为或事件)。

法律部门主要通过以下工作来实现对于上述风险的控制:(1)为业务经营管理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和培训服务;(2)协助信贷管理部门处理债务人违约事件;(3)统一管理和规范银行业务常用的示范协议文本;(4)制订或参与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并监督其执行;

(5)参与银行重大项目的法律谈判;(6)处理银行与客户(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之间发生的各种争议或纠纷;(7)处理银行内部劳动争议。

(三)法律部门与合规部门的关系

从三家银行的情况来看,三家银行均有独立的合规机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银行和劳埃德银行都将合规人员设置于具体的业务部门之中。从合规部门与法律部门的关系上看,两个部门各自分担了不同的职能。合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识别、评估及监控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并向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建议或报告上述风险,具体职能包括:主动识别和评估与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如与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相关的银行业务相关风险等;正确实施有关法律、规则及标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及有关文件,并为员工制定书面指引;在发现银行规章制度及流程存在缺陷时,立即对有关内部流程和方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监督银行业务部门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定期向高级管理人员(必要时,向董事会或董事委员会)报告;就遵守法律、规则及标准等合规要求对员工进行教育;与银行外部的相关组织保持联系,这些组织包括监管当局、标准制定组织等。与合规部门职能不同,法律部门更加侧重于具体业务的法律咨询以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参与业务事项谈判,会同外部律师处理银行的外部法律纠纷等。

(四)银行法律部门人员岗位设置及工作方式

欧洲商业银行法律部门通常根据本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工作人员。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法律部门共设立有六个处室,各处室的职能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其中三个处室负责处理与投资银行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务,两个处室负责处理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务,一个处室负责处理与个人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务。法律部门负责人按照各部门的实际状况及其与各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沟通情况,分析各个部门的不同法律需求,为其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经验的内部律师。

由于银行内部律师的专业素质都比较高,其中级别较高的内部律师往往还是银行某些业务领域的专家,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经验,因此,内部律师工作方式通常采取个人负责的方式,即由一个较高级别的内部律师(配备若干助手)负责银行某一业务领域的法律咨询审查工作,无需报经法律部门负责人审核(重大疑难的事项除外),即可直接对业务部门出具法律意见;该律师通过在法律意见书上签字来对其所出具的法律意见负责。

又如,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内部律师按照专业分工与业务部门的经理人员直接进行交流,随时修改或完善业务部门提交审查的法律文件,无需法律部负责人审核。

银行内部律师在工作中有时需要将某些法律业务委托外部的律师事务所来承担。例如,对于涉及复杂法律问题、大型业务交易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事务工作,银行通常会委托外部律师事务所来完成。又如,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公民(包括企业内部律师)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出庭参加诉讼,因此,德国商业银行的所有诉讼案件都委托外部律师代理,银行内部律师则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外部律师的工作。而按照英国法律,非执业律师经法院许可后可以出庭代理诉讼,因此,英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律师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自行代理、与外部律师共同代理,或者完全由外部律师代理(通常情况下,选择后者的居多)。

(五)银行法律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欧洲大型商业银行特别是跨国银行法律部门的管理一般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巴克莱银行法律部门已使用CLD(Corprasoft Legal Desktop System)系统对内部律师工作进行管理。该系统从美国引进到巴克莱银行法律部门后,法律工作的管理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CLD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可以完整记录银行法律部门每一项工作的详细信息,例如诉讼案件中的诉讼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成本、诉讼代理人、主要争议、应对措施以及时间安排等信息;(2)可以使信息在该系统中保持实时更新,并且可以按照管理者需要的任何方式来处理有关信息,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从系统中对某一项工作或全部工作及案件形成报告,例如,可以统计所有以本行为被告的诉讼请求总额,也可以将全行所有诉讼案件进行分类;(3)可以计算银行内部律师完成每一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相应的成本,并且还可将其成本与外部律师完成相同工作所花费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容易判断某一项法律事务究竟是应当由银行内部律师来完成还是外聘律师来完成;(4)可以帮助银行分析法律部门人员状况,客观评价法律部门对客户以及对整个银行机构的工作价值,并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法律工作人员。

四、启示与建议

在法兰克福分行和工银(伦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考察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预期的考察目标,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结合考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探索建立全面、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由过去单一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向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建议学习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技术(例如,推进内部评级法的开发工作,尽快进入实施阶段,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着手进行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的采集和积累工作等),为我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施行创造必要条件。

(二)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各项业务风险预警、识别和监测的技术水平,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不良贷款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制度。

(三)为实现对贷款质量的准确分析和有效监测,建议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对贷款试行更为精细的分类和管理模式。

(四)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和处置模式。我行近年来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实践已经证明,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和处置模式具有诸多优势,成效显著,在我行综合改革过程中,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五)进一步强化强化总行法律部作为全行法律风险控制中枢与核心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针对总行法律部人员不足(目前只有19人)、补充人员渠道狭窄的特殊性,通过从分行借调、交流和调入符合条件的法律专业人员,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法律专业人员,以及适当增加总行招聘应届学生入行时法律部的用人指标等途径,充实法律部的力量。

(六)按照独立性、专业化、集约化的原则探索我行分支机构法律部门改革的新模式,将部分省分行所辖二级分行法律人员以及全部大城市分行所辖城区支行的专职法律人员集中,实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集中、业务集中和管理集中的“三集中”组织模式;将有条件的省分行法律部与省行营业部的法律机构合并,按照“三集中”的模式整合法律资源;加强总行法律部对分支机构法律部门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建立分行法律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核准制度。

(七)借鉴欧洲商业银行法律部门专业职务安排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我行法律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尽快将2002年总行出台的法

律顾问职务制度在全行范围内推开实行,同时逐步细化内部法律顾问的专业分工,塑造专家型法律顾问,并且通过法律顾问责任制明确法律顾问独立开展法律咨询审查工作的权利和责任范围。

(八)建议每年组织一期一级分行主管风险管理业务的行长参加的欧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班,使各一级分行行领导能有机会跟踪了解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入学习和把握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

出处:资产风险管理部 法律事务部

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第二篇: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我行相关领域的管理水平,根据总行安排,资产风险管理部与法律事务部联合组团于11月4日-13日对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总体情况

为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实现预期的考察目标,我们在考察之前,拟定了详细的考察提纲,通过法兰克福分行和工银(伦敦)与当地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了商洽,确定了会谈日程和会谈重点。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德国商业银行、英国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贷款分类、不良贷款的认定和管理、合规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通过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的组织架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预期考察目标,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二、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考察情况

(一)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风险管理概况

德国商业银行是德国大型商业银行之一。在德期间,我们与该行金融机构部高级副总裁、远东地区经理罗德先生、远东区客户关系经理文森特先生、风险管理部安妮特女士进行了会谈。

1、德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对风险的类型划分

德国商业银行设有一名首席风险官(CRO),系董事会成员,对董事会负责。风险控制委员会和信贷管理委员会对首席风险官负责。风险管理部(内含特殊资产经营部)对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

风险控制委员会由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法律事务部总经理及资金管理部总经理等人组成。首席风险官任风险控制委员会和信贷管理委员会主席。

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前台和后台各项业务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具体包括风险量化、风险识别、风险透明化及风险减缓。

德国商业银行认为风险的类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等。

2、德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客户评级和风险贷款管理

德国商业银行通过对其国内及国际公司客户多方面的分析得出对该客户资信状况的总体评价。这些分析包括:公司财务状况、流动性、内部及外部评级情况、历史违约情况、投资计划及现金流情况等。

对拟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德国商业银行通过其内部评级系统进行标准化的信用评级。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每年进行一次,评级结果将作为放贷的主要依据。对客户的内部评级也会适当参照外部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目前德国商业银行也在着手对其内部评级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德国商业银行将客户分为投资级别和投机级别两大类。根据信用风险的程度不同由低到高自1.0到6.5共分为12级。对4.5以上评级的客户因其违约的可能性很大,因而给予特别关注、重点分析,由特殊资产经营部进行管理,该部门由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组成。4.5-5.5级别的客户,虽然还未出现欠息问题,但是与建立信贷关系时相比较,已经表现出持续的风险暴露,需要特别对待。6.0-6.5级别的客户已经出现违约的情况,需要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对贷款提取准备金,其中,对6.0级客户的贷款提取40-60%的准备金,对6.5级客户的贷款提取80-100%的准备金。从计提的准备金绝对额来看,准备金不一定全额覆盖贷款损失,但考虑到抵质押物可收回的价值,将可以全额覆盖贷款损失。其准备金计提的比例综合考虑客户评级、客户历史情况以及审计师的要求等因素。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以及核销管理办法都由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制定。

对列入6.0级的客户,需要对抵质押物进行处置或者与客户进行谈判,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清收转化;6.5级的客户一般已经处于破产或清算阶段。一笔贷款从进入特殊管理到最终核销大约需要5-7年的时间。

德国商业银行只将6.5级的客户的贷款列为不良贷款,因此,截至2004年6月末,该行贷款余额1706亿欧元,不良贷款余额68亿欧元,不良率为4%。

从德国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对高风险客户及其贷款实行特别管理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行前后台业务的严格分离是其风险控制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3、不良贷款的处置

历史上德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余额较小,不良贷款专业化、市场化处置需求并不强烈。近年来德国经济发展不够景气,企业违约率增高,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不良贷款处置需求开始渐趋迫切。

德国商业银行除了运用处置抵质押物、债务重组等手段外,也开始着手研究在不良贷款合理定价的基础上通过向国际投资者出售的方式处置其不良贷款。

(二)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 Bank)风险管理概况

在英国劳埃德银行总部,我们会见了该行金融机构部风险与合规管理主管伍德先生。

1、劳埃德银行风险管理机构设置

劳埃德银行董事会内首席风险官和首席财务官负责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管理。董事会下设信用分析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公司业务部、金融机构部、资金营运部、中小企业部等各业务部门。在金融机构部内,分设具体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部门。

2、劳埃德银行的内部客户评级、贷款审批及贷后管理

对于公司客户,每年由客户经理就该公司及其所属行业的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并与风险分析师做出的分析报告相对照,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行业风险、国家风险等的分析。劳埃德银行通过其内部评级系统(适当参照穆迪、标准普尔的评级结果)对公司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贷款业务的审批系由客户经理和风险分析师根据授权和贷款的风险程度报不同层级的贷款审批机构审批。

贷款发放以后,客户服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负责贷款的跟踪和监控。当贷款出现一定程度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会与客户服务部门协商将该笔贷款转入不良贷款管理部门(隶属于风险管理部门)。

3、贷款分类及不良贷款管理

劳埃德银行按月对每一笔贷款按风险程度打分,分值按照风险程度由小到大分为1-24分,打分由专门机构负责。超过一定分值的贷款将转入不良贷款管理部门,并将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提取准备金。不良贷款管理部门由具有律师、会计师等专业背景、经验丰富的从业 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人员组成,运用清收、出售等手段专门负责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采取各种处置手段后的贷款损失将用准备金予以核销,核销审批权限与拟核销贷款损失的金额大小有关,金额较小的贷款损失,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自行核销,金额较大的贷款损失,需要逐级报批后核销。有的贷款损失在核销时还需提供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意见。

(三)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

在工银(伦敦),我们会见了巴克莱银行集团操作风险主管卫泰克先生、集团战略规划部海莫斯迪恩先生和金融市场部窦密尼先生,重点就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讨。

巴克莱银行集团设有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由5-6人组成,成员一般都具有审计、会计、风险管理、清算等业务背景。负责有关操作风险的政策制定、机制设计与整体规划,日常工作中保持与政府有关部门和同业的联系与沟通,并经常性与业务部门对话,确保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下设执行小组,负责将各项政策制度落实到各业务部门。执行小组还下设有若干工作小组。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集团风险总裁负责。

巴克莱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将操作风险管理意识渗透到各业务部门中,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真正得到落实。该行将其业务划分为国际业务、个人业务、批发业务、信用卡等类别,每一块业务均设有一常设机构,专司操作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具体职责是跟踪分析内、外部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过程,重点防范内部低风险、高频率发生的风险事件,将有关信息传递到管理层,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制定更加严密的政策制度,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不同于信用风险易于量化管理的特点,对操作风险实行量化管理难度较大。自2004年年初开始,巴克莱银行开始进行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到2006年年底将可以实现连续三年的数据跟踪记录,届时将可以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运用高级计量法计算操作风险资本。

(四)工银(伦敦)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

在英期间,我们还听取了工银(伦敦)内部审计及合规主管科尔先生就英国商业银行监管和法律环境以及工银(伦敦)操作风险管理所做的专题介绍。

工银(伦敦)作为在英国注册的商业银行,必须接受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的严格监管。根据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的定义,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银行员工是产生操作风险的根源,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根本关注点。

2、流程与系统:过于复杂或者设计欠科学的系统和业务流程也会产生操作风险并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突发事件:例如恐怖活动、不可抗力等,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是需要建立一套备用的营业恢复方案。

4、部分程序或业务外包:英国很多商业银行将其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这些承担外包业务公司的业务能力和员工素质也是导致操作风险的重要因素。

工银(伦敦)各业务部门要对本部门的操作风险点进行分析识别,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与内部审计及合规主管保持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以便监控内部操作风险的发生和变化情况。

综合分析德国和英国三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共性:第一,运用内部评级法对贷款客户实行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第二,借助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对贷款进行更为精细化的分类管理;第三,设有不良贷款专门管理机构,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和及时的处置,力求实现回收价值的最大化;第四,为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正在实现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的转变。

三、德国和英国商业银行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情况

(一)银行法律部门的机构设置

我们拜访的三家商业银行均设立有独立的法律事务部门。欧洲商业银行特别是跨国性大银行大多采取“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组织结构体系,法律部门的机构设置也体现出相应的特点。如,德国商业银行全行共有银行内部律师150余名,其中有100余名集中在总部,这种安排不仅表现出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整体性,而且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总部的内部律师可以同时为总行和分行各个业务部门提供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又如,英国巴克莱银行法律部门拥有200余名内部律师,其规模比英国任何一家律师事务所都要大。劳埃德银行总部有20余名内部律师,负责制定相应政策、处理总行法律事务、管理分散在总行各业务系统和世界各地的内部律师及相关法律事务。

欧洲商业银行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隶属于其他任何业务部门,行政管理职务相对较少,但根据其工作特点主要实行非职务序列岗位安排,其部门成员通常由一位法律总监、若干位助理法律总监及法律顾问组成。法律总监向董事会或者董事会中负责法律事务的董事会成员负责并报告工作。法律部门的每一位成员通常在银行业务或银行内部事务的某一方面拥有专长,并专门负责其擅长领域的法律事务。此外,为确保总行对分行法律事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选聘分行法律事务负责人的时候必须获得总行法律部门的审查批准。

(二)银行法律部门的职能

从拜访的三家商业银行有关情况来看,银行法律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为业务经营与管理提供法律支持,控制相关法律风险,保障业务交易和银行运营的的合法性。

法律部门负责控制的法律风险主要有:(1)由于法律文本不恰当,不具有法律或行政法规上的资格,不具有相应的权限,不清楚合同有效性或可行性,不了解交易对手的偿债能力所造成的风险;(2)由于实际违反或者潜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所造成的风险(包括银行未经批准开展业务的风险以及可能招致民事或者刑事罚款或处罚的风险);(3)由于未妥善保护银行资产(包括银行财产利益以及银行商标和商标产品等知识产权)所造成的风险;(4)由于民事诉讼造成的风险(包括可能引发诉讼或者争议的行为或事件)。

法律部门主要通过以下工作来实现对于上述风险的控制:(1)为业务经营管理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和培训服务;(2)协助信贷管理部门处理债务人违约事件;(3)统一管理和规范银行业务常用的示范协议文本;(4)制订或参与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并监督其执行;(5)参与银行重大项目的法律谈判;(6)处理银行与客户(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之间发生的各种争议或纠纷;(7)处理银行内部劳动争议。

(三)法律部门与合规部门的关系

从三家银行的情况来看,三家银行均有独立的合规机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银行和劳埃德银行都将合规人员设置于具体的业务部门之中。从合规部门与法律部门的关系上看,两个部门各自分担了不同的职能。合规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识别、评估及监控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并向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建议或报告上述风险,具体职能包括:主动识别和评估与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如与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相关的银行业务相关风险等;正确实施有关法律、规则及标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及有关文件,并为员工制定书面指引;在发现银行规章制度及流程存在缺陷时,立即对有关内部流程和方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监督银行业务部门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定期向高级管理人员(必要时,向董事会或董事委员会)报告;就遵守法律、规则及标准等合规要求对员工进行教育;与银行外部

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 的相关组织保持联系,这些组织包括监管当局、标准制定组织等。与合规部门职能不同,法律部门更加侧重于具体业务的法律咨询以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参与业务事项谈判,会同外部律师处理银行的外部法律纠纷等。

(四)银行法律部门人员岗位设置及工作方式

欧洲商业银行法律部门通常根据本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工作人员。例如,德国商业银行法律部门共设立有六个处室,各处室的职能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划分,其中三个处室负责处理与投资银行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务,两个处室负责处理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务,一个处室负责处理与个人业务有关的法律事务。法律部门负责人按照各部门的实际状况及其与各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沟通情况,分析各个部门的不同法律需求,为其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经验的内部律师。

由于银行内部律师的专业素质都比较高,其中级别较高的内部律师往往还是银行某些业务领域的专家,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经验,因此,内部律师工作方式通常采取个人负责的方式,即由一个较高级别的内部律师(配备若干助手)负责银行某一业务领域的法律咨询审查工作,无需报经法律部门负责人审核(重大疑难的事项除外),即可直接对业务部门出具法律意见;该律师通过在法律意见书上签字来对其所出具的法律意见负责。又如,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内部律师按照专业分工与业务部门的经理人员直接进行交流,随时修改或完善业务部门提交审查的法律文件,无需法律部负责人审核。

银行内部律师在工作中有时需要将某些法律业务委托外部的律师事务所来承担。例如,对于涉及复杂法律问题、大型业务交易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事务工作,银行通常会委托外部律师事务所来完成。又如,按照德国法律规定,公民(包括企业内部律师)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出庭参加诉讼,因此,德国商业银行的所有诉讼案件都委托外部律师代理,银行内部律师则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外部律师的工作。而按照英国法律,非执业律师经法院许可后可以出庭代理诉讼,因此,英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律师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自行代理、与外部律师共同代理,或者完全由外部律师代理(通常情况下,选择后者的居多)。

(五)银行法律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欧洲大型商业银行特别是跨国银行法律部门的管理一般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巴克莱银行法律部门已使用CLD(Corprasoft Legal Desktop System)系统对内部律师工作进行管理。该系统从美国引进到巴克莱银行法律部门后,法律工作的管理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CLD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可以完整记录银行法律部门每一项工作的详细信息,例如诉讼案件中的诉讼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成本、诉讼代理人、主要争议、应对措施以及时间安排等信息;(2)可以使信息在该系统中保持实时更新,并且可以按照管理者需要的任何方式来处理有关信息,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从系统中对某一项工作或全部工作及案件形成报告,例如,可以统计所有以本行为被告的诉讼请求总额,也可以将全行所有诉讼案件进行分类;(3)可以计算银行内部律师完成每一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以及相应的成本,并且还可将其成本与外部律师完成相同工作所花费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容易判断某一项法律事务究竟是应当由银行内部律师来完成还是外聘律师来完成;(4)可以帮助银行分析法律部门人员状况,客观评价法律部门对客户以及对整个银行机构的工作价值,并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者减少法律工作人员。

四、启示与建议

在法兰克福分行和工银(伦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考察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预期的考察目标,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结合考察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探索建立全面、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由过去单一注重信用风险管理向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建议学习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经验,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技术(例如,推进内部评级法的开发工作,尽快进入实施阶段,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着手进行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的采集和积累工作等),为我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施行创造必要条件。

(二)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各项业务风险预警、识别和监测的技术水平,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不良贷款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制度。

(三)为实现对贷款质量的准确分析和有效监测,建议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对贷款试行更为精细的分类和管理模式。

(四)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和处置模式。我行近年来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实践已经证明,不良贷款集中管理和处置模式具有诸多优势,成效显著,在我行综合改革过程中,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五)进一步强化强化总行法律部作为全行法律风险控制中枢与核心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针对总行法律部人员不足(目前只有19人)、补充人员渠道狭窄的特殊性,通过从分行借调、交流和调入符合条件的法律专业人员,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法律专业人员,以及适当增加总行招聘应届学生入行时法律部的用人指标等途径,充实法律部的力量。

(六)按照独立性、专业化、集约化的原则探索我行分支机构法律部门改革的新模式,将部分省分行所辖二级分行法律人员以及全部大城市分行所辖城区支行的专职法律人员集中,实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集中、业务集中和管理集中的“三集中”组织模式;将有条件的省分行法律部与省行营业部的法律机构合并,按照“三集中”的模式整合法律资源;加强总行法律部对分支机构法律部门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建立分行法律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核准制度。

(七)借鉴欧洲商业银行法律部门专业职务安排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我行法律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尽快将2002年总行出台的法律顾问职务制度在全行范围内推开实行,同时逐步细化内部法律顾问的专业分工,塑造专家型法律顾问,并且通过法律顾问责任制明确法律顾问独立开展法律咨询审查工作的权利和责任范围。

(八)建议每年组织一期一级分行主管风险管理业务的行长参加的欧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班,使各一级分行行领导能有机会跟踪了解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入学习和把握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

出处:资产风险管理部 法律事务部 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英国、德国消费合作社考察报告

英国、德国消费合作社考察报告

早在十七世纪初叶,英国从发明飞梭、珍妮纺纱机以及瓦特改进和发明的复动式蒸汽机开始的产业革命风暴中,与日俱增地产生着无产无业的穷人及其阶级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穷苦工人及其万千失业者为了生存,就在民主自愿的基础上合作结社维护自身利益,合作社由此应运而生。

1769年,在苏格兰额尔郡成立的“便士资本家”合作社,史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就是欧文所播下的亦如恒河沙数合作社种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一景。当年,这些“便士资本家”在合作结社时就已通过审账结算体现了早期较为朴素的合作社监督精神。在欧文所创办的《合作社》杂志中所记载的数以百计的合作社事例中,大都体现了合作社早期的民主监督。尤其是在欧文合作主义思想影响下,1844年,由28名工人在罗虚戴尔小镇组建了“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的消费合作社,制定了完备的组织章程和价值原则。虽然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的先驱者们,在形式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或明确的合作社监督原则,但其合作社民主监督精神已充分体现在罗虚戴尔原则的深刻内涵和民主办社的组织原则之中。在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各地合作社民主监督制度及其组织机构建立处于探索阶段。此时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大多是在合作社民主管理原则的激励下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查账、财务审计等经营活动的监督,这种单纯经济利益的监督活动主要是防止和从制度上扼制合作社管理人员贪占社员利益或以合作社工作名义谋取私利的现象发生。合作社早期的监督形式,在英国的合作社运动中,一般体现的是一种在合作社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民主、平等的精神,具体形式普遍表现为单纯保护社员利益的财务监督。如在1861年英国发展的450家合作商店中,大都成立了由社员代表组成的查账委员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监督。成立于1863年,目前在英国最具实力的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合作社,在其下属的44个分社、1.5万个企业团体会员和800万个人社员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中,都建立了一套先进科学的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这完全得益于当年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的先驱者们对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的良好认知和不懈探索所奠定的合作社监督基础。

在罗虚戴尔原则产生25年后的1869年,英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于次年以自下而上的形式最终产生了英国合作社的最高组织机构——英国合作社中央委员会(Co-operative Central Board),后改名为合作社联盟(Co-operative Union)。它是专门的合作社管理机构,而非经营实体。联盟通过加强与各级政府、欧盟及国际合作社联盟各个层面的联络工作,提高了对合作社的集体保护能力。它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合作社经营行为、社会行为以及财务管理等各项标准和基准的制定;经营管理的监督和评价;提供统计数据;提供法律支持等。

据英国合作社联盟总部负责人介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今天英国合作社在监督体制和形式上都有所调整和创新。

首先,在体制上创新。英国合作社普遍不设立监事会机构,但在理事会设审计和风险评估委员会专司其监督职能,此委员会区别于理事会其他工作委员会,在专项监督经费保障,直接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并独立于理事会领导以外行使其专门监督权,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审计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能对接,并在国家财政部“注册官”处注册备案。英国合作社工作者认为,在合作社不专设监事会机构,并不意味着合作社监督业务被弱化,而是为了更好地调动社员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并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多地利用社会专业职能监督提高合作社经营及产品监督的技术含量和经营监督质量,这是英国合作社在监督体制上的一大创新。其次,在监督方式上创新。他们聘请专业人员对合作社经营业务进行专项监督,从日常经营活动到重大经营决策的形成和产生,从日常财务收支到利润分配,从合作社领导人到部门负责人尤其是较为集中掌握合作社经营决策权的总经理,基本上实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

业监督,形成了较为完备和专业的合作社经营监督管理体系。曼彻斯特的一家消费合作社负责人认为,这种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监督方式,更大可能地体现了合作社监督在市场经济变化中的灵活性,突破了传统的单元监督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大地彰显了合作社的监督力。

第三,规范和强化创新规则。近年来,英国合作社普遍注重通过规范职责加强合作社监督。2005年,全英合作社联盟对1995年制订的《合作社行为准则》中关于监督的条款进行修改,重点强调和规定了合作社监督审计委员会的特殊作用,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其职权,强化监督业务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比如,《准则》规定,监督审计委员会有权对理事会的经营尤其是重大经营项目的论证和决策进行全程监督,一旦发现问题有权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以规避风险;《规则》还规定,理事会要定期将财务收支、资产处置及收益状况向监督审计委员会通报,并随时接受其审计监督;《规则》又规定,每一个社员都有直接向监督审计委员会反映合作社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并要求及时答复的权利等。这些规定强化了合作社监督,将英国合作社监督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德国是合作社实行“双轨制”较早、监督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之一。早在1889年颁布的《合作社法》中就对合作社监督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此后在对《合作社法》的历次修改中对监督条款不断改进和完善,总的是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加强。在德国现行法律中,规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必设机构,不允许任何合作社对此作不同规定(称作“无保留规定”的法律规定),换言之,在德国成立的任何合作社必设监事会,否则则可能视同非法组织或组织的违法行为。

1973年德国合作社对过去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的规定作了修订,使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权力基本均等。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合作社管理思想。这一立法使德国合作社监督机构比较健全,并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使德国成为战后合作经济发展迅速以及成为世界上实行合作社“双轨制”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在德国,由于合作社内部经营管理普遍实行经理聘用制,为了使合作社成员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并使董事会和监事会能够更好地管理合作社和控制经理,全德普遍建立了合作社强制审计制度。1983年颁布的德国《营利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必须加入一个合作社审计协会,由该协会对合作社的机构、管理制度、业务活动、资产状况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定期进行审计。审计协会的审计权由所在地的州食品农业部长授予。审计结果向全体成员报告,让成员全面了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情况,接受成员监督,使其在表决时能做出正确选择。另外,德国合作社法还规定各个合作社必须联合组成审计协会联合会,保持一个有效的审计体系,这个审计协会联合会,由政府授予审计权,并对每个合作社采取“强制成员资格”的形式,将加入合作社审计协会作为合作社注册和经营的前提。目前,德国各地合作社审计协会按照国家制定的审计监督标准,分门别类地成立了合作社生产、消费、住宅、金融等不同业务的监督审计委员会,形成了合作社监督管理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充分体现了社员的民主愿望和要求。这也是德国合作社监督取得成功经验并为许多国家合作社借鉴的可贵之处。

(一)越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合作经济事业越是要加强合作社监督

随着我国供销合作经济事业的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监督工作,已成为供销合作社全局发展和总体战略研究不可或缺的大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社要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以及在改革和发展中始终体现合作社宗旨、性质和合作社的价值原则,要规避当前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和发展中某些制度缺失可能出现的诸多困扰和不利,要逐步形成供销合作社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并重不悖和融合生长的和谐发展局面,就必须高度重视监事会在合作社制度安排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如果不认识或不懂得合作社的监督工作,就很难说是一个合格的合作社工作者;如果合作社监事会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合作经济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合作社价值和原则的中国特色化必然受到一定影响,合作社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先进生产力,就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先进品质和健全的发展优势。因此,无论是对于普通的职业合作社工作者,还是对于合作社领导人或职业研究工作者,当前加强合作社监督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考量和借鉴国内外合作社监督的制度安排特点和发展走势,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的合作社监督工作的认识,对于我们积极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的供销合作社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推动合作社价值和原则的当代中国化已势在必行。

(二)越是加强合作社监督越是要通过制定组织规程推进有序监督

英、德合作社监督的成功做法启示我们,合作社监督是社员的民主愿望通过组织程序的合作社管理行为的有序表达,合作社制度安排在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组织运行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实表明,缺乏组织规程的合作社监事会开展工作难以有序,难成方圆。随着我国合作社立法工作的逐步推进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和健全,总社制定符合中国合作社监督工作实际需要的科学可行的监事会工作组织规程已势在必行。建议应根据“四代会”修订的《章程》所赋予监事会的职权以及相关组织条款,并参考建国初期的暂行《规程》中有关仍存使用价值的条款和一些省(市、区)社已积极探索制定的监事会工作《规则》,以及国外合作社监事会组织规则,尽快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社监事会组织《规程》,以适应中国特色的供销合作社监督工作的需要。

随着供销合作社朝着最终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前进,监事会组织机构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建议多增加一些由社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的社员代表监事;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在考察提名时应通过民主测评和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最大可能地体现社员民主意愿,使党委在体现党管干部的重要前提下,亦要兼顾合作社监督组织产生的广泛民主性的要求,防止监事会组织流于形式。

(三)越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是要注意转变和创新合作社的监督方式

英国合作社监督的成功做法,是同其悠久的合作社运动历史和他们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监督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合作社业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呈现出从一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并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而在某些领域主导市场的新趋势。因此,合作社监督重点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变化:合作社监督范围要从单一经济向多元化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监督方式也应随之变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与经常性监督相结合,以及单项业务监督与全面监督检查相结合;监督手段则应更多地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监督规则进行监督并同合作社监督规则有机结合。监事会为保证合作经济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应该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事前监督能及早识别、避免和减少突发危机和经营风险。当然,由重点在“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只是监督重点和方式的转变以及监督目标在一定时序安排中的调整,并不是不要“事后监督”。

(四)越是要提高合作社监督质量越是要通过培训使合作社监督专业化

合作社监督工作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专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英、德许多成功的合作社监督机构都由专家组成专门委员会。从我国目前供销合作社监事会工作系统反映的情况看,不懂专业或知之甚少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情况下是外行监督内行。这与这些年供销社主要精力抓经济效益求生存,对监督专业建设重视不够有直接关系。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各级供销社监事会应将监督业务建设提高到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事业的高度来对待,要积极探索通过培训考核和监督资质认证等方法,不断提高我国供销合作社监督工作的专业水平。

此外,在供销社现有的管理格局下,要实现对合作社的全面监督,还有一个整合资源、发挥整体效益的问题。任何一种监督方式、任何一个监督机构,都不能“包打天下”,要逐步形成整体监督合力,即由单元监督转向合力监督。建议在具体工作方式上,监事会可以独

立开展工作,但总体推进监督工作时,应与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有主有从,有分有合,形成监督合力,使监事会的监督与党的纪检和行政监察监督、法制监督及社员民主监督相结合,以增强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供销合作社的合力监督特点和优势。

长征快递论坛

第四篇:英国、德国建造师执业制度考察报告

英国、德国建造师执业制度考察报告

2006年10月9日至19日,以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主任赵春山为团长的全国建造师执业制度考察团一行8人赴英国、德国进行访问考察。成员包括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处长习成英、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处长缪长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何佰洲、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刘伊生、江苏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主任丁舜祥、上海同济大学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东、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肖俊杰。代表团此次考察的任务是考察英国、德国建造师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资格的取得等有关事宜。在英国、德国期间分别与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OB)、英国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mace公司、德国最大的建筑公司HOCHTIEF公司、德国黑森省DARMSTADT 理工大学等单位进行了会谈。

一、英国

(一)概况

英国有三套不同的建筑业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各有其自己的法律体系。以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体系为例,它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法(ACT),如《建设法》,该法经议会审议通过后方可颁布;第二层次为法规(REGULATION),如《建筑法规》、《工程设计和管理法规》等,它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和要求草拟,经议会备案后、由该部部长批准颁布。第三层次为技术准则,如《建筑法规》(执行法规)等,它要经地方政府认可,一般是强制性的,但不是惟一的。第四层次为标准(STANDARD),如《建筑结构设计、建造使用的防火措施》等标准,这些标准均属推荐性标准。由使用者自愿采用。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使用。这些标准一旦被建筑技术准则引用,被引用的部分或条款即具有与技术准则相同的法律地位。

英国政府对个人的执业资格没有明确的规定,它主要是以学/协会规定会员个人资格,学会制定管理规定对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有专业人员自律行为标准。

在英国学/协会会员资格标准还要遵守英国苏格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Scotland/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S/NVQ)。S/NVQ由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委员会负责实施。

S/NVQ标准是一个国家级的职业标准,及其在特殊职位上所需的职业能力。S/NVQ标准涵盖了所有行业和所有的级别,是基础工作能力的资格,它们反应出所有行业有效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并展示了一个申报者在S/NVQ标准领域中的工作能力。它是对个人工作能力考核的依据,是人才培训、选拔、任用的基础标准。它分为五级。各学/协会依据这一标准制定了自己专业的会员标准。它的资格标准与英国普通教育的学历文凭的对等互认关系,从政策上确立了这两种证书并重的地位。

S/NVQ标准不要求申报者一定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他们可以是全日制的完成或由学校、大学学生在一个工作室或部分工作时间内以保证其继续技能发展,而且没有年龄限制也没有参加的特殊条件要求。目前大约有150个行业和专业设置了数千个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为就业服务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

(二)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OB)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OB)是建造专业的代表,代表了一个完成建造程序管理的知识团体,一个主要由从事建筑管理专业人员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成立于1834年,其前身是“建造者学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专业学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0年CIOB被冠名“皇家特许”。

目前CIOB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中拥有40,000 多会员。CIOB的资格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皇家特许建造师这一头衔已成为欧共体国家以及美国、澳大利亚、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获得就业机会的通行证。

CIOB以会员为主,但也开始授予特许建造公司。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团体来说,CIOB都制定有详细的资格标准、申请程序以及监督程序。

英国的许多公司通常要求其项目管理人员获得CIOB这一资格,一方面可以证明个人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公司的社会地位。一个公司要想成为CIOB特许建筑公司,就要求公司的绝大多数的部门经理取得特许建造师的资格。

CIOB还在两个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一是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二是会员资格认可标准(包括教育标准)。同时,CIOB认可了一定数量的S/NVQ水平的人员成为CIOB的会员,即S/NVQ 3级、4级和5级水平人员可以成为CIOB的助理会员、副会员和正会员。

CIOB还帮助和引导会员们继续进行专业发展,以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负责有关建筑管理标准的制定和维护,并通过有关期刊和各种会议进行传播,组织科研,引导会员参与国内外有关建筑管理的教育与实践。CIOB还专门设有信息中心以便会员们查询有关建筑业的最新资料。

(三)CIOB会员等级

CIOB有5个会员等级,他们分别是:

学生会员(Student Member,SCIOB)

助理会员(Associate Member,ACIOB)

副会员(Incorporated Member,ICIOB)

正式会员(Member,MCIOB)

资深会员(Fellow Member,FCIOB)

其中层次最高的两级会员,即资深会员(FCIOB)和正式会员(MCIOB),被称为“皇家特许建造师”(Chartered Builder)。作为一位皇家特许建造师,可以在建筑公司里与其它专业人员有同等的资格,例如建筑师、特许测量师和特许工程师等。

(四)申请成为CIOB各级会员的途径

1、学生会员(SCIOB)

年龄至少要16岁,是正在学习或完成被学会认可的某一个与建筑相关的课程,并且是具备深造潜力的人员。而且还必须达到学会规定的学术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的要求。

2、助理会员(ACIOB)

年龄至少要21岁,而且已经取得国家教育框架中一级水平高级证书Higher National Certificates(HNC)的考试或被豁免;要有至少2年的高等技术经验。即:

(1)直接参加A部分考试(DAX)(10年相关经历)

(2)有与建筑有关的国家高级证书(HNC)

(3)通过教育框架内基础学习考试或被豁免

(4)直接参加助理会员考试(7年相关经历)

(5)由CIOB认可的S/NVQ 3级水平

(6)学士学位学习第1年

3、副会员(ICIOB)

年龄21岁以上,接受过系统教育或通过了副会员的资格考试,并具备2年技术或更高级别职位的经验。如果毕业于CIOB认可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不需要工作经验。这类人至少获得与建筑领域相关的HND195学分,或完成学会的所有考试或被豁免,并正在准备学会的专业发展计划的面试或专业面试。即:

(1)CIOB评估认可的毕业生

(2)持有与建筑有关的国家高级证书Higher National Diplomas(HND)

(3)通过教育框架中的基础学习和核心或被豁免

(4)CIOB评估认可的S/NVQ4级水平

(5)学士学位学习第2年

4、正式会员(MCIOB)

年龄23岁以上,接受过系统教育或豁免;已经通过CIOB的笔试或被豁免。具备3年相关工作经验,但要达到学会认可的级别;通过了专业面试或完成了专业发展计划。即:

(1)3年专业经历或参加专业发展计划(PDP)或CIOB认可的S/NVQ4级+面试

(2)A部分和B部分的正会员考试

(3)CIOB评估认可的S/NVQ5级水平

(4)学士学位学习第3年

注:PDP(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为专业发展计划。它有9个能力单元:决策、沟通、信息管理、计划制定、工作质量管理、健康与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环境评估和成本管理及人事管理能力。

5、资深会员(FCIOB)

此资格为CIOB会员的最高级别,只要在自己所在工作岗位上充当要职并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或为提高学会的声望做出贡献,均有资格申请。

(五)继续教育(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

与其他特许学会一样,CIOB为了保持和提高专业资格的价值,已经建立了终身职业发展计划。它要求所有正式会员(MCIOB)要参加继续教育(CPD)。CPD是指会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系统地保持、改善、扩展专业和学术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这是保证特许建造师的专业资格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为了会员本身的职业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客户的利益。专业能力的保持要求会员参加一个周期性的不断发展程序,其途径能证明会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此程序为确立目标、准备发展计划、实施发展、获得个人记录,结果评估、记录结果,表明改进、实施新的发展。

确立目标——CIOB正式会员根据自身继续专业发展计划,评估目前的任务与执行情况,考虑未来个人发展,目前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和可利用的时间,来确定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

准备发展计划——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准备一个确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

实施发展——主要是通过网络与CIOB联系或参与其他专业会议,与同事或其他CIOB会员讨论CPD,找出将采用的方式和参加的活动,包括远程学习,自学,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培训,撰写文章、论文,讲课、实践,考试、辅导,考察等。

获得个人记录——虽然CPD是CIOB会员个人的责任,但为了保证这些会员能够更好的完成职业发展,履行他们的责任,CIOB建议所有会员每年从事CPD的最短时间为35小时,并在CIOB检查时提交相关资料。

记录结果——CPD是每一位CIOB会员的义务。CIOB会员应确立自身发展的计划,并记录采取的方式和完成CPD的情况。定期对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CIOB会员应忠诚、客观地评估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位中个人的不足,考证明CPD的自我情况,并在末提交CPD的自我说明。

表明改进情况——会员应根据评估结果确立需要修改和改进的方面,通过设计CPD活动,不断完善职业发展,以达到特许建造师职业资格的现实要求。

实施新的发展——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和CIOB会员,要根据自己CPD程序不断的调整。实施、保证“个人的专业发展”。

CIOB会员资格是终身制的,因此其继续教育(CPD)要面对可能的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在CIOB专业能力法则13条中规定每位会员有责任通过CPD获取并保持当前的专业资格。CPD是每一位CIOB会员巩固专业资格价值的关键步骤,学会不能向其会员兜售CPD。CIOB制定了一个CPD指导计划,它包括抽检会员的CPD记录。会员不需要上交其CPD记录,除非要求上交。会员可以通过CIOB网站在线记录其CPD。

所有会员有责任每年制定发展他们的CPD计划,评估他们的CPD活动并保持他们所完成的活动记录,不需要一个定量,只是一个建议量(每年不少于35小时)。它要依据会员的环境、职责和继续发展而定。

二、德国

(一)概况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联邦德国。每个州都是独立的州,有本州的宪法,并在文化、教育、新闻、警察事务等方面具有立法权,各州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具有广泛的权限。另外,各州当局除了执行自己的州法律之外,原则上要把执行联邦的法律作为自己的事务。

德国负责建筑业管理的部门是建设部。国家将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职能放在建设部,使该部成为该国乃至欧洲的最大一个部。该部设有一名部长,多名副部长,下设多个局,其中负责建筑管理的是联邦建筑局。该局主管政府投资项目、包括海外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各州有建筑总署,负责州的建筑业管理。各地还有许多建筑服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负有监督管理的任务。两级管理、三级机构,构成了德国建筑业的组织管理体系。德国还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例如《联邦建筑法》、《联邦承发包法》、《联邦招投标法》等等,对建筑业的管理与监督,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州也都有建筑方面的法律规定。

德国的行政区划分联邦、州、地区三级,建筑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德国的专业人员分为建筑师、规划师和工程师。专业人员的注册分别由各州的协会负责,从一个州转向另外一个州还需再注册。

(二)德国的项目经理

1、德国的项目经理

德国建筑业的专业人员分为建筑师、规划师和工程师,没有设立建造师,通过此次考察我们了解到我国定义的建造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与德国的项目经理一职很类似。它多数是由专业工程师来担任。它的责任是负责采购、施工质量管理、合同制定、负责安全、招标勘测等工作。在公司内,项目经理负责于公司领导,维护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

2、德国的继续教育(CPD)

德国的继续教育教育概念含义较为广泛,他们把校外教育统称为继续教育,包括为获得学校毕业证书的学校补充教育,为获得职业上各种资格的职业教育、改行转业教育,以及企业、工会对工人进行的各种教育。德国为了发展继续教育,建立了带薪教育休假制,如规定一年给工人20天的学习假期等。

三、考察体会及建议

(一)管理体系的不同

英国对建造师的管理是学会会员的管理模式,受到学会会员管理规定所制约,同时他们通过这一渠道被社会认可;德国对项目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是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可以成为项目经理,且大部分项目经理由专业工程师担任。而我国建设行业领域中负责个人执业资格管理的有政府授权的机构,如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它负责管理建筑师、勘察设计工程师、规划师、建造师及即将启动的物业管理师的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工作;也有行业协会管理的如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管理模式。我们认为在我国颁布《行政许可法》之后,建设行业应规范统一,对属于行政许可范畴的建设行业执业注册,应统一到经政府授权的法人单位管理,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注册的标准体系

执业资格标准应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教育标准、考试标准、职业实践标准和继续教育标准等紧密结合为一体,作为执业注册人员的综合标准。通过对英国、德国的考察,与我国注册制度比较,我们认为我国的执业注册制度正逐步向科学、规范、严明、公正的方向发展。建造师的注册应沿着科学、规范的道路发展。教育标准和职业实践标准在各类文件中已有相关规定,但目前职业实践标准只限于工作年限,职业实践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我们认为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执业资格考试是资格取得的一种手段,建造师的考试、考核认定与英国的面试方法不同,国外注重的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我们认为全国统一考试是结合我国国情,在目前是比较合适的方法,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方法,不应仅以考试大纲确定考试内容、标准,应结合完整的专业系统和教育标准,以及相应的实践标准为标准体系。对接受教育的院校、专业要有权威部门的评估,对参加考试人员的职业实践细化标准,同时处理好建造师与其它建筑行业执业资格之间的关系。

英国、德国对继续教育没有强行定量的规定。我国建造师的注册和继续教育即将开始,建议在借鉴已有的建设行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建造师数量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多样化的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以避免培训和考试内容的重复,也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对我们的启示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S/NVQ标准)的考评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它与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同等重要。它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评定的依据是被考评者实际工作的能力,并不考虑他们是否受过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否获得过学历证书被评定者的以往学习成果在考评时也被认可,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考试过程与培训过程的相对统一,使培训变得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并且降低了教育培训的成本。

代表团成员: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赵春山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习成英

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缪长江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何佰洲

北京交通大学刘伊生

江苏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丁舜祥

上海同济大学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杨卫东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肖俊杰

授 主

任 总经理 职

第五篇: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班级:13经济学六班 姓名:钟子龙 学号:20*** 【摘要】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工商业的特殊企业,其突出特点是高风险性。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展开分析,然后找出可行有效的完善方式,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当今社会的经济领域中,只要涉及到不确定因素的经济行为,都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结果,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就可以被统一划入风险的范畴。具体而言,商业银行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银行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偏离,从而出现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存在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些风险源自商业银行所经营的所有业务,其影响因素来自于外界经济环境的多个层面。就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不良贷款、银行内部违规操作、过度投机等问题都时有发生。从风险成因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类:

1、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没有按照协议要求足额按时偿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从而导致银行难以按照预期实现资金补偿,并最终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2008年以美国为中心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源于贷款信用问题。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未能有效执行对于贷款申请人的审核标准,直接向大量没有还款能力的客户发放贷款,从而致使银行表面盈利期望值上升,而坏账大幅度增加,迫使美国政府举债为金融部门作担保,并进而导致金融恐慌,引发金融危机。从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运行状况来看,其信用风险除了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同美国一样对于信贷信用控制不到位,以及不良贷款问题以外,银行业市场份额过于集中和资本充足率偏低等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从我国银行业结构角度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占据着垄断性的主导地位,而四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方式上又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这又间接导致了整个银行行业缺乏灵活经营的调整余地,使得风险分散性大大削弱,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性。

2、利率风险

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决定了计划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在利率方面一直没有完全放开,彻底实现利率的完全自由浮动。这种控制利率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国针对现行的经济状况进行宏观调控,也能够做到有效地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作出抵御,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总体的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的运营而言,计划经济的利率会为日常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20世纪末央行连续8次下调利率,而2007年更是在一年之间连续5次上调,除此以外,政府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还有多层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领域的风险。然而中央银行对于利率的调整不像经济社会,可以对其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分析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就难以针对利率的调整做出及时的应对,更不能根据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变动走势适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而致使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在利率调整时遭受损失。

3、操作风险

银行提供服务的主体是人,其服务的提供方也是人,而存在人的因素的地方必然会存在操作风险。目前,我国几家主要的商业银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国有背景,因此在人事调动、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还残留有以前的部分问题。同时各种各样不恰当的操作流程仍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这也给银行业务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仍然存在大量不够明确的操作,这些操作流程无论从过程上看,还是从操作结果的审核上看都缺乏必要的硬性规则和衡量办法,这就为银行机构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操作风险。而同时我国金融机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国外的金融机构而颇具中国特色,这也使得目前银行的学习和完善工作举步维艰,很多国外现成的经验和规则都难以引入,也成了一个消灭风险的障碍。

二、我国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的举措分析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在风险管理领域有所举措,但是鉴于我国经济体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成熟程度,想要进一步规避风险,还需要更深一步的探究和学习。将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工作:

1、信用规则的完善

规则的明确,可以尽量减少银行在实际操作中的灰色地带,进一步增强银行自身的安全性,同时对于整个行业的透明化以及客户业务接洽的透明化也有着积的意义。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能够有效执行银行里对于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审核,从而导致了大量次级贷款的发放,以及最终大面积的坏账,迫使政府出面干预的结果,而同样的问题也存在我国银行领域。鉴于我国主要的四家商业银行都曾经是国有企业,并且一直到现在都仍然采用了国家控股的公司治理方式,因此在其行为方式也更多留存有以前国有企业的印记。在对信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银行普遍对于贷款申请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于信用的认定,通常是以贷款申请者的背景,尤其是政治背景为依据的,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出台了不同程度扶持民营经济的贷款政策,其中也包括了很多面向个体的小额贷款政策,但是从办理的流程角度和扶持力度上看,并不能说达到了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建立起联网的信用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更为广泛的大众而建立起完善的资金流通监控制度,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每个经济个体的信用状态。对贷款信用的考证,应当从平时开始,包括现金的流转以及信用卡的结算等方面,而不应当从贷款申请的时候才开始对信用展开考评。

2、健全经济趋势预测

对于利率风险的规避,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而言没有更为合理的方法。我国计划经济为本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有所改变,因此由中央银行发起的利率变动,也难以通过任何可控途径进行预测,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被动性。但是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中,还是可以从一定程度实现预测。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商业银行更多投身于经济研究,这不仅仅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反馈闭环对于改进操作规范至关重要,而规范的完善对于提升银行体系风险抵御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次还应当落实各种规范,以自动化办公为辅助,尽最大可能服务业务办理流程和工作流程,一方面为工作过程留下可以参考的数据,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规避风险。

三、结论

商业银行的风险来自于其内部工作和外部环境的方方面面,想要实现完全规避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利用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切实的回避风险及限制风险可能带来的不稳定性。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不断地改善,才能取得相对理想的喜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2] 王爱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河北大学2009年版。

[3] 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 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版。

[5] 任继鸿,《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之防范》,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下载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英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近,中国银行业也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巨头的强劲挑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是在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实现盈利和发展的,这一行业属性......

    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创新流动性风险管理思维 本报讯 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为增强我行应对流动性压力冲击的能力。长沙分行提出创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路。 主动转变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班级:证券投资1208班 学号:2012161553 姓名:吴勇 日期:2015/6/10 1 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基本风......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一、名词解释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破产或损失的可能性。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常......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范”、“加强检查监督”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范围和重点依然定位于银行......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华北金融浅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孙波涛摘要:操作风险是银行需要管理的最基础的风险之一,它是与银行的业务相依相存的。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步......